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形式,明白好的开头和结尾对一篇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咏物诗的特点,明确所咏之物和作者所抒之志的相关点。

3.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4.积累俗语。

[教学重难点]1.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用。

2.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摘录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先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

2.“凤头豹尾”是人们对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赞誉,也是大家作文时想要达到的一种高度。

好的开头犹如美丽的凤头,能给人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结尾则像豹子的尾巴,强劲有力,收束得当。

刚才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这几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样写好在哪里?二、交流平台1.结合文章开头和结尾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文中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遇难的经过。

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

结尾再次强调“4月28日”这个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藏戏》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

(3)《草原》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无比热爱,让读者未到草原也已深深被吸引,使读者一读为快。

(4)《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尾,照应开头,表明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5)《匆匆》的结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6)《那个星期天》的结尾,作者用简笔勾画出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作者第一次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最后落空的心情融入荒凉的景色中,韵味无穷,发人深思。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内容涵盖对诗歌、散文、文言文等多种文体的学习。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学生将深入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文学审美。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的含义,识别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提升语文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可能较为晦涩难懂,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

2. 文学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识别文中的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 课文资料:包括课文文本、相关背景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写作材料:如纸张、铅笔等,供学生在写作活动时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音乐,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解释生词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修辞手法等,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板书设计板书将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通过图表、色块等形式,使板书清晰、有层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作业: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一篇短文写作,巩固修辞手法的运用。

3. 研究作业: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是否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反思)》教学设计

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交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形式,明白好的开头和结尾对一篇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咏物诗的特点,明确所咏之物和作者所抒之志的相关点。

3.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4.积累俗语。

[教学重难点]1.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用。

2.体会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摘录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先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

2.“凤头豹尾”是人们对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赞誉,也是大家作文时想要达到的一种高度。

好的开头犹如美丽的凤头,能给人以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的感觉;好的结尾则像豹子的尾巴,强劲有力,收束得当。

刚才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这几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样写好在哪里?二、交流平台1.结合文章开头和结尾交流这样写的好处。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文中回忆了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遇难的经过。

开头两句话点明了父亲李大钊的遇难日,表达了自己的深切缅怀。

结尾再次强调“4月28日”这个时间,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2)《藏戏》开头用三个反问句形成排比段,不仅强调了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作者对藏戏独特艺术魅力的无比惊叹。

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条理,便于大家的阅读。

(3)《草原》的开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无比热爱,让读者未到草原也已深深被吸引,使读者一读为快。

(4)《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尾,照应开头,表明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向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

(5)《匆匆》的结尾,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更突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不甘心虚度时光的心情,同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6)《那个星期天》的结尾,作者用简笔勾画出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作者第一次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最后落空的心情融入荒凉的景色中,韵味无穷,发人深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四》(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四》(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本单元主要学习《语文园地四》中的三篇课文,分别是《草船借箭》、《景阳岗》、《七步诗》。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生字、生词,掌握其读音、写法和用法。

3. 写作练习: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难点: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生字词卡片,教学视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视频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情感等,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提供反馈。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四》2. 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岗》、《七步诗》3. 生字词:列出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让学生回家后再次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生字词练习:对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复习和练习。

课后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为下一单元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上述教案设计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教学反思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展开交流。

“词句段运用”围绕感受人物形象,安排了两项内容。

一是选取《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关云长的英勇神武,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二是体会《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仿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二、学情分析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

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但由于是第一次以单元的形式接触小说,学生对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可借助“交流平台”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中完成从读到写的内化。

积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并不困难,应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并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学会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阅读《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情节,感受名著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3.结合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交流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感知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交流平台”,学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2.能通过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体会关云长的英勇神武。

3.能结合《穷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进行心理描写的仿写训练。

4.学习古诗《回乡偶书》,感受诗人久别回乡的复杂情感。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等感受小说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与反思1.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

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1.点题式。

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

(学生读)3.描写式。

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课件PPT-附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课件PPT-附教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出自《孔子家语》,意思是树希望 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 母,父母却已离去。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生活好的 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有贫困的时候;生 活困顿时不要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 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 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 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我发现: 这些外貌描写能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
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者精神品质,反映人物在特 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在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 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对塑造 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交流内容
本次“交流平台”主要回顾本单元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以及之前学过的其他课 文的开头和结尾,通过分析这样写开头和结 尾好在哪里,积累写作的经验。
❋交流展示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 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时 间,紧扣文题,同时奠定了文 章的感情基调,能使读者在第 一时间感知文章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结 尾再次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 系。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 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 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联系课文想一想:下面的外貌描写对刻画 人物有什么作用?如果删去这些内容,是 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 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 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 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 耳朵,向两边拉。
同步教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教案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初步感知形式美,体会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

2.积累古诗词,学习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学习古语,明白其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章开头与结尾的重要性,初步感知形式美,体会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学习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文章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以及古诗中咏物言志的手法,积累诗歌。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先朗读再分析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交流有什么发现,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

二、细读感悟1.学生朗读三句诗歌,同桌之间讨论理解诗意。

说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事物经常在古诗中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

3.老师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咏物诗。

三、读一读,记一记学生读记这三句诗歌及拓展的诗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理解古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说一说外貌描写包括哪些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示作者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二、细品感悟1.逐句分析,回忆课文,思考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多媒体展示有外貌描写的内容和删掉外貌描写的内容,学生对比两部分内容,看看删掉外貌描写是否会影响文章表达效果。

3.老师拓展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注意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反映人物的内心感情。

)4.师生共同讨论如何使外貌描写更生动。

三、深入探究1.学生背一背之前学过的古语,说一说古语的含义。

2.多媒体展示古语,学生分小组讨论古语的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语蕴含的人生哲理。

4.教师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语。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在习作中能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2.了解古诗词中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

3.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词中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

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1点题式。

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设问式。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

(学生读)3描写式。

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总之用美的语言写出特点。

例如《草原》再介绍非常好用的开头方式:4引用式。

引用名言警句、诗歌、谚语、人物语言等。

(举例)假如我想写有关父母的爱的,可以引用我们学过的什么名言呢?“父母是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那如果我想写有关努力学习的,我可以引用哪句古诗呢?总结结尾的方法及作用:那结尾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呢?(板书:结尾)1.首尾呼应。

2.总结全文。

3.点明题旨。

4.意犹未尽。

(板书)回顾课文,拓展延伸学生想一想、找一找你认为写得好的文章,把开头结尾列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四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结合课文内容探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及好处。

2.欣赏诗句,感受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积累含义深刻的民谚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1.学习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领会和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2.积累民谚名句,了解大意,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和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1.交流所学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读诗句,体会诗句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处,并掌握写法;了解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交流平台1.谈话导入。

导语:古人说写文章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奇句夺目,引人入胜,如同凤头一样俊美精彩;文章的主体要言之有物,紧凑而有气势,如同猪肚一样充实丰满;文章的结尾要铿锵有力,洒脱而自然,如同豹尾一样雄劲有力。

由此可见,在一篇文章中,开头和结尾所占的篇幅虽然很少,但是作用却不容小觑。

不信,同学们去读一读我们学过的课文,看一看好的开头和结尾在一篇文章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2.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回顾学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读课本上所列的开头和结尾,结合所学的课文与同桌交流。

预设: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的作用,一般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2)指名汇报交流内容,注意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来说。

交流示例:生:《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采用倒叙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强调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日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生:《藏戏》开头前三个自然段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段,概括强调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三个突出特点,表达方法新颖独特。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通过加强语气来激发读者的兴趣,表达对藏戏的强烈推崇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备课素材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四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词句段运用”安排有两个小板块,第一项内容是看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了解、积累更多关于托物言志的诗。

第二项内容是引导学生发现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训,感受古人的智慧。

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如何让自己的文章吸引读者,那好的开头和结尾就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积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古人为了抒发自己的志向,把品格和志向赋予在事物的身上,引导学生多积累并加以运用。

“日积月累”的背诵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

交流平台——老师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古诗——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这种写法,多积累古诗。

句子——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日积月累——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加以背诵。

【知识与技能】1.交流自己阅读过的好的开头和结尾,知道开头和结尾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有很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古训。

【过程与方法】1.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2.通过看图、感悟、诵读,体会托物言志这种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训大意,体会古训蕴含的哲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交流好开头、好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指导朗读、背诵古训。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并在习作中学会运用这种写法。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笔记本。

2课时第一课时1.交流好的开头、结尾,一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联系自己读过的古诗,交流有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重点交流文章中好的开头和结尾,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总结写好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难点联系读过的古诗,体会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的人的品格和志向。

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 表格式教案设计(含反思+备课素材+课堂和课外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 表格式教案设计(含反思+备课素材+课堂和课外作业及答案)

备课素材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和掌握:- 课文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性格和写作手法。

- 词语的正确使用和句子结构的合理性。

- 基本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能够:-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 学会使用词典、互联网等工具进行资料查找和辅助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阅读:《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经典文学作品。

2. 词语积累:围绕课文内容,学习并掌握新词、成语、俗语等。

3.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仿写或创作。

4. 文学欣赏:分析和讨论课文的主题、人物、情节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2. 词语的正确使用和句子结构的合理性。

3. 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的培养。

难点:1.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把握和解读。

2. 写作技巧的运用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词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本单元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重点和难点。

3.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 课题:《语文园地四》2. 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等3. 重点词语:与课文相关的成语、俗语等4. 写作技巧:本单元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或仿写。

3. 资料查找:查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或作者资料。

课后反思每节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思维能力:学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审美创造:品味古诗魅力,感受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

【课前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内容。

“交流平台”呈现了一些有特色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强调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运用问句和排比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这个板块旨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词句段运用”由两道题构成。

第一题呈现了三句诗:第一句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气节。

第二句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第三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盛赞了在寒风中傲霜挺拔的菊枝,表达了诗人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联系读过的古诗,感受有哪些事物被古人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第二题呈现了人物外貌和神态描写的三个语句,分别出自《十六年前的回忆》《小英雄雨来》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旨在让学生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好处。

“日积月累”要求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教学目标】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教案设计(4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四人教部编版教案设计(4篇)

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4篇)1.学习文章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在习作中能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2.了解古诗词中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

3.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和三篇现代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三篇古诗和三篇现代文,想一想:每篇课文的最后都有什么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查看课后练习,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流畅地回答课后习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第四单元的课文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迅速举手要回答问题的学生。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是直接点题(“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呼应开头(“妈,昨天是4月28日”)。

(2)《为人民服务》的开头是直接点题(“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结尾升华主题(“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金色的鱼钩》开头是交代事情的起因(“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结尾起到了呼应和升华标题的作用(“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让学生交流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3.如何写好文章中的开头和结尾,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在这方面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请女生、男生分别读出开头和结尾。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细细品味诗句,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的诗句。

课件展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后思考:诗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诗人托“竹”言自己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和品质。

)2.品味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其他诗句,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诗句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四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语文要素】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语文要素】4.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围绕文章内容讨论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重难点)一、交流平台:学习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1.围绕“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学生默读“交流平台”中列出的开头和结尾。

(2)思考:这些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呼应,强调了主题,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藏戏》的开头用了问句和排比来激发读者的好奇之心,表达了对藏戏的推崇之情。

《草原》的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

《匆匆》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余味悠长。

《那个星期天》的结尾含蓄深刻,引人深思。

2.围绕学过的课文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开头和结尾,在班里大声地朗读出来,把它推荐给大家。

(2)交流:这些开头和结尾的特点、作用。

3.围绕自己习作中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

(1)在小组里,把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或是有待改善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同学听听。

(2)交流:谁的开头和结尾写得好?好在哪里?你还可以提出哪些建议?(3)修改自己的开头或结尾。

二、词句段运用:体会古诗中事物代表的品格和志向1.先读诗句,再填表格。

(1)课件出示:诗句/品格和志向(2)学生自己读书上的三句诗,想想诗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什么品格或志向,然后在全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备课素材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