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的旅游地理学

合集下载

旅游地理知识点整理

旅游地理知识点整理

旅游地理知识点整理一、概述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与地理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景观类型、发展模式、环境影响等内容。

本文将系统整理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探索旅游目的地。

二、景点分类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等自然地貌。

在旅游地选择上,自然景观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因素。

2.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景观,如建筑物、遗址、历史古迹等。

人文景观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往往源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指由人类的文化特点所塑造的景观,如民俗风情、传统艺术、饮食文化等。

文化景观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探索者。

三、旅游地选择1.地理位置旅游地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出行成本和便利性。

通常情况下,距离游客所在地较近、交通网络发达的旅游目的地更具吸引力。

2.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旅游活动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如沙滩度假需要温暖的气候,滑雪需要寒冷的气候。

3.景点质量景点质量包括景观的独特性、美观性、维护状况等。

游客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有高品质景点和服务的旅游目的地。

4.可持续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指的是要以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为导向来进行旅游活动的规划与管理。

选择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的旅游目的地有助于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旅游地发展模式1.集聚型旅游地集聚型旅游地是指集中了大量旅游业态和设施的地区,如度假村、主题公园等。

这种模式通过集中资源和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服务来吸引游客。

2.分散型旅游地分散型旅游地是指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多个独立旅游景点。

这种模式适合于自由行和探险旅游,有助于分散游客流量和保护自然环境。

3.路线型旅游地路线型旅游地是指沿途有多个旅游景点,游客可以通过线路游览多个景点。

这种模式既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又促进了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合作。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邹红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旅游系统的结构1.旅游(tourism):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游览、非定居者、暂时居留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y):是研究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形成条件、特点、开发利用和旅游点(地区)规划布局的学科,属于应用地理学分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性质: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与旅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

新学科、应用性学科、具有综合性的边缘学科2.研究对象: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即研究旅游地域系统的组成要素、空间分布、运行机制等规律。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作用一、研究内容1.现代旅游业——旅游系统:三个基本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媒体(旅游业)、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2.地理学观点——空间表现形式: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二、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游者行为规律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7.旅游环境容量8.旅游区划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三、研究方法1.综合考察法2.统计调查法3.旅游图表法4.景区分类法5.定性分析法四、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用1.提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依据2.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旅游区,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3.划分旅游区,加强区内发展和区间联系4.对旅游者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的研究,有利于旅游市场发展5.促进旅游交通网络的合理化6.保护旅游环境7.协调旅游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关系,促进旅游业发展8.提供旅游地图服务9.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纲领和蓝图10.完善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3.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旅游地理学完整版.ppt

旅游地理学完整版.ppt
精选
三、经济地理背景
世界上经济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标 准。以经济发达程度为标准来划分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经 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地区;以经济发展性质为标准来划 分也有两大基本背景区,即城市和农村。 1.经济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 (1)经济发达为旅游者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发达促动国人出游 主观、客观原因 2.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 3.城市与乡村间的相互吸引激发
二、旅游资源范畴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而逐渐扩展。
精选
三、旅游资源分类和分布
1.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
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可以从旅游资源产生的原 因和历史、是否可以再生、利用方式、赋存状况等各 种角度来对其进行分类。
较为普遍的是从其产生原因或称为属性的角度,将 其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也称为 两分法。在这两大类中,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对此不同 的学者提出了多种方案。
文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同时在地球上占有一 定的空间,因此文化地理环境也必然具有历史的延 续与地域分异两重性。
精选
2.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1)一级差异——文化圈 文化圈是指受同一文化 影响的地区。
(2)二级差异——文化区(或文化景观区) (3)三级差异——民族小区
文化随人流的移动向外扩散、传播的速度、 方向、范围是任何自然要素所达不到的。所以,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文化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 富性也远大于自然地理环境。
精选
第二章 旅游资源地理研究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1.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
(因素)”(T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 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们能够被旅游业 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 效益和经济效益。通常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2.一些不同观点的探讨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的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包括:1. 旅游活动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分析:研究旅游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旅游流的流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对旅游资源进行识别、评价和规划,以实现其可持续利用。

3. 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探讨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竞争力、市场营销和规划管理。

4. 旅游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5. 旅游政策和规划:研究旅游政策制定、旅游规划理论和实践。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它结合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学科特点1. 实践性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旅游实践活动,如旅游规划、市场营销、政策制定等。

2. 空间性明显:旅游地理学强调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和空间关系的分析。

3. 综合性突出:旅游地理学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复杂的旅游系统。

4. 动态性:旅游地理学关注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

2. 文献分析法: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报告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3. 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或旅游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4. 模型构建法:构建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旅游现象。

5. 空间分析法:利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来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旅游规划、市场分析等。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它涉及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旅游动机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模式与规律- 旅游者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策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 旅游地的发展与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旅游地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旅游地的管理模式与政策制定4. 旅游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旅游区域影响的评价与调控5. 旅游规划与设计- 旅游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三、旅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旅游者的旅行模式2.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3. 旅游媒介(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旅游企业的市场策略4. 旅游支持系统(政策、环境等)- 旅游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旅游环境的质量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2. 定量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3. 实地考察方法- 考察目的地的选择- 考察内容与方法- 考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 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经济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生态学视角五、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 早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确立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旅游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引言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旅游地理学名词解释

旅游地理学名词解释

旅游地理学名词解释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与地理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发展的作用。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开发、旅游流量的分布与规模、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等。

首先,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开发。

在旅游地的选择过程中,旅游地理学会考虑地理环境的因素,如自然景观、气候条件、文化遗产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旅游地理学可以评估一个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可行性,并提供合理的开发建议。

其次,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流量的分布与规模。

旅游地理学通过对旅游流量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旅游者的偏好以及旅游网络的结构等。

这些信息对于目的地的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目的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

此外,旅游地理学还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

旅游地理学通过分析旅游活动的空间布局,可以了解不同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这对于旅游景点的定位和游客流动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旅游从业者更好地了解旅游行为和需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统计分析、GIS技
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旅游地理学可以收集大量的地理数据和旅游统计数据,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总之,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与地理关系的学科,涵盖了旅游目的地选择与开发、旅游流量分布与规模、旅游活动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旅游地理学,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地理之间相互关系,为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地理学(第一版)》旅游地理学知识共同体

《旅游地理学(第一版)》旅游地理学知识共同体

地域公平问题
随着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紧跟人文地理 学的学术走向,从关注客体对象 到关心空间文化,再到权力冲突 等。除空间分布、时间演化外, 旅游地理学现已进入到文化转向 阶段,研究内容包括空间生产理 论、居民参与、社区增权、旅游 再贫穷、女权主义等问题。
空间表征理论
权力者意欲对空间进行表征,基层通过实践执行那种意志,空间最终在结果 上被表征了。空间表征即意志或权力诉诸空间,权力者想以那个空间表达自己 的意志;空间实践即权力人通过基层执行其意志的基层实践过程,这也是权力 与社会的一个较量过程。
文化转向
文化转向也是将人客体化并 赋予其人格的过程,要将弱势 群体和区域不公平当作重要的 研究对象,贫穷者、弱势群体、 无话语权者等都应得到尊重, 要弱化研究者个人的自我表现。
02 地理学基本概念
区域性
Travel
景观指以界线圈定一个空间范围,区域内具有一致性,代表一种类型的景 观。对区域状态及其属性的最佳解释在于区域内部,区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 间有机结合,而与区域外的联系相对较弱,但也不是完全封闭、自给自足性 质的空间系统。
经济地理学
概述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 学范畴内有关生产布 局的一门学问。在我 国,真正的地理学其 实是起源于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学主要的理 论框架来自苏联。
区域学派
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 域分异的学科,即将各 个要素集中于具体区域 上,区域是各要素“化 合”的结果,最终目的 是研究地域内的有机联 系与地域间的差异,注 重空间分布与变化。
旅游投机主义
投机主义是指为了达到 个人目标,可以使用一切 方法,其突出表现是不按 规则办事,漠视规则,最 高追求是实现自我,以结 果来衡量一切而不重视过 程。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

《旅游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地理学导论一、旅游地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运动、相互作用以及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反馈。

它涉及人类在休闲、娱乐、探险等非居住性旅行活动中的空间行为和地理现象。

2. 研究内容:(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旅游者的行为模式、旅游动机、旅游消费等。

(2)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特性:研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特色及其评价。

(3)旅游地的空间结构:探讨旅游地内部的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关系。

(4)旅游流的形成与分布:分析旅游者流动的规律、路径、流量以及影响因素。

(5)旅游市场分析:研究旅游市场的需求、供给、竞争格局以及市场细分。

(6)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估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7)旅游规划与管理:研究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1)早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地理学家开始关注旅游现象,主要研究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描述。

(2)中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旅游地理学逐渐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关注旅游活动的社会经济影响。

(3)现代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强调可持续旅游和旅游规划。

2. 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旅游地理学开始受到重视,主要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扩大,关注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成熟阶段(21世纪初至今):旅游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旅游教育与行业应用的结合。

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空间分析:(1)地图分析:使用地图来展示和分析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流的路径等。

旅游地理学 PPT课件

旅游地理学  PPT课件

郭来喜认为:
1.旅游地起因 2.旅游者的地域分布 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评价、开发利用论证 4.旅游区划 5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6旅游与地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7.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线路组织与方案设计
主体
媒介
资源
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 游资源)、旅游媒体(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60年代以来,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 属性和理论问题逐 渐为人们所重视。 1964年,加拿大地 理学家R.I.沃尔夫 指出:旅游地理学是 从经济地理学中分 离出来的,可以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研 究。
旅游地理学 - 研究内容
皮尔斯(perce,1989)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下列6个方面:1.供给的空间模式; 2.需求的空间模式; 3.旅游地地理; 4.旅游流 ; 5.旅游影响; 6.旅游空间模型。
现代旅游地 理学研究始于20 世纪20年代。 K· 麦克默里发 G· 表的《娱乐活动 与土地利用关 系》,被认为是 现代旅游地理学 的第一篇论文。
二战之后至60 年代,以相邻国家为 目的地的国际旅游业 得到初步发展,地理 学研究工作比较分散, 在城市规划中的城市 休闲和旅游环境的改 善。 地中海、加勒比 海、西太平洋旅游地 大开发和规划研究。
二、与旅游学科的关系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 学科的边缘学科。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 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 面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 间上进行综合。
三、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 识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 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旅游地理研究这 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

《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

《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旅游地理学》内容纲要第⼀章绪论第⼀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是指⼈们扣除谋⽣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般是指⼈们在闲暇时间所进⾏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的体⼒和精⼒,它包含的范围极其⼴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部分。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类旅⾏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门学科(郭来喜,1985)。

第⼆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尔斯⽐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P2-3)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研究内容简析①旅游产⽣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②旅游者⾏为规律③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④旅游通道⑤旅游资源评价⑥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⑦旅游环境容量⑧旅游区划⑨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⑩旅游规划第三节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第⼆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第⼀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战之前这⼀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觉的,只是在研究⼟地利⽤时将旅游作为⼀种⼟地利⽤⽅式⽽加以研究,涉及到这⼀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是这⼀时期的代表⼈物。

⼆、⼆战之后⾄20世纪60年代初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作仍然是零散的,这⼀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数仍然有限,如英国⼈⽂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

旅游地理学教材

旅游地理学教材

旅游地理学教材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学科。

旅游地理学教材的编写旨在深入探究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地理环
境之间的关系,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及旅游活动的影响因素等进行解析,同时具有应用价值。

本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介绍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及其研究方法;第二章着重介绍了旅游地理环境及其特征,
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第三章阐述了旅
游地理时空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旅游景区规划、旅游资源
利用、旅游产业结构等方面;第四章探究了旅游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旅游者动机、旅游者旅行习惯、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等方面;第五
章分析了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实践经验,包括具体案例的介绍和分析,
可作为旅游发展实践的指导。

总体而言,本教材旨在通过地理学的视角,探究旅游活动与地理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旅游发展与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旅游地理是高中地理选修3的重要主题,它涵盖了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和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等。

以下是对这些主题的详细解释和知识点梳理。

1、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如山川、湖泊、海洋、森林等,人文景观如历史遗迹、文化遗址、博物馆、艺术作品等。

这些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分布、发展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行为、旅游市场、旅游环境、旅游规划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通过了解旅游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

3、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活动进行预先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以确保旅游业的有序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这包括对旅游目的地的设施建设、服务提供、环境保护、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合理的旅游规划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4、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旅游活动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另一方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旅游活动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且复杂,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A.多样性B.空间性C.价值性D.客观性A.九寨沟的湖泊B.黄山的奇松C.丽江古城D.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A.普遍性 B.区域性 C.永续性 D.季节性A.提高旅游区的接待能力B.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C.对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D.对旅游区的垃圾进行清理本文设计一项以“探索中国古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并说明其可行性。

有人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请对此观点进行评述。

旅游地理知识点

旅游地理知识点

旅游地理知识点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点:1. 旅游地理的定义: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旅游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旅游发展对地理空间的影响的学科。

2. 旅游的类型:旅游可以分为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

3.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是指吸引游客的特定地区或地点,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或娱乐设施。

4. 旅游流:旅游流是指游客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移动,它反映了旅游活动的时空分布。

5.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旅游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的过程,包括旅游目的地的选址、旅游设施的布局、旅游产品的开发等。

6. 旅游环境影响:旅游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正面影响包括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负面影响包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当地文化的冲击等。

7. 可持续旅游:可持续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旨在满足当前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经济利益的平衡。

8. 旅游市场: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关系,包括游客的偏好、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价格等因素。

9. 旅游政策:旅游政策是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措施,旨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

10.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TGIS):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地理信息和旅游数据的系统,用于分析旅游流、评估旅游资源和规划旅游发展。

11. 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发展模式包括集中型、分散型、生态型等,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地理布局和环境影响。

12. 旅游的季节性:许多旅游目的地存在季节性特征,即在某些时期游客数量较多,而在其他时期游客较少。

13. 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旅游不仅影响目的地的经济,还可能影响当地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14. 旅游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旅游活动越来越国际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和市场都在相互影响。

旅游11-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11-旅游地理学电子教案
地理学科的演变
研究现状
当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多个领域,包括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环境影响、旅游空间结构等。
发展趋势
未来,旅游地理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CATALOGUE
03
旅游需求概念
旅游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由旅游动机驱使,产生的对旅游活动的需求和欲望。
详细描述
总结词: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旅游客流的分析与预测、旅游业的影响研究等。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CATALOGUE
02
古代旅行者通过地理记录,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文化交流。
古代旅行与地理记录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从自然地理扩展到人文地理,为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承载力。
评估方法
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估,以确定旅游地的最大承载力和最佳游客数量。
1
2
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旅游需求的能力,实现旅游业长期稳定发展。
定义
主要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等。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CATALOGUE
04
主要包括山川、湖泊、海滩、温泉、气象等自然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自然旅游资源
包括历史古迹、文化遗迹、民族风情、建筑艺术等,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旅游资源
由自然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综合性旅游资源,如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
复合型旅游资源

《旅游地理学》课件

《旅游地理学》课件

谢谢
THANKS
旅游规划研究
研究如何根据旅游需求和供给特征, 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实现可持续发 展。
02 旅游资源
CHAPTER
自然旅游资源
定义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具有 观赏、休闲、科学考察价值的景 观和现象,如山峰、湖泊、海滩 、森林等。
分类
根据其特点,自然旅游资源可分 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 观等。
保持完整性
确保每个旅游区在地域上相对完整, 避免过度分割,以保持其整体性和连 贯性。
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概念与原则
• 兼顾行政区划:在不影响旅游区划合理性 的前提下,适当兼顾行政区划,便于管理 和规划。
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概念与原则
01
中国旅游区划的划分
02
旅游区划的意义与作用
03
有利于深入认识旅游地域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为 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开发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包括保护性开发、创新性开 发以及合作性开发等。
03 旅游环境
CHAPTER
旅游环境的概念
旅游环境
指围绕旅游活动的所有自然、社会和人为环境的总和,包括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旅游环境的特点
多样性、动态性、地域性、综合性。
旅游环境与旅游活动的关系
05 旅游区划
CHAPTER
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概念与原则
• 概念:旅游区划是根据旅游地理学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地域 划分为各级地域单位,以揭示其地域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的 过程或结果。
旅游区划 旅游区划的概念与原则
突出地域差异性
强调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差异,以突出旅游资源的 特色和优势。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复习资料旅游地理学第三版复习资料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是旅游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它探讨了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知识对于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士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旅游地理学第三版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是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进行休闲、娱乐、观光等活动的行为。

而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等因素。

旅游地理学旨在研究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考虑到目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景观等因素。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就是这些因素对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影响。

2. 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如何合理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如何保护和管理旅游地的环境,都是旅游地理学关注的问题。

3. 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是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 旅游与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是如何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了解旅游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保护和管理旅游地的环境,减少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以及旅游与环境保护等方面。

wh的旅游地理学

wh的旅游地理学

wh的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是岩溶湖的是()A贵州草海 C 杭州西湖B三峡 D 鄱阳湖2、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A纳木错湖 C 青海湖B抚仙湖 D 居延海3、我国最高的咸水湖是()A纳木错湖C青海湖B抚仙湖 D 居延海4、私人园林最早出现在()A西周C秦汉B汉唐D唐朝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区是()A青藏高原C蒙新高原B东部平原D东北平原与山地6、镜泊湖按照形成原因划分,属()湖A构造湖C堰塞湖B岩溶湖 D 冰蚀湖7、以下属于火口湖的是()A长白山天池C喀纳斯湖B洞庭湖D滇池8、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哪一类型()A自然风景型C综合型B生物型D自然历史遗迹9、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哪一类型()A自然历史遗迹C综合型B自然风景型D生物型10、世界第一长的河是()A尼罗河C密西西比河B黄河D长江11、世界流量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是()A密西西比河C亚马逊河B尼罗河D长江12、长城最早开始修筑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C东周时期B汉朝D唐朝13、修筑长城的第三高峰时期是()A唐朝C汉朝B明朝D清朝14、修筑长城历史最长的朝代是()A秦C明B汉D元15、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主要是排沙功效的工程是()A鱼嘴C金刚堤B飞沙堰D宝瓶口16、目前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A基督教C伊斯兰教B犹太教D佛教17、主张天堂地狱说的是()A基督教 C 伊斯兰教B 道教 D 佛教18、历史最悠久的宗教是()A 基督教C伊斯兰教B犹太教D佛教19、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A穆罕默德 C 上帝B耶稣D乔达摩.悉达多20、讲究石头的运用,多朴野之趣的园林是()A非洲 C中国B 日本 D欧洲21、中国历史上没有修筑长城的朝代是()A唐C汉B秦D明22、修筑长城的三个高峰时期是在()A汉唐明 C 汉唐清B秦汉明 D 唐明清23、植物、建筑形态大多呈现几何图形的属于()A东南亚园林 C欧洲园林B中国园林 D 非洲园林24、信仰安(阿)拉的是()A基督教 C天主教B道教 D伊斯兰教25、我国的四大菜系包括()A川菜、鲁菜、苏菜、粤菜C闽菜、湘菜、徽菜、浙菜B苏菜、粤菜、闽菜、湘菜 D 粤菜、浙菜、湘菜、徽菜26、吊水楼瀑布属于()A岩溶型瀑布C堰塞性瀑布B差异侵蚀型瀑布D构造型瀑布27、黄果树瀑布属于()A岩溶型瀑布C堰塞性瀑布B差异侵蚀型瀑布D构造型瀑布28、黄河壶口瀑布属于()A岩溶型瀑布C堰塞性瀑布B差异侵蚀型瀑布D构造型瀑布29、以下是国内旅游者的是()A北大加拿大籍大三的学生JohnB往返中国边境的越南居民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率政府要员访问我国D到峨眉山旅游的在成都常驻三年的英国人Peter夫妇30、以下是国际旅游者的是()A到峨眉山旅游的在成都常驻三年的英国人Peter夫妇B班上外地学生刘某;C从成都军区调往西藏那曲的武警;D参观游览中山陵的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31、岩溶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岩石在水的作用下而形成A石灰岩C花岗岩B变质岩D大理岩32、我国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中对过夜游客的时间界定为不少于()A一年 C 3个月B 6个月 D 一年半33、旅游者产生的文化地理环境中三级差异从高到低分别是()A文化圈-文化区-民族小区 C 文化区--文化圈-民族小区B文化圈-民族小区-文化区 D 民族小区-文化区--文化圈34、旅游者的活动行为中最高层次是()A观光 C 度假B探险D娱乐购物35、旅游决策的最基本原则是()A最大效益C最小旅游时间比B最大信息获取量D可进入性36、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旅游()容量称为旅游容量A旅游环境容量C旅游心理容量B旅游资源容量D旅游生态容量37、旅游地所能承受的因游人的大量到来而产生的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冲击之最大限度时旅游业的规模属于()A旅游环境容量C旅游心理容量B旅游资源容量D旅游生态容量38、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时常用到的方法是()A目的地生命周期C层次分析法B德尔菲法D问卷和访谈法39、旅游地理学与()关系最为紧密A经济地理学C人文地理学B城市地理学D自然地理学40、故宫采用的屋顶样式是()A重檐庑殿顶C卷棚顶B攒尖顶D歇山顶41、下列屋顶样式中属于最高等级的是()A庑殿顶C卷棚顶B攒尖顶D歇山顶42、在古代,老百姓家中的屋顶样式通常采用()A庑殿顶C硬山顶B攒尖顶D歇山顶43、如来佛教是()中的神话人物A道教C伊斯兰教B佛教D印度教44、下列属于寺庙园林的是()A佛山祖庙C沧浪亭B留园D颐和园45、海南的特有少数民族是()A傣族C土族B黎族D羌族46、在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开展教学实习和旅游的区域是()A缓冲区C实验区B核心区D保护区47、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少于1万的少数民族是()A土家族苗族B鄂伦春族D哈萨克族48、因为光的衍射和反射而形成的气象景观是()A佛光C雾凇B蜃景D霞49、以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京杭大运河C坎儿井B都江堰D长江三峡50、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A洞庭湖C玛旁雍错湖B青海湖 D 鄱阳湖51、在现实中通常表现为度假旅游,且吃住游购娱均在一地的旅游行为是()A线状空间行为 C点状空间行为B面状空间行为 D以上都不对52、道教的创始人是()A默罕默德C老子B孔子 D 张角、张陵等53、下列信仰对象中层次最低的是()A如来佛祖 C 观音菩萨B地藏菩萨 D 罗汉54、海南的特有少数民族是()A苗族C布依族B黎族D羌族55、我国最大的盆地在()A四川 C 新疆B青海 D内蒙古56、下列哪一处不是世界文化遗产()A明十三陵C清东陵B秦始皇陵D茂陵57、我国的三大平原不包括()A长江中下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平原B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58、我国最大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59、旅游地理学不具有的特点是()A交叉性C新兴性B前瞻性 D 运用性60、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不包括()A点状 C 线状B面状 D 循环状答案:1-5:ACACA;6-10:CACAA;11-15:BCBCB;16-20:BABAB;21-25:ABCDA;26-30:CABDD;31-35:AAADA;36-40:ACCCA;41-45:ACBAB;46-50:CBABD;51-55 CDDBC;56-60:DCABD二、多项选择题1、伊斯兰教的圣地有()A麦地那 C 麦加B耶路撒冷 D 罗马2、帝王陵寝中属于覆斗型封土的是()朝代A汉 C 秦B唐 D 宋3、以下属于基督教的节日有()A古尔邦节C开斋节B复活节D圣诞节4、瀑布根据其成因可分为()A岩溶型瀑布 C 堰塞性瀑布B差异侵蚀型瀑布 D 构造型瀑布5、湖泊按成因可分成以下几类()A构造湖、堰塞湖 C风蚀湖、海蚀湖B冰川湖、人工湖 D河迹湖、火口湖6、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活动中可分为以下区域()A核心区 C 缓冲区B实验区 D 科研考察区7、故宫的布局有以下特点:()A前朝后寝 C以建筑为主B左祖右社 D严格的中轴对称8、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的要素有()A、气候 C水文B、土壤 D 地貌9、道教中一般有()A三清殿 C玉皇殿B大雄宝殿 D 观音殿10、旅游审美的特点有()A审美主体的群众性 C审美对象的多样性B过程的直接短暂性 D审美形式的差异性11、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A鱼嘴分水堤C飞沙堰B金刚堤D宝瓶口12、中国古代屋顶样式有()A宝城宝顶 C 庑殿顶B歇山顶 D 硬山顶13、湖泊按矿化度可分为()A盐湖 C 淡水湖B咸水湖 D 风成湖14、以下是构造湖的是()A贝加尔湖C滇池B长白山天池 D 洱海15、以下是河迹湖的是()A西湖C东湖B洞庭湖D鄱阳湖16、以下是岩浆岩的是()A花岗岩C玄武岩B石灰岩D白云岩17、以下是沉积岩的是()A板岩C玄武岩B石灰岩D白云岩18、根据对山地海拔高度的划分标准,以下是中山的是()A 950米 C 1650米B 2010米 D 3590米19、我国的三大湖区包括()A青藏高原C蒙新高原B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20、宜人气候主要取决于()A气温C温度B风速D气候21、园林的构景要素有()A石C水B建筑D动植物22、岭南四大名园有()A顺德清晖 C 东莞可园B佛山梁园 D 番禺余荫房23、帝王陵寝的组成部分包括()A神道 C 护陵监B祭祀建筑区 D 以上选项都对24、泉水旅游资源的功能有()A品茗C酿造B医疗保健D观光25、我国泉水主要分布区有()A西北地区 C 青藏高原地区B云贵川地区 D 闽粤台地区26、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有()A搜集现有资料C利用科学技术手段B室内预测D现场勘探27、道教中的神话人物有()A吕洞宾C观世音B神仙D罗汉28、在我国,旅游地理学是由()交叉形成的A经济地理学C人文地理学B城市地理学D自然地理学29、苏州四大名园包括()A颐和园 C 沧浪亭B拙政园 D 狮子林30、岩石按性质可分为()A沉积岩 C 岩浆岩B石灰岩 D 变质岩答案:1-5:ABC;AD;BD;ABC;ABCD 6-10:ABC;ABD;ABCD;AC;abc 11-15: ACD;BCD;ABC;ACD;ABC 16-20: AC;ABD;BC;AB;ABC 21-25: ABCD;ABCD;ABCD;ABCD;BCD 26-30: ABCD;AB;ACD;BCD;ACD三、名词解释1、气象答案:大气中时常发生一些引人注目的风、雨、雷、电、霜、雾、露等物理现象,以及增温、蒸发、冷却、凝固等物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地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是岩溶湖的是()A贵州草海 C 杭州西湖B三峡 D 鄱阳湖2、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A纳木错湖 C 青海湖B抚仙湖 D 居延海3、我国最高的咸水湖是()A纳木错湖C青海湖B抚仙湖 D 居延海4、私人园林最早出现在()A西周C秦汉B汉唐D唐朝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区是()A青藏高原C蒙新高原B东部平原D东北平原与山地6、镜泊湖按照形成原因划分,属()湖A构造湖C堰塞湖B岩溶湖 D 冰蚀湖7、以下属于火口湖的是()A长白山天池C喀纳斯湖B洞庭湖D滇池8、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哪一类型()A自然风景型C综合型B生物型D自然历史遗迹9、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哪一类型()A自然历史遗迹C综合型B自然风景型D生物型10、世界第一长的河是()A尼罗河C密西西比河B黄河D长江11、世界流量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是()A密西西比河C亚马逊河B尼罗河D长江12、长城最早开始修筑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C东周时期B汉朝D唐朝13、修筑长城的第三高峰时期是()A唐朝C汉朝B明朝D清朝14、修筑长城历史最长的朝代是()A秦C明B汉D元15、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主要是排沙功效的工程是()A鱼嘴C金刚堤B飞沙堰D宝瓶口16、目前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A基督教C伊斯兰教B犹太教D佛教17、主张天堂地狱说的是()A基督教 C 伊斯兰教B 道教 D 佛教18、历史最悠久的宗教是()A 基督教C伊斯兰教B犹太教D佛教19、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A穆罕默德 C 上帝B耶稣D乔达摩.悉达多20、讲究石头的运用,多朴野之趣的园林是()A非洲 C中国B 日本 D欧洲21、中国历史上没有修筑长城的朝代是()A唐C汉B秦D明22、修筑长城的三个高峰时期是在()A汉唐明 C 汉唐清B秦汉明 D 唐明清23、植物、建筑形态大多呈现几何图形的属于()A东南亚园林 C欧洲园林B中国园林 D 非洲园林24、信仰安(阿)拉的是()A基督教 C天主教B道教 D伊斯兰教25、我国的四大菜系包括()A川菜、鲁菜、苏菜、粤菜 C闽菜、湘菜、徽菜、浙菜B苏菜、粤菜、闽菜、湘菜 D 粤菜、浙菜、湘菜、徽菜26、吊水楼瀑布属于()A岩溶型瀑布C堰塞性瀑布B差异侵蚀型瀑布D构造型瀑布27、黄果树瀑布属于()A岩溶型瀑布C堰塞性瀑布B差异侵蚀型瀑布D构造型瀑布28、黄河壶口瀑布属于()A岩溶型瀑布C堰塞性瀑布B差异侵蚀型瀑布D构造型瀑布29、以下是国内旅游者的是()A北大加拿大籍大三的学生JohnB往返中国边境的越南居民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率政府要员访问我国D到峨眉山旅游的在成都常驻三年的英国人Peter夫妇30、以下是国际旅游者的是()A到峨眉山旅游的在成都常驻三年的英国人Peter夫妇B班上外地学生刘某;C从成都军区调往西藏那曲的武警;D参观游览中山陵的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31、岩溶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岩石在水的作用下而形成A石灰岩C花岗岩B变质岩D大理岩32、我国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中对过夜游客的时间界定为不少于()A一年 C 3个月B 6个月 D 一年半33、旅游者产生的文化地理环境中三级差异从高到低分别是()A文化圈-文化区-民族小区 C 文化区--文化圈-民族小区B文化圈-民族小区-文化区 D 民族小区-文化区--文化圈34、旅游者的活动行为中最高层次是()A观光 C 度假B探险D娱乐购物35、旅游决策的最基本原则是()A最大效益C最小旅游时间比B最大信息获取量D可进入性36、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旅游()容量称为旅游容量A旅游环境容量C旅游心理容量B旅游资源容量D旅游生态容量37、旅游地所能承受的因游人的大量到来而产生的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冲击之最大限度时旅游业的规模属于()A旅游环境容量C旅游心理容量B旅游资源容量D旅游生态容量38、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时常用到的方法是()A目的地生命周期C层次分析法B德尔菲法D问卷和访谈法39、旅游地理学与()关系最为紧密A经济地理学C人文地理学B城市地理学D自然地理学40、故宫采用的屋顶样式是()A重檐庑殿顶C卷棚顶B攒尖顶D歇山顶41、下列屋顶样式中属于最高等级的是()A庑殿顶C卷棚顶B攒尖顶D歇山顶42、在古代,老百姓家中的屋顶样式通常采用()A庑殿顶C硬山顶B攒尖顶D歇山顶43、如来佛教是()中的神话人物A道教C伊斯兰教B佛教D印度教44、下列属于寺庙园林的是()A佛山祖庙C沧浪亭B留园D颐和园45、海南的特有少数民族是()A傣族C土族B黎族D羌族46、在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开展教学实习和旅游的区域是()A缓冲区C实验区B核心区D保护区47、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少于1万的少数民族是()A土家族苗族B鄂伦春族D哈萨克族48、因为光的衍射和反射而形成的气象景观是()A佛光C雾凇B蜃景D霞49、以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京杭大运河C坎儿井B都江堰D长江三峡50、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A洞庭湖C玛旁雍错湖B青海湖 D 鄱阳湖51、在现实中通常表现为度假旅游,且吃住游购娱均在一地的旅游行为是()A线状空间行为 C点状空间行为B面状空间行为 D以上都不对52、道教的创始人是()A默罕默德C老子B孔子 D 张角、张陵等53、下列信仰对象中层次最低的是()A如来佛祖 C 观音菩萨B地藏菩萨 D 罗汉54、海南的特有少数民族是()A苗族C布依族B黎族D羌族55、我国最大的盆地在()A四川 C 新疆B青海 D内蒙古56、下列哪一处不是世界文化遗产()A明十三陵C清东陵B秦始皇陵D茂陵57、我国的三大平原不包括()A长江中下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平原B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58、我国最大的高原是()A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59、旅游地理学不具有的特点是()A交叉性C新兴性B前瞻性 D 运用性60、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不包括()A点状 C 线状B面状 D 循环状答案:1-5:ACACA;6-10:CACAA;11-15:BCBCB;16-20:BABAB;21-25:ABCDA;26-30:CABDD;31-35:AAADA;36-40:ACCCA;41-45:ACBAB;46-50:CBABD;51-55 CDDBC;56-60:DCABD二、多项选择题1、伊斯兰教的圣地有()A麦地那 C 麦加B耶路撒冷 D 罗马2、帝王陵寝中属于覆斗型封土的是()朝代A汉 C 秦B唐 D 宋3、以下属于基督教的节日有()A古尔邦节C开斋节B复活节D圣诞节4、瀑布根据其成因可分为()A岩溶型瀑布 C 堰塞性瀑布B差异侵蚀型瀑布 D 构造型瀑布5、湖泊按成因可分成以下几类()A构造湖、堰塞湖 C风蚀湖、海蚀湖B冰川湖、人工湖 D河迹湖、火口湖6、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活动中可分为以下区域()A核心区 C 缓冲区B实验区 D 科研考察区7、故宫的布局有以下特点:()A前朝后寝 C以建筑为主B左祖右社 D严格的中轴对称8、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的要素有()A、气候 C水文B、土壤 D 地貌9、道教中一般有()A三清殿 C玉皇殿B大雄宝殿 D 观音殿10、旅游审美的特点有()A审美主体的群众性 C审美对象的多样性B过程的直接短暂性 D审美形式的差异性11、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A鱼嘴分水堤C飞沙堰B金刚堤D宝瓶口12、中国古代屋顶样式有()A宝城宝顶 C 庑殿顶B歇山顶 D 硬山顶13、湖泊按矿化度可分为()A盐湖 C 淡水湖B咸水湖 D 风成湖14、以下是构造湖的是()A贝加尔湖C滇池B长白山天池 D 洱海15、以下是河迹湖的是()A西湖C东湖B洞庭湖D鄱阳湖16、以下是岩浆岩的是()A花岗岩C玄武岩B石灰岩D白云岩17、以下是沉积岩的是()A板岩C玄武岩B石灰岩D白云岩18、根据对山地海拔高度的划分标准,以下是中山的是()A 950米 C 1650米B 2010米 D 3590米19、我国的三大湖区包括()A青藏高原C蒙新高原B云贵高原D长江中下游20、宜人气候主要取决于()A气温C温度B风速D气候21、园林的构景要素有()A石C水B建筑D动植物22、岭南四大名园有()A顺德清晖 C 东莞可园B佛山梁园 D 番禺余荫房23、帝王陵寝的组成部分包括()A神道 C 护陵监B祭祀建筑区 D 以上选项都对24、泉水旅游资源的功能有()A品茗C酿造B医疗保健D观光25、我国泉水主要分布区有()A西北地区 C 青藏高原地区B云贵川地区 D 闽粤台地区26、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有()A搜集现有资料C利用科学技术手段B室内预测D现场勘探27、道教中的神话人物有()A吕洞宾C观世音B神仙D罗汉28、在我国,旅游地理学是由()交叉形成的A经济地理学C人文地理学B城市地理学D自然地理学29、苏州四大名园包括()A颐和园 C 沧浪亭B拙政园 D 狮子林30、岩石按性质可分为()A沉积岩 C 岩浆岩B石灰岩 D 变质岩答案:1-5:ABC;AD;BD;ABC;ABCD 6-10:ABC;ABD;ABCD;AC;abc 11-15: ACD;BCD;ABC;ACD;ABC 16-20: AC;ABD;BC;AB;ABC21-25: ABCD;ABCD;ABCD;ABCD;BCD 26-30: ABCD;AB;ACD;BCD;ACD三、名词解释1、气象答案:大气中时常发生一些引人注目的风、雨、雷、电、霜、雾、露等物理现象,以及增温、蒸发、冷却、凝固等物理过程。

2、丹霞地貌答案:由红色的沙砾岩由于地球内外营力作用而产生断裂、侵蚀、切割、重力崩塌等作用综合而形成。

3、神道答案:通往帝王陵寝的通道,神道两旁修有石牌坊、华表、碑亭等,往里走从汉代开始有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石像生。

4、旅游者的空间行为答案: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然后再回到客源地的一切行为总和!据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我们把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分为三种类型:(线状、面状和点状)5、旅游客流答案:指旅游者从常驻地到目的地所构成具有一定流向、流量的旅游群体。

流向:旅游目的地。

流量:一定时间到目的地的游客数量。

6、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答案:人们在外出旅游前,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旅游偏好,选择、确定旅游目的地、路线及旅游方式的过程。

7、岩溶地貌答案:由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8、民风民俗答案:指那些突出表现了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的总和。

显而易见的:建筑、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等。

还包括需要细心观察、深入体会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

9、佛光是一种气象景观,是由光在大气中反射、衍射而引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