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吸收贴剂,透皮给药系统2016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制与质量标准

Prescription Patches
–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 – Nitroglycerin – Scopolamine – Narcotic Analgesics – Hypertension – Contraception – Anesthetics
控释膜
– 主要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c)、聚 氯乙烯、醋酸纤维素 – 其中EVAc以无毒、无刺激性、生物相容性 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 国产的EVAc膜质量不稳定,柔韧性不够
心血管药
– 硝苯地平、尼群地 平、氨氯地平、消心 痛、硝酸甘油、尼卡 地平、普萘洛尔等
平喘药
– 妥洛特罗、特布他林 等
骨 架 控 释 型
液 态 填 装 密 封 多 层 结 构
可 直 接 涂 布 于 皮 肤 上 的 半 固 体
透 皮 给 药 系 统 的 类 型
国外主要的TTS研究机构 和品种
3M Altea Therapeutics ALZA/Johnson & Johnson Amarin Corporation Antares Pharma Aromacology Patch Company Berlex Laboratories Birch Point Medical Cygnus Elan Medical Technologies Endo Pharmaceuticals GlaxoSmithKline Consumer Healthcare Hexal AG ImaRx Therapeutics Iomed, Inc. Janssen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KV Pharmaceutical Company LAM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s AG LecTec Corporation MacroChem Mylan Technologies NexMed Nitto Denko Noven Novartis Ortho-McNeil Proctor & Gamble Schering-Plough Shire Pharmaceuticals Group plc Somerset Pharmaceuticals Sontra Medical Theratechnologies, Inc. Transdermics Ltd. Vyteris Watson Laboratories Zars, Inc.
《中药药剂学》第九章外用膏剂练习题及答案

《中药药剂学》第九章外用膏剂练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关于外用膏剂叙述错误的是A.软膏剂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对皮肤起保护、润滑作用B.软膏剂中的药物通过透皮吸收,也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C.黑膏药可起保护、封闭和拔毒生肌等作用D.黑膏药只能起局部治疗作用E.橡胶膏剂不经预热可直接贴于皮肤,但药效维持时间短2.药物透皮吸收过程是指A.药物从基质中释放、穿透表皮、吸收入血液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B.药物从基质中释放、穿透皮肤进入皮下组织而产生全身作用C.药物进入真皮,起到局部治疗作用D.药物渗透表皮到达深部组织E.药物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3.透皮吸收制剂中加入“Azone”的目的是A.增加塑性B.产生微孔C.促进主药吸收D.增加主药的稳定性E.起分散作用4.用于透皮吸收的药物,应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其在水和油中的溶解度应大于A.0.1mg/mlB.5mg/mlC.1mg/mlD.3mg/mlE.20mg/ml5.下列哪种基质对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较强有利于药物吸收A.水溶性基质B.油脂性基质C.水凝胶基质D.W/O型乳剂基质E.O/ W型乳剂基质6.下列中不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为A.药物浓度B.涂布面积C.涂布厚度D.皮肤条件E.基质性质7.关于药物透皮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A.病变的皮肤均能加快药物吸收B.男性皮肤的吸收能力强于女性C.一般认为药物在豚脂中吸收效果最好 D.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团能增加药物透皮吸收E.相对分子量小的药物吸收较快8.下列有关软膏剂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黏稠性强B.涂展性好C.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相互混合D.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E.性质稳定与药物无配伍禁忌9.下列吸水性最好的软膏基质是A.石蜡B.植物油C.蜂蜡D.凡士林E.羊毛脂10.中药油膏常用下列哪组材料的熔合物为基质A.植物油与磷脂B.羊毛脂与凡士林C.凡士林与石蜡D.麻油与蜂蜡E.麻油与石蜡11.关于软膏剂中药物加入基质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不溶性固体药物研成最细粉,与少量液态基质研成糊状加入B.脂溶性药物可用植物油或溶剂提取,去渣取油加入或回收溶剂后加入油脂性基质C.中草药可用油炸取,中药煎膏、流浸膏可浓缩到糖浆状,干浸膏可加少量溶剂研成糊状加入D.共熔成分可经研磨共熔后与冷至40℃左右的基质混匀E.挥发性药物或热敏性药物应待基质降温至70℃左右加入12.关于乳剂油、水两相混合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分散相加到连续相中,适用于大体积分散相的乳剂系统B.连续相加到分散相中,适于多数乳剂系统,在混合过程中引起乳剂转型C.两相同时混合,适用于连续的或大批量的操作,需要一定的设备D.两相混合时一般需加热至相同温度(70~80℃)。
透皮给药系统及其新技术

离子型药物难以透过角质层,通过加入与药物带有相反电荷的物质,形成离 子对,使之容易分配进入角质层类脂。当他们扩散到水性的活性表皮内,接力成 带有电荷的分子继续扩散到真皮。例如双氯酚酸、氟比洛芬等强脂溶性药物与有 机胺形成离子对或,可显著增加其经皮透量。
4.2
物理方法
透皮吸收促进剂在 TDDS 的开发中,在减少贴剂的使用面积方面起了积极作 用,但是未能扩大 TDDS 候选药物范围。近年来,通过方法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收 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物理促透及时有效地扩大了可用于经皮给药的药物范围,特 别是蛋白质类和肽类药物。 物理促透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外部能量,达到精密控制 经皮吸收的目的。由此诞生出许多新型促透技术。其中包括离子导入 (iontophoresis) 、电致孔(electroporation) 、超声导入(sonophoresis) 、 微针(microneedles)等 4.2.1 离子导入技术(iontophoresis)
关键字:经皮释药系统,透皮吸收促进剂,离子导入技术,超声导入技术,微
针给药技术,电致孔技术。
Keywords: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percutaneous penetration
enhancers,iontophoresis,sonophpresis,microneedles,electroporation. 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构成,此外还包括毛囊、皮脂腺、 汗腺等附属器。表皮由内而外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药物的经皮吸收主要是通过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与皮肤深层的药物浓度之差为 动力,以被动扩;②药物角质层内扩散;③药物在活性表皮和真皮中扩散;④药物被真皮中毛 细血管所吸收;⑤药物随血液进入人体循环。其中,角质层与其他各层有较大的
2016-6-29透皮

一、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使用
• 促进剂要求:可逆、无毒、无刺激、无过敏反应、性质稳定, 不与药物和附加剂反应。
①有机溶剂:乙醇、丙二醇、醋酸乙酯、DMSO、DMF(N,N-
二甲基甲酰胺) 。
• ②表面活性剂:可与生物膜相互作用,促进药物吸收。 • ③有机酸和醇:油酸、亚油酸、月桂醇,可增强脂质的流动性。
• 3.压敏胶 •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指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粘 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粘材料。 • ������ 聚异丁烯类 • ������ 丙烯酸类 • ������ 硅橡胶类 • 4其它材料 • ������ 背衬材料:一般用铝箔、聚乙烯、聚丙烯等膜材复合而成 • ������ 保护膜: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
三、应用离子导入技术
• 1含义 • 指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 物或能形成带电胶粒的 非解离药物经电极定位
导入皮肤、粘膜,进入
局部组织或体循环的一 种生物物理方法。(低 聚核苷酸、两性霉素、 酮洛芬 )用在皮肤上的
电压降一般为0.1V-5V。
2离子导入机理
• ①离子导入:通过毛孔和汗腺等旁路途径产生电位差。
• 药物的理化性质
五、无针注射技术
• 利用氦气的超高速流体通过对固体粒子进行加速,将药物粉末透过角 质层释放到表皮和真皮表面。(高速微粉)
• 特点 • 患者可自行给药 • 可避免由注射针头带来的病毒和微生物的污染 • 可使不易透过皮肤的大分子药物打入皮肤中。靶向药物、乙肝疫苗 • 类型 • 无针溶液注射器
• 三、制备工艺
1.涂膜复合工艺
• 将药物分散或溶解在压敏胶中并涂布于背衬膜上,待溶剂蒸发后继续 进行多层涂布,最后覆盖上保护膜或再与具有控释能力的粘胶材料进 行复合。
透皮给药系统概论

透皮给药系统概论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特点、发展1 概念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简称TDDS,TTS):指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2 特点(1)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灭活,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2)维持恒定有效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毒副反应。
(3)减少给药次数,提高治疗效能,延长作用时间,避免多剂量给药,使大多数病人易于接受。
(4)使用方便,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撤销用药。
3 发展自1981年美国上市第一个用于治疗运动病的TTS—东莨菪碱贴剂以来,现已有多种透皮吸收制剂,如: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尼群地平、噻吗洛尔等TTS应用于临床受到普遍欢迎。
我国医药学家对经皮给药早有认识,在我国的医学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用于局部和治疗内科疾病的膏药处方。
近几年来各种形式的中药外用治疗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等内科疾病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国内正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研究使之提高,将使祖国的医药学得以发扬光大。
同时对TTS的研究也作了大量的工作。
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等药物的TTS制剂已获准生产,并对多种药物如:激素类(睾酮、18一左炔诺酮)、止痛药(度冷丁、酮洛酸)、戒烟(毒)药(尼古丁)、呼吸系统(茶碱)、心血管系统(硝苯地平、噻吗洛尔)等药物的TTS进行了研究。
为了使更多的药物能经皮给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TTS研究的重要内容是:(l)对TTS的基础材料的研究;(2)药物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3)寻找改进药物透过皮肤屏障的有效方法。
二透皮给药系统的分类及组成1 复合膜型复合膜型透皮给药系统由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胶粘层和保护膜组成。
药剂学习题 第十三章透皮给药系统

第十三章透皮给药系统模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透皮给药系统又称经皮治疗系统答案:系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
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2、透皮吸收促进剂答案:是指能够降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3、压敏胶答案:是指那些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粘帖材料,起着保证释药面与皮肤紧密接触以及药库、控释等作用。
二、填空题1、透皮吸收制剂可分为型、型、型和型四类。
答案[膜控释;粘胶分散;骨架扩散;微贮库]2、膜控释型TDDS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答案[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胶层;防粘层]三、单选题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是。
A.皮肤因素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C.基质的pH值D.背衬层的厚度答案[D]2、下列有关药物透皮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形成药物储库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答案[C]3、以下各项中,不是透皮给药系统组成的是。
A.崩解剂B.背衬层C.粘胶剂层(压敏胶)D.渗透促进剂答案[A]4、适于制备成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A.在水中及油中的溶解度接近的药物B.离子型药物C.熔点高的药物D.相对分子量大于600的药物答案[A]5、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是。
A.乙醇B.表面活性剂C.山梨酸D.二甲基亚砜(DMSO)答案[C]四、多选题1、透皮吸收制剂中常用的压敏胶有。
A.乙烯酸类B.聚硅氧烷类C. 聚丙烯酸类D.聚异乙烯类答案[BCD]2、下列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有。
A.药物的分子量B.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C.皮肤的水合作用D.药物粒子大小答案[ABCD]3、粘胶分散型透皮吸收制剂的组成包括。
A.控释膜层B.黏胶层C.防护层D.背衬层答案[BCD]4、经皮吸收给药的特点有。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摘要:主要介绍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影响因素;促进药物吸收的促进剂及促进药物吸收的物理学方法,主要有离子导入法、电致孔法、超声波法、微针法、无针注射法、激光法和红外法、加热法。
关键词:透皮给药系统、透皮吸收促进剂、离子导入法、电致孔法、超声波法、微针透皮给药系统、无针注射法。
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简称TDDS,TTS) 是指通过皮肤表面给药,以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途径。
广义的透皮给药系统可以包括软膏剂、硬膏剂、贴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该类制剂为一些长期性疾病、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和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
透皮给药制剂与常用普通剂型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①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 ②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③减轻注射用药的痛苦; ④患者可自己用药,出现问题可及时停药,使用方便; ⑤减少给药次数和剂量。
药物渗透进皮肤的途径有毛孔及附属皮脂腺、汗孔、连续的角质层。
自1974年美国上市第一个Transderm-Scop镇晕剂东莨菪碱后,国内外学者对TTS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影响因素,透皮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等。
1.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皮肤因素,剂型因素和药物的性质等。
皮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角质层形成了透皮给药的限速屏障, 大部分体表的角质层有l5~25层扁平角质细胞,总厚度约为10 gm。
虽然有大分子通过被动扩散而透过角质层的报道, 但一般认为经透皮给药的理想药物分子量应< 400Da。
另外, 一个可行的透皮给药药物的剂量应< 20 mg/d。
因此,皮肤阻碍药物进入体内,大多数药物,即使是剂量低、疗效高的一些药物,透皮速率也难以满足治疗需要,成为研究开发TTS的最大障碍。
药物制剂中的透皮给药系统研究与开发

药物制剂中的透皮给药系统研究与开发作为一种便捷又有效的给药途径,透皮给药系统在药物制剂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透过皮肤屏障,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需经过消化道的吸收作用,从而实现药物迅速起效并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本文将围绕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展开探讨,并介绍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第一节:透皮给药系统的原理及发展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将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入体内的给药途径。
它基于皮肤屏障的特性,通过调节药物的渗透速度和渗透量,实现了药物的控制释放与持续吸收。
透皮给药系统相较于其他给药途径,具有易用性强、使用方便、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优点。
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初的贴片剂通过药物溶解度高以及较薄的药物分层,实现了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
而后,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透皮给药系统的形式也迅速发展,如凝胶、微晶贴剂、微孔制剂等。
这些新型透皮给药系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适应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要求。
第二节:透皮给药系统的优点与应用透皮给药系统相较于其他给药途径,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它能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其次,透皮给药可实现持续释放,维持稳定的药物浓度,避免剧烈波动。
此外,使用透皮给药系统的患者可以减轻服药负担,提高依从性。
透皮给药系统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如湿疹、银屑病等。
透皮给药系统还可以用于慢性疼痛的缓解,如骨关节炎、受伤等。
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抗肿瘤药物的给药等。
第三节: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药物制剂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为高效、安全的透皮给药系统。
首先,他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载体,例如凝胶、聚合物等,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渗透性。
其次,要设计合理的药物释放机制,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量。
最后,需要对透皮给药系统进行临床试验,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在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药物的渗透途径和渗透机制也是关键问题。
透皮给药制剂课件

-透皮给药制剂
33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页。
E-TRANS® 芬太尼透皮贴-患者 自控止痛(zhǐ tònɡ)疗法 (PCA)
静脉PCA: 必须给仪器设置程序,并需通过静 脉导管给药
E-TRANS® (芬太尼): 预置(yùzhì)程序,无 损伤给药
-透皮给药制剂
34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页。
Macroflux® 系统(xìtǒng)用于控释贴剂 的使用和药物输送
2、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通道 在超声波的放射压和超微束作用下形成药物的传递通
道。 影响超声波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超声波的
波长 ;超声波的输出功率;药物的理化性质
-透皮给药制剂
31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三)无针注射(zhùshè)系统
-透皮给药制剂
32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页。
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透皮给药制剂
9
第十页,共五十页。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过程,有两条途径:
表皮途径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 血管吸收(xīshōu)进入体循环——主要途径
皮肤附属器途径 毛囊、皮脂腺、汗腺—— 次要途径
一些离子型和水溶性大分子药因难于通过 富含类脂的角质层,多通过第二条途径进入。
本章 内容: (běn zhānɡ)
概述
(ɡài shù)
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技术
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
-透皮给药制剂
1
第二页,共五十页。
第一节 概述(ɡài shù)
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
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是指经皮给药的制剂,即 透皮制剂。(TDD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T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透皮给药制剂

主要包含含量测定、体外释放度检验,体外经皮 透过性测定及粘着性能检验等。
2、体内评价
主要是指生物利用度测定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透皮给药制剂
第38页
(二)其它一些质量控制
粘性是TDDS制剂主要性质之一。
1、粘附力测定
粘附力指是贴剂与皮肤或与基材充分接触后产生 抵抗力。
通常采取测定剥离力方法,普通使用剥离角度为 180°。
药品释放是先溶解在水溶性聚合物中,继而向骨 架分配,扩散经过骨架到达皮肤表面。
透皮给药制剂
第19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包囊储库型:
将药品制成微型胶囊后分散在胶粘剂中,涂布在 背衬膜上,加保护膜而成。亦能够将经皮吸收促 进剂制成微型胶囊,与药品一起分散在压敏胶或 聚合物骨架中,促进剂释放速率控制药品经皮吸 收速率。
透皮给药制剂
第14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充填封闭型:
与复合膜型不一样是其药品储库是液体或软膏和 凝胶等半固体充填封闭于背衬膜与控释膜之间。
透皮给药制剂
第15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多储库型:
该类系统能够有经皮吸收促进剂和药品两个储库, 二者之间用控释膜隔开,控释膜用于控制经皮吸 收促进剂释放速度进而控制药品经皮吸收速度。 该类系统适合用于药品与促进剂长久接触会产生 相互作用或促进剂需控制释放情况。
透皮给药制剂
第16页
三、经皮吸收制剂分类
使用者活化型:
有些药品制成经皮给药系统在存放过程中不稳定, 为克服这个问题,有些人设计了(UATS),这种系 统含有没有渗透活性药品及活化剂,二者之间由 隔膜分隔开,无渗透活性药品在存放过程中较稳 定,应用前使用者稍施压力使隔离膜破裂,无渗 透活性药品与活化剂混合转变成具渗透活性药品。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给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
本文将对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进行探讨,介绍其原理、优势和发展趋势。
一、透皮给药系统的原理透皮给药系统通过药物分子在经过皮肤时透过角质层、表皮细胞等层次进入皮下组织和血液循环,实现药物的吸收和释放。
其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药物分子的渗透与药物的释放。
1. 药物分子的渗透透皮给药系统中的药物分子需要克服皮肤的屏障性质,通过渗透进入皮肤及皮下组织。
主要有三个途径:降低角质层的阻力、经过附着于皮肤上的毛孔和毛囊、途径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
2. 药物的释放透皮给药系统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保持药物浓度在治疗有效范围内。
常用的释放控制方法有控释膜、渗透增透剂和物理结构控制等。
二、透皮给药系统的优势相较于注射、口服和外用等传统给药方式,透皮给药系统具有多种优势,如下:1. 避免胃肠道消化影响:透皮给药系统绕过胃肠道系统,避免了药物在胃酸和肠道消化酶等影响下的降解和失效。
2. 持续稳定给药:透皮给药系统能够通过控制释放速率,实现持续、稳定的给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遵从性。
3. 避免一过性效应:透皮给药系统可避免药物在短时间内突然释放引起的一过性效应,减少药物浓度波动。
4. 降低肝脏代谢:透皮给药系统绕过肝脏的首过代谢,避免了药物在经过肝脏时的降解和转化,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5. 方便患者使用:透皮给药系统无需注射,可由患者自行使用,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三、1. 药物选择和优化透皮给药系统的药物选择首先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度,并具备适合透皮途径给药的物理、化学性质。
同时,药物的选择还需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和个体差异。
2. 透皮吸收机制的研究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对皮肤的渗透途径和药物的吸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透皮吸收技术

透皮吸收技术
透皮吸收技术是一种药物和化妆品传递的方法,通过皮肤的直接或间接渗透来吸收活性成分。
透皮吸收技术可以绕过消化系统和首过代谢,直接将药物或化妆品成分输送到血液循环中,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常用的透皮吸收技术包括:
1. 透皮贴剂:透皮贴剂是一种含有活性成分的贴片,可以通过皮肤将药物缓慢释放到血液中。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治疗局部疼痛、皮肤病和传递荷尔蒙等。
2. 离子导入:通过使用微电流或电压来增加皮肤通透性,以促进药物的吸收。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进行操作。
3. 化妆品渗透增强技术:通过表面活性剂、药物转运体和载体等物质,增加化妆品活性成分在皮肤上的渗透能力。
这种技术可以使化妆品的成分更深层次地渗透皮肤,增强功效。
4. 脂质体技术:脂质体是由脂质分子组成的微小球体,可以包裹药物成分,并通过皮肤传递。
脂质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和化妆品领域,以提高活性成分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尽管透皮吸收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效率和安全性仍然是研究的重点。
透皮吸收技术的开发和优化有望为药物和化妆品领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创新。
经皮给药系统-透皮贴剂研究进展

经皮给药系统-透皮贴剂研究进展药学2班万国运 2010071202【摘要】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或称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Thrapeutic Systems,TTS)是指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或贴片,还包括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贴剂指可粘贴于皮肤的薄片层状制剂,包括皮肤局部传递和透皮传递的贴剂,药物透过皮肤吸收分别进入局部靶组织或全身循环系统产生治疗作用。
贴剂一般载药量较小 ,只适合于活性高 ,用量少的药物,具有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方便,避免首过效应,减少胃肠道刺激的优点。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从透皮贴剂的研究历史、皮肤的构造、透皮贴剂的常用基质、贴剂种类,以及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及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经皮给药;透皮贴剂;压敏胶;渗透促进剂;【前言】随着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加强,对医疗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副作用和减轻治疗过程中病人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药物新剂型的出现,用口服或注射等常见方式给药,已不能充分发挥其治疗疾病的功效。
为了满足新的需求,经皮给药这一古老的给药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医药工作者的关注,经皮给药可以使药物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肠胃灭活,能够维持血液中药物浓度的稳定,提高药物利用率。
此外,经皮给药系统体积小巧,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国内外对经皮给药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透皮贴剂作为经皮给药制剂的一种,已广泛用于日常生活疾病的治疗,下文就透皮贴剂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概述。
1.研究历史经皮给药制剂的历史渊源[1]很早,在公元前1300年前的甲骨文就有中药经皮给药的记载。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

02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的组成 与原理
组成部件
药物储存层
用于储存药物,确保药 物在透皮给药过程中能
够持续释放。
控释层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使药物能够以恒定的速 率透过皮肤进入体内。
保护层
保护药物和系统免受外 界环境的影响,如水、
空气等。
粘附层
确保系统能够紧密贴合 皮肤,防止脱落。
工作原理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通过特定的 组成部件,将药物储存并控制 其释放速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透皮给药系统为患者提供 更加便捷、舒适的治疗方 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 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ຫໍສະໝຸດ 03通过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剂量,实现药物的平稳释放和长效作
用。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1 2
新型材料的研发
探索新型的高效、安全、低过敏性的药物载体和 涂层材料,提高药物的透皮渗透性和稳定性。
个性化给药系统的开发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开发个性化的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提高治疗效果。
3
多功能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透皮给药系统的剂量和释放速率应根 据病情和药物特性进行调整,以确保 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04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进展
新型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纳米药物透皮给药系统
利用纳米技术将药物包裹在纳米载体中,通过皮肤渗透给药,具 有更高的药物渗透性和局部药物浓度。
超声波药物透皮给药系统
利用超声波的物理作用,增强皮肤通透性,促进药物渗透,提高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
将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基因、细胞等)结合, 实现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提高疾病的治疗效 果。
05
透皮吸收制剂

表皮层
真皮层 2
1
皮脂腺
皮下组织
毛囊
汗腺
淋巴管
汗腺
1胶原纤维 2弹性纤维
神经纤维 血管
脂肪细胞
皮肤结构彩图
表皮层
表皮内无血管,任何损伤此层的操作均不会出血,由 于表皮层内无纤维组织,凡损伤深度不超过该层的 厚度均不会留下瘢痕。
--角质层 防水、防菌,保护作用 --透明层 控制皮肤水分,管制水分流失 --颗粒层 防止异物侵入,过滤紫外线
药物分散于水溶性聚合物中,将此混悬液均匀分散在疏 水性聚合物中形成微小的球状储库
二 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指能够促进药物更快或更多地透入皮 肤内或透过皮肤进入循环系统,从而发挥局部或全身 治疗作用的一大类物质。它通过破坏高度有序的细胞 间脂质的结构、与角质层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以及改变 药物在载体与皮肤间的分配系数等方式,促进药物透 皮吸收。
控释 膜
充填封闭型TDDS的制备工艺流程
药物
混悬 介质
混合
药 物 混 悬 液
定 量 注 射 泵
背衬膜 控释膜
成 型 机 械
保护 膜
压敏 胶
包成
装 机
品
械
聚合物骨架型TDDS的制备工艺流程
亲水胶、 水、
丙二醇等
药物 (加热)
浇铸
含 药 胶
冷却
凝 胶
切割
圆 片
背衬 膜
保护 膜
包 装成 机品 械
胶黏剂骨架型TDDS的制备工艺流程
三 透皮吸收制剂的赋形剂
透皮吸收制剂常用的赋形剂包括:
高分子材料、 压敏胶、 背衬材料 保护膜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用作控释膜和骨架的聚合物。 1、乙烯-醋酸乙烯聚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553 ± 25677
18383 ± 961
40% 15%
66%
Inhibition percentages
Delivery of siRNA strongly inhibits targeted Gapdh gene expression. *P < 0.05, t test.
TDDS
局限
1.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特别是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
2.由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作用剧烈的药物,即用药剂量很小就能产生药效的药物才能选用 3.要防止控制释放速度的薄膜破裂或损坏,否则会引起释放速度的剧烈增加,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Thank you
2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siRNA
皮肤病
(A) The size of the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B) Configuration of the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and
(C) Structure of a single microneedle
透皮递药系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
经皮给药系统TDDS
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 )是指经皮肤 敷贴方式给药,应用药剂学、物理学或化学方法及手段,促进药物穿过
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
1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clonidine妥瑞综合症
Figure 1. Schematic of transdermal patch system of clonidine.
阿片类药物戒毒
• Enhanced flux
• Reduced power
Figure 2. Schematic of future transdermal patch system.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Volume 88, Issue 3, November 2014, Pages 586-593
NEUPRO
Drug Name(s)
FDA Application No. Active Ingredient(s) Company Original Approval or Tentative Approval Date Chemical Type Review Classification NEUPRO (NDA) 021829 ROTIGOTINE UCB INC May 9, 2007 1 New molecular entity (NME) S Standard review drug
或预防的给药技术。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patch),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目前上市的药物
国际上:东莨菪碱、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烟碱、可乐定、 睾酮、硝酸异山梨酯、左炔诺酮等
国内 :东莨菪碱、硝酸甘油、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等
皮肤自外向内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
药物通过皮肤的途径
Figure 3. Schematic of modified PermeGear In-Line diffusion cell for transdermal flux analysis
Figure 4. A representative permeation profile of clonidine through CNT membrane and skin after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S Work on the whole body
What is Rotigotine(罗替戈汀)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早期或晚期帕金森 罗替戈汀透皮系贴剂/Neupro
多巴胺 罗替戈汀
NEUPRO
第一个被允许上市的治疗帕金森的透皮贴剂(2007)
Neupro贴剂采用硅酮作为基质
治疗不宁腿综合症(2008)
Properties of the rotigotine transdermal system
Neurologic Clinics.Volume 31, Issue 3, Supplement, August 2013, Pages S37–S50
优点与局限 优点
1. 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提高了治疗效果。 2. 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或药理效应,增强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副作用。 3. 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增加患者的用药顺应性。 4. 患者可以自主用药,相对减少患者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