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和学生见面的精彩对话
班主任工作的若干第一次--李镇西
班主任工作的若干第一次李镇西各位老师,我们今天来谈一个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话题,今天我想侧重谈新班主任所面临的许多第一次。
每一个年轻老师当班主任的时候,都面临许多第一次,比如说第一次集体谈话,第一次确立班委,第一次安排座位,第一次组织班会,第一次开家长会,第一次家访等等。
当然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可能把这每一个第一次讲到,但是我可以侧重的谈其中几个,谈谈我是怎么做的。
一、第一次集体谈话首先我们看一看,怎么对学生进行第一次集体谈话,这儿的集体谈话指的是学生入学以后,班主任如何对他们进行一些兴趣性的教育,或者说如何给他们进行一些引导。
关于集体谈话,我想谈这么一个观点,就是班主任和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一定要善于创建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如何将决定这个班如何发展,那么如何创建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我是这样做的,一般来讲,学生还没有进校之前,我就要给学生写一封信,这封信,最早我是寄到学生家里,同时告诉学生,我的一些想法,让大家还没有见到我之前,就对新的班级,对我有一个印象。
具体是这样做的,在暑假里边我就给每一个学生起草一封信,这封信主要是谈我对未来班级的设想,对他们的期待,当然在信里边我也对我自己做一些介绍。
比如说我在20年前,我的信好像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小学毕业升入初中,来到我们学校就读”,或者是“祝贺你以优异地成绩考上了某某某学校,作为你的班主任,我向你表示欢迎。
”然后我就给他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情况,介绍一下我对班级建设的一些设想。
结尾我会这样写,“还没有开学,你就收到这封信,你一定会感到很好奇吧。
是不是对我也有许多猜测,这个老师多有意思啊,还没有见面就给我写信,这个老师是个男的还是女的,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就像我急于了解你一样,不要紧的,我们很快就要开学了,让我们开学一天再见吧。
”老师们想一想,学生还没有入学就收到未来的,没有的见过面的班主任这样一封热情洋溢的一封信,他将在心里产生一种怎样的向往呢,当然向往这个班级早一点建成,希望早一点见到班主任,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还没有见面,这良好的第一印象,已经开始建立了。
班主任交流材料李镇西
班主任交流材料李镇西李镇西写的班主任交流材料:尊敬的班主任、家长们:大家好!我是贵班班主任李镇西。
很高兴能够在这个交流会上和大家分享我对孩子们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与贵班的学生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也一起面对挑战和困难。
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我愿意在这里向各位家长们分享我对孩子们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品德养成、社交能力、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
作为班主任,我会不断鼓励学生们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会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与支持。
其次,我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优点和缺点。
作为班主任,我会鼓励学生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并引导他们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相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另外,我强调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与沟通。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我愿意与家长们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我会及时给家长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并鼓励家长们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只有家校合作,我们才能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家长一直以来对工作的支持与信任。
作为班主任,我会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同时,我也希望家长们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共同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李镇西 20xx年x月x日。
《带班现场》李镇西摘抄
《带班现场》李镇西摘抄1.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例子:嘿,你想想,教育可不就是心灵的艺术嘛!就像一个神奇的画笔,能在学生的心里绘出最美的风景,这多有意思呀!2. “用心灵赢得心灵。
”例子:哇塞,用心灵赢得心灵,这话说得多棒呀!不就像两颗心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嘛,难道不是吗?3.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例子:哎呀,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这就好比一阵温暖的春风,能让万物复苏呀,多神奇!4.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例子:嘿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嘛!爱就像教育的灵魂呀,没有它怎么行呢?5.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例子:哇哦,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追求呀!就像太阳照耀大地,给大家带来温暖和快乐,这多棒啊!6. “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
”例子:可不是嘛,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这不就像回归最本真的生活,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嘛,多有意义呀!7. “把问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例子:哎呀呀,把问题当课题是最好的教育科研,这就好像把困难变成机会一样,多厉害呀!8. “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
”例子:哇,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这不就像给平凡的日子注入了魔法嘛,多酷呀!9. “儿童具有水晶般的心灵。
”例子:嘿,儿童具有水晶般的心灵,多纯净多美好呀!就像那晶莹剔透的宝石,让人忍不住想要呵护呢!10. “对后进生要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出息。
”例子:真的呀,对后进生要相信他们将来一定能出息,这就像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总会有发芽开花的一天呀,多让人期待呀!。
孔乙己名师教学实录(李镇西)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这影剧院的舞台上上课,这“教室”真还有点特殊。
我们真成了在演戏了。
◆生笑◇师:不过,这个布置让我感到了一种寓意,就是今天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你们看,同学不是坐在舞台的中央吗?而李老师则在舞台的一边。
这显然是意味着应该突出你们的作用。
也就是说,你们今天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上课,而应该是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
◇师: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见面,我先说一下我上课的特点。
我上课喜欢同学提问或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在我看来,凡是能够提出问题或和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不同的观点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
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以后,李老师先不作解答,而请其他能够解答的同学来解答,如果没有同学能解答,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
◇师:也就是说,面对课文,同学们应该和老师以及作者平等对话。
总之,今天这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自己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
◇师板书课题:《孔乙己》◇师:同学们刚才也上了一堂公开课,学的是《最后一次演说》。
我感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说》和鲁迅的《孔乙己》有着某种联系——《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本世纪中叶,向全中国人民发出的摧毁旧中国的呐喊!而这声“呐喊”,是本世纪初,鲁迅“呐喊”的延续。
鲁迅为什么在本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叫《呐喊》呢?这也许是同学们想知道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呐喊》中的《孔乙己》,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许会找到答案。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把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多。
◆生独自默读,思考。
师巡视。
◆男生A: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鲁镇酒店的柜台“和别处不同”,是“当街的一个曲尺型的大柜台”?◇师:这位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男生B:我想是为了说明鲁镇独特的习俗,交待孔乙己生活的环境,这也属于是环境描写吧!◇师:对,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李镇西: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下)
李镇西: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下)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每接一个班,我除了给学生“见面礼”之外,还让学生也送给我“见面礼”——给我写一封信。
我对学生说:“请每人给李老师写一封短信,写三个方面的内容:1.你以前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谁?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李老师向他学习什么?2.你希望以后我们的班级是什么样的集体?为达到这个目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你愿意担任班干部吗?你有何特长或爱好?你可以在哪些方面为班集体出力?”第一个问题是提醒学生,永远不要忘记过去的老师,时时想想以前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之恩;同时,我想让学生给我提供榜样,汲取更多的教育智慧。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用意是让每位学生明白:这个班不仅仅是李老师的,更是“我”的,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为她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生的写信过程,就是集体责任感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的过程。
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班级主人的状态。
在第一天见面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纯真可爱品质的萌芽——哪怕这些萌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也要记在心里。
有一年,我讲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之后,学生开始领新教材。
我发现一本音乐书的封面破烂不堪,当即决定把这本书当成集体主义教育的“教材”。
我举起这本书,问:“谁愿意要这本封面破了的音乐教材?”结果如我所料,一个学生举手了,两个学生举手了,三个、四个、五个……最后几乎全班学生都把手举了起来。
我把书交给了最先举手的一位男生,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呀?”这男生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回答:“喻建中。
”我当即大声地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因喻建中同学的存在而感到了幸福!不,应该说,每个同学都举起了手,那么,每个同学都因彼此的存在而感到了幸福!”下午放学后,需要打扫教室卫生,本来我也可以随便指定几个学生,我相信无论叫到谁,他们都会愿意的,但这种“愿意”是被动的。
所以,我换了一种方式,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对话李镇西:“教育是一种良知”A5篇
对话李镇西:“教育是一种良知”A5篇第一篇:对话李镇西:“教育是一种良知”A对话李镇西:“教育是一种良知”(2011-02-01 21:38:57)转载□ 中国教师报记者李炳亭褚清源语文名师、魅力班主任、博士校长、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这些身份和美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李镇西在基础教育领域特有的影响力。
在李镇西的教育生活中,他不断在这种多重角色中转换,但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独立的教育立场——办真正的平民教育,践行完整的民主教育。
2010年12月18日,广州课博会上李镇西在《课堂改革的民主追求》主题报告中接连抛出了几个追问:“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可在现行课堂模式下,我们的师生幸福吗?新教育实验的抓手是教师成长。
那么教师成长的主要空间在哪里?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是构筑理想课堂,那么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李镇西是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这些追问来自他一个时期以来的思考。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再次走进杜郎口,研究杜郎口,他与全体教师一起将民主思想植入课堂,深耕民主课堂。
学习杜郎口是否代表您的一种胸怀中国教师报:今天回过头来学习杜郎口是否代表着您的一种胸怀?李镇西:不是。
学习杜郎口是我们学校发展本身的需要。
当然,我们不可能绝对照办,而在杜郎口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发展。
当然,学习杜郎口客观上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超越,我这样说,不是在标榜自己多么“虚怀若谷”,每一位真诚而有良知的教育者都应该勇于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
学习杜郎口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学校与杜郎口有很多相同点。
我们同属于乡村中学,只是我们学校的校舍很好,以至于人们已经忘记了我们是农村中学——当然,随着成都市城乡统筹的推进,我们学校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农村中学了,但无论是所处区域还是生源构成,至少还是涉农中学,实际上,我们和杜郎口面临的学情基本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关键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我想我们主要是基于需要而学习杜郎口的。
以心灵赢得心灵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访谈录(1)
李镇西:以我自己的体会,中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应该博学、窖智、民主。
我当然远远还没有达到这些,但我愿意在以下几方面不断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9l百以兴趣激发兴趣。
教师以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崩自己的语文气质去感染学生——剥任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蜕,他讲《背影》,他就是朱自清;他讲《记念刘和珍君》,他就是鲁迅。
他讲《在马克思甚前的讲话》,他就是恩格斯教师本人应谚“语文化”,井自然而然的去“化”学生。
以能力培养能力。
没有语文能力或者语文能力币强的教师,是很难培养起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的。
在这哩,“培养”同样旨先意味着教师本人语文能力的示范。
教会学生阅读,教师本人就应该善于唰读,在列读中螳现问题。
我委读书,并常常一边溃一边写下泼二R随笔,每写完一篇读十J随笔,我都要拿给学生看,阻此向学生展示我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批判。
每讲一篇新课,我都要给学牛讲|井我在备倮中遇到的可题,眦此带动学生和我起思考。
我还喜欢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缸次给学生布置作文,我都和学生同题写作,在作文评讲时,我把自己的作文拿出来认学生评判,l司时.我叉给学生讲我在写作过程中是如何构思、如何遗词造句的。
以思想点燃思想。
与其教给学生以现成的思想,不如“思考的习懈去带动学生一起思考。
学生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访谈录◆本刊记者海川思考的火花,只有用教师思考的火花去点燃。
我们不能靛想,一个迷信权威、毫无创见的教师,会培养出敢于质疑、富于创新的学生。
我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有时还引起一些学术争鸣,这为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每次我在报刊打笔仕时,我都给学生读有关不同观点的文章,启垃学生思考、辨别,并且鼓励学生也和我展开.蛊.簋z奎艟。
拳镇西:中学教过我的语文老师有好几位。
现在想来他们对我最太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姒文学的魅力感染着我,使我对语文充满T魁趣,同时+不断给我以鼓励,最终使我成r名文学爱好者。
【李镇西】新班主任的“第一次”——如何第一次给学生送去惊喜与亲切?
【李镇西】新班主任的“第一次”——如何第一次给学生送去惊喜与亲切?(2008年8月下旬,身为校长的我担任班主任第一天见到孩子们,和他们照了一张全家福。
)答案很简单:就是第一次见到孩子,就准确地叫出他的姓名!是的,孩子第一次感到对老师的惊喜和亲切,就是在那一瞬间。
当然,不只是感到惊讶和亲切,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感到了老师在关注自己。
我曾收到过一封毕业多年后的一位学生的来信——李老师,在你班上的三年,我充分体会到了您对我还对其他同学的爱心。
但是,我第一次被你感动,却是报名那天下午,你准确地叫出了我的名字。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上午才和李老师第一次见面,这么快他就记住了我的名字;同时我也感到很亲切,甚至有几分自豪——我在李老师心目中多么重要啊!这位学生信中提起这件事,我其实早已忘记了。
不过,当时我读到这封信,却对师生关系甚至对整个教育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的爱,有时往往体现在我们教育者本人都不一定能够意识得到的一些小时乃至细节上――比如,尽快记住学生的姓名。
我们常常在刚开学的几天,如果要叫某个或某几个学生做什么事,往往是这样叫学生的:“这位同学……”“那位同学……”或用手指点着几个要叫的学生:“你,你,还有你,对,就是你!你们一起到办公室来一下。
”一般来说,学生是不会介意的,毕竟他们能够理解老师不可能一下子就记住他们的名字。
但是,如果开学好几天了,老师依然这样用手指着学生“你你你”地叫着,学生肯定会不舒服的。
换个位置想想,如果校长也老这样叫你,你会有何感想?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的话——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儿童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
我理解,这“最完美的形式”不一定是指多么激动人心的方式,更多的恰恰体现于一些似乎不经意的细节中,其中就包括新学年第一天,就能够叫出孩子的名字。
这位杰出的教育家正是这样做的。
在其《孩子们,你们好》一书,教育家充满深情地记录了他在孩子们进校前努力记住孩子们名字的情形——新学年快开学了,阿莫纳什维利把他即将教的全部学生的人事案卷拿回家去,他想在见到孩子们之前,就尽可能了解他们的有关情况。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精彩摘录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精彩摘录在教育领域中,李镇西被誉为一位杰出的教师,他的教学方法和抱负令人瞩目。
他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激励学生的能力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关于李镇西的一些精彩摘录,希望能够对您的阅读提供一些帮助。
摘录一:“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李镇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
他强调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旨在使学生成为有自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
摘录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镇西在这段话中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潜力和能力。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的责任是发现并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摘录三:“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教条主义者。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去学习。
”这段摘录体现了李镇西关于教学自由和学生主导的理念。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足够的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去学习,而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摘录四:“教师是一位永远学习的人。
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导学生。
”李镇西在这段摘录中强调了教师的学习态度。
他认为教师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
摘录五:“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通过这段摘录可以看出,李镇西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李镇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师,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荷塘月色李镇西课堂实录
成都石室中学李镇西我走进教室〃上课铃还没响。
可已经有同学走到讲台对我说:“李老师〃别忘了你昨天给我们留下的悬念啊=”所以〃刚上课〃我就说:“昨天李老师说道〃我第一次听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对他产生敬意时〃显然不是因为他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著名的学者、诗人〃而是另一个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第一次知道朱自清的名字〃是在毛泽东的著作里。
”我对学生们说〃“本来朱自清既没加入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人〃而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知识分子〃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按理他是不太可能进入毛泽东的视野的。
但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他的名字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甚至是敬意〃并写入了他的政论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中。
毛泽东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最终〃朱自清先生贫病交加〃倒在了蒋家王朝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国的晨曦之中。
他死的时候年仅48岁。
朱自清的名字因此载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他也因此赢得了我的深深的敬意=”学生们的心显然被震撼了。
我继续缓缓说道:“当然〃写《荷塘月色》时的朱自清还是一名清华园的教授〃但如果我们了解了朱自清后来的命运〃我们今天读《荷塘月色》时〃也许会另有一番感受吧。
”我看到已经有同学在情不自禁地点头〃我趁势把话题一转:“好〃我说了那么多〃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
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熊昕同学说:“我最喜欢这几句: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在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特级教师李镇西访谈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开课就成了 “ 集体智慧的结 教室大 门随时向任 何想听我课的老师打 开。”
晶”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开课就越 来越 变成了 “ 无懈 可击”的表演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 开课就 越来越讲 究
“ 精雕 细刻”的形式 ;为了这个 “ 完美” ,公 开课便 越来
师怎么能上课 ?但这课 又必须上 ,那 当然就只有 由教 师制 定一个比较 完美而 又巧妙 ( 即看 不出痕迹 )的教学框 架 , 包括 设计 一系列 “ 问题 ”等等 。在这样 的课堂上 ,教 师不 得 不已经提 前做好 了 “ 制板 ”——于是教师完全掌握 了 预
记 : 不少 公开 课 的设计 非 常讲究 , 个环 节 、 有 每 甚至
李 :应 该说 ,学 生喜欢 上 我 的语 文课 。原 因 我估计
有这么几点 :第一 ,我 的课上得比较轻松 ,比较潇洒 ,比 较随意 ,比较有 情趣 ,也有感染力 。第二 ,我补充了大量 教材 上没有 的文章 ,这些文章既有意义 ,又有意思 。所谓 “ 有意 义” ,就是 无论思想性还是文学性对学生 的心灵 既 滋养都是极 有价值 的 ;所谓 “ 又有意思 ” ,就是这 些文章
,
是教师对学生 的了解 。如果是在本班上课 ,一般来说
这是不成 问题 的。但如果是 “ 借班上课 ” ,授课教师很难 在一堂课上与 素不相识 的学生 “ 水乳交融 ”。不管教师 多 么 “ 机智 ”,最后都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置于 自己的思想框
富 ,前提是我们能够诚实地对待 自己的事业 ,严肃地对待 自
己每一天的工作和每一堂课 ,唯有这种真诚和严肃,能够让
21
我们坦 然地面对 自己的失误一 为了我们心爱 的事业和学
李镇西课堂实录
李镇西课堂实录 —— 《荷塘月色》 第一节课 这是我给新生讲的第一篇课文。
上课开始,我叫学生把书都关上: “我得考你们两个问题。
” 看着学生紧张的表情,我说: “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教材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 文?”但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是把好多学生给难住了。
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只知道头两篇课文 《荷塘月色》和《拿来主义》 。
最后才有一个学生补充道: “还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 《杜鹃枝上杜鹃啼》 。
”我说: “老师提这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今后自学课文要有单元观念,因为课 文是按单元编排的,而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学习重点。
”说到这里,我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 “请问第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啊? ” 教室里一片沉默,看来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我正要回答这个问题,突然,后排的 贾志杰同学举手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非常正确! ”我忍不住表扬道,随即又问他: “你怎么知道的? ”他回答: “在教材第 5 页上,编辑是有单元学习重点说明的。
”“好! ”我对全班学生说, “都用的是同一本语文书,可贾志杰就比大家会读。
他知道不 但要读单篇的课文,而且还要读单元前面的学习重点。
――好,请同学们打开书第 5 页。
学生翻开书后,看到单元提示上果然赫然写着: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 语言。
揣摩语言, 是在一定的语境中, 如联系中心意思, 联系上下文, 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 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
”我又问: “大家对这几句话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从中看出什么问题没有? ” 仍然是沉默。
我只好说: “我就有问题,现在问大家 ―― 既然 ‘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 摩语言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先解释什么叫 ‘整体感知 '再解释 ‘揣摩语言 ',但为什么书上却我在教室里来回巡视。
两分钟过后, 我请几个学生站起来交流他们的看法。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李镇西《山中访友》课堂实录师:(李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上课!生:(精神抖擞,声音响亮的)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今天我们学习《山中访友》。
刚才李老师把课文读了一遍,也很有感触。
文章题目是《山中访友》,我今天是宜都访友,我第一次来宜都。
生:(笑)师:文中有一句话,在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二行。
“茫茫天地间,我们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今天是一个幸运的日子,因为到宜都来这辈子或许不会只有一次,但今天毕竟是第一次。
大家想想,茫茫天地间,我和大家在这个舞台上相遇,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我以后可能还有机会遇到你们中间的某一位同学,但是绝对不会在这个舞台上和所有的同学上一节课了,正所谓空前绝后,这就叫缘分,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次缘分。
这篇文章李老师也才接触,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麦子评:平和、亲切、幽默的语言导入,迅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表白自己也是初次接触……一起来分享,没有居高临下的教学姿态,民主平等的氛围悄然形成。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这篇课文,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请用手势告诉我。
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请明确地告诉我。
生:(同学们高高的举起自己的小手)师:(环顾整个教室)喜欢这篇文章,证明大家都读懂了这篇文章。
有谁告诉老师,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了?(麦子评:设问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提示学生读书的方法吧,非常巧妙。
)生1:我觉得就是弄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师:(点头)读懂,就要知道作者写的什么。
读懂还有什么标准?生2: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让自己和作者有一个感情上的共鸣。
师:(赞许地)说得多好,要有情感共鸣。
生3:要一边读课文,一边能想象出课文所描绘地情境。
生4:还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师:(快速地接过话题)你读这篇文章,有什么联想?生:我联想到了山里的景色。
师:嗯,不错。
刚才李老师就由文中作者和蚂蚁的缘分,联想到我和大家地相遇,也就是一种缘分,这也是展开联想。
生5:我觉得要揣摩作者地写作意图,明白他的用意。
与李镇西老师话幸福教育
与李镇西老师话幸福教育艾时强李镇西老师现在是一位快乐幸福的人,在他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有感动,有执着,有激动,等等,不是因为所获荣誉多,而是他所教的每一个孩子都成功了,同学们都记得他,感谢他,怀念他……,他的朴素教育,幸福教育理念,促使很多教师从普通走向卓越,从平淡走向幸福。
说起我与李老师的邂逅,就要提起我在2015年10月25日河南信阳的学习,这是一次愉快的学习之旅,这是一次有大收获的学习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学习之旅。
信阳的百花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不及李老师和我在火车站的相遇,合影,交流幸福教育,令人难以忘怀。
在信阳的两天学习,我认识了广东佛山的李俊兴老师,南京的郭文红老师,他们都是李镇西老师的弟子,两人都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有想法,有经验,知识渊博,两场报告让我受益良多。
一、把常规做成口碑李俊兴老师作报告,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文思泉涌,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生动有趣,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很有高度和深度。
把常规做成口碑这个主题,从工作中说话用词要准确便于交流,遇事方法要灵活便于解决,遇事心态要好便于接受,解决问题后要总结便于提高四大方面进行交流,引领我们如何做事,把事情做细做实,从他的具体事例中感到,虽然过程很痛,但是最终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针对“遇事方法要灵活”这个我有切身体会。
25日上午听完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我们急匆匆的去吃饭,好早点赶到会场与李老师合影,交流。
12点30分我们来到羊山中学侧门,门竟然意外的被锁上了,进不去,大量和我同样想法的老师被堵在门口。
毒辣辣的太阳不友好的晒着我们,没有休息的我们,头晕晕的,脚酸酸的,大多数在抱怨,“搞什么鬼,也不通知一下”,“服务工作太差了”,等等,不停的吵着,傻等着,我们不知道其实举办方想让我们走正门。
这时,我就想,与其这样无意义的等着,不如走正门,只有几分钟的路程。
离1点钟时间不多了,我立马决定走正门,一路狂奔,来到了会场,只有几十人坐在会场,李老师兴致不高,他还不知道为什么老是这么少。
李镇西:“我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孩子”——丹麦访学日记(2)
李镇西:“我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孩子”——丹麦访学日记(2)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阴因为时差,两点过就醒了。
干脆起来做事,修改了《田哥外传》和《田哥内传》,读了几十页《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然后在屋内走路五公里,然后洗澡,然后洗衣服。
感觉做了不少事。
七点过,打开窗户,天已大亮。
走出宿舍,四下浓雾弥漫,田野、房屋、篱笆、小路……隐隐约约,神秘莫测。
周围一片寂静,唯有鸟鸣。
吃完早餐,九点整我们乘大巴前往欧登塞市,这是丹麦第三大城市,是丹麦第二大岛菲英岛的首府,也是安徒生的故乡。
上午,我们来到安徒生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外面,是一条小河,河水静静地缓缓流淌。
翻译郭斌老师指着河岸的石阶说:“那是安徒生母亲经常来洗衣服的地方,安徒生家境贫困,母亲很勤劳。
”顿时,这条普通而陌生的河在我眼中变得亲切起来。
安徒生研究中心坐落在一幢古老的红色老房子里,旁边有一座哥特式高塔,听说以前这是基督教徒做祷告的地方。
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个建筑是整个欧登塞最古老的建筑,有非常多故事。
它1504年-1508年就建起来了。
16世纪中期,这房子给了当时的国王,皇家使用了很多年。
之后在接下来的年代里,国王又给了不少贵族家庭使用;又经过历史的演变,渐渐地这里又成了专门给未婚女性做教育的场所,这是18世纪初期。
从那时起,这里就成了一个具有教育功能的场所,并且其教育功能一直保持到1970年。
安徒生曾经来过这里,拜访这里的女生。
最后这个建筑给了欧登塞市政府。
2007年市政府又卖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然后这个公司花了好几百万重新装修,现在南丹麦大学将这个建筑买下来,专门给安徒生研究中心使用。
负责人是一位有学者气质的女性,她说,安徒生研究中心这个机构成立于1980年。
在头三十年里,他们主要是围绕安徒生的作品本身进行研究。
2012年开始扩大研究范围,现在的研究在三个方面扩展:一个是文学方面,一个是文化方面,一个是交流方面。
她进一步介绍说,安徒生研究中心这个团队主要是做文学研究,即对作品本身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镇西和学生见面的精彩对话(把课堂对话变成作文)选自李镇西博客:被欢乐淹没成都市明天要举行名师论坛,要我上一节公开课。
因为论坛设在成都十二中,自然对该校的学生上课。
今天下午五点,教研员唐旭华老师陪我去该校见学生。
到了教室门口,学生们刚好考试结束,正在收试卷。
我便说我去一趟洗手间。
等我回来走到教室门口,唐老师正在给坐得端端正正的孩子们介绍我,说我是著名的什么什么之类。
她见我来了,便示意直接进去。
学生们傻乎乎地看着我。
“怎么?不欢迎吗?”我板着脸问,一脸的“不高兴”。
这是我说的第一句话。
孩子们说“欢迎”,我还是“不高兴”地说:“那怎么没掌声?”“啪啪啪啪!……”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孩子们都笑了。
我也笑了,说:“这还差不多。
”孩子们笑声更大了。
我继续说:“本来刚才我一直在外面站着。
我想,既然是著名的什么什么,也算大腕了吧?那我得等有掌声才进去啊,是不是?结果等了半天没动静。
我实在憋不住了,便自己进来了。
”话还没说完,同学们又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因为后天要在你们这个班上公开课,所以我先来看看大家。
我们也是有缘啊!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以前上过公开课吗?”大家都说“上过”。
“上公开课和平时一班的课有什么不一样?”我问。
同学们纷纷说:“要做很多准备。
”“场地很大。
”“听课的人很多。
”“上公开课的时候,我旁边都坐着老师,还看我记笔记没有。
”“我们很紧张。
”……我说:“嗯,但上我的公开课,不用怎么准备。
可能你们老师已经给你们说了,后天我和大家一起学流沙河先生的诗《理想》。
你们读一读,多读几遍更好,然后把不认识的字查一查,想想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再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就可以了!还有,你们不用紧张,紧张的应该是我。
但我又不紧张,因为我想,就算我没上好又怎么样呢?难道就会把我的特级教师撤消了?不会的。
所以我才不紧张呢!刚才还有同学说,上公开课时听课的人很多。
是很多,但听课老师不会坐在同学们身边了。
因为我们在台上,他们在下面。
我和你们都在台上。
台上,就是我们的天下了!”(开头见面,孩子拘谨。
因为见老师,陌生的、著名的老师,而且带着任务,要在舞台展示的人物,心理距离很远,心中的谜团很多。
如何解开这个心结,让学生接纳老师,让老师走进孩子心理?李老师故作不高兴,用一个“怎么?不欢迎?”起头,引出学生说“欢迎”,引出鼓掌,气氛立刻转换,师生心结打开。
李老师趁热打铁,进一步自嘲,表明急切见学生,真心走进学生,然后开始课堂的对话。
)大家又笑了。
我说:“大家有什么问题吗?”一个男生举手了:“李老师,我们可以和你合影吗?”我说:“当然可以!如果你们不和我照,我还会求你们和我照呢!现在你们要我和你们照,那我得矜持点,说我没时间,我忙,等你们反复求我,我再给你们一起照。
”同学们又笑了。
另一个男孩问:“李老师,你的名字叫李镇西,这个名字是不是表示吉祥的意思?”我问:“哪个字表示吉祥?”他说:“西。
”我说:“西表示吉祥吗?可我听人说谁谁死了,就说他‘上西天啦’!”又是一阵爆笑。
他说:“那你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呢?”我大叫:“哎呀!我太愿意讲这个名字的来历了!谢谢你给了我这个机会!谢谢!”孩子们哄堂大笑。
我说:“流沙河爷爷说他是1958年被打成右派的。
如果将来写史书,可以这样写——‘1958年,流沙河被打成右派,李镇西诞生了!’”我一挥手,做了一个器宇轩昂的姿势。
“哈哈哈哈……”我也忍不住笑了:“呵呵,我的确是1958年出生的。
那一年,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当然了,你们不懂的。
总之说是要十年超过英国,十五年赶上美国,超英赶美嘛!于是,我爸爸妈妈给我取名‘超美’,超过美国,所以我刚出生,叫‘李,超,美’!”孩子们已经笑得拍桌子打板凳了。
“超美啊!现在的人会以为是‘超级美丽’,其实,是‘超过美国’意思。
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了‘李镇西’呢?是这样,过了几年,中国不但没大跃进,反而造成经济极大的困难,毛泽东又提出阶级斗争,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本来是《红楼梦》上的一句话,毛泽东拿来说明当时的国际形势。
我爸爸妈妈便我的名字改为‘镇西’,就是‘镇压西方的帝国主义’,所以我便成了‘李镇西’!”同学们又笑了。
我又问:“请问这位同学又叫什么名字呢?”他说:“王棋,下棋的棋。
”“嗯,王棋。
应该是‘棋王’吧?”笑声。
我继续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么个名字呢?”他摇头:“不知道。
”“同学们,”我严肃地说,“每一个名字都寄托着爸爸妈妈对你的爱和期待。
比如我以前有个同学名叫黄芪。
当时我问他这么名字的来历,他说妈妈生他的时候出了许多血,医生便要他妈妈多吃黄芪,妈妈也希望他身体健康,于是便给他取名黄芪。
黄芪同学当时说,一想到这个名字,便想到妈妈生自己的不容易,想到妈妈的爱。
”同学们静静地听着。
我说:“在座的同学中哪些知道自己名字含义的?”部分同学举起了手。
我表扬道:“这些同学真好!还不知道自己名字来历的,请今天放学回家后问问自己爸爸妈妈,这样你对爸爸妈妈的爱会多一份理解。
好吗?”同学们都点头。
一个女同学问:“李老师,你是男老师,可为什么教语文呢?”我一惊:“咦?这个问题倒很怪。
男老师为什么不能教语文呢?”她说:“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是女老师呀!”我笑了:“不是语文老师由女老师教,而是现在中国的中小学中女教师占了大多数了,因此教语文的女教师自然多,其实不只是语文,其他学科,比如数学、英语,不也是女教师多吗?”同学们点头。
我继续说:“你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曾经还有同学对我说,李老师,你小时候成绩不好吧?我问怎么这么说。
他说,那你怎么教语文呢?我说,这是什么逻辑?他说,一般成绩不好才读文科,读文科成绩不好,就教语文。
我一听,那个气啊!我说,告诉你,我们那时读中学根本没有文理科之说。
而且我读中学时,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现在我还保存着中学的成绩单呢!我的数理化都不错。
我读大学后回去看中学班主任,她还很惊讶我为什么会考中文系,她觉得我应该考物理系,因为我的物理成绩很棒。
但我就是喜欢文学,我的作文从小就写得很好,经常拿到外班去做范文。
所以,我教语文不很自然吗?”一个女生问:“请问,如何提高语文成绩呢?”我说:“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你最好问问你的语文老师,她会答得比我好。
但我可以给你简单说说怎么学好语文。
同学们,语文和数学等理科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比如数学,没学过的教材,你就读不懂,一个公式一个定理,你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就不会做题。
但语文呢,你们现在初一,可给你一本高中的课本,你打开也能看懂的,当然文言文除外。
所以,数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懂不懂的问题,而语文没有懂不懂的问题,语文要解决的是会不会的问题。
比如,如果你们一进初中,老师给你出道作问题《怎样写作文》,你们都会这样写,中心要突出,结构要完整,详略要得当,前后要照应,过渡要自然,语言要生动,等等。
但是,如果老师说,好,同学们,你们就按你们的作文上写的,来写一篇作文吧!结果好多同学照样把不会作文。
这就是懂了,但不会。
所以,语文老师讲了什么知识,问大家,懂不懂?大家都说,懂!老师又问,会不会?大家都说,不会!”同学们爆笑。
“因此,学习语文,一定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
怎么才能会呢?我有一个观点,学好理科,要用题海战术,就是多做题。
无论平庸的老师还是优秀的老师都会让学生多做题,区别仅仅在于这些题是不是选得好,是不是有价值。
总之要学好数理化,肯定是要多做题,多多益善。
而要学好文科,要用书海战术,就是多读书,读好书,越多越好。
读多了,你的语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有同学问:“请问我们读什么书好呢?”我说:“先说同学们爱读书,这太好了!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前次央视搞调查,问行人是否读书,多数人都说没时间读书。
问一位大学生是否读书,当然,这里的书指的是教材以外的课外书,这个大学生也说没时间。
记者追问他最后一次读书是什么时候?读的什么书?他想了想,说,半年前,读《驾照理论考试》!”同学们大笑。
“是呀,这太可笑了!你们读什么书,这三言两语也说不清,但我建议大家读好书,人的一生的时间是一个定量,多用些时间在这方面,就少了一些时间用在那方面。
因此一定要读精品。
比如,你们这个年龄,我建议可以读曹文轩的书。
”同学们都说:“我们读了的!”“《青铜葵花》!”“《草房子》!”……我说:“很好。
还有,我建议在你们这个年龄段,多读唐宋诗词,多数古诗词。
以前我教的学生,课间比赛谁背的古诗词最多。
你们如果能够在初中阶段背两三百或更多的古典诗词,就非常好!否则,你凭什么说你是中国人?李白出生于四川,杜甫在成都也住过几年,因此,从文化上讲,我们都是李白杜甫的子孙。
可是,你连他们的作品都不知道,家里来了客人,你带他去杜甫草堂却不能给他讲解杜甫,你不惭愧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就是通过古典诗词进入我们的灵魂,并得以传承下去的。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多读多背古典诗词。
现在注重国学当然是应该的,但注意,并不是所有古代作品都是好东西,古代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不能盲目地去读去背,比如《二十四孝》,糟粕就不少。
”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听着。
一个同学问:“李老师,您喜欢读什么书?”我说:“我嘛,现在读文史方面的书多一些。
”另一个同学问:“您最喜欢小说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雨果小说。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海上劳工》。
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喜欢。
”有同学问:“李老师,怎么写好作文呢?”我说:“简单说吧,写作文有两个源泉,一个是书本,多读书,自然会学会很多写作方法技巧,你会情不自禁地模仿借鉴;二是生活,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容易写好。
另外,要写作中学会展开,就是详写。
大家知道,作文要详略得当。
可不少同学往往只会略写……”同学们大笑。
我也笑了:“这些同学写作文语言很精练,三言两语,一篇作文就完了。
因为他总是略写呀!”同学们继续笑。
我说:“要学会详写。
什么是略写呢?就是简单的交代,交代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而详写呢,就是形象的刻画,说明怎么发生的?怎么做的。
比如‘太阳升起了’,这是略写,而详写就是‘一轮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再如‘他在吃饭’,这是略写,而详写就是‘他狼吞虎咽地吃着饭,一边吃,一边还和周围的同学聊天。
’详写就是展开,把一件事写得细致生动。
关于作文,我就简单说这点吧!”有同学问:“李老师,您的爱好有哪些呢?”我说:“大家猜猜!猜中有奖!猜中者,我给他上衣一套!”说着我把“上衣一套”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又笑了。
有同学猜:“打篮球!”“不不不,我的爱好不是打篮球。
当然,我以前也打过篮球,但后来我想,总要给人家姚明一口饭吃呀!如果我去打篮球,那人家姚明怎么办?做人要厚道。
所以我不打篮球,让姚明去打。
”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
越来越多的同学猜:“打乒乓球!”“喝茶!”“看电视!”“看电影!”“钓鱼!”“开车!”……都被我一一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