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考试 追寻语文教学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研究考试追寻语文教学本质
一、试题特点
1.创新阅读考查,落实课标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评价建议"中要求"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都是教授"精读",阅读考查更是仅限于考"精读",不重视"略读"与"浏览",导致语文学习"读书"不够,严重影响了语文能力的形成。自2008年起,莆田市语文中考即探索考"略读"能力,2009年、2010年莆田市"略读"考查题型,受到评价组一致肯定,认为这样的略读考查,既落实了课标精神,又发挥了很好的教学导向。
代表性题目:[莆田卷]2010
当语言消亡时
陈赛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将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
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反映了一种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语言的消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殖民主义是最大的破坏者,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
根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
这些知识难道不能被翻译成英文,融汇到一个单一语言的知识库里吗?"当然可以,但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组织形式。语言就像树一样,当人们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原先那棵树的结构就塌了。"
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曾经谈到对于这个世界的最大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消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
(选自《晚报文萃》2010年第2期,有删改)
9.语言的消亡有多种原因,请根据文意写出其中的两点。(4分)10.语言消亡产生的后果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6分)
点评:本篇的阅读考查就设两道题,但考查的重点突出,要点准确,可以说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略读"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这一要求的。
2009
人类与洞熊的住房争夺战
阿碧
在几万年前,早期的人类还不会建造有墙和屋顶的房屋,他们像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以洞穴为天然的住房。然而,与不少动物相比,人类打洞的本事实在有限。因此,早期人类和许多动物会争夺较好的洞穴,其中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是洞熊。洞熊是一种凶猛无比的史前巨兽,它们的体型比现在的大灰熊还要大出近1/3,体重则达到了1吨。不过,人类后来却把洞熊赶尽杀绝了。
之前,科学家们认为洞熊是一种食草动物,仅以浆果和草根为食,给人一种温顺的印象。然而,最近在欧洲一处山脉中发现的洞熊骨头化石却
表明,洞熊完全不是我们之前想象的温和模样,而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甚至还会吃人。洞熊的骨骼化石常常被发现于欧洲的各大洞穴,它们在约2万年前就已灭绝,当时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为冰雪覆盖。
洞熊的生存寿命大约为20年。人类的祖先凭借着智慧,破坏了这些凶猛动物的居住环境,将它们逐出洞穴,赶往深山。据考证,大约1万年前,欧洲最后的洞熊在现今南斯拉夫山区被人类残杀,其尸骨化石上留有人类矛头的清晰痕迹。在石器时代的一些石头建筑上,我们可以看见不少洞熊的头盖骨。洞熊由于其庞大的体型,更成为有制造工具能力的古人看重的猎取目标,它们一度成为当时年轻武士、猎手们体验勇敢的最好实验品。
洞熊的消失是一个跨越数千年的漫长过程,虽然人和熊之间反复争夺洞穴的时间要比这长得多。有证据表明,一些洞穴曾经被古人类和洞熊交替占领过。那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人类在洞熊冬眠期间杀死或赶走那些萎靡不振的洞熊;而春季到后,冬眠苏醒、腹中饥饿的洞熊又返回袭击人类,猎杀之并夺回洞穴;这样的战争周而往复持续了很久。在中国著名的周口店遗址,洞熊与其他被狩猎的动物的残余骸骨被发现于当时古人类"篝火晚会"的遗迹中,甚至还包含一些危险的肉食动物的骸骨。人类与洞熊的斗争历史再次证明:人类是一个敢于斗争的物种,并在斗争中不断进化,现在已经是地球上的霸王了。但现在,聪明的"王者"该考虑让利于其他物种了,不应该不断追杀和吞食其他物种。如果所有物种像洞熊一样被人类灭绝了,孤独的人类也该走上灭亡之路了。(《科学与文化》2009年第3期)
9.早期的人类与洞熊争夺住房(洞穴)的原因是什么?(4分)10.请根据文意概述早期的人类与洞熊争夺住房(洞穴)的情况。(6分)
点评:本篇的阅读考查就设两道题,但考查的重点突出,可以说是较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略读"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这一要求的。
2011【略读题例】[莆田卷第二(三)题]
(三)阅读下文,完成9-10题。(10分)
食品添加剂是"罪魁祸首"吗
近期,"牛肉膏"、"染色馒头"、"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些消费者将矛头指向食品添加剂,认为食品添加剂是"罪魁祸首"。随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大范围使用,"什么才能吃"颇令消费者头疼。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的确与食品添加剂有关,但应正确区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不能因"剂"废食。一些专家表示,谈"剂"色变没有必要,建议有关部门加大科普力度,提升公众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科学素养,同时完善食品添加剂有关检测标准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卫生部最新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共包含47种"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明确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与"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区别开来。比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