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染料及其染色.ppt
实验十一n分散染料染色

五、注意事项
n n
配制分散染料染液时,先将染料和扩散剂NNO以少量水调 和,再加水给予充分分散。 取染液时,一定要将所配制好的染液摇匀后才能使用。 高温高压染色时,在90℃以上要严格控制升温速度。
n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n
分析染色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染色效果的 影响。
二、实验原理
n
分散染料染涤纶的方法有高温高压法,热溶法和载体法三 种,涤纶是一种疏水性的热塑性纤维,玻璃化温度为80℃左右, 当染色温度高于下班化温度时,纤维分子链运动加剧,瞬间产生 较大的空隙,有助于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最终染透纤维, 高温高压染色法是在湿热条件下,借助水分子的增塑作用,在 120~130 ℃ ,1.76*105~1.96﹡105Pa压力下染色,从而获得 较快的上染速率和较高的上染百分率,热熔染色法是在干热条 件,通过180~200 ℃的高温作用加速纤维分子链运动,使染料 扩散进纤维,从而染透纤维并具有较高的上染百分率,载体法是 利用能使涤纶产生膨化的助剂——载体,利用载体与纤维分子间 的作用,减弱纤维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使纤维增塑膨化,有利 于染料扩散渗透,达到良好染色效果。
2 1 2 4~5
四、实验步骤
n n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 工艺曲线
1300C
900C 600C 10min
实验步骤
n n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 步骤 按处方调配好工作淮,取织物用水润湿并挤干与染淮一起放 入染杯,事先把甘油染浴升温到60℃,再把染杯放入染浴中开始 染色,约10min升温至90℃ ,再40min升温至130℃ ,在130℃下 保温30min,染毕降温将织物取出水洗,皂煮(肥皂3g/L, NaOH1g/L),水洗,烘干。
三、主要实验材料,化学药品和仪器
染整工艺原理(Ⅱ)课件:第6章 分散染料

➢ 保护胶体(CMC) ✓ 增加粘度,提高研磨效率 ✓ 增加染液稳定性
六. 环保问题
涉及致癌芳香胺禁用分散染料(9只)
分散黄7、分散黄23、分散黄56、分散黄218 分散橙149、分散橙60、分散红151、分散黄3、 分散蓝1
致敏性分散染料
✓ 共27种,分散染料26种,酸性染料1种
分散黄1、分散黄3、分散黄9、分散黄39、分散黄49 分散橙1、分散橙3、分散橙13、分散橙37、分散橙76、 分散红1、分散红11、分散红15、分散红17、 分散蓝1、分散蓝3、分散蓝7、分散蓝26、分散蓝35、 分散蓝85、分散蓝102、分散蓝106、分散蓝124、 分散棕1、分散黑1、分散黑2。
三.分散染料上染速率 主要取决于扩散速率 扩散系数高低可根据WLF方程来解释。
lg DT A(T Tg ) DTg B (T Tg )
T DT Tg DT
6-4 分散染料染色工艺
一.染色方法
✓ 高温高压染色法 (125℃~130℃) ✓ 载体染色法(100℃) ✓ 热熔染色法(190~220℃)
1)前处理 去油灵 4~6克/升 120℃、30min
2)染色
分散红3B
0.21%
分散黄RGFL
0.18%
分散蓝2BLN
0.40%
HAC
0.5毫升/升
高温匀染剂 1.0 克/升
130℃、60min
3)水洗
✓ 浅色:水洗(浮色少); ✓ 中色、深色:还原清洗,分解纤维表面染料
碱性还原清洗 保险粉 0.25~0.5克/升 烧碱 0.7克/升 70℃ <Tg
✓ 酸性浴下实施还原清洗,不需要中和; ✓ 节水40%;节能30%; ✓ 使用安全,不会有保险粉受潮自燃现象; ✓ 无保险粉异味
分散染色课件

O
]C
O n
CH2
CH2OH
缺乏OH、 NH2等基团,纤维吸湿差,回潮率只 有0.4%,不能用水溶性染料染色
4
涤纶的物理结构
O
[ H
OCH2 CH2 O C
结晶度和取向度都非常高 结构致密,染料扩散困难 常压下即使沸染,也难染透
5
O
] C
O n
CH2
CH2OH
涤纶的热塑性
当温度超过玻璃化温度( Tg )的时候,纤维大分子链段发 生剧烈运动,聚合物分子间隙变大,自由容积增加,染料分 子便可以借助自由体积扩由
无定形区
67
体
结晶区
81
积
模
结晶并取向
125
型
针对涤纶的上述特点,对染色的要求如下:
A、对染料要求 疏水性要强(溶解度要低),结构简单,分散稳定性要 好,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1
溶解性
非离子,仅含 少量极性基团
微溶
2
分散稳定性
粒径较小,借 助于分散剂可 以稳定的悬浮
在染液中
3
化学稳定性
二 、影响分散染料染色速率的因素 1.温度
浓浓度度梯梯度度
扩散阻力
扩散动能
• 温度升高,染 料分子获得能量 较大,可以克服 扩散能阻的活化 分子数量增加
染料溶解度增大
,纤维表面吸附 •链段运动加剧, 浓度提高浓度梯 自由体积增大, 度增大 通道变宽
染料与纤维间亲 和力下降,扩散 阻力下降
2.载体(纤维膨化剂/染色促进剂)
升温速率:85℃以上纤维开始软化,上染速率随温度提高迅 速上升,应缓慢升温,以保证染料均匀吸附。
低聚物问题: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采用高温排液、洗缸 剂洗缸、碱性染色等。
染整工艺原理课件分散染料染色

高温型(S或H型)——适用于热熔染色 Thermosol dyeing
按其他性能分
超细纤维专用分散染料 高湿牢度分散染料
高耐晒牢度分散染料等
涤氨弹力织物专用分散染料
碱性分散染料
第二节 分散染料溶液特性
一、动态平衡
影响染料溶解性的因素 1. 分子量大、含极性基团少的染料溶解度很低。具
有—OH等极性取代基的溶解度较高一些。 2. 温度提高,溶解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超过
100℃时作用更明显。 3. 分散剂在溶液中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后,形成微小
的胶束,将部分染料溶解在 胶束中,发生所谓 增溶现象,从而增加染料在溶液中的表观浓度。 4. 颗粒小、晶格结构不稳定的分散染料溶解度较大, 反之,则溶解度较小。
工艺控制要点:
• 载体的用量——适量,防止产生第三相。开始随载体用量 增加,染料上染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上染量不 再增加甚至降低。
• 理想载体应无毒、无味、易降解,促染效果好、不降低染 料的亲和力、不影响色泽和牢度、易于洗除和成本低廉的 化合物。
• 载体使用时应进行乳化或分散加工,制成稳定的乳化液和 分散液,防止产生载体斑,造成染疵。
D OH D NH2
OH , H2O
OH , H2O
O DC
O
DC
+
O
+NH3
R OH
OH , H2O
O
O
DC
+
R NH2
O
OH
DO
H
D NH3
耐碱性分散染料开发的现实意义 ① 染色后织物手感柔软; ② 防止低聚物发生; ③ 防止前处理造成的一些染疵,如退浆不尽、精练不足; ④ 防止碱减量杂质的再沾污; ⑤ 省略还原清洗; ⑥ 可能实现精练、染色一浴法工艺; ⑦ 可能实现分散/活性一浴法染色。
染整原理课件第五节 分散染料的染色

3、工艺说明
热溶温度除和被染物的纤维性质有关外,还应 与染料的性能相适应,即不同的染料,要求不 同的热溶温度。
有些染料耐热性能较好,升华牢度较高,热溶温度 较高,一般得色越好。
升华牢度中等的染料,开始时随热溶温度的提高, 固色率增加,到一定温度以后,温度增加,固色率 不再增加,甚至可能下降。
(一)、高温高压染色法工艺 (二)、热熔法染色法工艺 (三)、载体法染色法工艺
(本部分内容不作为考试内容)
一、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1、工艺流程及主要条件 冷水进缸→温水2道(60~65℃,2道) →60℃起染色2道→1道升温至100℃→ 1道升 温至110℃→ 1道升温至120℃→1道升温至 130℃→130℃保温染色6道→冷水洗2道→还 原清洗(38% NaOH 3ml/L、85%保险粉 2.5g/L、表面活性剂3g/L,70~80℃,2道) →水洗 (40~50℃,1道)→冷水洗→出缸
3、工艺说明
4、生产实例
浅红色:
分散红F3BS 阴离子分散剂 PH(HAC调节)
2%(对织物重) 0.5~1g/L 5~6
2℃/min 60℃入染
130℃ 40min 水洗 皂洗 水洗
二、热溶染色法工艺
1、工艺流程及主要条件 浸轧染液(二浸二轧,轧余率65%, 20~40℃)→预烘(80~120℃) → 热溶(180~210℃,1~2min)→后处 理(或套染棉)
(二)、热溶染色法原理和染色 方法
热溶温度除和被染物的纤维性质有关外,还应 与染料的性能相适应,即不同的染料,要求不 同的热溶温度。
有些染料耐热性能较好,升华牢度较高,热溶温度 较高,一般得色越好。
第六节分散染料染色

第六节分散染料染色●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中不含离子化水溶性基团,仅含少量极性基团,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结构简单、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非离子染料●染色时,分散染料以细小颗粒状态均匀分散在染液中,是涤纶染色和印花用的主要染料。
●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主要有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和载体染色法●除染涤纶外,还可以染锦纶、腈纶、氨纶、丙纶、芳纶等合成纤维,但色泽较淡●分散染料一般可按化学结构和按应用性能分类,主要依据耐升华牢度(即耐热稳定性)分类●分散染料含极性基团少,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构简单,分子间作用力弱,耐升华牢度较差。
●染料生产厂家一般都按染料耐升华性能来命名,不同厂家命名规则不同一、分散染料的结构特点●分散染料是非离子染料,分散染料不含强离子化基团,如-SO3Na和-COONa,而含有-OH,-NH2,-NO2,-CN等极性基团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商品分散染料中已加入大量分散剂,染浴中还需加入适量分散剂。
●分散剂使分散染料以细小晶体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部分染料溶解在分散剂所形成的胶束里。
1. 染料的溶解性●染料应具有一定的溶解度,保证染色均匀和提高染色速率●溶解度过低——染料上染速率会很慢●溶解度过大——染料与水作用力增大,与纤维亲和力降低,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下降●溶解度影响因素:●(1)分子量小、极性基团多的,溶解度大●(2)晶体小、不稳定晶型的,溶解度大;反之,则小●(3)分散剂具有增溶作用●(4)染液温度提高,溶解度提高●(5)若染浴中的化学试剂能引起染料结构变化,将影响溶解度●(6)染浴温度太高或研磨颜料温度太高,染料晶型将从不稳定晶型向稳定晶型转变●(7)染料晶体颗粒小,溶解度大●(8)染液温度不匀或突然降温,发生晶体增长现象,染料难于扩散,上染速率降低,易产生染色不匀(色斑)等疵点2. 染料的分散稳定性●(1)分散剂影响稳定染浴,抑制染料发生晶型转变和晶体增长起增溶作用,染色时能及时释放单分子染料●(2)颗粒大小染料颗粒直径在0.5~2μm之间3.化学稳定性●(1)酸碱稳定性●在高温碱性条件,含酯基、酰胺基、氰基等基团的分散染料,会发生水解——染料色光变化,上染百分率变化●碱浴中,含羟基的染料会发生羟基离子化D-OH+OH- →D-O-+H2O影响染色性能及染色产品色光●pH值过低,氨基发生质子化,D-NH2+H+ D-NH3+影响染色性能及染色产品色光●分散染料染色时,染浴pH值控制在5~6,染色织物的上染百分率高,色泽鲜艳度好●(2)耐还原剂稳定性分散染料基团中约有50%为偶氮类结构的染料偶氮基团不耐还原剂,会导致染料结构变化,发生消色作用,分解产物对纤维亲和力降低●利用● A..不耐还原剂的分散染料可用作拔染印花的地色染料● B. 还原清洗利用分散染料在稀碱性还原液中易被还原分解而去除的性质,来去除浮色(并去除染色时涤纶织物析出的低聚物等杂质)以提高染色牢度二、染色基本原理●n1.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纤维缺乏能与染料发生结合的基团,不能使用水溶性染料染色,只能使用分子量小、不含强离子性水溶性基团、溶解度较低的非离子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结构紧密,常压沸染,染料难以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把纤维染透●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聚合物分子间空隙增大,自由容积增加,提高染色速率●染料按自由体积模型扩散●可采用升高染色温度(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或使用纤维膨化剂及染色促进剂(载体染色法)两种途径实现。
【优选】第九章分散染料染色PPT资料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2)工艺处方
分散染料(对织物重)
x%
或磷酸二氢铵 )
1~2g/L (调pH=5~6
(3)注意事项
①宜选用分子量较小的低温型染料;
②pH宜控制在5~6,否则影响染料色光和上染率 ;
③起染温度不能太高(宜在Tg以下),升温速率不 能太快,否则影响染色匀染性。
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法(卷染)工艺
热溶染色法
方法:涤纶织物在热溶染色机上通过干加热(即焙 烘),在高温(170~220℃)的染色条件下进行染 料上染的一种染色方法。 原理:利用高温效应提高涤纶纤维和分散染料的染 色的染色性能。 特点:具有连续化生产,效率高,但染料利用率 低,设备投入大,染品手感较粗糙,色泽鲜艳度一
般,染料选用受到限制(E型染料不宜)等特点。
妨碍染料向纤维内的扩散,受热不分解,对色光无 浸轧染液(二浸二轧,轧液率65%,20~40℃)→预烘
(2)染色工艺(实例)
影响且不粘辊筒,一般为3%海藻酸钠糊。 加水至
150L
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法工艺
特点:设备简单,染色条件低,但染色手续麻烦,
③染液中加少量渗透剂,可改善色光鲜艳度和得色 料上染的一种染色方法。
(1)水解 (2)还原分解 (3)离子化
稳定性
水解
NO 2+6[H] NN+4[H]
NH 2+H 2O N H 2+ N H 2
OH+OH-
O-+H2O
还原 离子化
第九章 分散染料染色 三、分散染料的主要性能及分类
3、升华牢度 *分散染料受高温热处理时易升华 ; *升华牢度即染品耐高温色变的能力; *升华牢度与染料分子的大小、分子中极性基团的数
第十一章分散染料

越短。
O2N
NN
R1 CH3
N CH3
R2
R1: H H CH3 H R2: H CH3 CH3 C3H7 λ : 475 438 423 420
退出
• 偶氮基的邻位或间位引入给电子基,或给电性 增强,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加。
R4
O2N
NN
N(C2CHH 2C H 3)2
SO 2C H 3
R5
R4: H OCH3 H
R
-CN > -Cl > -H > -CH3 > -OCH3 > -NO2
日晒牢度 6~7 5~6 5 4~5
3~4
2
硝基是一强电子基,却使日晒牢度降低,是由于在邻位 硝基会被还原为亚硝基的缘故 。
ON O O 2 N N N
N O O
N C C 2 2 H H 5 4 CN h O ν 2 O 2 N
NN O
X h ν 重排 Y
N N
HO
X 互变
氧化偶氮化 羟 合 基 物 偶氮化合
Y
N N
HO
X H 2O Y hν
NH2N+HO
X
O
苯肼
邻苯二醌
偶氮基上氮原子电子云密度越高,越易发生氧化反应。 当染料分子中引入氰基、氯原子等吸电子基时,可以 提高日晒牢度。
退出
R
O2N
NN
C2H5 N
C2H4CN
Br
及其衍生物。 NH2 O OH
OH O OH
分散蓝 2BLN,由上面两种组分组成
(4)带杂环蒽醌型分散染料
O NH2 O C N CH3 C
O NH2 O
分散翠蓝HBF
退出
(三)杂环类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分散染料染色工艺PPT

(2) 经过对各项染色条件的探索,得出芳纶分散染料染色的适宜工艺为:
染料用量为10%owf,膨化剂浓度为20g/L,载体用量为20%owf, 浴比为1:50,染色pH为4,染色温度为130℃,染色时间为60min。 (3) 研究表明,芳纶分散染料染色时的吸附等温线符合能斯特型吸附。 (4) 分散染料染色,提升性和显色性较好。 (5) 芳纶织物的皂洗牢度达到4级,干摩擦牢度和湿摩擦牢度分别达到4 级和3级。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50 100 时间(min) 150 200
上染百分率(%)
4.吸附等温线
180 160 140
纤维上的染料量(mg)
y = 79.618x R 2 = 0.9926
120 100 80 60 40 20 0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二、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不同载体浓度、膨化剂用量、pH值、染色保温
时间、染色保温温度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染色效果,确
定最佳染色工艺; (2)做吸附等温线、上染速率曲线和对染料的提升性与显
色性测试;
(3)进行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等性能的测试。
三、结果与讨论
1.标准工作曲线
1.4 1.2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分散染料 染色工艺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LOGO
一、研究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分散染料染色的 意义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及高强、 高模等特性,因此作为性能超群的特种纤维,在各领域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许多用途都要求纤维具有坚牢的色泽,而芳纶纤维玻 璃化转变温度(Tg)高达275℃,染色困难,日晒牢度差,所以 对芳纶的染色问题已越来越为业内人士所关注。因此,研究芳纶 染色技术及染品的色牢度具有重要意义。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PPT课件

2、工艺处方
分散染料
x%(对织物重)
分散剂NNO(或胰加漂T)
0~0.5g/L
冰HAC
0.5ml/L(调节PH=5~6)
二、热溶染色法工艺
1、工艺流程及主要条件
浸轧染液(二浸二轧,轧余率65%,20~40℃)→预烘 (80~120℃) →热溶(180~210℃,1~2min)→后处理(或 套染棉)
1.
硝基二苯胺类
主要为黄色,日晒牢度优良,但消光系数小。
C.I.分散黄33 C.I.分散黄42
R1 NRH2
HH
H
NO2
R1 SO2N
R2
2. 苯并咪唑类 主要为鲜艳的黄、橙色,但耐升华牢度差。
O
C
分散N荧光黄Ⅱ
C N
OCH3
3. 苯乙烯类
主要为绿光黄色品种,耐光性能优良,但升华牢度较差,在高温下不稳定,遇碱 易水解。
分散黄RGFL (E型)
分散红玉SE-2R (SE型N) N
NN
OH
分散红玉2GFL (S型)
O2N
Cl NN
C2H5 N
C2H4CN
Cl
O2N
NN
N(C2H4OCOCH3)2
NHCOCH3
(2)按结构分类 偶氮型:其中单偶氮类约占分散染料的50%以上,
双偶氮类约占10%。
蒽醌型:约占分散染料的25%左右。
偶氮染料 εmax=10000~15000 蒽醌型染料 εmax=3000~4000
1.
1,4-二氨基蒽醌及其衍生物
一般为紫色,个别为蓝色,染料耐光牢度较低。
分散紫E-BL 分散蓝2G
O NH2 Br
O NH2
O NHCH3
第07章 分散染料染色

身及其在纤维上分布状态、染料与纤维分子间作用 力等有关。染料升华牢度与其应用性能关系密切。
5
第三节 分散染料染色的基本原理
一、涤纶(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O
O
C
C O CH2CH2O
n
耐酸不耐碱 ➢ 吸湿性低
超细旦纤维
染色,同样
条件颜色浅,
光牢度差。
高 温 高 压
热 熔
相似相容
载
体
了解纤维受热史
Text in here
涤 纶 的 TD 和 Tg 在 150℃ 左右热定型
时最高。
染色转变温度
TD
Tg
玻璃化温度
高十几度
有机溶剂染色、碱性染色、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等 14
一、载体染色法(携/导染剂)
载体染色是利用载体助剂对涤纶的增塑膨化性
染色后进行还原清洗(70~80℃,烧保各2g/L),去 除浮色及涤纶中析出的低聚物等杂质。
浴比小,织物易折皱、擦伤、染色不匀;浴比大, 耗能耗水增加。常在10~30:1,小浴比3~5:1。
23
三、热熔染色
✓ 热熔染色法是于180~220℃干热条件下使染料 在纤维上发生固着的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
✓ 热熔染色生产效率高,用水量少,污水少,使 用的染料要求耐升华牢度较高,固色率稍低。
✓ 染色时由于织物受张力较大,染色织物手感及 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染浅、中色。
✓ 染色过程包括:浸轧染液、烘干(红外预烘, 热风及烘筒)、焙烘固色及还原清洗等阶段。
24
(一)浸轧染液
浸轧液组成:分散染料、分散剂、渗透剂、 防泳移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散染料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应用性能分,主要是按 升华性能;另一种是按化学结构分。
例如瑞士山德士公司(Sandoz)的Foron染料分为成E、SE、 S三类:E类升华牢度低,而匀染性好;S类则相反,升华牢度 高,而匀染性差;SE类的性能介于两者之间。又如英国帝国化 学公司(ICI)的 Dispersol染料分为五类,A类升华牢度低,主要 适用于醋酯纤维和锦纶;B、C、D适用于聚酯纤维,分别相当 于低温、中温和高温类三种。P类则专用于印花。
Cl
C2H4CN N
C2H4OC2H5
这类染料如固定其偶合组分,改变其重氮组分,可以得 到自黄到蓝的色谱。固定重氮组分,变化偶合组分,对染料 的色光有影响。
又如有分散艳蓝2BLS,它由下列两种组分组成:
CN
O2N
NN
N(C2H5)2
CN
NHCOCH3
CN
O2N
NN
N(C3H7)2
CN
NHCOCH3
(1)
O OH
(2) 及其衍生物。
O NHR
O NHR 及其衍生物。
O NHR'
(3)
NH2 O OH 及其衍生物。
OH O NH2
O NH2 O C
N CH3 C O NH2 O
带杂环蒽醌型分散染料。例如分散翠蓝 HBF
O
CH3OH-KOH
混酸
O
NO2 O
CH3O O
双偶氮型 双偶氮型染料占整个分散染料的10%左右,它们结构通式为:
NN
N N Ar
R' m
Rn
其中Ar为苯或萘或它们的衍生物。
R为-H、-OCH3、-OH、-CH3、-Cl、-NO2等基团。 R'为-H、-CH3、-OCH3、-NH2等基团。m、n为1~2。
例如分散黄RGFL的结构为:
NN
NN
OH
NO2 O CH3O O
OCH3
NO2 O
水解
H2SO4
NO2
HO O
OH NaS
NO2
NH2 O HO O
OH Br2 H2SO4
NH2
NH2 O
OH Br
OH O NH2
分散蓝 2BLN
分散染料中缺乏纯绿色染料,因此绝大数为拼色。但下列结 构的却为优良的纯绿色染料。
该结构通式如下:
O NHR
COR'
该类染料的品种也多,如黄、橙、红、紫、蓝等。由于偶氮 基的增多,对纤维素纤维也有亲合力。这类染料主要用于高温 染色法及载体染色法染色,吸收性能和耐晒性能尚可,但升华 牢度较差。如在分子中导入极性基团或加大分子量,可以提高 染料的升华牢度。偶合组分上带有杂环,能够改进染料的坚牢 度。
蒽醌类 蒽醌类染料在整个分散染料中的比例在25%左右。这类染料 色光鲜艳,匀染性能良好,日晒牢度优良,但由于其制造复杂, 成本昂贵,因此这类染料的使用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 鲜艳度良好是蒽醌类染料的一个突出优点。从化学结构来说, 它较偶氮类更为耐晒、耐热和耐还原,所以更加稳定。但如果 遇到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染料便会产生变色,这在梅雨季节 更为显著。 以结构而言,蒽醌类分散染料可大致分为四类:
升华牢度低的染料适用于载体染色;升华牢度中等的染料适 用于125~140℃的高温染色;而升华牢度高的,由于匀染性 差,主要用于热熔染色。
按化学结构分散染料绝大部分属偶氮和蒽醌两类。目前生 产的分散染料总量的一半以上为单偶氮类,其次为蒽醌类,占 25%左右。
由于聚酯纤维排列紧密,纤维内微晶孔道狭小,使得分散染 料的上染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要求分散染料具有相对较小的分 子量。同时,由于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中不含离子化基团,为 了赋予染料一定的染着能力,分散染料其结构当中还须含有一 定数量的非离子极型基团,如-OH、-NH2、-NHR、-CN、 -CONHR等。极性基团的存在有利于染料能以微量的单分子 状态分散在水中。
Br、-CN、-CF3、-NO2、-COOCH3 等;R4、R5 为 H 或供电子基团,如-CH3、-OCH3
等;R6、R7 为 H 或-CH3、-OH、-CN、-OCOCH3、-OC2H5 等。
凡是分散染料的中浅色品种都属于此类,而深色品种近年来也 发展很快。分散黄棕2RFL的结构为:
O2N
Cl NN
分散染料的结构分类和商品加工
偶氮类
单偶氮型
单偶氮型染料的分子量一般为350~500,约占分散染料总
量的50%。它们具有制造简便,价格低廉,色谱齐全及牢度较
好的优点。
R1
R2 NN
R3
R5
R4 N
C2H4R6 C2H4R7
式中,R1 多为吸电子基团,如-NO2 等;R2、R3 为 H 或吸电子基团,如-Cl、-
O NH
其中R为H、Me。 R’为OCH3、OC2H5、NH2。 R"为吡唑基等。
N NR''
杂环类
这类染料具有独特的性质,近年来为人们注意。这类染料结 构较多,目前难以分类。主要有:
第十一章 分散染料及其染色
❖ 引言 ❖ 分散染料的结构分类和商品加工 ❖ 分散染料的基本性质 ❖ 分散染料的化学结构和染色性能
引言
分散染料是一类结构简单,水溶性低,在水中主要以微小颗 粒成分散状态存在的非离子染料。它在染色时必须借助分散剂 将染料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才能对各类合成纤维进行染色。
分散染料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便已问世,当时主要应用于 醋酯纤维的染色,因此也被称为醋纤染料。近年来,随着合成 纤维特别是聚酯纤维的迅速发展,分散染料逐渐成为现代发展 最快的染料之一。目前主要用于聚酯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同时 也可用于醋酯纤维以及聚酰胺纤维的染色。经分散染料印染加 工的化纤纺织产品,色泽艳丽,耐洗牢度优良,用途广泛。由 于分散染料不溶于水,对天然纤维中的棉、麻、毛、丝均无染 色能力,对粘胶纤维也几乎不沾色,因此化纤混纺产品通常需 要用分散染料和其它适用的染料配合使用。
这个染料色泽鲜艳,酷似凡拉明蓝,而且耐晒牢度优良。
日本三菱公司的Dianix Blue KB-FS的匀染性优良,提升 力高,染色牢度也不错。而且热溶染色时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小。
O2N
CN N
N
N
NHCOCH3
C2H5 C2H5
单偶氮型染料的耐升华牢度和化学结构的关系比较简单。 导入极性基团和增加分子量都能提高染料的升华牢度,但染料 分子的极性,能影响染料与纤维的亲合力,因此染料的极性应 该小到使它在水中具有最小的溶解度,而在纤维中具有最大的 溶解度。为了提高耐晒和耐升华牢度,必须全面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