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艺术专业 艺术哲学题库+答案 (自己整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哲学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0l、巫术说
1西方学者关于艺术起源和本质的理论,极具影响力。2认为原始的艺术活动具有重大的巫术动机和目的,艺术是对巫术的模仿。3巫术说从人类历史活动、主题与课题的关系中考察和解释艺术的起源和本质,角度独特,富有启发性,对于理解原始艺术具有重大意义。4代表人物是英国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
02、书为心画
1汉代文学家、美学家扬雄提出的美学思想。2他把《乐记》中强调音乐同人心的关系推广到了作品,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书法作品是作者德行、品行的体现和反映,是一个人内心境界和品德的反馈。如同“诗言志、文载道”。3理论不仅指出了文艺同人心的关系,也突出了文艺所具有的直接诉之于视听感官的形象性。
03、艺术欣赏
1在观看或倾听艺术作品时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想象、理解的审美精神活动,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2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的活动,欣赏者可以丰富、补充、扩大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3欣赏艺术对象具有多样性,欣赏结果具有差异性。
04、审美距离
1瑞士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的理论。2审美的发生是一种心理距离所造成的结果,认为审美是“通过间离客观物及其感染力和观赏者自我,以及分离客观和观赏者实际利害关系而得到的。”3即审美主体与对象在实用性、具体性方面的心里间隔、心理距离使主体摆脱现实的利害,着重于对形象的欣赏。4该理论发展成为西方现代美学中的审美态度理论。
05、伦理批评
1兴起较早而影响深远的一种艺术批评模式。2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轮林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尺度来决定批评对象的取舍。3从作品的功能和价值实现过程入手,具体探讨作品在审美领域中所起的道德伦理功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4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孔子、韩愈,西方的柏拉图、新古典主义倡导者等。
06、期待视野
1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提出的重要概念。2指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3这种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被称为阅读经验的期待视野。4接受者由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示,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
07、艺术共鸣
1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与作品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从而消弭了欣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的主客观距离,达到相互融合的契合,获得巨大的审美享受。2是艺术鉴赏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
08、散点透视
1中国画特有的空间处理方法和透视法。2不受地域、视域界限、移动立足点影响,凡于立足点观察到的事物均可入画,打破了空间局限性。3不同于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散点透视移动视点,所谓移步换景,虚实相生,俯仰自得。4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三远法”即为解释:高远、深远、平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典型作品如《关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
09、模仿说
1在西方流行的关于艺术和现实关系的学说。2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模仿、反应和再现。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
然的模仿。3古希腊时期产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都是模仿说的代表和支持者,对后世影响深远。文艺复兴的达芬奇、启蒙时期的狄德罗也是代表人物。
10、蒙太奇
1法语单词,原意为构成、装配。在电影上指镜头的组接和剪辑。2在影片制作中,将一部影片要表现的内容,分成许多镜头,分别拍摄后在按照原定的构思将镜头有机组装。使其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产生连贯、对比、呼应、暗示、联想、悬念等作用,形成各个有组织的片段和场面,直至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3类型有平行蒙太奇、对比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叫板式蒙太奇、象征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等。
ll、具象与抽象
1是造型艺术中基本的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两种审美观念。2具象要求忠实地、具体地再现客观对象的视觉特征。3抽象不同于一般概念,是一种对事物特征与本质形象的集中概括,也可以是主观化、情绪化的表现。4二者在价值上无高下之分,在形式上无明确界限也不对立。具象往往包含着抽象,抽象也离不开具象的表现手段。
12、“接受美学”
1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的方法论。2 他们认为当下的文学史是作家的作品的历史,读者的作用遭到了忽视与遗忘,应当重写文学史。3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注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确立读者的中心地位,强调审美经验的中心地位。4反对孤立、片面的研究文学艺术,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忠实读者的参与性,是体现人文思潮的表现。5代表人物姚斯和伊赛尔。
13、艺术典型
1艺术作品中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2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能动反映的结果,具有独创性、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题,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4艺术典型是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比实际生活更鲜明,更具集中性、普遍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14、集体无意识
1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2是由遗传保留的巫术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3其内容不在意识中,而是由情结组成,集体无意识则主要由“原型”组成。4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它使人们能感到人类原始意识,并形成美感。
15、形象思维
1人类能动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2以形象作为思维运动的形式,以感情作为思维运动的推动力,带有艺术家个性特征又能表现生活真谛、生存本质的思维。3用直观形象和表象处理问题,借助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情感的思维。4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中主要的思维活动。
16、灵感
1独特的思维活动。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2在一定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产生的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的思维形式。3是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
突发思维状态。4特点是突发性、爆发性、飞跃性。
17、意境
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情与景的结晶。2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的灵境。3艺术讲究情中有境,境中有情。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书法、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均十分重视意境。
1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2受叔本华、尼采、莱布尼兹等人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精神分析学理论。3其全部理论以性本能冲动为轴心。主张艺术是人的本能欲望即“无意识”的表现,提倡五大学说:无意识、婴儿性欲、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