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历史论文大纲写范文

合集下载

历史毕业论文提纲

历史毕业论文提纲

历史毕业论文提纲历史毕业论文提纲历史论文主要是对历史的探究,在开题报告中也要写好相关的探究步骤。

论文题目:满族萨满神话研究满族萨满神话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满族及其先民在远古时代消费、生活中创造并世代流传的珍贵文化遗产。

对满族萨满神话的研究既是对民族文化、心理和历史最深层构造的讨论,也是对民族文化之根的挖掘与剖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萨满神话”(即萨满其人神话),而是指一切与萨满文化有关的神话,这样的界定更切合萨满神话的实际状况,更有利于研究的深化与展开。

满族萨满神话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折射了不同时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是亟待抢救、挖掘、整理和研究的人类口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国内外仍未见对此展开系统、全面研究的论著,并且学者们对该课题的研究仍停留于神话搜集、局部神话类型的研究及其单篇文本的内涵挖掘上,很少涉及满族萨满神话的载体形式、全面类型研究及其特征概括等问题,所以,满族萨满神话研究仍有较大开展空间。

满族萨满神话所以可以世代承袭、广为流传完全有赖于其原始而丰富的载体历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历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萨满神话是萨满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萨满教教义的传承者,因此,满族萨满神话的载体与萨满文化存在亲密关联。

目前,除少数文本对神话的记录外,很多神话仍保持着最原始的承载方式,即物化神偶、神器、神服等符号载体,以及文化传承人对神话的记录与传播,而这些正是满族萨满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系统全面地探究萨满神话的载体及其文化内涵,是深化研究满族萨满神话的首要条件。

由于萨满神话传播的局限性, 本文将神话载体研究的重点放在目前已出版发行的故事集、满族说部、田野考察文本资料,以及学术专著中收录的神话故事。

虽然其中大量神话已失去其原始相貌, 但仍有较高研究价值。

关于符号性载体,文章只简要阐述了几种与萨满神话亲密相关的载体形式,以此表达神话与萨满教的关系,及这些“活态载体”对神话的影响。

本文的主体局部是对满族萨满神话的分类研究。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纵观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是在革命与近代化两种话语模式中展开。

各个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规定其研究方式,左右其话语权。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范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论文全文如下: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可以说,这段历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受侵略和压迫的屈辱史,又是华夏大地的劳动人民通过智慧与勤劳摆脱压迫,走向光明的探索史。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到了鸦片战争前夜的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潜伏着许多危机,而且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鸦片战争前夕,鸦片在中国从贵族之间的炫耀的奢侈品变为普通百姓用来解脱贫穷与饥饿的工具时。

就注定造成贫穷与诱惑的恶性循环。

而曾想借此缓解财政危机的清政府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弊病,却没有像其他国家抵制鸦片那样和平介入,而是直接武力封锁烟局,这直接加快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当清朝落后的战斗器械面对列强的洋枪洋炮时,结局就注定是失败。

清廷震惊,天朝形象随之垮台。

之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随着外国资本注意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然,中国人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中国这么一步步的沦陷,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英法要求按照合约内容修约时,清政府再次显示出封建国家的局限性。

不仅未予以许可,还无缘无故的对外国船队进行袭击。

这一不仅认真考虑的决定的直接后果就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不仅差点遭遇灭国危险,还导致圆明园这一人类文明的结晶遭到无情的焚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文物外流。

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历史论文提纲范文

历史论文提纲范文篇一:论文写作提纲毕业论文提纲孙中山民权思想及其实践历史系0802班XX指导教师:张XX一、孙中山民权思想(一)孙中山民权思想来源1、理论来源2、现实基础(二)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涵1、民权主义的内容(1)主权在民思想(2)五权分立思想(3)权能分开思想(4)地方自治思想(5)政党政治思想2、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二、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实践(一)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实施方略1、军政时期2、训政时期3、宪政时期(二)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实践1、民权主义的核心首先是用革命的手段改造中国。

2、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实践是分步推进的,民权主义的实践不仅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孤立进行,必须与三民主义联系起来。

三、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影响(一)孙中山民权思想的现代意义1、孙中山放眼于世界,立足于中国,努力将世界先进文化与中国的优良传统统一起来,从而创立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普世意义的完整的民权制度体系。

2、中国的民权政治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对民权时代的到来坚信不移,又必须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路,是孙中山远见卓识的体现。

3、孙中山不仅是政治思想家,更是政治实践家。

他主张以地方自治为基础,自下而上,分步推进,最终建成民权政治国家的设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在制度设计和政治的具体运作上,要吸取孙中山关于以考选制选拔官员、监察权及监察机构独立的思想,以确立并保障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地位。

(二)孙中山民权思想的缺陷关于民权思想的实施方略,自然有其不可磨灭的积极意义,但它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因此,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其消极的方面。

篇二:范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 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二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著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国图志》,无疑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①,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三现实与历史不能混同今天的中国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象和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无疑会引发研究者去思考历史.但是,现实和历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无须赘述的常识,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却时常被混淆.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等,于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认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投资建厂、开矿筑路、掠取原料农业品??,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当欢迎他们进来,不应该反抗,当年如果不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现在可能就现代化了.出现这种说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将历史与现实混淆起来,将现实中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外国入侵混为一谈.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外国人在中国的投资设厂等等,与现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它.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又如我们现在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定、安定团结,于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阐释历史,认定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发展缓慢,不能走向现代化,就是因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稳定,破坏了经济;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是革命的结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革命,它们是否只是破坏,这些问题不用多说,如果不存偏见,并不难公正地回答.拿现实去规范历史,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历史人物,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研究历史需要用历史观点来观察问题,“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4].四要重视历史教育历史教育包括学校的历史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教育,它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5]. 历史学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上发挥作用,就不能局限于专门学术研究方面.历史研究对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发展历史科学当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历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学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两手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的问题是提高方面比较硬,史学工作者注重撰写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而这与评职称、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关系.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视,认为是小儿科,不算学问,评职称也不算数,这种思想观念和实际问题影响了史学工作者对普及的重视,削弱了历史教育. 在知识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较好,出版了许多科普书籍和影视片,实际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历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够.从学科要求上说,历史工作者对历史普及、历史教育也要重视,学问不能只停留在专家圈子里.我们的历史著作不用说一般青少年不看,就连干部也没有多少接触.因为这些书籍、论文太专门,难懂,人们读不下去,引不起兴趣.一个学科、一门学问如果离开群众,离开社会,恐怕是很难生存的.事实上,广大群众和干部并不是不喜欢历史,不需要历史,而是缺少适合他们喜欢的读物或影视片.史学工作者忽视的历史普及工作,影视工作者都很重视.他们编了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正剧,有“戏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但是,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存在着随意编造历史的严重问题,不仅给观众以歪曲了的历史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给予观众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危害很大,应当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值得关注的是青年中历史知识薄弱.据20xx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个城市对14~28岁1065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历史试题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计算,平均分为27.69,及格率只有1.5%.其中有一道题是“谁在1860年烧毁中国的圆明园”,只有31.8%的人答是英法联军,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国联军.而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明显的科学性问题,如不写太平天国,却将太平军打洋枪队归之于反侵略斗争;近代化的开端有洋务运动,但没有民族资本企业,等等.历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误导,其后果堪忧,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加强历史普和教育的工作.中国近代是一个世界多种政治体制的实验田,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在进行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还没开始呢.文化上已经90%的西化了,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西方的,数理化,都是西方的.现在试图振兴国学,但我认为没必要.篇三:提纲范本提纲范本1OutlineTitle: Values of Religion and Ethnicity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Thesis Statement: Death of Lilia and her son is inevitable on account of values like longing for love and freedom, male chauvinism, meritorious works,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status and so on.1. Introduction1.1 Background to the Research1.2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3 Layout of the Thesis2. Literature Review2.1. Brief Introduction to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2.1.1 Characters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2.1.2 Plot of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2.1.3 Theme of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2.2 Definitions of Values2.3 Types of Values2.4 Definitions of Religion2.5 Major religion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2.6 Definitions of Ethnicity2.7.E.M. Foster2.7.1 Biography of E.M. Foster2.7.2 Major works by E.M. Foster3. Influences of Creeds of Anglican Church3.1 Freedom3.2 Meritorious Works3.3 Self-Redemption4. Influences of Values of Ethnicity4.1 Male Chauvinism4.2 Longing for Love4.3 Status of Society4.4 Hypocrisy5. Conclusion5.1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5.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5.3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iesBibliography提纲范本2OutlineTitle: Biblical Features in Samson Agonis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nCommandmentsThesis Statement: Samson Agonistes reflects the doctrines in TenCommandmentswith graphic descriptions and concrete examples, revealing thefervent biblical philosophy.1. Introduction1.1 Background to the Research1.2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3 Layout of the Thesis2. Literature Review2.1 The Bible2.2 Ten Commandments2.3 Samson Agonistes2.4 Gentiles2.5 John Milton3. Samson’s Violations of Ten Commandments and His Corresponding Punishments3.1 Marriage with Gentiles other than Domestic Elegant Woman3.2 Misuse of the Name of the Lord to Persuade His Father to Allow HimMarry Dalila3.3 Failure to Accomplish His Holy Mission in Consequence of the Divulgence of His Weakness to His Wife4. Samson’s Unwavering Belief in the Lord and His Redemption4.1 Confession of His Guilt to Lord Continuously4.2 Rectification of His Past Errors4.2.1 Resistance to the Temptation of Dalila4.2.2 Compliance with the Guidance of Lord with No Concern about Personal Interests4.3 Refusal to Attend Philistine Religious Rites despite Enslavement 4.4 Recovery of Mighty Power to Fulfill His Holy Mission5. Conclusion5.1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5.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5.3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iesBibliography提纲范本3OutlineTitle: Moral Hypocrisy of the British Upper Class in A Room with a ViewThesis Statement:In Forster’s novel, A Room with a View, the selfishness, class attitudes, prejudices,vanity, self-deception and prudery of Cecil, Charlotte, and the heroine having aninternal struggle and their comparisons with the ordinary Italians vividly depict themoral hypocrisy of the pretentious British upper class.1. Introduction2. Literature Review2.1 Morality2.2 Hypocrisy2.3 British Upper Class2.4 Main Plot3. Moral Hypocrisy3.1 Reflected in the Main Roles3.1.1 Cecil Vyse3.1.2 Charlotte Bartlett3.1.3 Lucy Honeychurch3.2 Reflected i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British Upper Class andItalians3.2.1 British Upper Class3.2.2 Italians4. Internal Struggles4.1 Struggle One4.1.1 Feelings for George4.1.2 Feelings for Cecil4.1.3 Decision against feelings4.2 Struggle Two4.2.1 Submitting to Social Obligation: Spinsterhood4.2.2 Yielding to True Self: Truth5. Conclusion5.1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5.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5.3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Studies6. Bibliograph11。

中国历史大纲

中国历史大纲

中国历史大纲一、先秦时期——中国历史的童年。

咱先唠唠先秦,那可是中国历史的源头。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就像是先头部队,给咱中华民族开了个头。

黄帝大战蚩尤,那场面肯定老壮观了,就像超级英雄打大反派一样。

然后就到了夏朝,这可是咱中国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

不过那时候的事儿啊,有点模糊,就像隔着一层雾看东西。

商朝呢,那可不得了,甲骨文出现了,就像是古人给我们留的神秘小纸条,上面刻着各种占卜啊、记事啥的。

而且商朝人特别爱祭祀,感觉他们天天都在和神灵唠嗑。

周朝就更厉害了,它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的时候,周天子那是老大,诸侯们都得听他的。

周公制礼作乐,就像给大家定了个生活规矩,什么场合该干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可到了东周,周天子就有点罩不住了,诸侯们开始互相掐架,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各路诸侯都想当老大,今天你联合这个打那个,明天他又背叛了。

其中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些人都算是比较牛的诸侯,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精彩的武侠片。

到了战国,那就更乱了,七大战国整天打来打去。

秦国在西边慢慢崛起,商鞅变法就像给秦国打了一针强心剂,让秦国一下子变得嗷嗷厉害。

二、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开始与巩固。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的超级大事件。

他就像一个霸气的游戏玩家,把所有的小国家都给征服了。

他统一文字、度量衡啥的,这就好比让所有人都说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尺子,方便多了。

不过他也挺独裁的,修长城、建阿房宫,可把老百姓累得够呛。

秦末农民起义,刘邦和项羽这两个猛人开始登场。

项羽是个武力值超高的大英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把秦军打得屁滚尿流。

刘邦呢,就比较狡猾,善于用人。

最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西汉前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时候,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家慢慢富起来了,这就是“文景之治”。

汉武帝刘彻上台后,那可就雄起了。

他派卫青、霍去病去打匈奴,把匈奴打得满草原跑。

张骞出使西域,就像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丝绸之路也慢慢形成了。

历史小论文作文模板

历史小论文作文模板

历史小论文作文模板
历史小论文,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业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最早的原始农业时期到商周时期的农业革命,再到秦汉时期的农业制度,每一个阶段都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原始农业时期,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农作物种
植以小麦、稻米、黍米为主,畜牧业也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贫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古代中国的农业开始逐渐进入了农业革命时期。

商周时期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农具的使用得到了普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兴起。

同时,农作物的种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农民开始种植大豆、棉花等作物,畜牧业也得到了发展。

商周时期的农业革命为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农具的使用更加普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农作物的种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棉花、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逐渐兴起,畜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农业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原始农业时期到商周时
期的农业革命,再到秦汉时期的农业制度,每一个阶段都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专业论文提纲

历史专业论文提纲

历史专业论文提纲历史专业论文提纲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专业论文提纲范文一:“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无理论分析,更要力避史论、史料两张皮,穿靴戴帽,机械粘贴。

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出规律性、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要做到这点,就不单是方法技巧问题,根本上是看对执笔为文的社会意义认识如何,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业务功底如何了。

历史逻辑与语言逻辑的统一历史论文的语言应服务于、服从于历史的真实性。

要在保证史实正确、准确的前提下,讲求语法修辞。

历史发展有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客观的历史规律反映在人们的头脑里,用历史论文或著作表达出来,这就是历史逻辑;体现这个历史逻辑的实践,是通过运用词、句、文章的语言文字手段来完成的。

但,“史实真、道理正”占第一位,“文章好”居第二位,要重视历史论文的语言、文辞方面的质量,但不能因词害义,本末倒置。

“文以载道”,“道”包括道理和知识,“文”既然是“道”的“载体”,它当然不是无关紧要的`了。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也要讲求。

韩愈在《进学解》中说:“闰其中而肆其外”,即是说:在内容真实丰赡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语言文笔的风采。

这样,才能成功地达到“言以声其心之所得通畅、质朴、简洁的优质语体文这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时应该做到同时也善于做到的文章风格。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教导我们:第一,要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第二,要吸收外国语言中我们需要的成分、好的东西、新鲜用语;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由于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近代史论文范文2020字怎么写

近代史论文范文2020字怎么写

近代史论文范文2020字怎么写《略述我国近代史上的政权更迭》[关键词]我国近代史;政权更迭;革命爆发;救亡图存一、简述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背景——七个重要的历史阶段1、1840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0世纪初,我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进入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

4、191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我国开始展开,国民革命运动大规模进行。

5、1927到1937年,国共进入十年对峙时期。

7、1945到1949年,我国展开了持续四年的解放战争,从此结束了我国的近代史,标志着我国现代史的开端。

二、1、我国近代史上的三个统一的历史政权(1)1840-1912,清政府统治时期,沿用几千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府统治形式。

(2)1912-1928,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建立起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3)1927-1949,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建立起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政权。

2、我国近代史上三个统一历史政权的更迭(1)清朝统治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的更迭1840年,我国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鸦片战争,我国被锁近两百年的国门被外国侵略者强行打开,封建社会的时代注定成为历史,我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甲午中日战争的开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侵袭,我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一些有志青年萌发了救亡图存的爱国思想。

国内也开始了改革还是革命的争论。

清政府的一些守旧派仍不愿放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政府,相继开展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民间也相应爆发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

然而,国内的一些新青年却认识到改革不能挽救中国,只有通过革命的手段彻底推翻我国的封建制度建立新体制才是正确的救亡图存道路。

于是,在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间,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正式开展。

此时的清政府已无能在遏制国内的革命势力,于是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前往镇压辛亥革命。

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_论文格式_

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_论文格式_

历史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
引言: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经历了辛亥革命、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的确立,“四清”、“文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每次变革对农村都是一次不小的冲击。

其中对男女青年的择偶观、姻形式与礼仪都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就是本文着重分析的问题。

一、近代以来农村男青年和女青年择偶观的演变
自19XX年以来,社会各界纷纷呼吁要求妇女解放,要求将妇女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女人的小脚被放开了,女子学堂也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妇女也可以像男人一样读书、学习、从政、经商。

近代婚姻自由观念也经历了引入、发展、顶峰三个阶段。

但在农村却是另外一片光景。

从近代以来农村男女青年择偶观的演变可以明显地体现出封建观念对农村妇女的压迫。

1. 近代以来农村男青年择偶观的演变。

2. 近代以来农村女青年择偶观的演变。

3. 封建因素对农村男女青年择偶观的影响。

二、近代以来农村结婚步骤和婚姻仪式的变迁
以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纸防乡油坊村为研究地点进行分析。

1. 比较考察当地的结婚步骤和婚姻仪式的变。

2. 分析农村婚姻变迁的原因,并就婚姻变迁提出相应的对策与举措。

3. 通过这种变迁来说明封建礼仪对农村婚姻的影响。

三、近代以来农村婚姻离婚现象的演变与分析
1. 分析不同时代男女双方离婚的不同原因。

2. 分析不同时代当地村民对离婚的不同看法。

3. 分析不同时代离婚后男女双方的生活。

2020届厦门市二检文综历史小论文示例

2020届厦门市二检文综历史小论文示例

42题答题示例
答题示例1
理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赢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阐述:1923年初,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遇了严重的挫折,由此,党认识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民大革命兴起。

国民革命运动广泛动员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同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深入,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在中国建立,毛泽东同志撰写《论十大关系》,重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一理念,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其它史实言之有理皆可)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近代中国的国情特殊,为了赢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答题示例2
理念:在外交战线上积极拓展空间。

可用史实: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结伴不结盟
答题示例3
理念:国民经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可用史实:近代工业缺乏独立完整的体系、一五计划、大跃进、改革开放
答题示例4
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可用史实: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题示例5
理念:正确把握国内主要矛盾,适时调整党的工作重心。

可用史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九大。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名字与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光荣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引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旗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作用一、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体现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自觉地肩负起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这场民族解放战争,而且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就已经在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我们常讲的“八年抗战,指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经历的8年全民抗战。

实际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有14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开始了。

其中前6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东北实行“不抵抗主义,在全国实行“攘外必先安内,重点围剿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

而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9月20日就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持国民党内抗日将士的正义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动;特别是,派出优秀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组织东北抗日联军,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2.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动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抗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明确指出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党的首要任务;并且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国共两党第二次握手中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是有了这一重要条件,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抗战开始了。

3.全民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战略的制订和实施上,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主要标志,就是毛泽东的名著《论持久战》的发表。

世界历史与文化期末论文提纲

世界历史与文化期末论文提纲

世界历史与文化期末论文提纲一、引言世界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广阔而丰富的领域,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从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到现代社会的多元与融合,历史与文化的交织构成了人类发展的壮丽画卷。

本论文旨在探讨世界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方面,通过对不同时期和地区的研究,揭示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世界古代文明(一)埃及文明1、尼罗河与农业发展2、金字塔与法老制度3、象形文字与宗教信仰(二)两河流域文明1、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国家2、楔形文字与法律体系3、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三)印度河流域文明1、城市规划与建筑2、印章文字与商业活动3、宗教与哲学的起源(四)中国古代文明1、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2、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3、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三、世界古代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与东西方贸易1、丝绸、香料与金属的交换2、艺术与科技的传播(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与文化融合1、希腊文化在东方的传播2、对中东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三)罗马帝国与周边文明的交流1、罗马法律与基督教的传播2、与日耳曼、凯尔特等民族的文化互动四、世界中世纪历史与文化(一)欧洲中世纪1、封建制度与庄园经济2、基督教的统治地位3、骑士文化与城堡建筑(二)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阿拉伯帝国的扩张2、伊斯兰教的教义与文化3、科学与文学的成就(三)东亚文化圈的形成1、中国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2、日本的大化改新与唐文化的影响3、朝鲜半岛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五、世界近代历史与文化变革(一)文艺复兴运动1、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2、艺术与文学的辉煌成就3、对欧洲社会的深远影响(二)大航海时代1、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2、物种交流与全球贸易3、文化碰撞与融合(三)宗教改革运动1、马丁·路德与新教的诞生2、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四)工业革命与现代化进程1、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2、科技进步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3、城市化与工人运动六、世界现代历史与文化多元化(一)两次世界大战1、战争的起因与经过2、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3、反战思潮与和平运动(二)民族解放运动1、亚非拉地区的独立浪潮2、新兴国家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三)当代文化现象1、流行文化与大众传媒2、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冲突3、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七、结论世界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各个地区和民族在不同时期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历史论文大纲怎么写

历史论文大纲怎么写

历史论文大纲怎么写历史论文大纲怎么写提纲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所谓提纲,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逐级展开的、由序号和文字组成的许多大小标题。

大量运用标题和序号,可以使提纲醒目。

标题和序号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大标题套小标题,大序号套小序号。

下面来谈谈历史论文大纲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论文大纲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

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

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

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

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

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

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

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

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

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接下来以一篇历史论文大纲为例,希望能够更形象的表达历史论文大纲的写作步骤。

题目:地方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陕西地方历史资源为例目录摘要Abstract目录1.绪论1.1选题的背景和依据1.2选题目的和意义1.2.1地方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1.2.2意义1.3目前的研究现状2.陕西地方历史资源综述2.1概述2.2分类2.2.1人类文化遗址:2.2.2.历史建筑(群)2.2.3历史文物3.地方历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3.1课前准备工作3.2地方历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3.2.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历史资源3.2.2利用地方历史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3.3地方历史资源在课堂外教学的应用方式3.3.1利用地方历史资源开展专题讲座3.3.2利用地方历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3.4地方历史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4.结论。

近代史纲要论文

近代史纲要论文

举步维艰的中华民族中国是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令世界叹为观止。

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令人自觉的传承。

在为中华文化而感叹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腐朽的封建社会的那段令人悲伤、激愤的屈辱史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君主专制,用中央集权制度来俩强化这种专制,同时统治者昭示天下称自己是“奉天承运”的“天子”以此来维护君主“家天下”的君主专制统治,统治者将天下认为是自己的,为了自己的私欲以一种压迫性的方式管理国家也就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虽然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使国1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但是也使中国封建社会失去了本身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用宗法等级制度来建立一个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社会结构,使整个社会有了等级之分来方便管理,宗族家长制为重要部分令君权、父权、夫权得到加强。

鲜明的尊卑等级使社会的利息关系严重的分化,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和家庭,都存在着尊卑等级,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控制和误导,前中期起到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

但是后期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而使它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社会的发展止步不前!中国封建社会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要的思想。

封建统治者在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正统思想的同时还吸收其它文化,来维护封建统治,使专制统治得到加强,种种的思想严重的影响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使国家不能有新的道路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保证了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一个国家陷入了一种固步自封的境地。

一个国家是否稳定表现在人民的生活,同时也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均衡发展。

历代有不少令人感叹的盛世,它们便是做到与人民沟通,了解人民所需要的,了解国家的状况,并做出好的决策,使国家朝着好的一面发展,但是同样这种盛世都是在前期,到了后期都落得个灭亡的结果,这种状况的原因令人深思。

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正由兴转衰,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英国是最具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初,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作文历史提纲

作文历史提纲

作文历史提纲
深夜,月光飘落在书桌上,照映着泛黄的纸张。

一排排整齐的队列的字迹,犹如时间的河流,流淌的血液岁月的痕迹,那是我的作文提纲。

它并非冰冷的条条框框,而是唤起着无数灵感的种子。

每一项大都一个故事,一个片段,一个念头,它们像萤火虫般,闪烁着极其微弱却璀璨的光芒。

有时候,我会在提纲里写了一些纳闷的东西,诸如“一只孤独的猫在雨夜里俳徊”,“一座古老的城墙在夕阳下沉默”。

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词语,却能烧穿我的想象,让我的思绪自由飞翔,像一艘无舵的航船,在无穷无尽的海洋里航行。

提纲,它不是什么束缚,而是指引。

它像一位静默的导师,默默地站在一旁,默然地注视着我,热情鼓励我,让我勇敢的地去探索,去所创造的。

我爱提纲,只不过它让我在每一次练习写作之后,都能感受到一种神秘的魔力,它让我与文字再一次相遇,与思想碰撞,与灵魂共鸣。

深夜,我凝视着提纲,仿若一眼就看到我的灵魂在书页间回旋,我的思绪在文字间奔涌,我的情感在纸笔间倾吐心事。

我盼望着,用笔尖将那些个零散的片段串联起来,筑建出一个求下载的世界,一个属于我的世界。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范文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范文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范文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范文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

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份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范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一部分: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了解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历史责任,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第二部分:历史思维的培养历史思维是指通过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历史思维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对历史事实和历史文献的评价和判断。

通过培养历史思维,学生可以学会思考问题的多维度和多角度,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历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真实场景。

第四部分: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同时,还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相关的历史题材,让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历史应用能力。

第五部分:历史教学的评价与反思历史教学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讨论和项目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有效性,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近代历史纲要论文

近代历史纲要论文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

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因为之前的中国还是处在封建时期,甚至是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因此争取民族独立,获得人民解放就成了近代很多革命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其中打第一炮的可以说就是以孙中山等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了!不然我们怎么会称孙中山为国父呢!自然和他对近代的中国所作出的贡献密不可分的。

这两个历史任务目前已经实现了第一个,也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我们国家的一些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早已将自己的生命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了,为了它,他们不惜前仆后继的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它,他们不惜舍小家保大家,为了它,他们不惜一切的走向那条并不平坦的路,我国为了早日完成这一使命整整花了一个世纪多的的时光,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起,前后共经过了一百三十九年的漫长等待,总算是把这苦日子熬到头了,终于迎来了难得的一个春天!从那之后我国就进入了为实现第二大历史任务而不断努力奋斗的时期,到目前为止,已过去了头尾三十四年的时光,虽然是已经发展到一个大国的水平,但若按古时中国的几个强盛时期来比较的话,现在的中国最多就达到了明清鼎盛时期那个状态,但还没到那时起的水平,因为即使是明清鼎盛时期的各方面状态,那都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起码那时的世界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文化还处于不进步、不变化时期,所以现在的中国只是进了一小步而已。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本2020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本2020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本2020》摘要:新课标下的历史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已经大为减少,更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培养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以及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动力,历史是“死”的,可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可以警醒世人,历史是“经验的灯”指引我们行动的路,积极发挥历史的借鉴功效,变“死”历史为“活”历史,多种“教无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这一课中,我运用了讲授法、历史情境法、讨论法等多种如历史情境法,在这里我导入新课时使用了这个方法,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去感悟历史【篇一】新课标下的历史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已经大为减少,更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培养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以及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动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世界史相关内容在全书中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如何完成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世界史相关内容的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滥觞,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持续了大约650年。

地理位置在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一些小岛。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古代希腊诸城邦,特别是雅典,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人在哲学、历史、建筑、科学、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Ⅰ将古希腊历史分成了两课。

第1课是“古代希腊”,课文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蔚蓝色的希腊DD自然地理环境DD为民主政治形成提供自然条件;第二,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DD城邦制度DD为民主政治提供了社会环境;第三,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DD 公民素质DD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教育提纲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教育提纲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教育提纲一、毕业论文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检查学生在校学习成果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等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专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历史学专业学生要认真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历史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二、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一)毕业论文的选题1、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根据选题原则和要求,提出选题题目并附选题的主要内容、目的、要求和现有条件等,指导学生选题。

由系里张榜公布论文选题和指导教师,先由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并根据教师提出的论文题目进行选题,也可以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行拟题,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每生一题,或同一题目的不同研究方向。

学生必须填写《牡丹江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

2、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1)毕业论文题目,必须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

(2)毕业论文题目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课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短期内经过努力能够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做出阶段性研究。

3、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1)由指导教师提出论文的题目,经教研室研究充分讨论,最后由系主任审核确定,向学生公布,供学生选择;(2)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行选题;(3)教师科研课题的“子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论文大纲写范文
提纲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所谓提纲,就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逐级展开的、由序号和文字组成的许多大小标题。

大量运用标题和序号,可以使提纲醒目。

标题和序号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大标题套小标题,大序号套小序号。

下面来谈谈历史论文大纲怎么写?下面是为大家的历史论文大纲怎么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

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

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

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

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

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

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

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
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

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

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接下来以一篇历史论文大纲为例,希望能够更形象的表达历史论文大纲的写作步骤。

题目:地方历史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陕西地方历史资源为例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1.2选题目的和意义
1.2.1地方历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
1.2.2意义
1.3目前的研究现状
2.陕西地方历史资源综述
2.1概述
2.2分类
2.2.1人类文化遗址:
2.2.2.历史建筑(群)
2.2.3历史文物
3.地方历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课前准备工作
3.2地方历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3.2.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历史资源
3.2.2利用地方历史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
3.3地方历史资源在课堂外教学的应用方式
3.3.1利用地方历史资源开展专题讲座
3.3.2利用地方历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
3.4地方历史资源在教学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4.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