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二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童谣说唱会》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童谣说唱会)教案(童谣说唱会)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竞赛的方法鼓舞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制造性的思维习惯,通过创编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童谣,组织学生在生动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
教学打算:大量的童谣说唱材料,为学生提供的写有童谣的卡片.苹果卡片.表演童谣的道具.课件.小鼓花。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小组交流反应:1、小组交流。
2、小组反应。
请同学上台说或唱童谣,其他同学评一评或者说说你从童谣中懂得了什么?3、介绍童谣读本。
你们的童谣是从哪里来的?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的童谣读本?〔三〕童谣游戏:(蹾老米)。
1、介绍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
3、读读电脑存放的童谣,体会童谣的妙用。
〔四〕小组合作,演童谣。
1、导入:童谣不仅能说.能唱,还能演呢?想不想尝试一下呢?2、选四名评委,提出要求。
3、出示题目,请每个小组的组长选题目。
4、分小组自演童谣。
5、反应,评分。
〔五〕齐心协力,创编童谣。
1、导入:刚刚同学们通过各种游戏学习到了不少的童谣,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开动脑筋创编出有趣的童谣呢?2、出示创编题目,每个小组自主选择。
3、学生活动,分四组,创编童谣。
4、每个小组逐一反应,请同学们看完后谈谈感受。
〔六〕小结:1、请同学谈谈收获。
2、师小结。
〔谈谈课外书的用处,鼓舞学生多看课外书。
〕(童谣说唱会)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竞赛的方法鼓舞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活动的过程中和检查童谣单元教学内容,并加以扩展。
3.开展学生制造性思维,创编和改编童谣,通过“说〞“唱〞“演〞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
4.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言语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生动,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2012)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欣赏宜兰童谣(片段)人教版(2012)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宜兰童谣”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首童谣:
1.《小老鼠上灯台》:通过欣赏与学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美,了解童谣中的角色特点。
-音乐表现力: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童谣表演,通过模仿、创编动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宜兰童谣》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听过爷爷奶奶唱过的童谣?”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宜兰童谣的魅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宜兰童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唱、讨论和展示环节都积极参与,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意识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认为可以更加细化。在讲解宜兰童谣的基本概念时,我应该结合更多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特点。此外,对于难点内容,如《茉莉花》中的高音部分,我可以在课堂上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
2.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模仿、创编动作,让学生在童谣表演中展现自信,培养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通过了解宜兰童谣的背景知识,使学生热爱本土音乐文化,传承民间艺术。
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共同完成音乐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 童谣说唱会--虫儿飞》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一. 教材分析《虫儿飞》是一首二年级下册的音乐童谣,它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描绘了小虫儿飞舞的场景。
这首歌曲富有童趣,节奏欢快,旋律简单,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虫儿飞》这首歌曲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高、节奏、唱名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个别字词发音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纠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虫儿飞》这首歌曲,并掌握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唱名。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童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歌曲中的个别音高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耐心指导。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3.唱名: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歌曲中的唱名,以便正确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练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3.激励法: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创意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创作相关的歌曲或舞蹈。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动画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录音。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教学演奏和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虫儿飞》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然后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重点指导音高和节奏。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活动6.5童谣说唱会人教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小星星》这首童谣的简谱。通过分析这首歌曲,了解简谱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正确演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基本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简谱在实际歌唱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简谱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够牢固,尤其是在音符和节奏的辨识上。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这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基本概念的复习和巩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
其次,在教学难点部分,我发现学生对八分音符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轻松掌握,而有的学生则感到困惑。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突破难点,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有趣的练习,如拍手、跳舞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八分音符的节奏。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简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音符的辨识、节奏的掌握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简谱演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演唱《两只老虎》。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启蒙幼儿听力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启蒙幼儿听力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启蒙幼儿的音乐素养,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而二年级下册的音乐《童谣》则是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受幼儿喜爱。
本篇文章将从幼儿听力启蒙的角度讲解如何编写《童谣》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谣的定义及其形式特点。
2.能够模仿唱出所学的童谣曲调。
3.能够进行简单的节拍跟随和动作模仿。
4.提高幼儿的听力素养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了解童谣的定义及其形式特点童谣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是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明快的曲调,便于记忆的韵文,情感真挚,一般都是讲述儿童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极具儿童情趣和教育意义。
童谣的形式以四行韵文为主,多用押韵的方式,节奏明快,旋律简单,容易让孩子模仿和学唱。
2.音乐实践本节课将选取几首经典童谣,让孩子们边跟随节拍边进行动作模仿,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a.《我们的乐园》早上起床吃饭,穿好衣服出门;上学路上赶时间,认真学习心情好;下课回来喜洋洋,爸爸妈妈已等待。
b.《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出来走一走。
小兔子爱跳跳,一跳两跳三跳高。
c.《大风吹》大风吹,吹啊吹,小草摇呀摇,稻穗假装快乐,风筝快点飞。
3. 模仿唱谣曲调和表情在引导孩子们边跟随节拍边进行动作模仿、感受音乐韵律的同时,老师还要给孩子们灌输正确的唱谣方式和表情。
旋律清新,歌词简单清晰,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学会歌曲。
可以以《小兔子乖乖》为例,提取开头两句歌词,教孩子们模仿唱出曲调: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出来走一走。
4. 锻炼孩子们的耳朵通过音乐启蒙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唱歌和跟随节奏,更重要的是能够启蒙孩子们的听力素养。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尝试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锻炼耳朵,例如通过小游戏来培养孩子们对音调、音色、节奏的感知,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敏感性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1.语言、动作相结合法通过老师的语言指导,让孩子们配合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并在模仿过程中加入相关的语言表述,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童谣。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在二年级下册的音乐课程中,童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童谣教学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为幼儿创建一个音乐环境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
例如,可以在教室里播放一些简单的儿童音乐,在课堂上亲自演奏乐器,或是邀请儿童参加音乐会、音乐舞会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对音乐更加感兴趣,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引导幼儿欣赏童谣的重要意义在教授童谣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和生活、游戏等方面联系起来,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感受其美好的情感。
对于幼儿而言,童谣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
因此,我们要充分引导幼儿在童谣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领悟乐曲的美妙之处。
三、通过唱出童谣来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通过唱出童谣,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记忆音符,同时也可以带给他们欢乐的体验。
但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童谣的意义,我们还要进行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利用声音箱等工具来演示童谣的旋律,鼓励幼儿在听到旋律后,模仿唱出。
或者教师演唱一段旋律,让幼儿在听完后把乐曲记下并模仿演唱。
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幼儿的听力和唱歌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感觉和审美能力。
四、鼓励幼儿创造自己的童谣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童谣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和体验创作一个新的童谣,让他们自己成为音乐的鼓励者和创造者,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五、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爱上音乐,我们还需要使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参加音乐比赛、音乐晚会等,也可以邀请他们去听一些优秀音乐会。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励幼儿,更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从而促进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我动力。
选听 童谣组合-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选听:童谣组合-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童谣;
2.能够唱出《小兔子乖乖》和《两只老虎》童谣;
3.能够简单地了解童谣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童谣;
2.童谣的节奏、旋律和歌词;
3.《小兔子乖乖》和《两只老虎》童谣。
三、教学重点
1.童谣的节奏和歌词;
2.《小兔子乖乖》和《两只老虎》的旋律。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让学生看一些关于童谣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然后,老师简单地讲解什么是童谣,童谣一般是给儿童唱的,歌曲简单、快乐、易于记忆。
第二步:学唱《小兔子乖乖》
1.老师首先唱一遍《小兔子乖乖》;
2.接着,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和旋律一起唱,听、说、读、唱、写;
3.最后,让学生自己唱一遍《小兔子乖乖》。
第三步:学唱《两只老虎》
1.老师首先唱一遍《两只老虎》;
2.接着,让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和旋律一起唱,听、说、读、唱、写;
3.最后,让学生自己唱一遍《两只老虎》。
第四步:巩固
1.让学生小组内互相唱《小兔子乖乖》和《两只老虎》;
2.课堂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谣自由发挥;
3.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唱唱自己喜欢的童谣,并且创造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家人欣赏。
五、教学反思
童谣是适合儿童的音乐形式,优美而又简单。
此次教学中,我通过讲解、演唱、复述和应用等方式,将童谣的知识点深入浅出的传递给学生,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感动。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童谣说唱会》教案
<<童谣说唱会>>教案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了解童谣;学唱童谣《打花巴掌》。
能力目标:1学唱《小老鼠上灯台》。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鉴赏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1、能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音乐活动及创编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指导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并能运用到拍手游戏中;2、鼓励学生对歌词进行再创作;3、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童谣。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歌曲节奏;按合辙压韵、积极向上的要求填写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游戏活动)师:看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仿佛也回到了快乐的童年生活,老师童年时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和小伙伴一起说这朗朗上口、非常有趣的童谣,喜欢玩童谣游戏。
这节课我们来开个童谣说唱会好吗?我们来比赛,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最出色!老师来主持。
二、童谣说唱会导语:童年的游戏玩也玩不够,童年的歌谣唱也说不完。
小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来参加由丁丁老师主持的童谣说唱会。
首先进入我们的第一环节:(一)听童谣,说童谣,身边的童谣唱起来。
1、学生参与说童谣。
师:给每组一次机会,为大家说说你最熟悉、最喜欢、在你身边广为流传的童谣。
2、老师参与说童谣,导入新授内容。
师:大家说的真精彩!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老鼠上灯台》,想听听吗?师:欣赏完老师的表演,谁来说说老师表演的童谣和你们表演的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师:对,老师表现童谣的形式比较丰富,大家想学学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谣说唱会的第二环节……(二)(新授环节)学童谣,创童谣,精彩的童谣展自我。
1、课件展示歌片(1)听范唱,让学生熟悉歌词。
问题:学生看歌片,是否有不认识的字。
(2)听范唱,让学生说说歌词的特点?(3)再次听范唱,让学生注意符点八分节奏正确读法和每段歌词结束后的拍手节奏。
(4)师生采用接龙的形式,巩固说的部分,渗透唱的部分。
(5)师生交换接唱内容,带领学生巩固演唱的部分。
二年级下音乐教案-童谣说唱会-人教新课标2023
在本次《童谣说唱会》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童谣和说唱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尝试创作,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意识到在讲解童谣和说唱的基本概念时,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他们熟悉的事物举例,以便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对于节奏和韵律的训练,应该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步提高。
2.增强音乐表现力:通过模仿、表演和创编,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童谣和说唱,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团队协作: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增进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童谣和说唱音乐的文化背景,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童谣和说唱音乐的基本节奏与韵律: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辨识和运用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韵律。例如,通过学习《小燕子》、《两只老虎》等童谣,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并拍击节奏,理解简单的重复和变化规律。
-学习说唱技巧:以《快乐的小青蛙》为例,学生需要掌握歌曲中的说唱部分,包括正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和富有节奏感的表达。
-对于节奏感的培养,通过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和练习节奏。
-对于说唱技巧的掌握,采用分步骤教学,从简单的节奏型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并通过模仿和反复练习来加强记忆。
-对于创作思维的启发,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主题或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对于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提供明确的指导原则,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并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 童谣说唱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谣说唱会”,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本节课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材中包含了5首童谣,分别是《小星星》、《小燕子》、《两只老虎》、《拔萝卜》和《捉迷藏》。
这些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民间童谣,也有儿歌,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对歌曲、舞蹈等表现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律性、合作意识以及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
在童谣说唱会这一主题下,学生可以通过活泼、有趣的音乐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音乐魅力,体验说唱的乐趣。
2.学会演唱教材中的5首童谣,并能用轻快的节奏进行说唱。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童谣的节奏和旋律。
2.学会说唱技巧,能够流利地演唱童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激励法:通过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5首童谣的图片、歌词和旋律。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童谣和背景音乐。
3.童谣道具:如星星、小燕子等,用于辅助教学。
4.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首欢快的童谣《小星星》导入,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介绍童谣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教材中的5首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每首童谣演唱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童谣,注意节奏和音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辨《童谣》曲调中升降音与平音;
2.能够朗读各童谣的歌词;
3.能够唱出《童谣》中的每首歌曲。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唱出《童谣》中的每首歌曲。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听辨《童谣》曲调中升降音与平音。
教学过程
一、认识乐谱和音符
1.引入童谣,询问学生对童谣的了解;
2.对乐谱进行解释,介绍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表示方法;
3.在黑板上画出完整的C调五线谱,让学生辨认上下行,加入简单的乐符练习。
二、听辨升降音和平音
1.引入童谣《两只老虎》,播放歌曲,询问学生结尾唱句的音高;
2.让学生分别用手表示出音高高低,引入“升降音”和“平音”,并解释两者的概念;
3.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辨认升降音和平音。
三、朗读歌词
1.让学生跟着歌谣唱,教师依次提示每句歌词;
2.凸显每一句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感悟歌曲的含义;
3.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全歌。
四、唱出歌曲
1.播放一首童谣,让学生跟唱;
2.引导学生关注每句歌词的意思;
3.反复训练,《童谣》的每首歌曲都要有机会唱。
教学体会
在学习《童谣》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多层次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音乐表现能力。
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音乐才华,不断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童谣》教案
《童谣》教案《童谣》教案1教学内容:表演歌曲《牧童谣》教授对象:一年级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听唱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音乐课件、教材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歌曲,学生能够对“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
2、能够风趣、准确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这种味道。
3、通过学习敲击双响筒,加深对音乐以及乐曲强弱的体验与感受。
教学重点:能够用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对“mi,sol,la,re”四个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学习“la”的柯尔文手势。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声商调式。
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草儿青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歌词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
也方便学生编创回答式的歌词。
全曲由re 、mi、 sol、 la四个音构成,以生动有趣的问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来反映牧童在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聆听音乐《牧童短笛》进入教室。
(设计意图:在优美音乐声中进入课堂,创设轻松、自由、惬意的课堂氛围。
)2、发声练习:(1)唱音阶,复习柯尔文手势。
遇到5、3、6、2四个音时教师示范带下手势,让学生重点感觉这几个音的音高。
(这里学生不需要做柯尔文手势,教师边弹琴边做手势引导学生唱准音高。
)(2)模唱55556-- 55553-- 33332---(设计意图: 6是这课要学的柯尔文手势,通过图形谱的辅助与柯尔文手势的结合作用,学生对音高有了初步的、形象地感知。
)二、导入新课:1、老师展示《牧童短笛》的动画片。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用生动活泼的音乐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牧童、笛声、晚霞优美、宁静的氛围中。
)生: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
师:哦,原来是一位小牧童。
他吹的好不好?笛声美不美?那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么曲子吗?生:想。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促进幼儿感官体验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促进幼儿感官体验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受到童谣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2.学习并表演《小星星》等几首常见童谣。
3.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感受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童谣的介绍:让幼儿了解童谣是一种用来传递情感和传统文化的音乐形式,再介绍几首常见的童谣。
2.节奏感的培养:使用手拍、口型模仿等方法,让幼儿感受到童谣的节奏感,并模仿老师的节奏演唱童谣。
3.情感表达的训练:通过分析童谣中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童谣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模仿演唱表达情感。
4.童谣表演:教授《小星星》、《儿童节》等几首常见童谣,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手鼓、铃铛等乐器演奏,并口型演唱童谣。
三、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录音,让幼儿欣赏童谣,了解童谣的基本节奏与歌曲特点。
2.演唱法:通过老师示范与幼儿手拍、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和声能力。
3.互动法: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唱、说、笑、玩互动,使幼儿更好地感受童谣中的情感与感觉。
四、教学过程1.欣赏童谣:播放《早上好》后,向幼儿简要介绍童谣的定义和基本节奏。
然后根据幼儿的反应与反馈,分别播放《儿童节》、《捉鱼儿歌》等几首童谣,让幼儿感知不同节奏、曲式、歌词中的情感表达。
2.节奏感的培养:手拍与口型模仿,加强幼儿的乐感与手眼协调能力。
先让幼儿跟着手拍感受基本节奏,然后老师开始演唱一段童谣,幼儿模仿并跟手拍节奏,随后老师与幼儿一起演唱童谣。
3.情感表达的训练:通过分析几首常见童谣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启发幼儿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星星》时,让幼儿想象自己身处星空之中,与星星一起放飞自我,感受天地万物的美好。
4.童谣表演:老师向幼儿演示如何使用手鼓、铃铛等乐器演奏童谣。
让幼儿分小组,以《小星星》、《儿童节》等童谣为例,模仿老师演唱童谣,并在表演过程中配合乐器演奏,以提高音乐和节奏体验。
五、教学板书童谣节奏感情感表达手鼓、铃铛《小星星》、《儿童节》等六、教学心得童谣是一种充满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感的音乐形式。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丰富幼儿语言表达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丰富幼儿语言表达一、教材分析《童谣》是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大单元,它包括了许多经典童谣,如《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小星星》等。
童谣是幼儿时期最常接触的韵文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朗诵方式,能够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强化幼儿对旋律节奏的感知,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各种童谣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的名称、儿歌的内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等。
2.培养幼儿对童谣歌词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适的语音节奏和语气来朗诵儿歌。
3.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提升幼儿对旋律和节奏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4.通过童谣的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积极探索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1.让幼儿熟悉和掌握不同童谣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长度和发音。
2.帮助幼儿理解童谣歌词的含义,学会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来朗诵儿歌。
四、教学方法1.多种学习方式和手段相结合,包括互动唱歌、课堂教学、角色扮演、艺术活动等。
2.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轻松、愉快和自由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0分钟)在课前准备好一些与《童谣》相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让幼儿自由选择和观看,并让他们谈论自己与童谣的相关经历,如唱过哪些童谣、听过哪些类似的歌曲,引导他们对童谣产生美好的情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探究环节(20分钟)让幼儿依次学习音乐教材中的童谣,参与到童谣的唱歌、朗读和演唱之中,教师还可以把唱歌和朗读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儿歌的美好。
同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让幼儿认识童谣的结构和特点,增强他们对乐曲旋律和节奏的识别和理解能力。
3.巩固深化环节(30分钟)让幼儿自由选歌,与同伴一起合作编排自己的演出。
可以设置模拟唐诗宋词的课堂,或者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演歌曲,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分享,加深幼儿对童谣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音乐素养。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童谣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童谣【 - 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教学内容:1、歌曲:《童谣》学唱2、综合训练2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拟,进一步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教学难点: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综合训练11、教师请学生说出2/4、3/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
(教师订正)三、学唱歌曲:1、导入: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童谣》四、听音乐下课板书设计:课后小记:第2课教学内容: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2、综合训练23、欣赏:天黑黑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同前节二、歌曲处理: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2、教师指导: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
(练唱)三、综合训练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四、欣赏:天黑黑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
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选听童谣组合》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下册
(3)歌词记忆与表达:学生能够记住童谣的歌词,并能够有表情地演唱,表达童谣的情感。
举例:《一分钱》中的歌词传递了拾金不昧的道德观念,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能够理解并表达歌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
(1)复杂节奏的掌握:对于《捉泥鳅》等节奏较为复杂的童谣,学生可能难以快速掌握,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节奏游戏来突破。
《选听童谣组合》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选听童谣组合》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二年级下册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童谣组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首童谣:
1.《小兔子乖乖》:通过学唱此童谣,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节奏与旋律的乐趣,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表现力。
举例:《捉泥鳅》中的“滑溜溜,滑溜溜”部分,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来感受和掌握。
(2)音准的准确性:二年级学生在音准方面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在合唱或个别演唱时,需要教师个别指导和集体练习相结合。
举例:在《小兔子乖乖》的合唱中,学生需要准确唱出“跳舞”一词中的高音,教师需提供音高提示和示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节奏感知和旋律识别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复杂节奏的掌握,我会通过拍手和敲击乐器的方式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童谣的特点和演唱方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团队合作来演唱童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自主开发教学资源
创编舞蹈动作
根据《童谣》的旋律和节奏特点,自 主创编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通过舞 蹈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 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明确教学重点和 难点,为教学实施提供指导。
拓展资源收集
收集相关音乐资料
收集与《童谣》相关的音乐资料,如不同版本的演唱、演奏音频或视频等。通过 对比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教材地位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重要一课,通过学习《童谣》, 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 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童谣》,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 旋律特点;了解童谣的起源和特点,能够简单分析 歌曲结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 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我将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如课 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同时,我也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 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观察记录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 观察,记录他们的演唱情况、学 习态度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
及时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 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人教版
举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鼓励学生相互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虫儿飞》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夜晚是否注意过飞舞的虫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童谣中的虫儿世界。
(3)童谣中的自然界元素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童谣中描绘的夜晚和昆虫世界,感受其中的生活气息和文化价值。
举例:分析歌词中的虫鸣、星空等自然现象,讨论童谣所反映的民间生活场景。
2.教学难点
(1)节奏的准确把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准确把握说唱节奏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突破。
举例:设计简单的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节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童谣《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唱《虫儿飞》,对歌词和旋律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举例:歌词中的韵律感、重复,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节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举例:强调节奏的稳定性,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摇摆身体。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人教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材第六单元的童谣《虫儿飞》,通过学习该童谣,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说唱节奏,了解和体验童谣中的音乐元素。内容包括:
1.熟悉童谣《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
2.学习说唱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引言童谣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简单易记、节奏明快、激发幼儿兴趣等特点。
在幼儿园教育中,音乐是重要的一部分。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通过童谣的方式,帮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快乐,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技能和协调能力。
本篇文章旨在阐述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童谣教孩子更好地发展。
一、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童谣通过简单明了的歌词和重复的旋律,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音乐学习变得更加愉快,轻松。
童谣不仅是一种歌曲形式,还是一种语言形式,幼儿能够通过童谣学习基本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音、语调等。
童谣还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语言结构,提高口头表达和听力技能,这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童谣还能够帮助幼儿建立音乐素养,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音乐童谣,使幼儿:(1) 掌握童谣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歌词等。
(2)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听力技能。
(3) 了解文化背景,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1) 活动一:欣赏童谣通过欣赏旋律优美、有趣好听的童谣,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 活动二:儿歌朗诵通过练习儿歌朗诵,提高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
(3) 活动三:编曲创作让幼儿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歌词等,通过组合、创作和表演童谣,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活动四:合唱练习通过合唱练习,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美好,并增强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和掌握的知识。
可以采用观察法、笔试法和口头表达法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针对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达成的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
总结童谣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谣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听力技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
设计理念:
“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有儿童自编的也有成年人的拟作。
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学生通过学习童谣巩固学过的各种音符和节奏,并且掌握简单创编童谣的方法。
针对四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喜欢玩,爱唱爱跳,活泼好动的特点,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根据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将音乐基础知识、技能技巧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示范法,现代化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自主探究法、参与创造法等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音乐学习氛围,结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创造等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运用的学法有:表演法、练习法、欣赏法等。
通过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愉快的状态下,进行自主的音乐学习,提高审美情趣。
课型:综合课
教学内容:
一、发声训练
二、F大调音阶学习
三、学唱新歌《童谣》及处理
四、表演创编童谣
教学目标:
一、通过发声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习惯,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气息支持为歌曲演唱作准备。
二、通过F大调音阶学习,是学生加强“流动do”的音调概念。
三、通过歌曲演唱及游戏,使学生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并懂得爱护小动物的道理。
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表演、创编童谣,通过
“说”“唱”“演”
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
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共同完成活动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一、F大调音阶了解,了解“流动do”的音调概念。
二、用多种形式感受、了解“童谣”的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示范法,现代化多媒体演示法、互动法、自主探究法、参与创造法
教具:钢琴、音阶图、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在音乐中问好。
二、发声训练:
、哼唱《摇篮曲》,要求:哼唱时,下颌骨张开,嘴唇微闭,加上鼻腔哼鸣,可以用手摸耳垂后,检查下颌骨是否打开。
2、发声练习:2
2
2
2
2
|
3
3
3
3
3
|
5
5
|
6
-
||
要求:节奏轻快有弹性,舌尖灵活不僵硬,用急吸急呼的气息,小腹有弹性地进行扩张运动。
三、F大调学习
、复习G大调音阶:学生拿出“手指五线谱”,跟琴模唱g大调的音阶,记住先找准“do”的位置(二线)。
2、由G大调引出F大调:让学生了解G大调是一个升记号的调,而F大调是一个降记号的调,调号不一样,do 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五线谱上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作“do”。
板书:
F大调:do
re
mi
fa
la
si
do’
3、学生找出F大调中“do”的位置(第一间),然后用“手指五线谱‘跟琴模唱,边唱边用手指出该音相应的音阶位置。
4、板书歌曲中两条旋律片断,学生视唱,并说说它们区别与联系。
)2
2
|
3
5
3
2
|
.
3
|
2
-
2)2
2
|
3
5
3
2
|
.
2
|
-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G大调是一个升记号的调,而F大调是一个降记号的调,调号不一样,do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五线谱上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作“do”。
并在练习中以加强对F大调的实践学习。
)
四、学唱新歌《童谣》
、导入:请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所知道的童谣,
2、教师讲述“童谣”这类民歌的特点:从孩童的视角来选取题材,以天真、朴实的语言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内容单纯稚气,饶有童趣;旋律平稳流畅,朴实无华,通常为孩子在游戏时听唱,有时也用作哄孩子入眠的催眠歌。
3、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初听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问:歌曲属于音乐中哪一类?(民歌)
4、分段拍击歌曲中节奏,注意附点音符的复习。
5、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学生能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特别是一字多音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流畅。
6、学生根据民歌的特点(质朴、生动、短小),分组讨论处理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全曲易用从容的中速歌唱,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以符合“童谣”的特点,衬词与前后4小节连成一起的句法形成对比,应唱得稍有弹性,好像是在提醒羊儿注意提防恶狼,并为它们鼓劲。
7、学生按讨论的练唱几遍。
8、复习2/4拍的律动:●
强(可拍手)○
弱(可拍腿、拍肩获摊手)
9、学生随音乐律动,比一比谁的律动最符合音乐节奏,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观感受歌
曲节奏与情绪。
)
五、表演创编童谣
、(师)学习了童谣这首歌,你们还想不想多了解、学习其他童谣?
2、教师讲解活动规则: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推选出8名评委,评委必须是能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同学,然后开始进行比赛。
比赛规则:学生分成4组,每一组挑选一个童谣,然后组员一起讨论,学习这首童谣,可以设计各种方法来表演童谣也可以进行改编或创编;时间到了以后,请每组派代表到前面表演,创编的同学一起齐声朗读本组改编或创编的童谣,最后评委投票选出优胜组。
3、学生分组挑选童谣进行讨论、创编。
4、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设计意图: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课中,主动参与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通过活动学习到了不同类型的童谣,从“分组讨论”
到“创设环境”
到“表演展示”体现了学生创造的过程,由教师教授到从旁指导再到学生自己表演,整堂课体现了教师“教”“扶”“放”
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创新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而且,本课的音乐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群体性的活动,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对群体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本课的音乐活动重视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集体合作学习童谣、创编童谣、表演童谣这些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特别大,知道了好多有意思的童谣,还自己创编表演了有意义的童谣,增长了不少知识,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课下继续通过观察与思考编出更好的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