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分析》

合集下载

精细化学品分析

精细化学品分析

=6, 氨基: 3488cm−1 , 3371cm−1 双峰; 羟基: 3330-2500cm−1 ; 羰基: 1690cm−1 ; 苯环:
1433cm−1 、1600cm−1 ;硝基:1513cm−1 、1338cm−1 。 (2) 为何Hb 为双峰,Hd 为双峰,为何Hc 为单峰,Ha 的化学位移δ 大于 8? Hb 周围有Hd 与其耦合产生峰裂分,故裂分为双峰,Hc 相邻的 C 上无 H 与其耦合,Ha 周围有 两个强吸电基使其电子云密度降低,导致 H 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化学位移增大。 7.(1)红外光谱的什么区域一般来说能反映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的主要吸收峰?区别氨基 和羟基的吸收峰出现在该区域的什么范围?氰基与羟基的特征吸收吸收峰有什么特点? 4000~1330cm−1 为特征谱带区。 氨基:在 3500-3300cm−1 处出峰,其中伯胺在 3520cm−1 和 3430cm−1 附近有中等强度的双尖 峰,仲胺在此出一个峰,叔胺无峰。 羟基:游离的羟基特征频率在 3650-3580cm−1 范围内有一尖峰,当其有氢键作用以缔合形式 存在时呈现一个明显的宽峰,并向低波数移动,大约在 3300cm−1 出峰。 氰基:2260-2240cm−1 峰形很尖锐似针状,当其与不饱和键或芳环共轭时低移约 30cm−1 , 当氰基处于偶氮基邻位时吸收强度很弱。 (2)在红外光谱图中分别标出染料与中间体 a 为吡啶酮,b 为重氮盐 8.判断R f 值高低 (1)甘油<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甘油双酯<脂肪酸甘油三酯 (2)苯胺<N-甲基苯胺<硝基苯 (3)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4)氨基萘磺酸>氨基萘双磺酸>氨基三萘磺酸 9.选择适合下列精细化学品或中间体样品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合适的检测方式 (1)中间体羟基萘磺酸:紫外 (2)月桂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同(1) (3)水溶性单偶氮酸性染料:同(1) (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同(1) (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同(1)

精细化学品分析

精细化学品分析

1.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定义和作用定义:研究精细化学品及其生产过程中中间体成分分析的理论及分析方法。

作用:精细化学品分析结果是原料选择,流程控制,新产品试制,成品检验,三废处理及利用的依据。

2.精细化学品分析工作的特点:分析样品的多样性,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分析工作的局限性,分析过程的复杂性。

3.分析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样品分析(全面)——取样——分析检验——记录——检验报告精细化学品分析工作的一般程序:对样品有关信息的了解;对样品的一般性质的考察;样品分离、纯化及纯度鉴定;未知物的结构分析;样品中各组分的定量分析。

4.分离方法选择准则:分离对象的体系和性质;样品的数量与组分的含量范围;分离后得到的组分数量及纯度;现有的实验条件和操作者得经验。

选择因素:考虑样品的组成和性质;分离的目的和要求5.未知物的结构分析:(1)有机物的结构分析:红外光谱法(IR)紫外可见光谱法(UV)核磁共振光谱法(NMR)质谱法(MS)——四大光谱(2)无机物的结构分析:A.元素的组成分析(原子光谱)B.原子在分子中的状态分析6.表面活性剂是工业味精。

7.定性鉴定的主要方法:酸化法、染料指示剂法、沉淀法、纸色谱显色法和水解系统分析法.8.一定条件下,每100g样品所吸收碘的质量,以g(I2)/100g试样表示。

加碘:R-CH=CHR'+IX = R-CHI-CHXR'释放碘:ICl + KI= KCl + I2滴定:I2 + 2NaS2O3 =2 NaI + Na2S4O69.测定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MC有多种方法:表面张力法、电导法、染料法等。

10.医药和农药分析的主要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等。

11.溶液萃取法中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方法(关键);药物的粉碎程度;温度(60-100);时间12.沉淀分离方法的种类:有机溶剂沉、淀盐析沉淀、选择性变性沉淀、有机聚合物沉淀、等电点沉淀。

精细化学品分析 概论

精细化学品分析 概论

(5) 附加值高
• 附加价值是指产品的产值中,扣除值是指当产品 从原材料经加工到产品的过程中实际增加了的价值。它包 括利润、工人劳动、动力消耗以及技术开发等费用。1978 年美国商业部曾经有一个统计:以50亿美元石油为基准, 作燃料只值50亿,如果将之产出烯烃、二甲苯等,进一步 加工成乙二醇、对苯二甲酸等基本化学品(Basic chemicals)就值200亿美元,合成医药和农药原药以及原 染料等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增值至400亿,再加 工成商品,即专用化学品(Specialty chemicals),最终增 值至5300亿。据统计,精细化工的附加价值率在50%左右, 而整个化学工业的平均附加价值率在30%~40%,化肥、 石油化工等仅有20%~30%。精细化工在化学工业各大部 门中,它的附加值是最高的。在精细化工产品中又以医药 为最高,医药的附加值通常在60%以上。
(2)大量采用复配技术
• 第一个特点决定了要采用复配技术。由于精细化学品要满足各种专门 用途,应用对象特殊,通常很难用单一化合物来满足要求,于是配方 的研究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复配技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 1. 剂型:粉末、溶液、分散液、乳液等剂型选择得当,可以使产品的 性能大为改观。农药常常采用缓释技术制造剂型。乳状液或分散体系 要求愈稳定愈好,需要添加大分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使用。 • 2. 复配:该技术被称为1+1>2的技术。两种或两种以上主产品或主 产品与助剂复配,应用时效果远优于单一产品性能。如表面活性剂与 颗粒或乳粒相互作用,改变了粒子表面电荷性能或空间隔离性,使分 散体系或乳液体系稳定。某些农药本身不溶于水,可溶于甲苯,在加 有乳化剂时,可制成稳定的乳状液;乳化剂调配适当时,可使该乳液 在植物叶上接触角等于零,乳液在树叶上容易完全润湿,杀虫效果好。 化妆品、涂料基本都采用复配技术。 • 在精细化工生产中配方通常是技术关键之一,也是专利需要保护的对 象。掌握复配技术是使产品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极为重要方面。但这 也是目前我国精细化工发展上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设计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设计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设计课程背景精细化学品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内容涵盖了化工、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是学生进入相关工作领域的重要基础。

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精细化学品进行分析,包括化学结构、成分分析、质量评估等方面。

因为精细化学品的特殊性,其分析方法和技术更为复杂和精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知识和分析实验技能。

课程目标1.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2.熟悉常用的精细化学品分析仪器和设备;3.能够设计合理的分析方案,完成精细化学品的分析实验;4.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估。

课程大纲第一章:精细化学品的概述1.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和特点;2.精细化学品的分类和应用;3.精细化学品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法。

第二章: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法1.精细化学品的质量控制方法;2.精细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常用的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法和技术。

第三章:精细化学品分析仪器及设备1.电化学分析仪器;2.光谱分析仪器;3.色谱分析仪器;4.质谱分析仪器;5.分子轮廓分析仪器。

第四章:精细化学品分析实验1.样品准备和处理;2.分析方案的设计;3.分析实验的操作和记录;4.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估。

课程实验1.精细化学品成分分析实验;2.精细化学品质量评估实验;3.精细化学品分析仪器操作实验。

课程评估1.作业和报告;2.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3.期中考试;4.期末考试。

参考文献1.曾立人,杨祖良. 精制化工原理及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2.邵家健,郭利春. 精细化学品分析[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3.薛帮仁,姚志荣. 精细化学品分析实验教程[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总结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精细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化工、医药、食品等相关领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精细化学品分析

精细化学品分析

精细化学品分析第一章绪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定义,分类,分析的一般程序。

第一节精细化学品分析及其分类教学内容知识点: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定义,仪器分析的特点,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精细化学品分析基本方法教学内容知识点:分析检验的基本程序,初步体验内容,常见元素的定性分析。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分析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表面活性剂不饱和度测定、临界胶团浓度、乳化力测定的方法及原理。

第一节概述教学内容知识点: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分类,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不饱和度的测定教学内容知识点:表面活性剂的碘值及其测定原理第三节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教学内容知识点:测定原理第四节表面活性剂乳化力的测定教学内容知识点:测定原理第五节表面活性剂中、高黏度乳液的特性测试及其乳化能力的评定方法教学内容知识点:术语第三章医药农药分析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医药农药的基本知识,质量及质量标准的相关知识,医药和农药测定的原理及操作。

第一节概述教学内容知识点:基本知识,分析的主要任务,质量和质量标准。

第二节杂质的检验教学内容知识点:常见杂质的检验方法第五节农药的物理指标的测定教学内容知识点:农药的基本知识,物理指标的测定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常用添加剂的结构特点,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第一节概述教学内容知识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使用标准。

第二节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教学内容知识点:栀子黄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红曲色素的测定教学内容知识点:红曲色素的测定原理第五章涂料分析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卡尔-费休滴定法及其在氯苯测定中的应用,汽油溶剂中四乙基铅的定性方法,水性涂料中有机挥发分的测定方法。

第一节概述教学内容知识点:涂料的分类,组成成分。

第二节甲醛的测定教学内容知识点:几种测定方法。

【免费下载】精细化学品分析考题及考试必备 副本

【免费下载】精细化学品分析考题及考试必备 副本

精细化学品分析考题及考试必备1. 什么是精细化学品?精细化学品主要包括哪些大类?答:精细化学品指全面要求产品功能和性能的一类化学品。

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医药农药,胶粘剂,涂料,颜料染料,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学品,香料等。

2. 精细化学品分析的任务.作用及意义如何?答:精细化学品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的成分,鉴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了解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作用是检验产品是否合格,改善控制工艺条件,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质量仲裁。

3. 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答:精细化学品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一.理性指标:粒度.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溶解性.酸碱性.稳定性.含水量.活性物质含量。

二使用性能分析三原料组分分析四卫生和微生物指标五感官指标。

4. 精细化学品的初步检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精细化学品初步检验包括一样品来源,二物理状态的观察,样品颜色的观察,气味的辨别,物理常数测定,燃烧试验。

三.元素定性分析,基本程序包括样品审查—取样—分析检验—记录—检验报告。

5. 精细化学品分析常用的理化分离方法有哪些?各自原理如何?答:精细化学品分析常用的理化分离方法有一溶剂萃取法,原理:根据未知样品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达到分离目的。

二溶剂沉淀法,原理:主要用于分离高分子材料,因为高分子材料溶解于溶剂中配成较浓的溶液,在不断搅拌下将高分子溶液以点滴方式滴入沉淀剂中产生絮状物或细颗粒沉淀,重复沉淀就可得到较纯的高聚物。

三蒸馏法,原理:利用各个组分的沸点差异进行分馏来分离。

四制备衍生物法,原理:羰基化合物与2,4-二硝基笨肼反应生成2,4-二硝基笨腙的衍生物,生成黄色或红色沉淀析出,以达到分离。

五其他方法。

6. 精细化学品分析中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如何?答:精细化学品分析中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有一气相色谱发,原理:流动相与固定相作用力不同二高效液相色谱,原理:7. 精细化学品分析中使用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答:精细化学品分析中使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有重量分析,滴定分析(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滴定法)特点是:通常用于高含量或中含量组分的测定。

精细化学品分析第三章纲要留

精细化学品分析第三章纲要留

精细化学品分析第三章纲要染料定义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机化合物。

染料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

颜料定义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有有机的,也有无机的。

注意有机染料和颜料都应该满足:能使基质着色,且色泽鲜艳,牢固优良,使用方便,同时无毒性。

光和颜色的关系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

在一定波长(400~760mm)和频率范围内为可见光。

光和色的关系1.染料的颜色是它们所吸收的光波颜色的补色。

(光谱色及其补色图见P31)2.一般将黄、橙、红称为浅色,绿、青、蓝称为深色。

所以染料最大最大吸收波长增大,色调就加深;反之,染料最大吸收波长减小,色调就变浅。

染料的结构和颜色的关系染料发色理论1.发色团学说(有机化合物的颜色是双键引起的,这些双键集团为发色团,含发色团的分子称发色体)2.醌构理论(分子中由于醌构的存在而产生颜色)3.发色理论的量子化概念(染色分子的颜色是基于染色分子吸收光能后,分子内部发生变化而引起价电子跃迁的结果)结构和颜色的关系1.共轭双键长度和颜色的关系(分子结构中奈环代替苯环或偶氮基个数增加,颜色加深。

共轭双键系统越长颜色越深。

)2.取代基对颜色的影响(引入给电子基团时使颜色加深;引入吸电子基时能发生颜色蓝移;染色分子两端同时存在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基时,颜色作用更明显)3.分子的平面结构与颜色的关系(当分子内共轭双键全部组成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时,颜色变浅)4.金属络合物对颜色的影响(同一染色与不同的金属离子生成络合物具有不同的颜色)燃料的分类和命名染练的分类应用性质分类1.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和酸性络合物染料2.中性染料3.阳离子染料4.活性染料5.直接染料6.分散染料7.还原染料8冰染染料9.硫化染料化学结构分类1.偶氮染料2.蒽醌染料3.醌亚胺染料4.稠环酮类染料5.靛族染料6.钛菁染料7.芳甲烷染料8.硫化染料9.硝基和亚硝基染料10.芪染料11.活性染料120.次甲基和氮杂次甲基染料染料的命名三段命名法第一段为冠称,表示染料根据应用方法或性质而分类的名称;第二段为色称,表示染料色泽的名称;第三段为词尾,以拉丁字母表示染料的色光、形态及特殊性能和用途等色泽采用的色泽名称黄、金黄、嫩黄、深黄、橙、大红、红、桃红、玫瑰、品红、红紫、枣红、紫、翠蓝、湖蓝、艳蓝、蓝、深蓝、艳绿、绿、深绿、黄棕、棕、深棕、橄榄绿、草绿、灰黑。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

山 东 化 工 收稿日期:2018-10-06基金项目:广东省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应用化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建设项目作者简介:马 浩(1985—),男,安徽淮北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马 浩,樊梅林,王超贤,滕俊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精细化学品分析》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应用性非常强。

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学品分析;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01-0132-02ReflectionoftheTeachingContentof“FineChemicalAnalysis”fortheMajorofIndustrialAnalysisandTestingMaHao,FanMeilin,WangChaoxian,TengJunjiang(CollegeofChemistry,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Maoming 525000,China)Abstract:Thesubjectof“Finechemicalanalysis”isaveryimportantspecializedcoursesforthemajorof“IndustrialAnalysisandTesting”.Bycombiningtheoryteachingandexperimentteachingaswellaspractice,itisbeneficialtoimproveteachingresultsandcultivatestudents'practicalability.Thisreusltisofgreatsignificancetocultivatetheappliedtalents.Keywords:industrialanalysisandtesting;finechemicalanalysis;teachingcontent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开设的三年制专科专业。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精细化学品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项 目 1紫 外可 见光 谱
教 学 效 果 成 绩= 同行 、 专业 技术人员评价5 O %+ 随 堂 教 师 的 评 价3 O %+ 学 生 的评 价2 0 %。其 中 , 同行 、 专 业 技 术 人员 评价 主 要 体 现 在对 教 学 相关 文 件 和设 计 的评 价 。 而 在课 程进 行过 程中 , 邀请其他老师 、 领 导 随 堂 听 课并 给 出课 堂 实施 效果 的评 价。此外 , 让学生对教学和老师进行评价 , 发挥 学 生 在考 核评 价 中 的 主 动性 和积 极 性 。 这 样 的 一 体 化 考 核模 式 不 仅 打 破 了 传 统 的 只 考 核 学 生 的 片面性 , 更 有 助 于教 师 的 自我 反 省 、 自我 调 控 、 自我 完 善 和 自 我提高。 3 . 改革 中存 在 的 问题 《 精 细 化 学 品分 析 》 课 程 的 理 实 一 体 化 改 革 还 存 在 一 些 亟 待 解 决 的 问题 , 如( 1 ) 没 有 与 理 实 一 体 化 教 学 相 配 套 的 合 适 教 材 ,很 难 实 现 理 实 一 体 化 教 学 模 式 的 大 规 模 标 准 化 应 用 ; ( 2 ) 本 课 程 所 需 的 设 备 种类 及 台 数 较 多 。无 疑 大 大 增 加 了 教 学 运 行成本 , 也增加 了一体化实施 的难度 ; ( 3 ) 大 多 数 老 师 理 论 系 统知识较好 , 而 动手 能 力 较 差 , “ 善讲不善做 ” , 或 者 有 些 教 师 本 身 就 没 有 大 量 的 实 际 工 作 经 历 和 实 操 经 验 ,从 而 自觉 不 自 觉 地 将 理 论 教 学 和 实践 教 学 分 离 开 , 要 解 决 这 个 问题 , 就 要 加 强“ 双师型 ” 教 师 队伍 香

精细化学品分析 第三章

精细化学品分析 第三章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二、一般杂质的检验 一般杂质检验应注意以下几点:遵循平行操作原则; 正确取样及供试品的称量范围;正确的比浊、比色以及检验 结果不符合规定或限度边缘时,应对供试品和对照品各复查 两份等。 1.氯化物的检验 氯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医药的生产过程中极易 引入。少量的氯化物虽对人体无害,但它的量可以反映出医 药的纯净程度及生产过程是否正常,因此,控制氯化物的量 有其特殊的意义。 (1)检验原理 利用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试液作用,生成 氯化银白色浑浊,与一定量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生 成的氯化银浑浊比较,以判断供试品中的氯化物是否超过了 限量。
第一节
概述
农药(Pesticide)是指防治农作物病害、虫害、 草害、鼠害和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自从1942年人工合 成了第一种有机农药2,4-滴后,人类相继开发了大量有 机农药品种(例如:1974年合成了俗称滴滴涕DDT的化合 物),并且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药的使用不仅避免 了各种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危害,而且促进了作物的生 长,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 医药和农药分析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化 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等。
第一节
概述
二、分析的主要任务 1.对质量进行检验分析 医药和农药是特殊的商品,为了确保其质量,必须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的分析检验, 对其质量作出真伪与优劣的判断,以确保安全、合理、 有效地使用。 2.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医药和农药质量,必须对其生产的全面过 程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应积极开展从原料、半成品到成 品的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分析检验工作,不断促进改进生 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质量的科学管理水平,以 保证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
第二节 医药中杂质的检验

精细化学品分析教学大纲

精细化学品分析教学大纲

《精细化学品分析》教学大纲(适用于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理论36学时实验24学时)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精细化学品分析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课程之一。

它是分析化学在精细化学品工业中的应用,是指导精细化学品生产、科研的重要工具。

2.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精细化学品的分析方法及主要理化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及其应用,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达到对常规精细化学品能制订分析方案并进行分析检测的目标,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3.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精细化学品分析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它是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等学科的交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后续课程(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与基本要求1.教学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2.基本要求⑴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主要精细化学品的分析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了解精细化学品分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了解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

⑵素质培养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视质量,意识到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保障,提高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动态。

⑶能力与技能培养方面掌握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基本操作规程,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具有制定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案的能力,能根据不同分析对象和分析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操作步骤;能对误差进行初步的分析。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精细化学品分析及分类方法定义、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分类、发展。

第二节精细化学品分析基本方法分析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法介绍重点: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分类、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法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分析第一节概述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结构、分类、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析试样的制备以及分析方法第二节表面活性剂不饱和度的测定测定原理、试剂、仪器、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nalytical Technology of Fine Chemicals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48/3适用专业:精细化工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课程是精细化工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合成与生产中常用基本分析方法、基本理论和分析技能的专业技能课,也是工科类学生将来进行专业实验和实践学习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常规分析程序、标准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技术的讲解;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分析技能专业训练,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有系统了解并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精细化学品分析技术是专业技能课,其先修课程有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后续课程有精细化工生产装置工艺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1.学习精细化学品分析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精细化学品的分析基本程序、常用分析方法等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分析技术的分析原理,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典型精细化学品分析基本程序和分析方案的能力;2.学习常用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方法和适用特点等一般规律,具有设计分离方案,选择分离装置和实施一般样品分离的能力;3.掌握基本的质量控制常规项目检验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培养学生严格规范的职业意识和踏实严谨敬业精神;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产品分析检验和质量控制思想,了解国内外相关精细化学品的有关的生产、安全、法律、质控最新标准文件等政策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常规分析检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6.了解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前沿技术和新发展动向。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本课程配设的课内实验共8学时1. 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环己烷、环己酮和环己醇(2学时):熟悉气相色谱仪的使用,掌握利用保留值定性的方法和归一化的色谱定量方法;2. 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定有机酸或蒽醌类化合物(4学时):掌握薄层板的制备、点样、展开、显色等薄层色谱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技术;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卟啉类或黄酮类化合物(2学时):熟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和使用,掌握光谱法的谱图三要素和定性与定量方法。

《精细化学品分析》复习大纲.

《精细化学品分析》复习大纲.

《精细化学品分析》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精细化学品分析?2、精细化学品分析如何分类?3、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精细化学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什么?5、精细化学品的初步检验包含哪些内容?6、常用的理化分离方法有哪些?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分析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2、表面活性剂具有什么结构特点?3、表面活性剂如何进行分类?4、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5、什么叫做表面活性剂的cmc?6、什么是表面活性剂的碘值?其测定原理是什么?7、如何对表面活性剂中、高粘度乳液的特性测试及其乳化能力进行评定?8、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的原理是什么?9、表面活性剂乳化力测定时要注意些什么?如何进行计算?10、什么是乳化能力?乳液测定包含哪些内容?11、乳化能力如何进行评定?第三章医药、农药分析1、什么是医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著作是什么?2、医药和农药主要采取的分析方法有哪些?3、医药和农药分析的任务是什么?4、什么是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按其等级和使用范围可分为哪些标准?5、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是什么?我国药物的国家标准是哪两部?6、医药和农药分析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7、医药杂质的检验方法有哪些?8、简述医药中氯化物检验的原理及检验方法。

9、简述医药中硫酸盐检验的原理及检验方法。

10、简述医药中铁检验的原理及检验方法。

11、简述医药中重金属检验的原理及检验方法。

12、简述卡尔•费休法测定医药中水分的基本原理。

13、简述酸量法测定巴比妥类医药含量的基本原理。

14、简述水解后剩余碱滴定法测定阿司匹林含量的基本原理。

15、简述非水滴定法测定盐酸丁卡因含量的基本原理。

16、简述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磺胺类医药含量的基本原理。

17、简述溴酸钾滴定法测定异烟肼含量的基本原理。

18、简述非水滴定法测定生物碱类医药含量的基本原理。

19、简述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基本原理。

20、简述碘量法测定青霉素类医药含量的基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学品分析》
摘要:内容:介绍精细化学品分析的任务和意义、现状和发展、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重点:技术标准分类、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难点:理解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
关键词:分析
类别:专题技术
来源:牛档搜索()
本文系牛档搜索()根据用户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文中内涉及到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用于学习交流经验,作品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代表牛档搜索()赞成本文的内容或立场,牛档搜索()不对其付相应的法律责任!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编制日期:2000年10月修订日期:2006年9月第2次修订修订人:龚盛昭1.学分:4.5
2.适用专业:精细化工
3.先行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妆品和洗涤用品工艺学、粘合剂涂料和油墨工艺学
4.后续课程:毕业设计(论文)、大型实验
5.课程性质、教育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精细化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讲授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法和检验操作规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达到对常规精细化学品能制订分析方案并进行分析检测的目标,以适应企业的需要。

6.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主要精细化学品的分析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分析方法。

(2)掌握精细化学品分析的基本操作,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

(3)具有制定精细化学品分析方案的能力。

能根据不同分析对象和分析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操作步骤;能对误差进行初步的分析。

(4)了解精细化学品分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了解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

7.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和实验室实操相结合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虚拟实验和教学短片辅助教学,以加强学生的理解。

少讲理论,多讲实际应用,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8.教学内容
绪论
内容:介绍精细化学品分析的任务和意义、现状和发展、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重点:技术标准分类、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难点:理解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解决办法:采用某一产品分析的过程为案例进行讲解。

第1章精细化学品检验基本知识
内容:介绍量和单位,溶液配制,数据处理,采样等知识。

重点:单位的使用,溶液配制,数据处理等知识。

难点:单位的正确使用和溶液的正确表达。

解决办法:举例说明常见的单位错误使用,案例说明溶液的错误表达方式。

第2章通常项目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密度、熔点、沸点、折射率、旋光度、pH值、色度、水分、电导率、粘度等常用项目的检验方法。

重点:常用项目的检验原理和仪器使用。

难点:仪器使用原理。

解决办法:采用虚拟实验和仿真动画辅助理解。

第3章油脂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采样;熔点和凝固点的测定;相对密度的测定;色泽的测定;水分和挥发分的测定;酸值、碘值和皂化值的测定;不皂化物的测定;总脂肪物的测定;氧化脂肪酸的测定。

重点:酸值、碘值的测定。

难点:测定原理。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加强理解。

第4章香料香精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香料和香精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重点:香料和香精的检验项目。

难点:香气评价。

解决办法:现场演示。

第5章表面活性剂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能试验;表面活性剂的定性分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分析。

重点:基本性能试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难点:测定原理。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加强理解。

第6章合成洗涤剂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颗粒度的测定;粉视密度的测定;pH值的测定;碱度的测定;泡沫的测定;去污试验;再沉积试验;加酶洗衣粉酶活力的测定;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聚磷酸盐含量测定;磷酸盐的含量测定。

重点:合成洗涤剂理化指标的测定。

难点:测定原理。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加强理解。

第7章肥皂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肥皂溶解度的测定;硬度的测定;肥皂中水分和挥发分的测定;总脂肪物的测定;氧化物的测定。

重点:肥皂溶解度的测定;碱度的测定;肥皂中水分和挥发分的测定;氯化物含量测定。

难点:沉淀分析方法的测定原理。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加强理解。

第8章化妆品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化妆品感官(色泽、香气)检验;物化性能的检验,如乳剂检验、耐热耐寒检验、粘度的测定、离心检验、色泽稳定度、牢固度、干燥速度、抗水性、相对密度、浊点的测定、pH值的测定;重金属(砷、汞、铅)含量的测定;化妆品的微生物检测。

重点:化妆品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难点:细菌总数指标的测定。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加强理解。

第9章涂料,染料和颜料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涂料粘度、遮盖力、硬度、附着力、冲击强度、干燥、光泽度等主要性能的测定。

重点:涂料粘度、遮盖力、硬度、附着力、冲击强度、干燥、光泽度等主要性能的测定。

难点:测定仪器的使用。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加强理解。

第10章油墨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油墨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重点:油墨理化指标的检验。

难点:测定的原理。

解决办法:相关仪器与涂料测定设备基本类似,通过涂料测定来理解。

第11章胶粘剂的分析
内容:主要介绍胶粘剂粘度、密度、pH值、固体含量、适用期、固化时间、聚合时间、游离醛、游离酚、碱度、含水率、水混合性、贮存稳定性等主要性能的测定。

重点:胶粘剂理化指标和粘合强调的测定。

难点:游离醛含量含量等理化指标的测定原理。

难点:通过实验加强理解。

第12章其他精细化学品的检验
内容:主要介绍农药,试剂和食品添加剂主要产品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重点:主要产品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难点:气相和液相色谱测定原理。

解决办法:采用虚拟实验和仿真动画辅助理解。

9.学时分配
(1)理论课题和课时分配
(2)实训内容和课时分配
油脂水分、熔点和相对密度的测定
油脂酸值和碘值的测定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化妆品的耐热耐寒稳定性、离心稳定性粘度和pH值的测定
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检验
肥皂溶解度和氯化物的测定
合成洗涤剂碱度和泡沫的测定
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添加剂中的重金属离子
粘合剂固化时间、水混合性、游离醛含量的测定
涂料粘度、遮盖力、硬度的测定
涂料附着力、冲击强度和光泽度等性能的测定
合计
10.考核方式:实验操作考核与理论课考试相结合,具体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见考试大纲规定。

11.教材和参考资料
选用教材:龚盛昭,《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科学出版社,2006。

参考资料如下:
[1]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化妆品标准汇编.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2]王光明等.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
[3]李立.日用化工分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4]马庆林等.涂料工艺(第1~6分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分析化学》、《理化检验》、《日用化学工业》、《精细化工》等期刊杂志
12.其他需要说明的部分
该大纲规定的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训课时比例为1∶1。

各章节的理论教学应注意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