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7章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高考实验中,验证性实验是高考实验的一个重要考察范围;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寻求守恒量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劳厄所说:“物理学的任务是发现普遍的自然规律.该规律最简单的形式之一表现为某种物理量的不变性,所以对于守恒量的寻求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所以机械能守恒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原理,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改进和效果评价这七个方面来进行。

一﹑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机械能的概念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条件。

能力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设计的过程;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协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通过机械能守恒
进一步体会守恒思想在物理中的重要意义。

三、实验原理
借助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这样就能得到重物下落过程中势能的减少量为n P mgh E =∆;
重物的速度可以从纸带测出,从而得到重物下落至该点的动能增加量为22
1n K mv E =∆;
比较重物在两点间的动能变化与势能变化,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221n n mv mgh =,即221n n v gh =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动能的增加量的表达式中均含有m ,则不需要用天平测量重锤的质量),则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到验证。

四、实验器材品名
铁架台(带铁夹),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重锤(带纸带夹子),刻度尺。

五、实验内容设计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纸带,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通过计算重锤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动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方式 导入新课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
2、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呢?
(二)进行新课
1、自主交流合作 设计方案
① 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② 设置实验情境
③ 选用实验器材
2、分组实验 采集数据
根据讨论结果,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2人一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①安装置:将打点计时器固定铁架台上,保证限位孔处于竖直位置。

然后与220v 交流电源相连;
②接电源,打纸带:纸带一端连接重锤穿过限位孔,用手提起纸带的一端使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

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重复实验,打下3-5条纸带。

③选纸带:在打出的三条纸带中,选取一条理想纸带进行数据处理。

在选取的纸带上记下打出的第一个点为O ,每5个计时点记为一个计数点。

若纸带上点迹清晰,间距逐渐增大,且0、1两点间的距离mm h 21 ,则视为一条理想纸带。

3、数据处理 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完毕后,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221n n v gh =,
即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 等于增加的动能,所以,重锤的机械能是 守恒的 。

4、误差分析
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过程、测量方法、读数、计算等方面进行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①纸带和限位孔之间的摩擦、重锤受到的空气阻力带来的系统误差;②测量相关长度时带来的偶然误差。

七、实验改进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进步,光电门和气垫导轨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

因而实验改进后的利用上面这个装置进行。

优点是⑴砝码拉动滑块在气垫导轨上滑动时,大大减小了滑块受到的摩擦力。

⑵光电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直接计算得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21v v 和,减小了因为长度测量和读数引起的偶然误差。

⑶又由于在
纸带上确定计数点时,无法精确找到起始位置,利用光电门则可以选取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两个点进行实验,实验误差也相对减少了。

八、效果评价
各位评委,物理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重要学科。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究——辨析与研讨——反思与评价组成的“四环节”探究式教学策略。

运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也始终遵循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思想。

希望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在以后的生活甚至是科研中能稍稍有所受益。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