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第十章崔新书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横断面设计教学PPT
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作为 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参数。
交通量
考虑道路的交通量,合理规划车道数和车行道宽度。
车辆类型
考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类型,如小汽车、大客车、 货车等,以合理设置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设计成果进行评 价,如专家打分、问卷调查、数学模型等。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总结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 出改进建议,为后续的城市快速路横断面设 计提供参考。
05
横断面设计优化
设计优化原则
01
功能性原则
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交通功能需求, 确保快速路交通流畅、安全。
景观协调性原则
02
03
案例三
某市快速路横断面的多目标优化:结 合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个目标进行 优化,实现了多方面的共赢。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教学内容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城市快速 路横断面的设计原则、标准 、流程及案例分析,涵盖了 道路断面、车道布置、交通
设施等多个方面。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多 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横断面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分析道路的功能需求、交通量需求和安全需 求等。
方案制定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多个横断面设计方 案。
方案评估
对制定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和景观 等方面的评估。
方案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定 最终的横断面设计方案。
最新城市快速路设计含高架精品课件
七快速路设计
7.2 横断面设计
一、一般要求 二、车行道 三、分车带 四、路肩 五、横断面布置形式
七 快速路设计
7.2 横断面设计
二、车行道 车行道宽度:车行道宽度应包括主路与辅路二部分。主路 车行道宽度包括根据交通发展预测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二者 关系确定的车行道宽度、紧急停车带宽度以及路线带宽度 之和。 主路一条车道宽度一般应采用3.75m,当城市中心区以小 车为主时,可将小车道设为3.5m;
三、匝道设计 1.原则与规定 2. 匝道形式
三、匝道设计
1.原则与规定 (1)匝道布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架道路在道路网中担负的交
通需求,提高高架道路的利用率,使行驶高架道路的交通通行 时间最短。
(2)匝道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交通现状和规划路网中的主要流向。
7.6 高架路设计
三、匝道设计
1.原则与规定 (3)匝道间距应合理,一方面要确保快速道路的畅通,减少因
七 快速路设计
7.2 横断面设计
2.两侧带 两侧带是主路与辅路的分界线,它由分隔带与左、右路缘 带组成。 分隔带宽度不小于1.5m,可根据用地条件增加宽度以作为 绿化隔离设施,临主路一侧路线带为0.5m,临辅路一侧为 0.25m,即两侧带的最小宽度为2.25m。
两侧带遇市区人流集中处,应在辅路侧设隔离栅,减少人 流对主路机动车的干扰。
匝道出、入引起的交织、合流、分流区段的影响范围;另一方 面应注意匝道间距不宜过大,致使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处的流 量过于集中而阻塞交通。
7.6 高架路设计
三、匝道设计
1.原则与规定 (4)注意用地与建筑拆迁条件,因地制宜,近、远期结合,预留 好续建匝道位置。
第十章 城市快速路规划
(10-1-2)
式中: ——分流前或合流后的主线车道数;
10.1
《交通工程手册》中规定: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路面部分,统称为机动车道,在道路上提供每一纵列车辆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为一个车道。它的宽度决定于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车辆在横向的安全距离[54]。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进行道路车道宽度确定时,采用的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CJJ37-90)》推荐的标准(见表5-3)。然而,该规范制定时,是以80年代末期的城市道路车辆运行特征为依据的,十多年后的今天,城市道路上的车辆运行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车辆构成发生了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城市道路允许大重型载货汽车通行,而现在基本以小型汽车和公交车为主,车体宽度整体变小(参见图5-7,引自文献[55]);另一方面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ABS、EBD等整车稳定的先进技术的应用,车辆的侧向摆动日趋减少。因此前述的决定车道宽度的两个影响因素都发生了变化。
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90)》中,对于设计速度大于50km/h的通行能力没有规定。《交通工程手册》推荐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80km/h时,一条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为1900pcu/h;《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推荐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如表10-1-1所示。
表10-1-1高速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与设计通行能力
根据前苏联的A·A·波良可夫公式,计算安全距离的公式如下:
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alignmentCJJ 193-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0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有关科研成果,参考国外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0.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士林赵建新和坤玲王晓华方守恩孔庆伟赵广福张慧敏朱兆芳秦健张兰芳崔新书邢锦陈雨人欧阳全裕汪凌志张琦张欣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崔健球徐波张汎杨斌袁韬吴瑞麟魏立新马国纲徐一峰裴玉龙1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合理确定路线设计技术指标,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制定本规范。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第十章(崔新书)
不破坏
环境友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 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强调将生产和生活强度规范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等多种措施降低对社会的环境影响。
道路对环境的影响:
景观影响 视觉影响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
快速路自规划和选线开始,就依照国家环境政策法规进行环境的规划和研究,确定景
A B C
不同轮胎类型(A、B、C型)的轮胎/路面噪音声级测定
噪音声级dB
103.5 103.0 102.5 102.0 101.5 101.0 100.5
菜户营桥~右安门 开阳桥~陶然桥 玉蜓桥~左安门桥 光明桥~广渠门桥 东便门桥~建国门 建国门桥~朝阳门 朝阳门桥~东四十 东直门桥南~东直 东直门北桥~北小 雍和宫桥~安定门 钟楼北桥~德胜门 德胜门桥~积水潭 西直门桥~官园桥 阜成门桥~西便门 天宁寺桥~广安门 白纸坊桥~菜户营
• 二环外环 车速50km/h
• 10.3 噪音要求
• 10.3.1 城市高架快速路(含匝 道)横断面的外缘距两侧建筑物 应符合本规程第8.3.2条的规定, 同时应符合城市环境评价指标要 求。当超过城市噪音规定指标时, 应按环保标准要求设置声屏障。
8.3.2 高架快速路与相邻建筑物的最 小间距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维修高架桥或建筑物所需空间; 2 防止洒盐、洒水损害所需空间; 3 预防火灾所需防护区; 4 消防车辆通行及架梯所需空间; 5 曲线段视距运行要求空间; 6 环境保护所需空间。
1、大型公共建筑物、水面、滨海岸。 2、名胜古迹,包括风景名胜及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 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 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雅、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 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文物古迹: 指与名人事迹、历史大事有关而值得后人登 临凭吊的胜地、建筑物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完整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前言一、毕业实习的目的毕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是学生毕业前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毕业后参加工作,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全面锻炼,进一步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毕业实习的基本要求l、实习期间,要听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按排,不得任意行动。
2、实习期间回家天数一月不得超过两天,严格按要求完成实习任务。
3、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要求。
4、注意安全、杜绝事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安全规定。
5、尊重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
6、爱护国家财产,爱护公共设施,损坏东西照价赔偿。
三、实习感受通过实习,增强了我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是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第一章总则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不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
交通广场绿化必须服从交通组织的要求,不得妨碍驾驶员的视线,可用矮生常绿植物点缀交通岛。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
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
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
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快速路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
快速路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2. 术语3. 一般规定4. 通行能力4.1 分类4.2 基本路段4.3 匝道及匝道出入口5. 横断面设计5.1 一般规定5.2 行车道5.3 分车带5.4 路肩5.5 横断面布置5.6 路面横坡5.7 侧缘石6. 线形设计6.1 一般规定6.2 平面设计6.3 纵断面设计7. 出入口设计7.1 一般规定7.2 出入口位置7.3 出入口间距7.4 辅助车道8. 高架道路8.1 一般规定8.2 横断面设计8.3 平面设计8.4 纵断面设计8.5 变速车道8.6 匝道9. 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9.1 交通标志9.2 交通标高9.3 防护设施9.4 监控设施10. 景观与环境10.1 设计原则与规定10.2 景观距离10.3 绿化种植的要求与标准10.4 绿化照明、交通设施的关系11. 排水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道路地面水的排除11.3 立体立交道路排水11.4 道路地下水的排除12. 照明设计12.1 设计原则与规定12.2 照明标准12.3 照明设施12.4 特殊地点照明12.5 供电2. 术语·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的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型式,连续流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大运量快速交通干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高架快速路--通过高架设施修建道路,主路高架行驶,高架设施下面或两侧修建辅路,上下通过匝道联接,高架道路技术指标符合快速路标准的为高架快速路,是快速路的一种型式。
·路堑快速路――在地面下开挖路堑修建的城市道路,一般主路在地面以下(局部或全部),地面两侧或一侧修建辅路,主、辅路通过上下匝道联系,主路技术指标符合快速路标准的道路为路堑快速路。
·出入口--是指驶出或进入快速路单向交通设施,设置于快速路右侧,一般通过互通式立交匝道、高架路匝道、辅路匝道连接。
快速路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
快速路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快速路设计规程(征求意见稿)目次1. 总则2. 术语3. 一般规定4. 通行能力4.1 分类4.2 基本路段4.3 匝道及匝道出入口5. 横断面设计5.1 一般规定5.2 行车道5.3 分车带5.4 路肩5.5 横断面布置5.6 路面横坡5.7 侧缘石6. 线形设计6.1 一般规定6.2 平面设计6.3 纵断面设计7. 出入口设计7.1 一般规定7.2 出入口位置7.3 出入口间距7.4 辅助车道8. 高架道路8.1 一般规定8.2 横断面设计8.3 平面设计8.4 纵断面设计8.5 变速车道8.6 匝道9. 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9.1 交通标志9.2 交通标高9.3 防护设施9.4 监控设施10. 景观与环境10.1 设计原则与规定10.2 景观距离10.3 绿化种植的要求与标准10.4 绿化照明、交通设施的关系11. 排水设计11.1 一般规定11.2 道路地面水的排除11.3 立体立交道路排水11.4 道路地下水的排除12. 照明设计12.1 设计原则与规定12.2 照明标准12.3 照明设施12.4 特殊地点照明12.5 供电1.0.1 为统一全国城市快速路设计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规程适用城市快速路新建与改建工程设计,某些专用道路亦可参考执行。
1.0.3 城市快速路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快速路系统,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与城市环境协调。
1.0.4 城市快速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的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型式,连续流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大运量快速交通干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高架快速路--通过高架设施修建道路,主路高架行驶,高架设施下面或两侧修建辅路,上下通过匝道联接,高架道路技术指标符合快速路标准的为高架快速路,是快速路的一种型式。
cjj,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范
cjj,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范篇一: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去时陌上804158787一、编制背景及意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2012年年5月1日颁布实施体现了20年来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新的技术、经验和成果。
但只是一个通用规范路基设计方面缺少全面具体的规定需制定专用规范。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一般路基5路基排水6路基防护与支挡7特殊路基8路基改建与扩建。
基础标准1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T 124-88 在修订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T 50162-92 1993-05-01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2004-04-01通用标准4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012-05-015 城镇道路项目安全评价规范待编6 城市道路环境控制标准待编7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2008-09-018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2006-10-019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 2010-09-01专用标准10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程部标在编11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 2009-10-01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011-03-011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2001-08-0114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部标在编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 136-2010 2010-09-0116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 15-2011 2012-06-0117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程部标在编18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程CJJ 169-2011 2012-07-011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CJJ/T 135-2009 2010-07-0120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部标在编21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012-05-0122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2006-12-012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3-2009 2009-07-0124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国标在编25 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3-91 1992-02-0126 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J/ 66-2011 2012-03-01 城镇道路技术标准体系表《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宣贯及技术研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2.与其他规范的关系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实施日期基础标准1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T 124-88 在修订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T 50162-92 1993-05-013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2004-04-01通用标准4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012-05-015 城镇道路项目安全评价规范待编6 城市道路环境控制标准待编7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2008-09-018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2006-10-019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 2010-09-01专用标准10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程部标在编11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 2009-10-01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011-03-011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2001-08-0114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设计规范部标在编15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JJ 136-2010 2010-09-0116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 15-2011 2012-06-0117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程部标在编18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程CJJ 169-2011 2012-07-0119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范CJJ/T 135-2009 2010-07-0120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部标在编21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012-05-0122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2006-12-012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2,3-2009 2009-07-0124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国标在编25 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3-91 1992-02-0126 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CJJ/ 66-2011 2012-03-01 城镇道路技术标准体系表《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宣贯及技术研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三、强制性条文说明《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宣贯及技术研讨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3.0.7 快速路的机动车道内严禁设置管道检查井。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8.3.2 高架与相邻建筑物的最小间距
尚无一个合理的数值; 上海市提出为12m宽。
8.3.3 直线、平曲线的连接
高架路系连续车流,车速容易提高,也曾有车辆翻到地面 的记录,故线形标准应较地面的为高。
8.4 纵断面设计
6.匝道布置形式应因地制宜,减少拆迁,充分利用现有路 幅宽度;
7.根据实际情况、道路路网及交通的需求,布置匝道位置及形式; 匝道布置形式见规范,图8.5.1。
8.5.2 匝道间的最小间距
应符合本规程第7.2.2条规定,如不符合应加设集散车道。
8.5.3 上、下匝道的起、终坡点至交叉口的距离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第8章 高架快速路
8.1 一般规定
8.1.1 城市高架快速路适用于下列地区:
1.用地受限制的市区; 2.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3.地下设有大量公用管线设施的地区; 4.横向道路密集,交通较为繁忙的地区; 5.其他必须设置高架快速路的地区。
8.1.2 按道路用地范围和交通运行特征,分别选择:
1.整体式高架
2.分离式高架 (1)双层式; (2)左右分离,上下行在同一个平面上; (3)座椅式,上下左右均分离; (4)混合式,与其他交通方式合用。
8.1.3 充分考虑地面交通和桥下空间的利用
要根据周边环境及需要,可以辟为: 1.绿地; 2.休闲地; 3.停车场; 4.市政设施管理用房; 5.车行道; 6.满铺,不作他用。
出入口部分在高架快速路中是较为复杂的地方,该处有交织、车 道增减、分合流、标志标线、车速变化、纵坡、弯道,有时车辆走错 道而停车、倒车,突然变化车道等,故是最容易出事故的地方;
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alignmentCJJ 193-201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1 3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50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193-2012,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6.1、10.2.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有关科研成果,参考国外现行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总体设计;5.横断面设计;6.平面设计;7.纵断面设计;8.线形组合设计;9.道路与道路交叉;10.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政编码:200092)。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王士林赵建新和坤玲王晓华方守恩孔庆伟赵广福张慧敏朱兆芳秦健张兰芳崔新书邢锦陈雨人欧阳全裕汪凌志张琦张欣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崔健球徐波张汎杨斌袁韬吴瑞麟魏立新马国纲徐一峰裴玉龙1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合理确定路线设计技术指标,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制定本规范。
CJJ136-2010 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 JJ 136 - 2010 P 备案号 J 1000-2010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2010 -03 -31 发布2010 -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CJJ 136-201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0年9月1日中囯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CJJ 136 - 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0X1168毫米1/32印张:2%字数:68千字2010年5月第一版2010年5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2.00元统一书号:15112 •17840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 ttp ://w ww. c abp. c om. c n网上书店:http ://w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32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QJJ136-2010,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3.3、5.1.8、5.2.1、7.1.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3月31日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取科研成果、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urban road engineering(2016 年)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
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 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5 横断面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3.4路侧带可由人行道、绿化带、设施带等组成(图5.3.4),路侧带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5.3.4 路侧带1 人行道宽度必须满足行人安全顺畅通过的要求,并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人行道最小宽度应符合表 5.3.4 的规定。
表 5.3.4 人行道最小宽度项目人行道最小宽度(m)一般值最小值各级道路 3.0 2.0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 5.0 4.0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5.0 4.0长途汽车站 4.0 3.02绿化带的宽度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 的相关要求。
当绿化带内设置雨水调蓄设施时,绿化带的宽度还应满足所设置设施的宽度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声级dB
104.0 102.0 100.0
98.0 96.0 94.0 92.0 90.0 88.0
0
20
40
60
80
100
车速km/h
不同轮胎类型(A、B、C型)的轮胎/路面噪音声级测定
A B C
120
103.5 103.0 102.5 102.0 101.5 101.0 100.5
• 北京二环外环 车速80km/h
• 国外从60年代开始对工程项目进行景观影响评价, • 美国1965年的《公路美化法》,要求政府政策中考虑“风
景的价值”,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要求联邦机构 决策时,运用适当的衡量美学价值的技术。 • 我国从90年代开始对景观影响评价进行研究。
敏感度:影响人口、视频、醒目程度、相对距离和相对坡
道路对环境的影响:
景观影响 视觉影响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交通噪声现状
1.全国环境监测结果表明,道路交通噪声中约有17%的城市属中
度污染,49%的城市属轻度污染。(2019)
2. 按国家环境噪声四类标准,(70dB,55dB)晚上超标严重, 夜间交通噪声有增强趋势。
北京市夜间普遍超标10dB以上,并且昼夜变化不明显,投诉 强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36 条“建设 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 架、轻轨道路,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设置声屏障 或者采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重要地点:
1、大型公共建筑物、水面、滨海岸。
2、名胜古迹,包括风景名胜及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 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
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雅、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 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文物古迹: 指与名人事迹、历史大事有关而值得后人登 临凭吊的胜地、建筑物以及文物保护单位。
10 景观与环境设计。 道路对人、环境的影响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通用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以人为本、环境友好
10.1 一 般 规 定 10.2 景 观 距 离 10.3 噪 声 要 求 10.4 绿化设计要求及标准
1 应能反映出城市环境特征、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
协调
2 位置选择保持自然风貌。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宣贯
主讲人:崔新书 单 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日 期:2009年10月23日
第十章 景观与环境
1 总则; 2 术语;3 基本规定; 4 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5 横断面设计; 6 线形设计;7 出入口设计; 8 高架快速路设计; 9 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设计;
道路的设计
设计风格、尺寸、色调、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及 利用建筑学方法,使道路与周边景观的反差度降低、布局 优化;
通过隔离带、绿化带的建设以美化沿线环境,同时遮蔽周 围部分景观;
缓解负面影响,积极美化环境、改善景观。
10.1 一 般 规 定 10.2 景 观 距 离 10.3 噪 声 要 求 10.4 绿化设计要求及标准
度五个影响因子。用于描述工程项目对景观的影响程度的 量度,敏感度因子之积量化敏感度:
•
SI=Sa×Sc×Sd×Sp×St
协调度:即工程项目的视觉特征是否与临近区域协调,主
要体现在项目类型、设计风格、尺寸、色调、建筑材料等 方面。
措施
线路尽量利用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少占耕地、 少拆迁,高填地段采用保护与环境美化相结合的措施。
9999956789.....00000 899999901234......000000
噪音声级dB
建国门桥~朝阳门 东四十条桥~东直 北小街桥~雍和宫 安定门桥~钟楼北 德胜门东大街~德 积水潭桥~德胜门 西直门东~西直门 官园桥~阜成门北 月坛北桥~复兴门 西便门桥~天宁寺
广安门桥 白纸坊桥~菜户营 右安门桥~开阳桥 开阳桥~陶然桥2 永定门桥~景泰桥 玉蜓桥~左安门桥 左安门桥~光明桥2 广渠门桥~东便门
10.2 景观距离
10.2.1 城市快速路沿车站、港区等大型公共建筑 物或沿水面及滨海岸修建时,应保持25~50m的绿化 距离,必要时应增设辅路。
10.2.2 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区的城市快速路,其 平纵线形应充分与环境相协调,应保护原有的自然 状态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并应保持不小于20m的景 观距离。
道路对环境的影响:
景观影响 视觉影响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 快速路自规划和选线开始,就依照国家环境政策法规进行环境的规划和研究,确定景 观及环境设计原则,并贯穿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全过程。
• 设计目标:弱化、减轻
•
保护敏感陆地、水体和文物等、增强道路与周围环境的相容性、提高道路的视觉
质量、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
不破坏
3 满足公用设施要求。 4 满足救灾、绿化、环保和日照等要求。
相关专业
5 不宜穿越名胜文物地区。
不破坏
环境友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 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强调将生产和生活强度规范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强调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等多种措施降低对社会的环境影响。
3. 噪声标准有提高的趋势。
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类别
适用区域
昼间 夜间
0
特殊安区(疗养院、高级别墅区等)
50
40
1
居住、文教机关区
55
45
2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60
50
3
工业区
65
55
4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70
55
北京市二环、三环、长安街沥青路面/轮胎噪音频谱采集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居住区与室内噪声环境噪声控制与改善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噪音声级dB
菜户营桥~右安门 开阳桥~陶然桥
玉蜓桥~左安门桥 光明桥~广渠门桥 东便门桥~建国门 建国门桥~朝阳门 朝阳门桥~东四十 东直门桥南~东直 东直门北桥~北小 雍和宫桥~安定门 钟楼北桥~德胜门 德胜门桥~积水潭 西直门桥~官园桥 阜成门桥~西便门 天宁寺桥~广安门 白纸坊桥~菜户营
• 二环外环 车速50km/h
相关专业:
• 自然科学:土壤科学、水和空气化学、植物学、园艺学、森林学等 • 社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公共关系学等 • 规划设计:城市和交通规划、工程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建设管理等。
道路专业
10.1 一 般 规 定 10.2 景 观 距 离 10.3 噪 声 要 求 10.4 绿化设计要求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