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合集下载

京剧流派及创始人

京剧流派及创始人

京剧流派及创始人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

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

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

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

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
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
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
有部分人主张京剧的流派应从程长庚时代开始,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当时京剧属于初创阶段,譬如人之婴幼儿时期,尚无流派可言,尽管他们都是京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京剧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应是老生行的谭鑫培派无疑。

因此,包括老生行的程长庚、
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小生行的徐小香;旦行的余紫云、梅巧玲;丑行的刘赶山、王长林等在内的著名演员,都未列入。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流派主要指演员的表演风格、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这种表演风格通过师徒间相传得到了传承和有序发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代表剧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旦
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
近芳等。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穆柯寨·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
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

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
杨荣环等。

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
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
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

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转贴:京剧历史遗物—筱翠花的跷丶盖叫天的刀

转贴:京剧历史遗物—筱翠花的跷丶盖叫天的刀

转贴:京剧历史遗物—筱翠花的跷丶盖叫天的刀筱翠花、李玉茹京剧遗物:跷上海戏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副跷。

什么是跷?是踩高跷的“跷”吗?但这副跷太小了,肯定不是踩高跷的跷。

看起来小巧玲珑,跟两三岁小孩的脚差不多大。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寸金莲”?是的,这就是“三寸金莲”,旧时的戏曲旦行演员都是男性,为了模仿女性的小脚,用木头制作两只小的假脚,绑在自己的脚上,台上剧中的古代女性看起来就是“三寸金莲”了。

绑跷以后,演员的脚后跟与小腿肚子不再是垂直关系,而是脚面完全绷直,几乎成一条直线,其痛苦常人难以承受,必须从小在发育前就练习。

演员们踩着这样的硬木小跷,要在舞台上行走、跑圆场、开打,甚至还要从高台翻下站住,所需功力极其深厚,所付出的刻苦汗水难以想象。

这比芭蕾舞演员用脚尖跳舞要难上无数倍,因为绑了跷就绝对不要想把脚放平了。

博物馆里的这副跷是“花旦大王”、京剧“筱派”创始人于连泉的遗物,红缎子绣花的小鞋面,光彩依旧。

于连泉生于1900年,七岁进入“鸣盛和”科班学艺,苦练跷功。

后来又转入“富连成”科班,11岁时偶然替演《三疑计》中的丫头“翠花”一角,声名鹊起,老前辈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了一个艺名叫“筱翠花”。

作为中国戏曲表演系统中独特的、高难度的表演特技之一,“筱翠花”们的跷功表演起来又极具美感。

站立的时候亭亭玉立,表演的时候婀娜多姿,行走的时候凌波微步,跑圆场的时候如仙女驾云。

这种美感让人痴迷陶醉,忘记了演员背后魔鬼式的训练,为了不摔倒,冬天浇水成冰后在冰面上练;为了能够站稳,站在窄凳子或水缸边沿练;为了练的时候自如,从早到晚甚至睡觉都绑着跷。

美好的事物总有其残酷的一面,以筱翠花、尚小云等为代表的跷功艺术家们,在建国后遇到了棘手的大难题。

一种强烈的社会舆论指出:“应该要、必须要废掉跷功!”“什么?要废跷?”筱翠花非常震惊。

在文艺改革中,废跷成为一个焦点,持反跷意见的人坚持认为:“舞台上出现三寸金莲是丑化旧中国妇女形象,绑跷是对演员身体的残害。

京剧旦角的八大流派,需要你知道!

京剧旦角的八大流派,需要你知道!

京剧旦角的八大流派,需要你知道!中国京剧——戏迷票友之家为广大京剧戏迷票友提供:京剧经典唱段、京剧基本功和表演形式京剧声腔音乐、京剧行头、京剧行当、京剧化妆、京剧人物、京剧源流。

摘要: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名旦”。

他们以风格独特的演技在京剧舞台上尽领风骚数十年,为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梅派创始人:梅兰芳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

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籍江苏泰州,长期居于北京。

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了大量优秀剧目,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国内观众对其十分欢迎和喜爱,“梅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经典剧目:《贵妃醉酒》杨贵妃传人:著名梅派传人有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胡文阁、李胜素等。

代表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女起解》、《水斗断桥》、《奇双会》、《宇宙锋》、《廉锦枫》、《天女散花》《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昆曲有《思凡》、《乔醋》、《闹学》、《游园惊梦》等。

尚派尚派《昭君出塞》创始人:尚小云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

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

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

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经典剧目:《昭君出塞》王昭君传人:尚小云较著名的亲传弟子有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张君秋(后自创“张派”)、孙荣蕙(天津)、杨荣环(天津)、尚长麟(次子)、李喜鸿(北京)、孙明珠(陕西,学生,未拜师)、王紫苓(天津,主攻荀派,尚派戏演出不多)、董玉苓(北京)、李翔(北京)、包启瑜(内蒙古)、周百穗(贵州)、童葆苓(北京)、尚慧敏(长孙女、佳木斯)、段丽君(成都)等,再传弟子有马博敏(上海)、李莉(天津)、鞠小苏(山东)、周利(重庆)、王玲玉、王长君(天津)等。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介绍

中国传统⽂化京剧介绍中国传统⽂化京剧介绍 京剧在现实⽣活当中也被我们称为“平剧、京戏”。

京剧是我们中国影响最⼤的⼀种戏曲剧种,分布地是以北京为中⼼,遍及全国。

很多⼈对于京剧都有不⼀样的理解。

那么,⼤家对于北京的京剧⽂化是否了解呢? 京剧发展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形成的。

清代乾隆五⼗五年(1711年)起,原在南⽅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四⼤徽班陆续进⼊北京,他们与来⾃湖北的汉调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曲调和表演⽅法,⼜吸收了⼀些地⽅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点击京剧⽂化了解更多介绍) 京剧曾⼀度于⼤⾰命期间遭到严重摧残,当时发起⼈打着“破四旧、⽴四新”的⼤旗,以铲除旧⽂化之名对京剧演艺⼯作者加以迫害,红卫兵将京剧演艺⼯作者贴上“反动派”的标签(另见电影《霸王别姬》);在时代结束后,于⽂⾰中幸存下来的京剧演艺⼯作者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重建了京剧⽂化。

表现⼿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戏曲演员从⼩就要从这四个⽅⾯进⾏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有的⾏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

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物形象。

⾏当划分 京剧⾓⾊的⾏当划分⽐较严格,早期分为⽣、旦、净、末、丑、武⾏、流⾏(龙套)七⾏,以后归为⽣、旦、净、丑四⼤⾏,每⼀种⾏当内⼜有细致的进⼀步分⼯。

京剧脸谱 在⼈的脸上涂上某种颜⾊以象征这个⼈的性格和特质,⾓⾊和命运,是京剧的⼀⼤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京剧的流派主要指演员的表演风格、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这种表演风格通过师徒间相传得到了传承和有序发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代表剧目。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旦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近芳等。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

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杨荣环等。

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

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云、李丹林等。

代表剧目有《翠屏山》《坐楼杀惜》《活捉张三郎》《红梅阁》《阴阳河》《战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马思远开茶馆》等。

老旦龚派:以龚云甫为代表,代表剧目有《金龟记》、《遇皇后:打龙袍》、《游六殿》等。

多派:以李多奎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儿楼》、《遇后龙袍》、《钓金龟》等老生谭派:以谭鑫培为代表,主要传人有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谭正岩等。

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等。

马派:以马连良为代表,唱腔潇洒飘逸世称马腔,且精于做工与念白,代表剧目有借东风、淮河营、四进士等。

京剧旦角流派

京剧旦角流派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 《嫦娥奔月》、《春香闹学》、 《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 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 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 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 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 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 了醇厚流丽的唱腔,表演以庄 重深邃,气势非凡,简洁凝练 而艺压群芳,形成独具一格的 梅派。 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 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 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 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 梅派大师。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 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 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 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 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 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 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 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 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 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 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 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 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 代表。
京剧旦角流派艺术
京剧旦角流派 京剧中的旦角,指戏曲中 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 花旦、刀马旦、武旦、老 旦、彩旦等类别。在京剧 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 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 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 “四大名旦”。他们以风 格独特的演技在京剧舞台 上尽领风骚数十年,为京 剧人: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 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 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 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 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 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 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 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 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 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 《荒山泪》、《青霜剑》、《英 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 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 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 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 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 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 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 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 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 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 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 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 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 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 大的影响。

戏曲表演中演员面部的脸谱是从哪个朝代的代面

戏曲表演中演员面部的脸谱是从哪个朝代的代面

脸谱起源于哪个朝代? 五彩缤纷的戏剧脸谱不同于面具,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

如今,脸谱这一古老艺术非但没有历尽沧桑而消失其魅力,相反,缤纷流丽、气象万千的彩陶、邮票、国画、剪纸、木偶、竹刻等脸谱艺术品成了人们家中常见的挂饰物品,而且成为人们日益钟爱的收藏品。

脸谱,起源于原始图腾(约公元550年),后来逐渐演变成艺术化的戏剧脸谱。

据《旧唐书·音乐志》和唐段安节撰《乐府杂录》记载,公元550年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英勇善战,但因貌美少威,因而每次作战就戴上形状狰狞的假面具。

到了唐代就发展成为一种“代面”的歌舞形式,这种戴面具演出,观众对演员表情变化看不见,妨碍对戏剧艺术的欣赏,后来面具就不戴了,发展为将面具上的花纹直接画在脸上的化妆艺术;宋元时期,面部化妆色彩多样化,有黑脸、红脸、花脸、青脸、蓝脸。

这些脸谱的颜色都有一定象征意义,红色表示英勇、正义,如关羽赤胆忠心,就勾画红脸;黄色表示勇猛、残暴,如《战宛城》中的典韦、《马陵道》中的庞涓,勾画黄脸;白色表示奸诈、多谋,如曹操奸诈,勾画白脸;黑色表示刚直、果断,如包拯铁面无私,勾画黑脸;蓝色表示坚毅、勇敢,如《连环套》中的窦尔墩、《白水滩》中的青面虎;此外还有神怪仙佛一类人物,专用金色、银色等。

戏剧人物脸上先有了这些主色基调,再配以表现其心理、专长、命运等象征图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塑成了。

我国古老戏剧剧种,如徽剧、汉剧、昆曲、秦腔、川剧等360多个剧种,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脸谱形式,各有风姿。

清代中期形成的京剧,吸收了不同剧种的精华,经过艺人们创作,脸谱多达几百种,形成绚丽多姿的脸谱艺术,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脸谱在谱式、图案、颜色上,有其既定的格式。

谱式上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脸、歪脸、象形脸等,其中,整脸和三块瓦脸是最基本的两种谱式。

整脸是指脸上涂一种主色(或白或黑、红),不勾花纹,不歪不破,略画眉、眼、鼻和纹理,这种主要是肤色夸张的谱式,多用于刻画面带笑容、内藏奸诈的权贵。

一代花王筱翠花,擅演粉戏,曾被全面封杀

一代花王筱翠花,擅演粉戏,曾被全面封杀

一代花王筱翠花,擅演粉戏,曾被全面封杀筱翠花(1900-1967),,名桂森,字绍卿,入富连成科班后改名于连泉。

1900年生于北京,卒于1967年。

原籍山东登州。

京剧筱派艺术的创始人。

于连泉九岁入老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改名盛琴,艺名小牡丹花,演梆子、京剧花旦。

他出科后,演出于北京吉祥、天乐等剧场。

于连泉曾拜田桂凤为师,同时向路三宝、余玉琴、侯俊山(老十三旦)、王瑶卿、余玉琴等学艺。

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次年于连泉加入富连成科班,为连字科学生,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

于连泉在富连成社演《遗翠花》一剧中的丫环翠香非常出色,于是萧长华先生便给他起了个带有纪念意义的名字——筱翠花。

1918年于连泉出科,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地演出,他的艺术逐渐有了影响力。

筱翠花能戏多,戏路广,文武兼备。

曾与杨小楼、余叔岩、高庆奎、尚小云等名角合作。

后来曾辅佐尚小云,并参加尚派新戏《婕好熊当》、《白兔记》等演出。

他也和杨小楼演过《东昌府》、《战宛城》,和余叔岩演过《坐楼杀惜》、《游龙戏凤》等。

筱翠花先生擅长演花旦里的泼辣旦、风骚旦和鬼魂旦。

他自幼坐科时兼习京剧、昆曲、梆子,为他的步法、身段和舞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行当方面,他又曾学演青衣、花衫、花旦和刀马旦,唱、念、做、打俱佳,他跷工尤为出色,已臻化境,解放后废了跷,但是他仍然走跷步,很见功夫。

筱翠花师承田桂凤、路三宝,在继承他们艺业的同时,深入体会剧情和人物性格,精确地提炼生活,又借鉴昆曲、梆子的优点和长处,多方面丰富自己的表演,不断地突破与创新,无论剧目、行当、武技、表演各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了田、路等人。

我觉得这就是继承与发展典范,很值得当前年轻演员学习。

筱翠花中年嗓哑,就不以唱工为主了,但他念白却十分有功力,虽声音不高,但能打远,吐字清晰而富有力度。

他尤擅京白,有甜、柔、辣、脆的特点,生动传神。

在程砚秋1954年《碧玉簪》的录音中,筱翠花饰演小蕙,大家可以从录音中体会他的念。

京剧新秀展播:她是为数不多的筱派传人,先后拜刘长瑜、王晓菊为师!

京剧新秀展播:她是为数不多的筱派传人,先后拜刘长瑜、王晓菊为师!

京剧新秀展播:她是为数不多的筱派传人,先后拜刘长瑜、王
晓菊为师!
1、索明芳演唱的《霍小玉》选段:夜读诗睡眠迟精神散漫
2、索明芳演唱的《红娘》片段:小姐你多风采
3、索明芳演唱的《白蛇传》《红娘》选段
索明芳简介
索明芳,女,1983年出生,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花旦演员,宗筱派。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

师承赵乃华、艾美军、张逸娟、李砚秀、蔡英莲等名家。

擅演剧目:《翠屏山》、《乌龙院》、《潇湘夜雨》、《潘金莲》、《白蛇传》、《惜·姣》等。

2016年正式拜刘长瑜为师。

2017年又拜筱翠花(于连泉)先生亲传弟子王晓菊为师。

曾荣获2002年全国推新人大赛十佳奖;第五届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金奖;2012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

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

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

浅析京剧旦角之花旦发表时间:2011-09-29T15:57:37.06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期供稿作者:董亚楠[导读] “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根据传统剧目中不同角色类型与表演特点划分的。

董亚楠河南省京剧院(河南郑州 450000)“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根据传统剧目中不同角色类型与表演特点划分的。

京剧行当将舞台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各行当又有更为细致的划分,旦行既是戏曲舞台上女性角色的总称,并根据角色的性格、年龄社会地位等不同被划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和老旦等行当。

花旦,是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旧称“青衣”)、刀马旦、武旦和老旦等。

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

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

影视界所称的“当家花旦”,指的也是善演这样角色的演员,想来是从京剧借用的称谓。

花旦是传统戏曲女性角色,其特点是重念功,善话白,以做功为主,花旦行当扮演的剧中人物,动作性很强,多是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能说会道的女子,或放荡毒辣的泼妇等。

花旦行当可以细分为闺门旦、玩笑旦、风骚旦和泼辣旦。

闺门旦多为闺阁少女,比如《铁弓缘》中的陈秀英、《小放牛》中的村姑、《花田错》中的春兰等角色。

玩笑旦多为民间少妇,是喜剧人物,如《打面缸》中的李三春,《下河南》中的媒婆,《打面缸》中的周腊梅,《一匹布》中的沈赛花和《香罗帕》中的秦姨妈等角色。

风骚旦多为放浪淫荡的妇女,如《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翠屏山》中的潘巧云、《双钉记》中的白金莲、《杀子报》中的徐氏、《战宛城》中的邹氏等。

泼辣旦多为性格爽朗、泼辣的妇女,如《猎虎记》中的顾大嫂、《四进士》中的田氏、《巴骆和》中的九奶奶马金定等角色。

花旦行当所扮演的人物类型众多,而且涉及范围很广,因此,舞台表现形式、手段、技巧,既丰富多样,且斑斓绚丽。

花旦行当的眼神技巧运用新奇独特,如《小上坟》等剧目。

再就是虚实结合的表演手段,这种手段在花旦行当的表演中运用得既典型,又普遍,如《拾玉镯》“轰鸡、数鸡、找鸡、喂鸡”这组表演动作中鸡舍、房门、米缸、米和鸡都是依靠演员的手臂、呼叫、跑动、眼神的技巧使观众看到这些虚拟的、并不存在的东西,以及活蹦乱跳的小生命的存在。

当代京剧名家

当代京剧名家

当代京剧名家当代京剧名家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在演变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家,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京剧著名的艺术家,来跟店铺一起涨姿势吧!当代京剧名家一、生耿其昌(国家京剧院老生名家)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张建国(奚派老生,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杜镇杰(北京京剧院余派老生)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张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杨派老生)王佩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二、旦李维康(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迟小秋(程派青衣名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赵葆秀(北京京剧院著名老旦艺术家)王蓉蓉(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李静文(武旦名家,沈阳京剧院副院长)史依弘(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张火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赵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家)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三、净孟广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铜锤花脸)杨赤(大连京剧院院长)四、丑朱世慧(湖北省京剧院院长,丑角名家)京剧戏曲谚诀1、戏曲谚诀:一台锣鼓半台戏锣鼓经是戏曲音乐语言的骨骼,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命脉,是辅助表演、加强表现力极为有利的手段之一。

演员的表演,如果没有锣鼓伴奏,就如同哑巴一样黯然失色。

反之,就会增强人物动作的力度、分量,使之夸张鲜明、光彩照人。

在舞台演出中,锣鼓伴奏有如下作用:第一,渲染感情。

即将人物在规定情景里的生活节奏,内心感情节奏,强烈的传达出来。

如《空城计》诸葛亮念白:“……这西城兵将,俱被老夫调遣在外,司马懿兵临城下,难道叫我束手被擒?这束手被擒。

这这这……”这时锣鼓奏“乱锤”点子,把诸葛亮此时寻思、焦急、纷乱的情绪和动作鲜明地烘托了出来。

第二,加强表演的夸张、集中,配合动作制造气氛。

陈永玲拜师筱翠花

陈永玲拜师筱翠花

作者: 景连仲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京剧
页码: 30-30页
主题词: 《中国京剧》 趣闻轶事 先生 琴师 花旦 艺术
摘要:我与著名琴师杨骥云老先生是相识相交三十余年的老朋友。

在与先生无数次的交谈中.知道了许多梨园掌故、趣闻轶事.十分生动有趣。

如今,先生年逾八甸,已患病多年.卧床不起.我常侍奉左右。

不久前.我告诉先生.《中国京剧》上连载的《花旦大王筱翠花》已经结束。

当即勾起先生对往事的回忆,说起了筱派艺术和筱派传人。

先生问我:“你知道陈永玲是怎样拜筱老板的吗?”。

筱(翠花)派

筱(翠花)派

筱(翠花)派花旦流派。

创始人为于连泉,筱翠花是他的艺名。

自幼坐科鸣盛和及富连成科班,师从郭际湘、萧长华、田桂凤、路三宝、王瑶卿等。

特别是田、路的艺术对其影响极大。

出科后,曾与余叔岩、尚小云、杨小楼、马连良等合作。

1926年起自挑大梁,期间曾得南方名旦冯子和的教益。

30年代后,技艺日趋成熟,融前辈诸家所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筱派。

筱扮相俊美,善用眼神。

嗓音宽带沙音,但念白极有功力,能打远响堂。

身段和台步是筱派的特色。

他跷工极佳,踩跷走“魂步”、“花梆子步”,独树—帜,令人称绝。

做工细腻,已臻于化境,—举一动皆有法度,生活气息浓郁。

武功基础扎实,扑跌十分精彩,在《战宛城》、《翠屏山》等剧中充分展现了精湛的武功。

戏路宽广,以花旦戏为最佳,偏重于喜剧色彩的有《荷珠配》、《一匹布》、《打樱桃》、《打面缸》等;偏重于舞蹈做工的则有《拾玉镯》、《醉酒》、《小放牛》、《小上坟》、《梵王宫》等;偏重于武打的有《巴骆和》、《英杰烈》、《东昌府》、《演火棍》等;偏重于凶杀、鬼魂的有《红梅阁》、《战宛城》、《坐楼杀惜》、《阴阳河》、《翠屏山》、《马思远》、《挑帘裁衣》、《海潮珠》、《活捉三郎》、《杀子报》等;其他的还有《鸿鸾禧》、《昭君出塞》、《虹霓关》、《马上缘》、《铁弓缘》、《游龙戏凤》、《梅玉配》等,代表性较强的当属《红梅阁》、《鸿鸾禧》。

《红梅阁》是筱派成名作,1941年在沪演出连满—月。

剧中踩跷走“魂步”、用“蹉步”、“碎步”、“赶步”等步法走“花梆子”,及各种扑跌技巧,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1949年以后,不再踩跷,创造用同样婀娜多姿的“魂步”。

《鸿鸾禧》也是—出全面体现筱派艺术的戏,剧中细腻的做工,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展现筱派的风格。

弟子较多,问艺者更众,较著名的有毛世来、陈永玲、刘盛莲、吴绛秋、邹慧兰等。

筱翠花在表演邹氏思春时真的是“浪劲有余,而内心表演则不足”吗

筱翠花在表演邹氏思春时真的是“浪劲有余,而内心表演则不足”吗

筱翠花在表演邹氏思春时真的是“浪劲有余,而内心表演则不足”吗本文是倚竹听琴根据舒舍予,翁偶虹等文章摘编整理而成。

筱派花旦艺术创始人筱翠花塑造的邹氏被时人赞为“非跷工大王,表情妙手,盖曷臻此”,但有时人却评论说“浪劲有余,而内心表演则不足”。

那么筱翠花在《战宛城》一剧中是如何表演“思春”戏的呢?1936年3月25日,筱翠花与马连良在上海新光大戏院演出《战宛城》,马连良反串张绣,筱翠花饰演邹氏。

当时有观众是这样评论筱翠花的表演。

筱翠花之《红鸾禧》筱翠花的“每一飞眼,依然能令人魂飞。

身段之妖美,神情之细腻,可称妙到毫巅。

手之所指,目之所注,亦处处有的。

”在“思春”这折戏的开始表现的是寡居的邹氏闲坐房中百无聊赖情形。

先是玩弄绣巾,只见筱翠花“流睇秋波,勾魂引魄,极尽传神之能事”,紧接其后的几处表演,如:二次略露金莲、一次扭摹足尖,筱翠花的表演皆能够“独出心裁,信极悦目、闷极之情态”。

在表演邹氏支颐瞌睡时,脸上倦容肖真,描摹至微。

筱翠花之《马思远》扑巾的表演则是借春宵的鼠鸣以艺术的手段曲曲传出了寡妇邹氏的思春心理。

筱翠花在表演这一节时,先是莲步轻举,手臂轻抖,表现出芳心忐忑;以巾扑鼠时,则欲扑不敢,欲止不语。

此时的筱翠花“一跷独立,一跷高抬,蹬起罗裙如锦伞四张;两手抻平手帕,准备扑桌上之鼠;目盯而独立约三分钟”。

其稳当劲儿令人可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之意境。

其跷工独步菊坛,“一时无偶,非余子能望其项背”(翁偶虹语)。

以上记述反映出筱翠花在表演邹氏思春时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神情细腻,描摹至微;二是跷功独步,技艺超群,这也是对“浪劲有余,而内心表演则不足”之说的否定。

因此,我们阅读某些京剧史料的时候需要根据其它史料来考证,剔伪辨真,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妃醉酒中筱翠花扮演的杨贵妃
筱翠花,本名于连泉,生于1900,年卒于1967年。

他是富连成社连字科的毕业生,山东登州人。

由于他在科里演梆子戏《三疑计》里的丫环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一个艺名,叫筱翠花。

(另一说,因为他在富连成社演《遗翠花》一剧中的丫环翠香非常出色,于是萧长华先生便给他起了个带有纪念意义的名字——筱翠花。

语出《中国京剧史》(中卷))
筱翠花在清末花旦重要代表人物田桂凤、路三宝的影响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花旦表演艺术风格,于20年代初初具规模,至30年代成熟,被称为“筱派”。

其艺术风格主要是细腻精致,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丰满、准确,是现代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他扮相姣好,眼大而有神,正所谓“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而且身材苗条,嗓音虽然略带沙哑,但是念白非常有功夫,能够响堂打远。

他的技艺精湛,表演精细,刻意求工,所以有人说筱翠花先生的表演犹如工笔画。

他最擅长跷工,上跷后的快步、趋步、跪步和圆场轻盈迅捷,如《红梅阁》、《活捉三郎》中描摹鬼魂的步法,飘忽转腾,配以行云流水的身段,给人以足不沾尘御风而行的感觉。

《阴阳河》中则肩挑垂穗的八愣水桶,踩跷走“花梆子”步,不但越走越快,而且桶中的烛光不晃,下垂的丝穗不动,都显示了高度的技巧。

解放后废了跷,但是他仍然走跷步,很见功夫。

筱翠花最大的成就在于做工,他做戏认真,表现古代妇女的行动能由生活中寻找源泉并加以提炼,举手投足精确优美,尤其注意细节刻画,如《拾玉镯》中的捻线、饲鸡等动作都真实自然。

他的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极富女性的古典美。

有人把荀慧生先生和筱翠花先生表演的戏路子和风格做了这样的比较。

从戏路子上看,荀慧生先生善于演的是花旦里边的闺门旦和小旦,也就是表现一种娇憨、天真活泼的少女的形象,所以有人说看荀慧生先生的表演,好比看抓拍的人像摄影,一颦一笑都具有鲜活的风情美。

而筱翠花先生他演的是花旦里的泼辣旦、风骚旦和鬼魂旦,所以他擅长演泼辣的、放荡的女性形象。

但是由于他的表演上富有一种古典的美,所以有人说看筱翠花的表演,犹如看古代的美人图画卷,一颦一笑都具有一种古典美。

筱翠花的代表作有《翠屏山》《坐楼杀惜》《活捉张三郎》《红梅阁》《阴阳河》《战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马思远开茶馆》等。

生前曾为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有《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一书传世。

弟子毛世来、陈永玲尚能继承他的艺术特色。

晚年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悉心培育新生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