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除体外。

同化作用:又称为合成代谢,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异化作用:又称为分解代谢,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感受到刺激并作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

适应:生物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环境,它的结构和功能的总是适合于在该环境下生存和延续。

稳态:生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内部适应。

进化: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演变过程。

双名法:用两个拉丁名作为物种的学名,第一个名字是署名。

第二个名字是种名。

细胞: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器的作用,是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细胞骨架:贯穿在整个细胞质中的网状结构,最显著的作用为维持细胞形状,并控制细胞运动。

由三类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中间丝)组成。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壁上有小孔,细胞质通过小孔彼此相通。

这种细胞间的连接成为胞间连丝(植物细胞特有的连接方式)。

细胞连接:是指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特定的连接,在细胞紧密靠拢的组织(如上皮组织)中常见。

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三种类型:桥立、紧密连接、间隙连接。

单纯扩散:物质跨膜转运形式的一种。

脂溶性物质顺着细胞膜内外侧浓度差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易化扩散:浓度梯度的存在,水和许多亲水的溶质在多种转运蛋白的帮助下,被动地被转运过膜,这种现象被称为细化扩散。

主动转运:转运蛋白利用细胞提供的代谢能使溶质逆浓度梯度而被转运,从低浓度一侧穿过质膜而达到高浓度一侧,这种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运输。

胞吞与胞吐:胞吞:细胞通过质膜形成内向的小泡的方式,吸收大分子和其他大的颗粒,类型分为: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

进化生物学 考试整理答案 1

进化生物学 考试整理答案 1

第一章1.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2.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3.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

4.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1二者均认为物种是可变的,而是在自然界里,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异,并且从一种生物类型变为另一种生物类型。

2二者均主张生物的进化史渐进的。

不同点:1.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主张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他认为地球上现今生存的物种都是曾经生存的物种的后代,溯源于共同的祖先。

共同起源是生物进化一元论的观点,而拉马克则是认为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各系统或群体生物并不起源于共同祖先,是典型的生物进化多元论的观点。

2.二者对适应起源看法比不同。

按照拉马克看法,用进废退或获得性遗传是一步适应,也称直接适应,即变异是定向的,“变异=适应”。

按照达尔文的看法,适应是两步适应,也称间接适应,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的选择,即变异是不定项的,“变异≠适应”。

3.拉马克学说是在同灾变论的斗争中创立的,达尔文学说是在同神创论的斗争中创立的。

5.你如何看待“美国的猴子事件”?第二章6.试述生物大分子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生物化学起源于19世纪的生理化学,发展于20世纪。

起先,由于一些有机化学家对动植物化学的研究,开始认识了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核酸、糖和脂肪的化学成分和部分结构。

化学家们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到1940年才全部阐明了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E.菲舍尔和F.霍夫迈斯特先后分别提出蛋白质的结构是由肽键把各种氨基酸链接为长链的理论,并指出了天然氨基酸都是L系的。

《进化生物学》作业答案

《进化生物学》作业答案

《进化生物学》作业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进化:广义进化指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

它包含了宇宙的演化即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生物进化: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适应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张昀)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当然也包括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的发展。

其重点是研究生物如何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的发展过程。

进化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包括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是回答为什么的科学,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进化生物学是在生物进化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由推论走向验证,由定性走向定量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科学。

二、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两人都认为生物是可变的,并支持进化论;遗传法则上,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由于历史的局限,达尔文也认为,生物性状符合“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的规律。

不同点:起源上不同:拉马克主张,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生物进化是多元的;达尔文主张物种具有共同起源(一元论)对于进化的机制两人见解不同,拉马克主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强调了环境变化在生物变异方面所起的“诱导”,但却主张变异是以生物本性即内因(一种趋于完善的需求)为主因。

但达尔文认为变异和环境是相互独立的,在环境发生作用前变异就产生了,环境只是对变异其选择的作用,生物(以物种为单位)通过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性状得到保留,比适应的性状被淘汰(适者生存)。

三、简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杜布赞斯基,主要著作:《遗传学和物种起源》(1937)主要内容:第一,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

进化生物学复习要点

进化生物学复习要点

进化生物学》课程复习大纲(注:文中标出的页码是沈银柱《进化生物学》第一版的,仅供参考)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生物进化: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

2.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趋向及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等方面的学科。

3. 趋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 ):不同的生物,甚至在进化上相距甚远的生物,如果生活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此种现象称为趋同进化。

鲸、海豚等和鱼类的亲缘关系很远,前者是哺乳类,后者是鱼类,但形都和相似。

4. 趋异进化(divergent evolution ):有些生物虽然同出一源,但在进化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条件的作用下变得很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趋异进化。

5. 用进废退: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就退化。

6. 获得性状遗传:用进废退的器官变化是可遗传的。

二、问答题1、试述达尔文进化认的主要思想和形成过程提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遗传、自发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共祖。

其主要论点是自然选择下的物种起源与渐进进化。

2、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提示:新达尔文主义学说1)约翰森的“纯系说”(pure line theory ):纯系:从一个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自交所得到的后代,其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一的。

生物的变异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基因型)和不遗传的变异(表现型)。

在基因型混杂的群体中选择是有效的,但是在纯系中,不同个体所表现的差异是表现型的,是不遗传的,所以在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果。

2)摩尔根的“基因论” 生物的基因重组是按照一定频率必然发生的,它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没有必然联系。

认为这种变异一经发生就以新的状态稳定下来,因此获得性状是不遗传的。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系统学Taxonomy:is the science of defining groups of biological organisms on the basis of shared characteristics and giving names to those groups.根据生物体显现出的的基本特征定义并确定其群体名称的学科。

系统生物学Systematic Biology:研究生物系统组成成分的构成与相互关系的结构、动态与发生,以系统论和实验、计算方法整合研究为特征的生物学。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分类Classification:provide a convenient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为生物的辨识与交流提供更便捷方法的学科。

系统发育Phylogeny: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a group of species,provide a classification which as far as possible expresses the natural relationships of organism.研究种群之间进化的联系,尽可能地为解读生物体之间的自然关系提供一种分类方式的科学。

进化Evolution:detect evolution at work,discovering its processes and interpreting its results.(PPT)进化指食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生物进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进化学名词解释

1、生物进化: 生物在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的环境的相对适应。

2、生物进化学: 是探究进化的学科,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也就是说进化生物学是回答“为什么”的学科,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3、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指物质从无序到有序,从同质到异质,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4、中性突变: 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3 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同工突变:DNA 分子上非转录顺序或重复序列或与蛋白质非功能部分相关的结构基因的改变产生同一突变与密码的简并,或与tRNA 反密码子的摇摆有关。

6、自我更新: 是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7、熵: 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8、熵变: 生物体是个开放体,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熵处在不断变化中。

9、熵产生: 体系内部由化学反应和扩散等不可逆的过程所产生的混乱。

10、熵流:分正熵流(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使机体熵值增加)、负熵流(合成作用大于机体作用,使机体混乱程度减小)。

11、团聚体:是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之一,20世纪50 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浑浊,去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将其称为团聚体。

12、类蛋白质微球体: 是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把多种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种酸性糖蛋白质放入稀盐酸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温度降至15C到0 C,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大量直径为0.5〜3卩m的均一球状小体,即类蛋白质微球体。

13、还原性大气:含有还原性气体(CH4、CO H2等)而含氧量很低的气体氛围。

14、膜进化理论:用膜分化导致代谢分隔来解释细胞器和细胞核的起源。

15、超循环组织模式:是多个自催化自我复制循环的分子系统组织起来所形成的超级循环系统,它能进行达尔文式的进化。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易化扩散:浓度梯度的存在,水和许多亲水的溶质在多种转运蛋白的帮助下,被动地被转运过膜,这种现象被称为细化扩散。

主动转运:转运蛋白利用细胞提供的代谢能使溶质逆浓度梯度而被转运,从低浓度一侧穿过质膜而达到高浓度一侧,这种跨膜转运称为主动运输。

胞吞与胞吐:胞吞:细胞通过质膜形成内向的小泡的方式,吸收大分子和其他大的颗粒,类型分为: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

胞吐: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

核小体:染色质是串珠状的丝样体,这些小珠称为核小体,核心部分由8个或4对组蛋白分子构成(H2A,,H2B,H3和H4各2个分子),一个核小体上的DNA加上一段连接DNA共有146个碱基对,构成染色质的一个单位。

流动镶嵌模型:目前较公认的膜结构模型。

它认为:细胞膜结构由液态的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可以移动的球形蛋白质而形成的。

其强调:①,膜的流动性:大多脂质和一部分蛋白质可以在膜中侧向移动;②不对称性:膜中有许多不同的蛋白质浸埋在液态的脂双层中,有的镶嵌在膜的内或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细胞器:由原生质特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担任特定的功能的微结构。

质膜:活细胞的边界,将细胞内的生命世界与其周围的非生命环境分隔开了,所有的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生物膜:一种超分子结构,由多分子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组织,具备其中任何一种分子所没有的特性。

可以穿过细胞边界的转运物质的能力。

不定根:是植物的茎或叶上所发生的根。

在组织培养中,由愈伤组织长出的根也成为不定根。

凯氏带:凯氏带是高等植物内层细胞径向壁的木栓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增厚部分,主要功能是阻止水分向组织渗透,控制着皮层和微管柱之间的物质运输。

其宽度随不同种植物而有较大的差异,最初由德国植物学家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其名字的由来即在于此。

进化生物学试题(全章节)

进化生物学试题(全章节)

进化⽣物学试题(全章节)第⼀章绪论—、选择题1拉马克提出的法则除获得性状遗传外还有____________ 。

A⽤进废退 B ⼀元论C多元论D动物的内在要求2 ?在⽣物学领域⾥再没有⽐—A—的见解更为有意义的了。

A进化B变化C辨证统⼀D⽣物与环境的统⼀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新陈代谢⾃我完成的动⼒在于。

A种内⽃争B遗传与变异的对⽴统⼀C同化与异化作⽤的对⽴统⼀D⽣物与环境的统⼀4?表现⽣物遗传特征的⽣命现象是—__。

A⾃我调控B⾃发突变C⾃我完成D⾃我复制5 ?在⼈类进化过程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

A⽣物学进化B社会⽂化进化C环境的变化D基因的进化⼆、填空题1 进化⽣物学的研究内容括 _________ , , _ , ______ , _________ 。

2 ?达尔⽂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包括: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1⽣物进化:2 .进化⽣物学:3?⼴义进化:4.中性突变:5.同⼯突变:四、简答题1什么是进化?2 ?什么是⽣物进化⽣物学?3 ?进化⽣物学的研究的内容 4 ?进化⽣物学研究的⽔平与⽅法5?简述拉马克学说的创⽴及其主要内容五、论述题1试述达尔⽂与拉马克学说的异同 2 ?学习进化⽣物学的意义3?试述⽣物进化论与进化⽣物学的关系第⼆章⽣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选择题1活着的有机体需要不断从环境吸取负熵以克服⾃⾝的—。

A、熵流B、熵变C、熵D、熵产⽣2 ?⽣命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 。

A、⾃我复制B、⾃我更新C、⾃我调控D、⾃我突变3 ?团聚体和—均为多分⼦体系的实验模型。

A、类蛋⽩质B、类蛋⽩质微球体C、微芽D、微粒4. 构成⽣物体的有机分⼦,包括核酸、蛋⽩质、糖类、脂类和A维⽣素B⽆机盐C ATP D氨基酸5 ?⽣命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地与环境进⾏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为原始⽣命体必然是⼀个—A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开放系统D半封闭系统6?关于核酸和蛋⽩质起源的三⼤分⽀学说是陆相起源说、海相起源说和—A氨基酸起源学说B核酸起源学说 C RNA起源学说D深海烟囱学说7 ?关于地球的起源,科学界普遍公认的是_A地⼼说B⽇⼼说C星云说D宇宙说&⽣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我复制、⾃我调控、⾃我更新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进化(生物学名词)

进化(生物学名词)
极端的渐变论认为,演化过程是以等速进行的,对于化石数量不平均问题,以“化石纪录本身并不完整”来 解释。极端的渐变论,至今仍然经常使用在分子层次,并发展出分子时钟的观念。
数学模式
生物的变异可以量化为数值,因此也能够建立出数学模型。较早的数值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将 生物的特征量化为数字,并且依照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借此找出它们的亲缘关系。
澄江生物群
不同时代的生物化石,会出现的在不同的地层中,如此便能够研究古生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现代生物之间的 关系。“失落的环结”指演化过程可能出现过,却尚未发现的物种。连接两个物种之间的化石,则称为“过渡化 石”。例如可能位于鸟类与恐龙中间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以及一种具有四肢的大型浅水鱼 (Tiktaalik)可能是鱼类与两栖类的过渡化石。
完整的一套可观察性状,可形成生物的构造或是行为,称为表现型。这些性状来自基因型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因此生物体的表现型并非完全来自遗传,例如皮肤的晒黑情况,是决定于个人的基因型与阳光的照射。每个人之 所以对阳光有不同的反应,是因为基因型的差异,较显著的例子是拥有白化性状的个体,这类个体不会晒黑,且 相当容易晒伤。
《天演论》中文对于如何翻译“evolution”颇有争议。支持使用“演化”的学者认为,演化在字面上的意 义比较中性,能表达连续与随机的意义,进化则带有“进步”的含意。由于汉语中“进”与“退”是代表相反意 义的两个字,因此若使用进化,则在逻辑上不易将“退化”定义为进化的一种类型。对翻译的争论也表现了人们 对进化论理解的变化,过去“进化”多表示生物朝适应环境的方向演化,而当时许多人认为生物的演化是随机的, 并没有进步退步之分。
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理论,最早是由查尔斯·达尔文与亚尔佛德·罗素·华莱士所提出,详细论述则出 现在达尔文出版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20世纪30年代,达尔文自然选择说与孟德尔遗传合二为一,形成了现 代综合进化理论,连结了进化的“机制”(自然选择)与进化的“单位”(基因) 。

进化生物学期末总复习

进化生物学期末总复习

进化生物学绪论一、名词解释1.进化:广义进化指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

它包含了宇宙的演化即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2.生物进化: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适应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张昀)3.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当然也包括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的发展。

其重点是研究生物如何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的发展过程。

4.进化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包括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是回答为什么的科学,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进化生物学是在生物进化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由推论走向验证,由定性走向定量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科学。

5.灾变论:认为地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发生了巨大的“灾难”,毁灭了当时的动植物,以后由其他地方迁来的新的类型,所以不同地层有不同化石的类型。

(多次创造,每次均不同。

认为生物的改变是突然发生的,是整体地消灭和整体地重新被创造的。

反对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演变而来的思想。

)6.新灾变论:认为在宇宙和地球演化过程中发生过一系列剧烈而突发的灾变事件,从地球演化历史来看,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相对短促的,但能量极高,影响面广,同时引起地球上的生物集群绝灭。

发生灾变的原因主要归因于地球外来因素,如超新星爆发,小行星撞地球等。

7.中性突变:中性突变是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二、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两人都认为生物是可变的,并支持进化论;遗传法则上,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由于历史的局限,达尔文也认为,生物性状符合“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的规律。

不同点:起源上不同:拉马克主张,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生物进化是多元的;达尔文主张物种具有共同起源(一元论)对于进化的机制两人见解不同,拉马克主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强调了环境变化在生物变异方面所起的“诱导”,但却主张变异是以生物本性即内因(一种趋于完善的需求)为主因。

生物进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进化学名词解释

1、生物进化:生物在其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的环境的相对适应。

2、生物进化学:是探究进化的学科,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也就是说进化生物学是回答“为什么”的学科,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3、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指物质从无序到有序,从同质到异质,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

4、中性突变: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3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5、同工突变:DNA分子上非转录顺序或重复序列或与蛋白质非功能部分相关的结构基因的改变产生同一突变与密码的简并,或与tRNA反密码子的摇摆有关。

6、自我更新:是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7、熵: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8、熵变:生物体是个开放体,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熵处在不断变化中。

9、熵产生:体系内部由化学反应和扩散等不可逆的过程所产生的混乱。

10、熵流:分正熵流(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使机体熵值增加)、负熵流(合成作用大于机体作用,使机体混乱程度减小)。

11、团聚体:是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之一,20世纪50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浑浊,去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将其称为团聚体。

12、类蛋白质微球体:是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把多种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种酸性糖蛋白质放入稀盐酸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温度降至15℃到0℃,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大量直径为0.5~3μm的均一球状小体,即类蛋白质微球体。

13、还原性大气:含有还原性气体(CH4、CO、H2等)而含氧量很低的气体氛围。

14、膜进化理论:用膜分化导致代谢分隔来解释细胞器和细胞核的起源。

15、超循环组织模式:是多个自催化自我复制循环的分子系统组织起来所形成的超级循环系统,它能进行达尔文式的进化。

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

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

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实体化石、压型化石、印痕化石、石化或渗矿化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忽视作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指距今大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之初,多细胞动物在地球上突发性出现这一演化事件。

(收成原理说、含氧量上升说、发育调控机制说、细胞说、重组生殖说、广义演化论)进化:群体中可通过遗传物质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变化被认为是进化。

进化是在一个群体中导致延续多代的可遗传变化的过程。

系统学:研究生物的变异及其因果关系、对它们进行分类命名、研究它们的亲缘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建立分类系统。

分子系统学:通过研究生物的生物大分子,来阐明生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关系——以系统树的形式表示出来。

物种树:指代表了一组物种进化过程的系统树。

基因树:指根据某一基因数据构建的分子系统树。

直系同源的序列因物种形成而被区分开:若一个基因原先存在于某个物种,而该物种分化为了两个物种,那么新物种中的基因是直系同源的;旁系同源的序列因基因繁殖而被区分开:若生物体中的某个基因被复制了,那么两个副本序列就是旁系同源的。

最大简约法:对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的变化过程,推断经过最少变化步骤的过程为最合理的假定事实。

同源性状:从共同祖先的等效器官进化而来的性状。

生物地理学:生物学与地理学间的边缘学科。

研究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一门学科。

即生物群落及其组成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和及形成原因。

特有种:指该生物种除了生存该区之外,未见于世界其他地区。

特有种可視为一地的指标物种。

生物区:依据动植物区系以及相关的气候、土壤、地貌等典型特征划分的生物分布的地域。

系统发生地理学:主要是描述和分析决定基因谱系地理分布的过程,特别是探讨种内及近缘种间谱系地理分布的原理及过程。

基因(gene):遗传的基本单位.位点(locus):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或是说占据特定位置的基因。

串连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s)微卫星,如(AT)12, (AAGCG)5转座元件(transposon elements, TEs)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区别在于后者通过RNA为中介,反转录成DNA后进行转座。

(完整word版)进化生物学试题

(完整word版)进化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1、进化:一切物质的发展规律,是指物质的无序到有序,从同质到异质,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生物进化:是指物质有趋势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了复杂性和有序性增长的趋势,适应生存环境的趋势,与无方向的循环往复的变化不同,演化更多的应用于非生物学领域。

3、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4、化石:就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与地质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生活的遗迹,从时间上看,必须是全新世之前的地层中挖掘出来的才可以成为化石。

5、利他行为:指对其他动物有利而对本身不利,甚至有害的行为,发生在亲缘关系上的叫双亲行为,发生在没有亲缘关系的社群成员之间的利他行为,称为互惠互利的行为6、大进化:指种和种以上分类的进化7、小进化:指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的进化改变,以现存的生物种群和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短时间内的改变8、种群:是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的集合,又称孟德尔种群,杂合是种群的基本属性之一,杂合性可以保证种群的多样性9、基因库:一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组成成员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被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10、基因频率:指种群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11、基因型频率: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12、遗传平衡(基因平衡):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遗传漂变等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也称哈迪—温伯格定律13、适合度:指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他基因型个体相比能够存活并把它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能力14、选择系数:表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是表示相对选择强度的数值15:、遗传漂变:把由于群体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于丢失的现象称为遗传漂变,又称莱特效应。

16、适应:生物的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生命特有的现象。

进化生物学总结

进化生物学总结

进化生物学总结进化生物学总结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1.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研究进化的过程、原因、机制、速度和方向,还研究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性的起源的一门学科。

2.生物重演律:生物在个体发育中迅速重演其祖先的主要演化阶段。

即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3.生物表型的进化:相对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而提出的,包括形态、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的进化。

表型进化是以分子进化为基础的,其本质还是基因频率的变异。

4.进化稳定对策(ESS):是基于最适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策的一种理论。

是一种混合对策,是经过长期进化检验的、最稳定的、而且最少受到其他可选对策的干扰。

5.内共生起源学说: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粒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于共生的螺旋体类真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进而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6.平衡性选择:又称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

是指能使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若干世代中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

这种选择常导致群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个体,从而维持遗传学多样性。

7.遗传漂变:指的是由于种群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又称为赖特效应,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机制。

8.正态化选择:即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称稳定性选择。

9.前进性选择:自然选择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包括单向性选择和分歧性选择。

前者使生物类型通过淘汰一种极端而保留另一极端的变异,后者把一个群体中极端变异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减少中间常态性。

10.量子种:骤变式物种形成方式,种群内部分个体由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遗传漂变)相对快速地获得生殖隔离,并形成的新物种。

11.渐变种:以缓慢的方式形成新的物种,同时具备较完整的中间过程。

达尔文认为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

12.中性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进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进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遺傳漂變
在有限種群大小的情況下,隨機 因素可能導致某些基因型的頻率 發生改變。
基因流動
物種間的基因交流有助於增加種 群的遺傳多樣性,提高物種適應 環境的能力。
04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意義
生物多樣性定義和分類方法
生物多樣性定義
生物多樣性是指在一定時間和空間範圍內,生物種類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它包括了物種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
突變壓力選擇問題探討
突變壓力指的是基因組中突變的 產生和積累,這些突變可能會影
響個體的適應性和生存能力。
自然選擇是一種機制,它根據個 體的適應性來選擇哪些基因型能
夠在種群中得以保留和傳播。
爭議在於突變壓力和自然選擇在 進化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以及 它們如何共同塑造物種的多樣性
和適應性。
當代科技手段在進化論研究中應用
行為生物學
研究動物行為及其適應意義,揭示行 為進化與自然選擇的關係
02
物種起源與演化理論
達爾文物種起源理論
共同祖先學說
01
所有物種都來源於共同的祖先,通過繁殖多代形成多樣性。
自然選擇學說
02
物種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有利於生存的個體會更容易傳遞其
遺傳信息到下一代,從而導致物種的適應性進化。
性選擇學說
03
某些特徵可能因為對異性具有吸引力而被選擇,進而影響物種
的進化。
基因突變、基因重組與自然選擇
基因突變
DNA序列的改變導致遺傳信息的變異,可能產生新的表型特徵 。
基因重組
在有性生殖過程中,來自不同親本的基因重新組合,產生新的基 因型。
自然選擇
環境中的差異導致個體生存和繁殖機會的不同,進而影響物種的 基因頻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更新】:新陈代谢是维持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过程中一系列化学变化的总称。也就是生物体内化学组成的自我更新。
【自生论】:自然发团聚体学说: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聚合在团聚体内并具有类似于膜那样的边界,其内部的化学特征显著区别于外部的溶液环境。团聚体是一种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一定的生命现象。
【古生界】:(不考)
【行为】:指动物体感受信息后的有规律的适应性活动。
【信号】:指能引起动物发生行为反应的任何符号、姿态和标志等。
【进化稳定对策(ESS)】:如果种群中的大多数成员都采取这一对策,则任何个体的举止异常的行为无法与之抗衡。
【“有产者”原则】:指斗争中资源(食物、领域、配偶)占有者往往处于优势。如:招潮蟹。
【特化】:特化式进化简称特化,它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进化方式。
【退化】:简化式进化简称退化。它是由结构复杂变为结构简单的进化方式。
【低速进化】:
【南方古猿】:简称南猿。南猿在分类上是人科的一属,即南方古猿属,南猿的进步类型能制造工具,是人类形成阶段的代表。
【直立人】:是晚期猿人(也称猿人)的学名。头骨似猿,但大腿骨很像直立行走的人。
名词:
【进化】 :(evolution)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
广义进化,包含了宇宙的演化即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社会的发展。
狭义的进化,是指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群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变化。
【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是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其原理、机制、速率和方向的科学。
【亲缘选择】:亲缘关系越近,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也就越强烈;亲缘越远,则表现越弱。
【点突变】:也称基因突变,这是指在核酸上仅有一个核苷酸改变的突变,尤其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中发生的突变。
【多倍体】:二倍体(2n)细胞的某同源染色体在3个以上的现象。
【微观进化】:是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变化。微观进化是进化的基础,多种微观进化汇集的结果即表现为宏观进化。
【物种】:是由种群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他单元在生殖上隔离着),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种群组成、生殖隔离、生态地位和宗谱分支。
【前合子隔离】:是阻碍不同群体间或成员的杂交,防止杂种合子的形成,多为环境、生态、行为等方面的原因。
【上升进化】:又称全面进化、复杂进化,这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的综合地全面地进化过程,其结果是生物体各个方面比原有水平都高级复杂。
【种群】:种群也叫居群。它是指生活在一定群落里的一群同种个体。(笔记)
是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集合,又称为孟德尔种群,种群是有性繁殖的基本单位。对于有性繁殖的真核生物而言,同种个体常因地理因素,环境因素的限制,被不同程度地分隔,形成不同程度隔离的个体集合。(书)
【基因库】:一个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组成成员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被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微球体】:Fox的微球体可以从外界吸收更多的生物多聚体分子,使得微球体上产生出芽,甚至形成新的微球体。
【超循环组织模式】:所谓超循环组织就是指由自催化或自我复制的单元组织起来的超级循环系统。
【阶梯式过渡模式】:提出了一个包括6个阶梯式步骤的由原始的化学结构过渡到原始细胞的理论。
【古细菌】:又名原细菌,是与人类生活无直接关系的元和生物,能存在高温高压货高盐或极为低温,干旱的环境,属化能自养极端嗜热的细菌。
【能人】:也称“早期猿人”。能人头骨壁薄,眉脊不明显,頬齿,特别是前臼齿,比南方古猿非洲种为窄。下肢骨明显具直立行走的特征,手骨表明其拇指和其他四指能够对握,但还不很精确。
【遗传漂变】:由于小群体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其至丢失的现象。
【自然选择类型】:正态化选择、单向性选择、分裂性选择
【自我复制】:在生物繁殖过程中,实际上是亲代将自己的DNA复制了一代传给子代,使子代按照与亲代相同的发育途径实现了性状的表达。{是生命物质另一个重要特征:三个层次:(1)分子水平:DNA的半保留复制(2)细胞水平:表现为细胞分裂(3)个体水平:表现为个体增殖。}
【内共生起源说】:大约在十几亿年前,一些大型的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先后吞并了几种原核细胞(细菌和蓝藻)。由于后者没有被吞噬细胞所分解消化,反而从寄生过渡到共生,并成为宿主细胞的细胞器。
【渐进式起源说】:认为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细胞核的形成是由原始的原核细胞,通过一系列DNA复制和质膜的内陷,形成了双层膜的结构。
【超微化石】:是指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特别微小的一类化石。
【地质年代】:地壳上不同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
【前寒武纪】:是多细胞生物出现,真核细胞首次出现,原核细胞在层叠岩中首次出现以及地球形成的时期。
【适应】: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合,是生物适合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定特性和形状的现象。
【基因型频率】: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
【遗传平衡定律】:即Hardy-Weinberg(哈迪-温伯格)定律。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合度】:也称适应值,它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他基因型个体相比能够存活并把它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能力。一般用W表示。
【选择系数】:表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是表示相对选择强度的数值,一般以s表示。
【平衡性选择】:又称为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是指能使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若干世代中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
【前进性选择】:正态化选择、单向性选择、分裂性选择三种类型的选择,是自然选择最基本的类型,其中单向性选择和分裂性选择又因为它们都能导致物种的分化,故又统称为前进性选择。
【生殖隔离】:指在自然界中生物间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可与后代的现象。
【生物进化论】:(evolutionism)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不定变异】: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个体发生不同的变异。例如,安康羊。
【基因频率】:是指某一等位基因在所有等位基因总数中所出现的百分率。(笔记)
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书)
【正态化选择】:即稳定性选择,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而保留那些中间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