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弥散黏滞型波动方程的地震波衰减及延迟分析(1)
弥散黏滞性波动方程的吸收边界算法

第 4期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o1 4 No .6 .4 Ap . 2 1 r 02
21 0 2年 4月
J OURNAI OF XIAN I J AOTONG UNI VERS TY I
弥 散 黏 滞 性 波 动 方 程 的 吸 收 边 界 算 法
赵海 霞 ,高 静怀 ,马逸 尘。
中图分 类号 :P 3 . 文献标 志码 :A 61 4 文 章编 号 :0 5 —8 X( O 2 0 —1 20 2 39 7 2 1 ) 40 1 —7
An Abs r i g Bo n a y Al o ih o f u i e Vi c u a e Equ to o b n u d r g r t m f r Di f sv - s o s W v ain
震 波 随传播 距 离指数 衰减 而达到 吸收 边界反 射 的 目的. 用傅 里 叶 变换 求得 无 界 空间 该波 动 方 程 利
的解 ; 引入 衰减 函数 构建 有界 空 间相 应 的辅 助 方程 , 理 地选择 衰减 函数使 得计 算 区域 内辅 助 方程 合 的 解为 原 方程 的解 , 而边界 吸 收层 内的解呈 指数 衰减 ; 用有 限差 分 法在 均 匀介 质和 均 匀层状 介 质 运 中求解 弥散黏 滞 性 波动方 程 , 用该 方法对 边界 进行 处 理 并 与 未加 边界 处理 的 波 场 快照 和 地 震记 采 录进 行 对 比. 实验 结 果表 明 , 所提 方法 处理后 的 波 场快 照 几 乎 无边 界 反射 波存 在 , 空 间位 置 为 在
t i e y u i g F u ir t a s o m. Th n,a x l r q a i n r o s r c e y i t o u i g d — a n d b sn o re r n f r e u i a y e u t sa e c n t u t d b n r d c n e i o
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与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

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与数值模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粘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粘弹性介质是指介质既具有弹性特性,又具有粘滞特性。
在研究地震波传播中,考虑粘弹性介质的影响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地球内部介质的特性和地震波的传播过程,提高偏移成像和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率。
二、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和数值模拟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粘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数学模型。
包括粘弹性介质的弹性模量、黏滞阻尼系数、泊松比等基本参数,以及应力-应变关系式、运动方程、弹性波方程和粘弹性波方程等。
2. 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特性分析。
包括波速和衰减特性分析,包括主频、振幅和波形等。
3. 粘弹性介质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
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谱方法等针对粘弹性介质的数值模拟方法。
4. 数值模拟算例的设计和计算实验。
以实际介质为样本,进行数值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数据分析粘弹性介质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评估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5. 数据处理和展示。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图像并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的价值。
三、研究意义地震勘探和地震成像是地球物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粘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是影响这两方面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深入研究粘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的数学模型和传播特性,有助于更准确、更真实地描绘地球内部介质的特征。
2. 探究各种数值模拟方法在粘弹性介质地震波传播中的适用性,为实际勘探和成像提供科学依据。
3. 数据处理和展示结果能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检测手段。
四、研究方法和过程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在文献综述方面,将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获取研究所需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理解。
在数值模拟方面,将应用有限差分法等数值模拟方法,并在实际流体介质中进行数值模拟实验,获取满足研究需求的数据结果。
基于粘声衰减补偿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基于粘声衰减补偿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徐凯;孙赞东
【期刊名称】《石油物探》
【年(卷),期】2018(057)003
【摘要】实际地下介质普遍存在粘滞性,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存在衰减现象.为了减弱这种透射损失,补偿深层衰减的能量,改善成像效果,实现深层保幅偏移成像,基于标准线性固体粘弹性机制,在粘声介质逆时偏移的基础上,引入最小二乘的思想,实现了基于粘声衰减补偿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层状模型与Marmousi模型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补偿吸收衰减作用损失的能量,实现高分辨率地震保幅成像.
【总页数】9页(P419-427)
【作者】徐凯;孙赞东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北京1022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基于L1范数正则化的三维多震源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J], 李庆洋;黄建平;李振春;李娜
2.基于Seislet分数阶阈值算法约束的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J], 黄建平; 张入化; 国运东; 雍鹏; 李闯
3.基于Poynting矢量行波分离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J], 王晓毅;张江杰;许宏桥;田宝卿
4.基于海森矩阵因数分解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研究 [J], 孙小东;腾厚华;任丽娟;王伟奇;李振春
5.基于GPU并行加速的黏声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及应用 [J], 张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波动方程的地震波衰减理论研究及应用

×[u+C矿)cu一C ) ( O ( O ] o
V o135 N O . .3
20 0 8年 6月
Jn 2 0 u.08
[ 章 编 号 ]1 7 7 7 2 0 ) 30 6 5 文 6 1 9 2 ( 0 8 0 2 30
基于波动 方程 的地震波衰减理论研究及应 用
尹 陈 贺振 华 黄 德 济
( 都理工大学“ 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 成 油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都 6 0 5 ) 成 1 0 第3 5卷
粘 滞性 衰减 。设地震 波 场
一 e e () 2
其 中 : + i 复 数 波 数 ; 为虚 数 单 位 ; k 一k a为 i ∞为
圆频 率 。
将 () 2 式代入 ( ) 中 , 方 程可得 1式 解
忌一
√
性 。比如 , 便 于对 复杂地 层模 型进 行 实验 , 实 不 且 验 室 的外 界 条件 , 温度 、 力 等 因 素难 以控制 , 如 压 并对 模拟 结果 有较 大 的影 响 。而基 于波动 方程 正
演理论 , 岩石 的 内摩 擦 和 粘滞 系数 上 模 拟地 震 从 波 的单频 能量 的变 化 特 征 , 释 由于 含 油气 地 层 解
地 震 波在 岩石 中传 播 时 , 由于 流体 对 地 震 波 的 粘 滞 性和 热传 导 , 得 一部分 能 量转 化为 热能 , 震 使 地 波 即在 传播 过程 中衰 减 , 而 在 储 层 下 方 出 现 低 从
频 阴影现 象 。低 频 阴影 定 义 为 : 含 油气 层 下方 在 出现 的低 频强 能 量 区域 , 反之 , 区域 高频 能量 而 该
[ 键 词 ]品质 因 子 ; 频 阴影 ; 滞 性 ; 关 低 粘 内摩 擦 性
黏弹性介质中瑞利波频散曲线和衰减系数曲线的反演

中 图分 类 号 : P 6 3 1 .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0 —0 8 4 4 ( 2 0 1 5 ) 0 3 —0 7 3 9 —0 4
D0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0 8 4 4 . 2 01 5 . 0 3 . 0 7 3 9
I nv e r s i o n o f Ra y l e i g h W a v e Di s p e r s i o n Cu r v e s a n d At t e n u a t i o n Co e f f i c i e n t Cu r v e s i n Vi s c o e l a s t i c Me d i u m
CHANG Do ng — me i i n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Hi g h S p e e d C u t t i n g a n d Pr e c i s i o n Ma c h i n i n g,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d u c a t i o n Ti a n j i n 3 0 0 2 2 2 ,C h i n a;2 . S c h o o l o f Ae r o n a u t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C i v i l Av i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T i a n j i n 3 0 0 3 0 0 , C h i n a)
基于曲波变换与EMD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衰减

基于曲波变换与EMD的地震数据随机噪声衰减杨会;张华;王冬年;刁塑【摘要】由于曲波变换对信号具有较好的稀性,使得曲波阈值去噪法在数字信号噪声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对弱信号曲波系数存在过分的扼杀现象,从而去除了部分弱有效波信号.为了在彻底地去除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的同时,更完整地保留地震数据特征,在曲波阈值去噪过程中引入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法.首先将地震信号从高频到低频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分量,然后利用前几阶含噪声的高频分量重构二维含噪记录,并使用曲波阈值法降噪处理后再与剩余不含噪声的低频分量重构出去噪的信号.不论是对理论模型还是野外数据,联合法的处理结果均优于单一曲波法处理结果.理论与实际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联合法在几乎去除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弱信号,提高了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8(015)001【总页数】7页(P79-85)【关键词】曲波变换;地震数据去噪;经验模态分解(EMD);阈值;随机噪声【作者】杨会;张华;王冬年;刁塑【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1 引言在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随机噪声干扰,从而淹没了弱反射波同相轴,降低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
为了更好地分析地震数据以及了解地下信息变化情况,需要对地震数据进行有效的噪声衰减。
因此,地震信号的随机噪声压制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内容。
曲波变换是由 Candes等人提出的,作为一种多尺度多方向分析方法,其提出后几年时间里,很快在图像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论“低频阴影”分析方法

论“低频阴影”分析方法张水山【摘要】近年来国内学者从数值模拟、瞬时谱的计算和实例应用等方面对“低频阴影”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地研究,但少见“低频阴影”分析方法作为主力方法进行流体识别的成功案例.以国内某区的油水储层预测为实例,分析并总结了水层、油层和含油水层的瞬时谱特征,以详实的测并数据和瞬时谱剖面论证了“低频阴影”分析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和“低频阴影”的成因问题.实例研究结果表明:①“低频阴影”的成因非单一的“衰减”因素;②“低频阴影”分析方法能有效地用于油层地识别,对于水层的识别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即使对于同一个研究区的同一地层的上段与下段地层的瞬时谱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③“油层”与“含油水层”具有不同的“低频阴影”特征,且两者的“低频阴影”的主要成因机制也不一样.%Chinese scholars studied the "low frequency shadows" in detail by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instantaneous spectrum calc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over the past decade,but they rarely take the "low frequency shadows" analysis a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fluid identification as success cases.We take the oil-water reservoir prediction as an example in Xinjiang region,which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instantaneous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layer,oil and oily water layer by using the detailed logging data and instantaneous spectrum sectional.The applicability and causes of "low frequency shadows" are demonstrated and the direction of "low frequency shadows" analysis method is discussed.The research showed that:(1) the "attenuation" factor is not the only causes of "low frequency shadows";(2) the "low frequency shadows" analysis method canbe effectively used for "oil layer" identification,but it needs to consider the ques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for "water layer",even for the same formation both in the upper section and the lower section may exist different features;(3) "oil layer" and "oily water layer" have different "low frequency shadows" feature which are caused by different mechanisms.【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年(卷),期】2017(039)004【总页数】9页(P506-514)【关键词】低频阴影;谱均衡;油水识别;衰减;瞬时谱【作者】张水山【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武汉43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Sheriff [1]在勘探地球物理百科词典中对“低频阴影”的定义为“A region of lowered instantaneous frequency that may lie immediately under a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其中文的解释:低频阴影是低频瞬时谱上出现在油气层的正下方的一个区域;Taner等 [2]最早发现了实际地震剖面上的低频阴影现象,但是这种现象是经验性的,有多解性,他们还无法对其进行解释。
黏弹性EDA介质中地震波的衰减特性研究

第 6期
地
震 学 报
V0 1 . 3 7,No . 6
NO V . 。2 O1 5
2 0 1 5年 1 1月 ( 9 7 3 — 9 8 2 )
A CTA SEI S M( ) LOG I CA SI NI CA
何现启 , 朱 自强 ,彭 凌 星 , 戴 光 明 .2 0 1 5 .黏 弹性 E DA介 质 中地 震 波 的衰 减 特 性 研 究 .地 震 学 报 , 3 7 ( 6 ) : 9 7 3 — 9 8 2 .d o i
数 均 可 指 示 裂 隙 的 走 向 ;非 均 匀 介 质 中 S H 波 相 衰 减 系 数 随非 均 匀 角 的增 大 而 增 大 , 且的 夹 角 也 相 应 增 加 ;由于 地 震 波 振 幅 的衰 减 随岩 石 物 理 性 质 的 变 化 比 地 震 波 速 度 的 变 化 更 为 灵 敏 ,而且 携 带 了 更 多 的 岩 石 物 理 性 质 信 息 ,因 此 可 用 来 探 明 裂 隙 走 向 、
Pha s e a t t e nu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 t a nd gr o up a t t e nua t i o n c o e f f i c i e nt f or i nh om o g e
ne o us an d ho mog e n e ou s pl a ne wa v e a r e d e r i v e d b y t h e me t ho d u s e d f o r e xt r e me
At t e nu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e i s mi c wa v e i n v i s c 0 e l a s t i c EDA me d i a
Seismic Attenuation地震波衰减

decay of amplitude. Here, A0 is the initial displacement (at time t = 0) and
Important to note:
0
1
(2) Multipathing: waves seek alternative paths to the receiver. Some are dispersed and some are bundled, thereby affecting amplitudes.
(3) Scattering: A way to partition energy of supposedly main arrivals into boundary or corner diffracted, scattered energy.
Definition of the quality factor
Q
1
E
2 E
Energy dissipated in a cycle
Energy stored
f
A
A0
exp
Qt
Putting everything together
Aij ( f ) Si( f )I j ( f )Gij (R)Bij ( f ,R
Thus the energy per unit wave front decays as 1 / r2, and the amplitude decreases as 1 / r
MULTIPATHING
粘滞声波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的应用和研究

图1粘滞声波偏移实际延拓算子的振幅潜与理想延拓算子的振幅谱误差分析
a理想延拓算子的振幅谱;b实际延拓算于的振幅谱;
c两者的误差
图3a时间域地下构造模型
图3c对粘滞声波自激自收响应
傲声波偏移后的结果
——34——
-30-20-1.0mO1.02030
Li...[)二
-30-20-1.0001.02.0&0
I。
图2粘滞声波偏移实际延拓算子的相位谱与理想延拓算子的相位谱氓差分析
a理想延拓算子的相位谱。
b实际延拓算子的相位1普;
C两者的谋差
图3b时间域地下构造模型的粘滞
图3d对粘滞声波自激自收响应
做粘滞声波偏移后的结果
奢犁霉事群
O
5
O
5
O
50
3
2
21l
OO
密掣罂雹肆七监能
亘埘蜡
2呻
∞O
10∞
1蚰0
l舯O
22∞
Z600
图4a中央凹陷地质模型图4bCI]P80处牯滞性声波单炮记录图4c声波叠前深度偏移的结果图4d粘滞声破叠前深度偏移的结果
图5常规叠后时间偏移(a)与牯滞声波叠后时间偏移(b)对比
四、并行算法
粘滞声波偏移的成像结果不仅能够提供聚焦甚好而且空间位置正确的地下图像,而且能
够更真实地反映地下介质的岩性和物性对地震波振幅的影响。
但巨大的数据量和运算量,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并行计算技术的飞速进步,给牯滞声波偏移的发展和应用注入了新的生机,
有助于其由二维发展到三维,由叠后发展到叠前。
一35—。
基于弥散黏滞波动方程的地震成像方法研究

基于弥散黏滞波动方程的地震成像方法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基于弥散黏滞波动方程的地震成像方法研究地震成像在地球科学和资源勘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于 matlab 的对流弥散衰减方程求解与应用

基于 matlab 的对流弥散衰减方程求解与应用一、引言对流弥散衰减方程(Convection-Dispersion-Attenuation Equation,CDAE)是描述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和转化的基本数学模型,其求解对于地下水污染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基于 matlab 的对流弥散衰减方程求解与应用。
二、对流弥散衰减方程对流弥散衰减方程是由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数学形式为:$$\frac{\partial C}{\partial t} = D \frac{\partial^2 C}{\partial x^2} - v \frac{\partial C}{\partial x} - kC$$其中,$C$ 为污染物浓度;$t$ 为时间;$x$ 为空间坐标;$D$ 为分子扩散系数;$v$ 为平均线速度;$k$ 为吸附系数。
该方程描述了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对流和吸附过程。
三、matlab 求解1. 前置条件在使用 matlab 求解 CDAE 前,需要先安装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oolbox 和 Optimization Toolbox。
2. 初值问题求解初值问题是指在已知初始条件下,求解方程在一段时间内的解。
对于CDAE,可以使用 matlab 的 pdepe 函数进行求解。
pdepe 函数的输入参数包括:- pdex1: 定义空间区域;- pdex2: 定义时间区域;- pdex3: 定义方程的系数;- pdex4: 定义初始条件;- pdex5: 定义边界条件。
以下是一个求解 CDAE 初值问题的示例代码:```matlabfunction [c, f, s] = cdae(x, t, u, dudx)D = 1; v = 0.1; k = 0.01;c = 1;f = D*dudx - v*u;s = -k*u;endfunction u0 = initialCondition(x)u0 = exp(-x.^2);endfunction [pl, ql, pr, qr] = boundaryConditions(xl, ul, xr, ur, t)pl = ul; ql = 0;pr = ur; qr = 1;endxmesh = linspace(0, 20);tspan = linspace(0, 10);sol =pdepe(0,@cdae,@initialCondition,@boundaryConditions,xmesh, tspan);surf(xmesh,tspan,sol(:,:,1))xlabel('Distance x')ylabel('Time t')zlabel('Concentration C')```3. 边值问题求解边值问题是指在已知边界条件下,求解方程在整个空间区域内的解。
应用正演模拟分析近地表黏弹性对深层缝洞储层地震波衰减及成像的影响

应用正演模拟分析近地表黏弹性对深层缝洞储层地震波衰减及成像的影响马灵伟;顾汉明;李宗杰;张旭光【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4(049)004【摘要】近地表沙层的黏弹特性引起的地震波能量及频率的吸收衰减不容忽视.本文基于黏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近地表不同Q值情况下地震波穿过黏弹介质后的地震波场特征,通过波场频谱特征分析了影响地震波能量及频率吸收衰减的因素,即Q值越小、激发子波的主频越高、传播距离越远的地震波能量及主频吸收衰减越严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伏地表沙层缝洞型模型,研究近地表沙层对中深部储层反射波的衰减及对缝洞型储层成像的影响,对实际地震资料的振幅、频率的恢复补偿以及提高分辨率具有一定意义.【总页数】8页(P694-701)【作者】马灵伟;顾汉明;李宗杰;张旭光【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基于模型正演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识别和划分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单元 [J], 何建军;刘家铎;鲁新便;李宗杰2.正演模拟验证叠前弹性阻抗反演在碳酸盐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李宗杰3.塔河油田南部缝洞储层的正演模拟及地震波场特征 [J], 黄绪宝;顾汉明4.基于正演模拟的碳酸盐岩缝洞体系连通性分析 [J], 杨敬雅;李相文;朱冬辉;闫顺来;张明;毕姣莹5.黏弹性VTI介质微地震正演模拟与震源机制全波形反演 [J], 唐杰;刘英昌;韩盛元;孙成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波衰减参数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优秀毕业论文

Abstrac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eismic Wave Attenuation
Parameter Extraction Method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Wangjinghua,female,was born in March, 1979 whose tutor was Professor Hezhenhua. She graduated from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Earth Explor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iques major and was granted the Master Degree in June, 2010.
除了 Q 和 a 之外还有很多地震时频属性参数也与储层结构具有不同程度的 相关性。本文在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和批量的实测数 据的计算分析,对用以求取波吸收的脉冲透射法(与谱比法等价)和地震波属性 参数分析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影响因素和应用效 果。经理论研究、实际岩样测试分析和两个地区 8 口井储层段子波属性提取分析, 取得了批量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综合提炼,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III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quantities of measured data analysis, to obtain wave absorbing the pulse transmission method (with the spectral ratio equivalent) and the parameters of seismic attribute analysis method in-depth study of these two methods of application conditions,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of results. The theoretical study, the actual testing of rock samples and two 8 wells in the reservoir region attribute extraction scripts wave analysis, the bulk of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Fruitful results of this integrated refining, come to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points: (1) wav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rock samples or variation between the understanding of: z Q values of rock samples saturated by water saturated air than a large, full oil and saturated rock sample Q values are almost equal, with Q valu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size of oil and water. z rock Q value de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 and vice versa. z Time-frequency properties in the seismic wave analysis, the frequency attenuation gradient of K, the high frequency band width of the low frequency band width ratio Δw , Q value and so the structure and containing fluid with the reservoir,
应用黏弹性波动方程模拟地震低频阴影

应用黏弹性波动方程模拟地震低频阴影兰锋;李明;李艳东;田瀚【摘要】以地震频谱分解为基础的低频阴影提取技术是一项有效的烃类检测方法,但是对于低频阴影的产生机理一直缺少明确的解释.本文通过建立含流体饱和介质的等效地质模型,采用黏弹性波动方程进行正演模拟,对得到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频谱分解,探讨低频阴影现象的产生机制.在低频(如15Hz)瞬时频谱剖面中,含油气储层下方表现为强能量团;当频率增加到55Hz以上时,含油气储层下方的能量则比低频瞬时剖面中对应位置的能量要弱得多,这就是典型的低频阴影现象.对低频阴影形成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低Q值(Qp小于90,Qs小于70)且达到一定厚度(厚度大干半个地震波长)的储层,低频阴影现象明显,出现在储层下方最先存在波阻抗差异的地层界面处.【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5(050)001【总页数】7页(P84-90)【关键词】低频阴影;地震波衰减;黏弹波动方程;频谱分解【作者】兰锋;李明;李艳东;田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当地震波穿过地层时,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响应与地层厚度、岩性、岩石孔隙度和流体性质密切相关。
由于地层的物性和所含流体性质不同,相应的地震响应特征将随之变化。
探索储层的振幅和频率响应特征与储层物性,特别是与储层中所包含流体的关系,是地震烃类检测的重要研究内容。
对于深层和超深层储层,受勘探开发成本高的限制,有效的地震烃类检测技术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目前主要的烃类检测方法有AVO、频谱分解、Geocyber多子波分解技术等。
低频阴影是指在低频瞬时频谱剖面中油气储层下方出现强能量团,而在高频瞬时频谱剖面中,对应位置则没有强能量团的现象。
地震波衰减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1影响地层吸收衰减的主要因素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过程中会存在能量衰减,这种衰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这些因素包括:频率、压力、温度、饱和度、应变振幅以及岩石的特性等。
在研究地层吸收衰减特性的过程中,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对于衰减问题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1. 频率频率与衰减的关系目前尚未有定论。
室内研究表明 Q值与频率有关,而一些对实际地震数据的研究则表明了衰减与频率无关。
现有的资料表明:对不同特性的岩石,频率的影响不同。
对干燥岩石,衰减与频率无关(BirchandBancroft,1938;Born,1941;PeselnickandOuterbridge,1961;PanditandSavage,1973;NurandWinkler,1980;Tittmannetal.1981);对于部分饱和或完全饱和岩石,地震波以复杂的路线传播,由流体流动类型所决定,衰减通常与频率有关。
Johnston 等利用与地震勘探有关的孔隙流体的粘滞系数和标准线性粘滞性模型,计算出地震频段的衰减对频率的依赖关系;O’Connelland Budiansky(1977)分析了饱和碎屑岩石的弹性特征,提出了与频率相关的衰减模型,他们指出在两种特性频率条件下产生的衰减最大;White(1975)计算出了在部分饱和流体岩石的弹性波衰减,推断出 P 波的衰减和频率有关,而 SH波的衰减和频率无关。
2.岩性高速的岩石,吸收性弱,而低速的岩石,吸收性强。
对于大多数地区,泥岩的平均吸收性比砂岩强,砂岩的吸收比页岩和灰岩的吸收强,砂岩含有油气时,其吸收性显著增强。
总之,介质弹性越好,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能量损耗3.压力P波、S波在所有饱和岩石中,随压力的增加Q增大(衰减减小),在高压下则保持为一稳定值(Gadneretal.1964;Gordon and Davis,1968;Walshetal.1979;Tokso..zet.al.1979)。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域地震波能量衰减补偿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域地震波能量衰减补偿杨学亭;刘财;刘洋;罗腾;周寅;张鹏;李继龙【摘要】为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对地层吸收衰减进行补偿是地震资料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地滤波算子是时间、频率和品质因子的函数,因此也可以在时频域内进行衰减补偿.相对于固定时窗的短时傅里叶变换(STK)和Gabor变换,小波变换对于处理非平稳地震信号具有更好的局部时频分析能力.利用基于一维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time-frequency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TFCWT)和基于Kolsky衰减模型的大地滤波算子,在时频域内实现了地震波能量的衰减补偿.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小波域(时间-尺度域)内的衰减补偿方法,基于一维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频域地震波能量补偿方法能够更好地补偿深层衰减地震信号,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4(053)005【总页数】8页(P523-529,602)【关键词】非平稳信号;衰减补偿;小波变换;时频分析【作者】杨学亭;刘财;刘洋;罗腾;周寅;张鹏;李继龙【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地层的非弹性性质,使其能量有一定的衰减损耗。
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对地震波衰减机理和补偿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应用比较早的有谱白化处理和反Q滤波。
谱白化是通过展平信号的振幅谱来实现对衰减频率的补偿,可分别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白色部分为干砂岩,黏滞性系数和内摩擦性系数 很小以致可以忽略.
基于地层速度、弥散系数、黏滞性系数,利用一 维弥散一黏滞型波动方程正演的方法,模拟出地震道 时域记录;在图3a中,横向上由于吸收衰减,振幅能 量横向分布有所变化.在含流体层和含流体层下方, 振幅能量偏弱;在速度分界面处,出现地震波同相轴 的错断,显示出地震波到达时间呈现延迟现象.对图 3a的数据作时频分析[9’1引,可以明显地看到地震波 单频能量的衰减情况.图3(b~d)是图3a的10 Hz、 20 Hz、30 Hz单频能量剖面.由于第一反射层没有 受到衰减,因此,低频能量在水平方向较为均衡;而 在第二反射层和第三反射层的右方,穿过含流体地 层的单频能量强于左边不含流体层下方的单频能 量,即在含流体层下方出现低频强能量分布即低频 伴影.图3(e~h)是正演剖面的40 Hz、50 Hz、 60 Hz、70 Hz单频能量剖面,其共同特点是:第一反 射层左右两边能量相对较为均衡,而下方左边穿过 不含流体区的单频能量总是高于右边穿过含流体区 的单频能量.可见,表现在黏滞性和内摩擦性的地层 含流体性,使得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高频能量衰减 较快,低频能量衰减较慢.用频谱分析可知,地震波 主频向低频方向移动,出现低频伴影.在地震波走时 上,出现时间延迟现象.对比图3(b~h),有利于判 断出地层的含流体情况,且有助于含流体地层在纵 向和横向上的区域划分.
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Geophys.)
பைடு நூலகம்
引言
地震波的衰减依赖于频率的反射系数和储层中 流体引发的地震波衰减,并且与岩石的孔隙度、渗透 率、黏滞性、可压缩性、层厚度等物理属性有关[1],这 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地震波的传播衰减与走时.由于 地层含流体类别和状态不同,通过含流体地层传播 的地震波特性将随之发生变化.研究和认识这些变 化的机理和特征口一],并对其进行检测和适当的直 观显示,是油气(或流体)预测的关键.在岩石物理方 面,由于地层中的岩石往往不是完全弹性的,因此, 当地震波在岩石中传播时,由于含流体性对地震波 的黏滞性和热传导,使得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地 震波即在传播过程中衰减,从而在储层下方出现低频 伴影.低频伴影定义为:High energy below reservoir at low frequency.用低频伴影来检测地层的含流体 性,国内外对此做了很多研究,John等¨1利用时频 分析方法显示出了较好的低频伴影,但是并没有从 岩石物理特性上加以解释说明.2004年,EBROM 等总结了包含地震波衰减在内的产生低频伴影的十 种可能原因.2006年,Gennady G[51在利用低频伴影 进行油气预测中,与实际的钻井吻合度极高.由此可 见,低频伴影在油气预测中的重要性,因此,非常有 必要对低频伴影的产生做系统分析和数值模拟,但 文章并没有对低频伴影的起因进行明确论证.国外 学者Valeri等[63在实验室中,利用岩石物理模型, 模拟出地震波的能量衰减情况,通过高通滤波和低 通滤波处理后,体现出高频衰减特征和低频伴影现 象.与此同时,在含流体层的下方,出现了地震波到 达时间的延迟,该现象与地层的黏滞性和内摩擦性 有关.然而,任意模型的物理实验模拟,总是有很多 的局限性.不便于对复杂地层模型进行物理实验,且 实验室的岩石物理条件、温度、压力等因素难以控制 且对模拟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All T等口’83利用实 验分析和4D地震监测数据处理总结出地层的含流 体性、地层的孔隙压力、地层速度、地震波的旅行时 的关系,主要说明地震波延迟对4D地震监测技术 的重要性,对油气田开采开发的指导作用,但没从含 流体参数上加以论证,未具体分析地震波单频能量 的衰减特征.该文基于一维弥散一黏滞型波动方程 的正演方法,从岩石的内摩擦性和黏滞性出发,模拟 地震波在含流体地层中传播时,单频能量的变化特 征,及其由于含流体性而导致的时间延迟现象;解释
其中“为波场,厂为弥散系数或内摩擦性系数,叩为
黏滞性系数,上式中第二项表征了内摩擦强度,第三
项表征了黏滞性衰减,秽表示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
播速度;设波场
U=e请;2e缸.
其中,k。一k+ia为复数波数,i虚数单位,山为圆
频率,
(2)
设A=牡篱糟,一B=i一铡糟等,,㈣ 将(2)式代入(1)式中,解方程可得
由于含油气地层的吸收衰减而形成低频伴影的原理 及与之相应的时间延迟现象.在众多的实际资料处 理中,低频伴影和时间延迟成为油气检测的重要指 示,且为四维勘探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数值模拟, 有助于对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波传播衰减的正演模拟.
2原 理
设一维弥散一黏滞型地震波传播方程为
优优孑.u.研q_‘fO一研u叩-一蕊叩一蕊a旷3u一酽沪2雾u=’ o,((11))
研究课题.该文在基于一维弥散一黏滞礤波动方程正演的基础上,根据含流体地层的弥散性与黏滞性,研究和模拟
含流体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特征、低频伴影现象及其在流体预测中的应用;同时,模拟和分析了地震波在含流
体地层中传播而导致的延迟特征.这_lH}特征的检测与解释方法,为基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储层流体预测及4D油气田
第52卷第1期 2009年1月
地球物 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V01.52,No.1 Jan.,2009
尹陈,贺振华,黄德济.基于弥散一黏滞型波动方程的地震波衰减及延迟分析.地球物理学报,2009,52(1):187~192 Yin C。He Z H,Huang D J.The analysis of seismic attenuation and time delay based ON the Diffusivity—Viscosity wflve equation.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2009。52(1):187~192
基于弥散一黏滞型波动方程的地震波 衰减及延迟分析
舟 陈1’2,贺振华1,黄德济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2 JIl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成都510213
摘要地震波的衰减、储层中的流体预测和4D流体监测技术是目前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十分有价值的热门
4实际资料处理
利用低频伴影判别实际地层的含流体特征,国 外由来已久,如下为某地区的实际资料处理分析,该 区域目的层是含油气砂岩.
万方数据
图2黏滞性系数和内摩擦性系数模型示意图
Fig.2 The model of the viscosity and diffusivity characters
图4a是全频带剖面,通过时频分析,在图4b剖 面下方出现较强的10 Hz能量区域,该区域位于含 油气地层的下方.在20 Hz(图4c),30 Hz(图4d)剖 面上,单频能量有所减弱,上方储层部位的能量有所 增强且位于含油气目的层附近,相对于10 Hz剖面 分布,下方能量减弱的部分正是10 Hz剖面上能量 较强的区域.在40 Hz(图4e),50 Hz(图4f),60 Hz (图49),70 Hz(图4h)单频能量剖面上,目的层下方 的低频伴影消失,且高频能量得到极大的减弱;在目 的层附近,高频能量得到极大的增强.在该区块的数 据分析中,低频伴影现象与地层的含油气具有很好 的吻合度.将储层下方的低频伴影和储层位置的高 频能量有机地结合,能够划分出目的层区域,判别目 的层的含流体性.
_--●●___________-●——-_●___-—__一 基金项目海洋863项目(2006AAOAAl02—1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4064)资WJ. 作者简介 尹陈,女,1982年生·2008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E-mail:54yingchen@163·co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