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同音易错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同音易错字
(本文发表于《文科爱好者》2009.5)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词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中华诗词以其极富民族性的生命力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中华文明的缔造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中华诗词再次以其在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等方面展现其迷人的风姿,在育人和校园文化重塑过程中发挥了特殊功能。
《新课程标准》初中部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指出要“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许多地市的中考中都增加了诗词赏析的内容和题型,足以看出进行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简单错误后的不简单
在九年级的一次复习默写中有这样一道题:“,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本来是非常简单
的题目,只要写上“何当共剪西窗烛”即可,却有许多
同学将“烛”写做“竹”。初看是多么低级的错误,是
多么的可笑,可仔细一想竟然发现存在很大的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没有进
行细致的讲解,没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只是让
学生背诵、默写以应付期末考试。这种情况看似可笑,
但在我们的队伍中确实存在这样的老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出现这种错误就不足为怪了。
出现这种情况,另一种可能是距离时代久远,学生对于“烛”这种东西没有什么印象。“烛”有可能是蜡烛,
也有可能是桐油灯,现在的学生连蜡烛都不常用,更不
用说是油灯了!即使是蜡烛,古代的蜡烛与我们现代的
蜡烛也大有区别。和现代蜡烛相比,古代蜡烛有许多不
足之处。当时蜡烛烛心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
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
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
出现这种情况,另一种可能是学生自然知识的匮乏,此
诗名为《夜雨寄北》,“寄北”有很多人认为应是“寄内”,即寄给自己的妻子,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此句是诗人想象中回到北方与妻子团
聚的情景,在北方哪里来的竹子呢?
出现这种情况,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本诗的内容不理解,不能入情,就更不要说入境入理了。一个“剪烛”
蕴含了诗人多少情感呀!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
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852年
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与妻子久别,归期渺远,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秋雨绵绵,
池水涨满,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
沥沥,在心头漫溢。那思念之苦无法言传,悲怆沉痛,
笼罩全篇。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
纸背,寒入骨髓。既是不能相见,那怎么办?“何当共
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
脱到北方,写出诗人的遐想。诗人想象与妻子西窗夜话
的情景,两人分别已久自然情意绵绵,挑灯夜话,共话
别后情思。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
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
畔的喁喁私语伴奏。不觉时间飞逝,以致灯烛结出了蕊花,灯光暗淡。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别后相思,言不尽的逢后喜悦。屋内,两人共剪烛花。窗外,月色
朦胧,树影婆娑,窗纸上映出相依相偎,相亲相爱夫妇
的影子,是多么的温馨、恬静。试想这时让两人去剪竹
子,那自然是大煞风景了。
二、辨析同音易错字的重要性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发展演变源远流长,汉字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以其独特
的形式,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事物的特定思维方式和审美
习惯。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形体,古代汉语中的同音字问题,是汉字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特有现象。同音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容易引起混淆。
诗词赏析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从词语的品析,语句、内容、主旨的理解,到意境、情感的体悟等,同音易错
字只能算是其中最基本的、最不起眼的环节,往往被人
们忽视。但是这种错误是现实存在的,就像前文所提到
的例子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诗词主要组成部分的字在写作过程又是犹为重要的,字就是细胞,是组成诗词的最基本成分。就算骨架再大,思想再深远,没有精确的字来表达也是徒劳的。前人之
炼字可谓到了细嚼慢咽的地步了,每一字、每一句都会
去细细的推敲。虽然前人所说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
径须”太过辛苦,“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太过斟酌,“无一字没有出处”又太过刻意了,但是对于诗词
这样的简短文体字句是真的不可以草率的。炼字可谓是
辛苦的,也是快乐的,要想品味其中的滋味,就要有较
强的语言感知体悟能力,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积累,这
是对初中生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先
把字写正确,如果写错别字,就会影响诗词的内容、意境,甚至是主旨,避免出现错别字,这是诗词赏析的基础,而同音字的辨析是其中有规律可循,能够具体操作,也是学生出错较多的一种类型。因此,正确分辨,熟练
掌握同音字,既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是学习和鉴赏
古代诗词的基础。
三、同音易错字的错误类型及对策分析
在初中古诗词默写中,因同音字误解而出现的错误何其
多也。其类型多样,原因复杂,像以上所举“何当共剪
西窗竹”的例子,造成错误的原因从学生角度来讲至少
有生活知识、自然知识匮乏,作者常识、文章背景、内
容不了解、不理解等几方面的因素,另外还有几个方面
的因素,谨举几例以管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洲”字误写
作“州”,“州”与“洲”两字字音相同,只是差了一
个偏旁,但就是这个三点水使意义相差较大:“州”旧
时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现在这
名称还保留在地名里,如苏州、徐州、德州、青州等;“洲”是指河流中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陆地,与水
有关系,在这里鹦鹉洲是长江中的一块陆地,当然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