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资料-(宣传)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资料-(宣传)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相关资料-(宣传)

关爱珍惜生命,积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随着天气的逐渐寒冷,为了保证取暖用气安全,特向大家介绍预防煤气中毒小常识。冬天用煤炉取暖,因烟囱堵塞、倒烟或门窗紧闭等,致煤燃烧不完全,从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无法排出,聚集在室内,即可致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也称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常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人的呼吸道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一氧化碳吸收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不能再与氧气结合,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从而使人体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首先受累产生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出现时间、中毒的严重程度等均与一氧化碳在室内浓度密切有关,亦与中毒者年龄有关。青年人较老年人敏感,孕妇、肥胖者和有慢性心肺疾病者亦易发生中毒。

■煤气中毒发生的原因

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风斗,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会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室内用煤炉取暖,由于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自制土暖气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毒;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煤气中毒的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症状,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氧气或新鲜空气后会很快好转;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可加重,并有面色潮红、口唇呈樱红色、多汗、烦躁不安、逐渐昏迷;

重度中毒病人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凉,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肢体僵硬或瘫软,心电图检查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经积极抢救侥幸存活者常遗留严重后遗症,如瘫痪、痴呆、抽风、精神不正常等等。昏迷时间越长,所产生的后遗症亦越多、越重,因此,一旦发生煤气中毒,应积极救治。

■煤气中毒的救护措施

1.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2.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

4.观察病人变化,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对中、重度中毒者应尽快向急救中心呼救,在转送医院的途中,一定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此外,在现场抢救病员时,抢救者个人必须配戴有效的防护口罩或面具,以防自身不测。

■煤气中毒的预防

在安装炉具(含土暖气)时,要检查炉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要及时更换并修补;要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口不能朝北,以防因大风造成煤气倒灌;烟囱接口处要顺茬儿接牢(粗口朝下、细口朝上),严防漏气;屋内必须安装风斗,要经常检查风斗、烟道是否堵塞,做到及时清理;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

关爱珍惜生命,积极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特性及对人体的危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可燃气体,日常生活中,常因燃料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吸入对人体有非常大的伤害。人工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常被称为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会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产生头痛、头晕、失衡、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机理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更稳定,并且能置换氧合血红蛋白中的氧气,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只有氧合血红蛋白的1/3600。因此人体吸入一氧化碳,不仅减少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而且抑制、减慢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和氧的释放,使血液供氧能力大大降低,从而使人体组织缺氧而发生机能伤害。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自的浓度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中毒症状取决于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大于2%时即可引起神经系统反应,达5%时,冠状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达10%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增加25%,这是一种代偿功能。但冠状动脉硬化病人则没有这种代偿能力,因而导致心肌缺氧、损伤。当血中碳氧血红蛋白为2.5%时就可缩短心绞痛病人的发作时间。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是大气污染或室内空气污染生物材料监测的重

要指标。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此时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0%~20%。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嘴唇、指甲、皮肤粘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此时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约在30%-40%。经及时抢救,可较快清醒,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有效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一氧化碳浓度、停留时间及危害(症状)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不大于50ppm时,健康成年人可以承受8小时;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00ppm时,健康成年人2-3小时后,轻微头痛、乏力;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小时内前额痛,3小时后威胁生命;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到800ppm时,健康成年人45分钟内,眼花、恶心、痉挛,2小时内失去知觉,2-3小时内死亡;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600ppm 时,健康成年人2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1小时内死亡;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3200ppm时,健康成中人5-10分钟内头痛、眼花、恶心,25-30分钟内死亡;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6400ppm时,健康成年人1-2分钟内头痛、眼

花、恶心,10—15分钟死亡;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2800ppm时,健康成年人1-3分钟内死亡。(ppm,气体体积浓度比例,百万分之一)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措施:

燃料使用场所有充足新鲜空气,烟气应能及时排出生活场所之外。

1.冬春季在室内使用煤炭、木炭取暖时应开启排风扇,门窗不得完全关闭。不得在无强时通风(至室外)条件的室内使用煤炭或木炭取暖。

2.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烟气排放在安装场所);不使用超期限服役热水器;燃气器具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烟道式燃气热水器(自然排气式,常因排烟管村料、安装不当或烟气倒灌而导致烟气不能完全排放到室外而引发中毒事故)、强排式(烟气通过排风管强制排放到室外)和平衡式(进风通过设备自配管道来自室外,烟气通过排风管直接排到室外)燃气热水器的烟气排放口应与室外大气直接相通,不得排放到室内烟道和封闭式走廊,防止烟气倒灌或通过采风口又进入室内;同理,燃气器具烟气排放口不得与空调进风口相邻。

3.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使用空调:在行驶中,也应经常使用外循环,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驾驶员感觉不适应立即停车休息。

4.有条件时,应在可能存在一氧化碳气体的生活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措施:

1.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对神志仍然清醒的具有轻度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的患者,应迅速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可以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注意保暖。

2.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应确保呼吸道畅通,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3.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放上冰袋,以减轻脑水肿的发生。

4.对神志不清等具有深度一氧化碳中毒症状的患者应迅速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通过对症药物和专业器材对患者进行救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