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境内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战役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战争

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战争

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战争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许多战争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些战争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它们改变了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

本文将介绍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战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重要事件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1. 古代希腊-波斯战争(公元前499-449年)古代希腊-波斯战争标志着希腊城邦的独立与自由。

希腊城邦联合起来,以小胜阿达尔纳战役等战役击败了波斯帝国。

这场战争对希腊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古代希腊文明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 罗马帝国-汉朝战争(公元前200年-公元220年)罗马帝国-汉朝战争是古代地中海和东亚两个伟大帝国之间的重要冲突。

这场战争对两个帝国的相互影响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 手榴弹革命(公元1642-1651年)手榴弹革命是英国历史上的一场内战,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终结。

这场战争解决了英国王室权力的问题,为后来英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并对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4.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独立运动的重要一环,使得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这场战争不仅为美国确立了独立地位,还对全球其他殖民地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5. 法国大革命战争(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武装斗争,对法国政治、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场战争促使法国从君主制度转向共和制度,并加速了欧洲其他地区的自由主义和民主化进程。

6.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内战,标志着美国奴隶制度的废除。

这场战争加速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全球社会对奴隶制度的反思,对后来的民权运动和社会公正产生了深远影响。

7.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唯一一场涉及全球范围的战争,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20个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战争-今日头条

20个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战争-今日头条

20个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战争-今日头条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二十场重要战争,每场战争定格在不同的历史空间,呈现不同的战斗形态下的激战场景。

从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的马拉松平原,到精确制导、高技术信息化作战的伊拉克,战争的技术不断进化,它们对文明进程的影响也一直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马拉松战役雅典拯救了西方文明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是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战争。

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

此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两边都是泥沼地,雅典利用地形靠智谋获得了胜利。

波斯军队共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仅阵亡192人。

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波斯帝国VS 雅典高加米拉战役亚历山大缔造了一个新世界公元前311年高加米拉战役,公元前331年10月1日,马其顿帝国与波斯帝国在今巴比伦以北的高加米拉地区,进行的一场战役。

双方于此次战役皆投入巨大兵力,马其顿帝国尽倾麾下四万余部队,波斯帝国更是倾尽全国近百万兵力。

虽然波斯帝国在战前做好了充足准备,但因时命不与和军心涣散,更加之马其顿军队的英勇善战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正确指挥,波斯帝国终以十万余人的惨重伤亡败北,君主大流士三世也于战后被杀。

马其顿帝国进占波斯帝国全部领土,波斯帝国灭亡。

马其顿帝国VS 波斯帝国扎马战役危机中的帝国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10月19日,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阿非利加的)统率的由2.5—3万步兵和6000—8000骑兵组成的罗马军队在扎马附近与汉尼拔统率的由3.5万步兵,2000—3000 骑兵,80头战象组成的迦太基军队进行了一次作战。

这场战役是当时的名将汉尼拔与大西庇阿的唯一一次正面冲突,并使汉尼拔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战败。

罗马军队VS迦太基军队条顿堡森林战役欧洲的分裂公元9年公元前1世纪恺撒占领高卢使得日耳曼人成为罗马人的直接邻居。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怎么样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怎么样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怎么样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而具体的经过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5068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希望大家喜欢!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领土争议,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后来以色列扭转了战局,埃叙联军战败。

下面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

埃及和叙利亚联军选择在10月6日犹太人的赎罪日发动这场战争,因为赎罪日是犹太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以色列全国放假,很多军人也放假回家过节,并且这一天以色列会避免使用武器、电子器材、引擎、通讯设施等等,道路交通也会停止。

可以说这一天是以色列军备防御最脆弱的一天,这一天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双方在以色列的东西两方同时向以色列发动了进攻。

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及在西奈半岛,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因为埃叙联军打了以色列一个猝不及防才出现的。

后来以色列迅速的调兵遣将,分别在东西两线迎战埃叙联军,很快扭转了战局,最终以色列分别攻入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境内,到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部队已经大量攻入埃及,距离首都开罗只剩下101公里了。

从10月11日至10月14日,以色列部队攻进了叙利亚本土,在叙利亚的巴珊攻克了20平方里的土地,从那里以色列能够用重型火炮轰击大马士革的市郊,距离只有40公里。

后来约旦和伊拉克也加入到叙利亚的战队中,但是却无法击退以色列军队。

同时在海上的战斗中以色列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以色列军队包围了埃及的第三军团。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一场阿拉伯国家与犹太人的以色列之间的再一次激烈冲突,冲突的根本原因是领土争议,埃及和叙利亚在这场战争中分别从以色列的东西两方发动了对以色列的攻击,以色列被迫在东西两线作战,在这场战争中拥有着许多以往战争所没有的特点,下面就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

西亚中东战争

西亚中东战争

奥斯曼土耳其被削弱,世界大战爆发后。

相比之下,一直在外流浪的犹太民族,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便具有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色列之所以能够在强大的阿拉伯人的围攻下生存下来,除了美国及西方大国的大力援助之外,自身的忧患意识也迫使犹太人努力发展国防科技和寻求外援。

因为犹太人把他们自己看作一支特殊的、生存时刻受到威胁的民族,如今以色列国防军已成为中东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并有了同阿拉伯国家局部抗衡的能力。

另外犹太人居留城市,并从事经商事业,大量敛聚财富。

直接起因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

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

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

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

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

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

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

五次中东战争概况: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5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为扼杀刚建立的以色列国,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人)从三面向以色列发起进攻。

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

以军的将领惊呼,以色列军队无法抵挡阿拉伯国家军队的进攻,全军已处于崩溃边缘。

战争危急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为扭转战局,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给以色列啜息之机,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为尔后的战争作准备。

以军加紧扩编(几个月后增至10万人)、调整部署、统一指挥,财政上得到美国援助,并从捷克斯洛伐克转运西欧国家的武器,在停火结束后就转入反攻。

阿拉伯国家缺乏统一的作战指挥,武器装备和部队素质较差,结果战败。

阿方阵亡约1.5万人,以军阵亡约6000人。

1949年2~7月,埃、约、黎、叙分别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

结果,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

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49年,本-古里安策划了“魔毯行动”,动用上百架次的飞机,把近5万名犹太人从也门接回以色列。

1950年的一次行动则将12万犹太人从伊拉克运回以色列。

建国初期的4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一倍。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或英法以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

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推翻埃及总统G.A.纳赛尔领导的民族进步政府,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地中海东部与南部的称呼。

“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占优势,但是停火后以色列接受来自美国的大笔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指挥部队撤离战场,导致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最终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中东战争: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

以色列全面获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

一、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1、内因:⑴历史原因: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突出(耶路撒冷三教圣地)⑵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外因:大国力量的干涉(战略利益的需要)①第二次中东战争前:英法②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3、现实原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贝尔福宣言”、“联大181号决议”)4、冲突关键: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二、五次中东战争时间名称起因参战国结果第一次1948 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建国埃等国VS 以以获胜第二次1956 苏伊士运河战争埃及收回运河埃及VS 英法以埃及胜利第三次1967 六日战争以色列袭击埃叙VS以以占埃叙领土第四次1973 十月战争埃叙收复失地埃叙VS 以埃叙夺回部分土地第五次1982 黎巴嫩战争以打击巴解总部巴解黎叙VS 以以胜利1、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⑴起因:1948年5月14日, 以色列国宣告成立⑵时间:1948年5月------1949年7 月⑶双方: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以色列⑷经过:第一个阶段:阿拉伯联军兵力,装备占优势,迅速掌握主动,以色列暂时处于劣势第二个阶段:以色列利用停火之机,抢运武器,招募兵力,迅速强大,利用阿拉伯国家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采用灵活机动战术,各个地区击破。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中国占了两席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中国占了两席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中国占了两席当今世界发展至今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世界格局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在过去几千年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役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去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

下面就去看看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十次著名战争:一、古战场上升起不灭的圣火——马拉松大战。

一名战士成了奥林匹克马拉松竞赛的创始人,一个激动人心的“荷马史诗”的战争续篇。

这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90年,是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侵略战争。

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

当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两边都是泥沼地,雅典利用地形靠智谋获得胜利。

双方参战人数:希腊联军1.1万,波斯帝国约10万人。

波斯军队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阵亡192人。

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此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而言,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台阶,这也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

二、惊天动地的空前大厮杀——长平血战。

两千多年前的黄土高坡上,一位古代名将用青铜剑拨开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围歼战的序幕。

公元前262年(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的联系。

韩国国君韩桓惠王自知实力不济,不敢跟秦国较真,打算把上党郡让给秦国,以求息兵。

上党地区军政一把手冯亭想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秦国,就写信给赵孝成王,表示愿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以为有便宜可占的赵孝成王派兵进驻上党,引发了此次战役。

秦国名将白起率秦领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同赵国的军队开展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大获全胜进占长平。

参战双方兵对比:赵军包括支前民工超过45万,秦军正规军达60万再加上超过100万的平民。

赵国被杀、和被俘后被坑杀40多万;秦军伤20多万。

长平之战赵国的军事力量基本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经典战例第五次中东战争

经典战例第五次中东战争

经典战例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

这是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

战争背景黎以战争的起因,总的说来,仍是巴勒斯坦问题争端的继续。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谋求在黎巴嫩境内建立一个亲以政权,挤走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

巴勒斯坦人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于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

巴解游击队的基地设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主要设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

1970年,巴解总部和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由约旦进驻黎巴嫩,后来又直接介入黎巴嫩国内斗争,扶植和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亲以的基督教势力,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成为“国中之国”。

并构筑军事设施,不时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出击和炮轰,尤其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解游击队协助埃及、叙利亚部队,展开游击战,袭击以军基地、仓库和雷达站等军事设施。

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1982年,以色列觉得时机以到:首先,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爆发,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其次,两伊战争继续进行,两国无暇他顾,支持伊朗和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阿拉伯世界内部已四分五裂;第三,战争中可能支持和配合巴解的叙利亚国内形势不稳定,且巴、叙间也有矛盾;第四,可以利用黎巴嫩境内的亲以势力——基督教武装;第五,归还西奈半岛后,埃、以已达成和解,埃及不会介入战争。

战前各方军事力量一、黎巴嫩境内的武装力量1、巴解武装力量巴解武装力量主要是巴解游击队,共约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000人),编为50个营,坦克300辆,装甲车300辆及各种火炮1100门。

主要兵力分布:贝鲁特西区约6000人,南部各据点共约8000人,贝卡谷地约5000人,其余部署在黎巴嫩北部。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中东战争简介概述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中东战争(The Arab–Israeli Conflict)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

以色列是以犹太人为主体建立的国家。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由来已久。

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

这个地方最早的居民不是迦南人,而是腓尼斯丁人,比迦南人更早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定居。

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

经过三次大起义和三次大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从而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

直到20世纪初,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此后的几千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

期间他们抗击十字军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牺牲。

犹太人居留城市,并从事经商事业,大量敛聚财富。

犹太人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愈流浪信仰弥笃,至今犹太正教仍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宗教之一。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人怒而屠杀犹太人,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

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Herzl, Theodor)当选主席,开始从事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准备复国,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战争

I目录II1)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 ............................................................I I I 2)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I I I 3)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I I I 4)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I V 5)十年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21年)..........................................I V 6)西西里战争(公元前415年~公元前413年)..........................................I V 7)德凯利亚战争(公元前413年~公元前404年) (V)8)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 (V)9)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V I 10)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V I 11)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V I I 12)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68年)..........................................V I I 13)罗马内战(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 .......................................... V I I I 14)亚克兴海战(公元前31年)..................................................................I X 15)阿拉伯帝国的西扩(633年至718年) (X)16)大马士革的陷落(公元635年至公元636年) (X)17)普瓦捷会战(公元732年) .................................................................X I I 18)怛逻斯之役(公元751年) .................................................................X I I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埃及与赫梯的战争是有和约传世的最古老的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五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五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自二战以来,中东陆续发生海湾战争、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的大型战争,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得数五次中东战争,那么你了解五次中东战争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五次中东战争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五次中东战争的简介说到国际格局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中东战争,那么什么是中东战争?中东战争也可以称之为阿以战争,指的是以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的战争,至今共发生过五次。

第一次中东战争:被称为巴勒斯坦战争或独立战争,起因是犹太人驱赶巴勒斯坦原住民,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土地分割不公且剥夺巴勒斯坦人权感到不满,致使阿拉伯国家联盟与以色列宣战。

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占优势,但是在以色列接受美国的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的错误指挥下,最终阿拉伯国家联盟战败,以色列险胜。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起因是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后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为争夺通行权,以色列联合运河原持有人英法两国向埃及发起进攻,意图重新掌控运河。

在联合国斡旋下最终英法以三国撤军,以色列取得蒂朗海峡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

以色列为达到向外扩张并压制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目的,以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为由对埃及发动突袭。

以军获胜,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

阿拉伯国家为了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地,对以色列发动的攻击。

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这场战争才终止。

第五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

以色列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为此以色列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发起攻击。

最终以色列单方面撤军结束战争。

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在1948年5月16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向以色列主动发起了侵略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军队伤亡大约1.5万人,而以色列军队伤亡大约6000人,最后这第一次中东战争以以色列获胜。

那么凡事必有因果,中东战争的原因有那些呢?第一次是因为巴勒斯坦土地被不平等的分割了,和剥夺了巴勒斯坦人们的权利。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

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

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

埃及总统M.A.el-萨达特和国防部长A.伊斯梅尔、总参谋长S.M.H.沙兹利等精心制订作战计划,企图以突然袭击强渡运河,收复西奈半岛部分失地,为以后通过政治谈判收复全部失地创造条件。

战前,埃军兵力约32万人,坦克2000辆,作战飞机约60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海军舰艇约100艘。

埃军在运河西岸展开5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师、2个装甲师和若干独立旅,1并部署有“萨姆”防空导弹等武器,在运河区组成高、中、低和超低空防空体系。

叙利亚在总统H.阿萨德和国防部长M.塔拉斯领导下,也为战争进行了大量准备,企图一举收复戈兰高地。

战前,叙军兵力约15万人,坦克约1300辆,作战飞机28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海军舰艇约30艘。

叙军在戈兰高地东侧展开3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若干独立旅,并以防空导弹为主组成对空火力网,为地面进攻提供掩护。

埃、叙为达成进攻突然性,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战术伪装欺骗措施:开战前几个月对预备役人员多次征召和复员;埃军反复前调和后撤,前调一个旅,后撤一个营,逐次向运河集结兵力;频繁举行军事演习,隐蔽作战企图;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作战文件不准打印和无线电传递;开战当日让士兵在运河游泳,显示平静假象;把开战日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和犹太教赎罪日,以隐蔽进攻时机。

以色列国小人少(1973年总人口为 318万2人),战前编有常备军11.5万人,预备役20余万人,坦克1700辆,作战飞机360架和“霍克”防空导弹发射架75部,海军舰艇约40艘。

1967年侵占埃、叙部分领土后,以军战略纵深增大,并在运河东岸构筑了由高20米的沙堤和31个支撑点组成的巴列夫防线,在戈兰高地1967年停火线西侧构筑了由若干支撑点和防御阵地组成的防线。

中外十大经典战役

中外十大经典战役

中外十大经典战役战役是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它能够展示出战争的不同战略和战术,同时也标志着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和决战的开始。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经典的战役,它们不仅仅影响着当时的局势,更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下面将介绍中外十大经典战役。

一、官渡之战(公元190年)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它标志着魏国与蜀国的抗衡最终分出胜负。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以少胜多,成功击败刘备和其盟友袁绍。

官渡之战的胜利稳固了曹魏在北方的地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水平洞之战(公元668年)水平洞之战是中国唐朝与吐蕃帝国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战胜利归功于武则天的出色指挥和唐朝军队的勇气。

战后,唐朝巩固了对西北边疆的控制,为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亚平宁战役(1805年)亚平宁战役是拿破仑时代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拿破仑率领法军在此战中击败了奥地利和俄罗斯联军。

法军的胜利改写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为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征服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四、滑铁卢战役(1815年)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最后一次对抗的战役,也是他最终的失败。

在这场战役中,拿破仑率领法军被英国和普鲁士联合军队击败。

此战不仅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也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和平与稳定。

五、斯图尔特岛战役(1812年)斯图尔特岛战役是英国在南太平洋对抗法国的一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英国成功阻止了法国对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入侵。

此战役巩固了英国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同时也影响了后来英法在南太平洋的竞争格局。

六、冷墳战役(1863年)冷墳战役是美国内战期间南北军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北军以小胜大,成功击退了南军的进攻。

北军的胜利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北方军队最终获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七、萨拉霍夫战役(1942年)萨拉霍夫战役是二战期间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成功击败了德军,并阻止了他们南下入侵的企图。

此战役在东面战线上起到了转折点的作用,最终导致德军在东线遭受失败。

叙利亚战争简介50字

叙利亚战争简介50字

叙利亚战争简介50字
2011年以来,叙利亚陷入了战争。

这场战争至今已持续了九年之久,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原因】
1.政治原因:政府腐败、人权侵犯、民主缺失等问题导致民众不满。

2.经济原因:经济困难、贫富分化、失业率高等问题也使得民众日益不满。

3.宗教原因:叙利亚国内多种宗教并存,但不同宗教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增加了社会紧张。

【发展】
1.2011年3月,起初是单纯的和平示威,要求政府改善生活条件。

2.政府暴力镇压和平示威,导致武装反抗的出现,局面逐渐升级。

3.外部势力介入,支持反对派,战争变得更加复杂。

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爆发,导致更多难民涌向邻国。

4.2018年,阿萨德政府宣布控制叙利亚大部分领土,但反对派仍有很
大势力,战争仍在继续。

【影响】
1.超过110万的叙利亚人死亡,超过1200万人流离失所。

2.战争导致叙利亚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使得叙利亚出现经济崩溃和人道危机。

3.难民潮涌向周边国家和欧洲,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造成影响。

4.恐怖主义很快占据了叙利亚的一些地区,伊斯兰国等组织在这一地区得到发展。

【结语】
叙利亚战争是当今世界最为残酷和长久的内战之一,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损失,也给世界各国社会与政治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叙利亚局势,为叙利亚人民的安定与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叙利亚战争

叙利亚战争

• 9月10日,一场倾盆大雨使马其顿边境变成一片淤泥,至少7000名来 自叙利亚的难民冒着大雨和混乱,试图穿越希腊北部进入马其顿。希 腊警方称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一次难民潮。
• 9月9日,一名叙利亚移民正试图在黑暗中 躲过警察,偷偷爬过匈牙利边境的铁丝网。 当天,匈牙利警方共抓获3321个非法移民, 是今年以来单天最大的数目。在匈牙利, 涌入的难民人数由今年上半年的每天150人 左右增加到8月的每天2000余人,该国政府 日前不得不在其与塞尔维亚的交界处筑起 篱笆,封堵边界,阻止更多难民的涌入。 不少欧洲国家在难民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 或是“闭关锁国”,或是相互推诿,不愿 接纳过多难民,危机因而也迟迟无法得到 有效的缓解。
叙利亚战争
• 叙利亚内战是指从2011年年初持续至今的 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的冲突。 叙利亚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1月26日 开始并于3月15日升级,随后反政府示威活 动演变成了武装冲突。
• 从示威到冲突
• • • • • • • • • •
2011年3月:学生涂鸦反政府内容被逮捕引发骚乱; 2011年4月:民众大规模游行要求扩大民主; 2011年5月:军队进入抗议城市坦克镇压; 2012年2月:叙利亚颁新宪法,2014年巴沙尔将结束任期; 2012年5月:包括49名儿童在内108人遭屠杀,多国驱逐叙外交官; 2012年7月:叙正副防长被炸死; 2012年8月:前总理叛逃加入反对派。 2013年2月:以色列空袭叙利亚; 2013年3月: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分子扣押20多名联合国维和人员; 2013年3月:叙利亚战场出现毒气攻击;
我们来看看战前战后
40岁的艾兰父亲阿卜杜拉在这场航行中失去了自己 的妻子和两个儿子,至今记得艾兰对他说的最后 一句话:「爸爸,请不要死去。」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向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实际上一直延续到1949年2月才停战。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超过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范围的5731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埃及1956年7月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后,英、法殖民主义者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勾结以色列共同发动的侵略埃及的战争。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的一条著名国际通航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据有重要战略和经济意义。

苏伊士运河自1869年开通后,被英国长期占领;苏伊士运河公司被英、法垄断资本控制。

埃及人民为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同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

30日,英、法向埃及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借口所谓“保证运河的通航安全和自由”,要求占领苏伊士运河区的三个主要港口——塞得港,伊士美利亚和苏伊士。

埃及政府拒绝了这个无理要求。

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

英、法、以的侵略战争,遭到埃及军民的英勇抗击和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

11月2日,联各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决议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火。

11月4日,联合国组成紧急部队监督停火。

11月5日晚,以色列被迫同意停火,英、法也于6日表示同意停火。

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从而以侵略者的失败结束了这次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

又称“六天战争”。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战争于6月11日结束。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

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

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

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

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

一、战争背景在稍早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且从叙利亚那里攻占了大约一半的戈兰高地。

埃及和叙利亚都想取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层却不想归还这些土地。

埃及总统萨达特决定经由战争手段取回在六日战争中的失土。

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Hafez al-Assad)对和以色列的谈判完全不感兴趣,并认为只有用完全的军事手段才能夺回戈兰高地。

从六日战争以来,阿萨德便进行庞大的扩军备战,他希望让叙利亚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的军事霸主。

在埃及的援助下,阿萨德认为叙利亚军已经有绝对的胜算击败以色列并取回失土。

萨达特同样期盼战争的来临。

“萨达特掌权三年以来……是历史上埃及人民士气最低落的时期……经济一直低迷不振。

发动战争是孤注一掷的选择。

”尤其是那些发起抗议活动的埃及大学学生,强烈主张进行一场战争以夺回西奈半岛,而萨达特掌权三年来还未发动战争让他们相当不满。

萨达特于1972年公开宣称埃及将会和以色列开战,攻击计划代号为Operation Badr,是阿拉伯文里“满月”的意思。

以色列军事情报部藉由间谍得知埃及希望夺回整个西奈半岛,同时埃及想取得苏联支持的轰炸机以瘫痪以色列空军和飞毛腿飞弹以威胁以色列城市。

由于苏联还未提供轰炸机,而飞毛腿飞弹也才刚于8月运达埃及,要花费4个月进行训练,因此军事情报部认定战争将不会在短期内爆发。

由于这些带有偏见的错误假设,导致他们忽略了其它显示战争逼近的情报。

埃及军也刻意制造这种误解,迷惑以色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利亚境内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战役作者:孙力舟叙利亚的血腥内战已经持续两年多。

近来,叙利亚政府军利用埃及军方发动政变吸引了西方注意力的机会大举反攻,已经控制了被称为反对派老巢的霍姆斯的大部分城区,还击毙了曾因直播自己吃人心脏过程而震惊世界的反对派指挥官。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8月1日在叙利亚军队建军68周年之际讲话重申,他对胜利怀有信心。

叙利亚内战的世界意义战场形势的转变,让坚持巴沙尔·阿萨德必须下台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处于骑虎难下之势。

这场战争的性质已经超越了叙利亚,成为土耳其、沙特、卡塔尔等伊斯兰教逊尼派主导的国家与伊朗、阿拉维派主导的叙利亚政府、黎巴嫩真主党等伊斯兰教什叶派力量的大对决。

这场战争的意义甚至超越了中东地区,成为美国及其盟国与俄罗斯、中国、南非等新兴国家关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大博弈。

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一度严重失衡,美国直接武力打击不听话的国家,并策动其国内反对派实现政权更迭,从南斯拉夫联盟、伊拉克到利比亚,屡试不爽。

在叙利亚问题上,不仅长期对西方说不的俄罗斯和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坚持和平解决,而且一般被认为是西方文明分支的南非、巴西等国,也反对外部势力的武装干涉。

这并非因为中俄等国对于带有强烈家族和教派统治色彩的叙利亚现政权抱有好感,而是体现了新兴国家对于美国及其英法等北约盟友随意干涉别国内政、颠覆别国政权的不满。

叙利亚内战的结局,实际上意味着西方十多年来推行的“人权高于主权”和外部强加所谓“政权更迭”的国际实践能否继续下去。

如果叙利亚内战的结果是政府军完全胜利,或者内战双方在没有外部武力干预或威胁的情况下自主议和,组成民族团结政府,无疑意味着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道义博弈向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相反,如果叙利亚政府最终在西方的军事打击下被推翻,无疑将让转型中的世界格局变得更不稳定,让各大国更倾向于采用武力消灭不驯服的小国政权。

这并不是在叙利亚燃烧的战火第一次改变世界历史进程。

说起叙利亚军事史,军事爱好者们一般想到的是1973年的戈兰高地坦克战和1982年以色列对叙利亚在黎巴嫩贝卡谷地驻军空袭中的电子战。

这都是叙利亚二战独立之后的著名战例。

其实,叙利亚南近埃及,东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接小亚细亚、西与希腊隔海相望,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叙利亚境内,历史上曾发生四次改变人类历史的战役,分别是公元前14世纪末古埃及对赫梯帝国的卡叠石战役、公元636年阿拉伯帝国对东罗马帝国的雅穆克战役、公元1260年蒙古西征军与埃及马穆鲁克军的艾因贾鲁战役,以及公元1516年奥斯曼土耳其与埃及马穆鲁克军的达比克草原之战。

卡叠石之战——文字记载的最早战役与和约(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扩张到叙利亚。

公元前14世纪,统治中心位于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趁埃及内乱夺取了叙利亚。

从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3世纪,埃及为了夺回叙利亚,不断与赫梯交战。

当时埃及拥有海军优势,赫梯人的陆军武器则比较先进,全部已经使用了铁制兵器,则埃及军队则混用铁质与青铜兵器。

公元前1294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亲率约2万人的军队,装备约2000辆马拉战车,挥师北进,抵达叙利亚境内奥伦特河畔的赫梯人要塞卡叠什城(Kadesh)。

赫梯国王穆瓦塔利斯集结军队约2万人,2500辆战车迎击。

双方激战一整天,最终势均力敌,未分胜负,此战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战役之一。

在以后的十多年中,双方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约公元前1280年(一说公元前1271年),拉美西斯二世法老与赫梯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缔结“银版和约”。

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和约。

和约规定巴勒斯坦归埃及,叙利亚归赫梯所有,双方订立军事同盟,互有引渡对方逃亡者的义务。

雅穆克战役——中东伊斯兰化的开端(公元636年)公元7世纪初,东罗马和萨珊波斯两大帝国在长期拉锯争夺中东的战争之后两败俱伤,给了新兴的阿拉伯帝国扩张的机会。

633年,哈里发任命被称为“安拉之剑”的名将哈立德领兵出击,开始扩张“圣战”。

634年,阿拉伯远征军兵临大马士革城下。

在得到保证城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承诺后,大马士革投降。

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命其王弟提奥多拉率军出小亚细亚增援叙利亚。

哈立德率军退出大马士革以避其锋芒,诱敌深入,用小股部队不断骚扰东罗马军。

636年8月1日,阿拉伯军与东罗马军在叙利亚境内约旦河支流雅穆克河附近展开决战。

哈立德指挥的骑兵善于骑射,利用来自小亚细亚和欧洲的东罗马军不熟悉沙漠气候水土的特点,以沙暴为掩护,发起冲锋,最终击破了敌军的方阵。

东罗马军全线崩溃,提奥多拉被杀。

希拉克略皇帝率领残部撤退,悲痛地说:“美丽的叙利亚,永别了”!640年,东罗马帝国在中东最富庶的叙利亚全部陷落。

此后,阿拉伯人向西征服了东罗马帝国在埃及和马格里布北非的领地,一直打到西班牙,向东征服了两河流域和波斯,深入中亚。

地中海东岸和南岸逐步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形成了今天中东地区民族宗教的格局。

艾因贾鲁之战——蒙古西征的终结(公元1260年)1258年,蒙古第三次西征的主将旭烈兀在消灭巴格达的阿巴斯哈里发政权之后,率军攻击。

此时的叙利亚,沿海地区是欧洲十字军建立两个政权,内陆地区则由阿育布王朝的叙利亚苏丹纳西尔(al-Nasir) 统治。

大马士革的屏障阿勒颇(Alleppo)要塞抵抗七天以后陷落,纳西尔被俘。

1260年1月,蒙古大军及其基督教盟友亚美尼亚国王海屯和安条克国王波赫蒙德的军队兵不血刃进驻大马士革。

随后,罗马教皇亚力山大四世发来敕令,告诉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蒙古人都是异教徒,不可信赖。

教皇还将安条克国王波赫蒙德开除教籍,以惩罚他和蒙古人合作,这让蒙古军此后的作战中处于孤立境地。

正当旭烈兀策划进军耶路撒冷和埃及的时候,蒙哥大汗在围攻中国重庆附近的南宋要塞钓鱼城时去世的消息传来。

旭烈兀立刻率领大军东归蒙古本土,去支持其兄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只留下将领怯的不花率两万军队(其中只有一部分是蒙古人)镇守叙利亚。

埃及苏丹忽都思决心趁此机会同怯的不花决战。

1.2万名埃及马木留克骑兵借道十字军控制的加沙地区,向叙利亚进发。

(19世纪末英国人霍渥斯(Henry Hoyle Howorth)爵士所撰的《蒙古史》将此数错误的记为12万)。

忽都思选择艾因贾鲁附近的山谷,引诱怯的不花进入山谷,以发挥弓箭的威力。

逆境中的蒙古骑兵奋勇冲击,几乎将马穆鲁克军击溃。

据阿拉伯的史料记载,忽都思此时大呼“为了伊斯兰!”单枪匹马冲入蒙军阵中,挥舞着大马士革弯刀大力砍杀,他唤起了马穆鲁克骑兵的勇气,跟随主帅发起冲锋,怯的不花阵亡,蒙古军队全军覆灭。

战败消息传到大马士革,留守的蒙古将士弃城而逃。

此战是蒙古扩张历史上的转折点,此前蒙古人也多次被击败,但每次都能回去报复暂时的胜利者,消灭他们的军队,占领他们的土地。

但是,艾因贾鲁战役之后,旭烈兀建立的伊儿汗国(又称波斯汗国)的蒙古军多次攻击叙利亚,都没能成功,更谈不上攻入非洲了。

艾因贾鲁战役成为蒙古西征的终点。

1516年达比克草原之战——奥斯曼帝国的崛起2012年土耳其拍摄的电影《征服1453》再现了奥斯曼军队攻坚的风采。

其实,勃兴时代的奥斯曼帝国同样擅长野战。

1516 年夏,苏丹谢利姆一世亲自统帅的奥斯曼军队入侵叙利亚。

8月24日,奥斯曼军与埃及在阿勒颇附近的达比克草原(MarjDabik)决战。

据David Nicolle所著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1300-1774年》介绍,此战奥斯曼军队投入的总兵力不详,但其战斗序列有清楚的记载:正中央是谢利姆、锡南帕夏和禁卫军(又翻译作耶尼色里)军团;右翼是安纳托利亚(今天土耳其的亚洲部分)西帕希(土耳其人组成的采邑骑兵)和土库曼部落轻骑兵;左翼是鲁梅利亚西帕希和库尔德部落骑兵。

马穆鲁克苏丹甘萨伍赫·高里统帅的军队约60000人,其中12000-15000名是马穆鲁克人,余部由贝都因人、土库曼人和库尔德人的骑兵组成。

在战斗中,土耳其的近卫军的火枪和炮兵倾斜的火力给马穆鲁克骑兵造成重大杀伤,加之马穆鲁克人内部矛盾重重,配合不力,最终全军崩溃,甘萨伍赫·高里死于乱军之中。

叙利亚各个城镇随即向奥斯曼人投降。

1517年,奥斯曼军队乘胜征服了埃及和伊斯兰教的麦地那和麦加两大圣城,奥斯曼苏丹成为逊尼派穆斯林的世界性领袖。

此后,土耳其人统治了阿拉伯人400年。

此战是奥斯曼土耳其发展成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关键一仗。

此前,奥斯曼土耳其人对付的主要是小亚细亚和巴尔干的小国,以及奄奄一息的拜占庭帝国。

此后,奥斯曼军与当时世界上强大的西班牙哈布斯堡、奥地利哈布斯堡、波斯、俄罗斯等帝国反复拉锯,还利用埃及的海军基地向西占领除摩洛哥以外的北非,向东出击东非、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亚,与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争雄。

在此后的近400年中,叙利亚土地上的战争规模较小,主要原因是中东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潮,叙利亚的地缘战略位置相对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阿拉伯的劳伦斯”与其盟友——部落酋长侯赛因家族的战士几乎兵不血刃的进入大马士革,二战期间英军和自由法国的军队也只经过短暂的战斗就打垮了驻守叙利亚的亲德的维希法国的军队。

二战结束之后,石油让中东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今后几十年中石油仍将是最重要的能源。

作为中东地理枢纽的叙利亚,可能还会上演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