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全部重点
马克思主义重点
马克思主义重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知存在的问题。
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三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1)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2.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3.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管形式的统一四(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五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六实践的概念、特点、形式。
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使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重点(完整版)
1.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5.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7.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8.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9.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0.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1.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1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4.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5.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
16.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1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8.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9.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20.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
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所划重点 打印最新版
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
2.马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背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欧洲自然,社会科学,三大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4.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根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95.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章第一节:1.什么是实践,其形式,类型(虚拟实践),及世界观意义:(1)什么是实践。
(2)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
(3)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p242.什么是虚拟世界及其特征:p23 是现代科技条件下物质多样性的特殊形式(1)虚拟性(2)理想性(3)匿名性(4)开放性第二节1.联系是什么?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运动,静止是什么?运动与发展的关系?运动是一个内容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移,一直到复杂的社会运动和思维运动。
静止是指:(1)事物变化中的质的相对稳定性;(2)位置没有发生相对运动。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
是上升性,前进性的运动。
本质是旧事物的灭亡与新事物的产生。
物质运动是永恒的,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
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的错误观点无物质的运动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3.联系和发展的时空形式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是一个在空间中展开的系统和在时间中延伸的过程。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时空的相对性指:1.时空的可变性2.具体时空的有限性4.联系与发展的范畴(1)现象与本质(2)内容和形式(3)结构和功能(4)原因和结果(5)必然和偶然(6)全局和局部5.对立统一规律(p36)(1)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发展的根本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的共同本质6.矛盾及其根本属性及其作用根本属性:同一性(相对的),斗争性(绝对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特性作用: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又为事物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相互渗透和贯通为其相互转化提供了由此达彼的桥梁斗争性的作用: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的量变;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7.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道路和方向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完整版
第一章第一节1.哲学基本问题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特性:(1)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2)物质具有可知性。
(3)物质具有一般性或共性3.意识产生的条件:人脑,劳动4.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形式的多样静止(1)静止的涵义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A、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B、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辨证统一,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8.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马克思主义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复习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2、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3、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劲道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又可划分为可之路和不可知论。
4、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答: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是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们自己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
简答(4)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②自然界是物质的③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④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⑤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实践的基本结构:①实践主体②实践客体③实践中介3.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②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③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④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法,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②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③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④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⑤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⑥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5.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④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量6.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存在社会分工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7.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①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8.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③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9.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论述、材料分析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产生新的矛盾,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辩证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及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及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④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过程②生产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知识完整版
第一章第一节1.哲学基本问题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物质的概念物质的特性:(1)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2)物质具有可知性。
(3)物质具有一般性或共性3.意识产生的条件:人脑,劳动4.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形式的多样静止(1)静止的涵义所谓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围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表现形式A、一事物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B、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辨证统一,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8.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性,特点是三维性。
23版马克思主义重点
23版马克思主义重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内容包括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重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重点关注剥削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探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是资本家占用工人剩余劳动所得的结果,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矛盾。
3.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追求消除阶级差别和不平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强调社会公有制和经济计划,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
4.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历史的演进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重点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借鉴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全面、对立、矛盾的认识,把哲学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
重点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有着广泛深刻的学科,还有很多具体的理论和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整理重点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8.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9.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0.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11.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2.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原因是: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有: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
2)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4.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1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彻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老师讲课重点(全)
马克思主义老师讲课重点(全)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3.马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4.列宁对于物质的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6.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8.物质和运动时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功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9.马义活的灵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马义哲学的基石:世界的物质的统一性;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11.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二、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
马克思13个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个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理论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涉及:1、一元论和二元论2、原理的内容3、原理的意义三、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涉及: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和现实意义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和现实意义四、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涉及: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五、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的含义、属性和标准问题及其意义。
涉及:1、真理的客观性以及批判实用主义真理观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以及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3、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六、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论述和现实意义。
涉及: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七、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和现实意义。
涉及:1、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以及对我国科教兴国的指导意义八、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现实意义。
涉及:1、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不同作用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意义九、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以及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
涉及:1、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2、价值规律的作用以及对我国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十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十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实质与影响。
十三、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研究。
涉及:1、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3、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
马克思主义重点,必考!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总述:马克思主义内容涵盖了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分述: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大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充实、丰富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
三、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合理内核。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基本内核。
四、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哲学)和剩余价值学说(政治经济学)。
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六、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七、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八、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九、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十、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
十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十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全重点
马原最全重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如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时期。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资本主义已经确立。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经显现。
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社会巨大变化,促使思想家思考。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早期资本主义的残酷性工人阶级的反抗阶级矛盾突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具有紧密联系,这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重点
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主义及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它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理论来源。
历史条件:是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是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是工人运动的兴起。
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和费尔吧哈德德国古典哲学,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同盟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
受同盟的信任和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
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思想理论正是诞生的标志。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发展中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哲学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科学的确定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哲学内容方面:马克思主义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矛盾的缺陷,建立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科学体系;在哲学使命上,马克思主义把改变世界,使世界革命化是为根本任务。
特别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在整个世界史上实现了变革。
马克思主义之前所有的历史观都是从人们变动的思想中,变动的政治中去寻求历史变动的原因,没有进一步探究人们思想的来源和政治变动的动因。
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伟大发现,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
5、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上述的两大发现是相互联系的,正是由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他所产生的资本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才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成了科学6、列宁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国际环境是第一垄断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0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1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0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05、世界观就是哲学。
06.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7.错误的思想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8、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110、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1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12、假象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013、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自觉活动中,因而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01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15、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016、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17、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都坚持反映论原则。
11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119、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亲身实践。
020、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021、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22、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
123、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关于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范畴。
124、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125、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
026、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发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02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028.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解明的阶级属性。
129、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130.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31、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32、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133、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34、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035、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 -个阶级的工具。
136、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37、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38、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139、人类历史是杰出人物创造的。
040、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都是商品生产。
04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142、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043、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一样都是把剩余价值资本化。
044、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04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146、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全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047、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48、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49、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15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51、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他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这对他是不利的。
052、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153、与自由竞争相比,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手段包括非经济方式。
154、垄断价格是由垄断组织自由制定的不受价值约束的价格。
055、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并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056、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157、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实现方式是投资兴办企业。
058、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资源配置国际化。
159、空想社会主义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
160、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06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162、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06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164、只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就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065.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066、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真正统一。
167、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劳动都只是谋生的手段。
068、共产主义社会是商品充分涌流的社会人069、只要是美好的社会理想,通过人们的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
07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17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讲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不应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否则就是脱离实际。
0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什么是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才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2.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标志性意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上的伟大变革。
1876年-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在1842年2月《德法年鉴》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接方法论基础、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第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对应语句: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第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对应语句: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第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对应语句:“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2.如何理解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起源、本质、作用)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1)从实践出发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实践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解释。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第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2,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材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4.掌握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哲学学说。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5.用事物的质,量,度原理说明为什么坚持适度原则(?)事物包括质、量、度三方面的规定性。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界限、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和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6.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第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事物发展的过程。
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第二章1.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总过程/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于无穷的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有新内容、新发展。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运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辨证运动过程。
经历了两次飞跃,实践与认识的运动就算完成了吗?回答既完成了,又没完成。
说它完成了,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的。
说它又没有完成,是针对实践和认识运动过程的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而言的。
在时间和认识的辩证运动中,主观必须统一于客观认识必须统一于实践。
这种统一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在发展中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实性辩证关系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及绝对性。
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及相对性。
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辩证关系: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因此,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