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爆发。

教材通过详细描述事变的过程,以及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整体背景,对于国共两党的合作,以及一些重要的抗日战争战役有所了解。

但对于七七事变的细节,以及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和影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细节过程。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PPT,展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事变的发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事变的历史背景,掌握事变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材料,讨论全民族抗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关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战对于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平,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包括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四个子目,四个子目之间相互联系。

1937年夏,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不仅能够收获生动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学会阅读、思考和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从历史中获得感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重要史事及其历史意义。

(史料实证)2.知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及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了解七七事变中赵登禹、佟麟阁和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人的英雄事迹,感悟中国军民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爱国精神,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信念。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

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书目)《佟麟阁全传》。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卢沟桥的图片,在北京西南郊外的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这座桥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又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悲壮。

日本是如何制造卢沟桥事变的?卢沟桥事变又有什么意义?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思考,导入本课。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2.收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对国家历史的认识。
2.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第19周星期三第1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课程设计:
【导入】(5分钟)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结合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阐述事变对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影响。
解答:七七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对中国全民族抗战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变的发生,使得中国人民的民族危机感空前增强,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抗战意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初步形成。事变促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我提供了一些阅读材料和探究主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些主题感兴趣,但部分学生表示时间和资源有限,难以深入探究。针对这一问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专门安排一个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管理】知识点1七七事变爆发: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意义:标志着中国的开始。

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知识点2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的步伐。

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叶挺任军长。

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的合法地位。

以国共为主导的正式建立。

知识点3淞沪会战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爆发。

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4南京大屠杀背景: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

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万人以上。

【基础过关】知识点1七七事变1.1937年,埃德加·斯诺在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要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刀?……”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C)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2.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A.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3.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

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B)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知识点2第二次国共合作4.“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C)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5.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其中与国共合作密切相关的是(B)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知识点3淞沪会战6.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目标】重点:1.七七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

4.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

70多年前,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

【新课探究】一、七七事变1.日军蓄意发动卢沟桥事变【材料链接】材料当年的报刊曾这样评论:对中国来说,“卢沟桥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北平之得失,华北存亡系之;而西北、陇海线乃至长江流域,亦莫不受其威胁也”;对日本而言,“卢沟桥事件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

【问题探究】卢沟桥为什么会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答案提示:(1)1936年,日军势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2)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西南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卢沟桥得失,关系北平之得失乃至华北之安全。

2.全面抗战爆发【材料链接】材料一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宋哲元【问题探究1】材料一表明蒋介石对日态度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答案提示:变化:蒋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坚决不抵抗转变为抵抗政策。

原因:(1)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围剿红军,面对日本的侵略下令不抵抗。

(2)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单元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单元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一、情境导入:上面纪念的事件被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你知道这是哪一历史事件吗?每年的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与此有关吗?它是由谁制造的?图中的数字会给你带来哪些震撼和启示呢?二、自主学习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七七事变的过程及结果?2、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3、淞沪会战中的英雄事迹有哪些?4、淞沪会战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影响?5、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列举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三、合作探究1、蒋介石抗日态度变化的原因(1)日本全面侵华,亡国的危险迫在眉睫,国民党政权若再妥协退让,必将为千夫手指,有丧失民心、动摇政权的可能。

(2)日本侵略势力步步紧逼,已直接威胁国民党政权的生存,并严重损害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在华利益。

蒋介石已无让步的余地。

2、如何认识南京大屠杀?(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2)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教训,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3)日本应该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不再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

(4)作为一名中学生,应牢记历史,更应该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准备报效祖国,振兴国家!四、课堂总结日本帝国主义经长期准备之后,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的狂妄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学设计《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重点掌握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以及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具备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产生浓厚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掌握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兴起;2.难点: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法:教师讲解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知识点;3.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提高分析历史的能力;4.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七七事变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了解事变的过程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案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我们应该时时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尽力地去维护和平。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通过图片直观感受历史
资料片的运用更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为学生设置了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了从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
课堂总结
抗日战争这种全民族的抗战,是建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的,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为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日本要正视历史,承认战争罪行。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友好相处,发展未来。
学生阅读书本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合作原因——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合作主要内容——根据国共两党多次谈判达成的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教师明确。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七七事变的相关信息。
[板书]1.卢沟桥事变
学生回答:
时间——1937年7月7日;
经过——7日晚,日军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
意义: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教师过渡:双方在卢沟桥反复争夺,战斗十分激烈。不久,日本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下面我们看本目的下一小问题——平津保卫战。
教师讲述: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事端。八一三事变直接威胁到南京,局势愈发严峻,为此国民政府迅速下达总动员,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即淞沪会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了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视频及相关材料,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牢记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学习以及对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了解,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勤奋努力,发奋图强,担负起强我中华的历史责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充分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南京大屠杀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两幅卢沟桥的美丽图画引入新课。

(图片展示卢沟桥)你认识这座桥吗?这座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桥上雕刻的狮子形态,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这座桥座落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卢沟晓月”为燕京八景之一。

它就是——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卢沟桥,震惊中外“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面对日军蛮横无理的挑衅和攻击下,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打响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

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展示卢沟桥抗战纪念馆落成习近平讲话图片)2019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

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去了解日军的残酷暴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19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19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习目标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

2.认识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材料等,掌握日军侵华的各种罪行;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掌握搜集、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勿忘历史、振兴中华的决心。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七七事变1.爆发: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

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2.英雄壮举: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

3.影响:标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背景: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

2.中国共产党努力: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军长。

3.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以国共为主体的正式建立。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1.爆发: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

2.斗争:率全营守卫宝山;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首次参战的中国空军初战告捷,11月,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3.意义: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1.背景: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作为战时的陪都。

2.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万人以上。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 材料三危机一发,万不能坐以待毙。

——北平24位教授通电(1937年7月24日)(1)材料一为何时哪一党派的通电引文?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布的?通电表明了什么态度?(2)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状?(3)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日态度基调上有什么区别?(4)在此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读图,回答问题。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本课线索必背重点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 赵登禹 抵抗北平保卫战: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二次国共合作改编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淞沪时间 1937年8月—11月会战抵抗(1)宝山守卫战:姚子青率全营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2)四行仓库保卫战:谢晋元率部与日军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上海守军奋起抗击日军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南京大屠杀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时间1937年12月概况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易误警示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图片解读日军把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这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历史照片,真实记录了日军在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和平居民的情景。

此图暴露了日军的凶残、野蛮,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狰狞面目。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团结一致,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抗战历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壮丽画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国共两党的历史矛盾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战役还比较感兴趣,可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认识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掌握全民族抗战的过程,认识全民族抗战的伟大意义。

3.通过对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全民族抗战的过程及其伟大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七七事变的发生和全民族抗战的紧张气氛。

2.讲授法: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相关图片、视频、PPT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七七事变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了解七七事变的发生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认识,分享学习心得。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以及中国全国范围内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族抗战。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七七事变的经过,以及全国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入侵面前,团结一致,英勇抵抗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对于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入侵面前的抗争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七七事变的详细经过,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认识七七事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2.学习全国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理解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展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理解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网络资源,如相关历史论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七七事变?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如佟麟阁、赵登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全民族抗战的具体情况,如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等。

每组选取一个讨论主题,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和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国范围内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开始?”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入侵面前的抗日救亡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37年7月7日发生的七七事变,以及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七七事变的细节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不够清楚。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点、人物等具体信息容易混淆,需要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战役可能比较感兴趣,可以结合电影、故事等资源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斗争。

3.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3.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斗争。

2.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3.图片展示法:利用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七七事变和抗日战争的背景。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抗日战争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历史资料和图片:收集与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2.教学视频:准备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七七事变的过程、全民族抗战的意义等内容。

4.小组讨论指南: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七七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引发对七七事变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讲解七七事变的经过,包括事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新人教版
2.爱国主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回顾民族抗战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团队合作核心素养:在合作探讨环节,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背景,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初步知识,以及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如是否提出有深度的观点、与他人良好合作等。
-评价学生对卢沟桥事变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随堂测试:
-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卢沟桥事变过程和全民族抗战意义的掌握程度。
-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分析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引发的?”,“全民族抗战的意义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独立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介绍了一些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敬佩之情。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纪念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真实,加深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访谈,了解抗日战争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和经历,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关怀。
-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或辩论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巩固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给教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教案新人教版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七七事变的地点示意图、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战役图片、抗日战争中英勇人物的生平事迹等。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可能涉及的实验如模拟七七事变的发生过程、制作抗日战争时间轴等。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在教室墙壁上挂出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图片,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简答题
题型示例1:简述七七事变的经过。
答案示例1: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为名,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题型示例2:列举全民族抗战中的三个重要战役。
答案示例2: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
2. 论述题
- 全民族抗战:阶段,全国范围内的一致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
7.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改变历史发展进程
- 促进社会变革和进步
- 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性格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可以使用图片、图表、时间线等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紧扣教学内容,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3. 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战役
- 平型关大捷
- 台儿庄战役
- 武汉会战
- 百团大战
4. 抗战英雄人物
- 杨靖宇
- 赵一曼
- 佟麟阁
- 张自忠
5. 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
- 中华民族抗击外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6. 抗日战争与全民族抗战的区别与联系

精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文档

精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文档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简介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过程;能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能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情境创设,设置问题,实现师生互动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特别是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新课导入】观看《南京!南京!》中的影视片段,这是一场怎样的浩劫?日本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的南京犯下这样的滔天罪行?由此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学生课前充分阅读教材,完成空白处内容。

一、七七事变1.背景(1)________事变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

(2)__________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________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方法指导: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具体地理位置,感受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2.爆发:________年7月7日,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炮轰宛平城。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______________开始。

3.结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4.影响(1)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从此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习目标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

2.认识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播放视频、展示材料等,掌握日军侵华的各种罪行;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掌握搜集、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勿忘历史、振兴中华的决心。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七七事变1.爆发: 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

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2.英雄壮举: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

3.影响:标志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背景: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

2.中国共产党努力: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任军长。

3.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以国共为主体的正式建立。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1.爆发: 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

2.斗争: 率全营守卫宝山; 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首次参战的中国空军初战告捷,11月, 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3.意义: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1.背景: 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作为战时的陪都。

2.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万人以上。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 材料三危机一发,万不能坐以待毙。

——北平24位教授通电(1937年7月24日)(1)材料一为何时哪一党派的通电引文?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布的?通电表明了什么态度?(2)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反映了当时什么社会现状?(3)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日态度基调上有什么区别?(4)在此之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读图,回答问题。

教育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教育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习目标】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史实;2.能讲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3.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史实【学习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预习自测】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

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事变”,又称“事变”。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的开始。

2、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将军壮烈殉国。

3、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的局面开始形成。

4、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

中国军队奋起反击,爆发。

5、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6、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7、日本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人以上。

【合作探究】蒋介石抗日态度变化的原因【解难答疑】如何认识南京大屠杀?【反馈拓展】1、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它因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而受辱,因为三十万军民在这里被日寇屠杀而饮恨。

“它”指的是()A. 北京B.上海C. 南京D. 重庆2、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3、“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自主探究】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借口,要求进入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

驻和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该事变标志着的开始。

2、在保卫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

1937年7月底,北平、相继陷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日本在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

率全营守卫宝山,全部壮烈牺牲。

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2、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

这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以此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战士达人以上。

【合作探究】
1. 阅读《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思考: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①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②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③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宛平城;卢沟桥;宛平城;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

2.北平.2.赵登禹;佟麟阁;天津。

二、1.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新编第四军;叶挺。

2.国共合作宣言;国共合作。

三、1.上海;姚子青;谢晋元。

2.淞沪会战;3。

三、1.南京;重庆。

2.30万。

【合作探究】
1. 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2.①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

②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

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③国共两党达成协议。

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

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发表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