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概要
经济法的实施模式及其创新
经济法的实施模式及其创新作者:樊瑶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8期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经济法实施主体既要有主动制止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能力,也要有规制经营者和政府的能力。
传统的三大诉讼程序也存在不足,难以满足经济法实施的需要。
司法权的不足和行政权的优势决定了经济法必须创新实施体制,建立以行政监管为主,公益诉讼为辅的市场规制法实施体制。
当下以行政为主的宏观调控法的实施体制,有违自然公正原则,难以实现宏观调控法的立法目的。
宏观调控法的实施必须摒弃行政实施模式,在政府之外构建实施机制,以现行法律基础为基础,歸纳和研究经济法的实施模式。
关键词:经济法实施模式;行政实施;司法实施;体制创新0引言目前,我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关系的整合、系统调节的法律,在现行的法律实施环境中,经济法主要是针对生产关系中的参与组织经济管理,进行经营协调等功能,由此可见,经济法是所有经济活动相关法律的集合,主要针对经济活动来做出调整。
因此,通过进一步分析经济法中的不同实施效果,优化法律实施的整个过程,推动经济法建设发展。
1经济法实施模式选择1.1易呵护权益损害与易腐蚀权益损害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快速的增强,就民法学角度开展分析会发现,指向性侵害形成的损害不太容易被受害者忽略,且被忽略仍属于“私法自治”的范畴,而结合民法和民诉法通行理论,可确定私人侵害会导致民事主体易呵护权益受损。
此外,国内外学界也存在对上述认知的不同见解,如“轻微影响受害者利益案件,法院会对是否介入案件持犹豫态度”“允许私人启动法律执行,法律效力可通过私人实施自动实现”,同时结合受害者忽略的损坏、追诉成本与单个损害不成比例的实际,可确定社会侵害会导致社会公众易腐蚀权益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轻微影响受害者利益案件存在的危害效应叠加必须被关注,否则数额巨大与诱人的非法收益很可能导致企业对违法活动麻木不仁,自然而然的“非正义”将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经济法发展历程
经济法发展历程经济法是指为了调节和规范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本文将从古代起至现代,对经济法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一、古代经济法的起源在古代社会,经济活动与法律规则不可分割。
古代的统治者和智者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规章,来调节和规范经济活动,维系社会的稳定。
例如,古代中国的“商鞅变法”中出现了一系列经济法规,规定了土地的划分和使用、价格调整、税收等方面的制度,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二、工业革命与现代经济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经济活动日益复杂,传统的经济法已无法适应新的变革。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欧洲国家开始制定一系列新的法律,以此调整和规范工业化经济活动。
典型的例子是英国的《工厂法》,该法规定了劳工的工作时间、工资待遇、健康与安全等问题,保护了劳工的权益,促进了工业的健康发展。
三、经济法的内涵丰富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现代经济法已经涵盖了更多的领域。
除了传统的企业法、劳动法等,还涉及到了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金融市场、竞争法等等。
例如,为了规范和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国家制定了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循环。
四、经济法在国际领域的发展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跨国经济合作的加强,国际经济法作为经济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各国之间通过签署双边、多边条约,制定了一系列国际经济法规范。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为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平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五、经济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经济法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经济法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经济法的目标不再局限于调整经济关系,还扩展到了社会公平、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
例如,社会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日益增强,为了保护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限制和规范了企业的生产活动。
经济法解读推动创新发展
经济法解读推动创新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法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经济利益,还可以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读经济法如何推动创新发展。
一、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发展知识产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保护对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法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保障了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激励了他们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生产。
这种保护机制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推动了创新产业的崛起。
二、市场竞争规范促进创新发展经济法对市场竞争进行了规范,通过禁止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维护了市场的公平与公正。
这种规范推动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激发了创新的动力。
在公正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不断追求卓越,积极创新,为社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三、金融支持机制助推创新发展经济法在金融领域设立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发展的机制,例如风险投资、创业创新基金等。
这些机制为创新者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风险分担,降低了创新的门槛,激发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金融支持机制的完善使得创新能够得到更好地孵化和发展,促进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四、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合作促进创新发展经济法为创新者提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鼓励技术合作与创新共享。
通过知识产权的交叉授权和创新项目的合作开发,不同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推动了创新的跨界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和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为创新发展创造了更加宽广的平台。
五、创新环境营造推动创新发展经济法还致力于为创新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创新创业,推动创新发展。
例如,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设立和发展,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和创新基金支持等。
这些措施为创新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培育了创新的土壤,推动了创新的不断涌现。
六、经济法与科技创新相互促进经济法与科技创新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创新需要经济法的规范引导和保护,而经济法的进步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经济法促进创新与发展
经济法促进创新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国家赖以强大和持续增长的基石。
经济法作为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不仅能够为创新提供保障,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还能够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本文将探讨经济法对创新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保护和激励机制。
经济法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法律框架,包括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权利义务以及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赔偿措施,为创新者提供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支持,激发了创新的动力。
二、市场竞争合法化和公平竞争机制建立经济法还建立了市场竞争合法化和公平竞争机制,保护了消费者和企业参与竞争的权益。
通过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法禁止了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使用,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为创新提供了充分施展的舞台。
三、金融法的实施与金融支持金融法在经济法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为创新提供了融资渠道,还规范了金融市场的运行和监管。
通过金融法的实施,投资者和创新者能够寻找到适合的融资方式,推动了创新的发展。
与此同时,金融法还保护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机制,保护了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
四、企业法律环境的改善与优化经济法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法律环境,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企业法律环境的改善与优化,不仅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保障,还提高了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
通过企业法律环境的改善,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提高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五、经济法与国际合作的推动经济法还在国际层面推动了合作与创新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跨国合作和共同创新。
经济法规范了国际经济合作的规则和方式,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合作平台,助力于创新与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法在促进创新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市场竞争合法化和公平竞争机制、金融法的实施与金融支持、企业法律环境的改善与优化以及经济法与国际合作的推动,经济法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2024版经济法基础课件
根据纠纷的性质和涉及领域,经济纠纷可分为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劳动纠纷、 金融纠纷等。
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概述
协商解决
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 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 和解协议,解决纠纷。
调解解决
在第三方调解机构或调 解人的主持下,促使当 事人互谅互让,达成调
解协议。
仲裁解决
根据当事人之间的仲裁 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
变更
消灭
经济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由于一定的 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得原有的经济法 律关系主体之间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 务关系归于消灭。
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由于一定的 法律事实的出现,使得原有的经济法 律关系主体、客体或内容发生了变化。
03
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主体的概念与分类
经济法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本国 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受权利 (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
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法律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效果
03
通过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促进经营者
规范经营,推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05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概述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定义
指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总体运行进 行调节和控制的法律制度。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目标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促 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1 2 3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 旨在制止和预防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市场公平 竞争,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保障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健康发展。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内容 包括禁止仿冒行为、禁争行为进 行明确界定和处罚。
经济法基础课程内容
经济法基础课程内容导论:经济法是指以调整经济活动关系为目的的一门法学科目。
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旨在保护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经济法基础课程是经济法学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经济法基本概念1. 经济法的概念及特征: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具有经济性、社会性和调整性的特征。
2. 经济法的分类:根据调整的对象和范围,经济法可分为宏观经济法和微观经济法;根据调整的方式和手段,经济法可分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法学。
3. 经济法的历史演进:从古代的市井法到现代的经济法,经济法的发展经历了逐渐完善和专业化的过程。
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 自由竞争原则:保护市场经济中的自由竞争,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2. 经济效益原则: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 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权利和公正竞争的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4. 国家干预原则:国家依法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调控和干预,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经济法的基本制度1. 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条件和程序,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2. 价格管理制度:对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管理和调控,维护市场价格的合理稳定。
3. 合同制度:规范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4. 公司法制度:管理和监督公司的组织、运作和股东权益,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5. 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6. 反垄断制度:防止市场垄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7. 劳动法制度: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市场的稳定和和谐。
8. 环境保护制度:规范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四、经济法的实践运用1. 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经济法是市场经济的法治保障,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经济法发展概论
我国经济法发展概论引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越来越重视以法律手段调控经济,发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经济的作用,经济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法在宏观调控、资源能源、市场规制、企业组织等方面的立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要继续完善立法,改进和加强执法,积极构建经济法治系统工程。
经济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此后,我国越来越重视以法律手段调控经济,发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经济的作用,经济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法经历了从误解到理解再到被普遍认同的发展过程。
一、我国经济法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法是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后所产生的,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和保证,纵观中国经济法的历史,从萌芽到基本建构起自己的体系,经历了两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78—1992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经济法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这时的经济法主要在于移植和借鉴国外的经济立法,当时颁布了大量的经济方面的规范,为应对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但由于经济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还不十分明确,加上对法制的需求也不强烈,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不具备经济法形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法。
2.逐步走向成熟阶段1992年至今,是我国经济法勃兴和走向成熟的时期。
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此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于我国多年的计划传统过浓,所以要通过经济法律的形式逐渐削弱经济中的计划成分,提升市场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而不是向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经济法的产生是源于市场失灵,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端。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需要,国家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使我国经济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也为经济法体系的初步形成提供了立法实践基础。
经济法基础理论
(1)自然人(公民)
(2)法人
1)定义:法人为具有民事权利 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法人所应具备的条件:
▪ 依法成立 ▪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客体
三、中国的法律渊源(4)
(二)制定法
▪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的存在 或表现形式。
▪ 各种成文法是中国法律最重要的 渊源。
▪ 中国实行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立 法体制。
▪ 主要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
三、中国的法律渊源(6) (三)法律解释
▪ 法律解释通常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 释和行政解释。
1、 立法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 和法律拥有解释权。省级人大常委会 有权对地方性法规进行解释。
(1)物 (2)行为 (3)智力成果 (4)人身利益 人身利益: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 与人身不可分离基本利益。
3 、内容:民事权利和民事 义务
民事权利的分类一:财产权与人身 权
财产权:以实现财产利益的自由为 内容,直接体现某种物质利益的权 利。
•物权
•债权
•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人身权:以实现人身利益的自由为 内容,与权利人的人身不可分离的 民事权利。
(1)调整市场主体的法律制度 1、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 2、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 3、私营企业法律制度 4、公司法 5、合伙企业法 6、个人独资企业法
(2)调整市场运行的法律制度 1、知识产权法 2、证券法 3、票据法 4、合同法 5、产品质量法 6、反不正当竞争法
(3)有关宏观调控的法律制度 1、计划、统计法 2、固定资产投资法 3、银行法 4、价格法 5、会计法 6、税法
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及经济法的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及经济法的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经济法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经济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法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国家经济。
2. 高度政治化:中国经济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政治因素的极大影响。
政府在经济法的制定中起到主导作用,法律的内容和重点往往与政府的政策目标保持一致。
3. 逐步市场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法逐渐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
中国的经济法体系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法、企业法、金融法、劳动法等方面的法律。
4. 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与国际经济的紧密联系,中国经济法也面临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加强了与国际经济法规的对接。
中国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治化:随着中国政府对法治建设的重视,中国经济法将更加注重法治化,
法律的实施将更加严格和规范。
2. 国际化: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环境。
3. 创新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国经济法将不断创新,适应新经济形态和新经济模式的发展需求。
4. 社会化:中国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效益,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总之,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法治化、国际化、创新化和社会化。
2024版经济法基础(全部)
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专家评估、 案例分析等,应根据评价目的和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2024/1/25
29
THANK YOU
2024/1/25
30
02
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承担社会责任,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
会公共利益等。
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03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
社会团体
2024/1/25
社会团体的种类
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等。
社会团体的宗旨和任务
代表会员利益,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发展,提供社会服务,参 与公益事业等。
26
经济法监管体制与机构设置
经济法监管体制
我国经济法监管体制实行“统一 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 层面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也相应设立监管机
构。
监管机构设置
监管机构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等,分别负责不同
领域的经济监管工作。
监管机构职责
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监 管规则、实施监督检查、开展行
外汇管理法
对外汇的收支、兑换、使用等进 行规范和管理,维护国家外汇秩
序和金融安全。
20
05
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2024/1/25
21
自然资源法律制度
2024/1/25
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 规定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 规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包括开发许可、资源税、 资源补偿费等制度。
近代经济法
近代经济法起源于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渐形成。近代经济法 主要表现为一些商事法典和贸易法规,如法国的《商法典》、英国的 《贸易法》等。
2024经济法基础教材变化
2024经济法基础教材变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经济法基础教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意义重大。
经济法是经济学和法律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是在经济活动中法律规范的适用和实施。
在这个变化的年份,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趋势和发展。
最显著的变化是关于内容更新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经济法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学习者在2024年的经济法基础教材中可以看到许多全新的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当前最新的法律规定和经济状况。
在企业破产法和知识产权法方面的内容可能会有较大的更新和扩充。
教材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过去,传统的经济法基础教材可能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法规条款的学习,而在2024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性训练。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应用经济法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在经济法基础教材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育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2024年的经济法基础教材可能会更加注重在线学习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视频、互动课程等方式更加方便地学习和互动。
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视角也在经济法基础教材中得到了更好的呈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法的跨国性和国际化性越来越明显,学习者需要具备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多元的思维方式。
2024年的经济法基础教材可能会更强调国际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内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2024年经济法基础教材的变化是一个积极的趋势,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法发展需要,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教育效果。
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新的教材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掌握经济法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未来的经济法教育中,能够看到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职业发展机会。
【此处落款】。
第二篇示例:在内容方面,2024年的经济法基础教材将更加突出与时俱进的理念。
经济法的发展历程
经济法的发展历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法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济法旨在调节和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入手,探讨经济法的演进和变革,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古代经济法的发展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对经济活动的规范和管理是必要的。
中国古代商业法则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商周时代,商业合同、商标商号、销售代理和债务追索等事项已经在商事经济中得到了规范。
此外,在古代,一些国家还制定了税法和市场监管法规,如清代实施的《海关章程》、明清时期的税法《田赋制度》等。
这些经济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现代经济法的起步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欧洲及其殖民地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对于实现市场自由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于是,各国政府争相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美国的《谢尔曼法案》、英国的《合同法》等,旨在对商业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
同时,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
1899年和1907年,海牙召开了两次国际和平会议,其中产生的《海军规约》和《陆战规约》等国际条约成为国际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经济法的成熟与完善20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各国政府的经济执法和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各种经济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从最初的简单条文到现在的包含多方面内容的经济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同时,国际经济组织和贸易组织的建立,也促进了国际经济法的发展。
其中,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在经济法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成熟。
欧洲联盟制定的《竞争法》、《执法规定》等经济法规,对于整个欧洲经济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经济法的未来发展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不断变化,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使经济法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无论是解决创新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还是应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据保护问题,都需要经济法在新时代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以保障公平竞争和经济发展。
2024版经济法法律基础知识PPT课件
产业组织法
调整产业内企业间关系的法律制 度,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
争法等。
产业技术法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法律制度, 包括技术合同法、专利法等。
价格法律制度
价格法
调整价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 括价格管理体制、价格形成机制、价 格调控等内容。
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
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依据和 标准。
经济法上的救济途径
协商和解
指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和 解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协商和解具有灵活、 高效、低成本等优点,是经济法上重要的救济途径 之一。
仲裁
指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 行裁决的一种方式。仲裁具有专业性、保密性、一 裁终局等优点,适用于涉及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
经营者的义务 介绍经营者应当遵守的法律义务,如保障消费者人身和财 产安全、提供真实信息、出具购货凭证等。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途径 阐述消费者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 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同时, 介绍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及其适用条件。
04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计划和统计法律制度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经济法与行政法在调整对象、 调整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交叉,但二 者也有明显区别。行政法主要关注行 政权力的控制和行政程序的规范,而 经济法则更关注市场失灵的克服和公 共利益的维护。
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经济法与刑法在保障经济秩序 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存在共同目 标,但二者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等 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刑法主要通过刑 罚手段惩罚犯罪行为,而经济法则主 要通过民事、行政等手段调整经济关 系。
论我国的经济法发展史
论我国的经济法发展史改革开放以來,随着中国大门的打开,中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商品流通不断扩大,中国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模式也出现了众多不同,在经济发的发展史上,其他发达国家法制更完善、更健全。
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经济法问题分析,浅析中国经济发的发展历程。
标签:经济法;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一、经济法1、经济法的含义对于经济法的定义,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对经济法有不同的看法,对经济法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因此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法律概念。
我自己个人认为经济法应当包涵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当确定经济发的调整的对象,经济法应当是调整经济的相关法律,这应当是区别于其他的法律的根本条件。
其次,经济法的调整具体应当包括对经济的进行宏观调控的调整、对财政经济调控的法律的调整、对税收调控的的调整、对金融调控的调整、对计划调控的调整、对市场规制进行的调整、对反垄断的调整、对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调整、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调整、对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价格、产品宣传的广告的调整和一些特别的市场规制的相关调整等几个方面。
根据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我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
也就是说,经济法的概念应当是调整调制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包括外国的经济法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的经济发的发展历程两部分构成,本次仅侧重于中国的经济法的发展过程。
1、中国的经济法的发展过程。
在任何的社会时期,经济都是国家的命脉,关乎到国家的安危。
在早先的自然经济时期,也有国家进行管理的经济,也有一些国家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手段,如对经济纳税的税法制度、国家对一些行业的管控专营(如盐铁专营等专营制度)。
但是此时的国家社会形态大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国家对经济法的调整多表现为诸多的刑法事宜,如《秦律》、《唐律》等,普遍具有严重的禁止性和严厉的惩罚行。
经济法的历史走向
经济法的历史走向经济法是指规范经济生活的法律体系,主要涉及到经济活动中的财产、商业、投资和劳动等方面。
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学分支,在其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多年的演变与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法的历史走向角度出发,具体介绍其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古代经济法古代经济法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的古代政权通过类似于今天的政治手段来规范经济生活,主要通过制定各种条例和法令,比如汉律、晋律等等。
这些法律内容涉及到了税收、贸易、工商等各方面,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二、中世纪经济法中世纪经济法主要在欧洲地区产生,当时政府为了控制市场,对商业行为进行强制管理,主要表现在价格控制、外汇管理、进出口限制、贸易管制等方面。
在这个时期,政府通过直接干预市场和对经济活动进行权力约束,来解决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
三、现代经济法现代经济法产生于18世纪末期,这个时期伴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经济发展日益飞速发展,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行为和新的经济关系。
这个时期的经济法主要包括劳动法、财产法、公司法等等,同时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更加重视。
四、当代经济法当代经济法以全球化、自由市场和普惠性为特点,其主要特点是独立、颗粒势力和多元化的存在。
它通过制定各种法律和法规,为保护和规范市场经济提供法律基础。
现代经济法的发展体现了它的适应性,对于新出现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经济现象都能够进行创新,通过它的调整和规范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
总之,历史的发展第描绘出了经济法的自我变革,由无到有的完善,已成为规范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法律系统。
从古代到当代,经济法的历程也可以看作是人类抽象理性的历程。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沿革
CASE1:磨坊主VS威廉一世
• 1866年10月,普鲁士公国(德国前身) 国王威廉一世因波茨坦桑苏西宫外一 处磨坊挡住了其观景视野,而提出高 价购买该磨坊,遭拒,遂以强力拆除 该物业。磨坊主一纸诉状递至普鲁士 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判决原告胜诉, 责成被告威廉一世恢复原状,并予以 赔偿。
CASE2:渔岛灯塔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经营者规模小,故影
响小仅限于个体
垄断资本主义 时期大企业的亏损 和破产会导致经济
危机和社会动荡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垄断
外部性
正外部性
负外部性
公用事业的提供
信息不对称
3、解决的途径
• 三种路径: A 私人或市场自发解决——不可行
B 某个(些)社会团体解决——不可行
C 国家介入解决——可行
第一编: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经济法的产生及沿革 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及特征 第三章:经济法律关系 第四章:经济法调整对象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经济法的产生及沿革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两个问题: 一、经济法产生的动因 二、经济法的历史沿革
一、经济法产生的动因
•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产生于十九 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即资本主义社会由自 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这 一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 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引起各国市场和经 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国家的职能也开始 变化,导致了经济法这一新的法律部门的 产生。此即经济法产生的根源。
1、问题的产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私权绝对
(1)
私权限制
私权的滥用
为公共目的在正当的补 偿下限制财产的支配权
2. 经济法的基础理论:源流、学说与架构
农业
《1933年农业调整法》 《土壤保持和国内分配法》 《1938年农业调整法》:确定价 格、贷款、销售订单、种植面积 的限制
战时食物管理局:食物配给 价格管理局:确定价格、补贴
20世纪3次危机期间,美国政府权力在六个领域的扩展
行业
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萧条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时工业委员会:原材料的分配、 重组金融公司:贷款和投资国家复苏管理局: 战时生产委员会:分配优先权、 对民用生产的限制 优先权的分配、有选择性确定价 创建产品销售款卡特尔 格 防守工场公司:工场建设 价格管理局:确定价格 战时金融公司 贷款资本发行委员会:管理证券 发行、信贷配置 重组金融公司:贷款 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管理证券发行 农场信贷管理局:贷款 家庭所有者贷款公司:贷款 《1935年银行法》:对货币和银行的控制更 为中央集权化 1933年3月6日总统公告 黄金储备法:控制所有黄金和外汇交易、放 弃金本位 重组金融公司:贷款 联邦储备体系:信贷配置、利率 控制
(二)东方学说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战后变革对学说的影响: • 1、德日战败,联合国军的占领,动摇日本法学对于德国法学的依存 性 • 2、作为原来学说对象的经济法素材,也根据战后经济民主化的政策, 起了质的变化。 • 经济全体主义观念——自由与统制之间的微妙协调 • 《禁止垄断法》——容忍、助长卡特尔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 • • • • • • • • 日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和二战 经济法或经济统制法 德日两国具有经济体制的近似性和战时政策理论概念的共同性 日本法学对德国法学的依存性 美国和英国: 不存在德国、日本那样的经济法的法律现象 不是按照传统方法、从理论上上区分法学领域中的结构 反托拉斯法;有关产业统计法、有关工业用地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席月民: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2011年3月14日17:37 新闻中心 (阅读:1622次)目次上篇:从蓬勃兴起到初步发展一、部门经济法地位之确立二、早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理论争鸣三、初步发展时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统合下篇:从走向成熟到理性繁荣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学之重构与反思二、新时期经济法代表性学说之考辨三、经济法基础理论共识之析出作为法学领域里的一个新兴学科,经济法学因应国家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并在与经济立法、经济执法以及经济司法的互动中不断实现理论突破和创新,30多年来的诸多经济法理论命题和制度建构,契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促进了中国法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历史分期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进行研究,科学确定经济法学发展的分期依据至为关键,其价值在于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研究中,认识和把握历史演变的轨迹和规律。
有学者提出,分期依据的确定不能忽视下列因素:一是中国1979年以来重大经济体制改革;二是调整对象学说的重大发展;三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活动。
笔者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基于此,笔者把中国经济法学的历史以1992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界,将之前的历史分为1979-1984年的蓬勃兴起阶段和1985-1991年的初步发展阶段,之后的历史分为1992-2001年的走向成熟阶段和2002年至今的理性繁荣阶段。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通过回顾和分析这四个不同发展阶段中有关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展示中国经济法学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认知状态,剖析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些重要理论的形成及其衍变,以彰显经济法学发展、创新与繁荣的实践价值。
上篇:从蓬勃兴起到初步发展一、部门经济法地位之确立对于经济法学而言,虽然“经济法”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被人介绍进国门,当时介绍的内容已涉及经济法在德国形成的原因、德国学者关于经济法概念的不同观点及经济法的性质、范围等,但这些成果并未引起中国法学界的关注。
建国后,尽管中国法学研究一边倒地受到前苏联法学影响,但鉴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前苏联经济法理论及其流派在改革开放前却并未能够体系化地进入中国的法学界和法律实务界,以促就中国经济法学的产生。
中国经济法学的真正勃兴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事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大力发展经济中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经济立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之一,这高度反映了整个国家和社会对经济法的饥渴。
1979年,“经济法”作为国家立法的一个类别得到确认。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在1979年6月16日的五届全国人大六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强调:“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各种经济法。
”仅1979年,所制定的经济法律、法规就有24个,其中经济法律2个。
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纷纷建立有关经济法制的机构,在加快经济立法步伐的同时,加强了经济司法工作,这为中国经济法学的产生创造了直接条件。
1978年《国外法学》第1期刊载了前苏联克•波•拉普捷夫的《苏联的经济立法》一文,该文迅速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重视,使有关经济法的研究工作蓬勃展开。
1979-1981年期间,中国经济法学初创时期所引进并加以利用的国外学术资源主要是3本前苏联的经济法学译著和20多篇译文及译介性文章。
同期,对日本和欧洲国家经济法理论的译介文章,共约5篇左右。
借助这些非常有限的理论资源,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鲜活实践,中国经济法学的前辈们在法学复兴运动的促进和带动下,以中国法学理论为基础,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投身于研究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概念、原则、体系、特征等基本属性问题以及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问题,公开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努力开辟经济法学的研究领域。
为了再现经济法蓬勃兴起阶段前辈们的研究热点,这里选列部分当年的重要成果,并制表如下:经济法学蓬勃兴起阶段的重要成果序号作者作品名称发表刊物发表日期1 王家福陈明侠《必须搞好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人民日报》1978年12月6日2 刘海年陈春龙《加强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河北日报》1979年1月6日3 江平、陶和谦《谈谈民法和经济法的划分问题》《政法论坛》1979年第1期4 (苏)维•维•拉普切夫《从苏联新宪法看经济法的发展(摘译)》《国外法学》1979年第1期5 孙亚明《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情况简介》《法学研究》1979年第3期6 (苏)B•B•拉普捷夫《论苏维埃经济法》《国外法学》1979年第4期7 申徒(即芮沐)《美国与西欧的“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法学研究》1979年第5期8 (苏)Ю•A•吉赫米洛夫(柯辉译)《经济管理中法的问题》《国外法学》1980年第1期9 (苏)B•C•塔吉沃祥(姜明安译)《再论完善经济立法》《国外法学》1980年第1期10 (苏)P•O•哈尔斐娜(郭明瑞译)《完善经济立法的几个理论问题》《国外法学》1980年第1期11 (苏)C•H•勃拉图西(王正泉译)《论经济立法系统化的途径》《国外法学》1980年第1期12 杨紫烜等《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与加强经济立法的调查报告》《法学研究》1980年第2期13 王家福等《日本法学家介绍日本民法、经济法和环境保护法》《法学研究》1980年第2期14 关怀《经济立法必须体现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法学杂志》1980年第2期15 寇孟良李昌麒《对开展经济审判工作的几点意见》《西南政法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16 顾明《关于加强经济立法的几个问题》《法学杂志》1980年第3期17 李昌麒代大奎《经济法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西南政法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18 刘忠亚《试论加强经济司法工作》《法学研究》1981年第2期19 金明善《战后日本的经济立法》《法学研究》1981年第2期20 张笃志《关于经济纠纷案件的审理》《法学研究》1981年第2期21 孙亚明《关于经济立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法学研究》1981年第4期22 王正泉《苏联法学界关于经济法问题的争论》《法学杂志》1981年第6期23 刘龙培《从经济司法看经济立法的迫切性》《法学》1982年第2期24 陶和谦《经济法的发展概况和经济法的概念》《政法论坛》1982年第3期25 李时荣《谈谈经济立法工作中的几个问题》《政法论坛》1982年第4期26 卞耀武谢次昌《经济法应该怎样分类》《西南政法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27 谢次昌卞耀武《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探讨》《法学研究》1982年第5期28 周沂林等《论经济法调整对象》《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5期29 王家福王保树《论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法制建设》《法学研究》1983年第1期30 郭锐《经济法调整对象初探》《法学研究》1983年第1期31 史探径《试论经济法》《法学研究》1983年第3期32 王家福等《西德、法国、英国经济法考察》《法学研究》1983年第4期33 (苏)B•阿列克谢耶夫(施厚生译)《经济机制与经济法》《国外法学》1983年第4期34 李时荣王利明《经济法调整对象若干问题探讨》《法学研究》1983年第5期35 孙亚明《战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经济立法》《国外法学》1983年第6期36 (日)丹宗昭信、福岡博之(谢次昌译)《经济法的性质及其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国外法学》1983年第6期37 梁慧星《西方经济法与国家干预经济》《法学研究》1984年第1期38 顾明《关于我国经济立法问题》《中国法学》1984年第1期39 谢怀栻《从经济法的形成看我国经济法》《法学研究》1984年第2期40 张宿海焦廉成《我国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关系刍议》《法学研究》1984年第2期41 徐杰黄欣《浅谈经济法的几个问题》《法学研究》1984年第2期42 佟柔《关于经济法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法学》1984年第2期43 王家福《经济法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中国法学》1984年第3期44 梁慧星《试论经济行政法》《中国法学》1984年第3期45 刘隆亨张玲《经济法的由来及其新特点》《国外法学》1984年第3期46 孙亚明《五年来我国的经济立法和几个新兴法律部门的形成》《中国法学》1984年第4期47 (苏)H•彼得罗夫(杨紫烜译)《列宁与经济立法》《国外法学》1984年第5期48 张孝烈《论经济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特征》《法学研究》1984年第6期“经济法”一词的直观平实,使其重要性自经济法学产生初期即获得政界和学界的普遍认可,1981年我国《经济合同法》的制定,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
始于1979年的民法经济法大论战,使经济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部门法地位获得了根本性的肯任和确立。
应该说,1979年8月7-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的民法、经济法问题学术座谈会,是揭开长达7年之久民法经济法大论战序幕的标志性事件。
这次座谈会的与会代表达到50人,其中既有北京的法学和财经类高等院校学者,也有政法机关的实际工作者,大家共同研讨了民法、经济法及其关系问题。
芮沐、孙亚明、佟柔、江平、王家福、陶和谦、杨紫烜、王保树、魏振瀛、潘静成等学者,在会上纷纷就经济法的有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会议认为,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民法和经济法应该分为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建议制定经济法典和民法典,经济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主体、调整原则、司法权限上有很大区别。
此后的几年里,一系列重要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和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各种理论观点异彩纷呈,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经济法学学术氛围,有效推动了经济法学的知识创新和学术交流,使经济法学的研究走向了深入。
有关经济法与民法的可区分性研究,在民法经济法大论战中一直进行得如火如荼。
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从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所有制性质看,经济法与民法所调整的商品关系的所有制基础分别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个人所有制;从主体来看,经济法主体只能是社会主义组织,而民事法律关系则发生在公民之间和公民与社会主义组织之间;从国家干预和保护的手段来看,民法的法律关系主要在司法领域,而经济法的法律关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司法领域之外;从法律关系的总体特点来看,正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领域内的商品交换关系使平等原则受到限制从而使经济法与民法相区别。
当时,彭真同志曾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经济法是反映经济基础的,是基础法”;“我们有各种法,最重要、最繁重的是经济法”。
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最终结束了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论战,经济法与民法的界限逐步清晰,二者各司其职,归为两个不同的法律部门,经济法学和民法学也各自成为独立的法学二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