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概述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围绕公共危机的定义、分类、管理原则、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或特定范围内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形式多样,对公共秩序、社会稳定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公共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快速、有效地应对和管理。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根据公共危机的性质、原因、影响等不同特点,可以将公共危机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公共危机包括以下几种:1. 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如地震、火灾、洪涝、暴雨、风暴等,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2. 事故灾难类公共危机: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对环境、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3. 公共卫生类公共危机: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等,影响公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4. 社会安全类公共危机: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抗议活动等,损害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
5. 其他类公共危机:如网络安全事件、天灾人祸事件等,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以上各类公共危机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应对,及时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公共危机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公共危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伤害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传染病等多种类型。
公共危机的发生给社会和个体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损失,因此,建立健全的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应对危机情况,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而建立的管理机制和规范。
在这个系统中,政府扮演着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角色,企业和社会组织则是执行者和支持者。
为确保公共危机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预防和应对能力,做好危机的预警、防范和处置工作。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公共危机形势。
二、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的体系1. 预譌指挥机构为了应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将至关重要。
这个机构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拥有多方协调、迅速应对等能力。
指挥机构主要负责编制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协调资源、指挥调度、开展危机通报、发布信息、协助应急救援等工作。
通过统一指挥、协调一致、迅速决策,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危机的影响。
2.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危机事件发生时的救援、保障和恢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措施。
它要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指挥调度、救援处置、信息发布、舆情协调等内容。
每个单位都应编制自身的应急预案,并通过定期演练、升级改进来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为了保证各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还应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应急预案体系。
3. 预譌资源预譌资源包括物资、人力、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它是危机处理工作的基础。
政府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囤积各类必要的物资和装备,为危机时的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同时,还应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的危机管理人才,以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4. 信息发布面临危机事件时,快速准确的信息发布是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的核心。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引言公共危机是指不可控制的事件或事态,可能对公众安全、社会秩序、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传染病暴发等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和组织需要拥有一套科学、规范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应对和处理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从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原则、要素及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一、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而建立的一整套预防、监测、应对、处置、恢复和评估机制和方法,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资源等,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立足于现实情况,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型、规模和特点,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一种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二、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根据各种危机事件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处理危机,不断完善和提高危机管理的水平。
2.规范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规范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保障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确保危机管理的合法性和效果。
3.权威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权威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地方特点,构建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危机管理体系,为公众提供一种权威性的危机管理服务。
4.综合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综合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融合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和组织的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第9章公共危机管理
社,2005年版。 7.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4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9.1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9.1.1 公共危机的内涵
1.突发事件
(1)突发事件的含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 员伤亡、财产 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和社 会秩序的 紧急事件。
在实践中,随着公共危机规模的扩大与升级,公共危机管理将会形成逐级 响应组织结构,管理层级也将从现场位置逐步上移,直至上升到国家层面, 如下图所示。
危 机 规 模 升 级
启动国家危机管理 启动区域危机管理 启动基层危机管理
现场指挥部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9.1.2 公共危机管理结构体制与职
9.1.3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
1.公共危机管理阶段
根据公共危机的发展周期,公共危机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危机 预警及准备、识别危机、隔离危机、管理危机以及善后处理阶 段,各个阶段之间体现了危机发展的一个循环周期。从最广泛 的意义上说,公共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 事务的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 发生后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 控制;公共危机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公共危机 管理阶段如下图所示。
(3)在危机状态下,决策的合法性主要是通过已有法律事先授权。
20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9.2.2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机制
2.公共危机决策的主体 (1)中枢决断系统 (2)参谋咨询系统 (3)协调系统
(完整)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二、公共危机的分类:一)、危机产生的诱因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三、公共危机的特性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2、威胁性3、不确定性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6、无序性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制度可以发泄敌对情绪,转移目标,但不能解决问题,只能缓和矛盾.安全阀制度不完善的社会都是僵化的社会结构.二)、自然与环境因素:三)、国际因素:例如有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四)、政治因素:人们渴望能够参与、表达和共同建设社会,这一时期就相应地要求现政府能够具备一定的政治能力。
公共危机管理课件
公共危机管理课件公共危机管理课件一、公共危机的定义1.1 公共危机概述公共危机是指对公共利益或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突发事件或持续性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因自然灾害、技术事故、社会纠纷等原因引发,对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2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危机的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众安全和维护组织声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合理应对危机可以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恢复公众信心和社会秩序。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2.1 快速响应公共危机的管理需要迅速、高效的响应机制。
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包括预警系统、紧急决策流程等,以便快速采取行动应对危机。
2.2 透明度与公开沟通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透明度与公开沟通。
组织应及时向公众公开危机信息,实事求是地回应公众关切和质疑,减少谣言和传言的扩散。
2.3 牵头责任在危机管理中,组织应明确牵头责任,建立协同合作的机制。
各相关部门和组织之间应密切合作,形成整体协同的力量,共同应对危机。
2.4 安全优先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组织应以人员生命安全和公众安全为核心,确保危机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步骤3.1 预防阶段预防阶段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步骤,包括风险评估、制定危机应对计划等。
组织应根据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预案,并提前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危机发生时的应急能力和应对效率。
3.2 应对阶段在公共危机发生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应对措施包括紧急调度、资源调配、危机信息发布等。
同时,要确保应对措施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保持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3.3 排查与评估阶段在危机暂时控制后,组织需进行灾后排查与评估。
通过收集数据、分析事故原因和损失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危机管理提供参考。
3.4 恢复与重建阶段当危机控制后,组织需要展开恢复和重建工作。
包括恢复生产和服务、修复受损设施、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辅导等。
第八讲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
而临时组织的应急救援力量往往存在职责不明、机制
不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于协同救援,发挥整体
应急救援能力和效果。
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力量的应急救援涉及全国各个相关的政府机构和组织,
最主要的包括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气 象、安全监管、环境、电力、通信、建设、卫生、 农业等部门、其管理主要以条块分割、各自负责为主。当大规模的突发灾
观
现,没有建立跨区域的应急保障机制,从而没用形成有效的应急保障来
点
为大型灾害时的应急管理和救援服务。由于应急救援力量的分散,应急 力量和资源还缺乏有效整合和统二协调机制,当发生重特大公共
一
危机事件尤其是发生涉及多种公共危机事件或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国的
重特大公共危机事件时,某一部门的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往往十分有限,
凡影响公民重大利益的行政行为必须由法律 明文规定,行政机关不得采取行政立法等“自 我授权”的方式任意限制或剥夺公民的基本权 利。就行政紧急权而言,其权力的扩张性和裁 量性并不代表其可以突破宪法和法律的框架, 不受法律保留原则的拘束。
例如,《突发事件应对法》第 49至第 50 条规定了在 突发事件状态下,政府可以采取的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包括强制隔离、区域控制、道路封锁、临时警戒等。 这实际上属于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 施,政府部门只能在该法授权的范围和限度内行使行 政应急权力,而不能在行政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中规定超出上述措施类型和必要限度的内容。
在无准备的情况下,应急保障的快速启动和各 部门的协调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救援保障从 主动变为被动,然而灾害越是严重、范围越大,越 是需要保障的速度和力度。
(2)现有的应急救援工作以条块分割、各自负责 为主,由于保障力量构成复杂,部署相对分散,各 个部门有自己专门的保障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 作难度较大,使得大规模跨区域应急救援保障具有 单个部门静态为主的特点,保障资源分散,信息较 为封闭。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政府、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预防和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管理工作。
三、组织体系(一)成立公共危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本地区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工作。
(二)设立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包括:1. 负责收集、分析、评估各类公共危机风险信息;2. 制定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3. 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公共危机应对工作;4. 负责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理;5. 组织开展公共危机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
四、预防与预警(一)建立健全公共危机风险监测体系,对各类公共危机风险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分析。
(二)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三)加强信息共享,提高预警能力,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到相关部门和单位。
(四)完善公共危机预警发布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做好防范准备。
五、应急处置(一)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组织救援队伍,调配救援物资,全力开展救援工作。
(三)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进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四)根据应急处置需要,采取临时管制措施,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六、善后处理(一)公共危机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组织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二)查明事件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三)做好受灾群众安置、救助和补偿工作。
(四)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
七、宣传教育(一)加强公共危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危机意识。
(二)组织开展各类公共危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公共危机安全知识。
八、附则(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预防、应对、处置和恢复四个阶段,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首先,预防危机的发生,包括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加强监测预警、建设应急救援能力等。
其次,在危机发生时,需要迅速应对,及时有效地处置,避免危机事态进一步扩大。
再次,在危机得到控制后,需要及时恢复正常秩序,恢复受影响的社会经济秩序和民生。
最后,在危机事件发生后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经验和教训。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层面,需要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建立信息发布和通讯系统,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决策和危机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是企业和社会组织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自身的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主动配合政府开展危机管理工作。
最后是广大公众,需要普及危机防范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配合政府和其他部门开展危机管理工作。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地应对了多起危机事件,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危机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协调不够紧密、能力不够强大等。
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危机管理能力,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
在推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学决策和专业化管理,提高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协同合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强化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调;加强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能动性和危机处理的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体系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加强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提高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为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公共危机管理名次解释
名次解释1.危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公共危机:在某种情况下,由于缺乏准确预测或者有效预防而发生的某一突发性事件,对社会公共秩序形成巨大冲击,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对不特定的人群的生命、财产等构成巨大威胁,危机公共安全,并要求政府组织社会共同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应对的危险状态或危险事件。
3.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4.公共危机预警管理:对可能引起公共危机的各种因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危机信号和危机征兆进行严密监控,对其发展趋势、危害程度等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与判断,发出正确的危机警报的一套有效运行体系与管理方法。
5.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政府内部各组成部分为实现公共危机案例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在职能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6.危机决策:决策者在有限的时间、资源等约束条件下,确定应对危机的具体行动方案的过程。
7.保障体系效能评估:8.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法:在一项活动开始之前,分析整个系统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类型,估计可能发生的后果的一种方法。
9.公共危机管理综合协调部门:为了将不同层级、不同功能和结构的部门机构有序整合,以使它们在危机状态下能够高效联系和协作而建立的个常设的、权威的、具有独立地位的综合部门。
10.公共危机信息管理:通过一定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对公共危机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进而为公共危机决策提供方案的过程。
11.威胁分析法:通过编制对地区或单位业务活动构成威胁的事故一览表,来分析造成地区或单位重大损失的各种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对重大致损事故发生及损失承担影响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公共危机管理: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13.类推评估法:一种运用类比推理进行评估的方法,是在两个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规律已知的情况下,利用先导事件的发展规律来预测后发事件的发展趋势。
公共危机管理
05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挑战与对 策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获取不全
由于信息传播的滞后性和不透 明性,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可能 无法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 息,从而延误了危机处理的最
佳时机。
信息解读误差
由于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对信息的解读可能会出现误差 ,导致危机决策失误。
信息传递不畅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信息传递的渠 道可能受到阻碍,导致信息传递不 及时、不准确。
信息收集与报送
加强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及时 掌握危机信息,为决策提供可靠 依据。
预警级别与响应
根据危机类型和程度,设定不同 的预警级别,并制定相应的预警 响应措施,确保危机得到有效应 对。
公共危机决策机制
决策指挥体系
建立决策指挥体系,统一指挥、协调 和调度各方资源,确保危机应对的协 调性和高效性。
职责明确,相互配合。
专业化建设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专业化建设,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组织体系的 专业化水平。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根据危机类 型和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级的应 急预案,确保危机应对的科学性和 有效性。
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 对可能引发危机的事件进行监测 、识别、分析和评估,做到早发 现、早预警、早应对。
决策程序与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和方法,明 确决策流程和步骤,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最优方案,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可 行性。
决策支持系统
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提供信息 、技术、资源和智力支持,提高决策 效率和准确性。
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信息收集与报告
建立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及 时收集、整理和报告危机信息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频繁,而这些危机事件对社会、企业和个人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应对和管理公共危机,各国和各地区都开展了一系列公共危机管理活动,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危机管理的意义、危机管理的原则、危机管理的重要步骤、危机管理的体系、危机管理的案例以及危机管理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机管理的意义危机是指一种短暂而严重的事件,其涉及到对生命、财产和环境等重要方面的威胁,将严重影响到一个团体、组织、社区或整个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通常会造成公众的惊慌、恐慌和不安,进一步破坏社会和谐与稳定。
因此,危机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能够帮助各方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理危机事件,缓和和避免危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危机管理的原则危机管理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1.快速响应: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尽快组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资源,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和应对,以避免危机扩大化。
2.立即公开:危机事件处理信息应及时公开,向公众传递真实、准确、严谨的情况分析和处理措施,并及时澄清谣言,以避免公众的误解与恐慌。
3.全面评估: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全面了解事态,对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理方案,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4.灵活处置:针对不同的危机事件,应该采用相应的危机处理措施,灵活运用各种技能、手段和资源,以让危机得到有效控制。
三、危机管理的重要步骤危机管理的主要步骤包括:1.预防危机事件:预测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预案,才能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和成为。
2.应对危机:当危机发生时,应采取快速决策、快速安排人员和资源、采取恰当的措施,以有效控制危机的扩散。
3.收尾干预:当危机事件处理之后,应运用各种手段恢复市场信心,提高公众对于企业、组织和机构的信任。
四、危机管理的体系危机管理的体系分为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和危机恢复机制三个方面。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体系(ppt 77页)
(七)公共危机的周期
危机潜伏期 危机突发期 危机持续期 危机解决阶段
(八)公共危机的影响
公共危机造成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资源的损失、发展计划的打断、影响投资的环
境、政治的不稳定 危机的发生隐喻着新的发展机会 危机=机会
这就意味着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使危机 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并能利用新的发展机会前进。
公共危机管理
主讲人:胡税根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8年9月
由于不去预先考虑未来的问题和机会, 我们正从危机走向危机。
—阿尔文·托夫勒
影响重大突发事件有效控制最重要因素的调查
了解危机、了解突发事件 的形成与控制,对于我们 有效控制突发事件无疑
有着重要影响
排序 1 2 3
选项
对突发事件早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别与认 识
大规模的政治变革(如前苏联与东欧巨变等) 政策变迁(国有经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等) 大规模恐怖主义活动 腐败 其他政治骚乱 社会性危机事件 社会热点问题的变迁 社会不安(social unrest)
宏观经济性危机事件 恶性通货膨胀或紧缩 国际汇率的巨幅波动 股票市场的大幅度振荡 失业率居高不下或上升
的客观及时报道、专家学者释疑解惑、非政府 组织的积极参与、良好的沟通对话机制
危机时的社会心理分析
流言 从众心理 认知失调 亲社会心理 攻击心理 态度的形成及改变
(三)西方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构建的理论与经验
国外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
1.特纳(Turner) ——灾难孵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安全与危机事故的发生不能仅
back
二、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概述
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概述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概述公共危机是指突发性和紧急性事件对公众利益造成严重威胁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
公共危机的发生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焦虑,严重者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瓦解和公信力的丧失,因此公共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全面概述,包括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公众安全:公共危机直接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和身心健康,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减少危害和风险,保障公众的安全。
2. 维护社会稳定:公共危机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蔓延的恶性循环,而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3. 保护公共利益:公共危机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危及公共利益,有效的危机管理可以减少损失,保护公共利益。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1.预防和减少危机: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
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提前发现隐患和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危机的发生和影响。
2. 应对和处置危机:当危机发生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包括组织紧急救援、疏散人员、提供紧急救助、提供信息沟通等。
3. 恢复和重建:危机发生后,需要进行恢复和重建工作,包括对受损设施的修复、受伤人员的救治、受灾群众的安置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社会恢复等工作,帮助公众重新适应正常生活。
4. 教训总结和经验积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训需要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提高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积累经验和知识,为未来的危机管理提供参考。
公共危机管理的方法1. 制定危机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危机,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规划和应急预案。
规划和预案要详细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危机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 建立危机管理组织和机制: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和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人员,提高危机管理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灾害对公众安全、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造成的严重影响。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指一套完善的机制和方法,用于预测、防范、应对和解决公共危机,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一、危机预测和评估危机预测和评估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基础。
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规模和影响范围。
同时,评估危机可能对公众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为后续的危机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危机预警和监测危机预警和监测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危机的苗头和迹象。
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危机预警信息,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
三、危机应急响应危机应急响应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
一旦发生危机,需要迅速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危机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危机应急响应需要建立健全的指挥系统和应急机制,明确各级责任和权限,确保危机应对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危机信息发布和传播危机信息发布和传播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危机信息,可以有效地避免谣言的传播,维护社会稳定。
危机信息的发布需要遵循透明、公正、客观的原则,提供权威的信息来源,消除公众的恐慌和不确定感。
五、危机后续处理和复原重建危机后续处理和复原重建是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最后环节。
在危机发生后,需要对危机的影响和损失进行评估,制定恢复重建的计划和措施。
同时,也需要总结和反思危机应对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建立健全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加强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建设,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体系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体系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紧急状况,具有重大影响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事件。
它可能是自然灾害、社会问题、经济危机或政治事件等,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而公共危机体系则是指一套应对公共危机的机制和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公共危机的发生通常具备以下特点:突发性、因果链、不确定性和公众影响。
首先,公共危机往往是突发和意外的,没有预警和提前准备。
其次,公共危机通常具有因果链,即一个事件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将其影响扩大到更多人群和更广泛的领域。
再次,公共危机的发展和结果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可能会随时发生变化,导致应对措施不够及时和有效。
最后,公共危机的发生会对公众生活、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恐慌。
为了应对公共危机,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危机体系至关重要。
公共危机体系主要包括:预警机制、应急救援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和危机恢复机制。
首先,预警机制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评估信息,提前预测和警示潜在的公共危机。
它可以通过监测系统、预警系统、专业机构和科学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其次,应急救援机制是指在公共危机发生后,通过组织和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迅速启动应急救援行动,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这包括组织救援队伍、调度物资、建立临时庇护所和开展救援行动等内容。
第三,危机管理机制是指在公共危机中,通过统一指挥、协调合作和信息发布,提高危机应对和管理的效能。
这包括建立危机管理指挥部、制定危机管理预案、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和发布准确及时的信息等。
最后,危机恢复机制是指在公共危机结束后,通过恢复社会功能和秩序,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信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这包括组织灾后重建、提供社会援助和开展心理干预等工作。
公共危机体系的建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
政府在公共危机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强预防和减灾的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紧急救援水平。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例文(5篇)
危机公关管理制度例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危机公关管理工作,提高危机应对能力,保障企业利益和形象,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危机公关管理工作,所有员工均应遵守。
第三条危机公关管理工作应以迅速、准确、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为指导。
第四条危机公关管理工作应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形成有效的配套措施。
第五条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危机应对工作的及时有效性。
第二章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六条危机管理的基本要求为:预警、预防、应对和后期处理。
第七条危机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的影响,保障企业利益和形象。
第八条危机管理的原则是:快速、准确、果断、主动、积极、专业。
第三章危机预警和预防第九条危机预警是指对可能会导致企业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紧密观察和分析,及时预判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
第十条危机预警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舆情监测、市场调研、行业分析、竞争情报等。
第十一条危机预防是指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员工培训等措施,有效预防危机的发生。
第十二条危机预防工作应当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
第四章危机应对第十三条危机应对是指在危机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合理应对,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
第十四条危机应对工作应当依据事先制定的危机应对预案进行,确保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危机应对工作应当统一指挥,明确责任人,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第五章危机后期处理第十六条危机后期处理是指在危机发生后,通过公关手段和措施,修复企业的形象,恢复社会信任。
第十七条危机后期处理工作应当与危机应对工作相结合,形成整体协调的处理。
第十八条危机后期处理应当及时、公正地向公众提供有关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第六章危机公关管理的组织和责任第十九条本企业应当成立危机公关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危机公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二十条危机公关管理机构应由企业高层领导亲自领导,确定并下达相关决策,并协调各有关部门配合工作。
(完整版)公共危机管理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完整版)公共危机管理论述题题目及答案论述题1.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我国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试述其具体含义。
P41①关于统一领导,是指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分级负责,依法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统一由党委领导,这是由我国目前的政治架构决定的,也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需要。
很多公共危机具有起因复杂、应对牵涉部门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应对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统一由国务院来领导能够很好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
统一领导,便于快速高效地决策和调动资源,减少管理环节,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关于综合协调,是指政府成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共同应对公共危机。
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多个部门在信息、技术、物资以及救援队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
③关于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公共危机的不同性质和专业应对要求进行专业处置,以达到科学应对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
我国目前一般把公共危机根据性质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
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应急机构,救援体系和队伍,并主要由它们承担不同类别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④关于分级负责,是指对不同层级的公共危机,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其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分级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中,按照公共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
当公共危机管理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就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⑤属地管理为主,是指在我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强调条块结合和“条”要配合“块”,由产生公共危机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与应对预案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与应对预案第一章公共关系危机概述 (2)1.1 危机的定义与分类 (2)1.2 公共关系危机的特点 (2)1.3 公共关系危机的影响 (3)第二章公共关系危机的成因与演变 (3)2.1 危机的成因分析 (3)2.2 危机的发展阶段 (4)2.3 危机的演变规律 (4)第三章危机预防与预警机制 (4)3.1 预防危机的重要性 (4)3.2 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 (5)3.3 危机预警指标与评估 (5)第四章:危机应对策略 (6)4.1 危机应对原则 (6)4.2 危机应对策略选择 (6)4.3 危机应对的实施 (6)第五章信息披露与舆论引导 (7)5.1 信息披露的原则 (7)5.2 舆论引导的策略 (7)5.3 舆论监控与应对 (8)第六章危机沟通与协作 (8)6.1 危机沟通的技巧 (8)6.2 危机沟通的渠道 (9)6.3 危机协作机制 (9)第七章危机恢复与重塑 (10)7.1 危机恢复的策略 (10)7.2 危机后的形象重塑 (10)7.3 危机恢复与发展的关系 (10)第八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组织与人员 (11)8.1 危机管理组织架构 (11)8.2 危机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2)8.3 危机管理培训与演练 (12)第九章危机法律法规与政策 (12)9.1 危机相关法律法规 (12)9.1.1 危机法律法规的定义与作用 (13)9.1.2 我国危机法律法规体系 (13)9.2 危机政策制定与实施 (13)9.2.1 危机政策制定的原则 (13)9.2.2 危机政策制定与实施流程 (13)9.3 危机法律责任的认定 (14)9.3.1 危机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 (14)9.3.2 危机法律责任的认定程序 (14)第十章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与启示 (14)10.1 国内外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14)10.1.1 国外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14)10.1.2 国内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15)10.2 危机管理成功经验总结 (15)10.3 危机管理失败的教训 (15)第十一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 (16)11.1 国际化趋势 (16)11.2 数字化趋势 (16)11.3 跨界合作趋势 (16)第十二章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7)12.1 危机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 (17)12.2 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 (17)12.3 危机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18)第一章公共关系危机概述1.1 危机的定义与分类在现代社会,危机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 善 应 急 措 物 施 资 保 障 的
技术保障
• 应急平台建设 • 包括: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 系统三个组成部分,它由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 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即硬件支撑和核心应用。 • 支撑系统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 像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移动应急平台、安 全支撑系统和备份系统。 • 应用系统包括: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风险隐患监 测防控系统、预测预警系统、智能方案系统、指 挥调度系统、应急资源管理和保障系统、应急评 估系统、模拟演练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 1.
2.
3. 4. 5.
应急人力资源系统一般由以下人员组成: 应急管理人员。即政府机关和直属单位 的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对公 共安全影响较大的工矿企业、商业单位 中的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 专业应急队伍。主要指消防、公安、交 管、医疗急救、市政等基本抢险救援队 伍,还包括人防、地震、防汛、矿山、 工程抢险人员等专业救灾队伍,他们是 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骨干力量。 应急的专家队伍。 社区和志愿者应急队伍。 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
完 善 我 国 预 备 费 管 理
应急资金的管理
应急资金的管理其核心是资金的配置,如 何达到资金的最优配置,保障公共危机应 急资金的充分供给,是应急资金管理的目 标。
我国应急资金的配置与管理 存在的制约因素
现得 缺 管 在 式 财 救 灾 门 易 上 民 救 流 以在 乏 理 多 , 政 灾 , 之 造 级 政 灾 程 权实 精 。 头 而 、 物 无 间 成 部 部 过 设 谋际 确 另 接 对 民 资 灾 的 地 门 门 程 计 私的 、 外 收 救 政 在 说 合 方 申 和 中 不 的分 统 , , 灾 、 提 有 谋 财 报 财 , 规 不配 一 救 缺 物 社 供 灾 , 政 , 政 救 范 法过 的 灾 乏 资 会 方 。 将 部 这 部 灾 。 行程 标 款 统 的 捐 面 目 轻 门 种 门 款 比 为中 准 的 一 接 助 , 前 灾 和 会 会 的 如 。容 , 分 的 收 三 主 我 报 民 商 商 申 在 易这配汇则种要国成政很后报地 出使也集存形有的重部容向由震 法 理这 资 公 制 经 律 。极 源 共 建 济 制 大方问设体 度 的面题不制 不 影存,到缺 健 响在针十位 全 了较对年我 。 应明问,国 急显题政公 资的配府共 金缺置在财 的位公解政 管,共决体
应急资金保障
• 应急资金的投入。应急资金一般包括政府应急管 理专项资金和社会各界提供的应急资金,如社会 各界所捐赠的款项。突发事件应对需要相当雄厚 的资金为支撑,作为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每年制定财政预算时,将处理突发事件的经费 预留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预算法》第32条规定,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 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 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 开支。
商品 救 法 直 进种 灾 规 接 行、 的 , 征 结规 结 不 用 算格 束 能 在 补、 后 损 征 偿数 , 害 用 。量 要 相 过 和根关程 市据群中
市 场 采 购 。
应 急 物 资 的 来 源
物 资 保 障
1. 要根据危机的具体情况和对危机 发展的预测,判断现在和将来危 机反应需要什么样的资源、需求 量的大小及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 资源。 2. 在资源获取后,如果不需要立即 或全部用于当时的危机应对,那 么就需要储备那些暂时不用的资 源。 3. 危机资源的获取和储备应当不断 重复地进行,不能等到储备资源 耗尽时再考虑资源补给,以使资 源的获取和储备能跟上危机发展 的需要。
③ 度应 建 。急 立 资对 金于 的国 使家 用和 监社 督会 管界 理提 制供
② ① 简 构与 和 前 和 金 调 化 。重 事 预 控 使 整 应 建中防制用财 急 为控为为效政 拨 辅制辅主率支 款 ”为”,。出 流 的主向事由结 程 财,“中“构 。 政事事控事, 支后前制后提 出投预与重高 结入防事建资
例预的设按开 增算渠置预拓 加收道外算预 预入来,支备 备和获各出费 费财得级提基 基政预政取金 金盈备府一的 。余费还定来 建,可比源 议如以率渠 按对拓预道 一每展备。 定年更费除 比的多的了
完 善 我 国 的 预 备 费 管 理
处位 原 点 按 置的 则 区 照 要应 , 域 集 求急 增 、 中 。资 加 平 和 金重时分 储点和散 备时战、 ,间时重 满、相点 足重结和 灾点合非 难部的重
•
⑤④ 组 织 捐 赠 。 组 织 突 击 研 制 和 生 产
③②
①
是时 应 包 动 筹间 急 括 用 措, 物 地 储 应能 资 方 备 急够 储 物 , 物快 备 资 这 资速 是 储 是 的达 在 备 物 首到 危 和 资 选事 机 军 的 方发 发 用 最 式现 生 物 直 。的 后 资 接 物的储来 资第备源 ,一。。
如 何 调 政集 压资 力金 。, 缓 解 财
② 其费 就 应 了 预 即 发 年 置 历 以 对 增转 是 当 最 备 浪 事 末 本 年 前 预 值到 把 对 大 费 费 件 用 年 管 的 备 。下 当 其 限 的 财 , 完 度 理 预 费 一年实度真力也,的方备实 年没行地正又会即预式费行 使有基利目没全使备,管基 用用金用的法部当费就理金 ,完式预。达花年,是采式 并的的备因到掉没然当取的 且预管费此设。有后年的管 使备理,为置这突在设是理 , 。
应 急 注 物 意 资 事 储 项 备 的
• 我国应急物资保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P249
⑦⑥⑤④
③②
①
储加 非 应 应 浪学的物合府应 整 用建 备强 政 急 急 费布管资经的急 合 途立 物应 府 物 物 。点理储济应物 应 、物 资急 物 资 资 ,协备调急资 急 规资 被储 资 紧 生 避调(控物实 物 格目 挪备 征 急 产 免职轮部资物 资 、录 用物 用 采 能 多责换门储储 标 使。 、资 购 力 头,)对备备 准 用包 盗的 和 储 重对计中,。 。 量括 用管 进 备 复物划长明规 等物 和理 口 。 储资进期确划 项资 备进行和国各 目名 流, 。 造行统年家级 。称 散防 成科一度综政 、 。止
应 急如 资何 金提 的高 配 置
完善应急资金保障机制的措施
1. 建立中央和地方应对公共危机的责任和成 本分摊机制。 2. 建立公共危机的财税补偿机制。 3. 紧急费用保障。 4. 日常应急管理费用的保障。 5. 储备物资费用保障。
人力保障
• 应急人力资源的构成P245
加强应急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完 善 我 国 预 备 费
为收每外专备项标设 应入年应项的资准立 急的从急资购金,危 物平财资金置,设机 资均政金内、各置处 储值收储调储类专理 备中入备拨存突用专 专提或机使、发的项 项取三制用管事应基 资相年的。理件急金 金应内方可等所物。 累的地法以费需资制 积比方,借用物储定 例财例鉴均资备统 作政如国从储专一 ,
加强应急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2. 加强应急社会动员准备 ① 要制定应急社会动员计划。 ② 建立应急社会动员保障体系。第一对应急 救援队伍的规模、分布、装备等情况深入 调查后,进行整合与管理,形成专兼结合、 精干高效的应急救援力量。第二,应急社 会动员协调员网络。第三,专家决策支持 体系。 3. 加强应急队伍演练
应 急 人 力 保 障
应急物资保障 应急物资保障一般包括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 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等应急救援中所需要的各类 物资。 应急技术保障 应急技术支撑体系能够满足各种复杂情况下处置各 类突发事件的要求,加强应对突发事件技术支撑 体系的研究,建立突发事件管理技术的开发体系 和储备机制,制定研发计划,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加强智能化的应急指挥通信技术装备、辅助决策 技术装备、特种救援技术装备的研制工作,对提 高应急管理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公共危机管理保障体系
技 术 保 障
物 资 保 障
人 力 保 障
资 金 保 障
保 障 体 系 的 概 述
保障体系的概述
• 保障体系的内涵及作用 内涵:公共危机的保障体系是指政府及有 关部门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中所需要 的各种资源极其调配机制所构成的总和, 包括人力、财力、物资、技术、交通运输、 通信等方面。 构成: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支 持。
资金保障
• 应急资金投入,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 能力面临着投入不足、财政保障水平偏低 等问题。
①
专例现因的危事提 完 应事通支体危建 项,实此比机件高 善 。件过付系机立 基为的我率事的预 我 发运或之管应 金应需们很件专备 国 生用者中理急 。对要应难的项费 的 后其建,的预 突,该满频基比 预 所政立采预算 发适根足发金率 备 需策专取算。 事当据当,。, 费 经资项财纳各 件提时前我近增 管 费源资政入级 提高代实国些加 理 的,金划政政 供预的际政年应 。 筹保方拨府府 更备发需府来对 措障式、的应 多费展要预由危 和突,转预当 的比和,算于机 供发并移算把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手注 建注 则贯 推 加 有 加 抓重 设重 。彻 进 强 效 强 。内 。通 自 标 应 整 灾 容 信 下 准 急 合 害 建 系 而 规 运 各 预 设 统 上 范 输 类 测 和 和 逐 制 保 信 预 技 数 级 定 障 息 警 术 据 响 。 系 网 系 统 络 统 建 库 应 建 建 建 设 系 的 设 设 设 两 统 原 。 。 。
1. 增强应急队伍支撑力量 目前我国应急队伍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存在 着队伍名称不统一、不规范、各领域的应急队 伍建设水平参差不平、经费紧张、设备陈旧、 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还没有启动等问题。 ① 建立应急求援队伍数据库。 ② 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 ③ 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救援力量的作用。 ④ 大力加强志愿者应急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