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交流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改革交流材料
长期以来,人们对事业单位多有诟病。为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各地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探索。就实际情况而言,我们认为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改善公共服务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从生存型社会转向了发展型社会,从私人产品短缺型社会转向了公共产品短缺型社会,需求结构实现了战略性升级。目前,对于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存在的问题,社会反响比较强烈。一些事业单位利用行政机关赋予的职权,只收费不服务,只罚款不纠偏,出现“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权力异化现象。燃油税改革前反映突出的交通部门乱收乱罚,以偿还建设贷款为由无止境地收费,超载车辆接受罚款就放行。有的事业单位偏离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取向,医院开大处方,学校乱摊派,殡葬部门乱收费,群众反映“生不起崽、住不起院、读不起书、死不起人”。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到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必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通过改革体制来改善公共服务。
2、提升队伍素质的需要。多年来,有些事业单位成为了行政机构和企业人员分流的蓄水池,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低,即使在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高的事业单位,由于机制不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一部分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流向大中城市、发达地区和民办机构,导致基层特别是农村偏
远地区人才断层、服务断档。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全新的用人机制。
3、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一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实际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或者政事不分,事业资金被行政机构截留和挪占,影响事业发展;或者没有发展意识,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公款消费或乱发乱补,搞短期行为。再有就是现行这种管理体制和机制也阻碍了社会资金投入事业发展。应该说,社会上有大量的营利性资本和非营利性资本可以投入到事业发展中来,只要通过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起有效的事业发展机制,就一定会催生出事业单位不断做大做强的激情和原动力。
二、明确方向,把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艰巨性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员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真正要落实这一基本思路,达成改革的目的,难度很大,具体来讲,其艰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位分类难。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现有事业单位的类分好,在分类的基础上,再把该划归行政的划归行政,该变成企业或社会中介组织的变成企业或社会中介组织,该继续作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强化其公益属性。但在分类的过程中将遇到诸多的矛
盾和阻力。这些矛盾和阻力在公务员参管单位的确定时就已经暴露出来。我县在初审时参管单位有上百家,但目前省里只批下来52家,有一半没有批。并不是这些没有批的单位不符合参管条件,主要是有一个总量控制的问题。同样是党委政府的接待处,常德市其他区县(市)的接待处都是参管单位,唯有我县没有批下来。交通运输局下属的公路管理处、道路运输管理处、港航管理处和港航稽查大队等都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但目前常德市区县(市)的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没有一家参管单位。可以预见,下一步分类改革时必然会遇到核定参管单位时相类似的情况,既有可能出现不平衡的问题,又有可能出现“搭便车”、都往行政上挤靠的问题。
2、人员安置难。过去事业单位吸纳了大量政策性安置人员,如复退军人这一块,大多缺乏专业技术特长。如果把他们推向市场,很难自食其力。即便是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现行的大锅饭体制养就了个人的惰性,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的知识和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脉搏。所以,如何安置走向市场的这一块人员,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3、经费保障难。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必须有强力的经费支持作保障。首先让人担心的是划归行政的这一块有可能导致行政队伍的膨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我们现在的行政性事业单位这一块,说到底是弥补了行政机构和编制的不足,有很多县一级的事业单位对口的上级单位都是行政单位,如果这一块变成行政单位,其财政保障的
水平比原来作为事业单位时要求一定会提高,财政的压力会加大。不仅如此,在人员安置上的财力保障更不是一笔小数目。现有的一些可能走向市场的单位,如我县的芦管站和原种场等等,有大量的人员在安置时需要给予经费支持。前些年,我县的优棉厂、种子公司、招待所和二轻行业管理办等事业单位在改制时,一批人员被安排到行政单位,一批人员被安置到新的事业单位,一批人员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一批自谋职业的也给予了资金补偿,财政分担了相当一部分养老保险费和安置费。下一步改革在财力保障的问题上会更突出,因为当时改革还有一些资产可以处置,现在有些事业单位基本上是“空壳”状态,一旦要改革,财政要付出的成本会更大。
我们只有把这些问题估计充分一点,才能够争取改革的主动,确保改革顺利推进,避免出现大的波折和反复。
三、协调推进,力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效性
1、要在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上下功夫。现在有一个倾向性的问题,当人们谈到事业单位存在的不足时,普通反映问题严重,非改不可,真正要推进改革的时候,则抱怀疑和消极的态度。这样一种思想氛围对改革是不利的。要把舆论引导好,就是要让各级真正认识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比晚改好,积极应对比消极应付好,形成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2、要在剥离生产经营单位上下功夫。对于一些明显不具备公益性质、已经丧失公共服务职能、完全没有必要存在的事业单位,要在拿
出切实可行的人员安置方案的基础上,尽早剥离,或成建制转体,或者彻底解散。对于一些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只要加强监管依然可以靠市场配置资源发挥作用的事业单位,要促成其转体,这就要求提供一些政策上的优惠条件,让转体的人员得到比不转体时更多的实惠,特别是把“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这样做,尽管在短期内会加大改革成本,但从长远看,能够促成新型体制的形成,是有着更大利好的举措。过去我们的审计事务所改制就非常成功,今后中介机构都可以尝试朝民营化方向走。
3、要在提升改造事业单位上下功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壮大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改革明确要保留的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提升改造。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要针对服务不足的领域加大投入,弥补市场不足,矫正市场失灵,不断增加公共服务品种,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提升公共服务档次,让广大社会成员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事业进步。二是要鼓励多元发展。我国事业资源过分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不在于政府投入不足,而是社会资本进入事业领域受限。如果让大量社会资本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建立事业机构,原本流向这些地区的政府资源就可以节省下来,可以更多地投入到老少边穷等更需要的地方。要进一步增强公益事业吸纳社会资金的凝聚力,增强社会对事业单位发展的认同感,让投资建医院、投资建学校、投资搞科研、投资扶贫帮困成为一种社会大气候,形成公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