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瓷器交流_彭善国
中国古代陶瓷与外交关系的研究
中国古代陶瓷与外交关系的研究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闻名的,而这种工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关系。
在古代,陶瓷作为一种贵重的商品,经常被作为礼物送给外国使节,这也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而真正的陶瓷制作则始于商朝时期。
在随后的周、汉、唐、宋等时期,中国的陶瓷工艺不断发展,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精湛的制陶技术之一。
在古代,陶瓷不仅是一种实用品,更是一种奢侈品。
由于中国的陶瓷工艺非常精湛,因此很早就开始向外国输出这种商品。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制品就开始出口到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
到了宋朝时期,中国的陶瓷制品已经远销到了中东、东南亚等地区。
除了出口到外国,中国的陶瓷还经常被作为礼物送给外国使节。
在古代,外交关系非常重要,而礼物则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
许多外国使节都非常喜欢中国的陶瓷制品,因此这也成为了中国外交的一种重要手段。
例如,在唐朝时期,日本的使者就曾经向唐朝皇帝献上过一些中国的陶瓷制品。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陶瓷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当时的景德镇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而中国的陶瓷制品也开始进入欧洲市场。
西方人对中国的陶瓷制品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商品。
在当时,欧洲贵族们都非常喜欢收藏中国的陶瓷制品,而这也使得中国与欧洲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贸易关系。
总之,中国古代的陶瓷工艺对于中国的外交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输出这种商品以及赠送给外国使节作为礼物,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欧洲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同时,这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是世界上最为先进和精湛的之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宋元外销瓷故事
宋元外销瓷故事
宋元时期,中国瓷器出口繁荣,外销瓷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符号。
以下是两个关于宋元外销瓷的故事:
- 德化窑:德化窑址位于泉州,是宋元中国东南的外销瓷基地之一。
当时各类窑场遍布泉州城内外,德化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海上丝绸之路把德化瓷带到世界各地,它也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符号。
- 磁灶窑:磁灶窑位于晋江,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其生产体系和生产规模,展现了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中韩陶瓷交流历史论文
中韩陶瓷交流历史论文中韩陶瓷交流历史论文不要标题陶瓷艺术在中韩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双方之间的陶瓷交流也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中国和韩国的陶瓷艺术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借鉴,共同促进了两国陶瓷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本论文将就中韩两国陶瓷交流历史进行探讨和分析,探索其中的互动关系及其对陶瓷艺术发展的影响。
首先来看中国与韩国陶瓷艺术在历史上的交流。
早在唐宋时期,中韩两国的陶瓷工艺便有了一定的交流。
随着贸易活动的增多,中国的青瓷、白瓷等产品开始传入韩国,对当地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韩国的青瓷、白瓷等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
这种相互影响与借鉴,有助于两国陶瓷艺术的共同繁荣。
其次,中韩陶瓷交流的历史也在明清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随着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兴起,中韩两国陶瓷工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交流。
中国的景德镇、龙泉窑等名窑产品传入韩国,为该国的陶瓷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韩国的白瓷、青瓷等产品也在中国市场上备受青睐。
这一时期的中韩陶瓷交流,不仅促进了陶瓷艺术的发展,也为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韩陶瓷交流也在不断加深。
中国的陶瓷技艺在韩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韩国的陶瓷艺术也在中国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两国陶瓷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为中韩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可以说,中韩陶瓷交流历史的持续发展,为两国陶瓷艺术的互相借鉴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机遇。
总之,中韩两国的陶瓷艺术交流历史悠久,这种互动关系对两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韩陶瓷交流不仅有助于两国文化的交流,也为陶瓷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陶瓷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希望未来中韩两国能够继续加强这种陶瓷艺术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韩陶瓷艺术的发展,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韩陶瓷交流历史是中韩两国间友好关系的见证,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韩陶瓷艺术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双方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探索陶瓷艺术的创新之路。
古代东亚的陶瓷制作与文化交流
古代东亚的陶瓷制作与文化交流陶瓷作为东亚古代文化的瑰宝,既是民间生活的器物,也是贵族宫廷的珍品。
在古代,陶瓷制作技艺在东亚各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而相互借鉴,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风格。
本文将重点探讨古代东亚陶瓷制作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陶瓷制作在古代东亚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都有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而且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也非常频繁。
例如,中国的唐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传入了日本和韩国。
这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就是宋瓷的传入。
宋瓷是宋代的一种高质量的瓷器,通过贸易传入日本和韩国后,对当地的陶瓷制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这些地区的陶瓷艺术有了质的飞跃。
而日本和韩国的陶瓷艺术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陶瓷的发展。
其次,陶瓷制作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传递文化的媒介。
古代东亚的陶瓷制作不仅注重器物的实用性,还追求艺术性。
例如,中国的青花瓷和日本的青瓷都是古代东亚陶瓷制作的代表作品。
青花瓷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宋代,通过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美学观念,使得瓷器表面呈现出青花斑驳的效果,成为了中国陶瓷制作的经典之作。
而日本的青瓷则是在中国宋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了独特的釉料和装饰技法,呈现出质朴而精湛的艺术风格。
这些陶瓷制品以其美妙的艺术表现方式,不仅展示了古代东亚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承载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成为了东亚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另外,陶瓷制作还推动了东亚地区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制作精美的瓷器闻名于世,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中,中国的瓷器是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通过贸易,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也带来了其他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进一步丰富了东亚陶瓷艺术的内涵。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东亚地区经济的繁荣,也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东亚陶瓷制作的多元化发展。
总结起来,古代东亚的陶瓷制作与文化交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浅谈中国瓷器在对外交流中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
2、直接推动了各国、各地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诱发了世界各国手工业的空前发展和繁荣。
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引导了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唐末以后,越窑青瓷一直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厚爱,并一度取代丝绸成为中国海外贸易中最大宗的物品;由于瓷器不同于丝绸,是易碎物品且易占空间,运输量不大,于是作为日用消费品的越窑瓷器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仿制越窑青瓷,促进了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
随着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北宋初期,在我国南方的景德镇窑⑤,创烧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青白瓷,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有青,又称“影青”。自宋迄元,青白瓷盛烧不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窑系,除景德镇窑外,还有江西吉州窑、南丰的白舍窑、福建德化窑⑥等。青白瓷于宋、元时开始外销,至明时已成为外销瓷的主要品种之一。
此外,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如:泰国、伊朗(古称波斯)等也相继模仿越窑青瓷,形成了自己的陶瓷艺术。
3、活跃了世界各国商业贸易,开通了世界市场,间接刺激了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海外殖民掠夺。
17世纪以前,欧洲人对中国陶瓷还很陌生,直到1517年,葡萄牙开僻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道到达中国广州以后,才开始了中国瓷器运销欧洲的历史,但当时数量极少。据说1607年法国太子用一只中国瓷碗喝肉汤,已是了不得的事情,在当时只有国王和贵族才买得起贵重珍品。英国与中国瓷器的贸易始于1600年的东印公司时期。英国东印公司18—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特许设立,对东方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经营贸易和进行殖民活动的组织。在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瓷器贸易主要是荷兰人控制,17世纪末开始,英国和法国开始控制欧洲与中国的瓷器贸易。1685年,英国派遣了商船‘中国商人’号到达福建厦门,第一次大批运载了中国瓷器和茶叶等物品回国。1699年,一艘名叫‘马克利斯菲尔’的英国商船来到广州,运载了53箱瓷器回到英国,随后在广州设立了东印度公司;1701年1月20日在广州入港的‘艾登’号装有瓷杯10万个,值银1.7万两;1716年英国‘赛杂纳’号装有价值5.4万两银的瓷器返回英国;1717年‘埃塞克斯’号装有30.5万件瓷器回国;1720年‘埃塞克斯’号又装载了瓷器112箱及500包;1723年‘蒙塔格’号装有485箱瓷器回国;1735年,英国商船‘格拉富圈’号和‘哈雷林’号,分别从广州和厦门返航,共运载了24万件中国瓷器;1755年,英国在宁波开僻了贸易港,进一步掌握了中国瓷器的贸易大权;1866年5月,英国‘燃烧的十字架’号商船从福建返航,也带走大量的瓷器和乌龙茶。
宋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宋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在外交领域的表现也十分突出。
宋朝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以下是几个宋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1. 宋朝与朝鲜的交往:宋朝时期,朝鲜成为中国的藩属国之一。
宋朝加强与朝鲜的外交往来,包括赠送礼品、交流文化、通商贸易等。
例如,在 1005 年,宋朝派遣使臣前往朝鲜,赠送了大量的礼品,包括金银、丝绸、瓷器等。
2. 宋朝与日本的交往:宋朝时期,日本也有许多向宋朝派遣使臣的情况。
宋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是关于贸易和交流文化。
例如,在 1011 年,宋朝派遣使臣前往日本,签订了《宋日和同条约》,确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3. 宋朝与越南的交往:宋朝时期,越南也成为宋朝的藩属国之一。
宋朝加强与越南的外交往来,包括赠送礼品、交流文化、通商贸易等。
例如,在 1054 年,宋朝派遣使臣前往越南,赠送了大量的礼品,包括金银、丝绸、瓷器等。
4. 宋朝与西域的交往:宋朝时期,西域也是宋朝的外交重点之一。
宋朝加强与西域的交往,包括赠送礼品、交流文化、通商贸易等。
例如,在 1076 年,宋朝派遣使臣前往西域,赠送了大量的礼品,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
宋朝在外交领域表现出色,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朝鲜、日本、越南、西域等国家的交往,宋朝不仅加强了自身的外交实力,也促进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中国宋元外销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学
Abstr act:The study of Export Porcelain during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began in 1930s. After
海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 this field grows more and more mature and systematic.
124
Relics From South
南方文物
中国宋元外销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2008年 第 1 期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是我国对宋元外销瓷研究 我国古外销瓷的研究逐步成熟。总结这一时期对我
的肇始阶段,为此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国宋元外销瓷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 第二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 至今)
器》/"#一文中,作者根据新加坡福康宁文化遗址中出
谈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福建晋江县古外销
土的元代瓷器,探讨瓷器产地、窑口、以及新加坡出
陶瓷初探》. ) #、林文明《泉州陶瓷外销问题的探讨》.*#、 土中国瓷器的意义。
许清泉《宋元泉州陶瓷的生产与外销》.+#、栗建安《福
6. 对外销路线的论述。唐昌朴《我国“南蕃古
一. 宋元外销瓷研究的回顾
宋元时期是我国陶瓷的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 期的瓷器外销,无论在外销地区、外销种类和数量 上都有所扩大。回顾我国对宋元时期外销瓷研究状 况,可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1. 第一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至 60 年代) 韩槐准先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涉足于该项 研究,先后在《南洋学报》上发表了几十篇专论,如 《军持之研究》$"、《中国古陶瓷在婆罗洲》%"等。其《南 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瓷》&"一书,列举了自汉及清南 洋地区遗留的中国古外销瓷,并结合文献,进行了 精辟的论述,对宋元时期销往南洋的瓷器也作了较 详细的论述。阎文儒先生《从考古发现上看阿剌伯 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简述了中东各国出土的 我国唐代至明代的瓷器。陈万里先生《宋末— ——清 初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瓷器》("一文,对宋、元、明时期 有关瓷器出口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历代瓷器 的对外输出作了简略介绍,并对当时外销瓷的输出 路线、类别、外销青瓷的产地以及民用瓷器的对外 输出进行了概括。夏鼐先生《作为古代中非交通关 系证据的瓷器》)"一文则介绍了北非、东非、西非各 地出土的由唐至清的中国瓷器的状况。
元朝的瓷器贸易元代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元朝的瓷器贸易元代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元朝的瓷器贸易——元代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元代瓷器在当时被誉为世界上最优质的瓷器之一。
与此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了元代瓷器贸易的重要通道。
本文将以元代的瓷器贸易为切入点,探讨元代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一、元代瓷器的特点元代瓷器在外观、工艺、装饰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例如,元代瓷器多以青花、红彩等进行装饰,釉质晶莹剔透,颜色鲜艳丰富;同时,元代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款式,如青花瓷、白瓷、黑瓷等。
这些独特的特点使得元代瓷器备受世人的赞赏和喜爱。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元代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给予了海上丝绸之路以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元代政府积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瓷器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便利。
三、元代瓷器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结合元代瓷器的繁荣离不开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持和推动。
海上丝绸之路为元代瓷器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随着海上航运的发展和改善,元代瓷器得以迅速传播和销售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品类之一。
四、瓷器贸易的影响元代瓷器贸易的繁荣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推动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元代瓷器不仅传播到东南亚地区,还远销至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为中外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元代瓷器的遗产元代瓷器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也成为了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遗产。
元代瓷器的创新和独特性对后代瓷器的制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元代瓷器的精湛工艺和优美外观也使其成为了珍贵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在元朝的瓷器贸易中,《关于制造划分各种工艺瓷器谱录》和《御注元代青花与官窑瓷器鉴赏》等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信息和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开展。
通过这些文献和考古发现,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元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外观和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和特征。
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及相关问题_彭善国
2006年3月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M a r.2006第27卷 第2期I N N E RM O N G O L I A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V o l.27 №.2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及相关问题彭善国(吉林大学 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历年来出土的内蒙古地区元代瓷器,基本涵盖了元代瓷器品种的所有类型,反映了当时南北方瓷器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这是内蒙古地区元代瓷器生产值得注意的课题。
内蒙古出土的元代瓷器,为研究13~14世纪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瓷器交流提供了新的资料,反映了元代内蒙古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和南北贸易繁盛的状况,同时也为我们探讨该时期该地区居民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鲜材料。
[关键词]内蒙古;元代瓷器;陶瓷考古;南北贸易[中图分类号]K8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81(2006)02-0038-04 内蒙古地区从唐代至元代的遗址中出土的瓷器是陶瓷考古和边疆考古的重要内容。
根据目前的考古材料,可以将内蒙古地区出土的瓷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唐代至五代、辽、元三个时期,每一阶段对陶瓷考古研究各有其意义。
唐代、五代时期,内地瓷器开始流入内蒙古地区,其例可举者如托克托城出土的白瓷注壶[1]、乌拉特前旗唐长庆三年(824年)王逆修墓出土的白瓷唾壶[2]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准格尔旗城坡古城出土的“盈”字款白瓷碗[3]。
辽政权在与中原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于松漠草原创建了瓷窑,从而揭开了内蒙古地区瓷器生产的序幕。
目前,赤峰一带的辽窑仍是中国古代窑址分布最北的地点。
辽还以各种方式从中原输入各个窑口的瓷器,这在辽代墓葬和城址出土的遗物中都有体现[4]。
本文重点阐述第三个阶段,即内蒙古地区元代遗址出土的瓷器,力图揭示其在陶瓷考古研究、元代内蒙古的贸易发展及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意义。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05N Q002)。
马争鸣高丽瓷葩—杭州韩国两地高丽青瓷之对话
马争鸣高丽瓷葩—杭州韩国两地高丽青瓷之对话杭州出土高丽青瓷,与韩国各博物馆收藏及当地各窑址出土高丽青瓷有相同胎质、釉色、花纹、工艺及时代风貌,因为它们来自同地、同窑,甚至可能师出同门。
杭州曾是南宋(1127—1279)繁华都城。
自20世纪80年代始,浙江文物部门考古发现南宋皇城、太庙、御街、皇后花园、临安府治、官窑青瓷作坊等众多皇家遗迹,并在皇城周围出土来自朝鲜半岛高丽时期的翡色青瓷。
这些标本不仅展示出精湛的制瓷工艺,还透露出高丽青瓷与浙江越窑青瓷的亲密关系,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等研究价值。
有资料显示,朝鲜统一新罗晚期(668—918),有浙江越窑工匠来到朝鲜全罗南道康津郡地区,并将制瓷工艺传播至该区域,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陶器时代向瓷器时代的转换,并由此开始了朝鲜烧制瓷器的历史。
从浙江越窑工匠处习得制瓷技艺后,高丽匠人制作的青瓷品种主要有翡色青瓷和镶嵌青瓷等。
徽宗宣和五年曾出使高丽的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简称《图经》)一书中记曰:“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而镶嵌青瓷则是指在青翠底色上进行镶嵌花纹的青瓷装饰工艺。
杭州出土高丽青瓷有三大特点:1.翡色青瓷多为12—13世纪产品,镶嵌青瓷为13—14世纪产品;2.翡色青瓷制作工艺一般都精于镶嵌青瓷;3.翡色青瓷特征与浙江越窑青瓷关系密切,镶嵌青瓷则更具高丽本土特色。
为何能在杭州地区发现如此数量的高丽青瓷?原因多样。
宋代中国与高丽交往密切,两国通商海上航线主要分北方航线与南方航线。
在南北航线中又以山东登州(蓬莱)和浙江明州(宁波)为主要登陆港口。
由于北方辽国(契丹)战事兴起,为避契丹骚扰,宋廷决定从神宗熙宁七年(1074)开始,放弃北方登州港口,所有船只全部由南方明州港进出。
而明州至杭州或其他地区亦有四通八达的内运航线。
元代国都北归,杭州仍然是全国重要经贸中心和转运中心。
朝代的更迭不仅没有影响与高丽的海上贸易来往,反而高丽青瓷的进口数量要比宋时大为增加。
高丽青瓷的断代与辨伪
高丽青瓷的断代与辨伪作者:唐邦城张倩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9期摘要:收集整理了国内外考古发掘出土和博物馆收藏的部分高丽青瓷,研究其在釉色、胎质、底足、器身成型技术、纹饰与文字等方面的特点,并梳理出高丽青瓷从早期创烧到晚期被粉青沙器替代的发展进程,为我国考古发掘出土年代不详的高丽青瓷提供断代依据。
此外,亦对近现代朝鲜半岛仿制的高丽青瓷进行剖析,试图为高丽青瓷的辨伪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丽青瓷;特点;发展进程;断代;辨伪自古以来,我国与朝鲜半岛之间一直存在着广泛且密切的物质文化交流。
早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我国辽东半岛南部就与朝鲜半岛北部存在以陶器为主要内容的交流。
朝鲜半岛亦出土有我国战国末期和秦代的铜钱以及大量汉唐铜镜。
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朝鲜半岛为高丽睿宗十三年),明州太守奉旨设高丽司,主管与高丽国往来政务,并在菊花洲置“高丽使行馆”。
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高丽国都城开京建有专门接待宋朝商人的“客馆”,分别为“清州”“忠州”“四店”和“利宾”四馆。
①有学者统计,北宋时期共有103批、3169位商人赴高丽从事贸易,南宋时期共有32批、1771人赴高丽贸易,其中仁宗时期前往高丽的商人人数最多。
然台湾学者宋晞认为,宋商赴高丽贸易共129回,人数有5000余人。
而韩国学者朴玉杰认为宋商赴高丽贸易总人数为7200人。
据《宝庆四明志》载,宋朝从高丽国进口的物品,除人参等特产之外,尚有“青器”②,即高丽青瓷。
随着中国考古学术界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越来越重视,高丽青瓷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一个重点。
有学者探讨了高丽青瓷与越窑之间的关系,认为其烧造受越窑的龙窑和匣钵装烧技术影响;也有学者结合我国古代陶瓷的装饰特点,对高丽青瓷器型与纹饰进行了梳理,认为高丽青瓷造型和装饰方法受我国磁州窑、耀州窑、汝窑、越窑和龙泉窑等瓷窑影响。
然而,高丽青瓷的创造和发展,除了受我国窑业影响外,也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国内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纵向研究。
韩国博物馆藏的中国瓷器
韩国博物馆藏的中国瓷器那些能找到与中国印迹的韩国文物,新安沉船,是自20世纪70年代,在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海域发现的一艘中国元代沉船。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景福宫光化门1975年,韩国渔民在新安外方海域发现一艘沉船,自翌年10月开始,至1984年9月,韩国文化财管理局先后共进行了10次大规模的发掘,历时九年,出水了沉船遗骸及大量文物。
其中,数量最多的为铜钱,达28吨,皆为中国铸造。
出水了20691件陶瓷器,仅7件高丽青瓷和2件日本濑户窑釉陶,其余皆为中国陶瓷器,以龙泉窑青瓷器居多。
根据出水文物的特征和墨书文字,并结合文献,初步推断新安沉船是元至治三年(1323年),从庆元港(宁波港)出发前往日本博多港进行贸易的海船。
▲元龙泉窑青釉盘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新安沉船出水▲龙泉窑青釉印刻缠枝牡丹纹双耳瓶元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新安沉船遗址出水▲龙泉窑青釉尊元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新安沉船遗址出水▲龙泉窑青釉印莲花牡丹纹鱼龙双耳瓶元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新安沉船遗址出水▲元龙泉窑青瓷莲花牡丹纹鱼龙双耳瓶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新安沉船出水▲龙泉窑青瓷褐斑匜元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新安沉船出水▲元龙泉窑青瓷菊瓣纹荷叶形盖罐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新安沉船出水▲元龙泉窑青釉五管瓶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新安沉船出水▲新安沉船出水瓷器▲青白瓷釉里红双叶纹盘新安沉船出土▲新安沉船出水瓷器| 高丽青瓷 |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工艺美术的代表,它将中国唐宋先进的制瓷技术和装饰艺术融入高丽文化,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和中国制瓷业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丽青瓷生产之初,从窑炉形态到装烧工艺,从产品类别到造型艺术基本上都是模仿越窑,窑政管理制度也大多师法唐宋。
此后数百年间,高丽青瓷逐步发展并形成自身的特点,特别是高丽青瓷的镶嵌技术,开创了青瓷装饰工艺的新纪元,在世界青瓷史上也居有重要的地位。
▲高丽靑瓷透刻七宝纹香炉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阴刻莲花唐草纹梅瓶高丽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鱼龙形注子高丽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狮子盖香炉高丽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瓜形瓶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透刻龙头式笔架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镶嵌牡丹云鹤纹枕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镶嵌云鹤纹四耳壶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镶嵌菊花纹托盏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青瓷镶嵌花卉草虫纹钵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源自中国的文物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内,除了韩国文物以外,还收藏有很多源自中国的文物。
中国青瓷影响下的高丽青瓷
1 高丽青瓷 在韩国高丽王朝统治期间(公元 918  ̄ 1392 年)制 作的青瓷统称为高丽青瓷,作为高丽文化的一种代表性 产品,高丽青瓷在吸纳了优良的外来文化技术后,融入 本土文化符号,不断进行技术的进步与审美的提升,最 后在韩国的陶瓷史和艺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高丽青瓷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按其发展过程分为初期、 中期、晚期和末期。从 9 世纪末到 10 世纪前半期是高丽 青瓷的发展初期,在此期间,越窑的制瓷技术就传入了 朝鲜半岛,这种成熟的技术与艺术审美给朝鲜半岛带来 很大的冲击与影响,从陶器向瓷器的转变很快就完成了, 瓷器产生之后便迅速进入了生产青瓷的时代。 中期高丽青瓷的烧制技艺日趋完善,这是从 10 世纪 后半叶一直到 12 世纪。这时正值中国的唐末、五代和北 宋时期,两国的陶瓷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体现在釉色、 造型、纹样及装烧工艺等方面,说明高丽青瓷在越窑青 瓷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开始对中国的龙泉窑、汝窑、耀 州窑等南北方窑系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和吸纳。 晚期是 12 世纪后半期,高丽青瓷有了重大突破。这 时的高丽青瓷已经逐渐倾向本土化转变,装饰技艺的革 新造就了新的风格,镶嵌青瓷从一众瓷器中脱颖而出, 一跃成为高丽青瓷的中心产品。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上是 由当时人们的审美品位和需求决定的,直观镶嵌青瓷的 图案,其画风表现出朝鲜传统绘画的风格,这进一步说
第 36 卷 第 143 期 2021 年 06 月
陶 瓷 研 究 Ceramic Studies
Vol.36 No.143 June .2021
中国青瓷影响下的高丽青瓷
汤 妮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000) 摘要:作为高丽王朝延续了新罗时期陶瓷器技术和发展的产物,高丽青瓷既融合了外来文化,又极富韩国的本土特征, 在中韩陶瓷交流历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几个青瓷窑口对高丽青瓷的影响, 以及高丽青瓷的产生与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高丽青瓷;越窑;北方窑系;南方窑系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1) 06—040—(03)
来自“星星”的瓷器
来自“星星”的瓷器作者:杨瑶来源:《中国收藏》2014年第11期自汉唐以来,朝鲜半岛就通过海上和陆路交通与我国往来,并不断传入中国文化。
宋元时期,中朝两国交流更为广泛深入,我国的制瓷技术也因此首先传入朝鲜,朝鲜陶瓷的产生、发展深受中国陶瓷烧造技术的影响。
朝鲜的高丽青瓷早期以越窑青瓷的窑业技术为基础,到了后期,高丽工匠逐渐融入本民族文化元素,独创出闻名遐迩的“象嵌青瓷”。
而到了朝鲜李朝时期,粉青砂器和白瓷则最具代表性,后期出现的“青花瓷器”虽没有中国青花精美,但也独具特色。
辽阳,元代作为辽阳行省治所、明代作为辽东都司治所、后金时期作为都城“东京城”所在地,一直以来为朝鲜入中朝贡和贸易往来的重要驿站。
至今,在辽宁省辽阳地区仍遗存有众多朝鲜瓷器,不管是高丽青瓷还是李朝瓷器,都有着精美的造型、纹饰以及独特的工艺,朝鲜这一神秘半岛的古代风情也就此呈现在我们面前。
高丽贵象嵌高丽青瓷是专指朝鲜半岛高丽时期(918年至1392年),在全罗南道康津郡地区及全罗北道扶安郡地区生产的传承中国越窑柴烧龙窑工艺技术、采用本地瓷石原料烧造的青瓷。
高丽青瓷产生于9世纪末或10世纪初。
早期的高丽青瓷是一种灰青釉系的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尚属粗青瓷。
到了10世纪中叶,高丽工匠在全盘继承中国越窑青瓷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开始利用本地的瓷石、石灰为原料配制胎、釉,完成了陶器向瓷器的转变。
到了12世纪初至13世纪中叶,高丽青瓷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先后出现两个鼎盛期,即前期以纯青瓷“翡色青瓷”为代表的全盛期和以“象嵌青瓷”为代表的鼎盛期。
“翡色青瓷”是指釉色青翠靓丽、釉面透亮的一种纯青色瓷器。
其中“翡色”之“翡”并非汉语词典中解释的“是一种粉红色”,而是一种美丽清澈的青色。
成书于北宋宣和六年(1124年),由出使高丽的宋臣徐兢写下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有这样的记载:“陶尊,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
“象嵌青瓷”国内常称之为“镶嵌青瓷”。
东北亚地区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贸易
研究背景和意义当前对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体贸易路线和商品种类等方面,对瓷器贸易的研究相对较少。
已有的瓷器贸易研究主要关注瓷器的来源、流通和销售等环节,而对瓷器的生产、制作和贸易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
研究现状和问题研究目的和方法元朝建立后,中国的政治实现了统一,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外贸易的繁荣元朝时期,海外贸易得到了大力推动和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元朝的统一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VS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港口主要路线主要港口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方式和特点贸易方式贸易特点东北亚地区瓷器生产的概况东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瓷器生产历史,其中以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家的瓷器生产最为著名。
这些国家的瓷器生产技术、风格和特点各不相同,但都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并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影响。
东北亚地区的瓷器生产以高质量、精湛的工艺和多样化的风格而著称,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东北亚地区瓷器贸易的背景和条件东北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为瓷器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这条贸易路线连接了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家的沿海城市,为瓷器的流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瓷器作为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成为各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
东北亚地区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贸易的规模相当庞大,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
东北亚地区瓷器贸易的规模和特点中国元代时期是东北亚地区瓷器贸易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大量的中国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朝鲜、日本等国家。
这些瓷器不仅具有高度的工艺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是各国文化交流和政治外交的重要载体。
东北亚地区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贸易的特点是:以高质量、精湛的工艺和多样化的风格而著称,贸易数量庞大,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众多,是各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
瓷器的生产和贸易的组织和管理030201瓷器的运输方式和路线瓷器的销售和贸易的方式和特点销售方式贸易特点对中国的影响和作用促进经济发展01推动文化交流02增强国家地位03促进地区贸易发展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和作用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地区安全与稳定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与展望当前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贸易的路线、运输工具、贸易政策等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元朝的瓷器出口与世界市场
元朝的瓷器出口与世界市场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瓷器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元朝的瓷器出口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元朝的瓷器出口情况以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一、元朝瓷器工艺与品质元朝的瓷器工艺水平达到了巅峰,其制作精细、色彩丰富、纹饰精美,深受国内外市场的喜爱。
元朝的瓷器釉色多样,从青花、白瓷到五彩瓷等,满足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需求。
制作工艺上,元朝瓷器采用高温烧制,从而增加了其强度和韧性,使其在长途运输中更加耐久。
二、元朝瓷器出口概况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瓷器定为国家商品进行出口的朝代。
元朝的瓷器由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渠道进行出口。
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瓷器运往西方,主要是中亚、西亚和欧洲国家。
而海上丝绸之路则将瓷器运往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
元朝的瓷器不仅是贸易品,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三、元朝瓷器对世界市场的影响1.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元朝的瓷器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西方国家通过购买和收藏元朝的瓷器,了解和接触了中国的艺术与文化,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元朝的瓷器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其出口量的增加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元朝作为一个瓷器生产大国,其瓷器出口量的增加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四、元朝瓷器出口的影响因素1. 政治因素:元朝统一中国后,通过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保护了手工业,使得瓷器的生产和出口得以顺利进行。
2. 经济因素:元朝的瓷器制作工艺先进,货源充足,价格适中,满足了世界各地的需求,促进了瓷器出口的繁荣。
3. 内外需求的匹配:元朝的瓷器以其精美的技艺吸引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同时元朝也能够提供各个国家需要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质量的瓷器。
五、总结元朝的瓷器出口与世界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
高丽秘色:王朝中的翡色
高丽秘色:王朝中的翡色“影影绰绰如青玉,玲珑剔透如水晶。
”高丽青瓷,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它脱胎于中国唐末、五代的瓷器烧造技术,渊源深厚;它色彩素雅清新、光泽柔和。
又在数百年间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以摄人心魄的曲线与釉色,誉满天下,宋人谓之“天下第一”。
图为高丽12世纪的青瓷铁画唐草纹梅瓶,现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铁画纹青瓷产生于10世纪,到了11世纪开始大量生产,其纹样种类繁多,部分受中国磁州窑系白地黑花瓷装饰的影响,故从纹样到造型均与中国相仿。
上图为北宋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在1126年,金军南下攻打北宋,战乱中藏于御府的《图经》正奉亡佚,副本外借后也不知所踪。
十年后,在江西洪州发现副本。
但除《海道》部分较完整,其余各卷图已散失。
这一版本称为乾道本。
收藏于天禄琳琅殿。
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所展出的《天禄琳琅丛书》本。
供图/FOTOE使臣帆影中的“青玉”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的春天,一队人自都城汴梁(今开封)出发,历时近两月,终于在夏至这天抵达明州(今宁波)。
略略整顿几日后,繁华的明州港口,集结了一组由2艘神舟(官船),6艘客舟(民船)组成的船队,一行200余人扬帆起航,横渡黄海。
他们的目的地是高丽的都城——松都。
这一行人,是宋徽宗派遣出使高丽的国信使。
给事中路允迪任正使,奉议郎徐兢任“奉使高丽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官随行。
抵达松都后,国信使一行停留一月,待到返回明州已是寒露时节。
从春至秋,徐兢忙坏了。
从建国立政之体,到风俗事物之宜,他记录了在高丽的所见所闻,并于次年向皇帝进献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以助天子“深居高拱于九重,而察四方万里之远如指诸掌”。
这一宝贵的资料中共有300余条目,其中两条十分引人注意:“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
近年以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
酒樽之状如瓜,上有小盖,而为荷花口鸭之形。
复能作碗、碟、杯、瓯、花瓶、汤盏,皆窃仿定器制度。
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及相关问题
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及相关问题
彭善国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6(027)002
【摘要】历年来出土的内蒙古地区元代瓷器,基本涵盖了元代瓷器品种的所有类型,反映了当时南北方瓷器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这是内蒙古地区元代瓷器生产值得注意的课题.内蒙古出土的元代瓷器,为研究13~14世纪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瓷器交流提供了新的资料,反映了元代内蒙古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和南北贸易繁盛的状况,同时也为我们探讨该时期该地区居民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鲜材料.【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彭善国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1.44
【相关文献】
1.内蒙古地区出土青白釉瓷器研究
2.东北地区出土元代瓷器初探
3.从出土文物看广东地区的移民文化变迁r——以广东秦汉至元代出土陶瓷器为例
4.山西地区出土原始瓷器及相关问题探析
5.元代卵白釉瓷器利坯方式探讨——以景德镇地区出土卵白釉瓷片标本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宋时期泉州与东北亚的陶瓷贸易
Quanzhou Porcelain Trade with North East Asia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作者: 陈丽华
作者机构: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海交史研究
页码: 42-58页
主题词: 唐宋 泉州 东北亚 陶瓷贸易
摘要:唐宋时期,泉州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商业重镇和陶瓷的重要产区,海外贸易发达,与东北亚各国的海上交往频繁.在文字记载阙如的情况下,大量的古陶瓷是再现它们之间贸易关系以及文化交往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尤其在宋代,泉州的外销瓷销售范围广、数量多,在日本有许多重要的发现.虽然在朝鲜半岛上已知的泉州古陶瓷发现的数量不多,但笔者认为,这个时期以朝鲜半岛在中国及东北亚贸易圈中的重要地位而言,在贸易交往频繁的年代以及许多泉商常驻高丽的情形下,泉州陶瓷在半岛上应存在某种程度的贸易和遗存,对此有待进一步考古发现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 者是 剔刻
,
;
2
前 者仅施 白彩 料
后者绝大多数施黑 白
、
使 者 的 礼 物名单 中并 不见 瓷器 徐 竞 的 时代 辽 王 朝 已 是 灭 亡 的 前夜 这 时期 北 宋 的 影 青 瓷器 大
量 涌入 了辽 境
,
两 色 彩料
.
辽墓
,
、
辽 塔 出 土 的外来 瓷器 中它
, 。
3
纹饰 内容 前 者 有 轮 菊
e
l a
n
dis e
e x n a
o v e e
r i
e s o n
n d a
the
e o
r e
la t iv e
e
e
his o t ir e l a li a d
n
do
e u
m
e n
ts
po r be
i n to h t
d e e p i胡 u
the
e n e e s
e
t a h t h t
li a
半 岛的 瓷 器 交 流 情 况 至 于 韩 国 出土 的 宋 代 陶 瓷 韩 国学 者 崔淳 雨 先 生作 过 很 好 的总 结 ⑦ 本
, 。
冯先 铭
④
、
昌⑤
、
9
“
( 馈食 ) 使 者人 境
33
而 群 山 岛紫 燕州 三
,
州 皆遣 人馈 食 … … 器 皿 多用金 银
而 杂 以 青 陶盘
。
。
犊
。 ”
、
牡丹
。
,
后者多折
们 占了 绝 大多数
,
枝菊或 牡 丹
蒲柳 水禽
。 ,
、
云鹤等
同是菊 花牡
丹
,
风 格迥 异
高丽 的 青 瓷镶 嵌
是从 铜器 上 的金 银镶嵌 模
“
说 明辽 人尤 其 是 上层 统治 者所 喜爱 的是 影青 瓷器 而 在 朝鲜 半 岛 青 陶器 却 要 贵 过涂 金 涂 银 的 器皿 这 两 者 的反差似 乎 暗示 着 高丽 青瓷 泊人 了 辽 境 的 几 率
,
回 国后 撰 成 《 图 经 》
、 、 、
,
对 高丽 地
、
瓷
,
徐竞将 越州 古秘 色与 汝州 新 窑器 并称 并不 足
甚至 于 南 宋 人 陆 游 也 说
。 ”
理
、
宫殿
、
莫不 详记 : 瓷器 的 主 要有 如下 几条
.
。
人 物 风俗 典章 制度 仪 式 器皿 其 中牵 涉 到高 丽 日常饮 食器 用 尤 其是
0世 纪 四 五 十 年 代 日 本 学 者 小 山 富士 夫 曾 认 为辽 代 庆 陵 遗 址 出 土 的 瓷 器 残 片 中有 高 丽 青 瓷 在 《辽 宁省 博 物 馆 藏 辽 瓷 选 集 》 的编 后 记 中也 提到 了 在 辽 的废 城遗 址 中偶有 高 丽王 国的 青
片发现③
。 。
图
。
”
中原 文 物
年第 期
宋元 时 期 中 国
与 朝 鲜半岛 的瓷器文流
彭善 国
吉林 大 学考 古 系
,
吉林
长春
3 0 12 1 )
(
Absta r
c
t:
Th i e
s
t r a
s
ie le w h ie h ba
e
,
s e s
o n
r e
e e n
t
r c a
u n e a
ha e
s e
o
lo i g
e
(卷
.
32
器皿 三 )
。
8
“
( 陶炉 ) 狡 貌 出 香 翡 色 也
。 ,
上 有 蹲兽
。 。
,
下 有仰 莲 以 承之 越 州 古 秘色 器皿三 )
.
诸 器惟 以此 物 最精 绝
,
汝 州新 窑器
大 概 相类
,
”
其余 则 (卷 犯
瓷器 和 残
⑥
耿宝 陆明 华 等 先生 的 论 著 中 亦 涉 及 宋 元 时 期 中 国 和 朝 鲜
Y u
a n
ti e
;
t h
e
Ga l o i
r p c o
e
la in
;
dis i r bu t io n a t n d
ha e n g
:
摘要
响
,
本 文 根 据 近 年 的 考 古发 现及 相 关 的 文 献记 载讨 论 了 宋元 时 期 中国 瓷 器 对 朝 鲜 半 岛瓷 器 的 影
、
并 主 要探 讨 了 中国 出 土 的 高丽 瓷 器
碗 类青 釉
,
玉璧底
,
外 底满 釉
。 ,
,
圈 足根 部有 支烧
痕
在 探讨 中国 瓷 器 与 高 丽 瓷 器 的 关 系 上 《 宣 和 奉使 高丽 图 经 》 是 最 基 本 的文 献 ⑧ 此 书 作 者
。
,
。
纹饰有 双线 刻鹦鹉 纹
这些 特 征都 和 五 代宋
初越 窑 瓷器 极其 近 似
而 当时 输 入朝 鲜半 岛 的 中
tw
n
e
Chi n e
p or o
lia
t r e
,
d
e
G a o li 卯 c r
im Po t r
in h t
e a
So n g t n d h a
a n e
d
n Ya u
Dy s ti e n a
Ga r o li P o c
e
t a h t
t r a
h e d in C h i
e
t h
n
w
s u
羊形 器
、
盏等
。
百 济武 宁
口
以深 刻 的 印象
中国 的文献 始 留下 关于 朝 鲜半 岛
2 世 纪 中期 以 后 到 1 1 4 世 纪 中期
,
王 陵所 出者 可 作 为 典 型 代表
②
唐代 流 播 朝 鲜半
,
瓷器 的记 载
。
岛 的陶瓷 主 要 有 三 彩 器 ( 唐 代烧 造 三 彩 的窑
有 河北 内丘 邢 窑 铜 川耀 州 窑
( 乡饮 ) … … 榻 上 复 加 小 姐
。 ,
怪
成
,
“
耀 州 出青 瓷 器
汝器有所 区别
。
,
谓之 越 器
,
2 世 纪 初 高丽 青 瓷 的 特 点 已 经 形 1
、 。
其清 雅沉 静 的釉 色 与越 器
,
、
1
“
器皿用
(卷 2
,
铜
。
绣腊 鱼 菜
.
虽 杂 然 前 进 而 不 丰腼
·
。 ”
杂俗 )
2
“பைடு நூலகம்
方 鼎等
,
,
“
,
.
土产茶
,
味苦 涩
。
,
,
不可 人 口
, ,
惟贵 中
,
如净瓶 产物
。
、
香炉
、
应是 这种 风 尚影 响下 的
,
商贾 亦 通 贩 故迩来 颇喜 饮茶 益治 茶具 金 花 乌盏 翡 色小 甄 银炉汤 鼎 皆窃仿 中 国 制 度 (卷 3 2
国蜡茶
。
,
,
并龙 凤赐 团
,
自赐 责 之 外
1 世纪 中期 或更 晚 约在 2
。
国瓷 器也 以 越窑 产 品 为主
所 以 越 窑给予 高 丽 瓷
器 的 影响 是第一 位 的
,
。
徐竞 于 北 宋 宣 和 五 年 ( 高 丽 仁 宗 王 元 年 年 ) 作 为 给 事 中路 允 迪 的 副 手 出 使 高 丽 城逗 留 一 月 余
, ,
,
1 12 4
在开
《 图经 》 撰 成 时 以 秘 色瓷 著 称 的 越 窑鼎 盛 时 代 已成 烟云 但它 仍深 刻地影 响 了 中国 北方 青
高丽 瓷 器 中 出 现
。
。 ”
了 青瓷 镶嵌 品 种
。
一 般 认为 这种 青釉 下刻填 以 黑 近 年来
“
器皿 三 )
.
白彩 的技法 是朝鲜 半岛窑工 的独 特创 造
“
7
陶 器 色之 青 者
, 。
,
丽 人谓 之翡色
, 。 、
。
近年
、 、
在 山西 浑 源 界 庄 村 北 窑 址 中发 现 了 所 谓 的 嵌青 瓷 来
h y y t a e
a l
.
to
C hin
e e o n o
m ie
s :
n d a
t h
e
e u
lt u
x r e l a
e
ha e n g
e
be
e e n
C hin
t a n d h
Dy n ’
a s
a e o K玲 P s
in
r 旋y w o d
e x e
P
咖
li a
n
in h t
So n g a n d
“ ”
。
远 远超 过定 器
仿 而来 叭 而 浑 源 窑 的
法有别
,
青 地 白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