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数据DLG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规程
1-1万DLG数据全要素代码表(5位)

08.16 08.17 08.22 08.21 08.28 08.32 08.29 08.01 08.30 08.35 08.31 08.18 08.19 08.10.1 08.10.2 08.11 08.36 08.37 08.38.a 08.38.b 08.38.c 08.38.d 08.38.e 08.38.f 08.38.g 08.40 08.41.1.1 08.41.1.2 08.41.1.3 08.39 08.12.a 08.12.b 08.12.c 08.42.01 08.42.02
线、闭合线 面 点 点 点、面 点、面 闭合线 点、面 点、面 点 面 点、面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有向线 有向线 有向线 点 点 点、面 线 点 点 点 点 中心线 中心线 中心线 中心线 边线 面 中心线
3210 3220 3231 3240 3250 3270 3082 3310 3410 3420 3430 3510 3520 3530 5600 5750 3610 3730
线 线 线 线 点、面 点 点 面 点、面 面 点 线 线 面 线 线 线 线 面 线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面 点、面 点、面 点、面 面 线 线 线 点 线
单线堤 6410
5 3
3 6440
32 30 30 30
蓝 蓝 蓝 蓝
1
6481 3
28 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120 42130 42150 42210 42300 42342 42400 42500 42543 42600 42700 42901 42902 42911 42912 42913 42921 42922 42931 42932 42941 43010 43011 43012 43020 43021 43022 43030 43031 43032 43033 43040 43050 43051 43070 43100 43110
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数据(DLG)生产技术规定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 1:10000 digital line graphics (DLG) of fundamental topographic features( 征求意见稿)国家测绘局二○○一年一月目次前言 (I)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 (1)4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 (2)5作业方法与工艺流程 (3)6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7)7操作规程 (10)8质量控制 (14)9数据更新 (15)10文件命名和数据组织形式 (16)11产品归档 (17)前言本规程是应1:10000数字化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对1:10000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的需要,根据目前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规程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局山西省测绘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曹建成李建平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 1:10000 digitalline graphics (DLG) of fundamental topographic features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10000核心地形要素生产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工艺流程。
适用于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的采集、更新与建库。
其它专题矢量要素及相关复合产品的制作也可参照其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3990-92 1:5000、1:10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ZBCH02-85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片综合判调作业规程GB/T 5791-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10000矢量地形要素内容与分类GB/T××××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定GB/T××××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 2260-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917.2-89 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号GB 1945-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路线名称代号SL213-98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3 术语3.1要素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DLG数据说明

一数据整体说明1 分幅编号及范围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图幅总数为21098,其中5万分幅数为20058,西部地区5万无图区采用10万地形图生产,10万分幅数为1040。
1∶5万DLG编号按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执行。
2 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与投影方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地理坐标系统,坐标单位为度。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3 采用的分类代码(1)要素分类代码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要素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并根据需要扩充了一些代码。
(2)行政区划代码国内陆域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铁路路线名称代码铁路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铁路车站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
(4)公路路线名称代码公路国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线路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公路省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省道路线名称和编号》(报批稿)。
(5)水系名称代码水系要素的名称代码采用《河流、湖泊及水库名称编码》(1:5万数据库暂行规定)。
4 数据采集方法利用航片DOM、卫片DOM与LANDSAT多光谱影像融合,经分幅裁切与DRG复合配准,不更新地形要素以DRG为背景进行采集;需更新的地形要素内容,在地形图或现势资料引导下以DOM为背景进行采集。
对已有最新车载GPS采集的国省道数据、地名数据库的成果经数据和代码转换后导入。
数据成果经编辑、检查后转换成ARC/INFO 的数据格式。
二数据分层说明1 数据分层及命名全国1:50000 DLG数据根据不同的要素类型及几何特征,共分为14个数据层,具体内容见下表:2 属性分层及结构全国1:50000 DLG数据各层包括1至2类属性表,每一个属性表包括相应若干个属性项,具体内容见下表:3 要素分层及说明(1)水系(面、线)层名:HYDNT层描述:所有面、线状水系要素的数据集合,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
(整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轻便轨道、缆车道
41050
架空索道
41060
车站
41061
地道
41062
机车转盘
41063
车挡
41064
信号灯、拄
41065
天桥
41066
站线
41070
站台位置不明的车站
42000
公路
4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3)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也称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即估算某一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的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纳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对负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费用,对正面的环境影响估算出的是环境效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形数据库数据分类编码执行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代码为五位数字码,其结构如下:
乡级以下居民地
31100
政企合一单位(农、林、牧场等)
32000
居民地建筑物
32010
街区
32011
高层建筑区
32020
零散建筑物
32021
普通房屋(独立房屋、零星房屋)
32022
突出房屋
32023
高层建筑
32024
已损坏房屋
32025
地面上的窑洞
32026
地面下的窑洞
32027
蒙古包、牧区帐棚、放牧点
27012
石(底质注记定位点)
27013
泥(底质注记定位点)
27020
河宽、河深定位点
1:50000地理底图DLG数据说明

一数据整体说明1 分幅编号及范围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图幅总数为21098,其中5万分幅数为20058,西部地区5万无图区采用10万地形图生产,10万分幅数为1040。
1∶5万DLG编号按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执行。
2 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与投影方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地理坐标系统,坐标单位为度。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3 采用的分类代码(1)要素分类代码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要素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并根据需要扩充了一些代码。
(2)行政区划代码国内陆域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铁路路线名称代码铁路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铁路车站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
(4)公路路线名称代码公路国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线路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公路省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省道路线名称和编号》(报批稿)。
(5)水系名称代码水系要素的名称代码采用《河流、湖泊及水库名称编码》(1:5万数据库暂行规定)。
4 数据采集方法利用航片DOM、卫片DOM与LANDSAT多光谱影像融合,经分幅裁切与DRG复合配准,不更新地形要素以DRG为背景进行采集;需更新的地形要素内容,在地形图或现势资料引导下以DOM为背景进行采集。
对已有最新车载GPS采集的国省道数据、地名数据库的成果经数据和代码转换后导入。
数据成果经编辑、检查后转换成ARC/INFO 的数据格式。
二数据分层说明1 数据分层及命名全国1:50000 DLG数据根据不同的要素类型及几何特征,共分为14个数据层,具体内容见下表:2 属性分层及结构全国1:50000 DLG数据各层包括1至2类属性表,每一个属性表包括相应若干个属性项,具体内容见下表:3 要素分层及说明(1)水系(面、线)层名:HYDNT层描述:所有面、线状水系要素的数据集合,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
地理信息数据DLG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规程

鞍山市规划局1:500、1:1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DLG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规程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数据分层与编码原则 (1)4 编码方法 (2)5数据采集规范综述 (3)5.1 数据加工平台及成果格式要求 (3)5.2 空间参考 (3)5.3 成果要求 (3)5.4符号、图式 (4)5.5分层编码 (4)5.6属性的调查及属性录入 (4)5.7实体的划分 (4)5.8 CASS软件使用的注意事项 (6)6 鞍山市市地形图属性数据标准 (6)7 鞍山市市地形图元数据规范 (7)8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9)8.1测量控制点类 (9)8.2居民地类 (10)8.3工矿建筑类 (16)8.4 交通类 (22)8.5管线类 (33)8.6水系类 (37)8.7境界类 (43)8.8地质地貌类 (44)8.9植被类 (47)8.10等高线 (48)8.11高程点 (48)8.12地图整饰类 (49)附注一:面状要素处理细则 (52)附注二:电力线、通信线、管道的处理 (52)附注三:扩展属性的处理 (52)附注四:元数据的处理 (51)附注五:检测软件的注意事项 (53)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鞍山市地形图要素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绘制方法等,适用于鞍山市规划局基础地形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鞍山市基础地形图航测成果的编辑整理。
是数据成果监理、检测的重要依据。
2 引用标准本规范以如下标准为依据制定。
GB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17160—1997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鞍山市建库与系统开发总体技术方案》3 数据分层与编码原则要素的分类和编码是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系统内数据的组织、采集、存取、编辑和使用等方面,更影响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因此可以称作是空间数据库的“生命线”,必须标准、规范、合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地理信息是指通过地理空间数据来描述和分析地球表面上的现象、特征和关系的一种信息。
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则是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空间分析的基础,它包括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系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为了方便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代码。
一、按照地理要素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地理要素的类型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要素包括地块、建造物、道路、水系、地形等。
对于每一个地理要素,可以根据其属性和特征进行编码。
例如,对于道路,可以根据道路等级、道路类型、道路宽度等属性进行编码,以方便数据管理和查询。
二、按照地理空间关系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还可以按照地理空间关系进行分类。
地理空间关系包括邻近关系、包含关系、相交关系等。
通过对地理空间关系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空间分析和查询。
例如,对于地块数据,可以通过编码来表示地块之间的邻近关系,以便进行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的分析。
三、按照地理坐标系统分类地理坐标系统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它用于确定地理要素在地球上的位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包括经纬度坐标系统、UTM坐标系统等。
通过对地理坐标系统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地理数据的转换和集成。
四、按照数据格式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格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数据格式包括矢量数据格式和栅格数据格式。
矢量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点、线、面等几何要素,而栅格数据格式适合于描述连续分布的数据,如高程数据、遥感影像等。
通过对数据格式进行编码,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交换。
五、按照数据精度分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可以按照数据精度进行分类。
数据精度是指地理信息数据与真实地理现象之间的误差程度。
常见的数据精度包括高精度数据和低精度数据。
高精度数据适合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分析的应用,如导航系统和精细地形分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一、引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指描述地球表面上地理实体及其属性的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和编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与代码,包括分类的原则、分类体系的建立、代码的编制与管理等内容。
二、分类的原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客观性原则:分类应基于地理实体的客观属性,而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2. 一致性原则:分类应具有一致性,即相同属性的地理实体应被归类到同一类别中。
3. 可比性原则:分类应具有可比性,即不同类别之间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和相似性。
4. 可扩展性原则:分类应具有可扩展性,即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新的类别。
5. 实用性原则:分类应具有实用性,便于数据管理和应用。
三、分类体系的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体系应根据地理实体的属性和关系进行建立。
常见的分类体系包括行政区划、地貌、水系、土地利用等。
以下以行政区划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1. 国家级行政区划国家级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政权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通常由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等级别组成。
代码编制可采用数字编码,如国家级行政区划代码为1、2、3等。
2. 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划是指国家下设的行政区域,通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级别组成。
代码编制可采用数字编码,如北京市为11、上海市为31等。
3. 市级行政区划市级行政区划是指省级行政区划下设的行政区域,通常由市、自治州、地级市等级别组成。
代码编制可采用数字编码,如北京市下辖的东城区为110101、西城区为110102等。
4. 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划是指市级行政区划下设的行政区域,通常由县、市辖区、县级市等级别组成。
代码编制可采用数字编码,如北京市东城区下辖的东华门街道为110101001、景山街道为110101002等。
四、代码的编制与管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代码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唯一性原则:每个地理实体应有唯一的代码,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数据(DLG)生产技术规定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 1:10000 digital line graphics (DLG) of fundamental topographic features( 征求意见稿)国家测绘局二○○一年一月目次前言 (I)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 (1)4基本要求及技术指标 (2)5作业方法与工艺流程 (3)6数据采集技术要求 (7)7操作规程 (10)8质量控制 (14)9数据更新 (15)10文件命名和数据组织形式 (16)11产品归档 (17)前言本规程是应1:10000数字化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对1:10000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的需要,根据目前技术水平制定的。
本规程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局山西省测绘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曹建成李建平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暂行规定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生产技术规定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oducing 1:10000 digitalline graphics (DLG) of fundamental topographic features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10000核心地形要素生产的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工艺流程。
适用于1:10000矢量核心地形要素的采集、更新与建库。
其它专题矢量要素及相关复合产品的制作也可参照其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3990-92 1:5000、1:10000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ZBCH02-85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片综合判调作业规程GB/T 5791-93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10000矢量地形要素内容与分类GB/T××××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定GB/T××××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 2260-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917.2-89 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名称和编号GB 1945-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路线名称代号SL213-98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3 术语3.1要素真实世界现象的抽象。
数字地形图要素的分类与代码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000 1:1000D0数字地形图要素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1:5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 数字地形图测绘时地形要素的采集、存储、检索、输出与交换。
各部门在建立地形图数据库时可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和地区特点,按本标准所规定的分类体系和编码方法适当扩延和补充。
注记由用户自行编码。
2. 引用标准GB/T 5791—93 1:5000、l:10 000 地形图图式GB/T 12342—90 l:25000 1:50000 1:100 000 地形图图式3.分类、编码方法本标准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地形要索分为九个大类,并依次细分为小类、一级和二级。
分类代码采用四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如下:×× × ×| | |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代码二级代码4. 分类与代码表1000测量控制点2000居民地3000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31004000 交通及附属设施5000管线和垣栅6000水系及附属设施7000境界8000 地貌和土质9000 植被9400 其他植被代码名称说明1100 三角点含导线点1110一等1120二等1130三等1140四等1200 土堆上的三角点含导线点1210一等1220二等1230三等1240四等1300小三角点含导线点13105″级132010″级1400 土堆上的小三角点含导线点14105″级142010″级1500水准点1510 一等1520 二等1530三等1540四等1600埋石图根点1700土堆上的埋石图根点1800GPS网点1810A级1820B级1830C级1840D级1850E级1900其他控制点1910天文点2100单幢房屋2110普通房屋2111不依比例尺的2112半依比例尺的2113依比例尺的2120突出房屋2121不依比例尺的2122依比例尺的2130高出房屋十层以上2140损坏房屋2141不依比例尺的2142依比例尺的2200街区2210高层建筑区2220破坏的街区2230主要街道2240次要街道2300房屋附属建筑2310门洞2320柱廊2400窑洞2410地面上的2420地面下的2421不依比例尺的2422依比例尺的2430石窟2500其他建筑2510蒙古包、牧区帐篷2520棚房2521不依比例尺的2522依比例尺的2600居民地行政等级2610首都2620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地2630省辖市(地级市)政府驻地2640地区、自治州、盟政府驻地2650市辖区、地辖市(县级市)政府驻地2660县、自治县、旗政府驻地2670省直辖行政单位政府驻地2680乡、政府驻地2681乡级以下居民地2690农场、林场、牧场3100矿山开采设施3110钻孔3120浅探井3130探槽3131不依比例尺的3132依比例尺的3140开采的矿井3141竖井3142斜井3143平峒3144小矿井3150废弃的矿井3151竖井3152斜井3153平峒3154小矿井3160石油井、盐井、天然气井3170露天矿、采掘场3180盐田、盐场3181不依比例尺的3182依比例尺的3200工业设施3210发电厂(站)3220变电站3230露天设备3231不依比例尺的3232依比例尺的3240油库、燃气库(液体、气体存贮库)3241不依比例尺的3242依比例尺的3250窑3251不依比例尺的3252依比例尺的3260水泥预制品场3270塔形建筑物3271不依比例尺的3272依比例尺的3280水塔、烟囱3281水塔3282烟囱3283水塔烟囱3290装卸设备3291传送带固定的3292起重机固定的3293吊车固定的3294装卸漏斗固定的3300农牧设施3310粮仓3312依比例尺的3320磨房3321风磨房、风车3322水磨房、水车3330水轮泵、抽水机站3340打谷场、贮草场、饲养场3341不依比例尺的3342依比例尺的3350粪池、氨水池、沼气池3351不依比例尺的3352依比例尺的3360药浴池3370菜窖、温室、花房3400气象台、水文站、科学观测站3410气象台(站)3420水文站3430科学观测站3500古迹旧址3510古遗迹、遗址3511不依比例尺的3512依比例尺的3520文物碑石3530古塔3531不依比例尺的3540钟楼、鼓楼3541不依比例尺的3542依比例尺的3550烽火台3600宗教设施3610庙宇3620土地庙3630教堂3640清真寺3650敖包、经堆、麻尼堆3700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3710纪念碑、柱、墩3720彩门、牌坊(牌楼)3730纪念像、艺术塑像3800公共设施3810游览娱乐场所3811游乐场3812亭3813假石山3814不依比例尺的栈桥3815依比例尺的栈桥3820运动场所3821有看台的露天体育场3822无看台的露天体育场3823不依比例尺的体育馆3824依比例尺的体育馆3830电讯设施3831电视发射塔3832卫星地面接收站3833无线电杆、塔3840学校3850医院3890其他设施3891观礼台3892岗亭、岗楼3893旧碉堡3894独立坟3895不依比例尺的坟地3896依比例尺的坟地3897不依比例尺的厕所3898依比例尺的厕所4100铁路4110单线铁路4120复线铁路4130建筑中的铁路4140窄轨铁路4141单线4142复线4150轻便轨道、缆车道4160火车站及附属设施4161车站4162会让站4163机车转盘4164车档4165信号机4166天桥含过街天桥4167站线4168水鹤4200公路4210高速公路4211不依比例尺的4212依比例尺的4213建筑中的4220等级公路4221不依比例尺的4222依比例尺的4223建筑中的4230等外公路4231不依比例尺的4232依比例尺的4233建筑中的4240高架公路4241不依比例尺的4242依比例尺的4243引道4244架空部4250汽车站及公路附属建筑物4251汽车站4252加油站4253公路收费站4254公路监管站4255停车场4256路标4257里程碑4300其他道路4310机耕路、大车路4320乡村路4330小路4340时令路、无定路4350内部道路4360栈道4370滑道4380架空索道4400道路附属设施与山隘4410路堤4420路堑4430涵洞4440隧道4441不依比例尺的4442依比例尺的4450明洞4451不依比例尺的4452依比例尺的4460山隘(垭口)4470地下建筑物出入口4500桥梁4510立交桥4520车行桥4521不依比例尺的4522依比例尺的4530人行桥4531不依比例尺的4532依比例尺的4540双层桥4541主桥4542引桥4550级面桥4551不依比例尺的4552依比例尺的4560铁索桥4600渡口、码头及停泊场4610渡口4620徒步场4630顺岸式码头4631不依比例尺的4632半依比例尺的4633依比例尺的4640堤坝式码头4641不依比例尺的4642半依比例尺的4643依比例尺的4650浮码头4660停泊场(锚地)4670码头台阶4680干船坞4681不依比例尺的4682依比例尺的4700助航标志4710灯塔、灯桩4720灯船4730浮灯4740岸灯4750信号杆4760系船浮筒4770通航河段起止点4800飞机场4810直升飞机场4820水上飞机场5100电力线5110地下电力线出入口5120有方位作用的电力杆架5130杆上的电力线5140塔上的电力线5200通信线5210地面上的5220地下通信线出入口5230有方位作用的通信线杆5300输油、气、水管道5310地面上的5320地面下的5330架空的5340地下管道出入口5400围墙5500栅栏、铁丝网、篱笆5600不依比例尺的城墙、长城5610城楼、古关塞5620城门5630损坏部5640豁口5700依比例尺的城墙、长城5710城楼、古关塞5720城门5730损坏部5740豁口5750城墙外侧线5760城墙内侧线6100河流、湖泊、池塘6110常年河6111单线河6112双线河6120常年湖6130时令河、时令湖6131单线时令河6132双线时令河6133时令湖6140消失河段6141单线河6142双线河6150地下河段6151地下河段出口6152地下河段入口6160池塘6170高水界6180不固定水涯线6200运河、渠道6210单线渠6211高于地面的6220双线渠6221高于地面的6230干沟6231单线6232双线6240渠头6250沟堑6260堤岸6300水利设施6310水库6311泄洪洞口6312溢洪道6320输水槽6321不依比例尺的6322依比例尺的6330堤6331一般堤6332不依比例尺主要堤6333依比例尺主要堤6340水闸6341不依比例尺能通车的6342不依比例尺不能通车的6343依比例尺能通车的6344依比例尺不能通车的6350滚水坝(溢流坝)6351不依比例尺的6352依比例尺的6360拦水坝6361不依比例尺能通车的6362不依比例尺不能通车的6363依比例尺能通车的6364依比例尺不能通车的6370防波堤、制水坝6380加固岸6381有滩加固岸6400其他水系要素6410井6411水井6412大口井6413坎儿井6414地热井、地热池6420贮水池、水窖6430泉6440瀑布、跌水6441不依比例尺的6442依比例尺的6450石滩6451不依比例尺的6452依比例尺的6460陡岸6461土质有滩陡岸6462土质无滩陡岸6463石质有滩陡岸6464石质无滩陡岸6470沼泽6471能通行的6472不能通行的6480岸垄6481单线6482双线6490台线6500海部要素6510海岸线6520干出线6530干出滩6531沙滩6532沙砾滩、砾石滩6533岩滩、珊瑚滩6534淤泥滩6535沙泥滩6536红树林滩6537贝类养殖滩6540干出滩中的河道、潮水沟6541单线河道6542双线河道6543潮水沟6550危险岸6560明礁6561单个的6562丛礁6563对航行有危险的单个明礁6564对航行有危险的丛礁6565依比例尺的明礁6570暗礁6571单个的6572丛礁6573对航行有危险的单个暗礁6574对航行有危险的丛礁6575依比例尺的暗礁6580干出礁6581单个的6582丛礁6583对航行有危险的单个干出礁6584对航行有危险的丛礁6585依比例尺的干出礁6590水产养殖场6600水系附属说明6610河流、沟渠流向6620潮流流向6630水深注记点6640等深线6650当地平均海水面6660特殊高程点6661水位点6662最大洪水位高程点6670干出高程注记点7100行政区划界7110国界7111界桩、界碑7112同号三立的界桩、界碑7113未定界7120省、自治区、直辖市界7121界标7130自治州、地区、盟、地级市界7140县、自治县、旗、县级市界7150乡、镇、国营农场、林场、牧场界7200其他界限7210特殊地区界7220自然保护区界8100等高线和高程8110实测等高线8111首曲线8112计曲线8113间曲线8114助曲线8120草绘等高线8130示坡线8140高程点8150比高注记点8160深度注记点8200冰川地貌8210粒雪原8220冰川8230冰裂隙8240冰陡崖8250冰8260冰塔8270冰斗湖8280雪山范围线8300黄土地貌8310冲沟8311单线冲沟8312双线冲沟8400岩溶地貌8410岩峰8411孤峰含黄土柱8412丛峰8420山洞、溶洞8430岩溶漏斗(溶斗)含黄土漏斗8500干燥地貌8510平沙地8520沙丘8521新月形沙丘、沙丘链8522垄状沙丘8523灌丛沙堆8524鱼鳞状沙丘8525窝状沙地8530沙砾地、沙砾质戈壁含泥石流8540石块地、石质戈壁8550残丘地(风蚀残丘地)8560干河床(河道干河)8561单线8562双线沙质8563双线沙砾质8570漫流干河8571沙质8572沙砾质8580干涸湖8581沙质8582沙砾质8600人工地貌8610石垄8620石堆8630土堆8631不依比例尺的8632依比例尺的8640土坑8641不依比例尺的8642依比例尺的8650梯田坎8700其他地貌8710火山口8720溶岩流8730陡崖(陡坎)含固定的贝壳堆、矿渣堆8731土质的8732石质的8740陡石山、露岩地8741陡石山8742露岩地8750岩墙8760崩崖8761石质8762沙土质8770滑坡8780独立石8800土质8810盐碱地8820小草丘地8830龟裂地9100地类界9200耕地9210稻田9220旱地9230水生作物地9240经济作物地9250菜地9300林地9310成林9311针叶林9312阔叶林9313针阔混交林9314小面积树林9315狭长林带9316行树9320灌木林9321密集灌木林9322稀疏灌木林9323小面积灌木林、灌木丛9324狭长灌木林9330疏林9340幼林(未成林造林地)9350苗圃9360迹地9361采伐迹地9362火烧迹地9370零星树木、独立树、独立树丛9371零星树木9372针叶林9373阔叶林9374棕榈树9375针叶树丛9376阔叶树丛9377针阔混交树丛9378棕榈树丛9380经济林9381大面积经济林9382小面积经济林9390竹林9391大面积竹林9392小面积竹林、竹丛9393狭长竹林9400其他植被9410草地9420半荒草地9430荒草地9440高草地9450防火带9451不依比例尺的9452依比例尺的9460 花圃、花坛。
5万DLG内容及分类代码表

1:5万矢量地形要素(DLG)内容及分类代码表(暂行规定)1 范围本暂行规定规定了代码。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1:50000矢量地形要素的分类与编码。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暂行规定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暂行规定的条文。
GB 12342-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 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3 要素内容与分类代码矢量地形要素内容按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的共性要求,并顾及专业部门对要素的一般需求,分为核心要素和一般要素两大特性类供选用,核心要素选取了1:5万地形图上的主要内容,一般要素相当于现有1:5万地形图上除植被外的全部内容,对部分次要素内容进行了取舍。
矢量地形要素主要内容有:测量控制点、水系要素、居民地、交通要素、境界要素、地貌要素、其它要素(管线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公共设施和独立地物)、地名和要素名称。
对GB 13923-92中没有的要素按类增补了代码,并对个别要素进行了合并。
数据分层时基本上按原有类进行划分,但对个别要素只进行了分层调整,仍采用原有国标分类代码。
为便于使用要素分类与代码按图式编号、符号名称、图式符号、几何特征、要素特性、国标分类码、层号、采集方法、采集属性、说明共10栏进行列表编排(见表)。
说明栏主要对某些要素的选取指标做了特别定量说明,未说明的一般按图式、规范执行。
4 要素采集方法点状要素采集其定位点。
线状要素采集中心线,有方向的线状要素采集时符号放在前进方向的右面。
面状要素采集轮廓线或范围线,面状要素多边形线分类码除特殊注明用类型界线码或公共边及辅助线以外,多边形线和标识点为同一分类码。
点(有向点)、线(有向线)、多边形标识点属性项具有该要素的所有属性,多边形线属性项只有国标分类代码。
要素采集的方向、方法在图式符号、采集方法栏做了规定。
采集的技术要求详见“1:5万矢量地形数据(DLG)生产技术规定”。
注:表中,★为核心要素;√为一般要素; 22011为新增国标码;为在实体层要采集属性。
地理信息数据DLG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规程(DOC)

鞍山市规划局1:500、1:1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DLG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规程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数据分层与编码原则 (1)4 编码方法 (2)5数据采集规范综述 (3)5.1 数据加工平台及成果格式要求 (3)5.2 空间参考 (3)5.3 成果要求 (3)5.4符号、图式 (4)5.5分层编码 (4)5.6属性的调查及属性录入 (4)5.7实体的划分 (4)5.8 CASS软件使用的注意事项 (6)6 鞍山市市地形图属性数据标准 (6)7 鞍山市市地形图元数据规范 (7)8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9)8.1测量控制点类 (9)8.2居民地类 (10)8.3工矿建筑类 (16)8.4 交通类 (22)8.5管线类 (33)8.6水系类 (37)8.7境界类 (43)8.8地质地貌类 (44)8.9植被类 (47)8.10等高线 (48)8.11高程点 (48)8.12地图整饰类 (49)附注一:面状要素处理细则 (52)附注二:电力线、通信线、管道的处理 (52)附注三:扩展属性的处理 (52)附注四:元数据的处理 (51)附注五:检测软件的注意事项 (51)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鞍山市地形图要素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绘制方法等,适用于鞍山市规划局基础地形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鞍山市基础地形图航测成果的编辑整理。
是数据成果监理、检测的重要依据。
2 引用标准本规范以如下标准为依据制定。
GB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17160—1997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鞍山市建库与系统开发总体技术方案》3 数据分层与编码原则要素的分类和编码是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系统内数据的组织、采集、存取、编辑和使用等方面,更影响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因此可以称作是空间数据库的“生命线”,必须标准、规范、合理。
1万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word资料22页

前言 0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01.1主题内容 01.2适用范围 (1)1.3引用标准 (1)2术语 (1)2.1基础信息 (1)3分类、编码原则 (1)3.1科学性、系统性 (1)3.2相对稳定性 (1)3.3基本不受地形图比例尺的限制 (1)3.4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1)3.5适用性 (1)3.6数据分层要求 (2)3.7图形数据库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2)4分类与编码方法 (2)4.1特征列表 (3)4.2分类代码表 (3)测量控制点 (3)居民地 (4)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5)交通及附属设施 (8)管线和垣栅 (11)水系及附属设施 (12)境界 (15)地貌和地质 (16)植被 (18)5.分类与编码规范的维护 (20)5.1分类与编码规范维护分为日常维护和阶段维护 (20)5.2阶段维护的内容 (20)5.3采用顺序码或系列顺序码的文字值代码的维护原则 (20)前言本分类与编码规范是根据国家1:1万基础信息数据的分类原则,并为适应水利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而编写的。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地形图地形要素的分类与代码。
1.2适用范围本标适用于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地形图地形图测绘时地形要素的采集、存储、检索、输出与交换。
各部门在建立地形图数据库时可根据本专业的需要和地区特点,按本标准所规定的分类体系和编码方法适当扩延和补充。
1.3引用标准GB/T5791-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12342—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2术语2.1基础信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基础信息。
本规范主要指测量控制点及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所表示的信息。
可用于基本国情分析和作为专业信息三维空间载体,还可用于编绘或更新地形图及专题地图。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和代码1.地物类型分类:a.水体:代码为1,代表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水体。
b.土地:代码为2,代表陆地表面的各种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c.建筑:代码为3,代表各种建筑物,如房屋、工厂、学校等。
d.交通:代码为4,代表交通设施,如道路、桥梁、铁路、机场等。
e.边界:代码为5,代表各种区域间的边界,如国家边界、地区边界等。
f.地形:代码为6,代表地表的各种地形特征,如山脉、丘陵等。
g.植被:代码为7,代表各种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等。
h.气候:代码为8,代表不同气候区域,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i.水位:代码为9,代表水位标高、水位线等水文要素。
j.地下:代码为10,代表地下水、地下岩层等地质要素。
2.地物属性分类:a.名称:代码为11,代表地物的名称。
b.面积:代码为12,代表地物的面积。
c.高度:代码为13,代表地物的高度。
d.人口:代码为14,代表地物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e.温度:代码为15,代表地物的温度。
f.降雨:代码为16,代表地物的年降雨量。
g.土壤:代码为17,代表地物的土壤类型。
h.矿产:代码为18,代表地物所包含的矿产资源。
i.水质:代码为19,代表地物的水质状况。
j.土地利用:代码为20,代表地物的土地利用类型。
这些分类和代码是根据国际标准和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可以在GIS软件中使用,方便地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通过对地理信息要素进行分类和编码,可以提高地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方便用户对地理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同时也方便地理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1:50000 DLG数据说明

一数据整体说明1 分幅编号及范围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图幅总数为21098,其中5万分幅数为20058,西部地区5万无图区采用10万地形图生产,10万分幅数为1040。
1∶5万DLG编号按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执行。
2 数学基础(1)平面坐标系与投影方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地理坐标系统,坐标单位为度。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3 采用的分类代码(1)要素分类代码全国1:50000 DLG数据的要素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并根据需要扩充了一些代码。
(2)行政区划代码国内陆域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铁路路线名称代码铁路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铁路车站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
(4)公路路线名称代码公路国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线路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公路省道路线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省道路线名称和编号》(报批稿)。
(5)水系名称代码水系要素的名称代码采用《河流、湖泊及水库名称编码》(1:5万数据库暂行规定)。
4 数据采集方法利用航片DOM、卫片DOM与LANDSAT多光谱影像融合,经分幅裁切与DRG复合配准,不更新地形要素以DRG为背景进行采集;需更新的地形要素内容,在地形图或现势资料引导下以DOM为背景进行采集。
对已有最新车载GPS采集的国省道数据、地名数据库的成果经数据和代码转换后导入。
数据成果经编辑、检查后转换成ARC/INFO 的数据格式。
二数据分层说明1 数据分层及命名全国1:50000 DLG数据根据不同的要素类型及几何特征,共分为14个数据层,具体内容见下表:2 属性分层及结构全国1:50000 DLG数据各层包括1至2类属性表,每一个属性表包括相应若干个属性项,具体内容见下表:3 要素分层及说明(1)水系(面、线)层名:HYDNT层描述:所有面、线状水系要素的数据集合,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之一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标准

项目编号: ZXPR-SU020-2003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Version: 2.5本文档使用部门:■主管领导■项目组□客户(市场)□维护人员■用户■监理方执行CMMI三级过程文档标准南通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评审、分发和版权编制:国土项目组编制日期:批准:批准日期:提交:提交日期:评审:评审日期:分发编号:分发日期: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并以任何形式传播。
Copyright 2000-2005 by Zhengxian Cyber Technology (Shenzhen) Ltd.All Rights Reserved.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without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Zhengxian Cyber Technology (Shenzhen) Ltd.目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2参考标准 (3)3分类、编码原则 (3)3.1 科学性、系统性 (3)3.2 相对稳定性 (3)3.3 不受多比例尺地形图的限制 (3)3.4 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4)3.5 兼容性 (4)3.6 适用性 (4)4基础地理数据集的名称及代码 (5)5比例尺代码 (6)6基础地理数据分类编码方法 (7)7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表 (8)附录A 图层命名规范 (37)(1)图层名称结构 (37)(2)基础地理数据子集及特征代码 (37)附录B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与国土基础数据分类对照表 (39)附录C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与《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对照表 (59)附录D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与代码》与《1:5000 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对照表 (81)附录E 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层及数字化作业指导书 (99)附录F 1:5000 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要素分层及数字化作业指导书 (117)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市基础地理数据是指市城市地表和地下的自然地理形态和社会经济概况基础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22070 22080 22090 23000 23010 23011 23012 23013 23020 23021 23022 23023 24000 24010 24011 24020 24030 24031 24032 24040 24041 24042 24043 24044 24050 24060 24061 24062 24070 24080 24081 24082 24083 24084 24090 24100 24110
30000 31000 31010 31020 31030 31040
31050
31060 31070 31080 31090 31091 31100 32000 32010 32011 32020 32021 32022 32023 32024 32025 32026 32027 32028 40000 41000 41010 41011 41012 41013 41020 41021 41022 41023 4103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国家基础地 理信息系统地形数据库数据分类编 码执行国家 标准《国土基础信 息 数据分类 与代码》(GB/T 13923 -92)。代码为五位 数字码,其结构如下 :
代码 10000 11000 11010 11020 11021 11022 11023 11024 11030 11031 11032 11033 11034 12000 12010 12020 12021 12022 12023 12024 13000 13010 13011 13012 13013 13014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21040
地下河段
21041
地下河段出入口
22000
运河、渠道
22010
运河
22020
主要渠道
22021
高于地面的(主要渠道)
22030
一般渠道
22031
高于地面的(一般渠道)
22040
废弃沟渠
22050
干沟
22060
渠首
22070
输水隧道(洞)
22080
输水渡槽
22090
沟堑
23000
27031
一般河流
27032
有潮汐河流
27040
潮流流向
27041
涨潮
27042
落潮
27050
海流流向
27051
一月海流
27052
七月海流
27060
水深点
27070
等深线
27080
当地平均海水面
30000
居民地
31000
居民地行政等级
31010
首都
31020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地
31030
省辖市(地级市)政府驻地
42030
二级公路
42031
建筑中的(二级公路)
42040
三级公路
42041
建筑中的(三级公路)
42050
四级公路
42051
建筑中的(四级公路)
42060
等外公路
42061
建筑中的(等外公路)
42070
主要公路(普通公路)
42071
建筑中的主要公路(普通公路)
42080
一般公路(简易公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鞍山市规划局1:500、1:1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DLG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规程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数据分层与编码原则 (1)4 编码方法 (2)5数据采集规范综述 (3)5.1 数据加工平台及成果格式要求 (3)5.2 空间参考 (3)5.3 成果要求 (3)5.4符号、图式 (4)5.5分层编码 (4)5.6属性的调查及属性录入 (4)5.7实体的划分 (4)5.8 CASS软件使用的注意事项 (6)6 鞍山市市地形图属性数据标准 (6)7 鞍山市市地形图元数据规范 (7)8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9)8.1测量控制点类 (9)8.2居民地类 (10)8.3工矿建筑类 (16)8.4 交通类 (22)8.5管线类 (33)8.6水系类 (37)8.7境界类 (43)8.8地质地貌类 (44)8.9植被类 (47)8.10等高线 (48)8.11高程点 (48)8.12地图整饰类 (49)附注一:面状要素处理细则 (52)附注二:电力线、通信线、管道的处理 (52)附注三:扩展属性的处理 (52)附注四:元数据的处理 (51)附注五:检测软件的注意事项 (53)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鞍山市地形图要素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绘制方法等,适用于鞍山市规划局基础地形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鞍山市基础地形图航测成果的编辑整理。
是数据成果监理、检测的重要依据。
2 引用标准本规范以如下标准为依据制定。
GB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17160—1997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鞍山市建库与系统开发总体技术方案》3 数据分层与编码原则要素的分类和编码是建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系统内数据的组织、采集、存取、编辑和使用等方面,更影响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因此可以称作是空间数据库的“生命线”,必须标准、规范、合理。
3.1 科学性、系统性以适合现代计算机、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和管理为目标,主要依据《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并参考《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等进行要素分类分层。
3.2 规范性以现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与代码》为依据制定,分类与GB 14804-93相一致、不冲突,对应要素的分类方法、分类体系和编码不与GB 14804-93矛盾。
3.3 可扩展性在现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与代码基础上,将编码扩展到6位,并兼顾即将推出的《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为以后向新标准过渡奠定基础。
3.4 实用性从实际的地形图数据生产、应用需要出发,主要考虑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建库和制图的要求,兼顾数据共享和转换、数据库集成等方面的问题,在优先遵守国标的基础上,在可能运用技术手段解决各方面问题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要素分类的设置和使用,保证其切实可行、方便实用。
4 编码方法在现行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与代码基础上,统一采用6位数字编码,结构如下:主编码(4位 + 1位) + 类型码(1位)无类型码时用"0"补齐在《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类的码,无细分类时,用"0"补齐原则上按《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规定,不足四位的,用"0"补齐本分类编码的前四位码基本参照国标代码;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必要的要素编码,增加的方法是插入到相应的位置。
扩展码:对国标分类的细化,如果在对实体处理中没有细化的则以0表示。
类型码:类型码根据下节对实体的逻辑划分编码如下:1………………简单点3………………简单无向线4………………简单有向线5………………复合线实体7………………面9………………注记自定义码:尽量套合、使用cass软件中已有的编码,力求少做改动。
如确需要增、改,需要以文字材料上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审批后下发各相关单位使用。
5数据采集规范综述5.1 数据加工平台及成果格式要求DOM、DEM数据产品的生产统一使用适普公司的VirtuoZo (Ver3.0以上)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来进行。
DOM数据成果以VirtuoZo软件生成的GeoTIFF格式为最终成果(Tif+Tfw),DEM数据成果以Bil格式为最终成果。
DLG数据的内业生产、加工、编辑统一使用南方开思(Cass Ver6.0)软件来进行。
DLG成果以南方开思软件生成的DWG(R2002)格式为最终成果。
5.2 空间参考1.鞍山城市平面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
2.鞍山城市高程系(勃海高程系)。
3.X坐标保留4度带号。
5.3 成果要求1.线型、字体使用开思软件默认文件,最终DLG成果在人工检测的基础上,必须使用建库单位提供的检测软件检查通过,各层没有多余或遗漏的数字化要素。
没有不合理的重复矢量化的要素,线上无大量冗余结点。
2.点、线、面状的要素表示、面心点、中心线、骨架线、扩展信息要求完整并与《数据标准》的分类代码、层、颜色、符号等要求相对应。
3.多边形要封闭,应该连接的线划要连通。
线段之间无相交、无悬挂或过头现象。
4.符号配置合理,线型符合图式要求。
对有方向性要求的要素保证其方向正确。
多边形地物间没有不合理交叉、打架、缝隙现象。
5.注记位置合理,规格大小正确。
6.编辑后各要素的图形应能正确反映实地地形特征,无变形扭曲,有较好的形态保真度。
7.接边处的关系处理正确,各要素能正确地与对应要素接边。
相邻图幅采用端点捕捉等方式精确接边,线要素与面要素既要进行图形几何位置接边检查,又要进行属性接边检查。
8.描述每个地形要素特征的各种属性数据正确无误。
9.坐标、图号正确,整饰信息、元数据完整。
图廓整饰要求是一个定位点在内图廓左下角点的块,块名ac50tk。
10.上交的数据中块要素不能炸开,骨架线必须存在存完整。
5.4符号、图式各个工序使用的符号库和线型库必须一致。
各种地形图的符号库和线型库的制作尺寸必须符合引用标准,点状符号的定位点应与实地测量的采集点一致,有向线型要求统一为右向绘制。
凡新增符号应按制作的图例尺寸要求予以统一,并必须在地形图的要素代码、地形图要素的层色表中添加。
是有向的点、线应按真实方向采集。
对于图式上没有的符号,生产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符号扩充的原则补充,但要制作图例备案。
在脱离CAD线型及符号库条件下,地形图的定位信息依然完整、准确。
5.5分层编码必须按照本标准中第6节的“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的要求正确分层、正确编码。
不允许出现错层、误码。
如有特殊地物补充编码,必需在提交的成果中以书面,经监理审批后使用,并在提交的成果中以文档注明。
5.6属性的调查及属性录入地物的属性内容要求按照《数据规范》进行实地调查,并录入到相应CAD图形要素的扩展属性中。
现确定需要属性内容的地物主要有房屋及道路(中心线)。
属性统一使用建库单位提供的扩展属性输入工具完成。
5.7实体的划分为了在编码中体现设计的合理性、对实体的物理存储进行统一的管理,特对数据的空间实体的分类做逻辑划分。
a. 简单点●简单点实体只记录插入点的位置和相关属性,所有的简单点实体都必须以插入符号的形式采集。
●简单点状实体对应ARCOBJECT体系的IPOINT对象。
●采集单位在使用点符号的时候要保证简单点的符号、代码要和本方案提供的描述一致。
b. 简单无向线●简单无向线需要作业单位针对每一种实体制作线符号,这里所指的线符号必须是采集系统提供的线符号库,不能用程序绘制。
●简单无向线实体对应ARCOBJECT体系的IPOL YLINE对象。
●任何两条不相交的线段不应靠得太近,最小距离0.2毫米。
●对于使用了拟合处理的实体要考虑输出时不变形。
●简单无向线符号采集的时候没有方向限制。
●采集的时候要按照国标的要求,需要保持地物的连通性且兼顾图面效果。
c. 简单有向线●简单有向线需要作业单位针对每一种实体制作线符号,这里所指的线符号必须是采集系统提供的线符号库,不能用程序绘制。
●简单有向线实体对应ARCOBJECT体系的IPOL YLINE对象。
●对于使用了拟合处理的实体要考虑输出时不变形。
●任何两条不相交的线段不应靠得太近,最小距离0.2毫米。
●简单有向线符号采集的时候有方向限制,符号化的方向是采集方向的左边。
●采集的时候要按照国标的要求,尽量保持连通,兼顾图面的效果。
d. 复合实体●复合实体由多条线(部分复合实体也包括点)构成的非面的实体。
●复合实体在采集的时候只保证出图的效果,作业人员完全按照国标的要求绘制实体。
●简单无向线实体对应ARCOBJECT体系的IPOL YLINE、IPOINT对象。
●如果构成复合实体的全部是实线则所有构成复合实体的线采用统一的编码。
●如果复合实体是由实线、虚线构成则根据这两种线型对实体的编码细化。
●如果复合实体是由点、线构成,则在上述两条的基础上对复合实体的编码根据实体的类型细化。
e. 面实体●简单无向线实体对应ARCOBJECT体系的IPOL YGON对象。
●面状地物处理的总体原则保证在隐藏面层后不破坏原有的图面效果。
●本方案所要求构面的图层包括:面状居民地、场馆设施、水系、境界、独立植被面。
●构成面的边线必须保证其连通性,如果和其他地物有共边的情况,共边的部分需用捕捉功能采集从而保证共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如果和其他地物相交,尽量不产生交点。
●面状居民地(RESRGN)构面,只采集一次边线,保证构面的边线完全闭合。
●场馆设施(INDRGN)构面,只采集一次边线,保证构面的边线完全闭合。
●面状水体(HYDRGN)构面,要注意用户构面的面边线和水体边线的区别,面水体的边线必须闭合,而水体边线可以不闭合,但需要加辅助线构面,使其从逻辑上闭合。
具体根据野外测量的结果。
但是要注意其它边线可能和水体边线有重合的部分必须保证完全一致。
●境界面(BOURGN)构面和面状水体(HYDRGN)的处理原则相同,重点是要区分境界面的边线和境界线,同时要考虑重合部分的两次采集和公共边的完全相同。
●植被(VEGRGN)构面和面状水体(HYDRGN)的处理原则相同,重点是要区分面状植被的边线和地类界或其他地物的边线,同时要考虑重合部分的两次采集和公共边的完全相同。
同时,对于植被内的填充符号都要以点的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