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信息技术论文六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六篇

基础信息技术论文范文1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力量的制造性工具。传统教育、网络教育两个平台呈现在广阔教育者面前,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面对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陈至立部长在去年10月25日的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与内容的一个基本的定义。

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谓“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老师与同学借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进行一种基于信息技术这种新的认知手段的全新的教学与学习过程,而这种全新的教学要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驾御和支撑。美国闻名的”2061方案”(Project2061)首先在更高层次上提出了信息技术应与各学科相整合的思想。这项方案的目标是要大力提升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根据该报告所给出的定义,“科学文化素养”特殊强调应具有擅长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

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力量。为了着重培育这种力量素养的要求,“2061方案”将现行中学校12年应学会的科学文化学问重新归纳为“科学本质”、“数学本质”、“技术本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人体结构”、“人类社会”、“技术世界”、“数学世界”、“科学史观”、“综合概念”、“智力技能”等12类。在这每一种新的学科分类中,都力图渗透上述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因而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中,你看不到纯粹的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地理和历史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

加拿大在这一领域也不甘落后,自90年月中期以来,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试验不断增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①增加同学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力量;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同学把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等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同学的合作沟通,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同学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沟通,从而大大开阔了同学的视野。

我国中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月中后期,即当时的计算机帮助教学,并明确提出“激励整合”概念,目的是把老师、同学、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激励同学去自主学习。

信息化社会延拓了传统教学的物理时空,信息化社会需求的人才不再是仅仅把握一些既定的学问,更需要具备信息素养,具备一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供应最抱负的教学环境。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

内网和因特网(Internet)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亲密结合时,它们至少可以体现出以下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供应最抱负的教学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马上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使同学产生剧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老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同学做的练习都是老师事先支配好的,同学只能被动地参加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同学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爱好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中,连教学策略也可以选择,-------可以用个别化教学策略,也可以用协商争论的策略。同学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加的可能,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熟悉不是外部刺激直接赐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打算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同学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需发挥同学的主动性、乐观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供应多种的主动参加活动就为同学的主动性、乐

观性的发挥制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同学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2)计算机供应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问的猎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供应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问的猎取和保持,都是特别重要的。试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闻名的心理试验。一个是关于人类猎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猎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人类猎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猎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学问是亲密相关的,猎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把握更多的学问。他还作了另一个试验,是关于学问保持即记忆长久性的试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沟通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假如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争论、沟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问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超文本(Hypertext)是根据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事实上目前的几乎全部多媒体系统都是采纳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假如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一本书,就和传统的文件或印刷的书籍完全不同,这时的正文(文章、段落、或一句话、一个词)都按相互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这本书无所谓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