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3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三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呼兰河传有一点非常吸引我,那就是文章的各个故事之间是分开的、各成一体,这是我想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读下去的原因,就像读故事书一样有趣,也许就是这种吸引力是我开始了阅读。
第一个画面就反映了人们的无知在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
我想大家第一个想法就一定是填坑吧,但是他们的想法却五花八门,可笑又引人深思,比如说拆墙,种树,却没有想到了最直接的方法!暗淡灰色的社会的画面,平静的描述把我们带到了呼兰河一个并不繁华的小城,呼兰河传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看完这本书我真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感到痛心疾首,我仿佛看到了小团圆媳妇在热水中的挣扎,仿佛看到了婆婆抽贴时的满脸心疼,又看到了云游真人拿着那些所谓的驱妖道具在哪儿瞎摆弄。
与其说团圆媳妇是被烫死的还不如说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
那个时候的社会完全都是灰色的,那儿的人真的很善良,但为什么就抛不开那些封建的思想那?也许在他们的思想里只有顺应天意吧,这难道不是她们的悲哀吗?看这本书的开头我感觉十分轻松,全是一些童年趣事而到后面却感觉有点沉重!在这里到处可见人们的无知,他们只是因为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发生,让我无法评价到底哪个该同情,哪个该痛恨。
这本书也彻底反映了当时的地位的重要,从有二伯来说吧,和书里的其他人一模一样有真名,但为什么要使用假名呢?每当掌柜的叫他有二爷,有二伯,二掌柜他便喜笑颜开,这是因为他觉得伯,爷这个字地位辈分高。
而小孩子叫他小有子他便开始追打他们,这说明他还是十分有自尊的。
其实他也十分值得同情,他的一系列上吊,跳井,最后还念念不忘柴堆上的小洋蜡,在别人看来这纯粹是滑稽戏,但也说明了他的无奈,这也许是为了表示他的存在把!还有就是他十分平穷致使他的偷窃行为,这是一种可悲的方法,也说明了他在我家的地位低下。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6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清晨,抱着一叠从书店买回来的书回到了家里,喜欢泡上一杯奶茶走进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现实生活当中没有的情感。
这种感觉,这种处境,这种生活,也许也是只有童年的萧红才会有,看似是美好的,但其中却是悲哀的。
记忆中、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我和祖父的园子》中那个名叫萧红的小女孩的调皮可爱的映像,一直想去认真地读读她写的那本《呼兰河传》,仔细的品味书中萧红童年的纯真的情感,我也把这本书放在了最后的阅读中。
带着这样一种纯真、美好的印象,我在一个午饭后抱着几种复杂的情绪,翻开了这本《呼兰河传》。
在故事里,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
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
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让人有些愤怒和感觉可怜的镜头,它让我不又不感慨:当初的人民是多么愚蠢啊!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就是他们悲哀的地方!我完全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的相信天命,是什么让他们掉入这个万丈深渊。
其实很多时候,生活就如同萧红所说的,人们也不一定都是精神饱满的,而大半是被吓得脸色发白。
有的虽然已经过去多时,还是不能够很快得抬起腿来走路,因为那腿还在打颤。
文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芳龄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无暇的学习时光,但在她的生活中,十二岁也许是个噩梦,是一份孤单与无奈的痛。
她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开朗。
但不久后,她就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而又可怕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毫不留情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
但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也许她还有什么心愿未了,也许,死对她来说,是个解脱。
让人寒心的还在后面。
她的家人的确辛酸,但不是因为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花了那么大的心血,认为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读呼兰河传有感范文(三篇)
读呼兰河传有感范文这个寒假,我有幸阅读了萧红的着作《呼兰河传》。
整本书主要描写了作者儿时的故乡黑龙江呼兰河县的特色,风俗及小时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事。
《呼兰河传》全书分七大章和尾声,第一和第二章节主要写了全县的三条街与当地跳大神,放河灯,看野台子戏和庙会等风俗,其余五个章节写了与作者同住一条街的邻居和亲人,把祖父的和蔼可亲,冯歪嘴子的辛勤质朴,有二伯的古怪性格描写的淋漓尽致。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而且十分的封建和落后,在那里,由于人们的迷信和愚昧无知,发生了一个个悲剧,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运凄惨的小团圆媳妇,她生了病,高烧不退,婆婆不仅不带她去看病,反而还请了个骗人的“法师”,最后把她丢到滚烫的开水里洗澡,结果不但没有治好她的病,反而还要了她的性命。
那里的人们宁肯顺从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实,名知道可悲也不愿意反抗,我看着看着也增添了很多怜悯和痛恨。
作者还描写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在房顶上采蘑菇那段就非常有趣,好好地去房顶采蘑菇,却弄的鞋子掉进了锅子里,弄了一锅的泥浆汤。
还有一次,作者把花儿插在了祖父的帽子里祖父非但没发现,还笑着说:“今年花儿真香,隔着几十米都能问道香味儿”。
这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美好时光是多么的让人留恋,我们都要好好地珍惜,长大了才不会后悔。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看完这本书,我在想,每个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样,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尽管那里充满着无知、愚昧、苦难、悲凉,甚至绝望。
但是她还是用最平和的语气描述着一切,以一颗包容的心将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将来再来回味这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童年。
读呼兰河传有感范文(二)童年,在我们眼中,它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一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在作家萧红的笔下,他的爸爸对他很冷淡而妈妈对他很凶,祖母更是对她不好,他的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是与花园祖父在一起,因为在这花园里,他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院子就像是他的一样,而祖父很慈祥,永远不会不耐烦,因此在我眼里,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
读《呼兰河传》感悟和启示精选四篇
读《呼兰河传》感悟和启示精选四篇《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主人公呼兰河的一生,展现了她对于中国革命与社会变革的思考与感悟。
下面我将选取四篇精选的观后感,分享给大家。
观后感二:对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尽管呼兰河一生中经历了很多困难与磨难,但她依然对于生活充满了热爱与追求。
无论是与乡亲们的交往,还是与源来民兵的恋爱,呼兰河始终对待生活充满了热情,用她强烈的生活愿望驱使着她千方百计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不论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与挫折,我们都应该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观后感三:对于贫困与封建制度的痛恨《呼兰河传》中的贫困和封建制度是主要的社会问题。
呼兰河的一生集中了贫困与封建制度所带来的困扰和限制,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无法摆脱贫困的束缚。
正是这样的状况让我深感封建制度的无能和不公平,贫困所带来的痛苦。
这也让我认识到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体会到了我们所享受到的改革成果。
观后感四:女性对于社会变革的贡献《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她们既有传统的善良、贤惠的农村妇女形象,也有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的女性形象。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女性的地位逐步提高,她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变革。
呼兰河就是一个充满斗志的女性形象,她积极参与到土地改革、合作社建设等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展现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贡献。
这给了我启示,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阅读《呼兰河传》,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关怀。
这部小说让我对于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于生活充满了热爱和追求。
我也认识到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希望通过阅读这篇观后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呼兰河传》这部伟大的作品,进一步思考和思索我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
呼兰河传读后感优秀6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优秀6篇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一萧红,是民国时期一位有学问的女子,也是一位作家。
一生坎坷使她饱经风霜,在社会的旧风,人们的愚昧中,她写下了一部《呼兰河传》。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萧红在一个章节里这么说,她告诉我们,她童年的快乐时光多半是在祖父的园子里与祖父共同度过的。
记得以前在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老师曾跟我们讲过,在旧社会中,许多人都是“重男轻女”的,萧红的父母也是这样,她的祖母信一种教,自然也不喜欢萧红,所以,唯一幸运的是祖父很疼她,是她最亲的人。
她写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摘花、拔草、种小白菜,又写自己把韭菜当做野草拔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的“傻事”。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
”这是萧红描写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一句话。
这让人既是羡慕,又对这个小姑娘产生怜悯之情,一个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孩子,只能从她的祖父那里获得童年应有的一份快乐?萧红总是保持着乐观,她对这旧社会里的酸甜苦辣都存在自己的观点。
呼兰河干旱时,整个河道里都是烂泥,不时会有一些牲畜陷在里面,鸡、鸭、猪还有马,如果这只牲畜还有一口气,人们就奋力把它救上来,如果沉下去溺死了,它的主人就到市场上把它给便宜卖了,这样一来,许多穷人也吃上了肉,也有人依葫芦画瓢,把家里的瘟猪拿去卖,有人怀疑,卖主就说是呼兰河上淹死的,然后这人就将信将疑地买走了,反正到最后也没有吃死一个人。
还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小团圆媳妇的惨死。
那时候的人很迷信,谁病了就花钱请一两个“巫师”回来大唱一通,然后开几个纯属“胡闹”的药方。
小团圆媳妇就是被愚昧的家人不停地扔进开水里烫晕,然后用冷水泼醒,最后用厚棉被裹出一身汗来,给折磨死的。
萧红亲眼目睹了这件事,想起才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心里很是不舍。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是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
我想,像萧红这样的童年,是正常人无法体会得到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5篇)呼兰河传读后感篇1“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
照着小孩子的脸是红的。
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
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喂猪的老头儿,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这样一幅绚烂温暖的晚霞图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最初打动我的地方。
萧红的确是一位善于描写的高手,她总是会用最简单朴素的语言来为自己的童年“绘画”,绘出一幅幅虽并不生动甚至有些单调但纯净、真实、自然而富有回忆的画面。
寒冷的被冻结的东北大地,萧条的并不算热闹的呼兰城,带给居民福利带给孩子们乐趣的泥坑子,小吃摊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动着的车马牛羊;烂漫多姿的火烧云,天空中飘着的燕子、蝴蝶,菜园里结着的大黄瓜大倭瓜;祖父教的唐诗,“我”家荒凉的大院子,忠诚的大黄狗,喷香的苞米;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娘娘庙大会……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兰河城的一街一道还是大自然的亲切馈赠还是延续百年的传统习俗,都把读者带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满满的都是对儿时的回忆。
我们在感受作者笔下呼兰河城带给她童年回忆的同时,也不由自主的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大同小异的。
不管是如作者一样的单调平淡,还是如你我一样的充满趣味和欢乐,都是让人难以忘却的。
那时的我们不富有,但我们真的很快乐。
无论将来我们身处何境,年华几何,童年都会是我们第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回忆起来也多是甜蜜的。
但《呼兰河传》带给读者的远不止这多彩的风土画,还有它所吟唱的凄婉的歌谣。
它所讲述的故事称不上曲折离奇,也更谈不上优美动人,它只是娓娓道出了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的几家几个人的生活和遭遇。
但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小城市里人的经历和他们的命运却让人沉思,发人深省。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两个人: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2一年之中,他们很有规律的生活;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这些热闹、隆重的节日。
呼兰河传读后感(优秀6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优秀6篇)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一暑假里,我买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认真地读完此书。
这本书所写的是当时的旧社会,农民像蚊子似地生活着,糊糊涂涂的生殖,乱七八糟的死亡。
这混沌的生活迎来了日本侵略者,宣传着“王道”,压榨着农民,政府却让他们抢了去,而被压榨的人们却起身反抗。
蚊子似的他们变成了巨人。
连眼里只有山羊的二里半,也放弃山羊,自己去抗日。
老胡家有一个团圆媳妇,被婆婆打了一个月,终于打出了病,又请骗子治病,生了个孩子,死了。
她婆婆也死了。
不就是因为她太大方,不像个小团圆媳妇,使婆婆管教她,她尽然不服管教,又嚷嚷回家,就把她揍死了。
东二道有一个大泥坑,五六尺深。
淹死过猪,鸭,鸡,马。
上午刚刚淹死的猪,下午就出个便宜价卖了。
有些勇者冒险跳了过去,后者看前者跳了过去赶着马车往前冲,嘣的一声,翻了进去。
哈哈,前者勇者,后者愚者!前者一过去,就说:“这算什么,一辈子不走几回险路那不算英雄。
”珍惜吧,珍惜这个时代,珍惜着个生活!呼兰河传的读后感篇二放暑假了,老师让我们读三本书,分别是西游记、呼兰河传、中华上下五千年。
暑假快结束了,我的书也读完了。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讲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疆呼兰小城。
城里面很冷清,在村子里有一个大泥坑,里面经常会淹死一些动物和小孩,可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面加以整治。
虽然这个村子平常很冷清,但一到举行节日的时候就非常热闹。
主人公的父亲已经七十岁了,但他很善良,他们家和邻居家都不怎么富有,但是大家每天都很开心。
还有一个人叫小团圆媳妇,她成天乐呵呵的,但婆家总是打她,后来有一天她得了重病,最后病死了。
我觉得他们都很可怜,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我们都要好好学习,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三《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萧红以自己的童年为线索写下了这篇文章,形象的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压迫下人民的迂腐、丑陋与冷漠。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最近我读了一本十分好看的书——《呼兰河传》,它的作者是萧红。
这本书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
呼兰河并不繁华,就只有春夏秋冬这样来回走着。
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发生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人们只为活而活,为了死而死。
接二连三的悲剧,让我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了。
萧红给我们带来了童年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了她的世界。
让我们体会了生活,让我们了解了生命。
在这,我也想起了我五彩缤纷的童年,我一想起它,我便会会心一笑······那是一个大夏天,我正在空调房里玩游戏,我突发奇想:这么舒服的地方,我干嘛不去“偷”点糖化糖水喝呢?说干就干,于是我拿起杯子,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将杯子倒满水,心想:嘻嘻,他们都没发现我,现在偷糖可是最佳时机。
我用小手捂着嘴巴,傻笑了两声,可开心没多久,问题就来了:两个瓶子里都是白色物体!哪个是糖呢?我拍了拍脑袋,自言自语地说道:“妈妈怕不够,一定多买了一瓶,这么说来就有两瓶糖!”我正在自作聪明的时候,我看见两个瓶子上有不同的两个字,这下我纳闷了,心想:怎么会!难道不是两瓶都是?哎,这下我的聪明才智该发挥出来了。
我在那念着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突然,我好像知道了什么,便拿起勺子,舀了一大勺“糖”放进水里。
我还开心的一跳,以为自己拿到了糖,可傻傻的我却不知那是盐。
回到房间,我用手搅了一下,便一口气喝完了。
不一会儿,我的脸色突然变暗了,连忙找水喝。
哈哈,不认字的我实在太可爱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推荐大家读读《呼兰河传》这一本近代小说,它能带着你回到童年。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29篇)
《呼兰河传》〔精选29篇〕《呼兰河传》〔精选29篇〕《呼兰河传》篇1这几天天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书里讲了好多萧红和祖父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记得这本书里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故事,讲了萧红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
如:萧红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
”从这能看出祖父非常疼爱萧红。
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入。
不下雨那泥浆好似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
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许多人、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人们不管多么仁慈,心里也有那些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方法。
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非常好的。
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
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了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正正的主人也不见了,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悲伤……读完了《呼兰河传》,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快乐的生活。
《呼兰河传》篇2读了萧红的《呼兰河转》感触颇深,她用小时候的视角,谱写了一方水土的风俗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谣。
文中几个章节中的几句话感觉很精彩,忍不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个扎彩铺,扎出的房子、厨子、骡子、大白马、车子活灵敏现。
大至喷钱兽、聚宝盆、大金山、大银山,小至花盆、茶壶、茶杯鸡鸭鹅犬样样不缺。
看着穷人都觉得活着没有死了好。
看似一句淡话,细嚼起来,人世间的辛酸苦涩,浸在其中。
又有不乏幽默。
还有,胡家的团聚媳妇婆婆,鸡鸭、猪、狗猫不舍得打,打猫怕把猫打跑了打狗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把猪掉了斤两,打鸡怕不鸡不下蛋。
唯独打小团聚媳妇一点缺点没有,她又不会跑掉又不会丢了,又不会下蛋,又不是猪,掉了近两也不要紧又不上秤!婆婆的算计和愚昧无知,封建世袭生活着的婆婆,打媳妇是想当然。
就因为小团聚媳妇仅仅有十二岁,长得却像十四那么高。
太大方了,不知道羞,吃饭吃三碗,要给小团聚媳妇一个下马威,不打标准不出一个好人来。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精选15篇)
呼兰河传的读后感(精选15篇)呼兰河传的读后感1《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团圆媳妇了。
十二岁的小团圆是老胡家的童养媳,然而,命运不济,故事中善良的小团圆一步一步被她的婆婆逼上了绝路,最终死亡,呜呜……她的命运真的`是太悲惨了。
尽管小团圆媳妇天真、可爱、活泼,但如此可爱的小女孩,原本可以和现在的我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快乐的活着,甚至可以每天幸福的来学校学习,然而,她却并不能。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了老胡家的童养媳后,天天被她那狠毒的婆婆当成出气筒。
每当她的婆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打小团圆媳妇。
为什么?因为她打家里的猪的话,怕猪跑了;打狗,怕狗跑了;打鸡,怕鸡不下蛋……所以她只能打小团圆媳妇,并且无论小团圆媳妇怎样,在她看来,与她没有什么干系。
任何理由都可以让她打小团圆媳妇,打的手段也是各种各样的。
久而久之,小团圆媳妇就被她的恶婆婆打出了病,但是,她的婆婆并不急着给她找医生,而是从云游先生那里得到偏方,让小团圆媳妇用滚烫的热水洗澡,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活活烫死了。
她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啊!而在这之前,她竟还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回家,却不知,她已经被老胡家卖了。
哎!小团圆媳妇真的是太可怜了,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后,我多么期望: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哪个阶层,如果每个人都能有一颗善心,愿意彼此温暖,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也许,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就不会这么悲惨,就不会死了……呼兰河传的读后感2在暑假中,我看了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这不是一本很厚的书,但写了很多事。
这本书不光讲述了萧红小时候的事,还真实的反映了旧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她的笔,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旧社会老百姓。
萧红来自东北,正在她来到上海,包受冷落和白眼,心中的火焰成冰块的时候,她遇到了鲁迅,鲁迅的慈祥让萧红心中的冰块逐渐融化了,并且使萧红拿起了笔写作,终于,萧红写出了《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5篇)《呼兰河传》读后感1《呼兰河传》描写了作者萧红自己小时候发生在呼兰河的趣事。
这本书写作方法很独特。
虽然总是在写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写事情,但没有主轴。
今天这里发生了什么,明天那里发生了什么,写的很轻松、随意,一件事一件事下来,甚至像流水账。
这本书一共有七章,完全可以看做独立的七篇作品,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体。
从萧红的描述我能感觉到,呼兰河是一个迷信、自由、有时热闹有时寂静的小城。
什么都是自由的,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呼兰河给我的感觉是荒凉的。
在这种荒凉中,人们枯燥无味,甚至有点无情。
谁家死了一个人,过几天都淡忘了,无人再谈了,搞完什么演出也就不再想了。
他们没有报纸,什么事情过去就算过去了,不值得去回忆。
书的最后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一年一年过去,房子的老主人去世了,小主人逃荒去了,有二伯老了,厨子年纪也不小了,东邻西舍怎么样也不晓得。
这似乎是很正常的事,并不能引起忧伤,因为城里人的冷漠、迷信构成了荒凉的感觉,一切似乎都很平常。
呼兰河就是这样一个小城。
在萧红的童年里,祖父给她的印象最深刻,是怎么也忘不了的一段回忆。
祖父有一个园子,是萧红唯一的游乐场所,所以才会记得那么详细。
祖父的园子很自由,植物想长多高就长多高,想不结果就不结果,作者在自由的环境中更加自由,使园子充满生机,园子的生机和呼兰河城的荒凉形成了明显的比照。
所以园子给我的印象是光明的,充满活力,是正本书中的闪光点。
如果我去呼兰河城的话,宁愿去园子里也不愿去呼兰河城的其它地方。
因为呼兰河城很迷信。
经常有坑人钱的人摆个摊子,说抽签来看看命运怎么样。
当然,有些看热闹也挺有意思。
比方跳大神,有一个大神和几个二神,不停地跳着,说着,虽然我不知道跳大神是什么东西,不过我感觉身临其境,能想象到那是什么样的场面。
还有团圆媳妇。
团圆媳妇嫁到呼兰河城就开始生病,人们都认为她中邪了,以为她已经精神不正常了。
不过团圆媳妇挺正常的,就是重病在身,吃什么药也不好。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三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呼兰河传》是郭沫若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 以中国东北的小城呼兰河为背景, 描述了中国革命时期农村乡土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
读完这本书, 我深深地被其中蕴含的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坚守精神所感动, 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小说通过讲述呼兰河区域内的几个家族的故事, 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奋斗。
在文革期间, 青年人积极响应革命的号召, 投身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
尤其是书中描写的俩名乡镇干部韩申和崔兴田, 他们不畏艰难, 坚守岗位, 矢志不渝地为人民服务, 为了群众的福祉, 他们不计个人得失, 甚至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他们不惧一切牺牲。
他们以艰辛砥砺和冲锋尽忠, 书中描写他们那种坚守初心不忘使命的精神鼓舞了我, 让我深受感动。
他们的奋斗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我人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动力。
通过对农村人民生活的描写, 郭沫若还深入探讨了人民群众的留守与流动的矛盾冲突, 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他通过饱满的文字, 勾勒了一个个真实的农民形象和他们血肉丰满的内心世界。
书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丰满而生动;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付出的艰辛, 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奋发向上, 给了我很大的思考。
同时, 小说也揭示了农村人民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如封建思想、宗族势力、等级分化等, 这些问题在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 也给我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此外, 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也十分深入, 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她们或是温柔善良、坚贞不屈的村姑, 或是刚毅果断、聪明过人的干部妇女, 或是乐观向上、独立自主的知识女性。
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入刻画, 让我感受到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坚韧和力量, 也让我深信只有通过女性的力量, 我们社会才能更加繁荣和进步。
总之, 读完《呼兰河传》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当时农村乡土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群众的奋斗, 让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坚守精神。
呼兰河传读后感14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4篇呼兰河传读后感篇1前不久,我看完了萧红的巨著《呼兰河传》,作家称这是一部优美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以一个北方小城的单调美好,叙述了呼兰河传人生的故事,里面有对善良、朴实、勤奋的赞美,也有对愚昧、麻木、迷信的批评,主要写了小城人们卑微平凡的生活和精神上的盛举,第三——四章写了“我”与祖父的童年时光以及“我“家房子的荒凉;第五——七章节写了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有二伯的`故事以及冯歪嘴子一家的不幸生活。
祖父让我记忆深刻,因为他和蔼可亲,祖父总是笑盈盈的,每次祖父见到孩子都要开一个玩笑,比如伸出手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来了,有时放在长衫下面,有时放在袖口里面,祖父很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祖父,而对于我,祖父尤其喜欢。
祖父还很善良,看到胡家在打团圆媳妇,就劝老胡不要动手,要以理服人。
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丝暖人的色彩。
还有冯歪嘴子,他的王大姑娘死后,他就一个人坚强地带着两个孩子,虽然有时也偷偷地抹着眼泪,但他一旦看见他的大儿子能牵着小驴饮水了,就立刻笑了起来,他只是想满怀希望地活下去,他对生命有一种珍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光明,而这丝光明,足以让我们拥有希望。
这本书也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人人都要有颗善良的心,要充满希望地面对未来。
是啊!哪怕生活再苦再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呼兰河传》这本书值得大家去阅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2《呼兰河传》是由著名作家萧红写的。
文中主要讲了从小生活在呼兰河这个地方的萧红,记录了萧红小时候的故事。
这篇文章分别分为七章。
第一章描写了呼兰河的街道上的店铺有各种各样的,以及详细的描写了街道上的大泥坑。
第二章写了因为呼兰河的人们怕“鬼”,举行了各种活动。
第三章写了“我”与祖父在后花园里的美好时光。
第四章写了“我”的家是荒凉的。
第五章写了小团园媳妇惨死的经过。
第六章写了有二伯的`古怪。
第七章写了磨倌冯歪嘴子的故事。
其中,我对第七章的印象最深刻。
文中写了“我”家有一个磨倌叫冯歪嘴子,他很贫穷。
呼兰河传读后感三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三篇呼兰河传读后感(一)《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没有完整的情节的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
小说以一位小女孩的回忆起笔,以"我"的思绪跳动和变化来谋篇布局,以"我"的视觉来摄取众生相,借"我"的内心感受来透视作者对生活,对事物的评价,写得格外真切,细腻,自然。
呼兰河这座小城是荒凉的,寂寞的。
萧红的童年也同样是寂寞的,她19岁因实在不想结婚而漂泊在外。
《呼兰河传》这本书唯一让我感到温馨、快乐的,就是萧红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时光。
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了,他和萧红一起在后园玩耍,一起念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植物是自由的、动物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
萧红在园子里很快乐,这可能是她一生中快乐记忆最多的一个"天堂"吧!萧红在这儿可以忘记一切不高兴的事。
玩腻了,就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铲地,她就铲地。
年幼的萧红竟然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教她,她又不仔细看,又玩其他的了,这一章是这本书最能感到温暖的。
但最悲惨的,就是小团圆媳妇了。
小团圆媳妇,这个只有十二岁的乡村女孩是非常健康、快乐、开朗的。
就是这么一个开朗、纯朴、机灵的乡村女孩,却被身边的恶风旧习的周遭加愚昧之人慢慢折磨而死。
由拧大腿、刺手指到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打,由用烧红的铁烙脚心到跳大神,由画花脸到吃全毛的鸡……这些都还不够,还被滚烫的开水烫的撕心裂肺叫喊……在这一连串的折磨下,小团圆媳妇终于死在了半夜。
正如矛盾所评价的,是"一篇叙文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读后感(二)暑假,我阅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是一个并不繁华的小城,但它在萧红的笔下却生动独特。
书中,萧红描写了呼兰河城的景色以及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5篇)《呼兰河传》读后感1今天我看了《呼兰河传》这本小说。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美,书中的人物都活生生的呈现在我的面前,把人写得栩栩如生。
我第二个觉得它美的地方就是它很幽默,让人看了忍不住想发笑。
每次阅读《呼兰河传》,我都不想停下来。
我第三个觉得它美的地方是它的'描写如景物描写都非常细致,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看到好的片段,一股欣慰的感觉从我心底油然而生,而每当看到有人遭受迫害是,我会恨那个人恨的咬牙切齿。
《呼兰河传》中,我最喜欢萧红的祖父,她把祖父描写的很细致,让人一看就会喜欢上他。
我深深的感受到作者萧红的童年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我多么希望我能像她一样啊!我爱《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读后感2风哇的嘴让我想起了骆驼祥子。
祥子是目前触动我个人心灵大的人。
他悲惨的结局让我有点难以接受。
我甚至希望我能重写结局。
如果冯歪嘴的结局插在祥子身上,是什么样的场景?我希望祥子坚强有希望地生活,而不是那么颓废。
但另一方面,在那个时代,我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封建无知的思想统治了中国人民,尤其是人民这么长时间。
它的毒害远不是一部小说。
除了反思,我更提倡接受知识的影响,不再是一个无知的人。
就像你不懂抗日战争一样,你只能和别人说话,只有你有一定的知识,你才能很好地区分无知。
那个时代的人性是冷漠和无情的。
看起来很痛苦。
我发现知识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自我认识、世界认识、全面宏观把握世界的钥匙。
只有当我不朽的时候,我才不会重复呼兰河城的.悲剧。
小团圆儿媳的死更令人担忧。
我希望这种无知的想法在中国的毒害越来越少,封建势力也会尽快消失。
《呼兰河传》读后感3高中的时候读过萧红传记对其悲惨的人生经历有所了解解,知道她是民国四大才女命运中最悲惨的,也是《呼兰河传》自传小说说充满了作家生活的`味道。
然真的,当你仔细打开这本书的时候阅读时,字里行间流露出来无限孤独、凄凉、悲伤、无助真让我震惊。
在小说中,作者回忆起家乡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融入其中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记忆;用直率的现实和悲伤婉约细腻的笔触,真实感人再现了呼兰河的地方风俗习惯通过作者年轻时的习俗生活和感受反映了呼兰河人们的生活、思想和精神状态。
呼兰河传读后感(8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萧红创作的名叫《呼兰河传》的书。
作者带着我们走进来旧时代的呼兰河,看到了旧社会时那里发生的事情,知道了旧时代的不足,领略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美满和幸福。
在萧红的笔下,她从小就没有母亲和父亲的疼爱,祖母对她更是不好。
只有在花园里和祖父相处时,才能让她感到快乐,在她眼里,祖父是最爱她的。
相对来说,团圆媳妇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当团圆媳妇还是一个小孩子时,就被卖到呼兰河的名气较好的胡家去当童养媳了。
她在十二岁的时候来到胡家,可胡家没有一个人把她当人看,把她当成下人,天天让她拉车,干各种各样的重活。
看到这儿,我不禁心头一颤:团圆媳妇才十二岁,她怎么禁得起干这样的重活呢?她这些天是怎么熬过来的呀?不但这样,只要团圆媳妇有一丁点做的不好,胡家人就用尽办法去折磨她。
最后,让正是花好年华的团圆媳妇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看到这,我的心真的好痛:胡家人怎么忍心这样做呢,人家也是父母养大的,为什么胡家人的心那么歹毒呢?是啊,萧红虽然有祖父的疼爱,但是她缺少了两个最亲最亲的人的关心和爱护,她怎么能有真正的幸福呢。
团圆媳妇的年龄,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应该上学读书,可是她因为种种原因被卖到了老胡家,受尽了折磨,过上了家畜都不如的日子,导致小小年纪就香消玉殒了。
和她们比起来,我们有什么资格说我们现在不幸福呢。
在生活中,像萧红和团圆媳妇这样有着悲惨命运的人也有不少。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五岁的女孩,父母离异了,父亲带着她,又找了一个继母,可是继母对女孩一点也不好。
有一次,父亲去上班了,只有继母和女孩在家。
过了一会儿,继母让女孩去帮自己倒一杯水,女孩就去倒了一杯来。
女孩拿过来给继母喝,继母喝了一口,觉得烫,就把一壶刚刚烧开的水浇到了女孩的手上,并找来了扫把和晾衣架,往小女孩身上狠狠地抽着。
继母一点也不手软,一刻也不停地抽着。
小女孩被抽着当场休克了。
等父亲回来,把女孩送到医院,经过手术,医生说全身都伤痕累累,有七处骨头被打断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彩8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彩8篇)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一寒假期间,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她带我去了 20 世纪的小城——呼兰河。
这个小镇并不繁华,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但作者写得如此有趣和独特。
其中,小镇东二街的泥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大泥坑有六七英尺深。
司机和马经常翻进坑里。
翻进去后,司机爬了出来,马连滚带都爬不出来。
泥坑里还淹死了小猪,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狗经常死在这里。
他们想到了很多方法,比如拆墙种树,但是没有人想过填坑,也没有人。
真是傻瓜!在作者童年的后花园里,她和祖父一起玩耍和工作,生活充满了乐趣。
有一次,她的祖父和作者在后花园铲草。
她认不出哪一个是幼苗,哪一个是草。
韭菜经常被切成杂草,狗尾草被用作谷穗。
作者年轻无知。
《呼兰河传》描述了人们的无知和愚蠢。
通过这部作品,萧红描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
城市和灰色的社会。
当时,无论人们多么善良,他们都不能抛开有害的旧想法。
读完《呼兰河传》,我还沉浸在灰色的画面中很久。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二暑假中,我读了《呼兰河传》,全篇介绍了女作家萧红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让我感受到了多彩的风土画,比如火烧云。
了解了萧红的背景后,我挺同情她的,她的家人都不疼爱她,她感受不到任何亲情。
只有祖父疼爱着她,给予她关爱,就像萧红自己所说:"从祖父哪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外,还有温暖和爱。
"我很喜欢萧红对小花园的描写以及和祖父生活场景的叙述。
萧红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小花园,各种动物、各种植物,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新奇的,都是十分有趣的事物。
她在花园里的生活状态是多么自由,就像她所写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把谷穗当作狗尾草扔掉,祖父只是大笑,然后耐心地教她辨认谷穗。
和祖父劳动时,她时而去追蜻蜓,时而去捉蚂蚱。
这些生动的画面,都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所以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本(6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本我曾经听过“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的名字,我很好奇——这位女作家的文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会让她得到这样的盛誉。
怀着这样的好奇和崇敬的心情,我阅读了萧红的成名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回忆录,记叙的都是她在故乡呼兰经历的往事。
整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萧红的祖父和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
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她有一个像乐园一样的后花园和疼爱她的祖父。
在园子里,她无所顾忌地干着她想干的事情:捉蜻蜓、采黄瓜、把缸扣到头上当作房子……而这样的自由是从哪儿来的呢?是来自她祖父的爱,她在后园里搞破坏,祖父不责骂她。
我想,如果没有了祖父的关怀,肯定就不会有萧红的美好童年。
而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则是个悲剧了。
老胡家用钱订下了小团圆媳妇后,就接了回来。
萧红在她打水的时候遇见了团圆媳妇,她觉得小团圆媳妇“黑乎乎、笑呵呵,怪好的”。
可是别人却说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
公婆打骂她、虐待她,终于让她生了一场大病。
那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走了。
她是被谁害死的?她是被过去封建社会的旧观念害死的,它就像一个吃人的魔兽,残害着无辜的人的生命。
如果现在还有很多人信服那种旧观念,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回顾过去并不代表落伍和退步,在我们展望未来的也应该回顾历史,从那些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让悲剧重演。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本(2)平淡得如秋水的文字,却描绘出一片多彩的风土画,吟诵出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就是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
寒假里,这本使我深有感触,回味无穷。
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的童年。
一个个故事独立而又浑然一体。
其中,我最记忆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故事。
小团圆媳妇有个婆婆,这婆婆待她一直很不好,经常打她,掐她,骂她……。
后来,小团圆媳妇生了场大病,脸色苍白,奄奄一息。
她婆婆不是去请大夫,而是帮小团圆媳妇举行了驱鬼活动。
跳大神,热水洗澡驱鬼,扎彩人……最后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被他们折磨死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4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45篇)一、读后感的介绍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探讨的文体之一。
简洁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受。
二、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45篇)当品尝完一本著作后,信任大家都有许多值得共享的东西,须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4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呼兰河传读后感1“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闻名的文学家冲突这样评价过《呼兰河传》这本书。
最近,我也仔细地品尝了这本书,不由得啧啧赞美。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回忆录。
她用孩子的角度记叙了她自由的童年,以及呼兰河这个小镇的各种事。
这本书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写,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对祖父和菜园子的宠爱及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无望。
《呼兰河传》里写的最大的是祖父的菜园子。
这里,用了很多拟人的手法把动物、植物都写得活灵活现,同时也特殊突出“自由”的意思。
看着“祖父种菜,我就种菜”,“玉米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情愿长到天上去,也没人管”等句子,心里不觉“看”到了一些场景“菜园子很大很大,到处种满了植物,青一大片,黄一大片。
哇,真令人大开眼界呀!院子里的昆虫也不少,东边几只蝴蝶,西边几个蚂蚱,整个园子都活了。
”看到那些句子,联想到那些画面,我不禁艳羡起萧红来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会,很少有像萧红那样拥有华蜜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与凄凉。
《呼兰河传》中也写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对封建时代的痛恨,主要写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团聚媳妇,然后把她熬煎死了。
我看后,一下子觉得可怕,终归,一个人被活生生地熬煎而死,是多么的可伶、可悲的。
我想,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举不胜数吧。
《呼兰河传》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值得后人去探讨的书,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好好地读一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精选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
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呼兰河传》读后感2《呼兰河传》为我们讲述了作者萧红寂寞的童年,以及胡家团圆媳妇、祖父、有二伯、冯歪嘴子这些平凡人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读后感3篇这个小城并不繁华,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
在萧何的笔下,却写得如此生动独特。
它就是呼兰河。
下面关于呼兰河传读后感3篇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家可尽情浏览借鉴,希望能帮到大家。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一:在暑假时候,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看。
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越来越觉得它的精彩。
作者萧红细腻地表写了旧时代的呼兰河。
在她的表述下,我渐渐地走进了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
村子里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整个村落就像暴风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没有半点色彩。
这里的村民,活着的目的仅仅因为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让人觉得呼兰河的人们,缺少了些什么。
随着小主人的视角一个生活在呼兰河小镇里性格鲜明的小姑娘萧红,我慢慢体会到呼兰河的生活。
小姑娘萧红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她的童年里,只有:祖父,“我”和后院。
在后院里,萧红与祖父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劳动……“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好羡慕他们的后院,好想跟萧红一起,也让她的爷爷一次次藏起我的遮阳帽,总放在同一个地方逗着我们玩……读着读着,我不仅会想起自己童年的乐事,一个人呆呆的笑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
在每个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羡慕别人的童年,别人也羡慕着我的童年。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
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
旧时的童养媳,在这里我初见端倪。
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
一朵还没来得及盛开的鲜花,就此夭折了。
小团圆媳妇她没能变得“更听话、更懂事”就去世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只是因为她婆婆的残忍、愚昧和无知吗?我隐隐觉得,这也是呼兰河人们生活态度造成的。
一个对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淡得提不起劲的生活,对别人的生死,就更加麻木了。
他们对生活的麻木,使他们已经失去了区别于动物的“人”的味道,是消极!是愚昧!怎么连改变的念头都不会有?我震惊,呼兰河的人们怎么了,80多年前的呼兰河人为什么与我知道的生活这么不同?那个扎花店的工人年复一年给祭祀的纸人穿上亮丽的衣裳,怎么就不会想到打理一下自己,难道不可以跟手中的纸人一样整洁亮丽吗?也许,那里的人们,已经觉着,生不如死,死后,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园、大马、仆人、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盛开的鲜花……正是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扼杀了小团圆媳妇。
读这本书时,愉悦陪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一角,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二:自从学了课文《火烧云》后,我就一直想看《呼兰河传》这本书了,因为作者把火烧云的情景片段,写得如此唯美动人,早己把我深深吸引,我仿佛身临其境,傍晚时分,我就站在呼兰河的小镇上,观赏着那千变万化的火烧云……今天,我终于看完了《呼兰河传》,再一次被这篇生动而独特的美文吸引,又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东北小镇呼兰河。
刚开始,作者写了童年时与祖父在后院的大花园里,一起玩耍,一起学下地干活,还跟着祖父学唐诗,充满了乐趣,童年过得似乎无忧无虑,但是我看着看着就觉得后园的寂寞与荒凉。
当时的人们又是多么的愚昧和无知,人们顺应着命运的安排,过着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
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不知出了多少事,虽然很多人嘴上说了一些办法,可就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
最悲惨的人物,就是小团圆媳妇了。
原本活蹦乱跳的十二岁小姑娘,却当了童养媳,遭到婆婆三天两头的打骂,以至于生病,婆婆又用当地的风俗:跳大绳、赶鬼、热水汤驱鬼的迷信办法,想挽救她,然而静静地迎来的却是她命归黄泉路。
悲剧一次一次地引发,给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和悲伤。
《呼兰河传》是一本最好的语文书,它语言富有想像力,细腻的描写。
把每一处景、每一个人,都刻画的淋漓尽致。
《呼兰河传》是一首叙情诗,又似一部唯美的散文。
看着这本书,就像我们在静静地聆听作者叙说着童年那些事,体会到作者对小镇家乡深深的怀恋。
最后她的祖父死了,后花园的主人也不见了,给我的感觉更加悲伤和凄惨。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三:萧红不愧为一代宗师。
与她的《小城三月》、《手》、《生死场》、《后花园》、《牛车上》……相比,我还是喜欢读《呼兰河传》。
这是篇以散文形式记录童年的小说。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描写的是以大泥坑子为引的胡兰河城里的生活概况,第二章描写的是胡兰河城的精神生活:跳大神、放河灯、台子戏和庙会,第三章描写的是我的祖父和我童年的故事,里面还有我不喜欢的祖母,第四章描写的是我的童年、我的家、我的院子、我的生活,第五章描写的是团圆媳妇,第六章描写的是有二伯,第七章描写的是冯歪嘴子。
七章的内容,散散点点,都发生在呼兰河城内,发生在作者幼小的童年里;将七章的内容连贯起来,才是一个活生生的呼兰河。
我现在来谈感受,只能一章一章来评述;萧红能将散贯穿,我却只能分章小论。
嘿嘿……第一章: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这就是呼兰河,所以呢,作者的概述可知晓那个年代的那些人,在做些什么,从而,又在不做些什么!而我,一个小孩子,也以此盼望着,有谁家的马被淹死、谁家的猪被淹死,这样就可以吃肉啦。
作者将此做为第一章的内容,是有着深刻含义的,只有这样小城的居民,才可以发生后面的事情,才能发生团圆媳妇的悲剧和有二伯的孤苦还有冯歪嘴子的磨难。
作者在第一章就为最后三章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呼兰河城里人的精神生活是什么?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
这些落后与愚昧的活动,才是团圆媳妇悲剧的根源,而不是团圆娘一个人的苛刻。
做为小孩子,这些热闹异常的活动,自是喜欢与热衷的事情;而同城的呼兰河人,恰恰与我孩子般一样盲目的热烈崇拜、向往与瞩目。
第三章: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面院子里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这是我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当然,还有祖母用针扎我的手。
此章看似简单,实际与下文的胡家、有二伯、冯歪嘴子做呼应,我对以后的事情做孩童般的分析,并渴望祖父也认同时,祖父做出的回应,往往是“早知道”和“禁止”还有“沉默”的状态,这当然留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把孩童的理解和祖父的理解、其他人的做法等等来做出深刻的对比。
第四章:我的没落家庭和荒凉的院子,我在此生长,才得以知道第五、六、七章的事情,才引出我的祖父对发生事情处理的态度。
正是我的家的荒凉,才能让我一个小小的孩子去关注除了这个“荒凉的院子”之外的事情,除了大缸、破坛子、烂米仓、漏房顶、雨蘑菇等等之外再也不能乏味了的那些大人的事后面三章的内容。
作者为此后三章的伏笔可谓处心积虑,同时也衬托出呼兰河城内,即使我家是大院子也荒凉着;那么,其他人的心,比起院子来,更加地荒凉……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
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
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
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
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悲剧的产生,是在前四章的感染力之下,悲的合情合理。
作为孩子,我看的也理得其所,并且,对于生死,我也没有任何的价值概念,或许,那个团圆媳妇,仅仅值她婆婆花费的五千吊钱。
围观的人,仅仅只有一个孩子的我知道,团圆媳妇没有病!愚昧、麻木与残忍,在此章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六章: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
听祖父讲,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有二伯,是呼兰河城的一个典型人物,也是呼兰河中的人物的代表,这种人,如同孔已己与阿Q的合二为一的化身。
正是这种人,才把呼兰河城给充实起来;我,一名孩子,也就在这种无聊的小城里生活着成长着;其他人,正是在这种愚弄声中生活着,麻木着。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
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
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
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冯歪嘴子,是一个典型的自强不息的形象,却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冷嘲热讽,在舆论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中挣扎着、努力着、拼搏着,为了生命中最后的一丝希望。
我,一名孩子,偷偷窥视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化,而祖父,却早已知晓并沉默着;其他人,则在讥笑、鄙视、麻木地生活着,没有一人怜悯、同情与帮助,这就是呼兰河人。
茅盾把《呼兰河传》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同时,它又表达了对国民团体盲目、愚昧、麻木、残忍等等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
而我欣赏萧红的所在却是,前四章,萧红能一改成人逻辑抽象的思维,以孩童的目光、视角、思维、感触去直观形象地观察社会,感受社会,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儿,以此来“直视”人生,真是难能的可贵之举!后三章,是本小说的巅峰之旅,直击人性的本质,自私、困顿、麻木、愚昧、凶狠、落后、野蛮的世界,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
小说中很多的章节,都可以入选教科书来作范文,她的文字,基本功扎实,语言过硬,非常人所能超越。
此书不但内容可千锤百炼,形式亦可百般推敲。
不得不说,萧红的童年,充实着、丰富着、绚烂着;萧红的《呼兰河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