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论文

合集下载

试论朗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朗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朗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当我朗读这篇课文时,我的情感连同思维都深入其中,我被我所朗读的情境而感染和陶醉,它简直就是一曲音乐,久久回荡在我的心海……”这是一位中职生在一篇作文中所写的一段话。

可见,朗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学习形式,而更是一种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艺术形式。

《教育学》把朗读称为“语文的第一教学法。

”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喜欢朗读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越来越差了。

尤其是中职学生更是这样。

究其原因,有这几个:一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惹的祸,在初中,教师强调的是识记知识、死记硬背。

一切都为考试服务,根本不重视朗读。

二是学生没有一个体味朗读所带来乐趣的环境,空余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上网、看小说上。

三是许多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普通话不标准,怕洋枪加土炮而被别人笑话,羞于朗读。

金克木先生说过:“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

”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美文,如倾情朗读,细细品味,仿佛是一首首优美的诗,多彩的歌。

可以给人以无尽的美感和享受。

朗读可充分发挥原文的语言魅力,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组合方式,逐渐学习并形成语感;朗读可以使学生体味作品的感情韵味,提高学生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因此我们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形成学习的主角,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从而享有知识,培养能力,启发思维,陶冶情操,达到一种奇妙的艺术境界。

然而,作为一个中职语文教师,应该铸就一把怎样的金钥匙,去开启课堂上学生们的心扉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加强范读,通过自己美妙绝伦的朗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而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1摘要: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驾驭汉语的能力。

关键词:诵读;教学;学生;重要性;习惯诵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诵读是最重要的。

诵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

诵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一、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生的文字积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文字亦是。

而文字的学习,往往是通过一篇篇文章的诵读,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重视诵读有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同时,识字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选择更多的书目文章进行阅读。

学生在进行课内文章学习的时候很好地落实了这一点。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知优美的韵律。

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朗读技能,就能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带领学生共同感受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写作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通过诵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4.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

语言材料”。

当学生的头脑里记住了大量的词语、精彩句段或者美文,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新的观点,读起文章来,也就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也有了内容可写。

由职业中学教学特点语文朗读训练论文

由职业中学教学特点语文朗读训练论文

由职业中学教学特点谈语文朗读训练摘要: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分支。

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都有其特殊性,因为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不同,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独特性。

因此,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育经验一、突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职业学校的学生,是经过普通中学筛选后的、成绩比较差的同学。

这些同学相对来说基础知识较差,他们的许多知识还处于初中阶段。

有些生活中必须掌握的知识,他们掌握的不牢,所以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十分有必要为学生加强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要突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并要求学生养成查字典等使用基本的工具书这样的好习惯。

学生只有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才能为日后的学习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教师在指导职业中学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二、突出语文知识的普遍性“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普通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语文则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得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普通高中里,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很重视的一门学科。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通用13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朗读教学论文篇1[内容提要]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

朗读是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手段。

对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说,朗读是一种高效的综合;对学生来说,是主动性、主体性甚至是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显现。

因此,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键词]朗读目标方法过程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

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

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因此,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的方面:一、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

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4篇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4篇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研究张颂认为:“所谓朗读,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

”新课标高度关注朗读教学,要求高中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朗读教学是一种基本课型,抓好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

然而,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年级越高,朗读越被边缘化,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朗读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朗读。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朗读水平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特别是方言区的教师,要掌握好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的正确发音和普通话音变规则,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教师要不断总结,发现规律,并反复练习。

教师要提高朗读水平,还要掌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

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情感停顿三种。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三种类型。

句调一般分为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类型。

节奏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形成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等。

朗读时必须做到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刚柔相济,语意褒贬分明,体态自然得体。

2.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教师范读时,要深刻体味作品并恰当运用各种技巧,准确、鲜明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对学生的朗读要具体评价,评价态度要实事求是,如朗读得不好,要指出哪个方面处理得不当,并指出如何具体处理,还可以说一说为什么不能这样读的理由。

3.朗读教学设计要循序渐进朗读受书面语言制约,朗读之前必须对作品本身进行认真研究,透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只有透彻地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准确传达作者的心声。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描述作者离开英国剑桥大学时的复杂内心感受,把握好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

语文朗读论文(5篇)

语文朗读论文(5篇)

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5篇)语文朗读论文范文第1篇课堂上老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老师的心情能够感染课堂上的同学,因此,要想使学校生语感与语言力量得以提升,就要对老师领读加以重视,确保领读的正确。

比如,苏教版四班级上册的课文《珍宝鸟》,在对第四自然段进行领读的时候,老师教学不能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需要加入自己的感情,这一段通过对珍宝鸟动作的描写,写出了鸟儿的可爱、淘气,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珍宝鸟的爱惜和宠爱之情。

因此,老师在领读时,要想象出这种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的画面,读出感情。

老师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对文章表达的思想进行正确处理,并把握好语音和语调,对语速进行正确把握,不能矫揉造作,这是要好好进行学习的,对老师朗读技巧的要求特别高,只有做好了这点,才能对课文中的词句和内涵进行理解,从而将语感把握好。

二、强调细读的方式读书是不能慌惊慌张、急于求成的,肯定要重视涵咏,对书中的韵味进行咀嚼,对其进行渐渐消化和理解,从中获得肯定的启示。

比如,苏教版五班级下册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要对表现儿童多的语句进行细细品尝,说明孩子们在哪,那么春天就在哪,跟着孩子们就能找寻到春天,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品读,我们可以理解其隐含的意思:孩子们活泼可爱,就像春天似的生气勃勃。

比如,在对古诗进行教学时,肯定要让同学反复诵读,之后利用领读以及赛读还有唱读等方式,再引导同学去理解其中的诗意,了解其中的感情,最终再进行诵读,加深同学对古诗的理解。

同学在反复进行诵读的时候,感情也会更加深化,在反复诵读之后就会对其更加理解。

反复诵读是学习和鉴赏的一种方法,对于同学语感的培育以及阅读和写作力量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关心。

有哲学家认为,仿照这一行为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缘由。

宋代朱熹曾经说过,看书就要首先熟读,将书中话背诵下来,就像从自我心中说出似的,如此便可在书中获得肯定的收获。

仿照也就是依据前人阅历进行进展的自己的理论,当自身还没有力量制造理论时就要借鉴前人阅历,并对前人讨论路线进行仿照,省掉不少麻烦。

朗读艺术在技校语文教学的创新应用教育论文

朗读艺术在技校语文教学的创新应用教育论文

朗读艺术在技校语文教学的创新应用教育论文朗读艺术在技校语文教学的创新应用教育论文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作用(一)朗读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文本间情感交流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的语文课程占整个技校学习时间少,学生普遍厌学,重专业课轻文化课思想严重。

学校对语文晨读不够重视,教师教学缺乏创新,导致语文教学功效差。

针对当前技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情况,创新朗读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多次与文本接触,学生情感与文本字句的交流、碰撞,在这过程中观其字词之美,品其情之切,感其境之妙,慢慢走进文本,最后经老师的点拨,完成理解、读懂文章的任务,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通过朗读寻找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线索在技校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通过朗读寻找教学的线索,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创新。

通过朗读对学生起到点拨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发现和学习课本内的知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如:课文《信客》中描述到: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乖得就只坐那再趴下来,用手指抓住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开始痴痴的傻笑……老师通过让学生对文章的朗读,可以针对文中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

问题一:这一段文字主要是对“我”的描写,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请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作者对一些细微动作的描写,并分析其中存在着怎样的感情色彩。

问题二:作者通过对“我”系列的动作描写主要表达了内心什么样的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样的领悟?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督促学生进行多次朗读,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通过朗读来完成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鉴赏过程教学中朗读不同于平时生活中的娱乐性阅读。

因此,必须将朗读作为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中去,将文章中涉及到的人、物、情以及景物等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分析、品味等。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综合作用论文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综合作用论文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综合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是古人读书时得出的经验,有着深刻的道理。

但是现今的语文课堂很多已失去了学生的琅琅书声,却充斥着教师繁琐冗长的理性分析,学生朗读的机会大大减少,有时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真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大力倡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从不同角度去触摸语言文字,这对学生感悟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是大有益处的。

一、朗读是积累语汇、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三分文章七分读。

”它给出了读书的量化目标。

传统的语文教学,朗读、背诵是基本的“硬件”。

凭着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学生们受到古贤先圣的思想熏陶,道德感召,智慧启迪和情感滋润,尤其是让学生趁着记忆力旺盛的少年时代广读、多背积累了一笔终身受用的语汇财富。

通过大量的朗读、背诵,就把纸上的文章变成了心上的文章,心上的文章积累多了,死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转化为活的语感能力。

有了语汇的丰富积累和语感能力的养成,语文教学中其它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变成了有源之水,容易得多了。

例如,通过积累,学生的知识视野变得越来越宽广,思考分析问题时就能上下连贯,综合考虑,思维就具有了广阔性和敏捷性。

笔者认为,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都是一些经典之作,文质兼美,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指导学生对适宜朗读的课文、精彩片段、形象丰富的语言材料加以反复的朗读,甚至背诵,篇篇入心入骨,就能让学生得到广泛的积累,语感能力也必定会大大提高。

二、朗读是激发联想与想象,领悟审美的捷径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碰到这样的困惑:教一些内涵丰富、立意深刻、情景交融的课文时,教师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备课,课堂上也自认为分析得很全面很透彻,但学生仍一脸迷惑,不甚了解。

这时,你不妨少讲多读,因为这类文章离不开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要理解其中的韵味是有困难的。

而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反复朗读,就能激起学生结合文字材料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把文字变成图画,把零碎变成系统,帮助学生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世界。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的论文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的论文

语文教学中朗读的研究的论文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朱熹曾经指出:“凡读书……只要是多读几遍自然上口,永定不忘。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会发现语文老师的确重视朗读这一环节了,也在想方设法用各种朗读方式去提高教学效果,一时间课堂上书声琅琅。

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品味朗读有效性的时候,发现琅琅的书声背后仍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影响了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朗读现状分析:1.朗读目标缺失。

新课程强调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

所以在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

表面上学生的朗读形式多样,体现了新课程解放学生个性的要求,但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本内所含的意韵。

2.朗读对象单一。

在我们的课堂上,朗读课文的对象似乎永远只是课代表、班长或朗诵能力强的同学,我们也经常能听到:同学们,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下面请我们班上的朗诵专家为大家朗诵,大家仔细体会;或者是老师范读。

公开课、优质课上这样的情形更是比比皆是。

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效果,老师往往只是将目标关注在几个有朗读特长的同学身上,朗读成为了学习好的同学的展示才能的舞台,老师们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教学环节,让朗读这种传统的方法重焕青春,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一、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朗读不是没有目的的乱读、傻读,朗读是为了感悟和解读文本,但有的老师只是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环,或者把朗读作为教学过渡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形;当学生在朗读时,老师忙于写板书,或者思考下一个教学步骤,根本不注意学生读的怎么样,有的老师甚至连学生读错了也没有发觉,更不用说学生的朗读有没有读出情感了。

语文教学论文:朗读,让我们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

语文教学论文:朗读,让我们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

朗读,让我们中职语文教学活起来黄梅理工学校方江舟曹文轩先生说:“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

汉语的音乐性、汉语的特有声调,都使得汉语成为一种在声音上优美绝伦的语言。

朗读既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从而培养他们对母语的亲近感。

”朗读有其众多的益处,朗读是将无声文字化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

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

朗读者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读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地诵读,做到了“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

朗读者声请并茂地朗读,能培养语文的语感,朗读时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注重课文的朗读,也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

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

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

语文界的名师高手们也常常提醒我们,要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视为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主要途径。

我校学生现状决定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地位。

学生面临就业或高考的巨大压力,文化课开的相对较少,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语文兴趣普遍不高。

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吸引力,让学生乐于学,学的乐,学有成;怎样更好地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我认为强化朗读教学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论文

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朗读,顾名思义就是响亮、清晰、有感情地念文章,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

“学文入门在读书,学文入境也在读书。

”朗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而且还能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并从中汲取营养,积累写作经验。

足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朗读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下面我就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常见的几点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朗读时间被缩短。

由于受传统分析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太注重讲和问,往往课堂上对重点词句的“透彻”分析成了最高宗旨,朗读却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事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去读书,对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品味、感受,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应在教学环节上精心设计,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2、朗读目标模糊。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在读前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朗读目标和要求,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些诸如此类的话:“把课文的某某段齐读一遍”,或“某某你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这样的朗读只能算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

朗读的目标应明确、具体。

学生朗读前,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明确的要求。

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

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如果是个别朗读,还应该为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

如果是集体朗读,则要求学生读得整齐而有气势。

或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文情,或让学生读读比比,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练读,总之要体现朗读的目的性,这样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有意义,读得有收获。

语文教学朗读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朗读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摘要】朗读是一种语文教学手段,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朗读要求兴趣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就是说书读的遍数越多,对书中意思的理解就越透彻。

朗读是一种语文教学手段,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它对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朗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个进行:一、明确朗读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这三个目标的排列其实已指明了朗读训练的先后次序、不能颠倒、不能跳越,训练时应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

二、激发朗读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潜移默化,是激发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性的活跃因素。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的。

”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有了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易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朗读。

要让学生主动去读,乐意去读,必须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朗读的重要性,知道朗读是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必须要有正确的心态。

其次通过讲述文学史的一些名人能“下笔如有神”是因为他们“读书破万卷”的结果来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还可以通过分组读、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朗读的最佳效果。

三、教给朗读方法朗读是一项技能,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训练的最高目标,它主要是指能正确读出抑扬顿挫,显示出文章的风格神采。

怎样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训练。

l、掌握好朗读的感情基调一般地说,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

朗读时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基本掌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就能与文章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教学论文)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教学多种形式读写结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

”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

如我上《背影》一课时,文中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找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仔细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文中有四处描写我的眼泪,每次流泪我都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接着再读,再通过对比朗读,使学生更能体会朱自清的复杂心情,许多学生在读时都带着眼泪,进而理解深深的父子之情。

又如在《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自己范读,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有气势有感情,可谓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到了语言的魅力,领会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而且能够将自己的看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课堂效果非常好。

再如我在教学文言文《童趣》一课时,反复强调要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所以我除了范读,抽生读,还适时出示了趣味十足的小动画,让学生用课文给画面配音,使初次接触古文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韵味十足。

听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看他们摇头晃脑的情形,怎能不叫人拍手称快呢?在教《为学》、《五柳先生传》等文言文时,针对不同的要求,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先是读准字音和句读,再是读出轻重和语气,三是读出一点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读出人物的情感和态度,最后是研究性阅读,在读中发现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实施意义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实施意义论文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实施意义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并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

加深体验与领悟。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说过:“没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课,不是一堂好课!”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加强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

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作用:一、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审美教育在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锡林郭勒大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

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

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

“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又如《观潮》,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地方的确是“天下奇观”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

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概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听、说、读、写四种方法进行教学,其中“读”就是朗读。

朗读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加深学习印象,帮助学生学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等。

语文教学需要高度重视朗读的作用,要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想象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等,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尤其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忽视朗读教学,没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一、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朗读指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对相关的文章、课文进行诵读。

由于朗读需要将文字通过诵读的形式清晰响亮地念出来,是一项需要学生将眼、腦、口、耳等多种器官进行协调合作的工作。

因此,朗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第一,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学习印象。

由于高中语文课文大部分是节选一些名家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朗读,能够有效提高自己对课文的印象和认知。

同时,课文文章是由汉字组成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汉字的读音、形状和字词义。

第二,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

高中课文中有很多诗歌、散文以及文言文作品,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课文之一。

很多学生在学习相关课文时,理解能力较弱,通过默读往往不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是朗读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戴望舒《雨巷》:诗人在雨中,独自撑着油纸伞,走在幽深的巷子里……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苦闷、寂寥的情感以及诗人开始期待邂逅心中美好姑娘的内心。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

第三,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自信心。

朗读论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论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论文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摘要]:什么是朗读?在对书面语言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的准确而连贯,这就是朗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理解体会课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的一环,有效的朗读,在情、德、能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朗读也是一种技能,它需要经过一定训练,达到一般的要求才能传情达意,起到教育感染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作用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理解体会课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正确指导学生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朗读是一种技能,它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达到一般的要求才能传情达意,起到教育感染的作用。

下面就我几年来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一般要求。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文科要读,理科要练”。

这一个“读”字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朗读又是阅读的重要方式。

读是学好语文的第一关,朗读是重要的一环。

有效的朗读,在情、德、能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的这几方面的作用具体如下:(一)、朗读可以矫正读音,传情达意,激发情感,对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有重要作用。

朗读是把文字变成声音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般课堂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多是采用的默读。

默读速度虽快,但容易忽视读音,造成的结果是音不能正确读,义也不能正确理解。

而朗读则不同,它要求读出声,因此,遇到生字不能一带而过,要查翻字典,以求准确读音。

教师只要经常这样指导学生朗读,就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自己动手查翻字典的习惯,以后阅读文章时准确度就会高了。

学生如能认真的反复的朗读,就可以慢慢的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有分寸的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正确的传情达意,这也就是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朗读可以培养思想品德,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前面已经提到学生通过朗读,可以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考摘要: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高的地位。

朗读旨在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为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提供途径。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朗读信息处理语感能力
语文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是人们语言表达能力主要的知识来源。

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语言。

是当前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思索的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朗读在整个语言教学中有如下关注点。

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都明确要求中学生的朗读应达到何种水平,但在现行的语文学科的考试中,却都没有对朗读能力的测验。

特别进入职高以来,各门学科的开设,再加之所学专业的要求,使得大多数的职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大大地减弱,甚至是应付了事。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就无所顾及,为了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他们会重点抓看似可以立竿见影的词语、背诵、写作等,而忽视朗读这一项。

在职高的教学中,往往专业课的学习占大多数的时间,至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就很少被重视。

没有了在初中时的晨读课,语文学科的学习仅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所得,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方向多用在课文的理解与疏通上,朗读的时间自然就没有了。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去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情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就强调
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作用。

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强调了语言锤炼的艰辛。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

诗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

散文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语言具有含蓄美和音乐美。

小说方面,福楼拜认为:“无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要一个词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

”戏剧的语言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语言用词追求立体感,分寸感,句式讲究节奏美,整齐美,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着风流”。

职业高中学生认为朗读费时费力,得不偿失。

其实,他们不知道:只有读,才能领会文章的神韵,才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

”如果不读我们就品味不出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体会不出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再现不出散文的意境美,展现不出戏剧角色的个性。

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

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所
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

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

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

许多学生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他们说:老师,你授课时讲得太多了,太清楚了,而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又太少了。

这样一味地把知识往我们头脑里灌,我们会因“积食”而“消化不良”的。

这是众多学生的心声。

职业高中语文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去朗读,去思考,不然,课本中的精品就会寡然无味了。

须知,光靠老师讲,学生思考,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

高中阅读理解得分不多就是明证。

我们不要忽视朗读理解文章的作用,而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职业高中学生的成绩一般较差,语感也有一定的欠缺,朗读,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语感。

语感是指人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系统的感受能力,是一种心理行为能力。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旦形成较好的语感,那么对语言的学习就会有轻车熟路之感。

正因为如此,现代神经语言学家华生指出:“所有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语言学习关键在于语感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缺少语感就永远谈不上掌握和精通。

”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件至关重要但也很费心的事。

其实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方式,因为朗读是一种有声训练,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中,只有通过多读、熟读方可全面把握。

充满感
情的朗读就会使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尽可能地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从而使语感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

语感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逻辑不严密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鲁迅先生说:“在看和读之中,能够发现重复罗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炼了;能够找出拗口,不通顺的地方,把语言改通顺,流畅了。

”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改诗时,就采用“读”的方式,“读”的修改法使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音韵优美,雅俗共赏。

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应用“读”这种方式修改作品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海明威。

他将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反复读了二百余遍,修改了二百余次,最后才付印。

海明威就是用“读”的方法,从感觉、视觉、触觉上去刻画形象,用最精炼的语言将作者形象,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形成了独特的“海明威风格”。

由此可见,通过“读”来修改文章是行之有效的,职业高中虽然课业紧张,但每写一篇文章务求其精,“文章不厌百回读”,只有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语病,只有通过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言“心语”之语。

学生一旦掌握了边读边改的方法,必可受用无穷。

不难看出,朗读在语言教学中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做到一个朗读的践行者,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职业高中学生的朗读,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也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动人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