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材料PPT课件

合集下载

砂石材料PPT课件

砂石材料PPT课件

2021 道路桥梁工程系
细集料的堆积密度测定 颗粒材料 空隙
2021 道路桥梁工程系
空隙率 集料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含开口孔隙)占集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n
1
a
100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密 程度。空隙率可作为控制混凝土骨料级配与计算含砂率的 依据。
2021 道路桥梁工程系
2.级配
1.理想集料颗粒形状是球状或立方体。不取用扁平、薄片、细长状的颗粒。 针状颗粒的定义:最大长度大于2.4倍的平均粒径的颗粒。 片状颗粒的定义:最大厚度小于0.4倍的平均粒径的颗 测定方法:针片状规准仪、游标卡尺法
2.集料表面特征指集料的粗糙程度和孔隙特征。表面粗糙的集 料颗粒有较显著的摩阻力,同时也会影响集料的施工和易 性;粗糙且有吸收水泥浆和沥青轻组分的孔隙特征的集料与 结合料的粘结能力较强。
⑵磨光值(PSV) 反映集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它是采用加速
①吸水率:
岩石吸水率是指在室内常温(20℃±2℃)和大气压 条件下,岩石试样最大的吸水质量占烘干(105 5℃ 干燥至恒重)岩石试件质量的百分率。
Wa
m1 m m
100
2021 道路桥梁工程系
②饱和吸水率:
在室内常温和真空抽气后的条件下,岩石试样最大吸水的质 量占烘干岩石试件质量的百分率。
区别:
Wsa
m2 m100 m
饱水率是在石料抽至真空的条件下测定的,此时
水几乎充满开口孔隙的全部体积,而在常压下测定
的吸水率,通常认为水分只填充部分孔隙。
2021 道路桥梁工程系
饱水率>吸水率 影响吸水性的因素:a、孔隙特征、孔隙率
b、岩石的酸碱性 c、矿物成分组织构造 吸水率、饱和吸水率能有效地反映岩石微裂隙的发育程 度,可用来判断岩石的抗冻性和抗风化等性能。

1.砂石材料

1.砂石材料
① 分计筛余百分率ai:某号筛上的筛余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 ② 累计筛余百分率Ai:等于或大于某号筛上筛余质量之和占总质量
的百分率 ③ 通过百分率Pi:通过某号筛的集料质量占试件总质量的百分率
⑶ 级配曲线的绘制图1-10 级配曲线
⑷ 制表
图1-8 级配的几种情况
筛析试验用套筛
图1-10 级配曲线示意图
图1-2 石料抗压强度试件
② 桥梁试件:200×200×200 mm立方体
图1-2 石料抗压强度试件
影响石料抗压强度的因素: 内因:材料的矿物成分
结构和构造 外因:试件尺寸
加荷速率 湿度等
2) 磨耗率
① 双筒式(狄法尔法): 50块石料(50~75mm),质量 5000g左右,转速30~33r/min,转10,000转(5.5~5.0h)
级配范围曲线
禁区
控制点
n=0.45
Superpave级配要求
控制点 禁区
1.4.2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目的:确定矿质混合料中各档集料的比例 已知条件:
① 各档集料级配 P~d ② 设计级配范围 P~d 方法: ① 数解法 ② 图解法
1.4.2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1.4.2.1 数解法——试算法
t
式中:m1——磨耗前的试件质量(g) m2——磨耗后的试件质量(g)
't——集料的饱和面干密度
4)冲击值:石料抵抗多次连续的重复冲击荷载的能力
冲击值仪
冲击值LSV m1 100% m0
式中:m0——冲击前试样质量; m1——冲击后粒径小于2.36mm集料试样质量
磨光值试件
试件→(金刚砂),经6h磨光后, 用摆式仪测摩擦系数(BPN)→磨光值

新规范砂石PPT课件

新规范砂石PPT课件
第13页,共107页
第13页/共107页
2.1术语
• 2.1.2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 • 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第14页,共107页
第14页/共107页
2.1术语
• 【条文说明】 • 2.1.2增加人工砂、混合砂是由于天然砂资源日益减少,混凝土用砂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天然砂
第27页,共107页
1砂的质量要求 • 3.2石的质量要求
第28页,共107页
第28页/共107页
3.1砂的质量要求
• 3.1.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μf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其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 粗砂:μf=3.7~3.1 • 中砂:μf=3.0~2.3 • 细砂:μf=2.2~1.6 • 特细砂:μf=1.5~0.7
第6页/共107页
1总则
•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 用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 【条文说明】 •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的普通混凝
土用砂和石的要求和质量检验。对用于港工、水工、道路等工 程的砂和石,除按照各行业相应标准执行外,也可参照本标准 执行。
供不应求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贵州省首先在建筑工程上广泛使用人工砂,近十几年来我国相继在 十几个省市使用人工砂,并制定了各地区的人工砂标准及规定。
第15页,共107页
第15页/共107页
2.1术语
• 【条文说明】 • 由于人工砂颗粒形状棱角多,表面粗糙不光滑,粉末含量较大。配制混凝土时用水量应比天然砂配制混凝
第7页,共107页
第7页/共107页
1总则

砂石材料岩石—力学性质(强度)、化学性质

砂石材料岩石—力学性质(强度)、化学性质
碱集料反应
岩石的力学性能包括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 是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此指标的测定要遵照试验规程 的规定严格测定。
力学性能化学性能
01
矿质
02
混合料
03
砂石材料——岩石
力学性能化学性能
砂石材料——集料
矿质混合料
C目 录 ONTENTS
1 力学性能 2 化学性能
1 力学性能
1 力学性能
岩石的力学性能主要有: 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剪强度、抗折强度
1 力学性能 岩石的破坏形式 ➢脆性破坏:大部分岩石破 坏时都是表现出脆性破坏, 即没有过大的变形就破坏。
➢延性破坏:破坏前有较大 变形,且没有明显的破坏荷 载。
1 力学性能 单轴抗压强度 按公式
R=P/A 计算得到
➢将岩石制备成标准试件: 建筑地基-直径50mm,高径比2:1. 桥梁工程-边长70mm的立方体 路面工程-边长50mm的立方体
➢吸水饱和 ➢按规定的方法加载
1 力学性能
测定单轴抗压强度的意义 ➢岩石基本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岩石强度分级的重要指标 ➢可以用来大致估算其他参数指标
1 力学性能
测定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岩石本身性质
矿物组成、颗粒大小、密实程度、结构面、风化程度 ➢试验加载速度
速度快则数值偏大,反之偏小。
2 化学性能
Hale Waihona Puke 2 化学性能岩石按SiO2的含量划分为酸性、碱性、中性。 >65%为酸性如花岗岩、石英岩 52%-65%之间为中性岩石如闪长石、辉绿石 <52%位碱性如石灰岩、玄武岩

土木工程材料PPT课件

土木工程材料PPT课件

1.物理性质
石料的物理性质包括:物理常数、吸水性,以及耐候性。
(1)物理常数
石料的物理常数是石料矿物组成结构状态的反映。
三部分组成
矿物实体 闭口孔隙 开口孔隙
1)密度
——石料在规定条件(105土5℃烘干至恒重,温度20℃) 下,单位实体体积(闭口孔隙+矿质实体的体积)的质量。
公式:
t
ms vs
M vs
1)吸水率
吸水率是指在室内常温和大气压条件下,石料试件最大 的吸水质量占烘干(105土5℃干燥至恒重)石料试件质量的 百分率。
W
m2 m1 m1
100
式中:W——石料吸水率,%; m1——石料烘干至恒量时的质量,g;
m2——石料试件吸水至恒量时的质量,g。
2)饱水率
——在内常温(20±2℃)和真空(真空度为2.67kPa)条 件下,石料试件的最大吸水质量占烘干石料试件质量的百分 率。
在空气中称量石料质量, m0=0,ms=M
式中:t——石料的真实密度,g/cm3; ms——石料矿质实体的质量,g; vs——石料矿质实体的体积,cm3。
2)毛体积密度
——指在规定条件下,石料单位毛体积(矿质实体+孔隙的
体积)的质量。
公式:
h
vs
ms vn
vi
M V
式中:h——石料的毛体积密度,g/cm3; ms 、vs——意义同前式; vi——石料开口孔隙的体积,cm3; vn——石料闭口孔隙的体积,cm3。 V——石料的毛体积,cm3。
2.力学性质
——主要讨论确定石料等级的抗压强度和磨耗率两项性质。
(1)单轴抗压强度
石料的工程用途不同,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也不相同。 道路工程、建筑工程用石料的单轴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见证取样(砂石)材料检测课件

见证取样(砂石)材料检测课件

质量反馈
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 收集和处理质量问题的信 息,对质量控制方法进行 持续改进和优化。
培训与交流
加强质量控制人员的培训 和交流,提高其专业素质 和技术水平,推动质量控 制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05
砂石材料的验收与存储
验收的标准与程序
验收标准
砂石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质量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无夹杂物、泥土和其他杂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检测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 备,推动我国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取样的操作步骤
2. 准备取样工具
根据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取样 工具。
4. 标识和封装
对取得的样品进行标识、封装 ,并做好记录。
1. 确定取样部位
根据相关规定和规范,确定取 样的部位和数量。
3. 进行取样
按照规定的取样方法和操作流 程进行取样。
5. 送检
将样品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检 测机构进行检测。
取样的注意事项
见证取样(砂石)材料检测 课件
• 砂石材料概述 • 砂石材料的检测方法 • 见证取样的流程与规定 • 砂石材料的质量控制 • 砂石材料的验收与存储 • 砂石材料检测的未来发展
01
砂石材料概述
砂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砂石材料是由天然砂粒和石块组成的一类建筑材料,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按来源可分为河砂 、海砂和山砂。
02
砂石材料的检测方法
外观检测
总结词
通过观察砂石材料的外观,初步 判断其质量。
详细描述
检查砂石材料是否干净、无杂质 ,颗粒大小是否均匀,有无明显 的颜色差异等。

《砂石材料》课件

《砂石材料》课件
新型材料的研发
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未来将会有更多新型的砂石材料问世, 如高强度、轻质、耐高温等性能优异的新型砂石材料。
应用领域拓展
建筑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领 域对砂石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尤其是高层建筑、大型基础设
施等项目。
航空航天领域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砂 石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将 逐渐增多,如制造飞机零部件、卫 星结构件等。
的负担。
节能减排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砂石 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
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砂石材料》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砂石材料概述 • 砂石材料的性质 • 砂石材料的生产工艺 • 砂石材料的质量控制 • 砂石材料的未来发展
01
砂石材料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砂石材料是指天然或人工开采、加工的岩石和卵石,其粒径 大于4.75mm,主要用于土木工程中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 基础骨料。
在矿业工程中,砂石材料可作为矿山 的充填料、井下支撑材料等,起到采 矿和安全保障的作用。
水利工程
在水利工程中,砂石材料可用于制造 混凝土大坝、水闸等建筑物,起到防 洪、灌溉等作用。
砂石材料的重要性
01
02
03
基础支撑
作为基础骨料,砂石材料 在混凝土中起到支撑作用 ,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和稳 定性。
节约资源
机械制砂
利用机械力将砂石破碎成细小 颗粒。
化学制砂
利用化学反应将砂石转化为细 小颗粒。
气流制砂
利用高速气流将砂石破碎成细 小颗粒。
研磨制砂
利用研磨介质将砂石研磨成细 小颗粒。
分级工艺
分级筛分

砂石试验PPT课件.ppt

砂石试验PPT课件.ppt

A6 ) ? 5 A1
? 取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如超过0.20,则需重新进行试验。
9
筛分结果评定
? 查表或绘制筛分曲线,根据累计筛余百分率, 评定颗粒级配。
? 除5mm和0.63mm外Ai超出不应大于5%。 ?砂按细度模数( Mx)分为粗 (Mx=3.1~3.7)、
中(Mx=3.0~2.3) 、细(Mx=1.6~2.2)三种规 格。
? 用量约占水泥混凝土总体积的3/4左右;集料的价格便宜,来源丰富, 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
? 试验目的
? 依据标准,对混凝土用砂、石材料进行试验,评定其质量,并为混凝 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原材料参数。
? 学习砂石集料的试验方法,了解混凝土集料材料的性能。
3
取样方法
? 取样:取样部位不少于 8处,均匀选取,其总量应 多于试验用量的 1倍。
? 堆 积 密 度 要 求 >1350kg/m 3 , 一 般 在 1400 ~ 1500kg/m 3
? 孔隙率要求 >45%(GB)
15
堆积密度容量筒
16
砂的含水率测定
? 主要仪器设备
? 天平(称量 1kg,感量1g)。烘箱,浅盘等。
? 试验步骤
? 取缩分后的试样一份约 500g,装入已称重量为 m1 的浅盘中,称出试样连同浅盘的总重量 m2(g)。 然后摊开试样置于温度为 105±5℃的烘箱中烘至 恒重。
10
砂的表观密度测定-标准法
?(一)主要仪器:容量瓶( 500mL),天平 (精度1g)等。
? (二)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试样 300g(m0)置于盛半瓶冷开
水的容量瓶中,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 24h。 ?2.用滴管加水至 500ml刻度处,擦干瓶外水 分,称试样、瓶加水重量m1(g)。 ? 3.称瓶加水的重量m2(g)。

第一章砂石材料

第一章砂石材料

2 力 学 性 质
抗弯强度 常见的四种强度计算公式 公式 Fm=FL/bh2 (Mpa) 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 F----受弯时的破坏荷载 (N) 公式 f=F/A (Mpa) L-----两支点间的距离 (mm) F—受弯时的破坏荷载(N) b、h--- 材料截面的宽度、高度
2、力学性质
3)粗度
细度模数(Mx)愈大,表示砂愈粗, 砂的细度模数范围一般为3.7~0.7,其中 Mx在3.7~3.1为粗砂, Mx在3.0~2.3为中砂, Mx在2.2~1.6为细砂,

第二节 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矿质混合料颗粒级配应满足基本要求 1、最小空隙率: 使不同粒径的各级矿质集料按一定 的比例搭配后,应有最大密实度。 2、最大磨擦力: 各级矿质集料在进行比例搭配时, 应使各级集料排列紧密,形成一个多 级空间骨架结构,且具有最大的摩擦 力。
n=0.5
n=0.6
n=0.3
(二)级配理论

3、魏矛斯粒子干涉理论
D 0 t 1 D D
1 3
二、级配曲线范围的绘制
必须采用半对数坐标 建立对数坐标的方法: 1、先求出各颗粒粒径的对数 2、求出各颗粒粒径间的对数间距,并计算出各 颗粒对数间距的总和 3、选定横坐标长度。 4、计算出各颗粒粒径在横坐标上的位置 5、确定横坐标,以Pi为纵横坐标,即对数坐标 6、建立好坐标后,画级配范围
2)级配
间断级配也称单粒级级配。
间断级配是人为地剔除骨料中某些粒级颗 粒,从而使骨料级配不连续,大骨料空隙 由小几倍的小粒径颗粒填充,以降低石子 的空隙率。由间断级配制成的混凝土,可 以节约水泥。由于其颗粒粒径相差较大, 混凝土混合物容易产生离析现象,导致施 工困难。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章砂石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章砂石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章砂石材料
(一)石料的技术性质—力学性质
技术指标:单轴抗压强度、单轴压缩变形、劈裂强度、抗 剪强度、点荷载强度和抗折强度,以及抗压碎、 抗冲击、抗磨光和抗磨耗等性能。
关键指标:单轴抗压强度和抗磨耗性
•JGJ E41-2005《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章砂石材料
(一)石料的技术性质—力学性质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章砂石材料
(一)石料的技术性质—力学性质
5)点荷载强度(T0225-1994) 意义:点荷载强度反映了石料各向异性的特点,为岩体分级和
抗拉强度计算提供设计参数。
测试方法:将岩石钻芯取样,利用点荷 载试验仪对岩芯试样进行径 向和轴向加载直至破坏,以 点荷载强度指数表征。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章砂石材料
M=80g Vs=(1-P)×V=0.89×31.55 =28.1 cm3
=80/28.1=2.84g/cm3
•=2.54 g/cm3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章砂石材料
(一)石料的技术性质—物理性质
2)吸水性 定义:是指石料在规定条件下吸入水分的能力。 意义:有效的反映石料微裂纹的发育程度,用于判断石料
试验方法:水煮法或水浸法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章砂石材料
(一)石料的技术要求
Ì 工程实际中所采用的石料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该 要求就是石料的技术标准。
Ì 标准制定思路是: 首先根据石料所属岩石类型,将石料分成四大类—
—岩浆岩、石灰岩、砂岩或片麻岩以及砾岩;再依据石 料物理-力学性能将每种类型岩石划分成四个等级。其 中:I级—最坚强的岩石;II级—坚强的岩石;III级—中 等强度岩石;IV级—较软的岩石。
道路建筑材料第一章砂 石材料
2024/4/13

见证取样检测课件之砂石常规检验方法 (ppt 62页)

见证取样检测课件之砂石常规检验方法 (ppt 62页)
(1)试验设备: a.天平——称量5kg,感量5g; b.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净高
109mm,筒壁厚2mm,容积1L,筒底厚度为5mm; c.漏斗(见图3.1.4.1)或铝制料勺; e.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f.直尺、浅盘等。
(2)试样制备: 先用公称直径5.00mm的筛子过筛,然后取经
V 2 ——倒入试样后的水和试样的体积(mL);
t ——水温对砂的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3.1.4.1
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 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国标和行标的主要区别是:国标仅采用了标准方法进行砂的表观密度试验,且 不作水温影响修正。
4.3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见证取样检测课件2 砂石常规检验
第三章 砂石常规检验
1、概述
第一节 砂
砂是用于拌合混凝土的一种细骨料,一般指自然形成或由机 械破碎公称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
砂按加工方法来分有天然砂和混合砂。机制砂指由机械破碎、 筛分制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 质岩、风化岩石的颗粒。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砂:3.7~ 3.1;中砂:3.0~2.3;细砂:2.2~1.6。行标新增加了特细 砂细度模数为1.5~0.7。
水温 (℃)
αt 水温 (℃)
αt
15 0.002
21 0.005
16 0.003
22 0.006
17 0.003
23 0.006
18 0.004
24 0.007
19 0.004
25 0.008
20 0.005
— —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 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材料与检测》教学课件 第2章 砂石材料

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材料与检测》教学课件 第2章 砂石材料

的筛余质量
Q磨
m1 m2 m1
100
3.耐久性
▪ 耐候性:目前主要考虑抗冻性,常用抗冻性标号表 示,测定经过冻(-15 ℃,4h)、融(20±2 ℃,4h)循环, 质量损失不超过5%,抗压强度不超过25%的次数。
▪ 一般认为,抗冻系数>75%,质量损失率小于2%的 未抗冻性好的岩石。
▪ 大开口孔隙越多、亲水性和可溶性矿物含量越高, 岩石的抗冻性越低。
公称量大 方孔 75 63 37.5 31.5 26.5 19 16 9.5 4.75 粒径
(mm) 圆孔 80 63 40 31.5 25 20 16 10 51
试样质量不少于 10 8 5 (kg)
4 2.5 2 1 1 0.5
有关参数计算 ①通过0.075筛孔的集料含量 ②分计筛余百分率 ③累计筛余百分率 ④通过百分率
第二节 集料(骨料)
▪ 课题:集粒的技术性质 ▪ 教具用品: 相关试验仪器 ▪ 教学目的:了解集料的各项技术性质及测定方
法 ▪ 重点难点:集料的级配、表观密度及装填密度
一、骨料的分类
▪ 按颗粒的大小来分:粗骨料和细骨料 ▪ 按来源来分: 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
一、粗集料的技术性质
主要有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含水率、颗粒 级配、粗细程度、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有害物质、 坚固性、强度和碱活性等。
1、含水率
含水状态:干燥状态、气干状态、饱和面干状态和湿润状 态。 在实验室试配中,多采用干燥状态; 在实际工程中,多采用气干状态。
2 颗粒级配 粗集料中各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成为级配:
集配好的骨料,各级粒径材料搭配的比例较为合适,总体 的空隙率较小。
级配通过筛分试验确定 (1)筛分试验标准及取样量

砂石材料学习课件PPT

砂石材料学习课件PPT

100
对于水泥混凝土用细骨料,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
f
A0.16 A0.315 A0.63 A1.25 A2.5 5A5.0 100 A5.0
8
细度模数越大,表明骨料越粗,普通混 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一般为3.7~0.7, 其中在3.7~3.1为粗砂,3.0~2.3为中砂, 2.2~1.6为细砂,1.5~0.7为特细砂。
6
4.细度模数
骨料的粗细程度可用细度模数表征,细度模数 是各号筛的累计筛余之和除以100之商,按下 式计算:
n
Ai
f
i 1
100
7
反映的是骨料的平均颗粒大小,常用于细骨料 粗细程度的评定。
对于沥青混合料用细骨料,细度模数按下式计算:
f
A 0.15
A 0.3
A 0.6
A1.2
A2.36
A4.75
4
5
连续级配:将石子按其尺寸大小分级。分级尺寸是 连续的,然后按适当比例配合,一般天然卵石就 属于这一类。连续级配因大小颗粒搭配良好,混 凝土和易性好,不容易发生离析现象。
间断级配:间断级配的骨料,其颗粒尺寸是大小不 连续的。有意剔去某些中间尺寸的颗粒,造成颗 粒级配的间断。大颗粒与小颗粒间有相当大的 “空档”,因而可以减少颗粒间的干扰。大颗粒 之间的空隙,由很小的石子来填充。可使其空隙 率降低,密实度增加,因而可以节约水泥,但间 断级配容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当采用强力 振动施工法及干硬性混凝土时,采用间断级配较 适当。
二、有害杂质 泥块、粉尘、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 氯盐
三、碱活性 碱—骨料反应
14
3.2砂石材料的级配和组成设计
3.2.1级配理论 1.富勒理论 2.泰波理论 3.筛余量递减法 3.2.2组成设计 1.数解法 2.图解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砂石材料
. 道路桥梁工程系
1
本章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岩石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 集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 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能力训练点
能够检验砂石材料各种技术指标 能够进行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 道路桥梁工程系
2
块石 碎石
3
卵石 砂子
. 道路桥梁工程系
技术性质
一、岩石的技术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岩石吸水率是指在室内常温(20℃±2℃)和大气压 条件下,岩石试样最大的吸水质量占烘干(105 5℃ 干燥至恒重)岩石试件质量的百分率。
Wa
m1 m m
100
15
. 道路桥梁工程系
②饱和吸水率:
在室内常温和真空抽气后的条件下,岩石试样最大吸水的质 量占烘干岩石试件质量的百分率。
区别:
Wsa
m2 m100 m
10
. 道路桥梁工程系
密度法
将岩粉烘干冷却备用 四分法取样m1=15灌入瓶中至一半,摇动排除气泡 向瓶内注水至满瓶,塞好瓶塞称m3 倒出悬液注入蒸馏水至满瓶称m2
m1
m1_m2
m3
wt
wt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
11
. 道路桥梁工程系
(2)毛体积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包括孔隙在内)的单 位体积的质量。
. 道路桥梁工程系
17
3)抗冻性
➢定义:岩石在吸水饱和的状态下,抵抗多次冻结和融 化作用而不发生显著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 强度的性能。
指标: 抗冻标号(测定经过冻(-15 ℃,4h)、融(20℃±5 ℃,4h)
循环,质量损失不超过5%,抗压强度不超过25%的次数。)
抗冻标号越大,抗冻性越好 测定方法:直接冻融法
19
2.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
磨耗性 1)单轴抗压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 定义:按我国现行《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规定的标准试
件经吸水饱和后,单轴受压并按规定的加载条件下, 达到极限破坏时,单位承压面积上所承受的荷载。
R P A
. 道路桥梁工程系
20
21
. 道路桥梁工程系
压力机 . 道路桥梁工程系
b
vs
ms vn vi
M V
根据含水状态,毛体积密度可分为: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
测定方法:利用量积法、水中称量法和蜡封法。
12
. 道路桥梁工程系
蜡封法步骤: (1)将试件烘干冷却至室温; (2)称出试件空气中质量m0; (3)将试件表面封蜡,厚度不大于1mm; (4)称出试件封蜡后的空气中质量m1 ; (5)称出封蜡后试件的水中质量m2; (6)计算毛体积密度。
. 道路桥梁工程系
18
若无条件进行冻融实验,可采用坚固性简易快速测 定法:
将烘干并已称量过的规则试件,浸入饱和的硫酸钠 溶液中经20h,取出置于105℃ 5℃的烘箱中烘4h。 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作为一个循环。如此重复若干 个循环。最后用蒸馏水沸煮洗净,烘干称量,计算质 量损失百分率。
. 道路桥梁工程系
物理常数 吸水性 耐久性
密度、孔隙率
吸水率 饱水率 抗冻性 坚固性
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 磨耗性
4
. 道路桥梁工程系
一、岩石的技术性质
1.岩石内部组成结构: A. 矿质实体
封闭孔隙(体积为)Vn)
B. 开口孔隙
V
开口孔隙Hale Waihona Puke 体积为Vi)C. 闭口孔隙
固体物质(体积为Vs) 孔隙体积:V0=Vi+ Vn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V=Vs+ V0
试验原理: (1)称量矿粉试样质量m1。 (2)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1mL之间,读取比重瓶 中水面的刻度V1。 (3)用小匙将矿粉试样通过漏斗徐徐加入比重瓶中,至接近 比重瓶最大读数(接近24mL)止,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 (4)准确称取剩余矿粉的合质量m2。
. 道路桥梁工程系
9
计算公式:矿粉的密度、相对密度
石料组成结构外观示意图
. 道路桥梁工程系
5
6
. 道路桥梁工程系
(1) 真实密度(密度)
岩石在规定条件(105土5℃烘干至恒重,温度20土
2℃)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不含孔隙的矿质实体的体积)的 质量。真实密度用ρt表示,按下式计算:
t
ms Vs
式中:ρt——真实密度,g/cm3 或 kg/m3;
ms——材料的质量,g 或 kg;
Vs——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 或 m3。
7
. 道路桥梁工程系
➢因 ms 所以m
t
m vs
➢测定方法:1、李氏比重瓶法

2、密度瓶发
将石料磨细至全部过0.25mm的筛孔,然后将其装入比重瓶中,
利用已知比重的液体置换石料的体积。
8
. 道路桥梁工程系
试验方法:李氏比重瓶法。
试验方法: 洛杉矶式 (搁板式)
狄法尔式(双筒式)
24
. 道路桥梁工程系
洛杉矾式磨耗机
. 道路桥梁工程系
25
试验时将规定质量且有一定级配的试样和一定质量的 钢球置于试验机内,磨耗鼓以30-33r/min的速度旋转 ,至达到要求次数后停止,将试样取出,用1.7mm方孔 筛筛去石屑,将留在筛上的试样洗净烘干并称其质量。
h
m0 V
Vm1m2m1m0
w
p
13
. 道路桥梁工程系
③孔隙率: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率。
用n来表示
nv0 v
1
001bt
1
0
0
按与外界是否连通分
开口孔隙 闭口孔隙
孔隙率是衡量材料密实程度的指标。
14
. 道路桥梁工程系
2)吸水性
➢定义: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吸水的能力
➢指标:吸水率、饱和吸水率
①吸水率:
22
影响岩石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岩石的组成结构 矿物组成 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裂隙的分布
试验条件 试件尺寸和形状 加载速度(0.5-1.0MPa/S )
试验温度和湿度(饱和水状态)
用于评定岩石强度、划分石料等级
. 道路桥梁工程系
23
2)磨耗性
定义:岩石抵抗撞击、边缘剪力和摩擦等联合作用的性 能,以磨耗率表示。
饱水率是在石料抽至真空的条件下测定的,此时
水几乎充满开口孔隙的全部体积,而在常压下测定
的吸水率,通常认为水分只填充部分孔隙。
16
. 道路桥梁工程系
饱水率>吸水率 影响吸水性的因素:a、孔隙特征、孔隙率
b、岩石的酸碱性 c、矿物成分组织构造
吸水率、饱和吸水率能有效地反映岩石微裂隙的发育程 度,可用来判断岩石的抗冻性和抗风化等性能。
t
m1 m2 V2 V1
t
t T
为计算方便,也可以采用相对密度表示,即矿粉密度与同
温度水的密度之比。
式中:m1——试验前瓷皿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m2——试验后瓷皿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V1——比重瓶加矿粉以前的初读数,mL; V2——比重瓶加矿粉以后的终读数,mL;
T ——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