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摘要】岩溶洞穴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和景观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探索。
本文将深入探讨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洞穴内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地下河流与瀑布景观。
我们也将探讨洞穴旅游的魅力,以及探险所需的装备与安全知识。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岩溶洞穴旅游的潜力,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还将分享探索洞穴奥秘的乐趣,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岩溶洞穴的兴趣,让大家更好地保护和探索这一独特的地球奇观。
岩溶洞穴的丰富多样性和神秘景观将给游客带来无穷的惊喜和挑战,同时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珍视自然环境的宝贵资源。
【关键词】岩溶洞穴,生态环境,洞穴旅游,生物多样性,地下河流,瀑布景观,探险装备,安全,潜力,生态环境保护,洞穴奥秘,乐趣1. 引言1.1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岩溶洞穴是地质演变的产物,是地表下的天然洞穴,由溶蚀作用形成。
岩溶洞穴的特点主要包括:地下脉络复杂、形态各异、气候稳定、生物丰富等。
洞穴内常常形成钟乳石、石笋等奇特的地质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
洞穴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有蝙蝠、蛇类等动物,还有独特的地下河流和瀑布景观。
洞穴旅游以其神秘和壮丽的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同时也对游客提出了挑战,要求游客具备一定的探险装备和安全意识。
岩溶洞穴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为了保护洞穴生态环境的完整性,我们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探索洞穴的奥秘,感受探险的乐趣。
结合了自然景观和探险乐趣,是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2. 正文2.1 岩溶洞穴生态环境特点岩溶洞穴是地球上独特的地质奇观,其生态环境特点十分丰富多样。
岩溶洞穴为地下空间,温度和湿度通常比地表更加稳定,这为洞穴内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洞穴内通常有丰富的氧气和水源,为许多生物提供了生长繁衍的环境。
岩溶洞穴的地质结构复杂多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洞穴景观,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这些景观给洞穴增添了神秘和美丽的气息。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1)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岩溶洞穴是在岩石溶解过程中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洞穴内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洞穴内的生物群落数量较少,但种类非常丰富。
由于洞穴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导致洞穴内的气候变化较大,洞内温度、湿度变化较小,洞内温度和湿度常年较稳定,适宜大量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动物生长繁殖。
1.黑暗与稳定:洞穴内光照不足,所以洞内生物通常是不具有颜色的,适应了洞穴内的黑暗环境。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的眼睛退化,再加上洞内气温、湿度的相对稳定,使得洞穴内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比较单一的生物群落。
2.寡营养:由于光照不足,洞穴内的光合作用几乎为零,没有植物生长,洞穴内生态食物来源非常有限。
洞穴内的生物主要比较接近食物链顶端,吃食小虫和小型动物。
同时生物体代谢的放热和缺少有效的通风,使得洞穴内氧气不够,二氧化碳浓度高,合适微生物和底层动物繁殖生长。
3. 气候稳定:洞穴与外界相比,昼夜温差小,湿度稳定,在一年四季里气温波动相对较小。
洞内的气温通常比外部高,湿度则比较大,这就为洞穴“健康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
洞穴旅游:洞穴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洞穴旅游的目的是亲身体验洞穴生态环境,了解和了解自然环境,也是一种探索和冒险精神的表现。
1.洞穴旅游的主要特点:(1)洞内旅游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旅游者可以在其中更好地了解地质、生态等知识。
(2)由于洞内形成的美妙景象非常多样化,而且各种景象都十分神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在感受神奇景象的同时了解地质知识。
(3)洞内旅游也有探险的感觉,参加洞穴旅游可以让旅游者有一种探险精神的体验,也可以让游客感受到“人在自然中的渺小”。
2.洞穴旅游的管理和开发:(1)安全措施:洞穴内的地形和气候非常特殊,在游览过程中为了游客安全起见,旅游管理部门应该配备专业人员,对旅游者的出游行为进行指导和安全管理。
(2)设施建设:洞穴所处的位置往往地形复杂,非常不便于开发和利用,但洞穴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也陆续涌现出了一些恰当的开发思路:比如在洞穴内设置照明设施,增加夜间旅游;洞穴内建设栈道,提高游客的安全保障,增加游客的游览时间等。
“地下河”型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以湖北通山隐水洞为例的开题报告
“地下河”型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以湖
北通山隐水洞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地下河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也是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一种类型。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旅游资源产生了兴趣。
因此,
对于地下河型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湖北通山隐水洞是一处典型的地下河型岩溶洞穴旅游资源。
该洞穴
地处通山县境内,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了湖北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然而,目前对该景区的综合评价较少,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
1.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概述
本部分将介绍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包括其定义、分类、特征、发展
现状等内容。
2. 地下河型岩溶洞穴的概述
本部分将介绍地下河型岩溶洞穴,包括其定义、形成过程、特征等
内容。
3. 湖北通山隐水洞的概述
本部分将介绍湖北通山隐水洞,包括其地理位置、发现历史、洞穴
结构、生态环境等内容。
4. 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本部分将介绍综合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内容,包括定性分析、定量
评估等方法。
5. 湖北通山隐水洞的综合评价
本部分将采用第4部分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湖北通山隐水洞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对地下河型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本研究将为湖北通山隐水洞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最终实现的目标是提高地下河型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宁乡县酒埠江镇境内,是中国最大的沟壑峪岩溶地貌保护区之一。
该地区岩溶洞穴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天坑、洞穴和地下河等。
本文将对酒埠江地质公园岩溶洞穴的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
首先是密集分布。
酒埠江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分布十分密集,这与地质和地貌条件密切相关。
该地区地壳构造活跃,地质构造走向多变,容易形成裂隙和断层,为洞穴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该地区的地表水丰富,雨水渗入地底后与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作用,形成溶蚀作用。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促进了岩溶洞穴的形成。
其次是多样的洞穴类型。
酒埠江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类型繁多,包括天坑、溶洞、顶洞、峡谷洞等。
天坑是洞穴塌陷形成的,是洞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下水循环的重要通道。
溶洞是岩溶地貌的典型特征,具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科学研究价值。
顶洞是在山体顶部形成的岩溶洞穴,其形成过程与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峡谷洞是在峡谷中形成的洞穴,其形成过程与水流的冲刷作用密切相关。
这些不同类型的岩溶洞穴反映了不同的地质、地貌与水文条件,形成了多样的地貌景观。
再次是丰富的地下河系统。
酒埠江地质公园的地下河系统丰富多样,地下河是岩溶洞穴发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地下河在地下岩溶洞穴中穿行,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地下河能够与地表水系统相互联系,起到地下水的储存和转移作用,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水文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至于岩溶洞穴的成因分析,主要是通过溶蚀作用来解释。
溶蚀作用是指地下水与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质反应,使岩石中的溶解物质溶解掉,并随着水流运动带走。
在岩石中产生了洞穴。
溶蚀作用主要有物理溶蚀和化学溶蚀两种形式。
物理溶蚀是指地下水的机械冲击作用,通过涡流、研磨和切割等方式,使岩石表面和内部发生破坏。
化学溶蚀是指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和二氧化碳与岩石中的溶解性矿物质反应,溶解掉岩石中的溶解物质,随后将其带走,形成洞穴。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
落水洞、竖井图例
➢ 4.岩溶嶂谷
➢ 在岩溶地区,由于地壳的急剧抬升,使已形成的地下 河迅速下切,顶部陷落,造成两壁直立的河谷,这类河 谷上有不少天生桥与穿洞保留。
➢ 5.岩溶天窗与天生桥
定。
➢ 7. 岩溶泉
➢ 岩溶水向地表露出的天然露头。按岩溶水
循环的性质可分:垂直渗入带的泉,季节变动带 的泉,水平流动带的泉,虹吸循环带的泉。
➢ 8.峰林、峰丛
➢ 形如高耸林立的石灰岩石峰,分散或成群出现 在平地上,远望如林,称为峰林。其相对高度为 100~200米,坡度一般45度以上,常依构造方 向排列。岩溶山峰的基部彼此相连而称峰丛 。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类型 和分布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
1
➢ 第一节 岩溶形态及类型 ➢ 第二节 中国岩溶分布概况 ➢ 第三节 洞穴类型及其分布 ➢ 第四节 中国主要名洞
第一节 岩溶形态及类型
➢ 岩溶, 主要指水流对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以
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过程及 其所产生的现象。由于外文“Karst”的音译,曾
石芽与溶沟图例
➢2.落水洞、竖井
➢ 落水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河的主要通道,是
由流水溶蚀、机械侵蚀作用及塌陷而成。
形态不一,深度可达100米以上,宽度很少超过 10米。按形态可分圆形、井状和缝隙状落水洞。 竖井又叫天坑,由落水洞进一步发育而成。
➢3.漏斗
➢ 是地表水沿节理不断溶蚀,伴有塌陷、 沉陷、渗透及溶滤作用发育而成的。按
➢
下面一组图片是地表岩溶形态
洞穴
峰林
杨明德.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J].中国岩 溶, 1998,17 ( 3):233~ 238.
第17卷 第3期 中 国 岩 溶 Vol.17 No.3 1998年9月 CA RSOL O GI CA SIN ICA S ep.1998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a杨明德(贵州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贵阳550001)摘 要 溶洞旅游资源是一类位于地下的特殊景观资源,具有五大特征:(1)不可再生性但可永续利用;(2)资源旅游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3)在岩溶分布区具遍在性和景观自身的雷同性;(4)因属环境脆弱性资源,故旅游开放后表现出高度变异性;(5)存在旅游生命周期律。
在溶洞资源开发中,必须做好四个环节方面的工作,即:(1)调查、研究、评价;(2)科学规划;(3)合理开发利用;(4)有效保护和管理。
此外,对在溶洞资源开发中的近邻互斥效应和立法保护问题,文中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岩溶洞穴 旅游资源 开发与保护岩溶洞穴(karst cave简称溶洞)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遗产,也是一类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由于它主要是在地下,并以其奇异度、神秘性和高度行为感受冲击性而极大地吸引着游人。
又由于溶洞常汇集摩崖石刻、碑刻、书法、壁画、古建筑等文化艺术人文景观,甚至是古人类居住栖息地,而成为探古索今的遗址宝地。
因此它又赋予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品格。
这就使溶洞成为一种具有双重价值的可利用资源。
但溶洞作为一类旅游资源,又具有许多与其它旅游资源不同的特性。
1 岩溶洞穴资源特性溶洞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出五大特性:1.1 景观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与可持续利用性溶洞资源既是一类不可再生性资源,但又是可以做到永续利用。
至今已发现的118种洞穴矿物资源[1],不仅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中更不乏因其结晶造型美而有重要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珍藏价值,如世所罕见的蝴蝶状方解石晶形、彩色石膏晶簇晶针、彩色莹石晶簇等。
但这些尚不构成旅游资源价值的主体,而构成旅游资源主体的是大自然塑造的奇特的地下“宫殿”、天上人间的“天堂”——各种不同形态、结构、规模的溶蚀形态,地下洞厅、通道以及最引人瞩目的那些奇特的造形、丰富的造色、神奇的音响、朦胧变幻震慑人心意境的次生碳酸盐沉积a作者简者:杨明德,男,1933年生,教授,1957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地貌)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岩溶研究。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国湖南省祁东县,是一个岩溶地质公园。
在该地区,岩溶洞穴分布广泛,具有独特的地质景观。
以下是对该地区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分析:一、岩溶洞穴的地理分布特征:1.分布范围广: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在整个地质公园范围内,包括丘陵、山地、河谷等地形地貌。
2.洞穴数量多:该地区岩溶洞穴数量众多,主要集中在酒埠江河谷和周边山区,其中酒埠江两岸的洞穴分布最为集中。
3.洞穴类型多样:该地区的岩溶洞穴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溶洞、石笋洞、石钟乳洞等。
溶洞是最主要的洞穴类型。
二、岩溶洞穴的成因分析:1.地质构造因素:该地区位于南岳山脉褶皱带上,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
地壳运动及地震等活动使得岩层发生位移,形成了岩溶洞穴的空间结构。
2.地下水侵蚀作用:地下水是岩溶洞穴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岩层中存在着一定的地下水体系,地下水在长期的侵蚀作用下,通过溶蚀、机械作用等方式,逐渐形成了岩溶洞穴。
3.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湖南酒埠江地区的地质构造中,主要形成了含有大量碳酸盐矿物质的岩层,如石灰岩、大理石等。
这些碳酸盐岩在地下水的侵蚀下,发生了溶解作用,形成了岩溶洞穴。
4.侵蚀力度差异:不同地质构造、岩层类型和含水状况的区域,地下水的侵蚀力度不同,从而形成了岩溶洞穴的差异。
一些地方岩溶洞穴发育较为完善,洞穴结构复杂,而另一些地方岩溶洞穴则较为简单。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具有广泛的分布特征和多样的洞穴类型。
其形成主要归因于地质构造因素、地下水侵蚀作用、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以及侵蚀力度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对于研究地质景观和地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贵州织金洞景点宣传
4. 特色美食
在织金洞景区内,还有许多特色美食供游客品尝。如当地的苗家酸汤鱼、酸辣粉、糍粑肉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游客可以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气息
旅游体验
5. 住宿和交通
织金洞景区内设有多种住宿设施,包括酒店、客栈等,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景区交通便利,有公交车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住宿和交通方式
自然奇观
2. 地下河流
织金洞内有一条地下河流,河水清澈见底,流经洞内各处。在河流两岸,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石笋、石幔和石瀑,与河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游客可以沿着河流前行,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自然奇观
3. 洞外风光
织金洞外部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在洞口处,有一片宽阔的草坪,游客可以在此休息、拍照留念。在洞口附近,还有一座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园林,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的休闲场所
2024/5/21
14
旅游体验
3
旅游体验
织金洞作为一处旅游胜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旅游体验
1
2
3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同时,织金洞还为游客提供了多种旅游活动和服务项目,如溶洞探险、地下河漂流、民俗文化表演等,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更加充实和有趣
2024/5/21
9
人类瑰宝
2
人类瑰宝
织金洞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在织金洞内,发现了许多史前人类的遗迹和文化遗物,为研究古代人类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人类瑰宝
1. 史前人类遗迹
在织金洞内发现了许多史前人类的遗迹,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等。这些遗迹表明,早在数千年前,就有古代人类在此居住和生活。通过对这些遗迹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生活习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
➢ 湖北、湖南、浙江以及皖南等处的岩溶则以各种 岩溶洼地、漏斗以及岩溶丘陵为特征。四川北部 黄龙寺等地发育有高山岩溶。西藏高原的岩溶位 于海拔4000米以上,属高寒气候,古岩溶形态 往往受到目前寒冻风化作用的破坏。
➢ 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分布最广、岩溶类型最多最复 杂的国家。绚丽多姿的岩溶景观,构成了旅游资 源的重要方面。在岩溶区,由于流水对可溶性岩 石的作用,形成独特的地表和地下的岩溶地貌, 这些多种多样的岩溶形态都有其成因和发育的过 程,而且彼此有一定的联系,并可形成不同的岩 溶形态组合。
➢ 岩溶地貌景观包括岩溶作用过程及其产物所形成 的各种地貌景观现象,如溶洞、溶沟、石芽、落 水洞、漏斗、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干谷和盲谷、 峰丛、峰林和孤峰等。
出,其他各带都以发育地下岩溶为主。
➢ (三)按地质岩性标志划分
➢ 1.石灰岩岩溶:是碳酸盐岩溶中分布最广的一
种,构成了典型的最常见的岩溶。
➢ 2.白云岩岩溶:岩溶形态与石灰岩岩溶类似,
但不溶物质含量较多,溶蚀残余物也较多。
➢ 3.石膏岩溶:指发育在石青及硬石膏中 的岩溶。其形态则与碳酸类岩溶相似。
➢ 碳酸盐岩的倾角,单层厚度、夹层情况和节理等, 也明显地影响峰林的形态。按上述因素,广西的 峰林初步可分为独秀峰式、螺丝山式和老人山式。 由于上述原因,我国南方的岩溶均以无(或很少) 非可溶岩夹层、粗品质、厚层的石灰岩地区最为 发育。
➢ 2.构造:从构造上来看,我国岩溶主要分布在 华南和华北地区,因为地区碳酸盐分布面积广, 岩性变化小,单层厚度大,最有利岩溶发育。
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以巴马水晶宫为例
a dpo tri h  ̄n gn aei 0 6 ad2 0 n ol e S u ig o gcv 2 0 n 0 9 wa n n
的岩溶 洞穴 , 洞穴 资 源 极 为 丰 富 , 其 在 岩 溶广 为 措 施 , 尤 为科学 合理 保护开 发旅 游洞 穴提供 参考 。 分布 的西 部 地 区 。近 些 年 来 , 随着 旅 游 业 的发 展 ,
特别是我国政府提 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 西部地
区很 多地方 把 旅 游 业 作 为 支 柱产 业 或 先 导产 业 来
溶蚀 一 侵蚀破坏和改造作用 , 其溶解作用的化学反 得洞 内温 度整体 升 高 ;而进洞 口段 由于进 出洞 口扩 应过程 表 3 空气 要 素 对 沉 积 物 景观 的 影 响 机 理
CC 3 2 a O +H 0+C 2 C + H O O_ a 2 C (。 () 2
要 素
象 主要 为 肉眼 能 看 到 的软 体 动 物 、节 肢 动 物 、脊 索 动物 、苔藓 、地 衣 、蕨类 等 。
3 结 果 分 析
3 1 水 环境 变化 .
3 12 洞 穴水 p .. H值、H O 、S j 、c ¨ 变化 C 3 O一 a -
洞 穴 C C 积 物 是 含 有碳 酸 盐 岩 的 洞穴 水 溶 aO 沉 液 中 C : 出 ,溶 液 过 饱 和 沉 积 结 晶 形 成 的 ,其 O 逸
了洞穴 与外界 物质 、 能量 和 物 理化 学 场 的交 流路 径 晶莹 剔 透 、 型 奇特 且 正在 发育 的石 毛发 、 曲石 、 造 卷 和结构 , 直接 强烈 地 冲击 了洞 穴生 态 系 统 的稳定 性 石 花等非 重 力水 沉 积 物 , 有 规 模 宏 大 的 石 瀑 、 也 石 和安全性 。因此 , 些 洞 穴 开 放 仅 仅 几 年 的时 间 , 柱 , 一 以及 鹅 管 、 石钟 乳 、 笋 、 石 石旗 、 石幔 、石盾 等 各 洞 内碳 酸钙景 观就 遭到 了强 烈 的风化 和 破坏 , 变成 类重力水沉积物 ,极 具观赏价值 、美学价 值和科 了濒危洞 穴 , 穴 的科 学 和美 学价 值 丧 失殆 尽 。为 研价 值 。水 晶宫于 20 洞 0 6年探 测 规划 设计 ,20 07年
古蔺大黑洞景区的介绍
古蔺大黑洞景区的介绍古蔺大黑洞景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古蔺县境内,是一处以大黑洞为主要景点的自然旅游景区。
大黑洞,又称为夏利洞,是中国最大的岩溶地貌景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洞穴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古蔺大黑洞景区。
古蔺大黑洞景区地处于四川盆地西缘的川西丘陵地带,地势起伏,山川纵横。
景区内的大黑洞是一处以喀斯特地貌为特色的天然洞穴,洞穴内有巨大的石钟乳、石柱和石笋等岩石景观,形态各异,犹如仙境一般。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流,潺潺水声回荡在山谷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进入大黑洞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敞的石板路,沿途种满了鲜花和绿树,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沿着石板路往前走,逐渐进入洞穴内部,只见洞顶悬挂着各种形状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像风车,有的像葫芦,有的像仙女,美不胜收。
洞内的光线昏暗,脚下是湿滑的石阶,但这并不妨碍游客们的热情和好奇心。
大家或手牵手,或齐声欢笑,一同征服这个神秘而险峻的黑暗世界。
进入洞穴深处,我们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没有阳光的照射,只有微弱的灯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洞穴内潮湿凉爽,空气清新,使人感到舒适宜人。
洞内的石笋、石柱等奇特的地貌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有的石笋形态各异,有的像一座座尖塔,有的像一把把琴,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而洞内的地下河更是景区的一大亮点,清澈的水面倒映着洞穴的壮丽景色,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洞穴内的景观,大黑洞景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活动供游客参与。
游客可以选择参加漂流活动,顺着地下河漂流而下,感受水流的冲击和速度的刺激,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果你对攀岩感兴趣,景区还设有攀岩场,供游客们挑战自我,体验攀岩的乐趣。
景区还有丰富的餐饮和购物选择,游客们可以在此品尝当地的美食,购买特色纪念品。
古蔺大黑洞景区的开发建设,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也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风光、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在这里,你可以与亲朋好友一同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体验神奇的地质景观,享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是中国南方地区著名的地质遗迹保护地之一。
该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岩溶地貌而闻名,特别是其岩溶洞穴分布数量众多、形态各异,被称为“岩溶洞穴博物馆”。
本文将对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岩溶洞穴分布特征1. 数量众多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数量众多,据统计,这里拥有各类洞穴共计600余个,其中大大小小的洞穴有300多个,而且这些洞穴分布较为密集,构成了一幅壮观的岩溶洞穴奇观。
2. 形态各异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形态各异,其形成自然的力量塑造了不同的洞穴形态,有的洞穴呈现出钟乳石、石幔、石花等奇特景观,有的则形成了地下河、暗河、瀑布等壮观景观,为游客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欢乐。
3. 集中分布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集中分布于两山一河之间的地势较低的地方,这里地貌起伏较大,山体更曲折,地下水体更多,为岩溶洞穴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
二、岩溶洞穴的成因分析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形成有着复杂的地质历史和构造过程,其形成的主要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构造作用湖南酒埠江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构造带和东南缘古隆起的交界地带,长期以来地震运动和构造活动频繁,地表岩层不断发生变动、抬升、沉降等地质作用,促进了岩溶地貌的形成。
2. 地表水侵蚀作用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地下溶洞的形成与地表的水体侵蚀作用密切相关,长期以来,该地区的地表水通过渗透、冲刷作用不断向地下渗透,侵蚀了石灰岩等溶岩,形成了各种岩溶地貌景观,其中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洞穴。
长期以来,雨水、河水渗入地下,与石灰质岩石相互作用,发生溶解作用,造成溶洞的不断扩大和壁面钟乳石、石幔、石花等溶岩景观的形成。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地下洞穴中生长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长期以来侵蚀了洞穴内部的岩石,促进了洞穴的形成和发展。
洞穴地貌对旅游开发的影响
洞穴地貌对旅游开发的影响地球上分布着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其中洞穴地貌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洞穴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形态和神秘的氛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探索。
然而,洞穴地貌的旅游开发并非没有挑战。
本文将探讨洞穴地貌对旅游开发的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首先,洞穴地貌的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洞穴地貌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许多珍稀物种栖息其中。
然而,大量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对洞穴内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干扰。
游客带入的垃圾、过度的光照和噪音都会对洞穴内的动植物造成伤害。
因此,在洞穴的旅游开发中,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洞穴生态,例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宣传保护意识和建立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
其次,洞穴地貌的旅游开发对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洞穴旅游业不仅能够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洞穴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在当地消费不仅有助于增加地方的旅游收入,还能够带动周边商家的发展。
同时,洞穴旅游也带来了间接经济效益,如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洞穴地貌的旅游开发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洞穴在许多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类文明和宗教信仰的见证者。
洞穴内的岩画、雕塑和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洞穴旅游的开发,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增进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同时,洞穴旅游也可以激发当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然而,洞穴地貌的旅游开发也需要谨慎对待,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商业化可能破坏洞穴地貌的原始美。
过多的观光设施、商业广告和人为的改造会破坏洞穴的自然环境和独特氛围,进而影响游客的体验。
其次,过度的人流量可能导致洞穴地貌的磨损和破坏。
洞穴内的石钟乳石和石笋是非常脆弱的,过多的人员活动可能会对其造成永久性的破坏。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是一处典型的岩溶地貌旅游景区。
该地区的主要景观为岩溶洞穴,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分析。
1.空间分布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的聚集性。
洞穴主要分布在酒埠江的上游区域和其两岸的山脉区域,洞穴数量极其密集。
其中,峰峦叠嶂的楼岩山区和丘陵地貌的荔枝岩区最为典型,岩溶洞穴经过漫长的年代变革,呈现出奇峰异石、秀丽清新的自然景观特征。
2.多种类型的洞穴组合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主要分为喀斯特溶洞、岩溶天坑和小型的喀斯特地貌洞穴等多个类型的洞穴组合。
这些洞穴互相连接,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地下水系结构,形成了一个由水为主导的自然景观系统。
3.不同规模的岩溶洞穴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规模不一,有些洞穴面积巨大,如华阳天坑;有些洞穴则规模较小,如黑虎溶洞、湘”A1”洞等等。
这些岩溶洞穴因大小不同,形态独特,菌景各异,观赏性非常强,因此可以让游客在探险时体验到不同的岩溶洞穴魅力。
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形成是极为复杂的过程,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其中主要的因素包括地质及构造因素、气候及水文条件和生物因素等。
1.地质及构造因素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地构造裂陷区,岩层呈断块状分布,构建了典型的岩溶地貌。
同时,局部地区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方向的裂隙和节理,这些岩层结构形态不同的空间通道为洞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气候及水文条件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春秋季气温较为适宜,雨量充沛,同时这里地下水较为充足,加上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因此为洞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生物因素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内存在着大量的地下生物,这些生物和它们的新陈代谢排泄物为洞穴的形成和形态优美提供了养分和滋润。
综上所述,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岩溶洞穴是多方面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有着独特的地质、气候、生物和水文条件,这些因素相互嵌合交织,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岩溶景观系统,同时也为研究和欣赏其美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
三是拟洞穴动物。这类动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暂居及季节性回洞内生活的动物。
除了动物之外,还有一些不喜光亮的植物,主要是一些藤本植物,都是生长在有水份的地方,给黑暗的洞穴增添了一丝生机。于是整个洞穴形成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
② 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理进程,而减慢了化学进程。我们知道,在人类没有进入之前,洞穴里所有景色的都是原始的。当人们发现并开发时,为了提高进入性,不得不修建一些游道主人进去。于是一些本没有路的地方,只要有人进去便有路了,这一方面造成了景区的破坏,另一方面,使景点人工化。以张家界新开的景点龙王洞为例,首先是洞口,以前只有一个可进入的天窗,但是人们经营者为了方便游客进入,在原洞口的旁边新开凿了一个人工洞口;其次是里面的游道,到处是人工动作的痕迹,而且有一些石笋、石柱有被人洗过的痕迹或是正在洗。这样破坏了石柱和石笋本来的氧化膜,促使物理氧化过程加速。让我们来看一个化学反应式:
8、石瀑布:是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状的沉积物而得名。
(二)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动物可分三种:一是真洞穴动物。这种动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离开洞穴环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类动物有:盲鱼、盲鳅、蜘蛛和蚰蜒等。这类动物以眼睛明显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应器官,缺乏色素,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为其特征。
一 生态环境
(一) 形成过程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岩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当中,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时,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动就会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潜水洞阶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阶段和晚期的完全脱离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称化石洞)阶段。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湖南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境内,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地质公园。
在这片地区内,有着众多岩溶洞穴,这些洞穴形态各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对于地质研究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岩溶洞穴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地质遗迹的形成过程。
一、岩溶洞穴分布特征1. 洞穴分布范围广泛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岩溶洞穴分布范围广泛,几乎遍布整个公园区域。
其中一些洞穴位于山腰、山脚,地势较低处,而另一些则位于高山峻岭之间。
这些洞穴分布的广泛使得公园内的岩溶地貌更加丰富多样。
2. 洞穴形态各异在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内,洞穴的形态各异,有的是宽敞明亮的溶洞,有的是狭窄幽深的溶洞,有的还有瀑布、地下河流等自然景观。
这些洞穴形态的差异不仅丰富了地质公园的景观,也为地质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3. 洞穴数量众多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岩溶洞穴数量众多,据统计,公园内的洞穴数量达到上百个之多。
这些洞穴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分布密集,给人们带来了探险的乐趣,也为地质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二、岩溶洞穴的成因分析1. 地质构造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所在的湖南地处岭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
在这里,地质构造对岩溶洞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中,地表岩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挤压和拉伸,形成了裂隙和断裂带。
这些裂隙和断裂带为地下水提供了通道,使得地下水能够在岩石层内部流动,溶解并吸收石灰岩,从而形成了岩溶洞穴。
2. 地下水侵蚀地下水是岩溶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地下水在地表岩石中长期的侵蚀作用下,溶解了部分石灰岩,形成了众多的岩溶洞穴。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不断加剧,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洞穴。
3. 自然力量的作用除了地质构造和地下水侵蚀外,自然力量的作用也是岩溶洞穴形成的原因之一。
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可能对地下的岩石产生挤压、折叠等变形作用。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岩溶洞穴是自然界中独特的地质景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形成过程,它们拥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以及它们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一、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1. 稳定环境:由于洞穴通常存在于地下深处,独特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使得洞穴中的环境相对较为稳定,不受外部气候和地质变化的影响。
2. 漫长历史:岩溶洞穴的形成历经亿万年的时间,地下河流、地下水滴长期的作用,使得洞穴内部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
3. 原始面貌:洞穴内通常没有人类干扰的痕迹,因此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风貌,同时也为人类研究地球生态提供了珍贵的资源。
4. 物种丰富:洞穴内的环境非常特殊,各种微生物、底栖生物和洞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食物网都非常丰富,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二、洞穴旅游的应用1. 增加旅游吸引力:岩溶洞穴拥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究。
2. 拓展旅游项目:除了观赏洞穴外,现代旅游业还结合了刺激性的拓展旅游项目,如洞穴探险、攀爬、盗墓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3. 增加就业机会:洞穴旅游是支撑地方经济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行业,其发展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旅游业财政收入,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 促进环保意识:岩溶洞穴作为自然地质景观,其独特的环境和生态资源需要得到保护和维护,促进了游客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人们的绿色生态观念。
5. 促进文化交流:洞穴旅游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还可以促进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体验,增加互相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人民群众的视野。
总之,岩溶洞穴的独特景观和丰富资源,为旅游业和各地方经济带来了广泛的发展机遇,但也需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环保措施,尽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其影响研究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其影响研究——以本溪水洞为例内容摘要(中心思想)本文以辽宁本溪水洞喀斯特岩溶洞穴为例,阐述了不科学开发与利用对旅游洞穴造成的破坏及不良影响以及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
(案例类型)旅游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通过辽宁本溪水洞喀斯特岩溶洞穴的开发现状,以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我国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旅游洞穴开发状况。
关键词:(生态环境旅游洞穴洞穴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其影响研究——以本溪水洞为例一、案例正文(一)基本情况辽宁本溪水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洞穴,本溪水洞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远在古生代奥陶纪,也就是四亿五千万年的时候,本溪这个地方还是一片浅海,大量的石灰岩沉积下来,经历了五次剧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尤其是4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本溪不仅由浅海变成陆地,而且在沉积的石灰岩中产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随着裂隙流进来,不断溶解石灰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成为碳酸氢钙,使裂隙逐渐溶蚀加大,经过水的长期冲刷和侵蚀作用便形成洞穴,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这就是喀斯特现象。
岩溶洞穴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全充水阶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阶段以及晚期的化石洞阶段,本溪水洞最开始是全充水,在距今约20-30万年前,水洞进入了半充水状态的地下水位洞穴阶段,形成了地下暗河。
当地下河道完全或季节性地脱离全充水状态之后,地层平缓,岩性较弱,机构破碎强烈的地段就产生了坍塌作用,从而使洞体空间迅速增大,其洞顶高度可达30米。
现在的水洞是半充水的状态,将来有一天,水洞会最终变成旱洞。
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自然界无法变更的规律。
本溪水洞的滴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氢钙,这样水载石流便诞生了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洞中奇石。
本溪水洞洞中有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石旗、石珍珠、悬石盘等钟乳奇观。
本溪水洞洞中有许多动物,洞中有一种鱼,叫盲鱼,这种动物是典型的真洞穴动物,这种动物只能生活在洞内,离开洞穴环境它们就失去了生存能力,洞中盲鱼的眼睛明显退化,只能靠听觉,缺乏色素,摄食量很小,但寿命却很长,它们在无光的条件下穿游,具有一种特殊的导航本领。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
杨明德
【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年(卷),期】1998(010)001
【摘要】溶洞旅游资源是一类位于地下的特殊景观资源,具有五大特征:1.不
可再生性但可永续利用;2.资源旅游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3.在岩溶分布区具遍在性和景观自身的雷同性。
4.因属环境脆弱性资源,故旅游开放后表现出高度变异性;5.存在旅游生命周期律。
在溶洞资源开发中,必须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
即:1.调查、研究、评价。
2.科学规划。
3.合理开发利用。
4.有效保护和管理。
此外,对在溶洞资源开发中的近邻互斥效应和立
【总页数】6页(P83-88)
【作者】杨明德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99
【相关文献】
1.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J], 邓亚东;陈伟海;张远海;韩道山
2.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以巴马水晶宫为例 [J], 邓亚东;陈伟海;张远海;陈旺;易旭敏
3.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J], 何小芊
4.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 [J], 杨明德
5.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开发 [J], 何小芊;刘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洞穴旅游
摘要:本文以喀斯特溶洞为例,阐述了岩溶洞穴的生态环境,主要从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洞穴旅游的消极方面来说洞穴旅游对人类的影响,以及给洞穴本身带来的影响。
关键字:生态环境洞穴旅游地质地貌
前言:岩溶的是指地下和地表水对可溶岩石,进行以溶蚀为主的地质作用,并由此而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现象的总称。
我国的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大约130万km2 占全国意面积的14%,是世界上碳酸岩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大,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公里,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粤诸省区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一生态环境
(一)形成过程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岩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当中,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时,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动就会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
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潜水洞阶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阶段和晚期的完全脱离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称化石洞)阶段。
洞穴内主要的景观类型有:
1、鹅管:这是石钟乳的最初形态,属滴石类,在国外称麦杆状钟乳石,它的直径与水滴一样大小。
2、石盾:这是因为它呈园盘状的盾形板石而得名。
它是一种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笋: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笋状而得名。
4、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这是一种歪斜的石笋。
这种石笋原本是直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的,因地下河水冲刷土层使台地坍塌,石笋也就倾斜了。
6、钟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竖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后因地下河水把土层冲走,使石柱悬挂在洞顶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幔状沉积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状的沉积物而得名。
(二)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动物可分三种:一是真洞穴动物。
这种动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离开洞穴环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具代表性的此类动物有:盲鱼、盲鳅、蜘蛛和蚰蜒等。
这类动物以眼睛明显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应器官,缺乏色素,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为其特征。
二是洞穴动物。
这类动物的眼睛和体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基本上能适应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
三是拟洞穴动物。
这类动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暂居及季节性回洞内生活的动物。
除了动物之外,还有一些不喜光亮的植物,主要是一些藤本植物,都是生长在有水份的地方,给黑暗的洞穴增添了一丝生机。
于是整个洞穴形成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
二洞穴旅游
(一)洞穴旅游资源的特点:
①洞穴是一种遍在性旅游资源,全世界凡是有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大多有洞穴发育。
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世界第一,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浙江发育有大量的喀斯特洞穴。
②其共性大,独特性小,游客重游率低。
从地貌学的角度,洞穴的形成有多种成因,可分为多种类型。
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洞穴内不外乎都是由共性大,个性小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构成似人似兽似物的景观。
③空间竞争替代性强:旅游地的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出现此长彼缩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总体评价是一种区域性旅游资源;喀斯特洞穴的旅游生命周期比较短,往往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
(二)洞穴的类型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类型划分成四种,即孤立的喀斯特洞庭湖穴开发,组合喀斯特洞穴开发,镶嵌在著名风景区内的喀斯特洞穴开发和利用
介入机会的喀斯特洞穴开发四种类型。
(三)而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洞穴开发利用欠佳,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主要表现在:
①开发前科学调查研究不足,洞穴自然环境保护与自然状态维护意识差,不少游览洞穴在开发时或在经营过程中,其自然状态就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损害了景观的整体美。
②洞内景点规划重点不突出,遍地是景:景点的命名随意性较强,脉络不清;重神话及传说,缺乏科学性及艺术性,意境不够深远。
(以张家界新开的景点--龙王洞为例,它就是以土家族的杜心五作为精神寄托,而且在洞内还建造了一条龙,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此外,洞内、洞外人工造景甚为普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美,有"弄巧成拙"之感。
③导游设施落后,导游人员素质低,缺乏起码的洞穴知识。
导游词多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主,少有或全无洞穴科学内容。
对洞穴重要景点和自然景观较少有或没有相应的科学名词及简要说明。
此外导游人员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能针对游客的类型与文化素质之不同,在导游讲解时有所侧重,不能做到形象导游、意境导游与科学导游相结合。
④经营管理水平多数较低,社会、经济效益较差。
(四)开展洞穴旅游的消极方面:
①我国南方的岩溶地区,特有的地表地下形态及其沉积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许多已成为旅游资源。
但目前不少岩溶洞穴
(特别是南方)已遭到破坏,洞穴内的钟乳石、石笋等被采掘、买卖甚至出口。
广西恭城、平乐等地采掘的钟乳石(有些长达2—3米,重1—2吨)用拖拉机、汽车外运。
在一些洞穴旅游景点,为招揽游客,随意安装光声电设备,使洞穴的原生环境破坏,加大了洞穴的风化剥蚀速度,洞穴景观和沉积受到严重破坏。
②人类的活动,加速了物理进程,而减慢了化学进程。
我们知道,在人类没有进入之前,洞穴里所有景色的都是原始的。
当人们发现并开发时,为了提高进入性,不得不修建一些游道主人进去。
于是一些本没有路的地方,只要有人进去便有路了,这一方面造成了景区的破坏,另一方面,使景点人工化。
以张家界新开的景点龙王洞为例,首先是洞口,以前只有一个可进入的天窗,但是人们经营者为了方便游客进入,在原洞口的旁边新开凿了一个人工洞口;其次是里面的游道,到处是人工动作的痕迹,而且有一些石笋、石柱有被人洗过的痕迹或是正在洗。
这样破坏了石柱和石笋本来的氧化膜,促使物理氧化过程加速。
让我们来看一个化学反应式:
①CO2+H2O=H2CO3
②CACO3+H2CO3 CA(HCO3)2 CA2++2HCO3
第一个反应式是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这就要求洞穴里面要有足够的CO2才能使这个反应式正常进行,也才能为下一个反应式提供“原料”。
但是一旦洞穴开发以后,到洞穴里面游览的人多了,里面的空气流通了,相对来说CO2就会减少,这样就会第二个反应式就不会正常进行或者是速度放慢,那么溶洞会从此生长也会放慢,甚至停止。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我们的后代看到了将是我们现在留给他们的,一个严重破坏的死洞。
③加重了环境污染。
游客进入洞里势必从外面带进许多垃圾。
而旅游开发者为了能让游客进入洞穴参观游览,要修筑一些小游道,这就对原始地貌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④破坏生物群落。
在洞穴没有开发之前,洞穴里的所有生物群落处在一个稳定的生物链之中,它们也是处在一个小世界当中,而当人类进入这个系统之后,就像是一个外星侵入地球一样,人类成为一个“外星人”,对洞穴里生物群落的生存产生威胁。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有一些动植物不喜欢光亮,它们就只能生存在一个黑暗的世界,旅游开发者为了游客能在洞穴里看清所谓的“景点”,在洞穴的墙壁里面安装照明装置,更多的是为了增加效果而安装的彩灯。
而对于那些不喜光亮的动植物来说,这些灯泡就是一颗颗“原子弹”。
于是这个生物群落为了适应环境,要么继续进化,要么就退化,甚至是灭绝。
到时我们就只能像现在看恐龙化石一样来看这些群落里的生物化石。
⑤安全系数不高,存在有安全隐患。
凡是进入洞里的人都知道,在洞穴里面一般都会有几个大厅,而且在人们的头顶上到处悬挂着石钟乳,给人一种潜在的威胁。
我们的地壳一直在运动,那些小级别的地震我们人类还不能感觉到,但现实中存在。
况且人们还要凿岩安装照明装置,难道他们还会用原始的手工式?这也加剧了石钟乳的破坏,如果有一天掉下来,到时后悔也来不急。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我们从没见过的动物,也对我们存在潜在的威胁,不知何时会侵犯我们
人类。
参考资料:
1 中国洞穴资源网
2 保继刚,丁健特类喀斯特洞穴旅游生命同期探讨---以云南建水燕子洞为例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
3 3 保继刚喀斯特石林旅游开发的空间竞争研究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4 保继刚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研究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5 周进步,庞规荃,秦关民现代中国旅游地理,青岛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