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合集下载

004.3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农药)

004.3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农药)

④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 磷酰胺:磷酸中的羟基被被氨基取代
硫代磷酰胺:磷酰胺中的氧被硫取代。
⑵有机磷农药降解
有机磷农药是为取代有机氯农药而发展起来的, 但其毒性较高,大部分对生物体内胆碱酯酶有抑 制作用
较有机氯农药易降解

吸附催化水解
机 非生物降解

光降解

绿色木霉
药 土壤微生物降解
降 解
假单胞菌
吸附作用是农药与土壤固相之间相 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影响其他过程 的发生。如土壤对除草剂2,4-D的化学 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
○阳离子型农药,易溶于水并完全离子化,很快吸附于粘土矿物 ○弱碱性农药,可以接受质子带正电荷,吸附于粘土矿物或有机 质表面 ○酸性农药在水溶液中解离成有机阴离子,不易被胶体吸附,是 靠范德华力和其他物理作用
有机物的离子或基团从自由水向 土壤矿物的亚表面层扩散;离子 或基团以表面反应或进入双电层 的扩散层的方式为土壤矿物质吸 附。
分配作用(partition)
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 的主要化学机理之一,指 水-土壤(沉积物)中, 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 的溶解,或称吸附( sorption, uptake),用分 配系数 Kd 来描述。
4.光解
4.南方水田里DDT降解快于北方
1.从土壤和空气转入水体 林 2.挥发而进入大气 丹 3.在土壤生物体内积累
4.植物积累
1. 易溶于水 2. 挥发性强,持久性低 3. 在生物体内积累性较DDT低
2.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pus pesticides,
ops)
磷酸的脂类或酰胺类化合物
非生物降解 降解
水解反应
(Hydrolysis Reaction)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名词术语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名词术语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名词术语1.土壤化学组成(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il)指构成土壤的各种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比例,土壤的化学组成包括①土壤矿物质: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②土壤有机质,主要源于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包括非腐殖物质和腐殖质;③土壤水分,并非纯水,实际上是土壤中各种成分和污染物溶解形成的溶液;④土壤中的空气。

2.土壤反应(Soil reaction)土壤酸碱性质的量度。

取决于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大小,以pH值表示。

氢离子浓度高时,土壤呈酸性反应。

反之,呈碱性反应。

3.盐基饱和度(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 of soil)指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与土壤母质、气候等因素有关4.土壤吸附(Soil adsorption)指土壤矿物质、土壤胶体和土壤有机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力对外源物质的结合。

土壤吸附能降低污染物的扩散系数,影响其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影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行为和生态风险。

5.土壤络合(Soil complex)指土壤中,一些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与进入土壤的物质结合而形成复杂的分子或离子,从而影响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行为。

6.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又称土壤衰弱,是指土壤肥力衰退导致生产力下降的过程。

是土壤环境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的综合表征,包括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减少、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土层变浅,土体板结、土壤盐化、酸化、沙化等。

其中,有机质下降,是土壤退化的主要标志。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来稀疏的植被受破坏,土壤沙化,就是严重的土壤退化现象。

7.土壤污染源(Soil contaminant source)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来源,主要为工业和城市的废废弃物堆放、农业用的化肥及农药、污水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径流、大气沉降、以及放射性物质和有害微生物等。

8.土壤酸化(Soil acidification)土壤内部产生和外部输入的氢离子引起土壤pH值降低和盐基饱和度减少的过程,它又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退化形式,对区域食物安全、环境质量及人畜健康产生明显负面影响。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客土改土培肥技术 种植穴回填土按比例掺拌河沙、腐熟牛粪、草炭,穴外土壤按比例掺拌腐熟牛粪。
暗管排盐改土技术
PVC波纹管,管径6cm;暗管埋深120cm,暗管间距600-800cm;吸水管坡降2‰,集水管坡降1‰;工业固 体废弃物外包滤料,厚度20cm。
节水灌溉技术 分区灌溉模式和间歇性漫灌淋洗技术。栽植带土壤采用间歇性漫灌淋洗,栽植带间土壤主要利用雨季的雨水 自然淋洗和3次微喷灌淋洗。
我国耕地中盐渍化面积达到920.9×104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62%。
河滨口海三湿角地洲景红观地毯景观 内陆盐碱地
滨海湿地水鸟
盐碱地农业利用的障碍因素
土壤高盐胁迫 土壤结构性差,透水透气性能差 干旱缺水,或地下水位过高,造成渍涝 缺乏充足的淡水灌溉资源
盐渍化防控与盐渍土资源利用措施
盐渍土的分布范围很广,在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均有分布,涉及100多个国家,尤其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分 布最广,其总面积约为9.54×108hm2。
我国的盐渍土面积占世界盐渍土总面积的1/10强,约合9.91×107hm2,从热带到寒温带、滨海到内陆、湿润地 区到荒漠地区,均有分布,几乎占了我国国土面积的1/3 。
咸水冰融化 融化咸水入渗
土壤水盐运移动态
地下水
基于微地形营建的粘质盐土改良绿化 主要开展底部滤层排盐并阻断盐分上升途径、物理掺土改良、微地形营建增大控制土体深度、施用改良剂改 善土壤通透性能、根据土壤盐分含量和立地土壤深度需求配置绿化植被等复合盐碱土壤改良与绿化技术。
草本带 R3 乔灌混合带
乔木带 R2
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 有所改变。
2.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

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2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

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2CO3 + Ca(OH)2CaCO3 + 2H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RCHNH2COOH+ HClNH3ClR CHCOOH+ NaOH + H 2ORCHNH 2COOH R CH NH 2COONa(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缓冲(M -盐基离子):土壤胶体 M +HCl 土壤胶体 H +MCl对碱缓冲:土壤胶体 H +MOH 土壤胶体 M +H 2OAl 3+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 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 3+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 +,中和OH -:2Al(H 2O)63+ + 2OH - [Al 2(OH)2(H 2O)8]4+ + 4H 2O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SoilEnvironmentalChemistry)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SoilEnvironmentalChemistry)
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全部是盐基阳离 子时,这种土壤称为盐基饱和土壤。
可交换性盐基总量 盐基饱和度(%) 100 阳离子交换量
(2)土壤胶体的阴离子交换吸附
带正电荷的胶体吸附的阴离子与土壤溶 液中的阴离子交换。 吸附顺序:
F- > C2O42- > 柠檬酸根 > PO43- > HCO3-> H2BO3- > Ac- > SCN- > SO42- > Cl- > NO3-
代换性酸度:
用过量中性盐(KCl、NaCl等) 溶液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 Al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胶体|-H+ + KCl → |土壤胶体|-K+ + HCl |土壤胶体|-Al3++ 3KCl→|土壤胶体|-3K+ + AlCl3 AlCl3 + H2O → Al(OH)3 + 3HCl
形成过程:由地壳的岩石、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 按成因类型分类: 原生矿物
Soil)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土壤中原先存在的岩石颗粒,受到不同
程度物理风化后形成的。
类别:
硅酸盐(石英、长石、云母等);
氧化物(SiO2 、Al2O3、 TiO2、 Fe2O3);
硫化物 (FeS);
磷酸盐如氟磷灰石Ca5(PO4)3F等。
有机质和低价金属离子。
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氧 化还原电位(Eh)来衡量。 根据土壤Eh值可以确定土壤中有机物和
无机物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环境行为。
一般旱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为 +400—+700mV;水田的Eh值在-200—300mV。

4.1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4.1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本节内容要点:土壤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氮和磷的污染及其迁移转化,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其迁移转化,土壤的农药污染及其迁移转化,土壤中温室气体的释放、吸收及传输等。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即为土壤污染。

土壤与水体和大气环境有诸多不同,它在位置上较水体和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易于集聚,故有人认为土壤是污染物的“汇”。

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

若进入污染物的量在土壤自净能力范围内,仍可维持正常生态循环。

土壤污染与净化是两个相互对立又同时存在的过程。

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的数量与速度超过净化速度,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持续累积,表现出不良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最终导致土壤正常功能的失调,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即发生了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判别:(1)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2)作物生长是否受到影响。

土壤受到污染后,不仅会影响植物生长,同时会影响土壤内部生物群的变化与物质的转化,即产生不良的生态效应。

土壤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而进入河、湖,当这种径流中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时,会污染地表水。

例如,土壤中过多的N、P,一些有机磷农药和部分有机氯农药、酚和氰的淋溶迁移常造成地表水污染。

因此,污染物进入土壤后有可能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次生污染。

土壤污染物还可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经由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

如日本的“痛痛病”就是土壤污染间接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典型例子。

1)土壤污染源土壤污染源可分为人为污染源和自然污染源。

人为污染源:土壤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生物残体及大气沉降物等。

污水灌溉或污泥作为肥料使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

工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任意堆放,引起其中有害物的淋溶、释放,也可导致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也可造成土壤污染。

004.2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重金属)

004.2土壤环境化学-土壤污染(重金属)

而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在土壤和农作物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明 显不同。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植物吸收累积研究的结果为: Cd、As较易被植物吸收, Cu、Mn、Se、Zn等次之, Co、Pb、Ni等难于被吸收, Cr极难被吸收。
研究春麦受重金属污染状况后发现, Cd是强积累性元素, 而Pb的迁移性则相对较弱; 铬和铅是生物不易积累的元素。������
5
(3)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 允许量或负荷量(土壤环境静容量).
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 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 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 量或负荷量(土壤环境动容量)。
6
(4)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 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 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 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 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4.放射性污染物
9
(6)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
重金属不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可在土壤中 不断积累,也可以为生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 链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就很难予以彻底的 清除。日本的“痛痛病”,我国沈阳郊区张 士灌区的“镉米”事件等是重金属污染的典 型实例。
10
•克山病 •大骨节病 •水俣病 •痛痛病 •黑脚病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Chapter 4. Soi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补充掌握
土壤污染概述
(1)土壤背景值 土壤本身含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其中很
多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如Mn、 Zn、Cu等。不同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种类和 含量也有很大差别。

完整版一到四章《环境化学》(戴树桂_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

完整版一到四章《环境化学》(戴树桂_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4、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5、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

价交换和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外,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
弱,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 电荷数,离子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
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离子中,离于半径越大,水
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土壤中一些常见阳离子的交换能力顺序如下: Fe3+>Al3+>H+>Ba2+>Sr2+>Ca2+>Mg2+>Cs+>Ru+>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b.潜性酸:
其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
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通过离子交 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之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 H+ 浓度, 使土壤 pH 值降低。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其 大小与土壤代换量和盐基饱和度有关。据测定土壤潜性酸
②水解性酸度: 用弱酸强碱盐 (如醋酸钠)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
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 H+ 、 A13+ 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
(醋酸)。此时,所测定出的该弱酸的酸度称为水解性酸度。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③活性酸与潜性酸的关系:
土壤的活性酸与潜性酸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强度,
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 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土壤胶体
第二节 土壤的性质
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 腐殖质土>枯土>砂土。 土壤的可变电荷越多,缓冲能力越强。土壤缓冲能力 越大,对酸碱污染物的容量就越大。但是,土壤的缓冲能 力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土壤的酸碱度 会发生强烈的变化。
1 2 3 4 5 6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

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环境化学复习题库(含答案)环境化学复习题库第⼀章绪论⼀、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物的三⽅⾯,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80%-90%_。

2、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环境污染物。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机械、物理-化学和⽣物迁移三种⽅式。

4、⼈为污染源可分为_⼯业_、__农业_、__交通_、和__⽣活_。

5、如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环境效应可分为环境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物三种。

⼆、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壤的盐碱化 D噪声A _污染⽔体后引起的 2、五⼗年代⽇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CdB HgC PbD As 3、五⼗年代⽇本出现的⽔俣病是由_B__污染⽔体后引起的A CdB HgC PbD As 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类,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章⼤⽓环境化学⼀、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程式:(1)NO + hν NO + O 2(2)HNO+ hν HO + NO 或HNO+ hν H + NO 2 2 2(3)HNO+ hν HO + NO 3 2(4)HCO + hν H + HCO 或HCO + hν H + CO 222(5)CHX + hν CH + X 332、⼤⽓中的NO可以转化成 HNO 、 NO和 HNO 等物质。

23333、碳氢化合物是⼤⽓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4、⼄烯在⼤⽓中与O的反应机理如下: 3CH(O)CH 232第 1 页共 10 页环境化学复习题库+ CH == CH HCO+HCOO O322225、⼤⽓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粒度、化学组成和性质有关,去除⽅式有和湿沉降两种。

⼲沉降6、制冷剂氯氟烃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制是:CFmCln + hv CFmCln-1 + ClCl + O O + ClO 32ClO +O O + Cl 27、当今世界上最引⼈瞩⽬的⼏个环境问题中的____温室效应_____、___臭氧层破坏_______、光化学烟雾___等是由⼤⽓污染所引起的。

环 境 化 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第二节)

环 境 化 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第二节)

主动迁移
在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 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的特异性蛋白载体结 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这 一转运称为主动转运 所需代谢能量来自膜的三磷酸酰苷酶分解 三磷酸酰苷(ATP)成二磷酸酰苷(ADP)和磷 酸时所释放的能量。
具有竞争性抑制、特异性选择和饱和 现象。 如钾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分布: [K+](细胞内) 》[K+](细胞外)
三、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
1.土壤-植物体系
土壤-植物体系具有转化储存太阳能为 生物化学能的功能,而微量重金属是土 壤中植物生长酶的催化剂;
又是一个强的“活过滤器”,当有机 体密度高时,生命活力旺盛,可以经过 化学降解和生物代谢过程分解许多污染 物;
微量重金属可以促进土壤中许多物质的 生物化学转化,但土壤受重金属污染负荷 超过它所承受的容量时,生物产量会受到 影响。 因此,土壤-植物系统通过一系列物理 化学或生物代谢过程对污染物进行吸附、 交换、沉淀或降解作用,使污染物分解或 去毒,从而净化和保护了环境。
五 几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积累和迁移 砷 (As)
土壤中砷的形态:水溶态、吸附态和 难溶态前二者又称可给态砷,可被植物吸收 吸收:有机态砷 → 被植物吸收 → 体内降 解为无机态 → 通过根系、叶片的吸收→体 内集中在生长旺盛的器官 如:水稻,根 > 茎叶 > 谷壳 > 糙米
毒性:甲基化砷 > H3AsO3> H3AsO4 微生物转化 (p276)
土壤背景值中含量较高的元素 为: Mn、Cr、Zn、Cu、Ni、La、 Pb、Co、 As、Be、Hg、Se、Sc、 Mo(mg/kg)。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特点: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题详解(第4、5章)

环境化学第二版课后题详解(第4、5章)
S H2O (CH3O)2P SH + HO CHCOOC2H5 CH2COOC2H5 S (CH3O)2PSCHCOOC2H5 CH2COOC2H5 绿色木霉 CH 3O S P SCHCOOC2H5 HO CH2COOC2H5 S (CH3O)2PSCHCOOH CH2COOC2H5 S (CH3O)2PSCHCOOH CH2COOH
10.试述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并举例说明其原理。
有机磷农药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分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 (1)有机磷农药的生物降解过程 ①吸附催化水解: 吸附催化水解时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途径。 如地亚农等硫代磷 酸酯的水解反应如下:
S (RO)2P OR

S +H2O (H+或OH-) (RO)2P OH + R, OH
(辛硫磷)
(C2H 5O)2P ON C
(2)有机磷农药的生物降解 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被微生物降解是它们转化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化学农药对土壤微 生物有抑制作用。 同时, 土壤微生物也会利用有机农药为能源, 在体内酶或分泌酶的作用下, 使农药发生降解作用,彻底分解为 CO2 和 H2O。如马拉硫磷可能被两种土壤微生物——绿 色木霉和假单胞菌——以不同方式降解,其反应如下:
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原理:以离子价为为依据,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 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进行等价交换。 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特点:1 离子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 2 同价离子中,离子半径越大,水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 较强的交换能力。 3 土 壤 中 一 些 常 见 阳 离 子 的 交 换 能 力 顺 序 : Fe3+>Al3+>H+>Ba2+>Sr2+>Ca2+>Mg2+>Cs+>Rb+>NH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圈: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

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的物质的能力。

主要元素O、Si、Al、Fe、C、Ca、K、Na、Mg、Ti、N、S、P等。

2、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其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产物,由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构成。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是土壤形成的标志,土壤肥力的表现。

土壤水分:来自大气降水和灌溉土壤中的空气:成分与大气相似,不连续,二氧化碳比氧气多。

3、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4、土壤中存在着由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细菌组成的生物群体。

5、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层次,分别为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6、土壤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不可逆性。

7、岩石化学风化分为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三个过程。

8、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根据测定潜性酸度的提取液不同,可分为代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代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KCl、NaCl等)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Al3+离子交换。

用强碱弱酸盐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代换出来,同时生成弱酸,此时测定该弱酸的酸度称水解性酸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
1、土壤圈: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

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土壤的物质的能力。

主要元素O、Si、Al、Fe、C、Ca、K、Na、Mg、Ti、N、S、P等。

2、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

其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
土壤固相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产物,由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构成。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是土壤形成的标志,土壤肥力的表现。

土壤水分:来自大气降水和灌溉
土壤中的空气:成分与大气相似,不连续,二氧化碳比氧气多。

3、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称为土壤的缓冲性能。

4、土壤中存在着由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和细菌组成的生物群体。

5、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层次,分别为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6、土壤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不可逆性。

7、岩石化学风化分为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三个过程。

8、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根据测定潜性酸度的提取液不同,可分为代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代换性酸度:用过量的中性盐(KCl、NaCl等)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Al3+离子交换。

用强碱弱酸盐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离子代换出来,同时生成弱酸,此时测定该弱酸的酸度称水解性酸度。

一般水解性酸度高于代换性酸度,代换性酸度只是水解性酸度的一部分。

吸附性铝离子(Al3+)是大多数
酸性土壤中潜性酸酸主要来源,而吸附性氢离子则是次要来源。

潜性酸度远大于活性酸度。

9、土壤胶体的性质
(1)土壤胶体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2)土壤胶体的电性土壤胶体微粒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反离子层或扩散层),即合称双电层。

(3)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土壤胶体的凝聚性主要取决于其电动电位的大小和扩散层的厚度
常见阳离子凝聚力的强弱顺序:
10、影响阳离子交换吸附的因素:电荷数,离子半径,水化程度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不同种类的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顺序:
有机胶体 >蒙脱石 > 水化云母 > 高岭土 > 水合氧化铁、铝
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土壤胶体中SiO2/R2O3比值越大,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pH值下降,阳离子交换量降低
11、可交换阳离子分两类:致酸阳离子(Al3+、H+)和盐基阳离子(Ca2+、Mg2+、K+、Na+等)。

盐基饱和度:
交换量的单位:厘摩尔/每千克土 (cmol/kg)
12、土壤的缓冲作用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它有机酸及其盐类,构成很好的缓冲体系。

a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盐基代换量越大,土壤的缓冲能力越强;b代换量相当时,盐基饱和度越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越大;反之,盐基饱和度减小,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增加。

铝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带有OH-基的铝离子容易聚合,聚合体愈大,中和的碱愈多, pH > 5.5,Al3+失去缓冲作用。

一般土壤缓冲能力的大小顺序是:腐殖质土﹥黏土﹥砂土。

13、Eh > 300 mv,氧体系起主要作用,土壤处于氧化状态;Eh < 300 mv,土壤有机质起主要作用,还原状态;
影响Eh的因素(1)土壤通气情况(2)pH值:受氧体系支配,pH下降则Eh上升(3)有机质状况:有机质分解时形成大量还原性物质(4)无机物状况:还原性或氧化性物质的含量(5)根系代谢所分泌的有机酸的Redox
Eh对土壤性质的影响:Eh在200-700mv时,养分供应正常;Eh >700mv,有机质被氧化,迅速分解,养分贫乏;Eh在400-700mv时, 氮素以NO3-
存在;Eh <400mv, 反硝化发生;Eh <200mv, NO3-消失,出现大量NH4+;Eh <-200mv, H2S产生氧化使土壤酸化,还原使土壤碱化
14、土壤污染:当各种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并破坏了土壤的功能和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称为土壤污染
来源:(1)污水灌溉;(2)固体废弃物污染;(3)大气沉降(酸雨、放射性元素、有机污染物);(4)农业污染(农药、化肥)
污染的类型: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有害生物污染;其它污染(如酸雨)
特点:隐蔽性、累积性、复杂性
危害:影响植物生长、影响土壤微生物、危害土壤动物、污染水体、食物和大气
15、土壤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pH值、土壤质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
量、CEC(阳离子交换容量)等。

(1)一般来说,土壤pH越低,H+越多,重金属被解吸的越多,其活动性就越强,从而加大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向生物体内迁移的数量。

(2)一般来说,质地粘重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力强,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能力。

(3)一般来说,在还原条件下,很多重金属易产生难溶性的硫化物,而在氧化条件下,溶解态和交换态含量增加。

(4)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高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

16、在旱地土壤中,镉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dCO3。

土壤中铬是以CdCO3、Cd(PO4)2、Cd(OH)2、Cd 四种形态存在
17、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增强。

砷对植物危害小。

18、影响土壤酸碱性主要有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其中氧化作用使土壤酸性增加。

19、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1)植物根系通过改变根系化学性状、原生质泌溢等作用限制重金属离子的跨膜吸收。

(2)重金属与植物的细胞壁结合,而不能进入细胞质影响细胞代谢活动,使植物对重金属表现出耐性。

(3)酶系统的作用。

耐性植物中酶活性在重金属含量增加时仍能维持正常水平,此外在耐性植物中还发现另一些酶可被激活,从而使耐性植物在受重金属污染时保持正常代谢过程。

(4)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使重金属以不具生物活性的无毒螯合物形式存在,降低了重金属离子活性,从而减轻或解除其毒
害作用。

20、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由于其物理化学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的差异,在土壤和农作物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明显不同。

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可分为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

交换态的重金属(包括溶解态的重金属)迁移能力最强,具有生物有效性(又称有效态)。

土壤中各类胶体的吸附顺序为:氧化锰>有机质>氧化铁>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

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过程与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种类、生长发育期、复合污染、施肥等有关。

2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

答:①控制农药的适用②合理适用化学肥料③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管理
④排土、客土改良⑤施加抑制剂
22、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

答:特点——难分解、易富集、植物对各种金属的需求的差别很大、生物效应明显、污染危害与存在形态有关。

影响因素:悬浮物对金属的吸附作用、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PH。

23、以下可以诱发重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因素是:…………PH降低、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24、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可分为静电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25、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树脂、腐殖质、腐黑物
26、土壤中农药的迁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

农药在田间中的损失主要途径是挥发。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1)土壤水分的含量2)土壤吸附的影响3)土壤的紧实度4)温度5)气流速6)农药种类。

影响质体流动最重要的是农药与土壤之间的吸附,吸附最强者移动最困难。

27、有机化合物的吸附中,存在两种主要机理:一是分配作用,即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二是吸附作用,即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低浓度有机物在土壤上呈非线性吸附。

橡胶态对有机物吸附速率较慢,呈线性、非竞争吸附;玻璃态对有机物吸附速率较快,呈非线性、竞争吸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