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电压_1.docx
初三物理电压教案

初三物理电压教案初三物理电压教案5篇通过引入相关的案例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电压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物理电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
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变换。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等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5、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6、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
教学重点:使学生形成电压概念,理解电压作用,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
教学难点:理解电流的形成,会用电压表测出被测电压教学用具:电源(或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演示:闭合示教板上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提问: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取下电路中的干电池,闭合开关,灯泡不发光。
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板书课题:第十六章第一节电压2、学生设疑:关于电压,你想知道什么,请大胆提出来。
问题举例: (1)什么是电压?(2)电源的的作用是什么?(3)一段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4)电压的单位是什么?(5)测量电压的仪器是什么?怎样连接电压表?3、学生自学教材,独立完成上述问题,并在教材上做好圈画标注,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时解决。
二、解疑合探活动形式:组内交流、合作、实验操作展示、评价、教师点拨;检测。
知识点一: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
用水压形成水流来类比电压形成电流。
电源的正极聚集有大量的上电荷,负极聚集有大量的负电荷,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就产生了电压。
这个电压使电路中电荷发生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知识点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要有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电路应是通路。
知识点三:电压(U)的单位。
九年级物理全册 16.1《电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电压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知道电压。
(3)会使用电压表。
2.学情分析:(1)在初中物理学习的知识体系中,无法讲清楚电压是什么,多数学生对电压概念的认识是通过生活来感知它的存在。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从感知电压的存在(电器标牌标识的电压)到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从而认识电压的高低。
(2)学生有一年的物理学习,对电压的单位、符号等基本知识能够自主学习。
对于电压表的学习,学生可以类比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学习操作的难度会大大降低,掌握的熟练度较高。
(3)由于学生对电的知识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学习起来会感到较陌生。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认识电压的存在,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电压单位及换算关系的认识,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通过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物展示、视频播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类比法”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电源和电压,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电压的概念及电压表的连接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2)电压表的连接和读数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四、教学思路:通过演示实验,用不同节数的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通电,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从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在电路中形成的电流大小不同,其提供的电压大小是不同的,引出电压的单位和单位换算。
介绍小资料里的几种电压值,要求学生掌握干电池、蓄电池、家庭电路电压值。
电压的高低可用电压表测量,由于学生已具有电流表及使用的相关知识,对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采用学生自学方式进行,学生阅读小资料里的电压表使用说明,对电压表的连接,可在电路图(PPT实物图)上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并总结;对电压表读数要特别强调步骤顺序,最后组织学生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进行对比,做出小结。
第十六章第1节电压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十六章第1节电压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十分重视每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以《电压》为主题,旨在让小朋友们了解电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教学活动时,我采用了情境导入、实践操作、互动交流等方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电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能够避免触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压和安全的关系,知道如何避免触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压演示器、电压表、电源、灯泡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电压表,一份电路图,一份实验报告。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我通过一个故事引入电压的概念,让孩子们了解到电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因此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2. 实践操作: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电压演示器进行实验,观察电压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3. 互动交流: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避免触电。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压和安全的关系,知道如何避免触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次教学活动,认为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电压的概念,效果非常好。
但在安全意识的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引入安全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就有安全意识。
同时,我还计划让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调查家里的电压情况,了解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等,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电压的理解。
初三物理第一节 电压教案

初三物理第一节电压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是提供电源的装置2、知道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之一3、知道电压的符号和单位4、识记干电池和家用电路电压值(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的教授,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压的作用和单位,电压表的使用2、难点:电压概念的建立和电压的作用实验表格:L1两端的电压U1/VL1两端的电压U2/V总电压U/V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初三物理第一节电压教案6、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和.串联电路U=U1+U2(B)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的电压1、设计电路图并连接实物图,使两个小灯泡连接成并联电路。
2、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使电压表测量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3、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使电压表测量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4、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使电压表测量小灯泡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U5、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换用不同规格小灯泡,多组实验――略)实验表格:L1两端的电压U1/VL1两端的电压U2/V总电压U/V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初三物理第一节电压教案6、结论: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U =U1=U2注意:(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断开。
(2)接量程时先大后小。
六、练习(一)1.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实验中,物理实验小组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得V的示数是3.8V,V1的示数是2.3V,V2的示数应为()A.1.5V B.3.8VC.2.3V D.6.1V6.如图所示,灯泡L1比L2亮,电压表V2示数为6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1示数为6V B.V1示数大于6VC.V2示数小于6V D.V2示数大于6V(二)课本后面的练习。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电压教案(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电压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电压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一节电压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一电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例:U=220V= kV= mV2(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初步认识电压,理解电压的作用。
1.2 掌握电压的单位及换算方法。
1.3 了解常见电源的电压值,如干电池、家庭电路等。
1.4 学会使用电压表,并能正确读取电压值。
2. 能力目标2.1 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
2.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德育目标3.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3.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电压的初步概念。
2. 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三、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压的作用。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工具1. 干电池若干。
2. 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3. 电压表、电流表。
4. 投影仪、家用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1 提问: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呢?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讲解电压的概念2.1 电压的定义:电压是电势差的绝对值,是推动电荷流动的力量。
2.2 电压的单位:伏特(V),1kV=1000V,1V=1000mV。
3. 实验演示3.1 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3.2 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4. 知识拓展4.1 介绍常见电源的电压值,如干电池、家庭电路等。
4.2 讲解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示范操作。
5. 课堂练习5.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解答疑问。
6. 总结与反思6.1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受。
6.2 教师总结,强调电压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电压的概念、单位和作用。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电压教案(1)

电压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熟记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和元件符号;了解电压表的量程、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
2、会使用电压表测电压,会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学习了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等知识之后又认识的一个新的电学物理量——电压。
本节内容围绕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展开。
正确使用电压表和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压的作用、理解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和元件符号;及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和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4、会使用电压表测电压。
过程与方法1、通过使用电压表测电路两端的电压,学会连接电压表和读数。
2、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学会认真读数,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媒体教具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压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复习:复习电流形成的原因及电流的单位、定义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二、新课学习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2、电压的单位学生合作探究:(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小结:(1)、电压的单位:伏特符号: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比伏小的单位毫伏(mV)(2)、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是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是36V。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6.1《电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6.1《电压》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一节名为"电压"的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理解电压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来表达电压的大小。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电压的存在,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电压的大小。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电压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是电流的动力。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来表达电压的大小。
3. 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是电流的动力。
难点: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来表达电压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压实验器材、电源、灯泡、导线等。
学具:画图工具、记录本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压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电压的存在,并引发他们对电压的兴趣。
2. 探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电压实验,观察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3. 发现:通过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发现电压的大小与灯泡的亮度有关系,电压越大,灯泡越亮。
4. 表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电压的大小,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图形表示。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是电流的动力。
难点: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来表达电压的大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电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电压的大小,并且在实验中培养了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课后,我让孩子们继续探究电压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出来,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他们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电压的存在,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电压的大小。
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电压的概念,而不仅仅是通过理论学习。
在实验中,孩子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电压对电流的影响,从而引发他们对电压的兴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1《电压》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1《电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6章第1节《电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压的概念、电压的单位以及电源的作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的作用,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压的概念、电压的单位及换算关系、电压的作用。
难点:电压的概念的理解,电压单位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引导学生思考:电压是什么?电压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电压的概念,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并与学生一起回顾电压的单位换算关系。
例如,1kV=1000V,1V=1000mV。
3. 实验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电压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电压是如何影响电流的?电压越大,电流会越大吗?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个与电压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压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3V,通过电阻器的电流为0.5A,求电阻器的电阻值。
5.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与电压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6.1 电压电压的概念:电压是电势差的绝对值,是电荷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需的能量。
电压的单位:伏特(V),1kV=1000V,1V=1000mV。
电压的作用: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提供电压,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压的概念及其单位换算关系。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电压U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电压测量、串并联电路电压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讨论。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能够描述电压的作用和单位。
2.学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并能正确读取电压值。
3.掌握电压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布规律,能够分析简单电路中电压的变化。
-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实验,从简单的电路到复杂的串并联电路,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电压的测量和计算。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布规律,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提供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的电压分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增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4.使用分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利用课后时间,观察并记录家中常用电器的工作电压,分析这些电器是如何实现电压转换和应用的。
-要求:以表格形式列出各电器的工作电压,并简要说明其电压转换原理。
3.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电压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有哪些?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压?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电压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学生在认知方面,对电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实验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电压的概念。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4《电压》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4《电压》WORD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压的概念和单位,了解电路中元件之间电压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计算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的电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路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压的概念和单位,电路中元件之间电压的关系。
2.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元件之间的电压。
三、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材。
2.教具:投影仪、电阻、电流表、导线等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电流草图和电阻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压的概念和单位。
2.展示(15分钟)(1)投影展示电压的概念和单位的相关知识点,并解释其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展示电流表的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量程、正确连接电路、读取电流表上的数值。
3.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电压的关系,并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
4.实验操作(2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电压计测量电源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阻上的电流,并计算出电路中的电压。
(2)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的电压。
5.检查(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核查学生对电压的理解和运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强调电压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电压》部分的选择题和计算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讨论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电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巩固了欧姆定律的运用,并能计算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的电压。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紧,实验操作时间稍短,下节课需要适当延长实验时间,加深学生对电压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九年级物理全册 16.1 电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电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和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2、过程与方法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认识电压表和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愿望。
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教学准备:课件,干电池,灯泡,导线,电压表,开关。
教学过程及指导:复习导入新课:(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呢?或者说你还想知道有关电压的哪些知识呢?没有电源,灯为什么不亮?生:手电筒里的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V,电子表电池有电压;高压线上有电压;什么是电压;电压是哪来的?……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什么是电压,课件:揭示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安全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数。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55――58页内容,(学生自学3分钟)同时完成以下自学检测题:1、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2、电源的作用是什么?3、电压的单位是什么?电压的符号及其单位符号是什么?各单位换算关系怎样?4、常见的电压值都有哪些?1节干电池电压、人体安全电压、家庭电路电压是多少。
5、怎样连接电压表?电压表怎样读数?自学检测:找同学回答自学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听说电压一词,如一节干电池电压是1.5V,我们家里用的电灯、电视机等很多用电器的电压是220V,手机电池电压是3.6V,野外很高的输电铁塔上电线的电压高达10000V、50000V甚至更高,警察用的电警棍能够产生高达数万伏特的电压,起电机的两个放电球之间的电压也能达到几万伏特,可以击穿一张薄纸。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学设计(精选6篇)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学设计(精选6篇)九年级物理《电压》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电压》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3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4、指导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从而了解电压的概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1、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知道导体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的呢?运用抽水机提供水压,水压形成水流,类比学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
对学生学习电压进行引导。
二、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和课前预习学生电压,教师要引导1、电压概念的形成: 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源的作用: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1)干电池:(2)发电机:(3)学生电源:干电池学生电源3、想想做做: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干电池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4、总结结论(1)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2)单位换算关系1 kV=10 V 1V=103 mV(3)常见的电压值:干电池电压1.5V,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九年级物理电压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导、电阻、电流、电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用伏特表测量电压的方法。
(3)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验、现象向抽象规律的引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采用讲授、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工作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操作实验器材。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态度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
2.理解电导、电阻、电流、电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知识的介绍:(1)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2)电压:是电流的推动力,单位是伏特(V)。
(3)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单位是欧姆(Ω)。
(4)电导:是导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是西门子(S)。
2.实验现象引入:(1)实验1:使用伏特表测量不同电压的电池。
(2)实验2:通过改变电阻值,观察电流大小的变化。
3.实验操作:(1)实验1:使用伏特表测量电池电压。
①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记录下电流值。
②用伏特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记录下电压值。
(2)实验2:通过改变电阻值,观察电流大小的变化。
①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②分析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4.实验结果分析:(1)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2)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阻成反比,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电导、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的操作,学生对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特别是在接线和使用测量仪器时,学生需要注意防止短路和触电等风险。
(九年级物理教案)物理教案-电压

物理教案-电压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教法建议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1.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2.电压的高低和单位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二、类比说明,讲解电压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3.对电压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压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三、电压的单位1.电压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2.对电压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电压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例题.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C. 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电压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4.5V=______mV.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电压
《电压》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过程方法:初步认识电源、电流、电压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学习重点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学习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课型体验主导
教具
与媒体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
教
学
程
序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5min)
〖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
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吗?
手电筒里的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V;电子表和电动玩具车里用的电池也有电压;高压线上有电压;那么电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概念。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压(15min)
实验1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看来,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
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
1.概念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而电源就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的形成与水压的形成很相似,下面我们看一下视频1水压的作用。
[想想做做][师]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创设情境,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归纳出电压的作用和电源的作用。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看来,电压也是有大小的,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2.电压的符号是“U”
3.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单位符号是“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V=103V1mV=10-3V1μV=10-6V
4.了解常见电压值,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值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并做单位换算练习。
视频资料1生活常用电压值
视频资料2电池电压
趣味物理有些生物细胞,不仅细胞膜内外有电位差,在细胞的不同部位之间也存在电位差。
这类细胞称极性细胞。
在极性细胞所组成的组织中,如果极性细胞的排列方向不一致,它们所产生的电场相互抵消,该组织就表现不出电位差。
它的极性与电位大小,取决于细胞偶极子的并联、串联或两者兼有所形成的量总和。
如在一些生物组织上,极性细胞就是串联排列的。
其中电鳗等鱼具有的电器官就是有特化的肌肉所形成的“肌电板”串接而成。
如由5000—6000个肌电板单位串联而成的电鳗的电器官,由于每个肌电板可产生0.15V左右的电压,因此这种电器官放电的电压可高达600V—800V。
电鳐的“肌电板”数没有电鳗的多,因此产生的电压在200V左右。
人类发现石墨的导电性后,开发出很多正当的用途,造福人类,例如石墨电极、铅笔、密封膏及石墨乳等都是有天然或人造石墨制成的。
但是,科学的发展却导致了石墨炸弹这个电站杀手的横空出世,不能不说是科学的悲哀。
人们需要做的是利用科学为人类造福,而不是像北约集团那样滥用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制造人间悲剧。
(二)电压表的构造(6min)
1.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就是电压表。
电压表符号应该是V。
2.①该电压表的零刻度线在表盘的最左端。
②该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一个公共的“-”接线柱和两个“+”接线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