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来历
原来这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来历
原来这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来历民间⼴为流传着“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不少⼈应该都知道那么“⽕烧潭柘寺,⽔淹北京城”的谚语故事⼜有多少⼈听说过呢!下⾯⼩编跟您唠唠门头沟区—潭柘寺的⼆三事。
据说早年间北京、天津这⼀块⼉都是⼤海,⼤海⾥有⼀条恶龙,这恶龙⼀摆尾永定河就发⼤⽔,这恶龙⼀吐⽕这地⽅就得三年⼤旱,民不聊⽣。
当明朝准备从南京迁都北京时,明朝的开国宰相刘伯温奉旨修建北京城,决定除掉恶龙。
精通奇门遁甲、天地五⾏的刘伯温活捉了恶龙之后,镇压在了北新桥下,并且⽤⼀⽀箭作房屋的⼤梁修建了潭柘寺,箭头直指恶龙的咽喉。
⾃此,⼈们才能安⼼在此繁衍⽣息。
据说,后来在北京城⾥修建皇宫时,都必须⽐潭柘寺的⼤梁低⼀⼨,这就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由来。
北新桥那么,“⽕烧潭柘寺,⽔淹北京城”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呢?还是得接着第⼀个传说:话说作恶多端的恶龙被刘伯温活捉,镇压在了⼀座桥下。
恶龙问刘伯温:“什么时候放了我?”刘伯温回答:“等此桥旧了。
”说罢提笔在桥上写了“北新桥”三个字,恶龙⼀看,这桥永远是“新的”,⾃⼰永世不得翻⾝了,便扬⾔道:“你是个⼈,能活多少年?待你死后,我⼀定要‘⽕烧潭柘寺,⽔淹北京城’”。
刘伯温⼀听赶快在潭柘寺⾥建了个⼤烟筒,亲⼿在上⾯刻着‘潭柘寺’三个字。
⼜在“北新桥”下⾯刻了“北京城”仨字。
若⼲年后刘伯温死了,恶龙果然“⽕烧潭柘寺,⽔淹北京城”,幸亏刘伯温早有防备,恶龙“⽕烧潭柘寺”时烧在了潭柘寺的⼤烟筒⾥;“⽔淹北京城”时洪⽔只淹到“北新桥”桥下⾯刻着的“北京城”三字。
传说刘伯温的刻字实际上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座寺庙。
从建寺时间可以看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是有实施根据的。
据说,潭柘寺建寺以来,历代的许多皇帝都来过潭柘寺,很多皇帝登基后的第⼀件事,就是要到潭柘寺来进⾹礼佛。
清代的康熙、乾隆皇帝在潭柘寺甚⾄还有居住的⾏宫。
中国历史名城
一.北京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又封尧之后人于蓟。
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
贞元元年(1153年),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于北京,称为中都。
后来,北京连续成为元、明、清最后三个封建皇朝的都城。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永乐皇帝朱棣攫取皇位后正式建北京城,这是“北京”一名的开始。
解放后,北京成为了中华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京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齐聚了中华五六个民族儿女,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
二.西安西安城始建于西周,时因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建造的丰京和镐京而合称之为“丰镐”。
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古称长安、京兆。
西安历史悠久,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是中国最有古典气质的城市,名列旅行首选地前几名。
西安的汉唐风雅不仅存在于古迹里,还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即使你是初来乍到的游客,也能感受得到。
西安的很多大小酒店、客栈,经常能够一推门就回到汉唐梦境中去。
到西安要更深入地了解风土人情,秦腔是一定要听的。
西安曲江的大唐芙蓉园也是感受汉唐文化精彩的好去处,回民风情坊似乎永远是西安美食的金字招牌,都不容错过的哟!三.南京南京,古称金陵、建邺、建康、石头城等,是长三角及华东地区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
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
话说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在老北京人中,有两句顺口溜,即“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
在我小的时候,这是人人皆知的两句顺口溜。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少能听见有人念叨了。
那么,何谓北京城的“里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又指的是什么?人们习惯把北京称作北京城。
因为北京的历史上,确确实实有城。
城外的河叫“护城河”。
北京历史上不但有城,而且是三层城。
三层城外都有“护城河”。
这就是顺口溜说的第一句,“里九外七皇城四”这“里九”是说北京的里城,有九个城门。
“里”,是指里城。
“九”是说北京的里城有九个城门。
这九个城门是: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
“外七”指的是外城有七个门。
这七个城门是: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西便门,广安门,右安门。
“皇城四”说的是皇城有四个门。
这四个门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另外,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是北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门!事情是这样的,民国十五年,因交通需要,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扒开城墙,开了一个门,起名叫“和平门”日本侵略北京时期,又开了“复兴门”和“建国门”1968年,文革期间,因战备需要,把北京城,拆了。
在城墙原址下,修了一期环城地铁,在地上,修了二环路。
在城门的原址,城门作为地名,全保留下来了。
据史料记载,北京和北京城,修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
从公元1407年,永乐大帝开使北京和北京城的修建,到1420年,即永乐十八年完工。
历时十三年。
与里城有关的几个名词:1前三门,2四九城,3九门提督。
1、前三门明永乐十八年,北京城修好后,周长有四十里,设九个门。
明灭亡后,满清入主北京,北京三层城,清朝全部按原样保留,只改动了几个城门的名子。
北京的里城,是四四方方的一座城。
里城的懂,西,北三面,各两个门,共六个门。
唯独南面设三个门。
即: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
俗称前三门。
在前三门中,正阳门居中,俗称前门。
地名与历史上的北京
地名与历史上的北京216王子豪邬晶秀汪远司家章北京是历史文化极为丰富的城市。
几百年的都城历史给北京留下了许多印迹,众多的地名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的地名或通俗易懂,或内涵丰富;有的体现地区功能,有的是地标建筑,还有一些隐藏着历史故事。
不少的地名可以帮我们了解几百年前同一地区的样子。
通过这些地名,我们不但能知晓过去北京城的布局,也能有利于未来北京的规划。
北京如今的地名大多是明、清、民国和解放以后定下的,他们能较好地反映这些时期的历史。
明清北京城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唯一继承首都地位的城市,集中国都城建设之大成。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
重建了宫城和皇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仅筑成南侧一面。
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后来明朝灭亡,满人入住京城,并未对城市布局作出多大的调整,除了一些与明朝直接有关的地名,比如御河(清称筒子河),少有改动。
有一些地名明显是当年两朝的“遗物”,比如前门、广安门、朝阳门等等。
另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地名也反映了当时的环境。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西苑。
康熙时称畅春园为西苑。
查慎行曾多次在此供职,有《赴西苑马上》《西苑值庐》《西苑送春》等诗词。
畅春园西侧村镇也称为西苑,即我们现在所谓的西苑(东起中直路西至颐和园东门,北始颐和园路北,南至中直机关北墙)。
民国八年(1919年)的文件《西苑俘虏收容所收容德奥俘虏情况》中的西苑便是指此地了。
现在北京人已经没人把中南海和西苑联系起来了,毕竟对于“苑”,大家都有郊区的印象,中南海是至高无上的中心,怎么是苑呢?后来北京有个很有名的西苑饭店,它在西外大街北京动物园的旁边。
明代这里是皇家庄园,清代称万牲园,解放初辟为西郊公园。
北京地名来历
八王坟据有关资料记载,八王坟就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墓地,也是北京比较有名的一处清代王爷坟。
老居民也回忆说,从祖辈上流传下来就知道这里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坟地。
既然英亲王阿济格在努尔哈赤的众多皇子中排位第十二,为什么会对他死后的墓地称为“八王坟”呢?这是因为阿济格在清朝初期开国诸王的排序中列为“八王”,所以对于他去世后所葬的墓地,民间老百姓一直俗称“八王坟”,并作为地名称谓一直延续几百年至今。
英亲王阿济格生于1605年,于1651年被顺治帝赐死。
他与当朝摄政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为同母胞兄,并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
曾随皇太极攻入长城,占领了遵化等河北重地,并率大军直逼北京城。
纵掠京畿地区,56战皆捷。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又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
随后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大军三万余人,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于次年俘杀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并招降大明军将领、兵马10万,占领63城。
英亲王阿济格后来也曾因“出师贻误战机、谎报军情”之罪被降为郡王,但又复亲王爵。
从授贝勒,到晋多罗武英郡王、封和硕英亲王、授命为靖远大将军,阿济格可谓杀敌英勇、战绩显赫,为大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他却是一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在摄政王多尔衮病重时,阿济格因参与密谋欲承袭摄政王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
阿济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牵连获罪,不少人被处死、抄家或是鞭责、革职,并由此兴起一场大狱之灾。
阿济格最后被顺治皇帝赐死。
这也是阿济格头脑简单,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后人评价英亲王阿济格“剽悍少谋”。
由于阿济格后人在民国时期就开始拆除、变卖八王坟的地面建筑,还有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酿酒厂的开发,估计从那以后,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八王坟的踪迹。
致使五十年代就在这里居住的老居民们也无缘一睹八王坟“真容”。
这也可能就是八王坟至今“片瓦未存”的原因。
北京来历
历史上有几个北京?北京是我国历史的古都之一,其Array实在历史上被称为“北京”的地方还有好几处。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后晋、后汉三代,都以它的发祥地太原府(今山西省太原市)为北京;宋仁宗赵祯把从前真宗赵恒亲征时驻跸过的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境内)建为北京;金熙宗完颜亶改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为北京;后来金完颜亮把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改称北京;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将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定为北京;明成祖朱棣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今北京市),并将都城迁于此。
天安门广场的变迁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修北京城时,在承天门以南开辟“T”形广场,清康熙年间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河上与天安门门洞及太庙、社稷坛正门相对应位置,建七座石拱桥。
在金水河两岸各设石狮一对,河的南岸还设置蟠龙华表一对,木牌楼一座。
清末,广场北自天安门往南到大清门全长672米;东西宽北端以天安门为中心,宽364米;南端以大清门为中心,宽100米。
共计面积约为112600平方米。
辛亥革命后,开放了广场。
民国三年(1914年)拆千步廊,民国三年(1914年)11月至1920年,在东、西三座门、中央公园门前修筑沥青路,在宗人府夹道修石渣路。
1924年北京开始通行有轨电车,有三条路线通过广场及东、西长安街。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大片地段垃圾成堆,一片荒芜景象。
1949年1月北平解放,天安门广场从此开始了新篇章。
北平市人民政府组织清运了广场全部垃圾,修筑了东、西三座门的道路和中华门与红墙间的道路,修缮了天安门城楼,修建了国旗杆和金水河两岸观礼台。
10月1日在广场隆重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祝大典。
1950年6月至9月和1951年8月至9月对广场先后进行两次改造,开辟了道路,铺筑了路面,拆除了花墙和牌坊;为方便交通,将金水河南岸一对石狮、华表及北岸一对石狮进行适当移位。
北京城的历史简介200字
北京城的历史简介200字
简介一
北京城历史悠久,早在西周初年即有燕国都城,辽金元明清五代均为都城。
北京城历经千年沧桑,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同时,北京也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中心,既有皇家气派,也有胡同文化的独特韵味。
现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同时焕发着现代都市的活力。
简介二
北京城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自辽代起作为陪都,称南京“燕京”,金朝时成为中都,至元代成为全中国的首都,明朝永乐年间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并沿用至今。
北京城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融合了多元文化。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北京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简介三
北京城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年前。
自周代始为燕国都城,后历经多个朝代更迭,成为五朝古都。
明清两代,北京作为都城达到鼎盛,故宫、天坛等建筑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近代以来,北京历经多次变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融合了古老传统与现代都市的魅力,展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
如今,北京不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国际大都市。
北京历史简介400字左右
北京历史简介400字左右
北京,简称“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坐落在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北依燕山,西邻太行山脉,东南面向广阔的华北大平原,地理位置优越。
这座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逾3000年的建城史和近1000年的建都史。
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便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镇,曾历经蓟城、燕都、燕京、大都等多个名称变更。
13世纪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将其定为大都,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宏大的国际化都市。
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于此,改称北平,后又改名为北京,奠定了现代北京城的基础。
清朝继承明朝,继续定都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
北京见证了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兴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等诸多世界闻名的古迹。
近代史上,北京亦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首都,新中国成立后,再次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北京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技教育实力,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人文交流与科技创新基地。
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的由来
北京地名的来历北京的由来1、天桥2、大栅栏3、东四、西四4、大北窑5、亮马河6、呼家楼7、黄庄8、保福寺9、五棵松10、公主坟11、六里桥12、八里庄13、王府井14、象来街(长椿街)15、护国寺16、八王坟17、五大镇石18、北京的福禄财寿吉19、八达岭20、神路街21、和平门、复兴门、建国门22、“花椒地”——“花家地”——“画家地”23、北京胡同名24、北京动物地名25、以“营”为名的地名26、铁狮子坟27、北京的大西天和小西天28、明光村29、索家坟30、西土城路31、蓟门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
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
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
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
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
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
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
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
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
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
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
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
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
1928年改称北平。
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
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
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
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
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
中国34省市名字由来
中国34省市名字由来:这次真长知识了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世界大国,其上下五千年的传承让我们见识它的博大精深,那么你是不是知道中国各省名字背后的由来呢?你又是否了解自己家乡所在省份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呢?今天笔者就带你了解中国34省名字的由来!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5、内蒙古自治区(蒙)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蒙”字作为简称。
北京地名的来历
北京地名的来历【篇一】北京名字的由来: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
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
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
”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
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8、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10、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篇二】北京是明成祖朱棣篡政后,迁都北平后改的,意与南京相对之意。
1368年8月,明大将徐达率大军攻占了元大都。
虽然元顺帝逃往了漠北,但其许多军队仍滞留在大都周围,时时威协着大都,元将领也速就曾兵临通州。
朱元璋当即命令大将常遇春率重兵消灭大都周围的元军。
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大都附近元的残余军队。
为什么称北京为对称的古都
为什么称北京为对称的古都因为在直升飞机上鸟瞰北京,人们惊奇地发现,景山犹如一个人像,五官俱全,左右对称。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对称的城市。
它以故宫为中心,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景山到地安门、钟楼、鼓楼和安定门,组成了一条中轴线。
东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条条东西向的胡同纵横交错,分列在中轴线的两旁。
因为对称,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认。
许多象征封建时代帝王权力的重要建筑,也都整齐对称地分布在中轴线的周围。
如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坛和地坛,筑在轴线的南北两端的东侧;天安门的东边,有着皇室的太庙(现已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西边,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坛(现已辟为中山公园)。
这种对称的格局在故宫的宫殿建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紫禁城内部,不仅殿堂建筑此起彼落,互相对应,甚至连道旁的石兽石栏,城边的角楼,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双配对,相映成趣。
整齐对称,构成了北京城市建筑上的独特风格和宏伟的气势,给人以稳重、博大、端庄的感觉。
北京有着4 千多年的历史。
辽代以后,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
它集中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很多。
如故宫、景山、北海、中南海、颐和园、天坛、地坛、长城——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周口店中国猿人和山顶洞人遗址等。
很多建筑物造型奇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
如天坛是一个圆丘,地坛却成方形,这正符合我国古代的“天圆地方”的说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东临渤海,面向华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热、秋凉、冬寒。
现在的北京市,有10个区,9个县,面积1 600平方千米,人口近千万。
它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内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非常繁华。
北京的现代建筑,在布局上虽已不像过去那样恪守对称的陈规,但市政建设还是考虑到我国的传统风格。
例如,以紫禁城为中心的环城地铁、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都是对称的。
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及其延长线,正在被改建成南接京郑公路、北经亚运村,直达燕山奇峰的现代化中轴路。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
北京有趣的数字地名历史北京建城,自周武王灭商,封黄帝后人于蓟城算起,已有3050年历史。
北京建都,自金代皇帝完颜亮建立金中都算起,也已有852年历史。
在这漫长的期间,北京曾产生、变更、消亡和传承了无数个地名。
老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
在这里,我们选取部分冠有“一”至“十”,以及“百、千、万”这样的“数字地名”,说说它们的来历和趣事……一字篇一尺大街在前门外大栅栏地区,有一条与琉璃厂东街相连的杨梅竹斜街,此街西段,旧称一尺大街。
清末进士陈宗蕃1931年所著《燕都丛考》中写道:“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
”可见一尺大街至少已有70余年的历史。
一尺大街上原有6座店铺,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馆、铁匠铺和理发店。
一尺大街虽名为“大街”,实际仍是胡同,它虽是北京最短的胡同,却也并非真的只有一尺长,而是长20余米。
如今一尺大街名称已经撤销,被并入了杨梅竹斜街。
在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的那段路,就是旧时的一尺大街。
廊房头条在北京,“一条”往往被称为“头条”,就是“头一条胡同”的意思。
在北京,将同一条街上并列相邻的胡同按顺序命名为“某条”的做法,至少在明代即已出现。
明代嘉靖年间张爵著于1560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就有“咸宜坊一条胡同、二条胡同、三条胡同”的记载,其位置相当于今西城区辟才胡同北侧。
查慎行著于清代的《人海记》提到,明代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之初,曾在城门口和钟鼓楼等处建造店铺房屋,招商经营,统称为“廊房”。
当时按地段不同分别制定了税收等级,指定廊房中有能力的经营户充当“廊头”,负责收敛税款,送交皇家天财库(在西什库),供皇帝宴会和赏赐开销。
如今前门外的廊房头条等胡同名称就是那时的遗留,堪称是北京最早的招商区。
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大栅栏街(原名廊房四条)放火焚烧卖洋药的老德记药房,不料火势蔓延至廊房头条,将这一带繁华密集的商业区尽行烧毁,受损商铺达上千家,连京城金融界柱石“四大恒”也因灾停业。
北京故宫的来历
北京故宫的来历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扩展资料: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
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1.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1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
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 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故宫黄瓦红墙, 金扉朱楹, 白玉雕栏, 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 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
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2.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
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
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中国各省市名字的由来
中国各省市名字的由来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
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
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
元代改称大都。
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
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
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
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
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
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
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
秦时称江州。
隋称渝州。
北宋称恭州。
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5、内蒙古自治区(蒙)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
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
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
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蒙”字作为简称。
呼和浩特:公元十六世纪,蒙古封建主阿拉坦汗率领默特部驻牧呼和浩特地区。
1581年,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大兴土木建城,并用青砖修起城墙,把房屋等围起来,远远望去,一片青色,所以蒙语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城市"。
北京地名的故事
北京地名的故事
北京地名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大北窑:此地有陶窑,出产大量砖瓦,是建设北京城的必需品。
由于建设的需要,大量工匠涌入北京,使得北京的窑逐渐增多,并集中在南城一代。
2. 南礼士路:20世纪的前四十年,北京城通往门头沟等郊区的交通非常不便。
于是在阜成门附近租驴前往,成了当时普通家庭的最佳选择。
在阜成门附近出现了一条“驴市路”,专供行人租驴西去。
直到解放后,在调整地名时,由于此处已不再租驴,且“驴市路”不够文雅,就将此路改称礼士路,而此路的南段,就成了南礼士路。
3. 灯市口: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民间称为灯节。
4. 苹果园: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太监比较得宠,揽到了很多私房钱,他于是在京西买了一大块地,种植各种瓜果。
5. 灵境胡同:朱棣皇帝有一次患病,入睡后梦见两位道士前来授药,过了几天病还真的就好了。
皇帝甚为感激,于是下令为其建宫祀,并赐名为灵济宫,民国后,灵济宫所在的地方改名为读“灵济胡同”,谐音为灵境胡同。
6. 奶子房:此地原为奶妈聚居之地,专为皇室奶孩子。
这些地名都有着独特的来历和故事,展现了北京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紫禁城的来历与结构上的最大隐秘
提起故宫,有人会想到北京故宫,有人会想到台北故宫,还有人会想到沈阳故宫,但是,说起紫禁城,那就只有北京故宫这独一份了。
自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到清宣统三年溥仪退位止,明清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先后住在这里,统治中国达四百九十一年。
那么紫禁城作为皇宫的正式名称,有什么来历呢?从根本上说,它和我国古代“哲学与天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人在哲学上有“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之说,”天人感应“源于《尚书·洪范》,其学说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天人合一“最先由《庄子·齐物论》中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而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等。
三垣即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居于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成为古人心目中天帝之居所。
天宫又叫紫微宫或紫宫。
人间的皇帝是天帝之子,自称“天子”,他们所居住的皇宫模仿“天宫”而构造,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
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到江山永固,甚至”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目的。
天上的紫微垣与地上的皇宫,在“天人感应”下,二者就会相互影响。
据《后汉书·严光传》记载,汉光武帝刘秀非常想念他的同窗严光,于是将其请入宫中叙旧,夜里严光睡觉时不老实,紫禁城神武门天文图文化Culture紫禁城的来历与结构上的最大隐秘故意把一只脚搭在了刘秀的肚皮上,次日太史官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刘秀笑着说:“无妨,这是我与同窗严光在同榻而眠。
”所谓“客星犯御座”,就是说有客星侵入了紫微座。
《晋书》亦云:“紫微,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也”。
但是相比于称”皇宫“为紫宫,”禁中“一词更频繁的出现在秦汉时期的记载中,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
又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
再如《汉书·孔光传》:“上於是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光……皆引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
现代改名的城市
现代改名的城市一、北平北平的改名政治意义就比较浓了,北平是北京的古称,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朝大都路被明军收复,被改称为北平府,这就是“北平”一词的来历,靖难之变后,朱棣成功夺得皇位,于永乐元年(1402年)升燕京北平为北京,暂称“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可以理解为“陪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来历。
而且永乐大帝雄才大略,多次北伐亲征蒙古,他北伐时也常驻于此,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再后来永乐大帝干脆就把国都直接迁到了北京城,从此一直到清王朝,北京都是中华帝国的首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同年3月迁都北京。
民国伊始,北京仍依清制称顺天府。
1928年北伐战争后,民国首都迁回南京,京兆地方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抗日战争时,日寇侵占北平,改名“北京”,抗战结束后,又被国民政府改回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定都北京,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复名为北京,建国后,城市正式改叫北京。
首都叫“京”,那是天经地义。
二、襄樊襄樊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两座城市:襄阳和樊城。
不过襄阳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听的很多,此处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节点之一,兵家必争之地,历史记载甚至一些武侠小说中都频繁出现此地,而樊城知道的人可能少一些了。
其实襄阳与樊城在汉水南北两岸,隔江相望,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5月,复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
次年6月,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
1979年,襄樊市升格为省辖市。
1983年8月19日,地市合并,“为了照顾襄阳和樊城两地干部的情绪”,建市仅35年的小襄樊市“吞掉”了整个襄阳地区…这个名字起得确实不成功,襄阳名气多大啊,这襄樊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于是,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
这个改名并没受到太大的非议三、徽州徽州这个城市的改名也是挺失败的,此地是文化重镇,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徽州文化是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可是,现在在中国已经没有这么个行政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的来历-学问真是不少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最早称之为蓟,是燕国的都城。
后来,辽金元明清均定此为国都,因此北京以千年古都闻名于世。
在地理上,北京北依燕山,西靠太行,地势西高东低,有永定河围绕,历来被称为“山环水抱必有气”的理想都城。
北京的民间传说可谓众说纷纭,精彩纷呈,至今流传的以明清时期居多。
提及北京,往往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据说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把早年间京津地区一条作恶多端的恶龙*镇*压在北新桥下,并且用一支箭作大梁修了潭*柘寺,箭头直指恶龙咽喉。
自此,人们才安心在此繁衍生息,渐成气候。
后来修皇宫时都必须比潭柘寺的大梁低一寸,避讳这支箭。
现在潭柘寺与北京的关系依旧重要如昔,无所能撼。
在北京旅游,也会听到导游介绍“八臂哪吒城”的传说,这也与镇*压恶龙有关,当年刘伯温授命修建北京城时,在利用地形阻止孽龙捣乱时,八臂哪吒托梦授意建城图纸,所以北京城也被叫“八臂哪吒城”。
长城故宫作为北京的符号,承载了北京太多悠久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
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关于故宫“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故事也很有趣。
刘伯温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为了显示天子尊严,计划把宫殿修多修大点儿,但是凡间宫殿不能超过天宫,天宫宝殿是一千间,所以刘伯温盖故宫只修了九百九十九间半,那半间作了个开放式的茅厕。
这样说来,刘伯温是北京城最早的设计师兼总指挥。
其实,故宫现存宫殿建筑共8707间,如果一天住一间,也要24年才能住过一遍。
在故宫的建筑中,四个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这四座角楼是明成祖朱棣的旨意,但是这个课题在当时属于建筑领域的一项空白,后来一个木匠发现蝈蝈笼子符合这个构造,受此启发,紫禁城角楼才得以建成。
老北京人常说“九门出九车”,是说朝阳门为粮门,东直门为建筑门,德胜门为出兵门,安定门为进兵门,正阳门独供天子出入,宣武门为执法门,崇文门为税务门,阜成门为煤门,西直门为水门,九门九用,职能分明。
城门上都有牌匾,写着门的名称,但牌匾上的“门”字都没钩儿。
因为皇上是天之骄子,真龙转世,所以皇上的喜怒哀乐有龙颜震怒、龙心大悦、龙体贵恙等专用术语搭配。
但龙是水中之物,水中之物哪有不怕钩儿的,作为真龙天子的皇上住的地方有钩犯忌。
所以,内九门的“门”字最后一笔都是直下来不弯勾的。
北京还有五大镇物,用来震慑妖魔,以确保京城安全。
东方属木,镇物是广渠门外神木厂的金丝楠木;西方属金,镇物是大钟寺的大钟;南方属火,镇物是永定门的燕墩;北方属水,镇物是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中央属土,镇物是聚土而成的景山。
这是按道家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设置于京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这五大镇物现在还可以找到。
此外,北京每一处名胜都与动人的传说相连,很多名人大家的故事都能在北京找到传颂的踪迹,如王府井、八宝山、曹雪芹、纪晓岚等,太多太多,数不胜数。
当然,围绕北京城的民间传说难免有皇权天授、教化百姓,为封建阶级巩固统治地位谋求舆论支持的色彩,同时也反映出当时老百姓在战乱纷飞、生产力落后的时代祈福纳祥,寻求庇佑,梦求安稳生活的心愿。
灿若星河的民间传说,穿越了历史隧道、历经岁月洗礼,不断吸引着我们去触摸北京这座“封建社会大百科全书”的神秘殿堂。
沈万山(也作沈万三)是明朝洪武年间的江南首富,他姓沈名富字仲荣,行三,原籍吴县,后来定居在金陵。
关于他的影视作品很多,不过还没看到关于沈万山在北京的,史书上也没有提沈万山到过北京城,明朝迁都北京本是明成祖时的事,不过民间传说沈万山不但到过北京,还与北京城的修建有很大的关系.那时皇帝要修北京城,自已又缺钱,听说沈万山是财神爷,他能看到地底下埋藏的黄金,但是他不般是不肯说的,要让他说非要打他才行,老百姓不肯打沈万山,所以沈万山一直太平无事.皇帝就马上把沈万山拉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对沈万山一通打,打得沈万山受不了了,于是就说:"在什刹海这个地方埋藏有黄金."皇帝一听马上就叫很多人在什刹海那里挖掘,挖了很久很深,也没挖到.皇帝急了说:"沈万山不肯说真话,接着打."打得沈万山皮开肉绽屁股开花,沈万山只好说再挖两天就挖着了,皇帝说过两天再没挖到就有你好看.也真怪,两天后一伙人真挖到一个大窖,挖开来一看,全是金子,一称总共有四十八万两,皇帝眉开眼笑问沈万山:"还有吗?"沈万山说:"没有了."皇帝不高兴了,"没有,你就没命了!"接着沈万山被打得哭爹喊娘,说:"还有还有,拐过弯去挖还有一窖."这样挖了一天,真又挖出一窖来,又是四十八万两,接着打打挖挖,一共挖出十窖,皇帝统共得了四百八十万两金子,这时沈万山也被打得一命呜呼.因为挖出了十窖金子,京城就如期修好,什刹海那个地方后来浸了水,因为出了十窖金子就叫十窖海,后来传走了音就变成今天的什刹海. 在另一个沈万山与北京城的传说里,沈万山还是个挨打的角色,据说刘伯温智修北京城,最先建的是西直门城楼,可没想到城楼没修完,财主们的钱已是倾家荡产。
怎么办呢?刘伯温掐指算,命令手下去找一个名叫沈万山的人。
几天后还真找到一个沈万山,带到什刹海来见刘伯温。
这个沈万山是干什么的呢?原来他是一个要饭的,浑身又脏又破,胳肢窝下夹一个破瓦盆。
听刘伯温说找自己是要钱来的,吓坏了,哆嗦着说:“我一个穷要饭的,哪儿有钱啊!” 刘伯温眼一瞪:“没钱不行。
来人哪,给我打!”手下人立时操起棍棒朝沈万山狠打起来。
开始沈万山还连声哀求,后来打急了,就把脚一跺说:“这地底下就有银子,你们挖吧。
”刘伯温大喜,派人一挖,地下果然有大缸大缸白花花的银子。
修城继续进行,可没过多久,银子又用完了,就接茬儿棒打沈万山。
沈万山被打急了,又往地下一指:“这里有银子。
”大伙一挖,果然又有银子。
北京建城的传说——八臂哪吒城的故事北京内城是元朝至元四年(公元一二六七年)修建的。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八年)把北面城墙拆掉,缩进五里,重建了北面城墙。
永乐十七年(公元一四一九年)把原来的南面城墙拆掉,往南推展了一里多,重建了南面城墙,就成了现在北京内城的样子。
北京外城是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一五五三年)修建的。
人人都说北京城是个“八臂哪叱城”。
人人都说只有八臂勇哪叱才能镇服得了“苦海幽州”的孽龙。
北京城究竟怎么样修造的这一座“八臂哪叱城”呢?这在北京就传说下来一个民间故事。
皇帝要修一座首都北京城啦,就派了工部大官去修建。
工部大官慌啦,赶忙奏明了皇帝,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来是个苦海幽州,那里的孽龙,十分厉害,臣子是降服不了的,请皇上另派军师们去吧!”皇帝一想,这话也有道理,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能知神,下能知鬼的“能人”,是不能修建北京城的。
当时,皇帝就问这些军师们:“你们谁能去给我修建北京城呢?”好多军师们,都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的不敢答话,时间长了,实在不好不答话啦,大军师刘伯温说:“我,我去吧!”二军师姚广孝紧接着也说:“我也去!”皇帝老儿高兴啦,准知道这两位军师是能“降龙伏虎”了不起的人,就派了他们去修建北京城。
刘伯温、姚广孝领了“圣旨”,就到了现在北京城这块地方来啦。
刘伯温、姚广孝到了北京这块地方,打下了公馆以后,就天天出去采看地形,琢磨怎么修建让孽龙捣不了乱的北京城。
大军师刘伯温是看不起姚广孝的,二军师姚广孝是也看不起刘伯温的,刘伯温说:“姚二军师,咱们分开了住吧,你住西城,我住东城,各自想各自的主意,十天以后见面,然后坐在一起,脊背对脊背坐着,各人画各人的城图。
北京人都知道、都传说:“刘伯温、姚广孝脊梁对脊梁画了北京城”,画好了再对照一下,看看两个人的心思对不对头。
”姚广孝明知道刘伯温是要大显才能,独夺大功的,就冷笑了一声说:“好吧,大军师说得有理,就这么办!”当下,两个军师就分开住啦。
起初两天,两个人虽然没住在一起,也没出去采看地形,可是两个人的耳朵里,都听见一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听这句话,象个孩子的声音,清清楚楚地说个没完,这是谁说话呢?怎么看不见人呢?照着你的“话”,你的“话”是什么“话”呢?刘大军师琢磨不透,姚二军师也琢磨不透。
到了第三天上,两个军师都各自出去采看地形去啦,刘大军师走到哪里,他总看见有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在他前面走,刘伯温走得快,那小孩子也走得快,刘伯温走得慢,那小孩子也走得慢,刘伯温起初也没觉出特别来,后来他也有些疑心啦,就故意停住脚步,咦!真奇怪!那小孩子也站住啦,刘伯温琢磨不透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
另外,那姚二军师呢?也是碰见了这么样的一个小孩子,姚广孝也琢磨不透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
刘伯温、姚广孝各自回到各人公馆以后,耳朵里就又听见了那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刘伯温在东城想,姚广孝在西城也这么想:难道这个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就是哪叱不成?不象啊!哪叱是八条膀臂呀!刘伯温在东城想:明天再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细细瞧瞧他。
姚广孝在西城也想:明天再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细细瞧瞧他。
一夜过去了,是两个人约会的第四天啦,刘伯温吃完了早饭,带了一个随从出去遛达去了,他为什么今天要带随从呢?为的是:叫随从也帮助他看看是不是哪叱。
在西城住的姚广孝,也是这个心思,也带了一个随从出去找哪叱。
两个军师,虽然一个住在东城,一个住在西城,可是心思都是一样,听见的话都是一样,碰见的孩子都是一样,今天他们又都碰见那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啦。
刘伯温、姚广孝今天碰见的小孩子,还穿的是红袄,还穿的是短裤子,只是红袄不是昨天那件红袄了,这件红袄很象一件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有浮镶着的软绸子边,风一吹真象是有几条膀臂似的。
刘伯温看了,心里一动:这不是八臂哪叱吗?赶紧往前就追,他想揪住这个小孩子,细细瞧瞧,没想到刘伯温追得快,那小孩子跑得更快,只听见一句:“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那小孩子就跑得没影没踪啦,再也瞧不见啦。
刘伯温的随从,看见军师爷在大道上飞快地跑起来,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在后面直喊:“军师爷!军师爷!您跑什么呀?”刘伯温听见了喊声,就停住了脚步,问他的随从:“你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了吗?”“没有啊!咱们走了这么半天,不就是我跟军师爷吗!一个人也没瞧见呀!”刘伯温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八臂哪叱啦。
那姚广孝呢?姚广孝也碰见了这么一个小孩子,也追那个小孩子来着,也听见了那么句话,他的随从也没看见有什么人,他也明白了这一定是八臂哪叱啦。
刘伯温回了他的东城公馆,姚广孝也回了他的西城公馆。
刘伯温想:照着我画,画一定是画图的画字,不是说话的话字,八臂哪叱要我照他的样子画城图,那一定是能降服得住苦海幽州的孽龙啦,好!我看你姚广孝怎么办?我看你姚广孝画不出城图来,怎么配当军师爷!那在西城住的姚广孝,也是这么想来着:看你这个大军师,“大”字得搬搬家!在第九天上,刘伯温就通知了姚广孝:明天正午,在两城的中间,脊背对脊背画城图,请姚二军师准时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