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2
南水北调风险及其措施分析
南水北调工程的风险及其措施分析200930201489 周杰华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有助于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电力为动力,通过泵站逐级提高水头,在各级泵站之间依靠水位差通过河道自流输送,在调水沿线设有若干个用于调蓄的湖库。
因此,根据东线工程建筑物与功能的不同,将东线工程划分成提水、输水和蓄水等三大系统。
由于输水线路长,涉及工程多,工程运行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类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规避或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有必要采用项目风险管理。
下面将从工程角度对东线工程运行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小风险。
1、提水系统提水系统运行风险主要表现为各种内因和外因引起的提水系统的提水水量不能满足规划要求,即受水区有需水要求时,提水系统不能满足水量要求,对部分自身存在防洪要求的泵站,在受到洪水冲击时,不能正常运行的风险。
从导致泵站系统提水效率降低角度考虑,主要风险因子为系统运行条件、设备质量、技术状况。
运行条件主要表现为拦污清污设备、进流漩涡两个方面;设备质量主要表现为电网电压波动、设备老化、磨阻增加等;技术状况表现为水泵特性误差、管理、维护状况等。
从泵系统工程安全角度考虑,主要为河道洪水水位和河堤堤高两个风险因子。
所以,减小提水系统风险包括:(1)注重泵站系统的巡视、维护和保养;(2)进一步完善泵站枢纽管理体制;(3)提高泵站自动化程度,保障工程效益发挥;(4)定期进行地基监测,保障泵站的工程安全;(5)提高泵站枢纽管理人员的素质,降低人为技术风险。
2、输水系统输水系统分为输水河道工程和穿黄工程两部分。
对输水河道而言,风险主要表现为河道堤防的安全稳定性出现故障,不能满足其规划的输水功能,从而影响输水河道功能。
堤防失事模式主要为漫堤失事、渗透失事和失稳失事三种,风险因子则对应为洪水水位和堤防高度、堤防坡降和水力比降、以及土体的物理参数和水流冲刷力。
南水北调工程水净化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然而,由于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水源区域广泛,水质差异较大,因此,确保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实现水质净化是工程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水净化方案进行探讨。
二、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现状及问题1. 水质现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主要分布在长江、汉江、珠江等流域,水质状况总体较好。
然而,在水源地、输水线路及受水区,水质问题仍然存在,主要包括:(1)水源地水质污染:部分水源地存在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问题,导致水源地水质恶化。
(2)输水线路水质污染:输水线路穿越多个地区,可能受到沿线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影响,水质受到影响。
(3)受水区水质污染:受水区存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导致受水区水质恶化。
2. 存在问题(1)污染物种类繁多:水源地、输水线路及受水区存在多种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
(2)污染物浓度较高:部分水源地、输水线路及受水区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水质风险较大。
(3)水质净化技术不足:现有水质净化技术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南水北调工程对水质的要求。
三、南水北调工程水净化方案1. 水源水质净化方案(1)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2)实施生态修复:对水源地周边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水源地自净能力。
(3)采用水质净化技术:针对水源地水质特点,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水质净化。
2. 输水线路水质净化方案(1)建设水质监测系统:对输水线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水质问题。
(2)设置水质净化设施:在输水线路关键节点设置水质净化设施,对污染物进行去除。
(3)采用先进的水质净化技术:如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生物膜法等,提高输水线路水质。
3. 受水区水质净化方案(1)加强受水区水质监测:对受水区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水质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绿色发展的难点及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绿色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摘要:在时代不断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也随着扩大。
整体来看沿线绿色发展仍面临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村面源污染依然突出、涉污企业和项目退出难、产业转型发展较慢、部分地区节水意识不强等问题。
加快南水北调沿线地区绿色发展,需要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护绿色源头;加强生态恢复和建设,铸牢绿色屏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强绿色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凝聚绿色共识。
关键词:绿色发展;南水北调;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引言我国土地面积广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具有诸多利用优点,因此人类才会大肆开采利用,但水资源整体分布存在不均的现象,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就当前我国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现状来看,很多人的节约用水习惯还没养成,也没有较高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实际开发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对水资源进行严格、良好的管理。
1南水北调绿色发展概念框架在不同时期,南水北调发展面临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势,南水北调优先发展方向不尽相同。
南水北调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概念都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在南水北调发展中的渗透作用,强调了南水北调—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协调发展,以期实现南水北调绿色生态平衡,进而带来社会、经济和生态财富。
南水北调绿色发展提供了一种通用的研究南水北调与绿色发展的融合概念和核心要点,包括内涵原则、核心构成及实现愿景。
绿色发展就是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绿色发展内涵建立在绿色发展理念基础上,可以总结概括为合理化开发、高效化利用、生态化输出、人文化效益和常规化监管。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绿色发展的难点2.1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地或丘陵地带,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多为粗放型生产,尤其是水源区上游的秦巴山地区是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正所谓“农民不饱,生态治理搞不好”“群众不富,水土流失治不住”,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
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分析摘要:我国的水资源南北分布及其不均,北方缺水局面严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提出了南水北调战略并进一步。
但是,人为改变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会直接改变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受水区、输水干渠沿线和水源区水文情况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
因此,需要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水量平衡,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影响正文:一、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
在东部地区是南方多北方少,其中华北又比东北少。
在我国东部9个流域中,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8%,但水资源仅占14·4%,其中黄河与海河、滦河流域水资源与人均水资源更少,水资源十分紧缺。
南方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4%,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9%,水资源充足。
而在地下水占区域水资源结构上,地下水所占的比重却是西部比东部大,北部比南部大。
这种状况使水资源的潜力不能被充分利用,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据估算,西北、华北地区年缺水量至少500~1000亿m3,其中华北平均原占400~800亿m3。
建国初期,黄河流域需水量约60~80亿m3,80年代约250~280亿m3,2000年可达600亿m3,但黄河目前的最大可能供水量为370亿m3,而且为了防洪每年要留出一定的冲沙入海水量。
因此,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矛盾将更加尖锐,即使将黄河泾流全部拦蓄利用,也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
北方地区其他流域的缺水状况同样严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行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主要是把长江的余水调到干旱缺水的柴达木盆地、内蒙古地区和黄河、海河流域。
据估算,到下世纪初,尽管长江流域的用水量会骤增,但余水量仍然很大,因此,实行跨流域调水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
谈谈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生态问题
关于土壤盐碱化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
因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盐分由于淋溶向 下移动而不会出现。淮河以北输水渠系水分 渗漏,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至于由于过量灌 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一江清水向北流还是一江污水向北流?
国务院三峡办老专家: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是自
杀 现任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郭树言说: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三线方案中,唯有西线 工程可以给黄河补水,它计划从生态脆弱的 三江源区(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引水, 这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调水工程,如果真要 上,说得严重一点,无疑是自杀政策。”
谈谈南水北调工程 的n种生态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简介
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
结语
南水北调研究自五十年代开始,总体布局被设计为三条调水线路,即西线工程、 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 发展需要。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逐 步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中国大水网。
2.土地淹没改变了原有的湿地结构系统,野
生生物生长环境被破坏,打破了水源区动植 物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另外加高大坝后局 部库湾处水流变缓,水体交换性能较差,加 上被淹土地中营养物质的溶出,可能造成局 部库湾水体的富营养化。
3. 大坝及干渠以及配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
方开挖和填筑、土料场的取土及弃渣等引起 的植被破坏,对施工区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 施工中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若随意排放, 将污染周围地表水环境。
东线:东线南水北 调工程从长江扬州引水, 经扩大的南北大运河和 平行河道,扬水64米到 东平湖,然后过黄河经 扩大的南北大运河到天 津。还从东平湖西水东 调到烟台等城市。
南水北调的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中的不利影响分析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文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工程,建成后将对我国的农业、水利、经济建设等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
但南水北调工程自提出之日也饱受社会争议,本文将从环境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因素、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南水北调的不利影响,以及面对南水北调当前的形式,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南水北调、不利因素、建议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处于南涝北旱的状况,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此跨流域的水资源调配,以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以达到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为改变水文环境,破坏水文平衡众所周知,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因素,是由于亿万年来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所涉及的因素复杂多变,才得以渐渐形成了现在的自然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类的活动在有文明的几千年前得以扩大,准确的说,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短短两百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内,人类用其所掌握的大机械对自然环境进行无休止的大规模改变,以达到“让自然适应人类”而非“人类适应自然”的目的。
南水北调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补充北方相对缺乏的水资源,但是北方缺水,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所决定,在南方,虽然有着长江、珠江、湘江、澜沧江等一系列大河,但是我们的水资源真的就很丰富吗?其实不竟然,所谓的丰富,其实只是相对而言罢了,南方虽然表面上看似水资源丰富,但实际上,南方对于水的消耗同样巨大,换而言之,那就是南方需要维持目前的水量甚至更多的水,才能维持现在的水量平衡。
我国南、北方同属夏季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冬季雨量减少,如此一来,南北方缺水在同一个时期,北方紧缺水的时候,南方也未能提供足够多的水来支持,如果所调水量过大,势必造成南方缺水了。
近几年来,南方城市缺水屡见于报端,而且呈逐年加剧状况,与此同时,南方大面积干旱此起彼伏,2010年,我国南南地区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涉及多个省份,影响空前严重,守着三峡大坝一系列水利设施的西南地区,却也是干旱最严重的地区,西南大旱折射出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对天然水的依赖和现在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南水北调虽然不会是此次大旱的“罪魁祸首“,但是众多专家学者给出了很多的人为影响因素也是影响此次大旱的重要原因。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北方广大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但是,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生态保护,使得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受到影响。
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污染状况、主要污染源及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调水水质要求提出了总量控制目标和防治对策。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现状分析;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南水北调工程概况丹江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初期工程,1958年动工,1973年竣工,坝高162米,正常蓄水157米,库容174.5亿立方米,枢纽电站6台机组,总容量90万千瓦。
初期工程淹没淅川县362平方公里土地,其中:耕地28.51万亩,占当时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5%。
淹没了淅川县城和14个集镇,拆除房屋12.5万间,淹没了大批村庄、道路、学校、电力通讯线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直接损失7.4亿元。
先后动迁20.96万人,其中县内自安10.5万人,外迁青海、湖北等地10.2万人。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返迁等因素,目前县内实有移民18.7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丹江水库大坝将加高14.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至170米,增加库容约116亿立方米,达到290.5亿立方米。
2. 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的现状2.1 河溪水断流及水环境条件恶化,动植物资源日渐减少,且有灭绝趋势经调查,由于小河水经常断流,小河溪中鱼类几乎灭绝,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大都生活在小河溪中,现存数量极少,濒临灭绝。
大量农药的使用,残毒经过雨水淋溶,大部分进入河道,加上人为药鱼,河中鱼类也有灭绝趋势,河溪自净能力降低,河水受到污染。
农村居民长期饮用,将造成积累性及突发性疾病,经调查,灌河流域癌症患者呈上升趋势,且年轻患者增加更快。
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河水污染将直接影响南水北调的水质。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流 量 同时也 要考虑 调入 区的接 受水平 , 水的调 入 必定会 影 响调入 地 区
中要加强 对国民保 护南水 北调生 态环 境意 识的教 育。 南水 北调 完善与
水北 调 的水资源 的空 间调配 在国际舞 台上早就 有运用 并且取得了很 大 的成功 , 例如 墨西哥 的南水 北调工程 、 俄罗斯的北 水南调工程等 都是很 好的成功例 子。 尽管这些调水 工程对 国家的发展带来 了 很 大基础条件 ,
但是 如果 问题考虑 不周也会造 成隐 患, 其中俄 罗斯 的北 水南调 工程 就 因为缺乏实践 探讨 , 造 成喀拉海 的水量减少并对周边 民众造成影 响。 东
线、 西 线、 中线这 三条南水北调 工程调水线 构成 了南水 北 凋工程 的总体
布局 。 其中, 南水北调东 线是从长江下游调水往烟 台、 威海 ; 解 决中国华 北 地 区。 西北 地区用水 问题的西线 包括雅砻 江、 通天河、 大渡河 三条引 水 线。 中线直接 从长江 的支流丹江 口 调水往北 京。 2 南 水北 调 工程 对生 态环 境 的影 响 南 水北调 工程横穿大半 个中国, 迫干我 国北 部用水 的压力, 同时 由 于 时间性还 有空间性限制 , 在南水北 调工程上很 多方面都缺 乏考虑 , 只 注 重工程 建设 的质量 问题 , 工程的效 益 。 对生态 环境考虑 的较少, 很多 生态 环境问题都不 能做到面面俱 到。 2 . 1 南水北调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南 水北 调工程 主要 是涉及到水 资源的 平衡 问题 , 南水北 调项 目 运
下游水体富营养化 、 破坏鱼类回游繁 殖规 律等生态环 境问题, 为了 保证 南 水北调工程顺利运行。 减少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生态
影响研 究已经成为众多水利研 究专家研 究的课题 。 本 文从 人与自然合理的 人 文精神 出发, 基于对南水 北调工程中 存在的生态环 境影响的剖析, 对南 水北调对生态环境影响与对策进行 生态环境 ; 影响 ; 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摘要】南水北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北部地区用水困难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发展平衡都有很大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到现在运用经历了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很是浩大,穿越了大半个中国。
虽然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我国有很大的民生意义,但是其中也存在汉江中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破坏鱼类回游繁殖规律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运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生态影响研究已经成为众多水利研究专家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人与自然合理的人文精神出发,基于对南水北调工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剖析,对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影响与对策进行研讨。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1、南水北调的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首次规模巨大的水资源调配,尽管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到现在投入建设已经经历了半个多少世纪的发展。
但是在水资源调配的工程建设与运行方面都缺乏经验。
很多而且类似南水北调的水资源的空间调配在国际舞台上早就有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墨西哥的南水北调工程、俄罗斯的北水南调工程等都是很好的成功例子。
尽管这些调水工程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基础条件,但是如果问题考虑不周也会造成隐患,其中俄罗斯的北水南调工程就因为缺乏实践探讨,造成喀拉海的水量减少并对周边民众造成影响。
东线、西线、中线这三条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线构成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
其中,南水北调东线是从长江下游调水往烟台、威海;解决中国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用水问题的西线包括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三条引水线。
中线直接从长江的支流丹江口调水往北京。
2、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横穿大半个中国,迫于我国北部用水的压力,同时由于时间性还有空间性限制,在南水北调工程上很多方面都缺乏考虑,只注重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工程的效益。
对生态环境考虑的较少,很多生态环境问题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2.1南水北调对水量平衡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涉及到水资源的平衡问题,南水北调项目运行必然会影响引水河道和调入区的水量,我国北方虽然缺水,但是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也并不是水量越多越好。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旨在向中国北方输送江南地区的丰富水资源。
这个被誉为“世纪工程”的工程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对南水北调工程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土壤、植被等多方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发起和实施至今已有数十年,其间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工程大量调水,使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资源的水位下降,导致周围环境的湿度明显下降,湖泊、河流生态系统的渐进退化和土地退化现象增加。
工程施工还损坏了许多沿岸湿地和红树林等重要的生态系统,加剧了生态恶化的趋势。
土壤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大量调水,使得周边土壤遭受深刻而持续的影响。
一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安放水管而破环了土壤的结构和压实,保持地面开拓平整以便于水道的敷设,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沉淀等影响。
土壤被挖出后还会在调水时向外倾泻,导致邻近地区土壤的性质发生变化,一些农田出现了产量下降的现象。
这些坏境令大量农民面临着严峻的生计问题,土地资源贫瘠化现象也逐渐增加。
植被影响大量调水不仅会对土壤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周边植被产生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使地下水表降低了数十厘米,湿度也一并降低,因此对邻近的树木生长力造成了影响。
树木的根系经常深埋于地下,但当前地下水的流动较少而时常不满地表,导致根系处于干燥状态,也使得树木生长环境变得不适合。
这些对植被的影响,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景观的变化,也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了消极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刻影响。
调水导致周边地区湿度和水位下降,造成环境、土壤、植被的多方面影响。
虽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应意识到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的大量负面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质量的措施及对策
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质量的措施及对策背景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02年开工以来,为北方缺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源补给。
然而,水质污染已经成为制约这一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为了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污染来源及影响据调查统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质量的主要污染因素包括农业化肥和农药、工业和生活污水、生活废弃物和垃圾等。
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水源,就会严重危害水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异味、变色、毒性等现象,不仅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还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甚至会引发水灾等多种问题。
措施1. 建立健全水源保护制度为了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质量,需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水源保护制度,包括立法、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加强监测、保障资金、强化执法等方面。
各级政府、水资源管理部门、水利企业和社会公众都应加强对水源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投入,积极落实水源保护措施,只有严格保护水源,才能保证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的水质安全。
2. 防止非法排污和违法开采为了有效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应加强管理,防止非法排污、违法开采和非法占用。
对于非法排污和违法开采等行为,要及时取缔和整治,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利用的管理和调配,控制开采、取水和排放量,实现合理分配和利用。
3. 强化水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面临的污染问题,应加强水污染治理和防治工作,采取科学的治理技术和方法,及时清除污染物质,防止污染物排放进入水源。
水源周边的土地利用也应合理规划和管理,防止土地污染对水源的影响。
4. 推广水资源节约和利用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推广水资源节约和利用非常重要。
可以推行水价制度改革,采取经济手段,对水价进行动态调整,鼓励节约用水。
同时,通过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开展水资源环保宣传等方式,加强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2要点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自1952年10月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大型调水工程,在平衡我国的水资源失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水资源问题是21世纪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从总体来看,南方水量相对较丰沛,而北方比较干旱。
为了缓解中国北方缺水的严重局面,南水北调工程由问题的提出、规划向实施阶段发展,是国家在水资源合理利用与调配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性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调水改变了流域间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分布,受水区、输水干渠沿线和水源区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1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兴建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课题,南水北调工程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中,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调水区和输水区。
南水北调工程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两个:(1)水质问题,即“南水北调”还是“污水北调”的问题;(2)对长江河口的影响。
1.1 南水北调的水质问题水污染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课题。
水污染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和发挥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东线工程的调水区位于工业污染严重的长江三角洲,输水区经过污染严重的淮河流域,受水区到达污染严重的海河流域;现有河道的水质自南向北呈恶化趋势,如洪泽湖以南为II——III类水,洪泽湖至骆马湖区间为III类水,骆马湖至东平湖大部分为IV——V类水,黄河以北为V 类水。
此外,中线输水区与受水区的引水河道也约有半数超V类。
主要受水区几乎有河皆枯、有水皆污,污水灌溉进一步引起土壤、农作物和地下水的污染。
如海河流域一、二、三级支流的近10 000 km河长中,已有约4 000 km河道常年干涸;北京市市区排放废污水6.3108t/a,经北运河、北京排污河、永定新河入海,其中38%的水量用于农业灌溉。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对于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水利工程,主要目的是从长江、汉江、黄河三大水系中调剂水资源,并向山西、河南、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供水。
然而,这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以及调水后的实际影响,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下文将会就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开发区域生态系统破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采挖土石方和填筑,工程对于当地的水体、湿地、沼泽等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损害。
此外,整个工程所涉及的区域面积非常广阔,许多原本未开发的区域都被开垦和占用,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
特别是对于水源地这一稀缺生态资源而言,这种破坏就更为严重。
二、生态系统功能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复杂度造成影响。
例如,工程建设中需要在线路、管道、河道等地方新建道路,导致重要湿地的自然断层。
而湿地的重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并过滤污染物,但是这种自然断层会对湿地的原生态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许多生物对于自身的自然生境是有依赖的。
因此,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水环境质量恶化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对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南水北调的调水量相对较大,水源地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水流的质量受到破坏,物质等污染物的沉积会直接影响到水源地的健康。
这个严重的影响会在新城镇建设中反映出来,如果没有防范措施,新城镇中就会面临建筑用水的问题。
四、生态保护措施不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非技术性问题。
例如,在工程实施中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果保护措施不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就会遭受破坏。
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前,就必须对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南水北调:水环境保护会带来什么
南水北调:水环境保护会带来什么南郑中学 723100摘要:南水北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调剂南方水资源不足的情况,满足北方地区饮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解决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而且对水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内容。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环境保护;积极意义一、水环境保护等现状当前全球的水环境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一)水污染水质污染是全球面临的最重要的环保问题之一。
水质污染源于各种人为因素,包括工业、农业、城市化、人口增长和不适当的处理废物。
(二)水资源短缺由于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导致了许多问题,包括渴望、饮用水短缺、农业产量降低和生态系统的崩溃[1]。
(三)水生态系统破坏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渗透,许多河流、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过度捕捞、水污染、枯萎和其他人为因素,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四)水管理不善在许多地区,水资源被管理不善,包括使用不合理、养护不足、规划不充分等问题。
这种不良的水管理导致许多问题,包括水质下降、居民居住条件不佳、农业产量降低等。
综上所述,全球水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需要全球各国和地区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一)维护生态平衡水环境保护可以保护各种生物(例如鱼类、水草、水藻等)和生态系统的稳态平衡,确保其健康和繁荣。
(二)保障饮水安全保护水环境可以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减少水源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促进环境持续发展环境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水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四)维护社会稳定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水环境保护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五)推动绿色发展水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动人们从传统污染型经济模式向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施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施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点之一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这已是较为普遍的问题[1-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一项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战线漫长,项目组成较多,涉及区域广泛,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因素众多而复杂。
中线工程北京段位于工程末端,主要内容为输水渠道建设,全线拟用管涵方案,因此,北京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
渠道穿越北京市房山、丰台、海淀3个行政区,全长80.3 km,涉及自然、农业和城市3类生态系统,其中,农业生态系统范围最广,其环境影响是评价重点。
本文基于大量的环境现状调查,以北京段施工活动及其所涉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各项施工活动对沿线农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对象、范围和程度,分析了其影响特点,确定了重点保护目标,提出了对策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起点为与河北省相接的北拒马河中支南岸,终点为团城湖,自南而北跨越房山、丰台、海淀3个行政区,全长80.3 km,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北拒马河暗渠(约1.7 km)、惠南庄泵站(155 m)、加压管道(约57.1 km)、大宁调压池(70 m)、永定河倒虹吸(约2.6 km)、卢沟桥倒虹吸(约5.2 km)、西四环倒虹吸(约12.7 km)和团城湖明渠(约800 m)。
设计流量为50 m3/s.永久占地80.7 h平米,临时占地713.5 h平米.工程建成后,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多年平均向北京市供水10亿立方米,通过联合调度,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北京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
工程总投资约67.8亿元,施工期为3 a.2、工程沿线环境现状2.1 自然环境工程位于北京市西南太行山山前区,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2℃,多年平均降水量595 mm,多集中在夏季。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及预防措施
浅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及预防措施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多省市长距离战略性调水工程,全长1432km。
自中线工程2014年通水以来,运行安全稳定,水质稳定达标,但运行中仍有诸多风险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从工程风险、水质风险、供水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初步探讨了风险防控预防措施,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标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风险前言: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跨多省市长距离战略性调水工程,2014年建成通水,目前已累计供水150多亿立方米,惠及北方五千多万人,对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协调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和帮助。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系统非常复杂,渠线长、交叉建筑物多、地质情况及外围环境复杂,对于线性工程来说,任何部位出现风险事故,将对全线安全运行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对工程运行风险进行分析,提前做好预防及应急准备措施,对工程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风险分析1.1工程风险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主要由输水明渠、渡槽、倒虹吸、暗渠及隧洞等结构型式组成,各类型渠道或建筑物在运行期均有一定程度的工程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南水北调中线无调蓄水建筑物,输水调度依靠沿线布设的节制闸进行,工程局部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而导致工程结构破坏或结构出现比较大的裂缝以及渗漏水等均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膨胀土风险直接影响渠坡稳定,当土体含水量变化时,由于胀缩变形受到渠道衬砌约束而产生膨胀力,可能造成渠道衬砌破坏,引起渠道漏水,渠坡稳定状态被破坏。
如交叉建筑物主要包括倒虹吸、渡槽、暗渠等,因与地方河流交叉,当地方河流发生超标洪水或人为破坏时,洪水对倒虹吸的覆盖层产生冲刷,使其抗浮稳定性下降,同时地下水的作用使得斜管段和侧墙的抗滑稳定性下降,两者综合作用导致结构最终失稳破坏。
加之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建筑物结构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属于常见工程风险。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 2要点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自1952年10月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南水北调各线生态问题-精选文档
(2)解决办法:
解决径流减少后造成影响 1:减少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对一些有严重水污染的工业应合理布局,对废水经过净化之后再 排入河流之中; 3:对水质进行及时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4:大力宣传保护水体的广告,树立保护水体的意识。 5:遇长江枯水年的枯水季节,可采取避让措施, 减少水输送以保 证长江航运和避免水质恶化。 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能够预防和控制 1 修建完整的排水系统或河网系统 2 加强灌溉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用水 3 加强农业技术措施
六、南:解决北方缺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 源的配置效率。 2、经济意义: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促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 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 源问题
3、生态意义: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善当地饮水质量; 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 水质问题; 有利于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中线
西线 东线
1、我国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南方水多北方水 少的特点,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 2 、北方缺水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 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实施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京津华北等地区水资源短缺,要解决这些 地区的缺水问题,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 方针,大力推广节水措施。
(2)解决办法:
1、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 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2、调水130—140亿立方米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 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可能会引起汉江中 下游水文情势变化,采取综合补偿措施后,可以基本 消除不利影响。 3、对航运和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响,采取建设梯级枢 纽后可以消除。 4、对汉江下游河道冲淤和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采取 引江济汉(引水500立方米每秒)补水,可以避免或减 轻其不利影响
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探
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浅探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市 100120摘要:作为中国跨地区水资源调配和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战略设施,它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自成立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目前来看,南水北调的总体效果基本达到,但是从细节上讲,为了南水北调既能满足我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本文就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论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笔者选取其中导向、问题和措施为关键点进行问题和对策论述,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有益借鉴。
一、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由于南水北调的水源利用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决定了在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着眼于不断提高社会与环境效益共同保障提升。
其中重点事业保持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以确保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和受益者继续受益。
基于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关键。
这也决定我们必须把绿水青山作为金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生态补偿的指导原则,这是因为生态环境是我们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一理念包含和体现了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本质和最高境界。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作用的不断发挥,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也在不断深化,社会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从此看来我们在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中要不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和落实。
二、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污染源多,形势不容乐观。
从南水北调工程来看,涉及湖北、陕西、河南、四川、重庆、甘肃等多个省市,在我们科学调配水源的基础上,水污染也成为了最大问题,主要污染来自于城市用水以及突发性污染物。
其中,城市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到位,还有就是污水排放,这些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将污染物进行了南北串联,形成了大规模的水体污染。
另外就是突发性水污染,主要是一些容易发生水污染的事故,比如说装载化学物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泄露到水体之中,还有就是一些污染企业的不规范排放等等,都是引发水体污染的主要诱因,这些对南水北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巨大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南水北调带来的生态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了解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带来的破坏采取一定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1]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
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
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
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1]南水北调对局部地区的生态影响三、南水北调带来的影响(一)东线工程1994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通过水利部预审。
针对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评价结论如下: 1、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由于长江径流量大,调引水量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海水上溯、河道淤积、河口拦门沙的位置和长江航运等影响甚微2、关于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问题目前,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仍属补水性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3、关于血吸虫病区北移根据现场对北纬33°15′以北地区自然环境中钉螺的生存和繁殖实验以及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证明,因气候原因,大规模调水不会将南方的血吸虫病区扩散到北纬38°以北地区。
(二)中线工程1995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经原国家环保局审查同意。
由于加高丹江口大坝,改变了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削减了洪峰流量,对中下游的防洪有利,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评价结论如下:1、移民环境问题由于丹江口水库淹没耕地20万亩和移民22万人(1990年调查),数量较大,如全部就地安置移民,将会加大库区环境压力,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2、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调水130—140亿m3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可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3、对中下游航运的影响调水130—140亿m3,河道水位将下降0.6至1.0米,对航运和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响4、对下游河道造床运动的影响调水130—140亿m3(引水规模500m3/s),对汉江中下游出现800—1000m3/s的天数减少约20天,出现1000—3000m3/s的天数减少约100天,对汉江下游河道冲淤和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中线工程对环境的积极影响一)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1.有效降低水质污染。
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主要有由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
河流沿岸城镇的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质污染。
水源地的造纸厂、化肥厂、冶炼厂,都是排放污水的大户,虽然实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运行费用昂贵,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致使大量的废水、污水顺流而下汇入丹江口水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
例如被当地政府机构内部人士称作“纳税大户”的淅川铝业集团,表面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新建项目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当地民生;排出的污水和碳素老厂的废水汇入丹江支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丹江口水库主要汇水支流老灌河流域的西峡、淅川两县城目前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
南水北调的工程实施,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发展生态工业治理,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可以有效治理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丹江口水源地的点源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水源地流域属农业主产区,种植业占主导地位。
刹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施用量大,含磷、砷、汞类高毒高残留农药对环境造成危害;农牧用水将土壤中的肥料和盐分带入库中,大量畜禽粪便随地表径流流入水库,易造成水源水质富营养化,势必影响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质量。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将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带动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可有效解决水源地面源污染比较严重问题。
2.有利于改善水源地周围的局部小气候。
丹江口水库目前水域面积约774km2,大坝加高将使水域面积增加至1050km2,水面将扩大近370km2,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水面及其周围区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热量、水气交换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导致水源地周围局部小范围气候变化。
正常蓄水后,水源地陆地表面空气湿度将增加,周围地区夏季日平均气温将降低,冬季日平均气温将增高;水源地水面扩大将使水体蒸发量相应增大,这些都将加快水源地局地小范围水循环过程,将引起水源地周围小范围内降水量增加。
3.将有效遏止水土流失。
水源地部分山区特别是丘陵地区植被稀疏,土壤凝固力差,加之当地居民大规模垦林开荒,导致地表裸露,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时,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立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根据划定的水土流失不同类型区因地制宜配置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遏止水土流失。
国家对饮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护项目的实施,将对坡地退耕还林、干渠两侧造护堤林、重点地区建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产生有力的推动,形成水源区水土保持的良好局面。
(二)改善总干渠沿线生态环境1.保证生态用水。
调水将有效缓解受水区灌溉用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紧张局面,引水后由于受水区地面水供应增加,可以防止因超采地下水带来的危害,部分水量将用于地下水回灌及生态用水,阻止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控制和防止地面沉降对环境的危害。
2.对局部小气候将产生积极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道两侧将各建50 米的生态防护林带,在防护林带外侧营造农田林网,形成绿色生态屏障;在沿线水库、河道、景区、城镇等重要节点加大污染治理和绿化力度,营建环库、环城生态防护带,建设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生态园林城镇,形成一道纵贯南北的绿色生态长廊,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局部小气候将产生积极影响。
3.有利于水污染的治理。
为确保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规划与实施方案中制定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国家和各级政府将会加大对水源地和沿线区域的环境治理和环境投资力度,这将推进沿线地区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4.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调水工程实施生效后,主要向城市供水,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还当地水源于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使得地下水位上升,消除地下水漏斗,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将得到补水,因缺水而萎缩的部分湖泊、水库、湿地会重现生机,修复沿线植被,都会产生生态环境效益。
另外,利用南水北调优质水源增加沿线城市供水,可以改善卫生条件美化环境,加大农林牧业灌溉用水,可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变污水灌溉为净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
(三)生态效益显著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制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对需水量、调水量、工程建设方案、南水北调水的分配方案等规划,中线工程河南段生态系统产生的的效益是巨大的。
一期工程通水后,年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3.1 万hm2,农田生态系统效益59.59 亿元;增加林地面积9.83 万hm2、森林生态系统效益30.32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