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回家路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这一单元主要围绕长度单位进行教学,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回家路线图,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路线图,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长度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但是,他们还不太清楚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长度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回家路线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长度单位。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回家路线图,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2.准备长度单位道具,如尺子、厘米、米等,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回家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路线图中包含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道具,如尺子、厘米、米等,并向学生介绍这些长度单位的作用和用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回家路上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回家路上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回家路上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通过观察交通标志牌学习基本交通安全知识。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交通安全标志牌,学习基本交通安全知识。

2.通过观察平面图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形状特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自己分类和比较图形,能够正确认识平面图形。

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不同的交通标志牌意义,学习正确的交通安全知识。

四、教学准备1.笔墨纸张。

2.平面图形图片。

3.交通标志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让他们展示自己的玩具,并谈一下自己玩具的形状。

2. 引入老师带来一些平面图形图片,并让学生观察和辨认图形。

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认识图形属性。

3. 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牌的不同含义,如红灯停、黄灯亮、绿灯行、斑马线等。

让学生自己想象,在什么情况下该注意哪些交通标志牌。

4. 拓展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自己观察交通标志牌的含义以及周围环境的状况,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观察能力。

5. 总结让学生回答有关形状和交通安全的问题,并对整堂课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体会“安全第一”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看图形识别形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在学习交通安全标志牌的过程中,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又能够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关键技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还不够灵活,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的组成,能够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数的组成,能够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复习一年级时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入《回家路上》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中,小兔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各种动物,每种动物都问小兔子一个问题,需要学生来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小兔子遇到了3只小鸟,每只小鸟手里有2个苹果,问小兔子一共要给小鸟多少个苹果?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得出答案。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回家路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性课程。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数线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数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和空间观念,对数线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在数线上表示物体位置和进行加减运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线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在数线上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在数线上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难点:理解数线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数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线、小卡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数线、小卡片、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发生在回家路上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故事中,主人公小明在回家路上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问题如下:1.小明家住在哪里?请同学们在数线上表示出小明家的位置。

2.小明在路上遇到了几个朋友?请同学们在数线上表示出朋友的位置。

3.小明和他的朋友们一共走了多少米?请同学们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操练,每组选一个代表扮演小明,其他同学扮演朋友。

每组同学在数线上表示出小明家、朋友的位置,并计算出小明和他的朋友们一共走了多少米。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家路上》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回家路上》

《回家路上》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是对2、3、4、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与疏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动物回家的画面展示数学信息,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2、3、4、5的乘法口诀。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计算、提取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以及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构建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这一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

相应课件、教具。

一、复习巩固乘法口决。

1、课前青蛙歌曲、加强学生对1、2、4乘法口诀的记忆。

2、口算二、情境演示、揭示课题。

1、故事引入:太阳落山了小朋友们要赶快回家,那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而且还办了一所动物学校呢。

瞧,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三三两两地走向回家的路上呢!(板书课题:回家路上)你们看,他们在回家路上多么高兴啊!可是却急坏了老师,因为大象老师想知道动物们是不是都已经出学校了,仔细看图,图上有些什么?能把你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预测:各种动物没有排好队、没有按照一定顺序站队…….三、出示情景图、收集信息。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知道一定顺序观察很重要,因此我们观察整个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收集信息。

学会收集信息的表达方法。

2、提出问题。

(1)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问题:1、船上一共有多少只猫?2、桥上一共有多少只狐狸?3、路上一共有多少只猴子?4、学校教学大楼上有多少扇窗户?5、树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6、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7、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四、小组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回家路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这一节内容主要围绕长度单位和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米、厘米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米、米、厘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进行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米、厘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在实际情景中,能够灵活运用千米、米、厘米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千米、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千米、米、厘米的道具,PPT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千米、米、厘米的道具,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回家路上》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回家路上,我们需要知道路程有多远,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度单位。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回家路上》说课设计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回家路上》说课设计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回家路上》说课设计三篇导读:本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回家路上》说课设计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学校二年级的数学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40页的内容,题目是:“回家路上”。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教授的内容是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同时是在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是对2、3、4、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与疏理。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主动提出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课标》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3、4、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教法:这一堂课的设计,我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较熟悉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说口诀2、交代重点:这节课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2---5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1、同学们请看,动物学校放学的铃声响了,小动物们有序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多高兴呀!请你按着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问题串1预设:在路上有两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的前面放着7颗松果。

桥上有2队小狐狸,每队有6只。

小猴子骑车回家,每组有2只,有6组。

小猫乘船回家,1排有4只,有4排。

草地上有2组红花,每组5枝。

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5只。

2、出示问题串2 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说一说,算一算。

(1)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列算式。

(2)追问:计算时你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板书四四十六)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4个4是多少)板书:4+4+4+4=163、出示问题串3 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1)算式2×6表示什么意思?(2)在图中找一找,哪个情境表示2个6或者6个2?(3)总结:算式2×6=12即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也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

4、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说一说,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的1、2、3、4题四、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用到乘法口诀,课后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回家路上4×4=16(只)4+4+4+4=16 四四十六答:一共有16只小猫。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在路上”和“在家里”的含义,加深对位置关系的认识。

2.能够正确地使用“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3.能够解决简单的“上下左右”的位置问题。

4.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1.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的辨认和使用。

2.上下左右等方位关系的简单问题解决。

3.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游戏互动3.观摩学习四、教学步骤第一步:自我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同学,抽取2-3位学生到讲台让他们自我介绍并说一下自己家的位置。

第二步: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的辨认和使用1.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说出物体的位置关系,并且用条幅标注出,如右边的树,前面的车等。

2.老师给学生出示几张地图,让学生说出地图的大概位置,并用指示器指向正确的方向。

第三步:上下左右等方位关系的简单问题解决1.老师把一个小球放在黑板的上、下、左、右等位置,然后让学生说出小球的正确位置。

2.小组活动:选择两个学生作为进行小组活动的代表,然后分别由两个代表向自己的同学讲述自己回家的方式。

第四步:小游戏1.老师设计好游戏,游戏方式和时间根据实际课堂情况调整。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位置词语是否有理解,掌握了位置关系的解决方法。

2.分析活动中的纠错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3.给学生做测试或者出作业,考察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后记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互动,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得到了激发。

2.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对空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3.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提醒,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位置关系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回家路上-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回家路上-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回家路上北师大版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材中的“回家路上”一课。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在回家的路上,小明遇到了一些小动物,每种小动物都有不同数量的水果,通过数数和比较,让学生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比较不同数量的大小。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判断出两个数量的大小。

3.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数量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正确数出物体的数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判断出两个数量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数量的大小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果模型、卡片、黑板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二、数数练习(10分钟)我给学生发放了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数量的水果图片。

我让学生拿出彩笔,按照卡片上的水果数量,用彩笔在卡片上画出相应数量的水果。

然后,我邀请几名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告诉大家他们画了多少个水果。

三、比较练习(10分钟)我让学生拿出学生用书,翻到“回家路上”这一课的练习部分。

我让学生观察每组水果的数量,然后用语言描述出哪组水果多,哪组水果少。

我邀请几名学生上来,指着书上的水果,用语言描述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例题讲解(10分钟)我让学生看黑板,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小明遇到的动物和水果。

我让学生看着黑板,跟着我一起数数,数出每种动物前面的水果数量。

然后,我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前面的水果数量,告诉我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五、随堂练习(10分钟)我在黑板上写出几组水果的数量,让学生上来比较,并用语言描述出数量的大小关系。

然后,我让学生拿出练习本,按照黑板上的水果数量,自己写几组水果的数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六、板书设计(5分钟)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小明遇到的动物和水果,并写出了每种动物前面的水果数量。

我让学生看着黑板,跟着我一起数数,数出每种动物前面的水果数量。

《回家路上》(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家路上》(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家路上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进行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的解决办法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内容1.了解简单加法与减法的概念,能够用实际的例子进行解释。

2.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帮助学生解释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数学问题表述,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2.能够手算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并掌握正确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在实际生活场景中,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掌握简单加减法规则,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及内容1. 思考问题我们经常在回家的路上走,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走的路程。

同时,我们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突然掉了一个口香糖,我们可以如何解决?•学生思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发表自己的看法。

2. 理解加减法规则在上述的生活场景中,我们可以借助加减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比如:如果我们走了1000米路程,已经走了600米,那么我们还需要走多少米?•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与减法规则,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再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手算方法。

比如:1000-600=4003. 利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如果我们走了600米路程,但还要走200米才能到家,那么我们走的总共路程是多少米?•如果回家的路上有5个绿灯,每个绿灯亮10秒,我们需要等多长时间才能通过全部的绿灯?•如果小明在回家的路上掉了一个口香糖,你认为应该怎么办?4. 练习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再进行讲解与讨论。

•20+5=?•如果小明家离学校有800米,他步行的速度是每秒1米,那么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家?•50-30=?5. 思考总结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一些问题,总结他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你今天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如何使用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尝试解决以下问题:•我们家楼下的小卖部在1个月里卖了100个冰棍,每个冰棍价格为5元,收入是多少?•如果有1000元,要买10本书和1本笔记本,每本书的价格是60元,笔记本的价格是600元,够买这些物品够不够?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的内容是针对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而设计,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是这节课的重要目标,通过生活实际场景和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相对于过往的枯燥练习,让学生更有兴趣,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规则和方法。

《回家路上》(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家路上》(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家路上》(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回家路上"是一堂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第五章《位置与方向》的第三节《回家路上》。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左右的概念,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以及物体的左右位置,同时能够运用左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情境,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能够自主完成左右方向的判断,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左右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能够在不同视角下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左右知识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课件、图片、小卡片等。

一、情境导入: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怎么回家吗?”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判断左右的,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我会利用课件,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左右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以及物体的左右位置。

三、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让学生观察图片,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然后我会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实践环节: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左右知识解决问题,比如让他们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座位,或者让他们根据老师的指示找到某个物品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我会出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物体的左右位置,并写出解题思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同时鼓励他们运用左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拓展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我需要关注的是情境导入环节,是知识讲解,然后是例题讲解,接着是实践环节,然后是作业设计,是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长度单位以及如何测量物体长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并能够运用这些单位进行实际物体的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能够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能够进行物体长度的测量。

2.难点:长度单位的转换以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卡片、实物、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认识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长度单位测量实物长度,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回家路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这一单元主要围绕长度单位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厘米和米作为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学会用米和厘米作为单位量测物体的长度,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可能还不太会使用尺子,对1米和1厘米的长度表象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能够用米和厘米作为单位量测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2.学生能够用米和厘米作为单位量测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课件、实物等。

2.学具:尺子、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小兔子回家”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小兔子在回家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兔子需要测量路的长度?怎样测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度单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两个长度单位。

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1米=100厘米。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测量活动。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回家路上-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回家路上-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回家路上北师大版一、课题名称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回家路上北师大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概念,学会用米、千米为单位表示长度。

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距离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

重点:用米、千米为单位表示长度,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地测量,让学生直观感受距离。

2.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测量工具:米尺、卷尺等。

2. 地图:学校附近的地图。

3. 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如长度、面积等,然后引入今天的新课。

2. 课本讲解课本原文内容:“小明的家离学校有200米,小红的家离学校有1千米。

请你们比较一下,谁的家离学校更远?”分析: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了解距离的概念,并学会用米、千米为单位表示长度。

3. 实地测量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进行实地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距离的概念。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点进行测量,记录距离,并进行比较。

5. 讲解长度单位换算教师讲解米、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千米=1000米。

6.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进行长度比较和换算练习。

七、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实地测量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距离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八、互动交流1. 讨论环节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地点离学校更远?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2. 提问问答教师提问:“1千米等于多少米?”学生回答:“1千米等于1000米。

”九、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家离学校有300米,小红家离学校有500米。

请你们比较一下,谁的家离学校更远?答案:小红的家离学校更远。

2. 作业题目: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5分钟,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

回家路上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回家路上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方向与位置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制作模型等方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孩子们熟悉的回家路,引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描述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路线、判断方向,并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使数学知识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同时,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潜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如何描述物体位置时,我会让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回家路线图,并在图中标注方向和位置。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自己在方向与位置方面的收获和不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让他们相互鼓励、提出建议。此外,我还会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评价,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回家路上-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回家路上-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回家路上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回家路上”,这是一节北师大版的课程。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教材中的第三章第四节“回家路上”进行教学。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长度单位的学习和应用,通过故事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将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将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尺子、绳子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度单位。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讲述一个小女孩回家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的存在。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让学生认识到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接着,我会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的长度,用绳子量一量教室的长度等,让学生能够将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我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列出,如长度单位的名称和符号,以及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巩固。

比如,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家到学校的长度,并用数字和单位表示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是否能够将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长度单位的应用场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我对于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中“回家路上”这节课的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回家路上》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回家路上》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回家路上》《回家路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各种动物,通过观察和计算,学会了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童话故事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回家路上》的课件,包括故事情节、图片、动画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小卡片、计数器等学习用品。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以便进行游戏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回家路上》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讲述小兔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的各种动物,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小兔子需要给每个动物多少个水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轮流扮演小兔子,给其他动物分水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加减法运算。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小卡片上的计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果小兔子遇到的动物更多,需要给每个动物分配更多水果,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活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展现信息。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学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真巧,正好赶上小动物们放学。

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细看图,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2.自己在下面练习说一说。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

二、利用信息提出问题。

1.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合作写出所提的问题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同时找一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所提问题。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3.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们会解答吗?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基本应用。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1~3题。

(第2题组织学生交流时,让学生讲清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2.拓展应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请你喜欢的同学帮你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口诀解决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诀,自觉地记忆口诀。


四、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船上有几只小动物? 4*4=16(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 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 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3*3=9(只)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