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秋季版)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4《寓言四则》教案新人教

24.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 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于寓言,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寓言就是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

训,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则分别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寓言。

二、作者简介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

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

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 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 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明确: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

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 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怎样的的形象?

明确: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虚荣心强

(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 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方法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入手分析)

明确:智谋得当,轻便灵活,抓住狮子的弱点一一以已之长克敌之短。

2. 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明确:骄傲、得意忘形(“吹”、“唱” 动作描写)

3. 本则寓言有什么寓意?

明确:诫人讽刺了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告们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应谨慎行事。

(三)学习《穿井得一人》

1.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明确: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 质疑: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

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

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三)学习《杞人忧天》

1•“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2. 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担心。

3. 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后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4. 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四、课堂总结

“寓言”就是以深刻的道理寄托小故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道理,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只所以简短。它最基本特征在于教训和讽刺。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寓言

所交给我们的道理,并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易发现的道理,精致的过好每天的生活。

五、板书设计

《寓言四则》

故事一寓意

故事情节:心理、神态、语言

人物形象: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

蚊子:冲、咬T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蚊子:吹、唱T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 预习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教学反思

本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寓言既有故事情节又有比喻性质,常常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借远喻近。把不易理解的道理寄托在具体通俗形象的故事里,尤其适

合少年儿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汉语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这篇文章的重要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汉语课堂。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

寓言所交给我们的道理,并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不易发现的道理,精致的过好每天的生活。

教学程中注重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讲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

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