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京市八一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ΔH3<ΔH2
C.ΔH1=ΔH3>ΔH2D.ΔH1>ΔH3>ΔH2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结构式:CH4
B. 苯的分子式:C6H6
C. HClO的结构式:H-C1-O
D. 氯化钠的电子式
3.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2gNaOH固体时,不能把NaOH放在纸片上称
B.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无水乙醇,使液面最低点至刻度9.0mL处
C.浓硫酸保存在广口瓶中,没有挥发性,无须密封
D.溴水密封保存,放置于阴凉处
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5.下列的晶体中,化学键种类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 SO2与SiO2
B. CO2与H2O
C. C与HCl
D. CCl4与SiC
6.有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0g·L-1,则关于此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烷
C. 可能是乙烷和乙烯的混合物
D.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7.文献表明:工业上,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相同条件下,草酸根(C2O42-)的还原性强于Fe2+。

为检验这一结论,雅礼中学化学研究性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i. 草酸(H2C2O4)二元弱酸。

ii. 三水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3H2O]为翠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

其水溶液中存在[Fe(C 2O4)3]3-Fe3++3C2O42-K=6.3×10-21
iii.FeC2O4・2H2O为黄色固体,溶于水,可溶于强酸。

【实验1】用以下装置制取无水氯化亚铁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欲制得纯净的FeCl2,实验过程中点燃A、C酒精灯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

(3)若用D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通过Fe3+和C2O42-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

(4)取实验2中少量晶体洗浄,配成溶液,漓加KSCN溶液,不变红。

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

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经检验,翠绿色晶体为K3Fe(C2O4)3・3H2O。

设计实验,确认实验2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

(6)取实验2中的翠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

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Fe(C2O4)3]3-+____H2O____FeC2O4·2H2O↓+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研究性小组又设计以下装置直接比较Fe2+和C2O42-的还原性强弱,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7)描述达到期目的可能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反应N2O4(g)2NO2(g)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9.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可能是( )
A. 镁
B. 铜
C. 铝
D. 铁
评卷人得分
二、单选题
10.海带提碘的过程中,用到玻璃棒的次数为:
A. 一次
B. 二次
C. 三次
D. 四次【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D
2.B
3.C
4.A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题中CO2、SO2、H2O、HCl、CCl4属于分子晶体,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C、SiO2和SiC为原子晶体,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C为原子晶体或过渡型晶体,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A.SO2属于分子晶体,SiO2为原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故A错误;
B.CO2与H2O属于分子晶体,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化学键种类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故B正确;
C.C为原子晶体或过渡型晶体,而HCl是分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故C错误;
D.CCl4属于分子晶体,SiC是原子晶体,晶体类型不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①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②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③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④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⑤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该混合烃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1.0g·L-1×22.4L/mol=22.4g/mol,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4,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2.4的烃是甲烷,相对分子质量为16,其它烃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所以混合物中一定有甲烷。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甲烷,故A正确;
B.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可能含有乙烷,也可能不含有乙烷,故B错误;C.乙烷与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2.4,故不可能是乙烯与乙烷的混合物,故C错误;D.乙烷与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2.4,不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质量=气体密度×22.4 L/mol。

7.A
解析: (1). 分液漏斗 (2). 先点燃A处酒精灯,再点燃C处酒精灯 (3). 发生倒吸 (4). 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 (5). 溶液中存在平衡:[Fe(C2O4)3]3-Fe3++3C 2O42-,加热硫酸后,H+与C2O42-结合可使平衡正向移动,c(Fe3+)增大,遇KSCN溶液变红 (6). 取少量实验2中的翠绿色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不出现蓝色沉淀(7). 2 (8). 4 2 (9). 3C2O42- (10). 2CO2↑ (11). 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一段时间后,左侧溶液变为浅绿色,右侧有气泡产生
【解析】
【分析】
实验一:在装置A中用浓硫酸与NaCl固体混合加热制取HCl,通过B装置的浓硫酸干燥,得纯净HCl气体,然后在装置C中Fe与HCl发生反应产生FeCl2和H2,反应后的气体中含H2和未反应的HCl气体,可根据HCl极容易溶于水,用水作吸收剂吸收进行尾气处理;
实验二:FeCl3溶液与K2C2O4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2(C2O4)3和KCl;用KSCN溶液检验Fe3+;
用K3[Fe(CN)6]溶液检验Fe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书写离子方程式;
实验三:根据2Fe3++C2O42-=2Fe2++2CO2↑,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反应及相应的现象。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名称是分液漏斗;
(2)为防止Fe与装置中的空气发生反应,制得纯净的FeCl2,实验过程中先点燃A处酒精灯,使装置充满HCl气体,然后给C处酒精灯加热;
(3)若用D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由于HCl极容易溶于水,HCl溶解导致导气管中气体压强减小而引起倒吸现象的发生,而且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
(4)在实验二中,向FeCl3溶液中加入K2C2O4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2(C2O4)3和KCl,产生的翠绿色晶体为Fe2(C2O4)3的结晶水合物K3Fe(C2O4)3・3H2O,取实验2中少量晶体洗浄,配成溶液,漓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

则加硫酸后溶液变紅的原因是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存在平衡:[Fe(C 2O4)3]3-Fe3++3C2O42-,加入硫酸后,硫酸电离产生H+与溶液中的C2O42-结合生成弱酸H2C2O4,使可使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Fe3+)增大,遇KSCN溶液变红;
(5)若K3Fe(C2O4)3・3H2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会产生Fe2+,检验方法是取少量实验2中的翠绿色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不出现蓝色沉淀,证明无Fe2+,产生的K3Fe(C2O4)3・3H2O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在光照条件下草酸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C2O4·2H2O、CO2气体,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C2O4)3]3-
+4H2O2FeC2O4·2H2O↓+2C2O42-+2CO2↑;
(7)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在左边,Fe3+获得电子变为Fe2+,溶液变为浅绿色,左边电极为正极;在右边电极上,溶液中的C2O42-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2O42--2e-=2CO2↑,右边电极为负极,会看到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点睛】本题考查了仪器的辨析、离子的检验方法、电离平衡移动、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等知识。

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8.C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该金属在H的前面。

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

在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说明该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在Zn的后面。

D项铁,符合要求;
本题答案选D。

评卷人得分
二、单选题
10.C
解析:C
【解析】
海带提碘的过程中,用玻璃棒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时用玻璃引流,共三次。

答案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