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增长较快,而且相对超前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这无疑将对企业组织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管理学的角度,从管理行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企业;组织行为;组织文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673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
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
06‰;自然增长率为5。
08‰。
按照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只要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算是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早在2001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已达7。
1%,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人。
因此可以说,中国已于8年前步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的3。
56%持续增长到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的6。
96%。
截止2008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2%,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8。
3%,老年人口达15989万人。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相关人士称,中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
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国际上开始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始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含意》一书,主要研究了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问题的研究现在也越来越引起国
内学者的重视。
国内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学者多倾向于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形成挑战也带来机遇,挑战大于机遇,即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经济方面说,将对劳动生产率、分配、储蓄和投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不利的影响(姜向群,2001)。
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从上述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一些特点。
1)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而且增长速度快。
2)我国人口老龄化整体发展趋势呈现不平衡性,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较大,城乡倒置。
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3)在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可谓“未富先老”。
4)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存在。
5)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呈比较明显的累进性。
二、企业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就是利用正式群体中的组织结构与分工、权利与责任以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调动群体内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群体合力保证目标的实现(王建新,1999)。
组织行为的主体是组织与人,组织行为的核心应该是组织中人的行为。
许多管理学著作把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
而组织内在结构的实质也是一种“行为关系”(西蒙,1947)。
组织行为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研究领域。
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认为: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群体和结构。
组织行为学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使组织的运作更有效。
组织行为受到个人行为及其动因、个人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的重大影响。
组织行为同时也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话题,这些研究很值得我们借鉴。
科斯发现,企业内部的成本结构远比新古典经济学的成本
函数复杂,其中关键问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也会产生成本,而企业用命令的方式则可以低成本地、快捷地完成资源配置,但这仍然会带来成本,即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引入使得组织的“黑箱”得以打开(周业安,宋翔2007)。
20世纪70年代中期,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使经济学家开始尝试在理性约束的条件下分析组织行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机制
笔者认为,人口的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机制主要来自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第一、宏观方面
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1)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
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短缺。
但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情况,短时间内我国仍将有充足的劳动力,但据预测到2050年可能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将降至一个低谷。
人口老龄化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总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
其中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2)老龄化使单纯消费增加,储蓄率下降,投资率降低税收减少。
3)家庭结构和养老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4)社会经济制度及文化氛围发生变化。
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对社会发展曾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社会经济权益日益受到重视。
为适应未来老龄社会的需要,就要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及社会服务体系,制定老年人保护法,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同时还要树立新的老龄社会需要的伦理和价值观念,塑造没有年龄歧视,多代人互相尊重、相互支持的新的文化氛围,以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融、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对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氛围进行重大调整。
5)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同时还要求劳动力的技术结构与之相适应。
但是由于中年和年长劳动力对长期定居区域和长期从事的工种已经形成习惯并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感,因此,一般不愿意搬迁到其他区域居住或者改变自己的工作性质。
年长劳动力接受新技术的速度慢,重新培训的费用高,很难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因此必将造成结构性失业,抑制产业结构调整。
但同时,人口老龄化会带来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兴行业以及带来其发展。
综上,由于人口老龄化可能引发的我国社会经济的显著变化,将会对企业组织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深处社会经济变革中的企业也将产生企业组织行为的相应改变。
第二、微观方面
人口老龄化带来企业内部员工的老龄化,从而使企业组织内部人员结构发生变化,在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通过长期动态的积累逐渐影响组织文化,进而通过组织文化影响企业组织行为。
这种影响显露的时间晚,但对于企业组织而言,持续的时间
长,影响的层面深。
2、对管理行为的影响
企业领导者的老龄化将使企业以更稳健更保守的方式应对市场的变化,积极的方面会使企业稳步发展,但弊端同时存在,由于领导者年龄将变得普遍偏大,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往往比较弱和迟缓,这很可能会使企业错失改革的良机或者在改革上遇到前所未有的来自自身和企业内部的阻力。
领导者的思想和思维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组织文化的取向,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条、仪式、神话以及管理的体系或模式。
这些共有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世界的反应。
当遇到问题或工作难题时,组织文化—我们做事的方式—
将影响雇员的行为,并影响他们如何对问题进行概念化、定义、分析和解决(斯蒂芬·罗宾斯)。
组织文化往往会制约和影响一个管理者涉及所有管理职能的决策选择。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势下,企业组织内管理者的决策也将相应发生一些变化。
对于计划而言,计划所包含的风险度将有所降低,计划的制定可能仍然沿袭过去的程序和制度安排。
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变得更加集权,组织的战略决策可能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领导者,领导者的权威将难以得到侵犯,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形成巨大的惯性,改变的阻力随之加大。
老龄化的组织领袖缺乏新观念,不敢接受新生事物,对新生事物持怀疑态度,只要不危及到自身利益,维持现状、不做大的变动往往成为他们的首选,即使对现状不满意也不想有所改变。
这样可能导致组织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活力,随着时间的流逝,组织就会越来越失去生命力,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将难以为继。
当然也并不见得都会出现这种情形,这也要结合企业当时的状况,一个处于企业生命周期中段的组织可能更需要一些身经百战老当益壮的管理者,来保证企业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运行。
3、对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个体行为往往是基于利益的追求和需要的满足而产生,同时又受到个体的价值观、能力、行为机会的把握、行为方式、行为耗费所决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企业内部的老龄化个体形成组织中重要的一个群体。
对于老龄化个体而言,他们的利益追求和需求满足将发生变化,具体来讲,伴随着老龄化个体生理功能减退,体力和精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劳动能力和记忆性衰退,他们将更希望从事一些简单和节奏较慢的生产和管理活动。
老龄化个体身体的衰老,会对企业的医疗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组织内尚未退休的并且想进一步发挥余热的老龄化个体会期望企业增加对他们的再培训。
但同时,老龄化个体的业务和工作技能在某些对体力要求低的行业可能会出现增长的情况。
对于组织中的年轻个体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共存,一方面组织内部普通员工和管理者的老龄化,促使年轻人迅速成长,以能够在组织中接替即将退休员工的职位。
但同时年轻员工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
企业内都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养老的负担、升职时老年人迟迟不退的压力、工作创新的被压抑等。
企业群体行为,是企业群体组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它既受到社会和所从属组织的制约,又受到群体成员的个人意识、需要、态度、动机等方面的影响。
如果老龄化群体当中任务型(动机是完成群体工作任务)、关系型(以群体活动和群体观点为基础)的成员占主导地位,群体行为就将是合乎理性和令人满意的,而且群体效能也高;如果一个群体被自我型(只顾个人需要)成员所控制,群体行为将会是非理性和难以令人满意的,这个群体效能也就会低。
人口老龄化会使企业员工对群体的认识发生变化,即群体意识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群体目标,从而支配企业群体行为。
沟通是人类社会和企业组织行为中的基本行为,通过沟通使组织中的个体个体之间达到组织认同,从而组织的群体凝聚力得以提高。
人口老龄化也将影响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方式。
组织内或许会以一种更含蓄、保守同时也将是低效的方式进行沟通,假如沟通不好有可能带来群体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