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城市设计框架

一、原则

1、立足于城市空间整体形象的把握和塑造,创造清晰连贯,丰富多变而又有条理的城市景观,以利于激发城市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

2、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主体人及其活动、行为的要求。设计中从城市的空间环境组织到建筑的型体,尺度、方方面面时刻关怀人的心理感受,体现“人性化”原则。

3、延续历史发展的轨迹,同时体现时代特征,要体现出碑林区的文化特征,同时满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需要。

4、强调生态意识,优化规划范围的环境条件。

5、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6、突出碑林区自身的形象,体现全新现代化的城区景观。

二、城市设计框架

本次城市设计框架为“一心、一核、三节点、一带、四廊、两界面、四分区”

“一心”:指围绕市政府行政大楼布置的行政中心。其它行政办公建筑沿行政、市民广场南北带型展开,呈中轴对称之势。“一核”:指拉接一期与二期城市空间发展的商贸服务板块。“三节点”:其一指以红色主题公园为依托打造的三大教育基地;其二指位于东川与新区相接的黄土文化体验公园;其三指位于新区北部山梁的山地郊野体验公园。“一带”:即城市商业服务带,位于城市核心区域,集商务办公、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四廊”:指新区内南北展开的四条纵向绿化景观廊道。“两界面”:即沿东川与新区相接的带型软质界面,主要由绿化组成,局部布置少量功能,此外还包括新区与北部山梁相接的城市背景界面,它是城市与山体相互融合,互为依托的生态景观界面。“四分区”:即行政办公区,文化教育区,生态居住区与休闲居住区。

通过对碑林区原有空间格局与形态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分析,规划确定了以“点、线、面”为主的,即可突出碑林地段的城市空间特色,又与城市发展特征相协调的城市设计框架,用以指导随之展开的各个城市设计子项。

1、点

(1)城市中心或城市标志点

(2)城市空间节点(3个)

(3)其他节点

(1)城市主要空间转折节点:本次规划所涉及的规划界域,北与西安明清古城墙相接,南面自西向东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园区、雁塔区、曲江风景区相接,形成了多个城市空间转折节点,是各个区的门户空间。与明清古城墙相接的主要节点为南门广场,这里是西安主要的形象空间。与其它各区的交接处均为二环主要交通节点,规划在满足交通需要的同时,通过绿化、建筑小品、色彩的处理,加强其景观特征,使其成为城市主要的标志性节点空间。

(2)城市次要空间节点:沿城市主要道路,为满足功能或景观需要而形成的以广场和绿地等为主的空间节点。

这些节点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功能也各有侧重:沿友谊路分布的节点,主要作用是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沿雁塔路、朱雀路形成的节点,主要功能是满足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活跃历史轴线上的空间氛围,形成良好的空间节奏感,延续古城的历史文脉;沿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分布的节点,主要功能为满足城市景观的要求。

(3)片区主要空间节点:以李家村、边家村片区中心为基础,形成片区主要的空间节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通过对色彩、照明形式、灯具种类、以及铺地小品的选择,建筑体量的控制,创造尺度亲切宜人,具有生活情趣的生活空间。

(4)其它节点:主要指结合街坊形成的居住区空间节点,以广场、绿地为主,尺度亲切宜人,以创造即具有时代气息,又能体现城市历史文脉的居住生活空间。其色彩、尺度的选择,人流的组织等方面都应满足人的行为活动方式。

2、线(视线通廊、绿化通廊、景观廊道、生态廊道)

两条景观轴线

5条生态廊道:

5条视线通廊:

城市设计框架中的线可分为“城市发展轴线”,“城市交通轴线”,“城市生活轴”和“城市历史轴”四个方面。

城市发展轴——即沿长安路的城市南北向发展轴和沿东关正街的城市东西向发展轴,这两条轴线已成为目前西安城市发展的空间主轴线,其城市设计应体现西安市特色,以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色彩、照明系统的配置,建筑体量的选择应适应时代特征,同时也应与古城风貌相统一,成为西安对外的形象窗口。

城市交通轴线——规划范围区内有多条城市主干道通过,如二环路、环城路等,应强调这几条轴线的景观性,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种植,树种选择应各具特色。同时,在照明体系设计中,其照明方式,照明的亮度选择应满足交通的需求。沿道路的建筑界面可较为灵活,形成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景观。

城市生活轴——友谊路作为联系全区的主要道路,将成为重要的景观生活轴,通过绿化、广场、城市标志、建筑物、节点的设置,使的景观生活轴的空间节奏富于变化,并且通过色彩、照明、空间界面的规划设计,形成具有生活特色的景观效果,成为联系区内各个环节的纽带。

城市历史轴——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规划范围内有几条重要的城市历史轴线穿过,分别为沿长安路的现代城市主轴线;沿雁塔路,通往大雁塔的城市历史轴线;以及沿朱雀路的原唐长安城主轴线。它们集中体现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通过对绿化、色彩、高度、灯光、小品、空间界面的设计和控制,明确这几条轴线的作用,并根据三条轴线各自的特色有所区别。长安路轴线侧重在体现其时代风貌,并与古城协调统一,展现西安城市时代发展的轨迹,色彩、建筑体量等的处理更注重现代感;朱雀路轴线主要塑造优美的环境氛围,绿化种植应具有特色,色彩应较为素雅,空间变化注重连续感,选择较为平和的灯光色彩、强度,注重

体现传统特色。雁塔路轴线侧重体现文化性,各种手法的处理都应以其为目标。

3、面

(景观风貌分区)7个

空间界面(五陵原、外围农田)

根据区内各类用地性质的不同,可将城市设计框架中的面分为——居住片区、科研文教片区、城市商业娱乐区、城市历史文物保护区。各区自身的特色不同,其城市设计的手法也各有侧重。

(1)城市商业娱乐区——根据其规模,可分为城市级的商业娱乐区和片区级的商业娱乐区。城市级的商业娱乐区集中分布在沿长安路及沿东关正街的城市道路两侧区域,作为城市级的商业区应体现现代城市商业风貌,同时在靠近古城墙的区域,应与古城风貌相协调,色彩淡雅,建筑体量可较大,建筑高度应满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定,建筑形式应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照明设计通过照明色彩、照明方式、灯具的选择充分体现西安作为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风貌。片区级的商业娱乐区主要是片区公共生活服务中心,其空间尺度、建筑体量应亲切宜人,色彩温和,照明设计体现“人性化”。片区的广告设计应烘托城市商业气氛,且不应破坏城市景观,考虑与小品结合设计,而不占用太多的建筑外墙面。

(2)科研文教片区——碑林区的特色之一是它集中了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可在色彩、建筑形式、体量及其空间组织上体现一种多元性,规划中更多对其绿化空间的组织以及大的色彩、照明基调给出相应的规定。

(3)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包括历史文物及其周边的保护范围,包括小雁塔保护区、兴庆宫保护区、八仙阉保护区以及东市遗址区。各区根据各自的特色,采用相应的城市设计手法,体现各自的特点。小雁塔保护区将以小雁塔为中心,其主要目的是保护,侧重对其周边环境的设计,色彩、树种、照明方式的选择,都以更好的烘托小雁塔的氛围为目的。兴庆宫保护区:通过对兴庆宫周边环境的塑造,创造良好的环境品质,更好地保护现有的城市公园,城市设计的约束相对较少,色彩、建筑风格、照明等应与兴庆宫的氛围相协调。八仙阉作为城市重要的宗教活动中心以及周边居民的公共活动区,城市设计旨在对八仙阉进行保护的同时,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公共活动区,色彩、小品、铺地、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照明设计应与八仙阉的氛围相一致,同时又满足现代人生活的品味,色彩淡雅,小品设计可较为灵活。照明的色彩选择,灯具的选择,照明方式应结合保护考虑。东市遗址区现只能考证其位置,地面上没有留下遗迹。在规划中,将对其边界进行设计,通过节点、绿化、广场、小品标识出其位置,色彩、照明、铺地、小品以及空间界面的处理应与传统风貌相呼应。

(4)居住片区——规划中意在通过城市设计改善居住区的环境品质,体现良好的居住氛围。居住区色彩以暖色为主,靠近城墙处色彩明度和饱和度都应下降,以与古城氛围相呼应,且色彩变化不宜太大。靠近二环路,色彩可较为明快,追求一定的变化,以体现居住区活泼且赋于变化的空间特征。建筑的形式可较为丰富,近城墙处应与古城风貌相呼应,照明主要集中在各自生活区的中心,照明色彩温和,灯具设计应别致,以体现亲切宜人,活泼丰富的居住区环境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