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度积相关计算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溶度积规则是指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那么你对溶度积规则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溶度积规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溶度积规则的基本定义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若小于其溶度积时,则没有沉淀生成;若大于其溶度积时,会有AnBm化合物的沉淀析出。
即可表示为:[Am+]·m<L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Am+]·m=L时,溶液达到饱和,仍无沉淀析出; [Am+]·m>L时,有Anbm沉淀析出,直到[Am+]·m=L时为止。
溶度积规则的基本举例例:AgNO3与K2CrO4混合溶液,用溶度积规则来判断时候有Ag2CrO4析出。
注:CrO4^2-表示一个铬酸根离子带两个负电荷。
令:[Ag+]^2·[CrO4^2-]=Qc (式中[ ]表示溶液中离子的实际的相对浓度)。
注意:此处的 Ag+ 与 CrO4^2- 的浓度时彼此独立指定的,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定量关系。
查表可得Ag2CrO4的溶度积常数Ksp。
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是未饱和的,故无Ag2CrO4晶体沉淀;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刚好达到饱和,为多相离子平衡状态,也无Ag2CrO4晶体沉淀;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是过饱和的,有Ag2CrO4晶体沉淀。
实际上是平衡和平衡移动规则在多相离子平衡中的应用。
溶度积的定义对于物质AnBm(s)= n A(aq)+ mB(aq), 溶度积(Ksp)=C(A)nC(B)m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
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
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C(Pb )C(Cl大于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Cl =PbCl2 ↓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幂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
分类突破溶度积常数的相关计算与图像

分类突破溶度积常数的相关计算与图像■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周海欧对于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节,不论是高二还是高三学生,都存在较多问题。
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溶度积常数出现频率较高,其呈现形式往往是要求学生计算K sp或者识别K sp图像,学生感觉很难,很多学生直接放弃这类题目,非常可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三教学经验,把溶度积常数的相关计算题型进行分类,逐个突破,降低难度,希望能增加学生的信心,享受化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一、溶度积常数的几种相关计算类型类型1: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或沉淀是否完全:①比较离子积Q c和K sp:Ⅰ.Q c>K 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Ⅱ.Q c=K 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
Ⅲ.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②利用K sp的数值计算某一离子浓度,若该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则该离子沉淀完全。
【例1】某温度下,已知K sp(AgCl)=1.80×10-10,将2.2×10-3mol/L的NaCl溶液和2.0×10-3mol/L 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沉淀生成?写出推理过程。
若有沉淀生成,请计算反应后Ag+是否沉淀完全?解析:Q c=c(Cl-)·c(Ag+)=1.1×10-3×1.0×10-3=1.1×10-6,Q c>K sp(AgCl),因而有沉淀生成。
反应后剩余c(Cl-)=1.0×10-4mol/L则c(Ag+)=K sp(AgCl)c(Cl-)=1.80×10-101.0×10-4mol/L=1.80×10-6mol/L<1×10-5mol/L,故可认为Ag+已经沉淀完全。
答案:有;沉淀完全。
【变式训练1】(2017·全国Ⅰ卷)若FeCl2与MgCl2中c(Mg2+)=0.02mol/L,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Fe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3+)=1.0×10-5mol/L,此时是否有Mg3(PO4)2沉淀生成?(列式计算)。
溶度积计算郑

1关于Ksp 的计算溶度积(平衡常数)——Ksp 1、定义: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平衡时) M m A n (s) m M n +(aq)+ n A m —(aq) 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sp =[c (M n +)]m ·[c (A m —)]n 在一定温度下,K sp 是一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 简称溶度积。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达溶解平衡时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AgCl(s) ⇌ Ag+ (aq) + Cl- (aq) Ag 2CrO 4 (s) ⇌ 2Ag + (aq) + CrO 4 2-(aq) 2、溶度积规则:离子积Qc=[c (M n +)]m · [c (A m -)]n Qc > Ksp , ; Qc = Ksp , ; Qc < Ksp , 。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控制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使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一般来说,同种类型物质,K sp 越小其溶解度越 ,越 转化为沉淀。
3.溶度积K SP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 ______ ___,K SP 的大小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它只与__ ______ 有关,与__ ______ 无关。
利用溶度积K SP 可以判断__ ______ __、__ ______ __以及__ _____ _ __。
4.沉淀的转化是__ _____ _ __的过程,其实质是__ _____ _ __。
5.计算 (一)判断沉淀情况 例1.在100 mL 0.1 mol/L KCl 溶液中,加入 100 mL 0.01 mol/L AgNO 3 溶液,有沉淀析出吗(已知 K SP (AgCl )=1.8×10-10) ? ∙ 解析: 本题主要利用浓度商与溶度积的大小比较,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加入溶液后Qc>Ksp(AgCl),因此应当有AgCl 沉淀析出。
2020届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溶度积( Ksp)的相关计算》

溶度积( K sp)的相关计算【方法与技巧】4 4【经典练习】c (CO 2- ) 1、[2017·海南卷·节选]向含有 BaSO 4 固体的溶液中滴加 Na 2CO 3 溶液,当有 BaCO 3 沉淀生成时溶液中 3c (SO 2-) =。
已知 K sp (BaCO 3)=2.6×10-9,K sp (BaSO 4)=1.1×10-102、[2016·全国卷Ⅰ·节选]在化学分析中采用 K 2CrO 4 为指示剂,以 AgNO 3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 Cl -,利用 Ag+与 CrO 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 -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 1.0×10-5mol·L -1)时,溶液中 c (Ag +)为 mol·L -1,此时溶液中 c (CrO 2-)等于 mol·L -1。
(已知 Ag CrO 、AgCl 的 K 4分别为 2.0×10-12和 2.0×10-10)24 sp3、[2015·全国卷Ⅰ·节选] 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浓缩液中主要含有 I -、Cl -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 AgNO 3 溶液,当 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c (I -) 为c (Cl - )3 [已知 K sp (AgCl)=1.8×10-10,K sp (AgI)=8.5×10-17]4、[2015·全国卷Ⅱ·节选] 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 ZnSO 4·7H 2O 的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 加稀 H 2SO 4 和 H 2O 2 溶解,铁变为,加碱调节至 pH 为 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 1×10-5mol/L 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至 pH 为时,锌开始沉淀(假定 Zn 2+浓度为 0.1 mol/L)。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

例1:将4×10-3mol·L-1的AgNO3溶液与4×10-3mol·L-1 的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能否有沉淀析出? Ksp(AgCl)= 1.8×10-10mol2·L-2 解:只有当 Qc > Ksp时,离子才能生成沉淀。混合后:
⑤ 滴定
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拿住锥形瓶颈,边滴边振荡;眼 睛要始终注视锥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⑥ 判断终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当看到滴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为无 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时。 ⑦ 滴定操作重复三次。
次 待测液体积
标准液体积(L)
数 (L) 滴定前 滴定后 实际 平均值
1 2
3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B.通过蒸发可以
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 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
于c点对应的Ksp
2、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
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4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
4、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 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
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
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
的MnCl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的换算公式

溶度积(solubility product)和溶解度(solubility)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性质的两个相关概念。
溶度积表示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其离解的离子之间的乘积关系。
对于一般的离子化反应:
A(aq) + B(aq) ⇌AB(s)
溶度积(Ksp)可以表示为:
Ksp = [A+]^m [B-]^n
其中,[A+]和[B-]分别代表离解生成物A+ 和B-的浓度,m 和n 为它们的系数。
而溶解度则指的是单位溶剂中最大能溶解的溶质的量,通常以摩尔溶解度(mol/L)表示。
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根据化学平衡的原理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换算公式来相互转化:
溶度积Ksp = [A+]^m [B-]^n
溶解度S = [A+] 或[B-]
如果m = n,则可将Ksp 换算为溶解度的平方:
Ksp = S^m ×S^n = S^(m+n)
如果m ≠n,则可根据离解度的比例关系进行转化,假设x 为溶解度,则离解生成物的浓度为x,溶度积表达式可化简为:
Ksp = (x^m) ×(x^n) = x^(m+n)
通过上述换算公式,可以根据已知的溶度积或溶解度值,计算出相应的溶解度或溶度积值。
请根据具体的反应方程和已知条件进行计算,以确保换算的准确性。
溶度积常数有关的计算与图像分析(很全面)

溶度积常数有关的计算与图像分析汪信刚2015/10/12例1:已知某温度下Ksp(FeS)=8.1 X 10「17,求该温度下FeS在水中的理论溶解度。
Ex:已知某温度下,Ksp(Ag 2CG)=2.7 X 10 —11则该温度下,求该温度时Ag z CG的溶解度。
例2:已知铬酸银在298K时溶解度为0.00445g,求其在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例 3 :已知某温度下,Ksp(AgCl)= 1.8 X 10「10,若向50mL0.018mol/L 的AgNO溶液中加入50mL0.02mol/L的盐酸,则混合溶液中C( Ag+) = ,pH= ___________Ex:在0.10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中的pH=8时,C(Cu2+)= (K sp(Cu(OH)2)=2.2 X 10「20),若在0.10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通入H2S 气体,使C L T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例4: (2010山东高考)某温度下,Fe(OH)3(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K sp[Fe(OH) 3] v K^CuQH) 2]B. 加适量NHCI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C. 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D. Fe(OH)3、C U(OH)2分别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例5: (09广东高考)硫酸锶(SrSOJ在水中的深沉溶解平衡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一定时,K sp(SrSO4)随c(SO42-)的增大而减小B. 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p(SrSO4)最大C. 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 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Ex:: 一定温度下,三种碳酸盐MCO 3(M : Mg= Ca2+> Mn2+)的沉 2 -3 )。
2019高考化学平衡类问题攻略专题04沉淀溶解平衡

攻略04 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的相关计算(1)溶度积和离子积 以A m B n (s)m A n +(aq)+n B m -(aq)为例:(2)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以AgCl(s)Ag +(aq)+Cl −(aq)为例,已知K sp ,则饱和溶液中c (Ag +)=c (Cl −出溶解的AgCl 的质量,利用公式S 100g=)((m m 质)剂即可求出溶解度。
(3)已知溶解度求溶度积已知溶解度S (因为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很少,所以溶液的密度可视为1 g·cm −3),则100 g 水即0.1 L 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的质量m 为已知,则1 L 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便可求出,利用公式即可求出K sp 。
(4)两溶液混合是否会产生沉淀或同一溶液中可能产生多种沉淀时判断产生沉淀先后顺序的问题,均可利用溶度积的计算公式或离子积与浓度积的关系加以判断。
2.溶度积的应用(1)沉淀的生成原理:当Q c >K sp 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就会生成沉淀。
方法:①调节pH 法。
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中,再加入氨水调节pH 至7~8,可使Fe 3+转化为Fe(OH)3沉淀除去。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3NH 3·H 2OFe(OH)3↓+3+4NH 。
②加沉淀剂法。
如以Na2S、H2S等作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如Cu2+、Hg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CuS、HgS 等,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2−CuS↓,Cu2++H2SCuS↓+2H+;Hg2++S2−HgS↓,Hg2++H2SHgS↓+2H+。
(2)沉淀的溶解原理:当Q c<K sp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沉淀就会溶解。
化学方法溶解沉淀的原理是:使沉淀溶解平衡向着溶解的方向移动。
常用的方法有:①碱溶解法。
如用NaOH溶液溶解Al(OH)3,化学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
溶度积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溶度积意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溶度积是溶解过程中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与溶液的浓度之积。
它是描述溶质在溶液中溶解程度的重要参数,对于了解溶解平衡、预测沉淀生成以及化学反应的进行起着关键作用。
溶度积的计算公式为溶度积(Ksp)= [A]^a[B]^b。
其中,[A]和[B]分别代表溶质A和B的浓度,a和b分别代表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比例。
溶度积的数值越大,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越高。
溶度积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用来预测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情况。
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超过溶度积时,溶质会发生过饱和,形成沉淀。
当溶质的浓度小于溶度积时,溶质会继续溶解。
通过比较溶质的溶度积与实际浓度,我们可以判断溶液中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此外,溶度积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从而预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通过溶度积,我们可以推导出溶质浓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进而研究化学反应的平衡情况。
溶度积的数值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性以及溶解过程的动力学过程至关重要。
不同溶质的溶度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溶剂性质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对溶度积的影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和溶解过程的规律性。
总之,溶度积作为描述溶质在溶液中溶解程度的重要参数,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溶解过程具有较高的意义。
通过探究溶度积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平衡性和溶解过程的动力学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下面是一个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重点。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介绍。
引言部分旨在引出本文的主题,并提供相关背景信息。
在1.1部分中,我们将对溶度积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和基本意义。
通过这一概述,读者可以对溶度积产生初步认识,并对本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本文的结构,以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思路。
溶度积计算例题

溶度积计算例题
溶度积是一个化学术语,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为单位质量的溶质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为了计算溶度积,需要知道溶质的溶解度和其化学式中各离子的浓度。
下面是一个溶度积计算例题:
在25℃时,银氯化物(AgCl)的溶解度为1.6×10^-5 mol·L^-1。
计算银氯化物在水中的溶度积。
首先,需要写出银氯化物的离解方程式:
AgCl Ag+ + Cl-
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为1.6×10^-5 mol·L^-1表示在水中每升溶液中最多能溶解1.6×10^-5摩尔的银氯化物。
由于银氯化物的离解方程式中每一摩尔的AgCl会产生一个Ag+离子和一个Cl-
离子,因此,在水中溶解度为1.6×10^-5 mol·L^-1的银氯化物会产生1.6×10^-5 mol·L^-1的Ag+离子和1.6×10^-5 mol·L^-1的Cl-离子。
因此,银氯化物在水中的溶度积为:
Ksp = [Ag+][Cl-] = (1.6×10^-5 mol·L^-1) × (1.6×10^-5 mol·L^-1) = 2.56×10^-10 mol^2·L^-2
因此,银氯化物在25℃时的溶度积为2.56×10^-10 mol^2·L^-2。
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溶度积计算例题的解析过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 1 -。
有关溶度积的计算

有关溶度积的计算1、室温时,M(OH)2(s)M2+(aq) + 2OH-(aq) Ksp= a×c(M2+) = bmol·L-1时,溶液的pH等于A. B.C. D.2、实验:①0.1mol·L-1AgNO3溶液和0.1mol·L-1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mol·L-1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mol·L-1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g) 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3、已知Ksp (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4、已知:Ksp (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10-12,则在相同温度下,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AgCl>AgI>Ag2CrO4B.AgCl>Ag2CrO4>AgI>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5、常温下,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K甲(CaSO4)=9×10-6。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 溶度积规则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 溶度积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905d5d874693daef5ff73d6e.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是指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那么你对溶度积规则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溶度积规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溶度积规则的基本定义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若小于其溶度积时,则没有沉淀生成;若大于其溶度积时,会有Anbm化合物的沉淀析出。
即可表示为:[Am+]·mL时,有Anbm沉淀析出,直到[Am+]·m=L时为止。
溶度积规则的基本举例例:AgNo3与K2cro4混合溶液,用溶度积规则来判断时候有Ag2cro4析出。
注:cro4^2-表示一个铬酸根离子带两个负电荷。
令:[Ag+]^2·[cro4^2-]=Qc(式中[]表示溶液中离子的实际的相对浓度)。
注意:此处的Ag+与cro4^2-的浓度时彼此独立指定的,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定量关系。
查表可得Ag2cro4的溶度积常数Ksp。
Qc 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刚好达到饱和,为多相离子平衡状态,也无Ag2cro4晶体沉淀;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是过饱和的,有Ag2cro4晶体沉淀。
实际上是平衡和平衡移动规则在多相离子平衡中的应用。
溶度积的定义对于物质Anbm(s)=nA(aq)+mb(aq),溶度积(Ksp)=c(A)nc(b)m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
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
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c(pb)c(cl大于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cl=pbcl2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幂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
因此,为使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沉淀,需要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
关于溶度积的计算

关于溶度积和溶解度的计算1、已知25C时,Ag2CrO4的溶度积为1.1 X10-12,试求Ag2CrO4(s)在水中的溶解度(g L-1)。
[Mr(Ag 2CrO4)= 331.7 ]2、在25C时,将固体 AgCl放入纯水中,不断搅拌并使溶液中有剩余的未溶解的AgCI(s),几天后,确定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定AgCl的溶解度为1.92 X10-3g L-1,试求该温度下AgCl 的溶度积。
[Mr(AgCI) = 143.5 ]时,根据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3、254、t时,根据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5、t C时,将10 g CaCO 3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再加入硫酸钠固体,当c(SO 42-)为多少时,开始形成CaSO 4沉淀?通过计算说明,当c(SO 42-)为多少时,CaCO 3可以完全转化为 CaSO 4 沉淀?可能吗?(不考虑水解) [K sp(CaCO 3) = 2.5 X10-9 , K sp(CaSO 4)= 9 X10-6 ]6、已知t C 时,K sp (AgCI) = 1.8 X10-10, K sp (AgBr) = 4.9 X10-13。
在该温度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AgBr溶液中,c(Br-)= 。
向该饱和 AgBr溶液中加入 NaCl(s),当c(CI-)达到多少时可以开始形成AgCI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CI(s)若要在NaBr溶液中开始转化为 AgBr沉淀,则c(Br-)不应低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mol AgBr(s) 若要在1 L NaCI溶液中转化为 AgCI(s),贝U c(CI-)应大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将此0.1 moI AgBr(s) 完全转化 AgCI(s),则原NaCI溶液中c(CI-)应大于 _______________据此,你认为该 0.1 moI AgBr(s) 能完全转化为 AgCI(s)吗? _________________ 。
溶解度和溶度积

溶解度和溶度积溶解度和溶度积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质量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
一般用克/升或摩尔/升表示。
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计算溶解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质量法:将一定质量的溶质加入溶剂中,不断搅拌,直到不能再溶解更多溶质为止。
记录下此时溶质的质量,即可得到溶解度。
2. 体积法:将溶剂倒入容器中,逐滴加入溶质,不断搅拌,记录下此时溶质继续溶解的体积。
3. 密度法:将溶剂加入密度瓶中,测量溶剂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加入溶质,再次测量质量和体积。
根据密度的变化计算出溶解度。
二、溶度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溶度积是指在饱和溶解度条件下,溶质在溶液中的活动物质浓度的乘积。
根据活动度的定义,溶度积可以表示为溶质的活动度乘以溶液中的活性系数的乘积。
计算溶度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实验法:通过实验测定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然后根据溶液的稀释或浓缩来计算溶度积。
2. 近似法:根据溶质的溶解平衡常数和溶液的浓度来计算溶度积。
这需要知道溶质的平衡反应式以及消除不可逆反应的影响。
3. 等体积法:使用体积分数的溶液,根据溶液的密度和溶液的摩尔质量计算溶度积。
4. 饱和溶液法:在溶解度达到饱和的条件下,测量溶液的浓度和溶剂的体积来计算溶度积。
三、影响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因素溶解度和溶度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但也有一些溶质在溶剂中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减小的情况。
2. 压力: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情况,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3.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例如极性和非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4. pH值:酸碱性条件也会对溶解度和溶度积产生影响。
5. 其他条件:如搅拌速度、离子强度等也会对溶解度和溶度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公式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公式
溶解度与溶度积是指一种物质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在溶质和溶剂中有多少分子相互结合的新概念。
溶解度反映了溶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在给定溶剂中的能力,而溶度积代表了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等物质的溶质和溶剂在混合物中相对的百分比。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的换算公式可以表示为:道林-托勒斯值(J/mol^K)=溶度积(g/L)*温度(K),其中,道林-托勒斯值也被称为溶解能或溶解剂热,一般符号用j (T)表示。
反过来,溶度积也可以用溶解度的换算公式来表示:溶度积(g/L)=道林-托勒斯值
(J/mol^K)/温度(K),以便计算溶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能力以及混合物中等
物质的比例。
还可以使用一种简化的溶解度换算公式:溶度(g/L)=溶解度(g/L)/温度(K),其中,溶解度是在指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指定溶剂中所获得的溶解度。
总之,通过溶解度与溶度积换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溶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能力以及混合物中相对容积的百分比。
同时,这一换算法则十分方便,使用者可以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简化计算溶度积的过程。
2020届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溶度积( Ksp)的相关计算》

溶度积( K sp)的相关计算【方法与技巧】4 4【经典练习】c (CO 2- ) 1、[2017·海南卷·节选]向含有 BaSO 4 固体的溶液中滴加 Na 2CO 3 溶液,当有 BaCO 3 沉淀生成时溶液中 3c (SO 2-) =。
已知 K sp (BaCO 3)=2.6×10-9,K sp (BaSO 4)=1.1×10-102、[2016·全国卷Ⅰ·节选]在化学分析中采用 K 2CrO 4 为指示剂,以 AgNO 3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 Cl -,利用 Ag+与 CrO 2-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当溶液中Cl -恰好完全沉淀(浓度等于 1.0×10-5mol·L -1)时,溶液中 c (Ag +)为 mol·L -1,此时溶液中 c (CrO 2-)等于 mol·L -1。
(已知 Ag CrO 、AgCl 的 K 4分别为 2.0×10-12和 2.0×10-10)24 sp3、[2015·全国卷Ⅰ·节选] 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浓缩液中主要含有 I -、Cl -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 AgNO 3 溶液,当 AgCl 开始沉淀时,溶液中 c (I -) 为c (Cl - )3 [已知 K sp (AgCl)=1.8×10-10,K sp (AgI)=8.5×10-17]4、[2015·全国卷Ⅱ·节选] 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 ZnSO 4·7H 2O 的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 加稀 H 2SO 4 和 H 2O 2 溶解,铁变为,加碱调节至 pH 为 时,铁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 1×10-5mol/L 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至 pH 为时,锌开始沉淀(假定 Zn 2+浓度为 0.1 mol/L)。
沉淀溶解平衡溶积及计算

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pH为_6_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离子的浓度商Qc和浓度积Ksp的关系(溶度积规则): Qc > 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Qc < Ksp,溶液未饱和,沉淀全部溶解,无沉淀生成。
(1)沉淀的溶解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
B.通过蒸发可以
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 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
于c点对应的Ksp
2、已知Ag2SO4的KSP 为2.0×10-5,将适量Ag2SO4固体 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42- 浓 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 0.034 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 100mL 0.020 mol·L-1 Na2SO4 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
一、沉淀溶解平衡:
PbI2 (s)
Pb2+ + 2I-
Pb2+和I-的沉淀与PbI2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V (溶解)= V(沉淀)]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1、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
25℃时, Ksp = [Pb2+][I-]2 = 7.1×10-9 mol3 ·L-3 2、溶度积(Ksp )的性质:
溶度积(Ksp )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类型的 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S越小,越难溶解。
如: Ksp (AgCl) > Ksp (AgBr) > Ksp (AgI) 溶解度: S(AgCl) > S(AgBr) > S(Ag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已知在室温时,Cu(OH)2的溶度积 Ksp=3.2×10-20 ,求室温下Cu(OH)2饱和溶液 中Cu2+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以及室温下
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少
C.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
D.pH减小
Cu(OH)2 的溶解度S。
3.某温度时Ksp(Ag2CrO4)=4×10-12
(1)此温度下Ag2CrO4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此温度下,在0.010mo1·L-1的AgNO3溶液 中,Ag2CrO4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
4.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 30mL 水 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 ③50mL 0.01mol/L 氯 化钡溶液 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 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 顺序为: _____
5.向1.0×10-3 molL-3 的K2CrO4溶液中滴加 AgNO3溶液,求开始有Ag2CrO4沉淀生成时的Ag+ 浓度, CrO42-沉淀完全时, Ag+的浓度。 (已知:Ksp,Ag2CrO4=9.0×10-12)
6.已知常温下Cu(OH)2的Ksp=2×10-20 则某溶液里c(Cu2+)=0.02mol/L,如果要生成
Cu(OH)2沉淀,可以调整溶液pH,那么必须调整
使pH值大于
_____________,要使铜离子沉淀完全,
pH必须大于_____________.
7.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钡的悬浊液中, Ba(OH)2(s)⇌Ba2++2OH-.向此悬浊液中加 入少量的氧化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