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货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6406110学号 200604061345 姓名刘大慧指导教师王文竹目录1 汽车的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1 1.3布置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4轴数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1.5 驱动形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1汽车载荷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2整车整备质量的预估-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3汽车总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4汽车轴数和驱动形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5 2.1.5汽车的轴荷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1汽车轴距L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2汽车的前后轮距B1和B2-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3汽车前悬Lf和后悬LR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6 2.2.4汽车的外廓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3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1汽车动力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2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72.3.3汽车通过性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8 2.3.4汽车制动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8 3载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和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1.1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1.2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93.2轮胎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3离合器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4万向传动轴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5主减速器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4总体布置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4.1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4.1.1水平静止时的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 - - - - - - - - - - - - 134.1.2水平路面汽车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 - - - - - - - - - 154.1.3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164.2 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i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164.3变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i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17 4.3.1变速器一档传动比1g4.3.2变速器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175 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5.1 汽车动力性能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5.1.1驱动平衡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5.1.2动力特性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5.2功率平衡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5.3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5.4 汽车不翻倒的条件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5.4.1汽车不纵向翻倒的条件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265.4.2 汽车不横向翻倒的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265.5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s摘要汽车是由动力装置、地盘车身、电器及仪表等部分组成,是载送人员和货物运输的工具。
车辆工程专业课课程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车辆工程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学会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车辆性能仿真分析;3. 了解国内外车辆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实际问题;2.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熟练操作各类车辆工程实验设备;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对车辆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2. 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 提高环保意识,关注新能源汽车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敬业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车辆工程基本原理:包括汽车构造、各系统工作原理、车辆动力学等,对应教材第一章至第三章;- 汽车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等;- 各系统工作原理: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车辆动力学:车辆行驶性能、操控稳定性等。
2. 车辆性能仿真分析:运用专业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对应教材第四章;- 介绍仿真软件:ADMAS、MATLAB/Simulink等;- 案例分析:车辆行驶稳定性、制动性能等。
3. 车辆工程实践:动手实践操作,包括实验设备使用、实验项目实施等,对应教材第五章;- 实验设备:发动机试验台、制动试验台等;- 实验项目:发动机性能测试、制动性能测试等。
4. 新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了解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对应教材第六章;-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32课时,教学内容按以上四个方面进行组织。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1)二、课程设计内容 (1)三、驱动桥设计基本要求 (1)四、驱动桥设计步骤 (1)五、驱动桥设计方案分析 (1)(一)驱动桥结构方案的选定 (1)(二)主减速器结构形式的选择 (2)(三)差速器形式选择 (2)(四)车轮传动装置形式选择 (3)(五)驱动桥壳设计 (3)六、驱动桥设计数据及结果分析 (3)(一)主减速器的设计分析及计算 (3)(二)差速器的设计分析及计算 (9)(三)车轮传动装置分析及计算 (12)七、驱动桥设计数据校核 (15)(一)校核主减速器校核齿面的接触强度 (15)(二)差速器齿轮弯曲应力校核 (16)八、总结及心得体会 (16)九、主要参考书 (17)一、课程设计目的《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汽车性能和基本结构知识有较系统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运用现代汽车设计方法,掌握先进汽车设计技术,从而达到基本具备分析和解决该领域问题的能力,并能系统的掌握汽车零部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驱动桥的设计)了解驱动桥的组成,熟练掌握驱动桥设计过程中各种方案的选择标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理解驱动桥的设计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驱动桥位于传动系末端,其基本功用首先是增扭、降速,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即增大由传动轴或直接从变速器传来的转矩,并将转矩合理地分配给左、右驱动车轮;其次,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以及制动力矩和反作用力矩等,驱动桥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桥壳等组成,转向驱动桥还有等速万向节。
驱动桥设计内容包括:驱动桥结构方案的选定、主减速器、差速器、传动装置、驱动桥壳分析及计算、万向节设计、转向结设计。
三、驱动桥设计基本要求(一)选择适当的主减速比,以保证汽车在给定条件下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二)轮廓尺寸小,保证汽车具有足够的离地间隙,以满足通过性要求。
车辆工程教案设计模板及范文
一、课程名称二、授课对象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列举知识点)(2)了解……(列举知识点)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列举技能)(2)提高学生……(列举技能)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列举内容)的兴趣(2)培养学生……(列举品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列举重点内容)(2)……(列举重点内容)2. 教学难点:(1)……(列举难点内容)(2)……(列举难点内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实践操作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列举问题)(2)激发兴趣:……(列举内容)2. 讲授新课(1)讲解……(列举知识点)(2)举例说明……(列举案例)3. 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列举案例)(2)引导学生分析:……(列举问题)4. 小组讨论(1)分组:……(列举分组方式)(2)讨论问题:……(列举讨论问题)5. 实践操作(1)讲解操作步骤:……(列举步骤)(2)学生操作:……(列举操作内容)6. 总结归纳(1)回顾知识点:……(列举知识点)(2)强调重点与难点:……(列举重点与难点)7. 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列举习题)(2)思考问题:……(列举问题)教案范文:一、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原理二、授课对象:车辆工程专业大三学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发展历程和新技术。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汽车发动机故障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发展历程和新技术。
2. 教学难点:(1)汽车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排放控制。
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题目某轿车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蹄或钳及轮缸部分)——1专业车辆工程姓名学号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已知条件:总质量为2200kg;前轴负荷率为35%;质心高度为1m;轴距为3.05m。
轮胎型号:225/60R16。
制动性能要求:初速度为50km/h,制动距离为15m.在以上条件下,完成制动器主要基本参数的选择、确定(与后轮制动器设计的同学共同完成);完成制动器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完成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的设计图纸。
工程图纸须规范化,计算说明书须用国际单位制量纲。
参考资料:[1]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王国权,龚国庆.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王丰元,马明星.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4]陈家瑞.汽车构造(第3版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余志生.汽车理论(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张海青.耐高温的盘式制动片.非金属矿.2008完成期限 2017.8.28至2017.9.22 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2014年 9月 18 日目录1设计要求 02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与选择 02.1鼓式制动器 02.2盘式制动器 (2)3前轮制动器设计计算 (6)3.1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6)3.1.1相关的汽车主要参数 (6)汽车主要参数如表3-1所示。
(7)表3-1 汽车相关参数 (7)3.1.2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计算 (7)分析表明,汽车在同步系数为的路面上制动(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其制动减速度g qg dt u 0d ϕ==,即q=,q 为制动强度。
而在其他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达到前轮或者后轮即将抱死的制动强度q<,这表明只有在=的路面上,地面的附着条件才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1设计要求已知条件:总质量为2200kg;前轴负荷率为35%;质心高度为1m;轴距为3.05m。
c课程设计车辆报告
c 课程设计车辆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车辆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车辆的报告写作。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了解车辆的种类、结构、功能和特点,掌握车辆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2.技能目标:能够独立完成一篇车辆报告,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们对车辆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科技和机械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车辆的基本知识、车辆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车辆概述,介绍车辆的种类、结构、功能和特点。
2.第二章:车辆报告格式,讲解车辆报告的标题、引言、正文和结论的书写方法。
3.第三章:车辆报告写作技巧,讲解如何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表达。
4.第四章:实践演练,让同学们独立完成一篇车辆报告。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讲解车辆的基本知识和报告写作技巧。
2.讨论法:让同学们针对车辆报告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彼此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车辆报告案例,让同学们了解实战写作技巧。
4.实验法:让同学们动手实践,独立完成车辆报告。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车辆报告写作教程》。
2.参考书:相关车辆知识和报告写作的参考书籍。
3.多媒体资料:车辆报告写作相关的视频、课件等。
4.实验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我们将为同学们提供全面、丰富的学习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车辆报告写作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车辆报告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车辆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车辆结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2. 了解现代车辆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3. 理解并掌握车辆动力学、汽车性能评价及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车辆零部件的设计与绘制;2. 掌握车辆性能测试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能够针对特定需求,提出合理的车辆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节能与环保。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车辆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实际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熟练掌握车辆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2. 能够运用现代设计工具进行车辆零部件设计和绘制;3. 具备分析和解决车辆性能问题的能力;4. 提高对车辆工程领域的认识,关注行业发展动态;5.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6. 树立环保意识,注重节能与环保在设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车辆工程概述:介绍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一章 车辆工程概述2. 车辆结构与原理:详细讲解车辆各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车辆结构与原理3. 车辆设计方法:学习车辆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流程,包括CAD软件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三章 车辆设计方法4. 车辆动力学:分析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现象,探讨车辆稳定性和操控性;教材章节:第四章 车辆动力学5. 汽车性能评价与优化:介绍汽车性能评价指标,学习性能优化方法及策略;教材章节:第五章 汽车性能评价与优化6. 现代车辆工程技术:探讨现代车辆工程领域的新技术,如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教材章节:第六章 现代车辆工程技术7. 车辆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车辆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教材章节:第七章 车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6周,每周2学时,具体安排如下:1-4周:车辆工程概述、车辆结构与原理;5-8周:车辆设计方法、车辆动力学;9-12周:汽车性能评价与优化、现代车辆工程技术;13-16周:车辆设计实践。
车辆工程校本课程设计
车辆工程校本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车辆工程基本概念,理解汽车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参数。
2. 使学生了解车辆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CAD软件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原理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车辆零件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车辆性能、诊断故障的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项目执行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车辆工程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树立社会责任感,了解新能源汽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工程伦理在车辆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以实践性、项目驱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车辆工程基本概念:汽车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对应教材第一章)- 引导学生理解汽车的各个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 分析汽车性能指标,如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等。
2. 车辆设计基本流程与CAD软件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 介绍车辆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等。
- 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软件进行车辆零件设计。
3. 新能源汽车类型、原理与发展趋势(对应教材第三章)- 介绍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 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4. 车辆工程实践项目(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项目设计)- 设计简单的车辆零件,运用CAD软件进行绘制。
北科大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北科大车辆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车辆工程的基本知识,包括车辆的结构、原理、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车辆工程的设计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车辆工程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车辆工程领域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车辆的结构与原理、车辆的设计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车辆工程概述,介绍车辆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
2.第二章:车辆结构与原理,讲解车辆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第三章:车辆设计与分析,学习车辆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第四章:车辆工程实践,分析实际车辆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车辆工程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车辆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车辆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车辆的结构和原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车辆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来,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一、引言车辆工程是指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设计、制造、运营和维修的工程学科。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在汽车工程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程设计目标车辆工程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独立进行汽车设计、制造、运营和维修等工作。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汽车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汽车结构、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2. 熟悉汽车设计、制造和运营的过程和方法,了解汽车工程的发展趋势;3. 具备汽车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汽车检测、维修和故障排除等工作;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
三、课程设计内容车辆工程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实验实践和工程项目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 理论学习:学习汽车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汽车结构、动力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学习资料的阅读,掌握相关知识。
2. 实验实践:进行汽车实验室实践和实地考察,学习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
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汽车工程实践能力。
3. 工程项目: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汽车设计、制造和运营等工程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四、课程设计方法车辆工程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和工程项目等。
具体方法如下:1. 课堂教学: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汽车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汽车实验室实践和实地考察,学习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工程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汽车设计、制造和运营等工程项目。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五、课程设计评价车辆工程课程设计的评价主要包括成绩评定和实践能力评价。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零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汽车制动系统的了解并能熟练运用构造课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运用CAD制图能力,规范工程制图。
二、车型的选择与主要的参数1、车型:奔驰E 280 2.8AT 2006款2、主要参数:驱动形式: 4X2前轮轴距: 2854 mm轮距前/后: 1570/1284 mm整备质量:1650 kg最高车速:250.0 km/h汽车高度:1452mm前轮制动方式:实心盘式加速时间:7.3s最大功率: 170/6000kw/rpm最大扭矩: 300/5000N·m/rpm前轮胎: 225/55 R16后轮胎: 225/55 R16三、制动器的概述1、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又叫块式制动器是靠制动块在制动轮上压紧来实现刹车的。
分为内张型鼓式制动器和外束型鼓式制动器。
内张型鼓式制动器的固定摩擦元件是一对带有摩擦蹄片的制动蹄,后者又安装在制动底板上,而制动底板则又固定于前梁或后桥壳的突缘上(对车轮制动器)或变速器壳或其固定的支架上(对中央制动器);其旋转摩擦元件为固定在轮毂上的变速器第二轴后端的制动鼓,并利用制动鼓的援助内表面与制动蹄摩擦片的外表面作为一对摩擦表面在制动鼓上产生摩擦力矩,故又称为蹄式制动器。
外束型鼓式制动器的固定摩擦元件是带有摩擦片且刚度较小的制动带;其旋转摩擦元件为制动鼓,并利用制动鼓外圆柱表面和制动带摩擦片的内圆弧面作为一对摩擦表面,产生摩擦力矩作用于制动鼓,故又称为带式制动器。
在汽车制动系中,带式制动器曾仅用作某些汽车的中央制动器,现在汽车已很少采用。
由于外束型鼓式制动器通常简称为带式制动器,而且在汽车上已经很少采用,所以内张型鼓式制动器通常简称为鼓式制动器,且通常所说的鼓式制动器即是指这种内张型鼓式制动式结构。
车辆工程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车辆工程基础二、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三、授课时间第X周星期X 下午第X节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车辆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熟悉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车辆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1)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的讲解。
(2)汽车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工作。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车辆工程是什么吗?2. 引导学生思考,简要介绍车辆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解1. 车辆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讲解车辆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车身、底盘、动力系统、电器系统等。
- 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汽车发动机-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类型、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 分析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如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等。
3. 传动系统- 讲解传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分析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如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
4. 行驶系统- 讲解行驶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分析行驶系统的主要部件,如轮胎、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
5. 转向系统- 讲解转向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分析转向系统的主要部件,如转向器、转向拉杆、转向节等。
6. 制动系统- 讲解制动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分析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制动器、制动踏板、液压系统等。
(三)课堂练习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燕大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燕大车辆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车辆工程基本原理,包括车辆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2. 掌握车辆工程相关学科知识,如力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
3. 了解国内外车辆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掌握行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车辆零部件的设计与绘制。
2. 掌握车辆性能测试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车辆性能评估。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参与车辆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车辆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工程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等因素。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车辆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对车辆工程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车辆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车辆工程概述:介绍车辆工程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行业背景。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车辆工程概述2. 车辆结构与原理:讲解车辆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为学生后续设计打下基础。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车辆结构与原理3. 车辆设计方法:介绍车辆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设计规范,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技能。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车辆设计方法4. 车辆工程相关学科知识:涉及力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力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第六章 电子技术基础5. 车辆性能测试与评估:介绍车辆性能测试方法、设备及其评估标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在综合学习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这一环节融合所学知识来巩固和实践所学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设计要求:1、认真分析课程设计的题目、任务以及所给设计条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2、根据条件计算并确定列车牵引质量,运行速度,运行时间等,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3、根据计算结果,利用软件绘制合理曲线、时间、速度曲线。
三、课程设计任务:1、已知条件(1)机型:任选熟悉的某一电力机车机型,单机牵引(前8位),双机牵引(重联)(中6位)。
双机牵引(补机推送)(后6位)。
(2)线路条件:自行设计运行区间(由起点站运行到终点站进站停车)。
需标明相关条件,(比如:速度限制:线路允许速度:100km/h;正线道岔限速:60km/h;侧线道岔限速:45km/h;车站到发现有效长:750m;自然条件:区段海拔高度1500m,环境温度34摄氏度,无大风。
)线路设计要求:运行区间总长10—15km,原始坡段不少于15个,区间各坡道的最大坡度差不小于千分之二十,必须有曲线和隧道(数量不限)。
(3)车辆编组:可根据知悉的实际情况确定,如货物列车组成为:C60型车占80%,自重19吨,载重50吨,换长1.2,GK型制动机;N12型占20%,自重20.5吨,载重60吨,换长1.3,K2型制动。
S10型车1辆,自重18吨,K1型制动,换长0.8.2、求:(1)按照要求设计线路纵断面图。
(2)计算牵引质量,校验并确定区段牵引质量,计算列车换算制动率。
(3)编制合力表,绘制合力曲线。
(4)化简线路纵断面,列出化简计算表。
(5)计算运行时间及制动距离。
(6)绘制列车运行速度图及车运行时分图。
(7)编制点算程序计算,并计算及绘制合力曲线图和速度、运行时分图,编程语言不限。
3.编写计算说明书要求:(1)说明书全文力争简单明了,整洁清晰,层次分明,词语通常,计算部分先列公式后带入参数,各参数要说明代表意义和出处,符号及绘制标记符合铁道部《leche牵引计算规程》的规定。
车辆工程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车辆工程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项目背景车辆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汽车制造、汽车后市场维修、汽车租赁等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因此,设计一份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车辆工程教学设计方案非常重要。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车辆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开发技术及其应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有实际意义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能力:•理解车辆工程的基础知识•掌握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各种发动机的优缺点•掌握汽车行驶安全相关的知识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车辆基础知识本部分将介绍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式将采用PPT讲解和模型演示,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理解汽车构造和工作原理的机会。
第二部分: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本部分将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教学方式将采用课件讲解和模型演示,并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发动机的优缺点。
第三部分:汽车行驶安全知识本部分将介绍汽车行驶安全相关的知识,包括汽车安全性能测试、安全驾驶、行车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式将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课程教学设备•实验室:用于进行汽车发动机的实验室实践•PPT:用于课件讲解•模型:用于模型演示•安全驾驶培训场地:用于汽车行驶安全的实践操作课程评估本课程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期末考试:占总成绩5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课堂作业:占总成绩20%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汽车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开发技术及其应用。
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操作的丰富性,学生将真正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未来就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车辆专业课程设计
车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性能参数。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车辆各系统(如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并阐述车辆设计中的主要技术和材料选择。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车辆简易设计和模拟分析。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的车辆拆装、调试和故障诊断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车辆工程问题,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车辆工程专业,树立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职业理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车辆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车辆概述及发展历程:介绍车辆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车辆行业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车辆概述2. 车辆基本结构与原理:讲解车辆各系统(发动机、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等)的结构和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至第五章3. 车辆设计及材料选择:分析车辆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流程及主要材料选择。
教材章节:第六章 车辆设计与材料4. 车辆拆装与调试:学习车辆各部件的拆装方法、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七章 车辆拆装与调试5. 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介绍常见车辆故障的诊断方法、维修技巧及预防措施。
教材章节:第八章 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6. 车辆性能测试与分析:学习车辆性能测试方法、数据分析及优化措施。
教材章节:第九章 车辆性能测试与分析7. 车辆专业软件应用:掌握车辆设计、分析及仿真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车辆工程教案设计模板及范文
#### 教案设计模板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学科类别:3. 学时安排: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5. 教学内容:6. 教学方法:7. 教学工具与资源:8. 教学评价方式:二、教学过程1. 导入- 导入方式:- 导入内容:- 导入目的:2. 新课讲授- 讲授内容:1. 知识点一:2. 知识点二:3. 知识点三:- 讲授方法:- 讲授重点与难点:3. 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 案例分析步骤: - 案例分析目的:4. 实践操作- 实践内容:- 实践步骤:- 实践目的:5. 课堂讨论- 讨论主题:- 讨论方式:- 讨论目的:6. 总结与反思- 总结内容:- 反思内容:- 反思目的:三、课后作业1. 作业内容:2. 作业要求:3. 作业提交时间:#### 范文示例课程名称:车辆发动机原理学科类别:车辆工程学时安排: 2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工作过程。
- 能力目标:掌握发动机性能评价方法,具备分析发动机性能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车辆工程领域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分类与工作原理2. 发动机的主要结构及工作过程3. 发动机性能评价方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课堂讨论法教学工具与资源- 多媒体课件- 发动机实物或模型- 相关教材与参考资料教学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 课后作业- 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过程1. 导入- 导入方式:通过展示发动机实物或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导入内容:介绍发动机在交通工具中的重要性。
- 导入目的: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授- 讲授内容:发动机的分类与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工作过程。
- 讲授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结合实物或模型讲解。
- 讲授重点与难点: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性能评价方法。
3. 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某型汽车发动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专业课程设计题目新能源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总体的设计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 车辆工程学号: 6学生: 曼华指导教师: 安文日期: 2016.01摘要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
为了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使用电能的电动机作为驱动设备的电动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污染”,现已成为各国汽车研发的一个重点。
纯电动汽车是指利用动力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运转,从而推动车辆前进。
而在电动汽车研究的众多技术选型中,依靠轮边驱动的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一种新颖的电动汽车选型方向。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双电机独立驱动桥,该方案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源,两台永磁直流无刷电机作为驱动装置,依靠两套减速齿轮组分别进行减速,用短半轴带动车轮旋转。
在系统构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包括电动机、电池在的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锂离子;双电机系统Abstract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risis put forwar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dustry is extremely severe challenges. In order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to use the power of the motor as driving device of the electric car can truly realize "zero pollution", has become a national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key.So-called pure electric vehicles is the use of power battery as energy storage power source, through the battery power to the motor, drive motor running, pushing forward vehicle. In the electric car research, technology selection, depending on the round edge drive electric car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direction of the electric car type selec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 new type of double motor drive axle independently, the scheme adopts the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as a power source, two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as drive device, rely on two sets of gear group respectively for slowing down, with a short half shaft drives the wheels. On the basis of the system configuration design, the power system parameters, including electric motors, batteries, matching.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s;Li+;Dual motor system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设计任务 (Ⅲ)1 绪论 (1)1.1 电动汽车发展背景 (1)1.2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1)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电池的选择 (2)2.2 电动机性能分析与选择 (3)2.3 驱动系统布置形式 (5)3 动力系统参数设计 (9)3.1 整车参数 (9)3.2 电动机参数匹配与选择 (9)3.3 电池参数匹配与选择 (11)3.4 电池组数目的确定 (11)3.5 减速比的确定 (12)3.6 动力性分析 (12)4 相关性能校核 (14)小结 (15)参考文献 (16)设计任务1.动力和驱动系统总体方案确定。
根据课程设计子题目和设计要求,对现有动力与驱动系统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确定最终布置方案,画出布置方案草图。
2.对动力和驱动系统进行匹配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及给定的设计参数,对电动机、电池、发动机或发电机等关键部件进行比较选型,并计算确定相应的额定功率、最小工作电压、最大工作电压、动力电池模块的数量及容量。
驱动系统中有传动变速装置的,还需对挡位数、传动比进行选择和计算。
3.相关性能校核。
根据所选动力装置的特性,对整车动力性和续驶里程进行校核计算,画出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等动力学特性图。
4.设计说明书撰写。
按照毕业设计规,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子题目及设计参数1.纯电动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总体设计2.燃料电池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总体设计3.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总体设计4.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总体设计5.混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总体设计1 绪论1.1 电动汽车发展背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汽车实际上就是电动汽车,比传统燃机汽车早了整整半个世纪,只不过那时的蓄电池还是不可充电的。
电动汽车是以电池为动力来源的,相对于传统的燃机汽车对环境以及噪声污染要小很多,而且还有利于节约燃油,缓解全球石油危机。
而且,电动汽车采取制动时,能量可以实现回收是其最大的特点。
如今,电动汽车大致被划分成:纯电动与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
在经济高速发展以及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社会,电动汽车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交通运输工具,而是一种社会责任与价值理念的产物。
同时,电动汽车也是技术要求较高的科技产品,它代表了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
全世界围的政府机构与企业,在提升电动汽车研发能力方面已经达成共识。
在我国电动汽车早期的发展阶段,只有企业自主的研发行为,没有形成市场合力,再者由于技术限制以及资金问题,使得电动汽车的研发未能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以及国际石油危机的到来,我国也曾出现过电动汽车的研发高潮期,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最终还是未能实现量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将电动汽车列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重点攻关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然后又将其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主要针对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相关技术、试验、法规等容进行深入研究。
1.2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2001年我国将电动汽车列为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专项项目之一,以期改善国家能源安全状况和城市污染严重的现状,保证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三纵三横”的发展布局,其中“三纵”是指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包括动力蓄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控制系统技术。
“十五”期间由整车企业领头,高校和零部件供应商积极配合,产、学、研相结合,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并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成就尤为令人瞩目,在CAN总线分布式控制、高压电安全管理单元集成、一体化电动动力总成模块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选择,但这种替代的过程必定是漫长而艰辛的。
近期来看,考虑到电池成本、技术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混合动力汽车是很好的过渡产品,能够同时满足节能环保和消费市场要求:但从中长期来看,一旦动力电池和相关控制技术取得突破,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将会是实现低能耗、零排放的最优选择。
2 总体方案设计纯电动汽车的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力系统零部件的选型和参数匹配。
电池和电机是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对于传动系统参数的影响很大;反过来,传动系统确定以后也会对电池和电机的选择形成边界条件。
电机功率太大会造成效率的损失;电机功率太小会影响车辆爬坡、加速等性能。
电池组太多会造成载荷偏重、布置困难,对能量管理系统要求也会偏高;电池组太小可能会无法满足电机大功率运行的需求,从而降低车辆性能,电池组长期超负荷工作也会减少使用寿命。
2.1 电池的选择电动汽车市场化研究的核心就是其续驶里程,而电动汽车的能源系统是其续驶里程的重要保证,也是其决定性因素。
电动汽车主要的能量来源便是蓄电池,因而蓄电池是否最优将最终影响到整车的经济性为此,电动汽车的蓄电池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要求:一、在制造方面,要使用寿命尽可能长,成本控制要低。
二、在使用方面,要具有较高的能量与功率密度,充电要尽可能快,放电要深,对工作环境限制较少(环境温度围宽)。
三、在维护及回收利用方面,要维修方便、可回收性好。
同时,还得考虑到回收与维修成本。
蓄电池是电动汽车车的动力来源,是能源系统的根本。
因此,其质量的优劣将会制约电动汽车的性能,进而影响其行车里程。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应用比较广泛的电池为铅-酸(Lead-Acid)蓄电池、镍-氢(Ni-MH)蓄电池以及锂离子(Li-Ion)蓄电池。
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在我国使用较广泛的几种蓄电池其主要性能指标做了比较整理,具体的如下表2.1所示。
表2.1 电池性能参数对比(1)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由于发展较早,其生产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产品质量也相对较高。
加之铅的分布较广、价格相对低廉,比较经济实用。
因此,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相对还不成熟的初始阶段被大量应用,是电动自行车的主要动力源。
但随着技术的革新,铅酸电池各方面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首先,铅酸蓄电池的质量和体积较大,使得电动汽车自身质量变大,可利用空间变小,加大了能量的自身损耗;其次,铅酸蓄电池的利用率受外界影响大,连续工作效率低;再次,铅酸蓄电池在使用后,受自身条件限制,回收利用难度较大。
(2)镍-氢蓄电池镍氢蓄电池具有很高的比能量,这样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充足的动力,用于满足其多工况的要求。
同时,无重度污染,绿色环保也是其一大优势。
在使用方面,镍氢蓄电池使用寿命比其他蓄电池明显长很多,充放电性能也比较突出,发展前景较大。
同时,镍氢蓄电池因为成本较高现阶段大规模生产难度较大,但由于其在能量和寿命两方面的优势,应该会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开发的主要产品。
目前在我国已经有部分镍氢蓄电池用在微小型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