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式学习教学策略[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教育论文【课题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共6篇)第一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1.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

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切实实施其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

2.完善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措施(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中地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独立思考与探究地理问题。

教师应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海陆的变迁》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国家讲解员,运用多媒体辅助播放海陆变迁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过程的认识,随后针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知识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等问题。

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探究精神。

(2)结合生活事物学习地理初中地理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意识通过观察生活中关系到地理知识的信息,强化自己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寻找生活中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展开探究。

例如,通过看电视新闻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气候,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记忆典型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的典型代表,并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认识与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此外,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地图的地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与记忆,如通过图案来记忆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轮廓,如黑龙江省像一把斧头,四川省像一只四脚朝天的乌龟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

(3)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学习地理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要与时俱进[论文]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要与时俱进[论文]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要与时俱进1. 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学生明白地理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后续学习及发展的基础。

(2)转换教师角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素材。

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教师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尊重、宽容不同的个性差异,促进合作。

由管理者转化为启发者,使学生紧紧围绕主要知识点去思考、去发散,有效地把“学”变成“玩”,让学生在“玩”中学。

(3)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在动力。

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

把键盘和鼠标教给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设计好教学任务和目标让他们去做。

过去我们教师代替学生的、给学生现成的太多了,学生也太厌烦了。

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操作,让学生为大家讲读应学的知识及个人体会,积极支持学生的地理新闻发布会。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2. 创设情境、设疑激励。

“在不同的地点,你有难需要别人帮怎么办?别人有难你要帮,怎么办?”这就需要经纬网。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研究表明:大多数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就是善于批判、质疑、提出问题。

学生只有在不断试图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有科学的精神和创造的品质。

在我们学习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它的工业又会怎样呢?提出有效问题,营造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

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爱好、研究社会发展,找准机会提出问题。

提问要注意梯度性、针对性、适度性,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引导学生联想:地理事物的自然和人文各种因素在空间上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探究出道理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联想与梦想。

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唤醒、激励学生,以其点燃学生心灵之火。

新理念下高中地理式教学论文

新理念下高中地理式教学论文

新理念下高中地理的探究式教学探究【摘要】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可见,探究式学习是当下地理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地理教学有必要对探究式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1. 引言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的一种方法。

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即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科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探究式教学活动获得新知和提升能力更加明显。

与传统教学活动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具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关系更趋和谐。

探究式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加以验证,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形成新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利用好一切课程资源,重视探究式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2. 促进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思考2.1 设计“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激发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态度,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尤其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能”。

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导下,应不失时机地将探究活动引入现代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提供的信息,利用教材和地图册等学习资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或协作讨论,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最终得出有效结论,获得新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策略论文

地理教学策略论文

地理教学策略初探在地理的教学中,经常出现“知识多,能力少;讲解多,延伸少;沉闷多,活跃少;堆积多,归纳少;提问多,质疑少”等一些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我浅谈以下几点。

一、多鼓励根据教学经验,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提问与概括、假设与陈述”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地理课堂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也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之间的交流,心灵之间的交流能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并使学生处于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这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由于师生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与默契,从而减少了人际间的心理冲突,因此“和谐的氛围、积极的情感”是成功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值得教师们的关注,为此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时时处处从“尊重人、爱护人、促进人”的角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以爱为出发点,必然得到的是学生爱的回应,如果能够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如果在课堂上充满“和谐的情感、心灵的沟通”,那么学生也就能够感受有趣的课堂,能够感受教师的关爱,学生也就会产生尊师情感和爱学的热情,如果能达到这一点,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激发。

例如,自然地理有很强的思维理性,尤其是学习“日照图、气候、洋流”等思维难度的内容,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用一弯理解的微笑、一种耐心的态度,来化解学生的焦虑;当学生破解难题时,教师应该用一缕嘉奖的眼神、一种热心的祝贺,来焕发学生上进的动力,教师的这种积极的评价与适时的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感受到课堂的趣味。

二、梳理知识脉络现在的地理教材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知识之间的跨度大,这无疑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和思维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地理教师应该应通过“区域地图、地理略图”等途径来架桥铺路,来建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能够达到破解难点的效果。

地理教学论文(10篇)

地理教学论文(10篇)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地理教学论文(第一篇: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

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带给一个解题思路参考资料,将学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我正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困惑、惊奇的心理,从而产生用心探究的欲望,用心思考。

如,在学习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交通灯要以红色灯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绿色灯表示安全通行,以黄色灯表示有危险呢?进而透过学习大气对不一样光谱的散射与折射,从而逐渐解答问题,学习知识。

二、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领土广阔,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气候时,用不一样的诗句来描述不一样的季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谣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民谣谚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系列知识的理解掌握。

如在讲述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温差大时,可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

在讲述生态平衡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时,可借用谚语一山不容二虎,不仅仅言简意赅,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在讲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时,可引用抢季节、不违农时等谚语。

在讲述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时,可利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方马儿跑,让学生理解到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分析及其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分析及其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分析及其教学策略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门基础课程。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感觉地理不好学。

通过我校对各年级的学情调查,更进一步反映出高中生地理学习现状。

可以概括为“深感困难”。

为什么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困难,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一、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困难”分析1、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首先是由于中考地理所占比重较小,老师,家长,学生长期把地理划分到“豆芽科”,正是这种尴尬的学科地位,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初中地理,到高中仍然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重视,而高中地理难度较大些,所以学生感觉困难。

其次,地理是一们边缘学科,文理知识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

本身学习也确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畏惧心理。

2、缺乏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地理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

事实上,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背一背就可以,有的还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导致学生感觉能看懂地理教材,知识点也能记住,听课也能听懂,但做题就很困难,因此很茫然,困惑。

感到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厌倦学习地理。

3、不勤于,善于运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离开地图谈不上地理学习。

学生由于懒惰,不愿意麻烦去翻看地图,只看文字内容,知识点就不易记住,更谈不上理解。

就好象一个班的同学彼此认识,但闭上眼睛,恐怕很难说完全班同学的名字,如果在教室看着每一个人,却很容易说出每位的姓名。

个体形象就是姓名的载体。

地图也就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动力。

对学生来说,对学科的兴趣首先来自对老师的认同。

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策略摭谈[论文]

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策略摭谈[论文]

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策略摭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众多因素的合力、是一个灵活操作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作为教者教学的终极目标,一直根植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和理念中。

目前,课堂教学已回归学生的生活,这就要求教师教尊重教育规律,以人为本,从内容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生动、易于理解,并使学生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

具体到地理课堂,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地理课堂真正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激发兴趣——有效性教学的支点“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尝试使用导语激趣、行程激趣、演示激趣、语言激趣、诗词激趣、插叙激趣、歌谣激趣等方法。

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新奇,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如诗词激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学生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又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环境的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

事例不可胜举,所有这些均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有滋有味,极富诗情画意,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有效策略论文

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有效策略论文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目前,“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渗透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原来“填鸭式”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知识获取基本上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随之便是庞大的记忆“储存”,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通过高强度的记忆和习题来巩固知识、应付考试,忽视对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个性十分不利。

“活动教学”作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主力军,对当前的课程改革来说可谓是恰到好处。

地理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都可以在地理活动中得到验证。

有效的地理活动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大家进一步的探讨。

我认为有效的活动教学策略应从有效的活动内容、有效的活动形式、有效的活动环境和活动者有效的参与四个维度来把握:一、有效的活动内容首先,有效地活动内容必须以教学目标为衡量指标。

有效的活动需要具有任务取向和有明确目标导向。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自己就应该对任务的目标、结果以及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活动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开展此项任务,此项任务最终要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如果教师和学生的任务意识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有可能使此次活动成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无活动品质的低效活动。

其次,有效的活动的内容必须取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这样的活动内容才能够引起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到终生受益的、有用的地理。

学生通过活动接触到更多的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并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与高中地理有关的真实问题。

因此,活动内容设计应该在于给学生创设真是的情景,使学生自然地进行活动。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分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分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分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2、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应用3、高中地理课外作业设计策略探讨4、高中地理教学全程设计视角分析5、谈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全文总字数:17687 字篇一:分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在于将生活和课本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其能够结合生活案例探究地理知识。

生活化教学是符合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要求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在生活中找到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引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或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开展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能够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地理核心素养基本概述(一)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对地理事物全面、系统、动态认识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了解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对这些因素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做出一定的解释,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1]。

(二)对地区区域有基本了解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应具备分析、解释和预测人地关系区域系统特征的方法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人地关系等问题,从而形成基于某个地区实际情况的区域发展概念。

(三)提高地理的实践能力在地理学习中,实践活动包括户外地理调查、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地理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探讨了地理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地理信息技术(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本文分析了地理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优势,提出了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策略,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探讨了探究式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研究地理教学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本文从环境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策略,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地理教学中的乡土资源利用研究乡土资源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提出了乡土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地理教学中的户外实践活动研究七、地理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研究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探讨了地理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策略,提出了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持。

八、地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九、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本文探讨了地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分析了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作用,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

十、地理教学中的评价改革研究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讨了地理教学中的评价改革策略,提出了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评价改革的方法,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完美版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地理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教学策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施策略论文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施策略论文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初探案例教学法可简单的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

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地理教学中选取一些隐含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并为学生-熟悉的典型实例,在对这些实例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意义1、高中地理知识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奥的,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概括与灌输,使学生获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识。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可以获得自己能够驾驭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

如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就可以通过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让学生理解清楚。

2、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有培植创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通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

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理论视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

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着理论如何运用于学习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情感。

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往往能迁动学生的情思,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励其情感,并使认识和情感有机结合,形成坚定的教学信念。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继续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研究(3篇)

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研究(3篇)

第1篇摘要: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对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的研究,旨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本文从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调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自身互动,逐步构建起知识体系。

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应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的学习,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情境性的。

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应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体验、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具有不同的智能,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应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地理实践力教学策略的实施1.创设地理实践情境(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引导地理实践探究(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

(4)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地理实践能力(1)教授地理实践方法,如实地观察、调查、分析等。

地理的论文(优秀9篇)

地理的论文(优秀9篇)

地理的论文(优秀9篇)摘要:生态式教学充分贯彻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念,符合高中地理的学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弘扬人文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主要对构建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构建策略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态失衡问题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

生态失衡是指外来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恢复到原有状态。

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是由课堂环境、教师、学生和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社会舆论、高考制度等)构成的。

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行的考核机制的偏向高考,导致学校系统的能量流、信息流失衡,导致高中地理教师生态群自我效能感偏低;二是由于当前社会中或多或少存在“重理工而轻文”的思想,地理学科夹在文理科之间,无法成为高中学科中的主角,地位在无形中降低,外部环境的变化势必引起地理课堂这个微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是高中地理课堂的内部生态失衡,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过多以教材为中心,教法不适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差异。

由于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有的教师会片面追求教学效率,这样就压缩了学生成长的空间,由此带来的还有师生关系的异化。

二、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的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地理课堂成为促进师生生态主体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一要协调师生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的关系,营造舒适的精神氛围;二要协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三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倡导多样性的教学风格。

(二)整体性原则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取向是坚持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性的统一,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整体发展。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分析…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分析…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分析3、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分析4、高中地理高效课堂解析5、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研究全文总字数:14500 字篇一: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摘要:恰当学习方法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引入运用,是保障和支持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效果不断改善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在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组织开展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在具体的课堂讲授式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长期占据着基于课堂教学知识内容呈现结构,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时间进程层面的绝对控制地位,因而导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性接受地位,无法获取到数量充足的时间资源进行自主性思维体验过程,给学生实际获取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内容学习掌握效果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与此同时,在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过程中,高中地理学科任课教师往往过分侧重于针对地理学科理论性知识内容展开教学讲授,在未能充分关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背景之下,给高中阶段学生群体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的改善提升,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背景之下,高中阶段学生在具体参与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水平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研究性学习策略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为有效改善提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群体的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应用能力,发挥了程度显著的支持和助力作用。

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展开简要阐释。

一、高中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要求(一)针对实际设定的学习实践活动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已经设定形成的学习目标展开细节分化处理,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还能显著改善提升针对特定课题展开教学呈现过程中的效率水平。

地理教学论文10篇

地理教学论文10篇

地理教学论文10篇地理教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一):一、做好备课工作,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潜力的锻炼。

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用心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能够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结合生活实际,贴近自然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我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必须的畏惧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

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

从而在必须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成绩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能够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基于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论文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摘要:有效教学是在指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体现课程目标,注重单位时间学习效益,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过程。

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单位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与水平,成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的主阵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设计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地理课程标准对原有地理课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地理内容上,而是在课程理念上。

同样的地理内容,课程理念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

教学设计对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学目标明确清晰;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体现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助。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的优化讲究的是切实有效。

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效益和效率就会得到兼顾提高。

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做到富有成效,必须突出地理学科特色――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

高中地理课程虽然是系统地理,但也要突出空间性,揭示空间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不能形成空间概念和空间分析能力的地理课堂教学是无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随着中学地理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理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谓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是指按照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结合高中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现有的地理教学设施和最佳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完成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满足学生教育价值需要的地理教学活动。

然而,近年来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低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地理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学业负担加重。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保障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予以解决。

一、重视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重要的内部驱动力。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如果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没有兴趣,教师做再多的努力可能也是徒劳,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始终呈现着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状态。

因此,我们要想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重要环节,课前导入除了具有引出新知识的功能,它的另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兴趣,这也是我们不断强调课前导入技巧运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导入新课,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导入新课等等,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具有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内容,只要我们在地理课堂上运用好导入技巧,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其中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向来是地理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了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我在上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利用了多媒体工具的动画演示功能形象生动地演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诸多地理现象。

在生动画面的刺激之下,几乎每个学生的眼睛都盯着画面,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样,有了兴趣作为先驱,教师再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得心应手得多。

谈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谈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谈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在观念和行为上重新审视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新课程有效实施。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现代教学效率观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

地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现代教学效率观要以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们说学生获得收益,不能只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而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用问题意识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不能将有效教学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应该重视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给学生创造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目标。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充实、提高以及知识结构优化,及时进行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实现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二、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学设计既是有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精心设计好新课程每一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宽,门类复杂,适合探究的问题很多,是非常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的一门学科。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一、地理探究式学习的途径
就地理学科而言,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多样化了,既包括课堂内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质疑等活动,又包括课堂外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活动。

1.课堂内的探究式学习。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虽然前人已有定论,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

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发现的探究过程。

这些探究性课题的设计要注意适合学生研究,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课题往往得不偿失。

2.课堂外的探究式学习。

课外进行的探究式学习是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设计能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探究性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参加生活实践活动,如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去直接感受。

如结合“水流域”的内容,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系和水资源利用情况,让学生掌握实地调查、访问的探究方法,并结合所学习的地理知识提出水资源利用、水系治理的建议和措施,使所学知识得到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

教师要精心备课,考虑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无探究性可言,反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还要注意使所选的课题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和意义。

因此,设计探究性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教材中确定探究课题。

按新课程计划、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其本身已提供了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在灵活运用现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更需要挖掘有关的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内容加工转化为探究性提问。

例如:澳大利亚大陆四周环海,为什么气候却炎热干燥?南极大陆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地球不是倾斜着运动,在我们生活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这些提问符合探究性提问的设计要求,采用这样提问的探究活动既有趣又有益。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非常密切,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家庭条件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

如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可拟定有关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结构、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在郊区生活的学生,可以调查郊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特点,开展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处理等课题;城区的学生可以了解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及区位因素,城市空气和环境的状况及原因,垃圾分类及城市水污染的问题等。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整体参与。

探究性讨论主要以
小组为组织形式,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教师或他人已有的结论。

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人,新课程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由易到难、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提高。

例如,在学习了“亚洲”的自然地理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具备如何去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能力。

可设计两类探究性问题:一是通过阅读地图,说出该大洲位于什么带?与哪些海洋相邻?二是该大洲的地势有何特征?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②该大
洲的西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北美洲冬季
时为什么多暴风雪?与地形有何关系?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可完成;而第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这样使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探究的深度。

探究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3.加强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方法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知识。

受传统的强调接受式教学的影响,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容易被教师忽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落实。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法”,旨在改变对地理学科死记硬背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内化这些方法。

当课题确定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
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根据课题确定最佳研究方案,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

如社会调查类,研究方向是就某一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展开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调查报告。

4.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

其一,注重地图能力的培养。

掌握空间分布,必须以地图为载体。

任何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都有其空间分布的位置,如点的分布规律(城市与聚落)、线的延伸方向(河流、交通线)、带的形成因素(温度带、自然带)、面的区域特征(区域经济发展、世界政治格局)都离不开空间分布与特征。

其二,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引导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地理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加强了动手实验和调查活动的设计,如用观测日影的方法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简易测量学校所在地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家乡的河流、商品等级和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等。

其三,高度注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彼此的“合作与交流、探讨与争论”,教师则负责充当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

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的知识,不一定是教材中固有的现成结论,也不一定是教师讲就一定能讲到的东西,但肯定比较容易内化,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便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