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废水处理第四章-活性污泥法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废水处理方法.处理过程中将废水与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搅拌并加以曝气.接下来经过沉淀把活性污泥从处理过的废水中分离开,根据需要活性污泥可以排掉或者回用.处理过的废水从沉淀池出水堰流出去.活性污泥就是废水经过一段时间自然曝气和搅拌之后沉淀下来的污泥.这种活性污泥含有许多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当污泥与饱含氧的原废水混合时,利用污泥中的细菌可以氧化有机固体,提高混凝和絮凝效果,把胶体固体和悬浮固体转变为可降解的固体.在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利用悬浮好氧微生物培养物处理流入的废水.当反应期结束时,从处理的废水中把微生物培养物分离出来.大部分微生物培养物返回到流入的废水中,并与之混合.在有活性污泥作用的条件下,微生物培养物成团状或絮状体生长,这些团状或絮状体含有大量的由聚集在它们荚膜上的分泌聚合物结合在一起的细菌。

一般絮状体可以电子扫描显微照片显示。

细菌细胞在絮状体内部分散开,实际上仅占絮状体体积的10%-25%左右,正如在电子显微照片中见到的一样。

反应器内的剪应力控制最大絮状体的尺寸;用于把细菌培养物与处理过的污水分开的重力沉淀法控制最小絮状体的尺寸。

除了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以外的生物生活在絮状体内部或表面上,但是一般不大量出现。

在活性污泥中也发现一些游离生物,如线虫和轮虫。

原生动物和轮虫以游离细菌为食,因而有助于生产低浊度的出水。

由于很难测定实际的细菌种类,,所以将曝气池中的悬浮固体或挥发性悬浮固体的浓度作为细菌含量的估量。

废水和悬浮培养物的混合体称为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分别称为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工艺构型】使用中的三种基本活性污泥工艺构型为标准式(PF),连续流搅拌池(CFST)和间歇池。

标准推流式是最常见的。

反应器内的混合通常是游曝气系统提供的。

最初活性污泥工艺构型是一个单元的间歇反应器。

由于工作周期闲置阶段的水力问题导致了连续流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利用分离池将培养物或液体分离出去。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调节污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浓度、污泥的混合活性等参数,从而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工艺流程、运行要点等内容。

一、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厌氧和好氧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的过程。

在好氧条件下,厌氧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硝化硝酸盐等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而在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通过还原反应,使带有氧的无机物还原为有机物。

二、工艺流程1、前处理:包括进水调节和初级过滤等步骤,目的是去除大颗粒杂质、调整污水的水质和水量。

2、活性污泥处理:将经过前处理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池。

通过不断的搅拌、曝气等方式,促进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

3、沉淀池处理:活性污泥法中产生的混合液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使污泥与水分离,沉淀至池底。

4、出水处理:经过沉淀后的清水从上方取出,经过二次过滤和消毒等步骤,最终实现出水的净化和回用。

三、运行要点1、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清理设备及管道,确保正常运行和通畅。

2、活性污泥的管理:控制进水水量和水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搅拌和曝气的方式和参数。

3、污泥的处理和回用:及时清理沉淀池中的污泥,可以通过浓缩、脱水等方式处理后用于农田肥料或填埋。

4、出水水质的监测与控制:监测出水的COD、氨氮、总磷等指标,根据环保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附件:1、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2、活性污泥法相关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指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和精处理,以达到排放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要求。

2、活性污泥:一种富含微生物的混合物,能够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3、厌氧:生物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生长和代谢的过程。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2 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① 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 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连续回流,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 性污泥,及时排除剩余污泥; ④ 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⑤ 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3 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 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含水率:99.299.8%。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长曲线
内源呼吸期

污泥浓度 氧利用率
BOD浓度
对数增长期 减速增长期
时间
四个生长阶段特点
(1)迟缓期:表示细菌适应新环境需要的时间, (2)对数增长期:由于营养物浓度超过细菌的需 要量,生长不受限制,生物量以对数速度增加, (3)减速增长期:由于营养物浓度随细菌的消 耗逐渐下降,细菌繁殖世代时间增长,毒性代 谢产物逐渐增高,当营养物浓度达到生长限度 时,细菌即进入减速生长期。 (4)内源呼吸期:串长阶段到内源呼吸期时, 营养物耗尽,迫使细菌代谢自身的原生质,生 物量逐渐减少。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活性污泥去除水中有机物,主要经历三 个阶段: 吸附阶段 氧化阶段 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淀阶段
吸附阶段:
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后的很短时间内水中有 机物(BOD)迅速降低,这主要是吸附作用引 起的。 由于絮状的活性污泥表面积很大(约200010000m2/m3混合液),表面具有多糖类粘液 层,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的物质被絮凝和吸 附迅速去除。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性能取决 于污泥的活性。
4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法的工作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工作原理

活性污泥法的工作原理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其工作原理如下:
1. 污水进入活性污泥池:废水首先被引导进入活性污泥池,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活性污泥)。

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吸附、吞噬、分解等方式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

2.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与废水中的有机物接触,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进行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主要过程包括: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

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需氧进行有机物的分解;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可利用硝酸盐、硫酸盐等物质进行有机物的分解。

3. 混合与搅拌:为了保持污泥颗粒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池通常会进行混合与搅拌。

这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微生物中,使其能够正常生长和降解有机物。

4. 沉淀和分离:经过一段时间的降解后,污水中的微生物和其它固体悬浮物会逐渐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

然后,通过调节沉淀污泥与水的比例,可以将污泥分离出来,从而使净化后的水体流向下一个处理单元。

5. 污泥处理:将分离出来的活性污泥送入消化池或污泥浓缩池中进行进一步处理。

消化池用于进一步降解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而污泥浓缩池则用于将污泥的固体含量提高,减少处理所需的体积。

6. 净化水体排放:经过活性污泥法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到了有效去除,达到了排放标准。

因此,净化后的水体可以安全地排放或进一步处理,达到再利用的水平。

第四章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污水与污泥混合曝气后BOD的变化曲线
对活性污泥法曝气过程中污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分析得到结论:
废 水 中 的 有 机 物
残留在废 水中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
微生物能利用的有机物
微生物能利用而尚未 利用的有机物 (吸附量) 从废水中 去除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 有机物 微生物已利用的有机 物(氧化和合成) 增殖的微生物体
二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它是处理对象,也是 微生物的营养食料;
三是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 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 污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消毒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
活性污泥系统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
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一、基本概念与流程 二、活性污泥形态与微生物 三、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四、活性污泥法主要影响因素与控制指标
第二节 生物膜法
一、生物膜法概述 二、生物膜的形成及净化过程 三、生物膜法载体 四、生物膜法特征 五、生物膜反应器
Your site here
二沉池 曝气池 初沉池
初沉池
二期 曝气池 二沉池
活 性 污 泥 法 的 基 本 流 程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组成
1.曝气池: 2.二沉池: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场所 泥水分离
3.污泥回流系统: 确保曝气池内生物量稳定 4.曝气系统: 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同时起到 搅拌混合的作用。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净化污水的主要的第一的承担者细菌净化污水的第二承担者原生动物指示性生物原生动物通过显微镜镜检是对活性污泥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01mm原生动物钟虫小口钟虫草履虫盖纤虫肾形虫变形虫后生动物线虫轮虫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复习适应期对数期平衡期衰老期培养时间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量的对数微生物量的对数培养时间总菌数活细菌数微生物生长曲线线死细菌数4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原理与应用课件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原理与应用课件
四、调试方案的制定
3、调试运行: 当污泥恢复活性、强制驯化完成以后即可进入驯化试运行阶段。此阶段不但要培养出适当的菌种,还要确定活性污泥系统的最佳运行条件。 第一阶段: A、配料:在调节池中进行。按原污水∶稀释水=1∶3的比例进行配制料液,即原污水30 m3,加入稀释水90 m3。根据情况可适当加入一定量的营养源(粪便水)。打开调节池空气阀,使调节池曝气搅拌均匀。监测该水质指标(CODCr 、PH、水温、SS)。 B、强制驯化完成后,停止曝气,静沉记录,根据固液分离情况决定静沉时间(一般为0.5---1.0小时),记录静沉时间。 C、排出上清液约40---50m3。取上清液100ml放入锥形瓶中,以备监测COD值所用。 D、进料运行:将配好的料液以10m3/h的流量加入SBR反应器,进料量为50m3/池,两个池子交替运行。先按22个小时为一周期进行运行。进料1小时后开始曝气,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连续曝气4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0.5小时;再曝气3小时,停曝气1.0小时;再曝气2小时,静沉0.5—1.0小时,开始排水约50m3,记录排水时间(约0.5小时),闲置0.5---1.0小时。曝气过程中要及时监测DO和SV%;停曝后,重新曝气前要监测DO,并作纪录。一般指标为:DO=1—2mg/l PH=6---9 SV=10---30% 水温:10--35℃。 E、按以上A、B、C、D四步骤重复操作3---4天。注意观察污泥性状及生长情况,有条件时用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并及时监测排水水质指标(DO、CODCr、PH、SS),做好记录。
二、SBR调试程序
(三) 污泥沉降性能的控制 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表现在污泥容积指数(SVI)的升高。SBR工艺中由于反复出现高浓度基质,在菌胶团菌和丝状菌共存的生态环境中,丝状菌一般是不容易繁殖的,因而发生污泥丝状菌膨胀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SBR较容易出现高粘性膨胀问题。这可能是由于SBR法是一个瞬态过程,混合液内基质逐步降解,液相中基质浓度下降了,但并不完全说明基质已被氧化去除,加之许多污水的污染物容易被活性污泥吸附和吸收,在很短的时间内,混合液中的基质浓度可降至很低的水平,从污水处理的角度看,已经达到了处理效果,但这仅仅是一种相的转移,混合液中基质的浓度的降低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可以认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胶团之所以形成和有所增长,就要求系统中有一定数量的有机基质的积累,在胞外形成多糖聚合物(否则菌胶团不增长甚至出现细菌分散生长现象,出水浑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充水时间或曝气方式选择的不适当或操作不当而使基质的积累过量,致使发生污泥的高粘性膨胀。 污染物在混合液内的积累是逐步的,在一个周期内一般难以马上表现出来,需通过观察各运行周期间的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才能体现出来。为使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应注意每个运行周期内污泥的SVI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运行方式以确保良好的处理效果。

第4章活性污泥4.5-4.7

第4章活性污泥4.5-4.7

应用实例:
香港中国染厂集团污水处理项目(2000吨/天) 上海豪泰皮革有限公司污水项目(1000吨/天) 河北玉田县华鑫纸业有限公司(5000吨/天) 河南浚县齐雪淀粉厂(1000吨/天)
山东栖霞源通果汁有限公司(5000吨/天)
3. 机械曝气
一般机械曝气包括表面曝气和淹没叶轮曝气。表面曝气用安装于曝
该工艺已在山东、河北、河 南、新疆、上海、香港等地
诸多工程中应用,总体造价
低,维护方便,取得很好的 社会和经济效益 .
在构筑物中实现多级A/O工艺
每条曝气链的气量可通过阀门 单独控制,整个曝气池中的曝 气链可以按预定的程序间歇曝 气或同时曝气,并根据DO探头 的数据控制风机的风量,实现 最佳的运行条件。
4).水力剪切扩散装置(hydraulic shearing diffuser) 主要有倒伞式和射流式两种。 利用水泵打入泥水混合液, 在喉管处吸入大量空气,空
气、泥水混合物剧烈混合搅
动,气泡被粉碎成雾状,在 扩散器内进一步压缩,氧迅 速转移到混合液中,从而强 化了氧转移过程。 射流曝气器的氧利用效率可高达20%以上,但其动力效率 不高。近年来由于泵性能的改进,能将动力装置和扩散装 置一体化,更有利于应用。
气池表面的表面曝气机来实现的。表面曝气机分竖式和卧式两种。
竖式:转动轴于水面垂直。装有叶轮,当叶轮转动时,使曝气池表面产
生水跃,把大量的水滴和水膜抛向空中,夹带空气回到曝气池,从而加快
复氧。表曝机叶轮一般淹没深度在10-100mm,可以调节。水深大,则所
需的功率也大。叶轮转速一般为20-100r/min。我国目前竖式表曝机主要 有泵型、倒伞型和平板型。
间,在工程上指:反应系统中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以θ c表示。

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什么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活性污泥是一种污泥状的絮凝物,是在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过一定时间后,因好氧微生物的繁殖而形成的,其上栖息着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这种污泥状絮凝物称为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也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其核心单元是曝气池。

此外,还有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放以及曝气等系统,如图6-5-1所示。

其基本流程是:废水经初沉池(初次沉淀池)后和从二沉池(二次沉淀池)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

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装置通入空气,一方面由曝气向活性污泥混合液供氧,保证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正常代谢。

另一方面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废水与活性污泥得到充分接触。

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曝气池内被活性污泥吸附,亦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利用而得到降解,使废水得到净化。

然后,混合液流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活性污泥沉淀下来,与水分离。

而水从二沉池溢出,为
净化处理出水。

二沉池底部污泥浓缩,一部分回流至曝气池,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外,再另行妥善处理。

活性污泥法系统有效运行是: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的、易降解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混合液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要使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呈悬浮状态与废水充分接触;活性污泥要有足量连续回流;剩余污泥亦需及时排出;保持曝气池中稳定的活性污泥浓度;防止对微生物有毒的物质流入。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

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污水的生物处理(一)——活性污泥法教学要求1)掌握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反应机理;2)理解活性污泥法的重要概念与指标参数:如活性污泥、剩余污泥、MLSS、MLVSS、SV、SVI、θc、容积负荷、污泥产率等;3)理解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基础及其应用;4)掌握活性污泥的工艺技术或运行方式;5)掌握曝气理论;6)熟练掌握活性污泥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活性污泥处理法的基本概念与流程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某些兼性或厌氧微生物以及废水中的固体物质、胶体等交织在一起的呈黄褐色絮体。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实质:人工强化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分解和合成),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1)预处理设施:包括初次池、调节池和水解酸化池,主要作用是去除SS、调节水质,使有机氮和有机磷变成NH+4或正磷酸盐、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同时去除部分有机物。

2)曝气池:工艺主体,其通过充氧、搅拌、混合、传质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3)二次沉淀池:泥水分离,澄清净化、初步浓缩活性污泥。

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或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使污水净化,但同时增殖。

为控制反应器微生物总量与活性,需要回流部分活性污泥,排出部分剩余污泥;回流污泥是为了接种,排放剩余污泥是为了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或MLSS 恒定。

二、活性污泥的形态和活性污泥微生物1 活性污泥形态(1)特征1)形态: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絮状”。

2)颜色: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发黄为曝气过度)。

3)理化性质:ρ=1.002~1.006,含水率99%,直径大小0.02~0.2mm,表面积20~100cm2/mL,pH值约6.7,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物,约占75~85%。

4)生物特性: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

(理解:自我繁殖、生物吸附与生物氧化)。

第四章 污泥处理

第四章 污泥处理

第四章污泥处理第四章污泥处理第一节污泥的一般特性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包括污水中所含固体物质、悬浮物质、胶体物质以及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渣,统称为污泥。

正是这些污泥的不断产生,才促使污染物与污水分离,完成污水的净化。

但污泥本身必须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处置,确保做到“四化”——“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才能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保护环境。

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处理工艺包括污泥的浓缩、消化、脱水、干化及焚烧等一次处理和填埋、土地利用等最终处理。

一、污泥种类1、初沉污泥初沉污泥是指污水级处理系统中初次沉淀池沉淀下来并排除的污泥。

初沉污泥正常情况下多为棕褐色略带灰色,当发生腐败时,则为灰色或黑色。

一般情况下,初沉污泥有难闻的臭味,且随着工业废水比例的增大,臭味会有所降低但工业废水带来气味会增加。

一般初沉污泥的PH值在5.5~7.5之间,含固量在2~4%之间,有机分在55~70%之间。

2、腐殖污泥腐殖污泥是指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

3、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指污水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后在二次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其中扣除回流至曝气池部分后的剩余部分称为剩余活性污泥。

一般活性污泥含固量在0.5~0.8%之间,有机分在70~85%之间,PH值在6.5~7.5之间。

4、化学污泥化学污泥是指化学法一级处理产生的污泥和污水深度处理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时产生的污泥,其性质取决于采用的混凝剂种类。

当采用铁盐混凝剂时,可能略显暗红色。

化学污泥气味较小,且极易浓缩或脱水。

由于其中有机分含量不高,所以一般不需要消化处理。

二、污泥的性能指标1、含水量与含水率污泥中的水可分为间隙水、毛细结合水、表面粘附水和内部水等四类:①间隙水是指被大小污泥颗粒包围的水分,约占污泥中水分的70%,它不与污泥直接结合,因而容易与污泥分离,此类水分通过重力浓缩即可显著减少。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各种废弃物和杂质的污水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进行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目的。

活性污泥法作为常见且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二、背景介绍1. 污水来源:详细描述所要处理的污水类型及其特点。

2. 环境问题:说明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该类废水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并阐述相关政策与规定。

三、原理及机制1.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解释活性池内微生物通过氧化分解等反应去除有机物质和其他杂质。

2. 反硝化/脱磷机制:介绍如何利用好氧条件下存在亚硝酸盐还原菌来实现同时去除氮磷元素。

四、系统组成与运行方式1. 主要设备:a) 曝气装置(通风器);b) 旋转式曲轴推进器;c) 流量计;d) 配电柜等。

2. 工艺流程图示:3.操作步骤:a)启动系统:包括设备检查、进水调节等;b)运行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如pH值、溶解氧含量和污泥活性的定期测试。

五、优缺点分析1. 优点:a) 处理效果好,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质及其他杂质;b) 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2. 缺点:a)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需要专业技术支持;b) 污泥处理问题可能会带来额外费用。

六、案例研究提供一个实际应用该方法进行污水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并详细描述其工程规模以及达到的排放标准。

七、安全注意事项列出在使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时需遵守或注意的相关安全事项,确保操作人员和环境不受伤害。

文档结束后添加以下内容:1.本文涉及附件,请参阅所附文件。

2.法律名词注释:- 环境保护部门: 负责管理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在此指代具体地方政府下属单位。

- 排放标准: 行业内针对各类废水排放所制定的限值要求,用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 活性污泥: 一种富含微生物菌群、能够在有机质存在下进行氧化分解反应的混合液。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悬浮物。

该方法利用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使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和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一、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在活性污泥法中,通过将污水引入活性污泥容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曝气装置,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群落分解,产生大量生物质。

通过间歇式的曝气,可以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得到充分的供氧,从而加速生化反应的速度。

处理完毕后,活性污泥会随着出水从反应器中流出,再经过沉淀池等后续处理设备得到回收利用。

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1. 适用范围广:活性污泥法处理的污水种类包括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各种类型的污水。

2. 净化效果好: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后,可以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有机物质和悬浮物,净化效果非常明显。

3. 操作简单: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法的设备比较简单,易于安装和操作维护,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4. 可回收利用:通过对处理后的活性污泥进行沉淀,可以得到大量的生物质,并进一步制成肥料等,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

三、活性污泥法的缺点1. 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除了污水本身的影响以外,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曝气装置,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

2. 能耗和物料消耗较大:活性污泥法需要大量的能源来驱动曝气装置,同时对周围环境的氧气需求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的物料。

3. 仅针对有机物质有效:活性污泥法只针对有机物质进行处理,对于其他物质的处理效果很有限。

四、活性污泥法的应用活性污泥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供水、工业废水等领域,其主要作用在于实现长期、可靠、高效的污水处理。

在城市供水领域,活性污泥法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厂污泥处理等领域。

通过对污泥进行生物处理和回收利用,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利用。

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活性污泥法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的废水处理。

通过对废水进行生化反应,可以实现高效的净化效果和资源回收利用。

第四章 污废水处理设施培训-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 污废水处理设施培训-活性污泥法

12. 污泥回流的目的主要是保持曝气池中一定的( ) 浓度。 A.溶解氧 B.MLSS C.微生物 D.COD的浓度 13. 一般衡量污可生化的程度为BOD/COD为 ( )。 A.小于0.1 B.小于0.3 C.大于0.3 D.0.5~0.6 14. 在好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 有机污染物最后产物主要是( ) A.CO2 B.H2O C.悬浮固体 D.CO2或H2O
4. 刮泥机的运行管理 (1)一般操作 (2)回转式刮泥机的维护保养 (3)链条刮板式刮泥机的维护保养 (4)桁车式刮泥机的维护保养 (5)刮泥板应及时更换新部件。
5. 刮泥设备的运行管理 6. 排水设备(溢流堰)及除渣设备的维护保养 7. 浮渣处理与处置
三、曝气池 (一)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 1. 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 ① 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 ② 被吸附有机物的氧化和同化; ③ 活性污泥絮体的沉淀和分离; ④ 生物硝化; ⑤ 生物脱氮; ⑥ 生物除磷。


(二)活性污泥法主要设计和运行参数 ① 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RT); ② 有机物负荷、水力停留时间; ③ 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 ④ 剩余活性污泥量; ⑤ 混合液溶解氧浓度; ⑥ 污泥沉降比、污泥容积指数和污泥界面沉降 速度; ⑦ 需氧量与供风量。
3. 活性污泥法的分类和设计运行参数 ① 根据曝气池内混合液的流态分类(推 流式、完全混合); ② 根据曝气方式分类(鼓风曝气、机械 曝气;鼓风-机械联合曝气); ③ 根据去除的主要污染物分类(有机物、 脱氮、除磷); ④ 活性污泥法设计和运行参数;


二、选择 1、生物处理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 ) A、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 B、溶解或胶体状 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C、密度较大的颗粒物质 D、所有污染物质 2.鼓风曝气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为( ) A.2~3m B.4~6m C.6~8m D.8~9m

活性污泥法原理

活性污泥法原理

活性污泥法原理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于废水处理的方法,它基于生物学原理。

该方法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来吸附和分解有机物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具体而言,活性污泥法通过将废水与含有活性污泥的反应槽中接触,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微生物吸附到污泥表面。

同时,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也可被微生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例如水和二氧化碳。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来生长和繁殖,包括适宜的氧气、营养物质和温度等。

在活性污泥法中,污泥的颗粒化是非常重要的。

污泥颗粒化可以增加活性污泥的比表面积,提高微生物的吸附和分解能力。

同时,污泥颗粒化还能促进颗粒之间的氧气和废水的接触,加快有机物质的降解速度。

为了保持活性污泥法的稳定性和高效性,需要定期对污泥进行处理。

典型的处理方法包括曝气、混合和污泥回流等。

曝气可以提供污泥所需的氧气,促进微生物的有氧呼吸过程;混合则能均匀分布污泥中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而污泥回流则可以保持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

总之,活性污泥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吸附和分解能力,实现废水的净化。

这种方法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较高的效率,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实现废水的可持续处理和回用。

第四章好氧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好氧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好氧活性污泥法第四章好氧活性污泥法001.细菌是活性污泥在组成和净化功能上的中心,在曝气池混合液中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

1.微生物代谢的两方面,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都具有降解有机物净化废水的作用。

3.水温不仅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且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4.微生物代谢净化污水,要求BOD:N:P必须有适当的比例100:5:1。

5.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有较强的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6.曝气系统可分为鼓风曝气系统和机械曝气系统两大类。

7.污泥回流的目的是为维持曝气池内具有足够种类、数量和活性的微生物。

8.二次沉淀池除了进行泥水分离外还要浓缩和暂时贮存污泥。

9.好氧活性污泥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答:好氧活性污泥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溶解氧。

10.污水的微生物处理法主要去除对象是什么?如何划分生物处理技术?答: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呈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按参与代谢活动微生物的习性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两大类,好氧法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11.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答: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系统构成。

12.简述活性污泥法净化有机污水的机理。

答:有机污染物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实质就是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摄取、代谢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1)初期吸附去除: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的初期,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即被大量去除,主要靠物理和生物吸附完成,是被微生物外面的大量粘液质吸附到细胞表面的过程。

(2)吸附到细胞表面的污染物,经数小时后,小分子直接进入细胞,大分子被水解后进入,或通过透膜酶进入,被摄取到细胞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各种酶的参与下进行生化反应,由微生物通过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内源呼吸,被净化去除。

13.微生物生长繁殖曲线包含了哪几部分?答:微生物生长繁殖曲线,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数量、需氧量、微生物特性与有机污染物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曲线包括四个阶段: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减衰增长期、内源呼吸期(自身氧化期)。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这种技术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生物固体随后从已处理废水中分离,并可根据需要将部分回流到曝气池中。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污泥状絮凝物。

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

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

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影响活性污泥过程工作效率(处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处理方法的选择与曝气池和沉淀池的设计及运行。

活性污泥法介绍

活性污泥法介绍

局限性
能耗较高
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混合、沉淀等过程需要消耗 大量能源,增加了运行成本。
对温度和pH值有要求
活性污泥法的最佳运行温度和pH值范围有限, 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ABCD
对有毒物质敏感
活性污泥法对有毒物质较为敏感,少量有毒物质 可能导致活性污泥死亡或性能下降。
占地面积较大
活性污泥法需要较大的构筑物和沉淀池,占地面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趋势
高效低耗
资源化利用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反应器结构和加 强过程控制,提高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率 ,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将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进行回 收利用,如制作肥料、生物质能等,实现 资源循环利用。
低碳环保
智能化控制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污泥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监 测和监管。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 段,实现对活性污泥法的智能化控制,提 高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活性污泥法的研究方向
微生物种群与代谢机制 深入研究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 群结构、代谢机制及其与环境因 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优化工艺 提供理论支持。
过程控制与智能化 研究活性污泥法的智能化控制策 略,开发高效的过程控制算法和 监测技术,提高处理过程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
有机物降解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 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氧气供应
通过曝气设备向池内提供 足够的溶解氧,支持微生 物的呼吸作用。
沉淀池
泥水分离
出水排放
通过沉淀作用将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 水分离,使出水清澈。
经过沉淀后的清洁水可进行排放或再 利用。

第四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1

第四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1

曝气池的类型
曝气池的分类:
根据曝气池内的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运行与 间歇运行两种; 根据曝气池内的流态,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 合式和封闭环流式三种; 根据曝气方式,可分为鼓风曝气池、机械曝气 池以及二者联合使用的机械-鼓风曝气池; 根据曝气池的形状,可分为长方廊道形、圆 形、方形以及环状跑道形等四种; 根据曝气池与二沉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合建 式(即曝气沉淀池)和分建式两种。
4.1 基本概念
• 活性污泥的发现
1912年开始,污水曝气产生悬浮状态褐色絮状 污泥 活性污泥组成: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 动物 1916年第一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处理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 活性污泥法的实质:天然水体自净作用的 人工化和强化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A.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
活性污泥的增殖曲线
• ③ 稳定期: • F/M值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有机底物的浓度成为微生 物增殖的控制因素; • 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与残存的有机底物呈正比,为一级 反应; • 有机底物的降解速率也开始下降; • 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在逐渐下降,直至在本期的最后阶 段下降为零,但微生物的量还在增长; • 活性污泥的能量水平已下降,絮凝体开始形成,活性 污泥的凝聚、吸附以及沉淀性能均较好; • 由于残存的有机物浓度较低,出水水质有较大改善, 并且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 一般来说,大多数活性污泥处理厂是将曝气池的运行 工况控制在这一范围内的。
其中固体物质的组成:
1)活细胞(Ma): 2)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e): 3)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 4)无机物质(Mii):
有机物 75~85%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污泥浓度
3.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MLSS = Ma + Me + Mi + Mii 单位: mg/L 或 g/m3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4)污泥体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 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湿污泥体积,单位 mL/g。
沉淀污泥体积(ml / L) SV 10 SVI MLSS(g / L) MLSS( g / L)
如:SV=30%,MLSS=3000mg/ Nhomakorabea,SVI=?
城市污水:SVI=50~150mL/g,SVI反映污泥的沉降 性能和活性。
第四章 活性污泥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
第三节 气体传质原理和曝气设备 第四节 去除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 第五节 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设计 第六节 二沉池 第七节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管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概述 1、活性污泥法产生过程(P100)
2、活性污泥组成 活性微生物(Ma,主体,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的不能降解的有机物 (Mi)和无机悬浮物(Mii)。 3、活性污泥性状(P102) 粒径200~1000μm,比表面积20~100cm2/mL。 一般呈茶褐色,略显酸性,含水率99%左右,相对 密度1.002~1.006;具有凝聚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
4、活性污泥评价方法(P103) (1)生物相观察:观察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 量、优势度及代谢情况。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又称污泥浓度) 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悬浮固体的质量, 包括Ma、Me、Mi、Mii。单位:mg/L或g/L。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包括Ma、Me、Mi。 MLSS、MLVSS都是微生物浓度近似值,MLVSS更接近 活性微生物的浓度。生活污水MLVSS/MLSS=0.7~0.8 (3)污泥沉降比(SV):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min后沉 淀污泥的体积分数,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1、简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各部分作用(P140)2、活性污泥系统工艺流程(P140)3、参与废水生物处理的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类、原生动物、藻类、后生动物。

4、活性污泥对进水水质的要求:(140)营养源:所必需的氮、磷等营养盐的比例为BOD:N:P=100:5:15、初沉池设计运行参数:表面水力负荷以1.5~3.0 m3/m2·h为标准;有效水深以2.5~4.0m为标准;沉淀时间以1.0~2.0h为标准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m·s)超高以50cm为标准。

6、初沉池排泥设备考虑各项(设计考虑项)(P147)7、初沉池运行管理:(P147)1)操作人员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的变化,应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均匀配水初次沉淀池应及时排泥,并应间歇进行;;2) 初次沉淀池应及时排泥,并宜间歇进行;3) 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初次沉淀池浮渣斗和排渣管道的排渣情况,并及时清除浮渣。

清捞出的浮渣应妥善处理;4) 刮泥机待修或长期停机时,应将池内污泥放空;5)采用泵房排泥工艺时,可按有关规定执行;6)当剩余活性污泥排入初沉池时,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应控制其回流比小于2%。

8、初次沉淀池出水异常的分析初次沉淀池出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颜色的变化、产生臭气、透明度下降以及SS升高等,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回流水导致过负荷,各池进水量不均、污泥排放不足等引起污泥堆积、池构造上存在缺盐等内部原因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工业废水、地下水、河水、海水等外部原因引起。

9、初沉池异常现象:(选)污泥上浮、污泥流出、池水发黑发臭10、刮泥机应经常检查腐蚀、磨损情况,对于水中部分,每年一次定期排空初次沉淀池进行检查,腐蚀、磨损部分及时更换,金属部分进行防腐处理。

(判)11、曝气池作用:使污水与回流污泥有足够的溶解氧,并使活性污泥与水充分接触,污水中的胶体状和溶解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分解,从而得到净化。

12、活性污泥的净化机理: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被吸附有机物的氧化和同化、活性污泥絮体的沉淀和分离、生物硝化、生物脱氮、生物除磷。

13、活性污泥的混凝和沉淀性能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所处的增殖期有关。

微生物的增值过程可分为停滞期、对数增长期、衰减增殖期和内源呼吸期。

14、城市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普通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增殖处于从衰减增殖期到内源呼吸期来处理废水的。

15、普通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异样菌以有机物为能源处理污水的。

活性污泥中还有以氮、硫、铁或其化合物为能源的自养菌,如硝化菌,他能在绝对好养条件下,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可氧化为硝酸盐。

这些反应成为硝化反应。

16、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RT)(又称污泥的泥龄)----活性污泥在反应池、二次沉淀池和回流污泥系统内的停留时间称为生物固体停留时间。

SRT=系统内活性污泥量(KG)/每天从系统排出的活性污泥量(KG/D)17、有机物负荷----有机物(BOD5)负荷有BOD污泥负荷和BOD容积负荷。

污泥负荷是指曝气池内每公斤活性污泥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数,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kg·d)表示;容积负荷是指每立方米池容积每日负担的有机物量,一般指单位时间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数(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或挥发性悬浮固体公斤数(污泥消化池),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kg·d)表示。

公式表示(Ls Lv)18、水力停留时间(HRT)----废水在反应池内停留时间。

t=V/Q。

(与有机物负荷的关系)(6~8小时)19、对普通活性污泥法,MLSS为1500~2500mg/L。

(选)20、混合液溶解氧浓度:为安全起见,反应池出水溶解氧的浓度最好维持在2~3mg/L的范围。

21、污泥沉降比(SV)----指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SV=R/(1+R)*100%22、污泥容积指数(SVI)----指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容积,单位mL/g。

SVI=混合液(1L)30min静沉形成沉淀污泥容积(mL)/混合液(1L)悬浮固体干重(g)。

23、氧转移效率与温度无关(×)…….冬天水中溶解氧>夏天水中溶解氧。

24、活性污泥法根据曝气池内混合液的流态分类:推流式、完全混合式;根据曝气方式分类:鼓风曝气、机械曝气、鼓风—机械联合曝气。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较推流式更容易出现污泥膨胀。

(√)25、转刷曝气器、转碟曝气器属于机械曝气器。

(水平轴机械曝气器)26、完全混合曝气池容积、形状和池数:1)池子通过隔板,将曝气池分为曝气区和沉淀区,池容以最大日设计污水量为标准;2)池形为圆形或长方形;3)池数从维护管理考虑需要两池以上。

27、曝气池维护管理:1)按曝气池组设置情况及运行方式,应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均匀配水;2)曝气池无论采用何种运行方式,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2mg/L;4)二次沉淀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据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二次沉淀池泥面高度确定;5)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应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6)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二次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7)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他方法,保证污水处理效果;8)合建式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回流量,可通过调节回流闸板进行控制;9)操作人员应经常排放曝气器空气管中的存水。

待放完后,应立即关闭放水闸阀;10)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

(在培养活性污泥初期或回流污泥浓度低、回流量少时,池面可能出现大量白色泡沫---初期出现大量白色泡沫是正常现象(√))28、曝气池水质管理:1)水温:一般在10℃~35℃范围内,水温每升高1℃微生物代谢速度提高1倍;2)pH:一般活性污泥法希望pH保持在6~8.5。

3)MLDO:即活性污泥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

4)SV5)MLSS6)MLVSS7)回流污泥的SV8)RSSS9)耗氧速率10)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活性污泥性纤毛虫类是活性污泥成熟后才出现的,包括纤毛虫、钟虫、累枝虫等爬行类和固着型两种形态。

29、曝气池水质管理控制指标:BOD-SS负荷、SRT、MLDO、SVI。

(判/选)30、曝气池水质异常时管理:1)外观及气味的异常---活性污泥发黑的原因:(硫化物的积累、氧化锰的积累、工业废水的流入)31、鼓风曝气池运行异常与对策:1)活性污泥颜色变化;2)活性污泥上浮;过度曝气不会引起:1)、5)3)活性污泥解体;4)异常发泡;5)活性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膨胀可以看做是二次沉淀池中活性污泥不沉降,而与处理水同时流出的状态下,活性污泥的SVI增大的现象。

--(活性污泥丝状菌繁殖的原因:废水碳水化合物浓缩、营养物质不足、操作条件差)32、表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不存在逐年降低的缺点。

33、合建式曝气沉淀池:1)耐冲击负荷能力与普通曝气池相比要差,2)鼓风量一般不随进水量的波动进行调节,3)为维持曝气区MLSS浓度,SV的测定在曝气池的运行管理上是非常重要的,每天应在所定时间测定一次SV。

4)搅拌机一般应连续运转;5)一般运行状况良好是,上清液透明度在30cm以上,表面看不到污泥上翻现象;6)一般情况下,回流窗闸门开度在20~50mm比较合适;7)污泥性质与进水的SS有关;8)当活性污泥沉降速度较大,扩散性较差时,应提高转速,相反应降低转速。

34、为了防止鼓风机的异常运转,需设电流及供风量检测装置,根据需要也可设排气回路和防止喘振的自控装置。

(判断)35、冬季吸入密度大的空气时,压力上升,所需动力增大;反之,夏季吸入密度小的空气时,压力下降,所需动力变小。

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即使在冬季电动机也不会过载。

36、喘振----关小风机出口侧的阀门,使阻力增大,则风量减小,当关小到特性曲线左上端的风量时,则会在管路系统发生空气的脉冲、振动和噪声,变成不稳定的运转状态。

(喘振现象发生在离心式涡轮鼓风机中)37、离心鼓风机防止喘振的方法:1)吸入调节法:靠吸入挡板或缩小吸入叶片来改变压力曲线,使喘振界线变窄,防止喘振发生;2)排气法:在离心鼓风机出口侧排放部分空气,保持风机适当的风量运转。

38、鼓风机房内,除了鼓风机、原动机、启动用电阻器等以外,还有空气净化装置、润滑油供给装置和各种管件与阀门。

39、鼓风机站运行管理:1)根据曝气池氧的需要量,应调节鼓风机的风量;2)风机及水、油冷却系统发生突然断电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风机不发生故障;3)长期不使用的风机,应关闭进、出气闸阀和水冷却系统,将系统内存水放空;4)鼓风机的通风廊道内应保持清洁,严禁有任何物品;5)离心式涡轮鼓风机工作时,应有适当措施防止风机产生喘振;6)风机在运行中,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风机及电机的油温、油压、风量、电流、电压等,并每小时记录一次。

遇到异常情况不能排除时,应立即停机。

40、鼓风机运行中,遇到鼓风机过电流、低电压、工艺连锁保护掉闸或突然断电时,应关闭进、出气闸阀。

多级离心式涡轮鼓风机:开机时应关闭入口和出口阀,确认鼓风机静止。

单级高速离心鼓风机:开机启动时入口阀全闭,放风阀(旁路阀)全开。

容积式鼓风机:开机时必须将出、入口阀全开。

41、多级离心式涡轮鼓风机异常时的对策:(P208)1)轴承温度异常上升;2)鼓风机内温度异常上升;3)产生异常振动和噪音;4)送风量减少。

42、容积式鼓风机异常对策:(P210)1)轴承温度异常上升;2)出口压力异常减小;3)出口压力异常上升;4)送风量减少;5)产生异常声音;6)超负荷;7)机体过热。

43、二次沉淀池的运行管理:(P215)1)操作人员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的变化,应调节各池进水量,使之均匀配水;2)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必须连续排放;3)二次沉淀池刮吸泥机的排泥闸阀,应经常检查和调整,保持吸泥管路畅通,使池内污泥面不得超过设计泥面0.7m;4)刮吸泥机集泥槽内的污物应每月清除一次。

44、二次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参数:表面负荷1.0~1.5m3/m2·h;停留时间1.5~2.5h;污泥含水率99.2~99.6.45、二次沉淀池的异常应注意以下现象:1)外观异常:主要表现在处理出水浑浊、浮渣上浮、活性污泥流出2)水质监测表现的异常:pH、透明度和SS、BOD、COD、DO、大肠杆菌数。

46、二次沉淀池的排泥方式:1)排泥泵直接排泥;2)水位差排泥;3)虹吸式排泥;4)气提式排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