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翻译思想讲解

合集下载

论严复其“信、达、雅”翻译标准

论严复其“信、达、雅”翻译标准

论严复及其“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摘要:严复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的翻译家,其翻译活动和翻译思想对中国近代翻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严复的翻译理论经过广大学者的层层解读和分析,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

但有的解读较为片面,甚至是对原观点的曲解和误读。

严复对“信、达、雅”的原始表达精明扼要,从其原始表达入手,我们可以摒弃学术界对“信、达、雅”片面的认识,对这一翻译理论经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作为近代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严复不仅翻译了一大批重要的西方学术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提出了对翻译工作有巨大启迪意义的翻译主张,其中尤以“信、达、雅”备受推崇,对翻译界乃至整个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严复的生平以及他对“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原始表达,以期对翻译实践能有建设性的指导作用。

一、个人简介严复(1854-1921),近代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西学大师、翻译家、教育家、诗人。

1854年1月8日,出生于福建南台苍霞州。

7岁时,严复被父亲送到外地读书,两年后回故乡随其五叔祖严奎昌学习《大学》《中庸》之类的儒家经典,打下了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

后远赴英国留学,进入英国格林里治大学海军学院深造。

两年后回国,被李鸿章调入北洋水师学堂任总教习。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让严复深受刺激,满怀爱国热情的他将眼光投向西方,开始了他翻译和介绍西方知识的重要工作。

历史上对严复也有很高的评价。

康有为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与张之洞书》)。

蔡元培也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几道为第一。

”(《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四个字,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所熟知,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辗转于京、津、沪、皖等地,既执教讲学又专心著述,并首次明确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开创了中国翻译史上的新纪元。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阐释严复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经历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看作是一个翻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准确理解, 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研究和认识严复的”信、达、雅”, 同样地有助于用其指导翻译的实践中提高翻译水平。

本文将从对严复翻译标准的新认识来重新阐释严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标签: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一.引言严复是我国近代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不但提出了在中国翻译界至今还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信达雅理论,他的理论及翻译”还为中国近代知识界、思想界带来了一种全然不同于过去的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的译著在中国建构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

但是对于他的翻译的评价并不完全一致。

有人完全否定他的翻译(像傅斯年先生),但总体上来说,人们对他的译著评价还是很高的。

“信达雅”说, 是严复(1984)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 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 虽译犹不译也, 则达尚焉。

” 在《译例言》的第三段严复又提出:”《易曰》: 修辞立诚。

子曰: 辭达而已。

又曰: 言之无文, 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 亦即为译事楷模。

故信、达而外, 求其尔雅。

” 按照严复”信、达、雅”的标准, 翻译作品一定要做到内容信实、语言畅达、文辞典雅, 译文除了讲求准确以外, 还必须考虑语言的优美度。

二.对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评价对于严复的”信、达、雅”的标准,长期以来,各家都有各家的见解。

有的对于”信达雅”全盘否定,也有的大部分肯定以及不否定。

首先,大多数的翻译理论家还是从某种层面上对”信、达、雅”的标准给予肯定的。

因为这个标准不仅是近百年来中国翻译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翻译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得以应用,并被广大翻译家所接受。

例如,我国翻译界前辈刘重德(1979)全面评析了严复”信、达、雅”三字原则。

严复及翻译理论英文

严复及翻译理论英文
make strenuous efforts because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well.
Version two: This mastery of acupunctur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Cheng Zhaowei,2007:115 )
Interrelation betwee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Apparently: indeependly, different In fact : not seperated standards
Yan Fu: convert the content of the source text (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spirit and the style)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in an adequate way. Reach a comparatively large audience.
Yan greatly modified Huxley’s original essays to advocate social Darwinism in China. He believes that the principle of evolution applies to both the natural and human world. To Yan, human,just as other organisms, is subject to the law of natural selection. So for a nationality to survive, it must positively adapt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o keep progressing.

浅谈严复的翻译三原则 2

浅谈严复的翻译三原则 2

浅谈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任何时代,任何大师的翻译都离不开社会背景,个人经历,自身修养,因此我们在谈及严复的翻译原则时需要对他的教育经历,所处时代进行略析。

严复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就是严复著名的翻译三原则,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

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

”所谓“信”,即是忠实、准确、无误;“达”,即是达意、通顺、流畅。

而对“雅”却是众说纷纭,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共识。

有人将其理解为“典雅”、“高雅”;有人理解为“文采”、“雅致”;有人理解为“风格”、“韵味”。

所以在具体讨论“雅”字之前,需要了解“雅”在中国古语中的含义。

雅者,古正也。

是正确,合乎规范的一种标准。

我认为这三原则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在翻译时,要做到忠实于原文,能够切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主旨要点,具有可信度,当然,要语意通顺,流畅顺达,能够使读者明白作者所想表达的丰富情感,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思想的表达,这就需要一种标准,一种规范。

因此,后来的翻译家们都一直遵循翻译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力图使自己的翻译符合标准,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严复这三原则的影响。

现今,对于翻译的准则和规范是数代人经过不断改进和学习总结出来的,但是依然沿袭了严复的“雅”的思想内涵,即在“信”、“达”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中遵循着一种准则与规范,当然也会结合时代的特色,这从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我们在关注和研究某位思想家,翻译家的翻译作品时除了要知道是否做到忠实于原文,是否通顺流畅,也要了解翻译家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这样才能评价翻译家是否遵循一种准则与规范,翻译的作品是否是经典。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内容摘要】严复是中国历史上传播西学的第一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的目的,“雅”是翻译的语体选择。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翻译学者们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严复的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特别的现象,那是特属于他所处的时代的。

因此我们对于他的翻译作品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On Y 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and Elegance【Abstract 】Yan Fu is the the first person in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history, is our country outstanding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 He thinks," the 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 " faithfulness"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remise and the foundation," expressiveness " i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Elegance is the ch oice of registers . Over 100 years , the three characters have being received with different views and judgements.Yan Fu's translation is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China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is the period in which he lived. We therefor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his works can b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give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Key words】Yan Fu;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translation thoughts严复(1853--1921)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是传播西学的第一人。

严复的翻译思想

严复的翻译思想

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这 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 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 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 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 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严。 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 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 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
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译书动机指导下的翻译态度及方法
• 严复意识到自己的时代责任,非常自信, “有数部要书,非仆为之,可绝三十年 中无人此为者” • 克蒙化顽。重铸中国人灵魂,使他精神 完全集中专注译书 • 翻译态度谨慎,不像林纾“耳受手追声 以笔止”而是“字字由戥子称出”译品 的选择,都是精心研究、针对性极强的。
?所谓达旨不是达原作之旨而是达严复之旨即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目的所以严复的译文多有改动为了更达旨严复加了大量的按语八大译共所谓达旨不是达原作之旨而是达严复之旨即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目的所以严复的译文多有改动为了更达旨严复加了大量的按语八大译共110万字按语约万字按语约11万字占十分之一多针对中国实际或抨击时政或批判旧学
严复与《天演论》
• 1898年严复首译《天演论》,这是影响最大,是 他最富盛名的译著。 • “人物有别” ,“与天争胜”:赫胥黎忠实地宣 传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自然界生物进化的 原因是“物竞天择”。而社会不同与自然界,人有 理智,不是被动的接受自然进化,而可以奋发自强。 • “人物无别”“任天为治”:同时代的英国社会 学家斯宾塞确认为人类社会也是弱肉强食,适者生 存。但他又认为,人不能改变规律只能听任规律摆 布。 • 站在救亡图存立场上的严复,既不能同意赫胥黎的 “人物有别”也不能同意斯宾塞的“任天为治”, 所以他分别采取了“人物无别”“与天争胜”指出 中国只要发愤图强,鼓民力、开民智、鲜民德、就 可以变弱为强,挽救危亡,自立于世界。

中国翻译家的翻译理论

中国翻译家的翻译理论

严复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鲁迅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然而,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体现了近代中国翻译活动救亡图存的根本目的,代表了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翻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起点.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

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现代,翻译的重要性远迈前古。

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同翻译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重视翻译并大力加以倡导的人是鲁迅。

严复翻译思想与实践探析

严复翻译思想与实践探析

严复翻译思想与实践探析口程平[摘要』自严复提出“信达稚”翻译标准以来,翻译界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肯定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

甚至有人提出,严复在翻译实践中,并没有遵循自己提出的翻译标准。

其实,严复的翻译思想有其深刻的合理因素,其翻译实践大体上也是遵循其自己提出的“信达稚”标准的。

〔关键词」严复;翻译思想;翻译实践;探析自十九世纪末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首倡“信、达、雅”以来,引起了几代人不断地思索和探讨,其影响之极几乎到了“译必称信达雅”的地步,被奉为中国翻译界的金科玉律,译书者的唯一指南。

同时,这三个字简洁、凝炼,是严复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

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注意这样一个事实:为什么严氏在其翻译实践中并没有完全依照他本人提出的三字原则来进行翻译?本文试图通过对严复翻译思想和实践的探析,来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对严复的经历有一个大致地了解。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字又陵,又字几道,十四岁进人左宗棠办的船政学堂,毕业后到英国海军学校留学三年。

这时他为了深人了解西方社会和仔细探讨西人成功的秘决,开始接触当时西方世界的重要典籍,如亚当·斯密、孟德斯鸡、边沁、达尔文、赫胃黎等人的著作,对西方文化有了直接的了解,为后期的翻译作了前期准备工作。

1879年自英国学成回国后,他先后任职于福州船政学堂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严复以极大的打击,也激起了他救亡图存的使命感。

他开始领悟到中国的失败不只是军事的落后,而有更深一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要师法西方,才能突破困境,为此,他发表了四篇影响深远的文章,围绕中西文化的对比,探讨中国积弱的根源。

他希望以译介西书作为一种手段来开民智,实现救国的愿望。

在这一时期,他先后翻译《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群学肄言》、《法意》、《社会通论》、《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西方重要典籍,介绍了进化论、阶段性的进步史观、资本主义经济学、英国自由民主学说、社会学、逻辑学等,反映出严复效法西学精神,实行资产阶级改良的国家主义思想。

严复的翻译思想及对其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拓展

严复的翻译思想及对其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拓展

严复的翻译思想及对其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拓展摘要:自人类有了文化交流就有了翻译工作者,近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严复,本文通过介绍严复的生平以及简单的介绍了他的翻译思想后,分析了在严复理论之下现在翻译理论的两点拓展:艺术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严复翻译思想创造性艺术性一、严复的文学翻译思想只要提及严复翻译思想,绝大多数翻译评论者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信、达、雅”这一著名的翻译三字经。

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组合一举成为影响中国翻译界长达百年之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在我国翻译界产生巨大影响。

“信”体现的价值是“真实”,“达”体现的价值是“理解”,“雅”体现的价值是“明晰”。

二、严复翻译理论发展下的文学翻译的艺术性和创造性1文学翻译的艺术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作家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再现的生活现实,用以满足读者的认识要求、思想要求和审美要求。

作为文学翻译,它的基本任务自然与文学创作相同。

中国现代文学家茅盾先生在全国第一次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说过:“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这样的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体会了原作者的艺术创作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适合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误地再现出来。

”这里与严复先生所说的信有所相同,但更高于这个“信”,因为它不但是忠于原作品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对原文的理解用符合群体语言审美的标准再现出来。

2文学翻译的创造性继严复先生后又有很多研究者对翻译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其有很具体的理论解释。

对于严先生所提出的创造性,国内外好多学者对这一看法有更深刻的阐述。

让我们具体的来看一看,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大部分要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海德格尔认为,超越历史和时间的纯粹客观性理解是不存在的,理解着的历史性使其对世界上的事物的认识必然带着先入之见。

《严复翻译思想》课件

《严复翻译思想》课件
,严复编写了《启蒙文法》一书,填补了当时中国的语言学研究的 空白。
严复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影响
严复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对中国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为翻译理论与实 践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中国现代翻译研究的先河。他的贡献至今仍被广泛借 鉴。
课件的总结和展望
通过学习《严复翻译思想》这一课题,我们深入了解了严复的生平和翻译思想,认识到他作为中国翻译家的重 要贡献。展望未来,我们应继承严复的翻译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为中国翻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3 注重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严复注重传递原作的文化内涵,使读者能够真正理解原著的背景和思想。
严复翻译思想的实践案例
《新约全书》翻译
严复以其独特的翻译风格和准确的语言表达,成功地将《新约全书》翻译成中文,并广为流 传。
翻译名著
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作品和雨果的《悲惨世界》,使中国读者能够欣 赏到这些文学作品。
《严复翻译思想》课件的目的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深入了解严复的翻译思想,探讨他的翻译准则和原则。我们希望从他的实践案例中学到宝 贵的经验,并认识到他对中国翻译事业的重要影响。
严复的翻译准则和原则
1 忠实再现
严复倡导以忠实再现原著为基础的翻译,力求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
2 语言流畅
他注重语言的流畅性,追求译文的可读性,为读者传递原作的风格和情感。
《严复翻译思想》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严复的生平和翻译思想,包括他的背景、翻译准则与原则、实 践案例,以及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索他的思想和贡献。
严复的背景介绍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代翻译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出生于江苏,早 年留学美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的多语言能力和广泛的知识为他后来 的翻译事业奠定了基础。

严复翻译理论

严复翻译理论

翻译有三大难事分别是:“信”是指表达原文意义的准确性,译文应忠实于原文思想;“达”指对原文思想内容和深层含义的表达,使译文读者能够读懂、理解;“雅”是忠于原文的文体特征,包括形象、语气、口吻、氛围等,总之要运用读者最为乐意接受的语言风格。

忠实于原著本就不容易了,但是仅仅追求原文意义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原文的思想内容和深层含义,那么即便是译出来了也相当于没有翻译,并未达到“达”的标准。

自从海外交通开放以来,翻译人才随处可见,不过任取其一翻译的作品来看,能够将“信”与“达”两者结合的很好的却很少。

归结其原因的话其一应该是他们大多对于原著只是蜻蜓点水,粗略的浏览,并且偏离了原著,第三点则是对原文缺乏深入研究的人甚少。

现在这本《天演论》所阐述的都是近五十年来西方科学界崭新的研究成果,而且是作者晚年出版的著作。

我的译文着重在解释他的理论精髓。

所以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时常有我自己所附带的感受而进行修正补充。

我并没有计较于逐字逐句之间,(因为我觉得)只要译文思想意义不背离原文那么译文可不必受原文拘束。

换句话说,只要符合原文旨意,那么译文不一定要跟随原著而译,以便译者有发挥的空间,但是这却是不是翻译的正确方法。

鸠摩罗什法师说过:“拘泥于形迹,那么不能够健全的发展。

”将来翻译者会更多,千万不要搬用我的做法。

严复翻译思想

严复翻译思想

信 达 雅
严 复 │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择犹不择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 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则已寡矣。其 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 三也。”——《天演论▪译利言》
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 在《天演论· 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 《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 “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 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 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至于翻译中的具体语言转化 方法,我们则可以运用各式 的理论,大可不必死守“信 达雅”一隅不放。因为翻译 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但 并不是全部,它起指南针的 作用,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跑 步抑或坐车。就要看译者的 选择了。
“信达雅”研究的误区
• 一、偷换概念与自相矛盾的论证过程。 • 二、牵强附会与“罢黜百家”的论证 手段。 • 三、盲目夸大的结论。 • 四、对时代背景异同的忽略。
• “信”为忠实,就是忠实于 原文的内容。 • 讲到信的方面,严复第一 期的译品,似乎偏重意 译,· 赂亏于信;第二期的 译品则略近直译,少可讥 议。第三期所译《名学浅 说》,《中国教育议》, 不甚重要,且所用译法也 与前两期不同,我们可以 不必深究。‍
“达”,即通达。在“达”上严复提 出“达为尚焉”。提出了翻译标准 中"信"与"达"的关系,指出"达" 是"信"的保障,"信"是"达"的最 终目的。翻译中译文的通达、流畅是 译文赢取读者、获取社会效益的标尺。
我们对雅的看法
“雅”不仅是风格的对等而已,还要兼顾 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否则就像玄奘大师的 经文翻译一样,虽精而不得流传甚久。而 且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的加快,通俗易 懂的文学作品显然更受人们的青睐;很少 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细细揣摩译文是否古雅, 只需明白意思即可。所以,我认为翻译作 品时应在雅的指导下满足大众通俗易懂的 要求,笔译作品可重点突出雅,但口译以 通俗易懂为主。

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

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

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对严复信达雅的理解一、“信达雅”三字的由来严复是我国清末著名翻译家,少年学习英语、法语和西方科学技术,包括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早年赴国外的实地考察,为后来从事西方社会学等学术名著的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天演论》序言中,严复提出了他的经典翻译原则“信达雅”。

他这样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称,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所谓“信达雅”,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做到:忠于原文(信),意思表达准确流畅(达),文笔优美,富有文采(雅)。

“信达雅”是个完整的原则体系,是严复在自身的翻译经验中提出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史有着巨大的贡献。

二、“信达雅”原则的分析“信达雅”原则是严复结合了古代佛经翻译基础同自身的翻译实践提出的,将这三字分开来分析,包含两点主要内容:1对原文的忠实。

翻译的忠实性原则一直以来都是中西方翻译家推崇的首要原则,严复的信表达的就是忠实的意思,“信”强调原文内容的传递,倡导在翻译中达到sense of sense,严复指出在翻译时,译者要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然后方可下笔,可见他对忠实的重视。

2译文表达的流畅与可接受性。

严复用“达,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雅”尤其体现了严复重视读者的思想。

在其《天演论。

译立言》中写到:“易曰:‘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者楷模。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

”三、“信雅达”的历史局限性鉴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严复的三字原则又有它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当时的翻译并不是单纯的翻译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这就导致了严复提出的“信”不够全面,他的信仅是意义不悖与原文,对原文语体等没加以考虑,他的翻译更多的是一种变异和编译。

严复的翻译理论

严复的翻译理论

严复的翻译理论霍家晖陈学瑜20111204102袁雅汶20111204082鲁迪飞20111204080背景简介翻译理念“信,达,雅”&其他主要翻译作品不同时期理念及举例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参考:《论信达雅——严复翻译理论研究》沈苏儒著严复在翻译理论上的最伟大的贡献是他提出了“信达雅”学说,把“信”、“达”、“雅”作为翻译的原则。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信达雅”说由来—《天演论·译例言》)。

严复的“信达雅”说再我国文化界翻译界流传至今,无处不在,可以说直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有关翻译的学说(不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能够具有如此持久、广泛的影响力。

“信达雅”要旨(一)翻译要做到“信”“达”“雅”。

(“求其信“求达”“求其尔雅”)这是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二)“信”是最重要的。

(“求其信已大难矣”“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用这个字显然就是着重在忠实于原文的意思。

由于用中文来表达西文的意义有时候会很困难,所以译文“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信”,目的是为了表达原文的意义。

严复给我们的启示

严复给我们的启示

严复给我们的启示严复,这可是个超酷的人物呢。

他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中国的旧思想和新思潮。

一、严复的翻译工作严复翻译了好多西方的著作,像天演论。

这可不得了,他把西方那些先进的思想,用一种中国人能理解的方式给带进来了。

他翻译的时候肯定特别用心,那些拗口的西方理论,被他转化成了我们能看懂的文字。

这就告诉我们啊,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学会转化,就像严复把西方知识转化成适合中国文化土壤的内容一样。

而且啊,他的翻译工作也让当时的中国人开了眼界,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不一样的思想呢。

这就好比我们在大学里,接触到不同专业的知识,要把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能理解和运用的东西。

二、严复的思想传播严复传播的思想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冲击很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样的观念,让很多人开始思考中国该怎么在世界上立足。

他就像是一个吹哨人,唤醒了很多还在沉睡的中国人。

这启示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如果我们有好的想法或者见解,也要勇敢地分享出来,说不定就能像严复一样,给周围的人带来启发呢。

我们在大学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或者小组讨论的时候,不要总是沉默,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大家一起进步。

三、严复对待文化的态度严复虽然引进西方思想,但他也没有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

他是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

这就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我们也要尊重传统文化,不能因为追求新事物就把老祖宗的东西都扔了。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去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严复就像是一个智慧的长者,给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我们在大学的文化氛围里,有来自各地的同学,带来不同的文化背景,我们就可以像严复对待中西文化那样,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严复给我们的启示可多着呢,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对待文化方面的方向。

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综述

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综述

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综述摘要:严复在少年时代有一段留学经历,这让其对英语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其后来进行翻译工作。

不仅如此,由于其自身对中国文学有着独特的造诣,将这些因素运用到翻译著作中,对后世影响极大。

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他倡导的“信达雅”的翻译思想,为后来的翻译工作提出了参考和指导。

本文从“信雅达”的具体理论出发,在辩证地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信雅达”理论所体现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严复;“信雅达”翻译理论;辩证分析;历史价值一、“信达雅”的提出在严复的“信达雅”理论出现之前,我们已经出现了很多的翻译活动,但大都是针对一些具体的作品进行翻译,尚未出现较为完整的翻译理论,很难对一定的翻译工作进行指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翻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1]。

为了对译者的翻译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在近代社会出现了一种“预备规范体系”,但是由于具有一定的弊端,其中的主观性和相对性较为明显,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发挥绝对优势。

而严复的翻译理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

一经问世,对后世的翻译工作起到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整个翻译史的研究,“信达雅”的思想最早在中国佛经翻译家的理论中出现,随后严复在结合自己翻译经验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总结,在经过从提出到发展的漫长过程,最终形成了“信达雅”翻译思想。

既为翻译家进行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准则,也为人们对翻译作品提供了相对合理的评价标准。

二、“信达雅”翻译思想的具体内容翻译本身是一种社会行为,既然如此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只有这样才能让翻译作品传递一定的社会价值,并不是单单是译者的个人行为。

为此,严复根据自身实践以及留学经历,形成了“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具体内容如下:信,就是忠实可信。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对原文内容有具体且细致是认识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内容的翻译,尽量保证不增加新内容、不删减以及不随意更改原有的内容。

与此同时,在形式上还应该与原文特定的语言风格保持大体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所翻译的内容能够做到可信,能够传递原有作者的价值理念[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He became a respected scholar for his translations, and became politically active.
2019/6/6
1850 — 1900
• 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十日)严复出生于今福建 候官县盖山镇 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应开平矿务局总办张冀邀请赴天 津主开平矿务局事,后任该局总办。
•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译书局 总办。
•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任复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 校长;被安 徽巡抚恩铭聘去任安庆安徽师范学堂监督。
• 1909年5月(宣统元年四月)被派充为宪政编查馆二等咨 议官、福建省顾问官。
严复避祸于天津。
•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
•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关于严复的评价:
严复于中学西学皆我国第一流人物 ———梁启超
严复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文化 的启蒙思想家,十九世纪末传播西方政治 学说的理论家,传播西学的著名翻译家。
严复不赞成赫胥黎的“自然界没什么道德标准 ,而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人类是高于 动物的,人性本善,能做到相亲相爱,不同 于自然竞争,所以社会伦理学不同于自然进 化论”。
(三)《天演论》的传播与影响: 1、它成为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它成为近代中国救亡运动的原动力
总之,严复为近代西学的传播,开启了一 代学风,影响了一代学人,为革命提供了理论 依据。
《中国教育译》 《支那教案论》 《欧战源起》
此时,其译作“更 为随便”。
严复译西方近代社会科学著作是与“旧学 ”作较量,抵制当时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陈词滥调,意在向国人证明学习“ 西学”不能只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船坚 炮利”,而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方法 和民主政治制度。
严复名著
严复中期的译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 针对性,对拟议著作细心研究,在译述时, 能写出非凡的译例言和序跋,旁征博引, 对原著多所阐释。
译文欣赏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 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kill, dexterity, and judgment with which it is anywhere directed, or applied, seem to have been the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 《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 表。
•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离开天津,避居上海; 参加汪康年、唐才常发起的“中国议会”,被选为副会长;创办名学会, 讲演名学。
1901 -- 1910
• 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先后 在“建威”、“扬武”两舰实习5年。
• 1879年6月(光绪五年五月)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军学院 (Royal Naval College),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
• 1890年(光绪十六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但因与李鸿章不合,有 意退出海军界,另谋发展。
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Henry Huxley,1897)
群己权界说 On Liberty (J. Stuart Mill, 1899)
穆勒名学 System of Logic (J. Stuart Mill, 1902)
群学肄言 Study of Sociology (H. Spenser,1902)
(二)《天演论》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看,《天演论》主要脱胎于赫胥黎的 《进化与伦理》,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物尽天择,适者生存 2、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3、合群保种,与天争胜 4、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5、旁征博引,黜旧迎新
严复的《天演论》是一部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有改造的 著作
例如:
严复赞成赫胥黎的“生物自古以来是不变的, 生物发展的基本现象是不断变化的,进化的 原因是物竞和天择”。
•Life
1.Yan Fu studied at the Fujian Arsenal Academy (福州船政學堂)
in Fuzhou, Fujian Province. In 1877–79 he studied at the Navy Academy in Greenwich,England .
———陈九如
严 复 的 翻 译 原 则
信达雅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汇于心,则下笔抒词, 自善互备。至原文辞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
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 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信” (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原文的思想内容 “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 “雅”(elegance)文字古雅。
译文赏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Ps: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字 法句法”。严复是在使用文言文的时代从事翻 译,其所译原著多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以文 风典雅著称的作品。
严复翻译的三个时期
1、早期(1896-1902) 2、中期(1902-1909) 3、晚期(1914-1921)
1.早期 (1896《天演论》-1902年《穆勒名学》)
2.It was not until after the Chinese defeat in the First Sino-
Japanese War that Yan Fu became famous. He is celebrated for his translations, including Thomas Huxlui's ,Evalution and Ethics , Adam Smith's Wealth of Nations,John Stuart Mill's On Liberty and Herbert Spencer 's Study of Sociology. Yan critiqued the ideas of Darwin and others, offering his own interpretations.
• 1910年(宣统二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1 — 1921
• 1911年(宣统三年)创作大清国歌《巩金瓯》。 •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
辞去校长职务。
•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
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 帝制。 • 1916年袁世凯死后,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
名学浅说 Logic (W.S Jevons,1908)
《天演论》
《天演论》原名直译为《进化论与伦理学》 (Evolution and Ethics)是赫胥黎宣传达尔 文进化论思想的重要著作
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唯 一目的是向全中国敲响祖国危 亡的警钟
名家说《天演论》
鲁迅称严复“造了《天演论》”——这个“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 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 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 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有天照草昧,人工 未施。
2、中期(1902-1909)
《原富》 ( 1901-1902 ) 《群学肄言》(1903) 《社会同诠》(1904) 《名学浅说》(1909)
严复早期偏重意译,略亏于信,尤其是《天演 论》,翻译时“不斤斤于字比句次”,”时有 所颠倒附益”,就连他自己都承认“实非正法 ”:《天演论》题曰达旨,不云笔译,取便发 挥,实非正法。”
他用“达旨”的方法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主张( “取便发挥”),适应当时维新变法、救国图 存的需要,这是当时的爱国者责无旁贷的。
严 复
Yan Fu ( 8 January 1854 — 27 October 1921) was a Chinese scholar and translator, most famous for introducing western ideas, including Darwin's ''natural selection", to China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天下只常言曰:民生在勤。然则,力作者将斯人所定于天 之分而无可逃者欤?虽然,均力作矣,其得效则此多而彼 少,其致力则此益疾益巧。而彼常拙常迟,其故果安在也 ?曰:其事首判于功之分不分。
严复此时的翻译多采取直译,郭 延礼称其译作“古雅典丽,铿锵有声 ,很显示出译者高深的古文功力”。
3、晚期(1914-1921)
严复名著
原富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the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Adam Smith,1902)
法意 Spirit of Law (C.D.S Montesquien,1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