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讲义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4.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哪三个条件?其中哪个最重要?为什么? 【明确】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具备“足食”“足兵”“民信”三个条件, 其中“民信”居首要位置。如果只有兵和食,而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 样的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古义:_这__样__以__后__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产生另一件事情
五、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判断句) 译文:_懂__就__是__懂__,__不__懂__就__是__不__懂__,__这__就__是__聪__明__。__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判断句) 译文:_犯__了__错__误__而__不__改__正__,__这__就__是__错__误__啊__!__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宾语前置) 译文:_严__于__要__求__自__己__,__而__少__要__求__别__人__。 4.其何以行之哉?(宾语前置) 译文:_它__靠__什__么__行__走__呢__?__
【疑难交流群】 【课文图解】
【研讨展示】 1.本课集中反应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具体如下表。 【点拨】
课文原句
人生智慧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法改变自己的无知
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 ③小人之过也必文
这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之一,于2013年获得世界马克思经 济学奖。
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髓传承下去,是卫兴华做学问的一项重要使 命。
在多年教学中,他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他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教学和阐释,要结合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实际,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科学性,且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阅读》第一单元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圣人情怀,领会、学习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词、句。
难点: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清除疑难字词,初步感知选文内容。
第二课时重在鉴赏品读。
该设计为第二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两小儿辩日》寓言故事导入新课。
二、朗读并试背诵课文,检查预习。
三、结合注释,自读全文,疏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落实段落)2、提出重点词语、句子(可由老师直接摆出来,也可由学生提出)3、尝试翻译(先学生代表翻译,后老师点拨)四、巩固练习: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之当仁,不让于师》5小题二课时:三、品读课文,感悟人生。
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对应下列一个问题,分组讨论,列举相关事例,完成口头小论文。
并请各组代表总结发言。
每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1、选文中1、2则是孔子启示人们面对自己的无知的,其观点是什么?2、选文3、4、5是关于哪个话题的?3、选文8、9、10是孔子关于处理政事的思考,大家能从获得哪些启示呢?4、剩下的6、7、11、12则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其实人们的呢?教师总结1:聪明的人应正视自己的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减少自己的无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应实事求是,而不能胡乱猜测,妄下结论。
前不久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一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0-人教版
民(人)无信不立
徙木为信 尾生抱柱
徙木为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 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 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
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商君列传》)
尾生抱柱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 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
课堂总结
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 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 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 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作业
完成本课《创新方案》练习
谢谢
课堂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分享阅读体会。
思考:
1.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实事求是,正视自己的无知是不是就要安于自己的无知呢? 关于这一点,孔子又是怎么说的呢?
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 人皆仰之。”
知之为知之 不知网络知
青松 作者:陈毅 元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鲁迅先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第三境也。”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君子之过
温家宝总理 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发来了 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称:“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 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而耻学于师
C解.析君:子例博句学与而A日项参均省为乎使己动用法D,.“左生右”欲,刃使相…如…活; B项,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D项,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答案:A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诚信问题?
明确:文章一开始就对诚信问题展开了论述,以“知” 与“不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只有明白“知”与“不知” 的区别才算真正的智慧,紧接着就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表达 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明了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的区别,这 些都是诚信的重要内容。这几部分的阐述,表明了孔子对诚 信的基本观点。
(2)巧设譬喻,形象而蕴藉。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用水的流淌不断来比喻人的精神境界 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也说明了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 地充实自己。这种以比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当中比比 皆是,在学习中要认真体会这种语言风格。
归纳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集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 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 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 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等观点, 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必不得已而去连词,表因果
四、古今异义 1.是知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2.足食,足兵 古义:武器装备 今义:军人,军队
五、词类活用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过错
名词作动词,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27张PPT)
启示: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 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人的知识再丰富, 总有不懂的问题。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
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 不知网络知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解题
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 知道,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 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 “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 辨。
二、文本探讨:
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 别从哪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
人,我也拿他也没有办法。"
启示: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 己的无知。遇到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 思考。
角度:求知方面---勤于思考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 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 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
启示: “人非圣贤,孰能无 过?”正视错误很重要,而改正 错误更重要。
高晓松 知错就改是条汉子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 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
道: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 觉修身,可以扩大道,但道本身不能扩 大人。
角度: 为人处事----境界是自己修炼
来的,而不是别人赐予的。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 矣。"
6、_人_无_而_信__,__不_知其_可_也_。大车无 輗 ,小车无軏 ,__其_何_以_行_之_哉_?_。 7、 岁寒,__然_后_知_松_柏_之_后___。 8、 逝者如斯夫,_不_舍_昼_夜__!
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2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全部内容。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诲.(huì)女莒父..(Jǔfǔ)(ní)(yuè)彫.(diāo)人皆仰.(yǎnɡ)之人能弘.(hónɡ)道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诲女知之乎(“女”,通“汝")(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3)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过错误!(2)知错误!(3)信错误!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承接连词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要求)(3)欲速.则不达(形容词用作动词,快速完成)(4)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动用法,使……足够、充足)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22张PPT)
11.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译文】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 柏是最后零落的。”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 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启示】
孔子认为: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 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 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 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把有限 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 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 而不改正,这就是错误!”
启示: “人非圣贤,孰能无 过?”正视错误很重要,而改正 错误更重要。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 都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过程与方法:通过翻译语句,分析理解文 中透露的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孔子的深层智慧, 体会文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人生格言
一、解题
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 知道,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 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 “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 辨。
启示: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贪 求小利。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 则“欲速则不达”。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 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 车没輗 ,小车没有軏一 样,那它靠什么行走 呢?”
5、无欲速,无见小利。_欲_速_则_不_达 _,
高中语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新人教版高二《先秦诸子选读》语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要点: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那么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
2、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那么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那么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
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那么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
二、疏通12那么语录〔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那么语录,纠正读音错误。
〔2〕探讨重点字词。
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弘:扩大、发扬躬:自己宰:城邑的长官无:通毋,不要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兵:武器岁:时令舍:停止〔3〕翻译12那么语录。
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
不懂装懂的吃菱人有个人学识很浅,却又喜欢不懂装懂。
一次,他去人家那儿做客,主人端上一盘菱角。
他不认识这东西,更不知道怎么吃,就随手拿一只连壳一起塞进嘴里嚼起来。
主人忙教他:“别忙,得剥了壳再吃。
〞他不想承认自己的无知,就说:“这谁不知道!我不过是想连壳吃清清火而已!〞主人又问:“这么说,你老家也种菱角?〞这人很神气地回答:“当然啦,我们家乡前山后山种的都是菱角树呢!〞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这两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
高中语文 人教版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一单元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课件 (共26张ppt)
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 表现出来。
2020/6/4
16
•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 川:河。 逝者:往者,过去的。 斯:这
•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 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
• 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
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①足:使动用法,使充足。②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 去掉一项;③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④何先:宾语前置, 先何,去掉那一项.
• 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充足,使武器装备 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
• 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这三项先去 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
《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020/6/4
1
两小儿辩日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
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
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
(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
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
为汝(rǔ)多知(zhì)乎?”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020/6/4
2
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 切合现实
2
3
文题解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释文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
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孔子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
从孔子的告诫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由,诲女.知之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无.欲速,无见小利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汝 你 ②智 聪明 ③蚀 亏损 ④毋 不要 ⑤凋 衰落(2)一词多义 ①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可乐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②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君子之过.也: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愿枉车骑过.之: 裘马过.世家焉: ③舍⎩⎨⎧ shè⎩⎪⎨⎪⎧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shě⎩⎪⎨⎪⎧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答案 ①名词,信用,诚信/动词,相信/副词,实在/名词,信物/通“伸”,伸张/名词,使者,指媒人 ②动词,走过,经过/副词,过于/名词,过失,过错/动词,犯有过错/动词,责备/动词,拜访,探望/动词,超过 ③表数量,三十里为一舍/名词,房舍/动词,舍弃/动词,止,息(3)古今异义①是.知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第一单元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31张PPT)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自己太少。 对什么都说“没问题”的人,经常是有问题 而大不可靠的人。 人要不断地叩问自己,才能有效地改变自 己提升自己。
改变自己
第3则 子曰:“过而
不改,是谓过 矣!”
《论语·卫灵公》
第3则中的智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有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有 过错并改正才是真正的错误。
完善自己
第5则:
子夏曰:“小人(人 格卑下的人)之过也 必文(掩饰)。”
《论语·子张》
成语:文过饰非——用漂亮的 言辞掩饰过失 和错误。
第5则中的智慧:
掩饰错误是人格卑下的表现,令人唾弃。 要有暴露自己错误的勇气,只有暴露出 来,才有纠正的机会,才会进步。 君子和小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在于犯不 犯错误,而在于敢不敢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完善自己
第4则: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 之;更也,人 皆仰之。”
《论语·子张》
第4则中的智慧:
启示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错误就像日蚀 月蚀一样高挂于天,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但 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真正的君子不怕犯错 误,也不会掩饰错误,这就是君子风度。错误 就像日蚀月蚀,虽有残缺,但是并不能掩去日 月的光辉,等到改正了错误,日满月圆了,人 们一样会仰望他的光明。
完善自己
第6则: 子曰:“人能弘
(扩大、光大)道, 非道弘(使.....显扬) 人。”
《论语·卫灵公》
第6则中的智慧:
道在这里既是指孔子的主张、思想,人自觉 修身,可以扩大道,而人是不可以依赖任何外物 即使是“道”来光大自己的,这就是儒家的强调 “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人教版
写作训练:
请写一段话, 对自己进行反
思。
课后作业
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 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 关的素材,写一篇800字左右
的文章。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而归。
不懂 装懂
问题二:
选文3、4、5则 是关于哪个话 题的?举例说
明。
第四则
【原文】 子贡曰:“君子之 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 之。”
【翻译】 子贡说:“君子犯错误, 就好像日蚀月蚀。犯错误的 时候,人们都看见了;改正 的时候,人们都仰望他。”
问题三:
选文第八则是孔 子关于处理政事 的思考,大家能 从中获得哪些启
疏通文意,初步感知
积累字词句,翻译选 文十二则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十二则选文分别 带给了你哪些启示?
品读选文,感悟人生
思考:给十二则 论语分类,说说 它们分别从哪几 个方面来表现孔 子的人生智慧的?
问题一:
选文中1、2则是孔 子启示人们面对自 己的无知的,其观 点是什么,请联系 现实举例说明。
示呢?
第八则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
成。”
重点翻译:为:担任,作为。 宰:城邑的长官。问:请教。
无:通“毋”。达:达到 (目的)。小利:小小的便
宜。
《吕氏春秋 孝行览 义赏》
。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启示:
聪明的人应该正视自己的 无知,并努力解决问题以减 少自己的无知。庄子曾经感 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 无涯。”知道就是知道,不 知道就是不知道,应该实事 求是,而不能胡乱猜测,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68张PPT)
(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
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
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被西方学者称为中 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
杨戏当面赞扬我,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
的面说我不好,他也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
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为人处世应多替别人考 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若一旦发生矛盾,应多作自 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 人。
与人相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即强调人对“道”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应该主动 地去实施仁义、道德之事。如果仅仅将“道”作 为装点门面、哗众取宠的工具,并非真的顿悟天 地,领悟人生之真谛。
于
责
• 7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
①躬自:自身、自己
②厚,薄:多,少;
③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秦]李 斯《谏逐客书》
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 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 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吕 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篇说:“竭泽而渔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 获得?而明年无兽。”
从政方面 ----欲速则不达
• 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 (yuè),其何 以行之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五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 【艺术鉴赏】
• 1.生动传神,历历如画。
•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 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颔联“云 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说清晨太阳 从东海海面升起,曙光乍现,云气被朝阳 折射,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天际, 从江北来到江南,忽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 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 长江就染上了迷人的春色一般。这幅画面 紧扣了题中的“望”字。颈联“淑气催黄 鸟,晴光转绿苹”,是说江南那温暖的春
• 2.炼字新奇。
• 我们讲诗歌中的炼字,一般是讲炼动词或 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而这首诗却在形容 词和副词上用法独到。首联“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独”字和“偏”字,既 是对陆丞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 “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 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 “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 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 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 笔勾勒了总体画面轮廓。
• 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字。这两联 中,“云霞”“梅柳”“黄鸟”“绿 苹”“曙”“春”“淑气”“晴光”色彩 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 “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尤 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人格化 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呈现出一种流动 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 漓尽致。
• 8.如何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车兒,小车无车兀,其何以行之 哉?”
• 这是一个比喻句。大车是古代用牛拉的车, 小车是古代用马拉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 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 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 接的木销子叫车兒,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 接的销钉叫车兀。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 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 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 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过②③雷花霆过.乍而惊采,宫车过.也
④愿枉车骑过.之
犯过错 经过
过去 拜访
3.文①②小独人其之为过文.也犹必可识文.
掩饰 文字
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而③②人躬而自.厚无信而.,薄不责知于其人可也
④必不得已而.去
_连__词__,__表__转__折__ _连__词__,__表__并__列__ 连__词__,__表__假__设__ 连__词__,__表__因__果__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 政》,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 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不要妄说。这 才是所谓的“知”,一种理性的态度。
[基础·夯实]
一、通假字
1.诲女.知之乎 2.如日月之食.焉 3.无.欲速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5.是知.也
[课文·译注]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评析]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了就是懂 了,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 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也总会 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 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评析] (做事情)贪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办不 成大事。 这是孔子教导弟子为政的原则。朱熹认为:“见小者之 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作为一个领导,要有 远大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够做出很大的 政绩来,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而花费太多的心力,要顾全大 局,高瞻远瞩。 对于个人的为人处事来说,道理也是一样。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本文节选了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请同学们概括出对话的说理角度。 这些角度,对我们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
1、 求知方面 —— 实事求是、知错就改 2、与人相处 ——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3、从政方面 —— 切记“欲速则不达”
4、为人治国 ——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5、为人处世 —— 要有骨气且要惜时奋干
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苏格拉底 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 认。——余秋雨
越愚蠢的人越是会高估自己,不觉得自己无知,真正的无知不 在于无知,而在于以无知为荣。——《专家之死》 达克效应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 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 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 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 流淌!”
第11、12则从哪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说理角 度是什么?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
明确: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 验;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一去不返,告诉人们要珍 惜时间。 角度:为人处世-----要有骨气且要惜时奋干。 启发:艰难困苦的环境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司马迁、苏武等 无不如此。“一寸光阴一寸金”,古代凿壁借光、秉烛夜读的 故事,还有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关于时间流逝的描述都是 惜时如金的典例。由此劝勉我们要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 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不要白白虚度年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莒.父(jǔ) 2. ( n í) 3.( yu è) 4. 彫.(di āo) 二、通假字1.是知.也 通智,聪明 2.诲女.知之乎 通汝,你 3.如日月之食.焉 通蚀 4.无.欲速 通毋,不要 5.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通凋,衰落 三、古今异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在动作或情况之后四、一词多义 1.知⎩⎪⎨⎪⎧ ①知.之为知之 知道②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③其无知.,悲不几时 灵魂④绝宾客之知.交情⑤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⑥其真不知.马也 识别2.过⎩⎪⎨⎪⎧ 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过错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经过③花过.而采 过去④愿枉车骑过.之 拜访3.文⎩⎪⎨⎪⎧ ①小人之过也必文. 掩饰②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字4.而⎩⎪⎨⎪⎧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连词,表转折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连词,表并列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连词,表假设④必不得已而.去 连词,表因果 5.信⎩⎪⎨⎪⎧①人而无信.,不知其也可 名词,信用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动词,相信③信.可乐也 副词,确实④低眉信.手续续弹 副词,随意 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过.而能改 过:犯了错误 2.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掩饰(二)使动用法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使……弘扬,使……扩大 2.则远.怨矣 远:使……远,远离 3.足.食,足.兵 足:使……充足 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表判断) 2.是知也(“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1.子夏为莒父宰,问政(于孔子)(省略状语) 2.于斯二者何先(去)(省略动词) (三)宾语前置句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作“厚”的宾语,前置) 2.其何以行之哉(疑问代词“何”作“以”的宾语,前置) (四)状语后置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于人”作状语,后置) (五)固定句式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如之何”为固定结构)[课文·译注](1)子曰: “由, 诲 女 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知为不知,不懂就是不懂,⎣⎢⎡⎦⎥⎤诲:教导。
女:通“汝”,你。
之:代词,代教给的内容,道理。
为:是。
是知也。
”这就是聪明。
”⎣⎢⎡⎦⎥⎤这是一个判断句。
是:代词,这。
知:通“智”,智慧,聪明。
(2)子 曰: “不曰‘如之何, 如之何’者, 吾末如之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拿他是何也已矣!”没有办法了!”⎣⎢⎡⎦⎥⎤曰:说,念叨、考虑。
如之何:固定结构,怎么办。
末:无。
也已矣:语气词连词,强化肯定语气。
(3)子曰: “过 而 不 改,孔子说:“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错误,⎣⎢⎡⎦⎥⎤过:名词作动词,犯了错误。
而:转折连词,却。
是 谓过矣!”这才是错误啊!”⎣⎢⎡⎦⎥⎤是:指示代词,这。
谓:叫做,称做,是。
过:名词,错误。
(4)子贡曰:“君子之 过也, 如日月之食焉:子贡说:“君子犯了错误,就好像日食月食:⎣⎢⎡ 君子:品格高尚⎦⎥⎤的人。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食:通“蚀”。
过 也, 人皆 见之; 更 也,犯了错误,人们都看见了;改正错误, 人皆仰之。
”人们都景仰。
”⎣⎢⎡⎦⎥⎤之:代词,代“过”“更”。
更:改正。
仰:景仰。
(5)子夏曰:“小 人 之 过 也 必 文。
”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小人:品格卑下的人。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也:用在句中表停顿。
必:一定。
文:掩饰。
(6)子曰: “人能 弘 道, 非 道 弘人。
”孔子说:“人能使道光大,不是道能使人显耀。
”⎣⎢⎡ 弘:使动用⎦⎥⎤法,使……光大,显耀。
道: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7)子曰: “躬 自 厚 而 薄 责于 人,孔子说:“对自己要求多而严,对别人要求少而宽,则 远 怨 矣!”就能避免怨恨了!”⎣⎢⎡ 躬自:自己,自身。
厚:多而严。
薄:少而宽。
而:连词,表并列。
责:要求。
于:对。
⎦⎥⎤则:就。
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避免。
(8)子夏 为 莒 父 宰, 问子夏担任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向孔子请教施政政。
子曰: “无 欲 速, 无 见 小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求快,不要只计较小的利。
欲 速 则 不达, 见 小 利 则利益。
做事情贪求快就达不到目的,只顾及小的利益就办大事不成。
”不成大事。
”⎣⎢⎡⎦⎥⎤为:动词,担任。
莒父:鲁国城名。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不要。
(9)子曰:“人 而 无信, 不 知 其 可 也。
孔子说:“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做人哩。
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就像大车没有,小车没有,车子靠什么行走呢?”⎣⎢⎡ 而:假设连词,如果。
信:信用,守信用。
其:代词,前者代人,后者代车子。
可:可以,能够。
: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
:古代 ⎦⎥⎤小车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
何以:以何,靠什么。
之:用在动词“行”后,凑足音节。
(10)子贡 问 政。
子 曰:子贡向孔子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
孔子说:“足 食, 足 兵, 民信 之矣。
”要使粮食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让老百姓信任政府。
”⎣⎢⎡⎦⎥⎤足:使动用法,使……充足。
信:信任。
之:代词,政府。
子贡曰:“必 不 得已而去, 于斯三者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那么在这三项何 先?” 曰: “去 兵。
”中哪一项先去掉?”孔子说:“去掉军备。
”⎣⎢⎡ 必:假使,如果。
而:连词,表因果。
⎦⎥⎤去:去掉,丢弃。
于:在。
斯:这。
子贡曰:“必 不 得已而 去, 于斯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那么在这二者 何 先?” 曰: “去 食。
自古剩下的两项中哪一项先去掉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皆 有 死, 民 无 信 不 立。
”以来人都有一死,而假如百姓不信任政府,政府就站不住脚。
”(11)子曰: “岁 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孔子说:“到了严寒时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彫也。
”凋零的。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彫:通“凋”,凋零,衰落。
(12)子 在川上曰: “逝 者 如斯夫, 孔子站在河边说:“流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啊,不舍昼夜!” 日夜不停地流淌!”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评析] 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 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也总会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评析] (做事情)贪求快就达不到目的,只顾及小的利益就办不成大事。
这是孔子教导弟子为政的原则。
朱熹认为:“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
”作为一个领导,要有远大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够做出很大的政绩来,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而花费太多的心力,要顾全大局,高瞻远瞩。
对于个人的为人处世来说,道理也是一样。
[问题1] 选文1与选文2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明确] 选文1告诉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选文2进一步告诉我们,正视自己的无知,并不是安于自己的无知,而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问题2]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3到选文5的主要内容。
[明确] 启示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问题3] 选文6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阐明了哪些关系?[明确] 阐明了人与道的关系,告诫我们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
[问题4] 选文7说“则远怨矣”,怎样才能做到?[明确] 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问题5] 选文9中说“大车无,小车无”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阐明了什么道理?[明确] 比喻。
阐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问题6] 如何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这句话?它对我们有何启发?[明确]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这句话是从为人处世角度来说的。
它告诫我们,人应像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问题7] 阅读第3~12则,试分析孔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明确] ①《论语》形容道体之文,只是指点咏叹,不多用言语。
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只就川上一指点,而道之活泼泼地无时不然者自见矣。
②巧设譬喻,形象而蕴藉。
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水的流淌不断来比喻人的精神境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感叹自然界万物瞬息万变,惋惜生命短暂,说明了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这种以比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当中比比皆是,在学习时要认真体会。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诲女知之乎B .如日月之食焉C .于斯三者何先D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解析:A 项,“女”通“汝”;B 项,“食”通“蚀”;D 项,“彫”通“凋”。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何以行之哉其.何伤于日月乎 B.⎩⎪⎨⎪⎧ 其何以行之.哉是故哂之. C.⎩⎪⎨⎪⎧ 子夏为.莒父宰愿为.小相焉 D.⎩⎪⎨⎪⎧ 小人之过也必.文必.不得已而去解析:A 项,代词,代车子;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
B 项,音节助词;代词,代子路。
C 项,均为动词,担任。
D 项,一定;假使。
答案:C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浴乎沂,风.乎舞雩 A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D.欲速.则不达解析:A项,使动用法;C项,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离”;D项,形容词作动词,“快速完成”;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B4.下列加点词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如日月..之食焉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C项,“然后”古义是“这样以后”,今义为连词,表示一件事情后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其他选项古今意义相同。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5~8题。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