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历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历届十杰青年法学家第一届(1995 年) 第一届王利明:1960 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著作有《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物权法研究》等。
、、公丕祥:1955 年生,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论述》《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中国的法制现代化》等,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赵秉志:1956 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犯罪主体论》《刑法改革问题研究》等,编有《中国刑法实用》《刑法新教程》等。
、、曹建明:1955 年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
主要著作有《国际产品专利概论》《国际经济法新编》、,发表论文二百三十余篇。
范健:1957 年生,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德国商法》《反倾销法研究》、、《法理学》等,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胡建淼:1957 年生,国家行政学院法律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专著、教材74 部,发表论文八十余篇。
黄进:1958 年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国际、冲突法研究》《中国国际私法》等,发表论文九十余篇。
、夏勇:1961 年生,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保密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民权哲学》《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等。
沈木珠:1955 年生,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要著作有《国际经济法要论》《论商法比较研究》等,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
、顾培东:1956 年生,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籍法学家

当代法学家省籍分布大盘点(四):江苏篇法理法律史陈守一:1906年生,江苏邳县人。
1929年毕业于朝阳大学法科政治经济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司法部第五司(教育司)司长兼中国司法干部轮训班主任和中国新法学研究院教务长,1954年改任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主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会长、律师协会会长,参加了民法等多项法律的起草工作。
陈守一长期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
1995年11月14日因病逝世,享年89岁。
吴祖谋:1926年生,江苏六合人,法学教授。
曾任河南大学法律系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法学会法理法史学研究会名誉会长;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朱苏力:1955年生,江苏东台人,法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毕业后在广东海关短暂地就职两年,再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张国华教授攻读中国法律思想史。
1985年,赴美自费公派留学,先后就读于加州McGeorge School of Law和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获LL.M(1987,美国商法与税法)、M.A(1992,美国法律制度)和Ph.D(1992,法律的交叉学科研究)学位。
1992年归国,任教北京大学法律系。
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中秋:1962年生,江苏南京人,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曾任教于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法律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周永坤:1948年生,江苏张家港人。
现为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理学宪法学会副总干事。
2017年中国十大法治人物

2017年中国十大法治人物作者:王健来源:《民主与法制》2018年第01期1 薛济民新时期律师界的杰出代表党的十九大代表、江苏省律师协会会长、江苏薛济民律师事务所主任薛济民,执业已30佘年,依然活跃在政府应急处突一线,成为新时期党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律师界杰出代表。
从成功参与处置“钻石”轮印尼沉没事故、南京长江二桥、江心洲征地拆迁、南京利达出租车公司租赁合同纠纷,到参与处置昆山“8·2”爆炸事故、“东方之星”客船沉没事件……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能吃苦讲奉献的责任担当,作为政府法律顾问,薛济民处置了一个个棘手事务问题,获得党委政府委以重任、获得群众充分信任。
当省律协会长,薛济民一心想着如何培养年轻律师,请来各专业名家教授讲课,力推律师出国交流培训拓展眼界,为他们今后的职业腾飞提供切实帮助。
他在为同业拓展业务空间、为同行改善执业环境、为行业提升政治地位、为后辈铺没成长渠道所作出的努力和所付出的心力,不仅在南京乃至江苏全省,而且在全国其他地方,均获得了业内公认和业界好评。
执业30多年来,薛济民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参与立法、法律援助和普法等公益事业上。
2004年,他率先在南京市组建了30人的律师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
曾参与劳动合同法的起草论证工作,提出的保留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等意见,被立法机关采纳。
他出资10万元,举办首届“济民法律学堂”,邀请专家为市民讲解劳动法律法规。
组建南京市职工维权律师团,制定了律师代理劳动争议案件工作指引,指导全市律师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他代理的英特布鲁啤酒有限公司群体性劳动合同纠纷案、东航机长辞职案、民工王超讨薪案,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薛济民先后荣获“2004年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2004年江苏省十佳律师” “南京市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组成员”“2005—2007年度全国优秀律师”等荣誉称号,2011年他还被司法部授予“党员律师标兵”称号。
中国著名法学家大全——《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中国著名法学家大全——《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法学理论张文显朱苏力贺卫方葛洪义舒国滢沈宗灵孙笑侠卓泽渊李步云刘作翔付子堂孙国华信春鹰郭道晖郝铁川吕世伦石泰峰王晨光朱景文李林李龙刘瀚谢晖法律史曾宪义张晋藩武树臣何勤华陈盛清范忠信邱远猷吴建璠杨一凡杨永华俞荣根韩延龙怀效锋霍存福刘海年倪正茂高恒蒲坚朱勇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周叶中许崇德韩大元胡建淼胡锦光江必新姜明安罗豪才马怀德陈云生方世荣张庆福张树义莫纪宏浦增元童之伟王名扬王叔文吴家麟肖蔚云杨海坤袁曙宏张光博朱维究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张明楷陈明华陈兴良曹子丹储槐植顾肖荣何秉松梁华仁罗大华欧阳涛曲新久阮齐林苏惠渔康树华张智辉周道鸾卢建平王作富何鹏姜伟孙谦民商法学江平梁慧星吴汉东王利明孙宪忠王卫国赵旭东郑成思魏振瀛崔建远刘春田刘凯湘石少侠司玉琢覃有土顾功耘郭明瑞龙翼飞吴焕宁夏吟兰徐学鹿杨大文杨立新杨振山马俊驹沈四宝巫昌祯关怀范健尹田诉讼法学江伟陈光中徐静村樊崇义龙宗智陈瑞华陈卫东卞建林陈桂明顾培东景汉朝刘家兴沈达明宋英辉谭世贵汤维建田平安汪建成王国枢王亚新杨荣馨张卫平周国均左卫民谭兵李浩常怡严端崔敏经济法学杨紫烜李昌麒刘隆亨刘文华漆多俊邵建东史际春徐杰张守文种明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吕忠梅国际法学韩德培曾令良梁西余劲松陈安董立坤龚韧刃黄进李双元刘楠来饶戈平芮沐张乃根周忠海军事法学丛文胜顾德欣李昂图们张建田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家流派(一)红派所谓红派法学家,就是学术上走红,学术理论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政治上得到宽容,三十来岁就能当上博导的一批法学家。
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利明、赵秉志、陈兴良,北京大学的武树臣,武汉大学的黄进,等等。
(二)黄派所谓黄派法学家,就是能将法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极有价值的改革建议,从而有力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司法体制改革的的法学家。
他们善于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法学原理进行现实批判,关注民生,力主改革。
他们不仅著述丰富,而且分量沉重。
浙江籍法学家

浙江籍法学家沈家本:1840年生,浙江湖州人,字子淳,别号寄簃。
清同治元年(1862)举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
任奉天(今沈阳市)司正主编,兼秋审处坐办、律例馆帮办,后又升为协理、管理等。
1893-1897年出任天津知府。
1902年受当时三位朝廷重臣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的联合举荐,沈家本与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他们的举荐理由是“刑部左侍郎沈家本,久在秋曹,刑名精熟。
”在此后的十年间,沈家本亲历亲为,拉开了大规模修订法律活动的序幕。
其间,沈家本不仅改刑部律例馆为修订法律馆,建立了近代法律改革的组织机构,而且大量招聘留学海外的法政人才,翻译西方各国的法律,尽可能地了解掌握更多的西方法律状况,完成了修订法律的前期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沈家本参照近代西方法律基本理念,着手删改旧律,包括禁止刑讯、废除重法、删减死罪条目、改革行刑体制、删除奴婢条例、禁止人口买卖、统一满汉法律、完善秋审制度等,努力实现着清政府提出的“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的法律改革目标。
沈家本以自己卓越的立法贡献,奠定了在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并博得“中国法律现代化之父”的美誉。
著名的法律史学家杨鸿烈称其为“媒介中西方法制的一个冰人”。
1913年7月12日沈家本在京溘然逝世,享年73岁。
沈钧儒:1875年生,浙江嘉兴人。
字秉甫,号衡山。
清末进士。
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
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化。
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
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35年领导成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11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为“七君子”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继续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参加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委。
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推荐表姓名王玄玮工作单位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推荐单位云南省法学会中国法学会2016年7月印制6表一:推荐候选人情况姓名王玄玮性别男出生日期1975.08.27 民族白族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学历博士研究生技术职称高级检察官行政职务研究室副主任工作单位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通讯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409号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个人简历1991年9月—1995年7月云南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1995年9月—1998年7月云南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1998年7月—2010年4月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工作,历任助理检察员、主诉检察官、检察员。
(其间:2004年9-10月在马来西亚国家司法培训学院进修;2006年9月—2007年9月公派赴香港大学法律学院留学,获普通法硕士学位;2008年9月—2013年7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4月—2011年4月云南省检察院控告检察处副处长2011年4月—现在云南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其间:2013年9月—2014年8月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双千计划”,在云南大学法学院挂任副院长;2014年2月—2016年2月,主持法律政策研究室全面工作)1999年通过司法部律师资格考试,获得律师资格(证号:99533100)2005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A证(证号:A20055301020149)重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和论文,只列书名和篇名即可。
论文仅限于发表在核心期刊或全国性重要报纸上的。
代表性著作和论文请注明中国知网统计的被引用数。
)1. 独著:《中国检察权转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10月版,25万字,被引次数:52. 独著:《检察制度的中国视角与域外借鉴》,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12月版,33万字,被引次数:33.《违宪检察论:检察机关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初步探讨》,上海:《政治与法律》,2009第4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被引次数:84.《司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过问政治》,北京:《读书》,2009年第7期(中国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被引次数:75.《论检察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北京:《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第3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256.《美国独立检察官制度之镜鉴》,北京:《人民检察》,2011第13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27.《行政权检察监督的法理分析和制度设计》,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中国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被引次数:58. 《“一国两制”下内地与特区司法制度之互动》,澳门:《“一国两制”研究》,2015年第1期9.《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之启示》,昆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中国中文政治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110.《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职权规定的修改建议》,北京:《人民检察》,2014第7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111.《香港刑事检控权的独立性及其边界》,澳门:《“一国两制”研究》,第10期(2011年10月)12.《腐败犯罪“特赦治理”论不可取》,北京:《人民检察》,2015第10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113.What can people’s procuratorate do in Chinese constitutional review mechanism,载于《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清华中国法律评论》)2011年秋季号,p85-9814. A New Constitutional Order in Hong Kong: Managing Conflict O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Law,载于《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清华中国法律评论》)2009年春季号,p139-16715. 《论检察权的属性与运行特点》,上海:《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0第6期,被引次数:1016.《香港基本法解释权的冲突与协调》,昆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3期,被引次数:16重要智库成果(含智库成果获得领导批示、被有关部门使用采纳的情况)1.2016年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涉暴恐犯罪研究小组成员,参加涉暴恐犯罪司法解释调研起草工作,调研成果经最高检察院“检察要情”报送中央政法委2.2016年承担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课题“云南省推行行政执法活动检察监督机制研究”,担任主要执笔人,课题已完成初稿3. 2015年担任云南省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云南省检察机关完善司法责任制改革实施意见”“云南省检察机关检察官权力清单”起草人,2016年2月、3月经云南省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省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通过,印发执行4. 2015年撰写“云南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刊登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研究参考》2015年第11期5.2015年担任“云南省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起草组成员,担任主要执笔人,方案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复通过,在全省检察机关试点执行5.2014年承担最高人民检察院立项的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检察职权范围调整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2015年按期结项,评审通过6.2012-2013年担任云南省地方立法《云南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草案起草组成员,担任主要执笔人,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通过,已颁布实施在法学教育方面的贡献(如编写重点教材、主讲精品课程、在法学教育方面获得的重要荣誉表彰等。
王利明

王利明求助编辑王利明,男,一九六〇年生,湖北省仙桃市人,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文名:王利明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60年2月职业:法学家毕业院校:湖北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目录编辑本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吴玉章奖学金优秀教学奖1995年获中国法学会“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1995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主编教材《民法·侵权行为法》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1995年主编《人格权法新论》获第九届中国图书评论奖1995年《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研究》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年获第一届中韩青年学术奖1996年论文《关于我国物权法制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获“中国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论文二等奖2002年,《司法改革研究》一书,获吴玉章科研基金三等奖2002年,《司法改革研究》(修订版)一书,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2年,《违约责任论》一书,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2003年,《民法》一书,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司法改革研究》(修订版)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3年,《物权法研究》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4年,《民法总则研究》获国家图书奖2005年,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6年《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王利明教授主编)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法学类一等奖2007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评“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2007年,《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2008年,获评“2007年度中国法治人物”称号2008年,荣获百场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最佳宣讲奖”2008年,《物权法研究》(修订版,上、下卷)荣获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王利明著作等奖代表性项目参与合同法等多部法律起草工作。
《通识课》第十讲:英才辈出

院士-矿冶
张兴钤 河北武邑 1942年毕业 1991年中科院士
刘业翔 湖北武汉 50-53年肄业 19971年工程院士
院士-测绘1
宁津生 安徽桐城 1956年毕业 1995年工程院士
陈俊勇 浙江宁波 1960年毕业 1991年中科院士
张祖勋 江苏无锡 1960年毕业 2003年工程院士
院士-测绘2
游效增 江西吉安 1955年毕业 1991年中科院士
张高勇 湖北咸宁 1965年毕业 1997年工程院士
院士-生物
张致一 山东泗水 1940年毕业 1980年中科院士 杨弘远 湖南长沙 1954年毕业 1991年中科院士
方智远 湖南衡阳 1964年毕业 1995年工程院士
朱英国 湖北罗田 1969年毕业 2005年工程院士
钱保功 江苏江阴 1940年毕业 1980年中科院士
陈荣悌 四川垫江 1944年毕业 1980年中科院士
查全性 江苏南京 1950年毕业 1980年中科院士
院士-化学2
江元生 江西宜春 1953年毕业 1991年中科院士 梁骏吾 湖北武汉 1955年毕业 1997年工程院士
王佛松 广东兴宁 1955年毕业 1991年中科院士
杨叔子 江西湖口 53-53年肄业 1991年中科院士
院士-电机1
周石泉 江西 1941年毕业 1991年中央院士
张效祥 浙江海宁 1943年毕业 1991年中科院士
俞大光 湖南长沙 1944年毕业 1995年工程院士
院士-电机2
欧阳予 四川乐山 1948年毕业 1991年中科院士
潘 垣 湖北宜昌 51-53年肄业 1997年工程院士
社会活动家4
李 锐
潘琪(乃斌) 陈家康(宽)
校领导致辞

校领导致辞我校曾于1991、2001年两次编写校史,较为全面、系统地回顾了贵州民族学院的历史。
这次对校史进行修订,时间虽然仅隔四年,却很有必要,也有意义。
贵州民族学院创办于1951年。
五十三年来,贵州民族学院历经风雨,坎坎坷坷。
但是,一代又一代民院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立足贵州,服务全国,为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高级人才辛勤耕耘,为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院党委院行政决定对校史进行修订、编写。
成立了《贵州民族学院校史》修订、编写组,学校原院长安毅夫、潘世钧,学校原党委书记刘明富同志任顾问;党委书记高万能、院长吴大华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李相辉、王文科,副院长刘胜康、唐建荣,纪委书记刘黔生同志任编委会成员;学校办公室石世文、卜明泉、何兴发、廖启志、杨建玲、蒙宁华、赵星、冯明娟、王欣等同志为编写组成员,具体负责校史的修订、编写工作。
最后由党委书记高万能、院长吴大华同志审阅定稿。
我们编辑出版这本校史,目的之一是向关心爱护支持贵州民族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贵州民族学院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几代民院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也热切希望当代民院人对贵州民族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贵州民族学院的历史将永远记载您!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贵州民族学院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在中共贵州省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贵州省教育厅等省直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不断拓宽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基础,修订教学计划,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培养多种规格人才的办学模式。
中国现代法学著名学者

(四)政界中的名家
公丕祥(江苏高院院长)、信春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文显(吉林高院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罗豪才(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袁曙宏(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姜伟(黑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孙谦(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景汉朝(最高人民法院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吕忠梅(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史久镛(联合国国际法院前院长)、万鄂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图们(原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少将)、张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郝铁川(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
王人博(西政、法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宪法学
王立民(华师大、华政)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法律史学
王振民(郑州大学、人大)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王晓晔(女,内蒙古师范大学、人大、德国汉堡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教授 经济法学
吕世伦(人大) 沈宗灵(复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石泰峰(北大) 舒国滢(法大) 孙国华(人大) 孙笑侠(杭州大学、武大、社科院) 王晨光(北大、美国哈佛大学) 谢 晖(西法大、山东大学) 徐显明(吉大、武大) 信春鹰(女,吉大、社科院) 张文显(吉大) 朱景文(人大) 卓泽渊(西政)
5、民商法学:
崔建远(吉大) 范 健(南京大学) 顾功耘(北大) 关 怀(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 郭明瑞(北大、人大) 江 平(前苏联莫斯科大学) 梁慧星(西政、社科院) 刘春田(人大) 刘凯湘(西政、北大) 龙翼飞(吉大、人大) 马俊驹(法大) 沈四宝(北大) 石少侠(吉大) 司玉琢(大连海事大学) 孙宪忠(西法大、社科院) 覃有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保树(法大) 王家福(北大、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 王利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大) 王卫国(西政、法大) 魏振瀛(北大) 巫昌祯(人大) 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大) 吴焕宁(女,东北财经学院) 夏吟兰(女,法大) 徐学鹿(人大) 杨大文(人大) 杨立新(通化师范学院、法大) 杨振山(法大) 尹 田(西政) 赵旭东(西政、法大) 赵中孚(朝阳大学、人大) 郑成思(法大)
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引言: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法律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的稳定和公正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这个领域中,有一批杰出的青年法学家通过他们的研究和贡献,为法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
本文将介绍十位杰出的青年法学家,他们在法学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为未来的法学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一、王亚东王亚东是中国法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金融法之父”。
他在金融法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国金融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借鉴经验。
二、琳达·弗雷德里克森琳达·弗雷德里克森是美国法学界的杰出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宪法和基本人权。
她对人权保护和司法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人权守护者”。
三、陈鲁豫陈鲁豫是中国知名的法学家和法律评论家,主要研究领域是民商法。
她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对于普及法律知识和推动法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约翰·海金斯约翰·海金斯是英国法学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刑法和刑事司法。
他的研究成果引发了对刑法原则和刑罚制度的重新思考,对于刑事司法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塞雷娜·沃廉姆塞雷娜·沃廉姆是澳大利亚法学界的杰出学者,她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国际人权法和环境法。
她在国际人权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对于国际法实践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六、乔治·弗里曼乔治·弗里曼是美国法学界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媒体法和新闻自由。
他对新闻自由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保护公民的媒体自由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七、韦斯特利·霍普金斯韦斯特利·霍普金斯是加拿大法学界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司法制度和法律教育。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加拿大司法体系的建设和法律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八、安东尼·刘易斯安东尼·刘易斯是美国法学界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知识产权法和创新法。
《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及其说明-中国法学网

《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及其说明常纪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专家建议稿)项目研究组人员名单一、项目研究顾问专家组李步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集体学习讲座专家)王晓晔(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集体学习讲座专家)孙宪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蔡守秋(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原所长、教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周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刘仁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芦荻(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二、项目研究总负责人常纪文三、项目研究起草专家组(一)首席研究起草专家常纪文(二)责任研究起草专家蔡守秋(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会长)曹明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会长,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会长,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公益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安全监督局副局长。
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Deborah Cao(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高利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式军(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后,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杨源(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吴贤静(华中科技大学法学博士后)科学团队(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法律部)四、项目研究咨询专家组(一)首席咨询专家麦麒麟(动物守护神执行董事)李博(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外事部国际计划总监兼东亚事务主管)梁小宁(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经理)(二)责任咨询专家Andreas Lenhart(国际裘皮协会IFTF主席)李艳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会长)戚道孟(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训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分会副会长)刘凝(北京市公益法研究会会长)卢风(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郭耕(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副主席,2000年度“地球奖”获得者)祖述宪(安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教授)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田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郭鹏(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孙江(西北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邬小红(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中国代表)李桦(动物守护神总裁)张吕萍(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主任)华宁(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关于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虐待动物法》的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目前,我国的动物保护和管理立法主要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生猪屠宰条例》、《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动物保护、管理法律法规。
林维

出版物刊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F0003-F0003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最高人民法院;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法学》;国家社科基金;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法学会;最高法院
摘要:林维,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校长、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长,全国青联委员。
获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出版《间接正犯研究》《刑法解释的权力分析》《最高法院如何掌控死刑》等著作,在《中国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西南政法大学培训学员手册

目录一、西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概况 (1)二、培训须知 (2)三、学员管理规定 (4)四、课程安排表 (7)五、教师简介 (8)六、学员名单………………………………………………………………七、学习笔记…………………………………………………………………八、天气预报………………………………………………………………九、重庆市区课余活动参考………………………………………………西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概况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是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经过60余年来的建设,学校成为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齐全,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社会贡献突出,在全国法律界有良好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一大批校友已成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有的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
中国校友会网权威发布,在2011年“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中,我校以校友和教师数量众多排名全国高校前10位。
在历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的评选中,我校共有18位学子入选;全国各高等院校法律院(系)中,均有我校毕业生执掌教鞭,我校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法学师资的培养基地”。
此外,有50余名校友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32人被任命为大法官和大检察官,13人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23人成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1人成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西南政法大学培训中心是学校面向社会举办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也是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委政法委确定的“重庆市政法干部培训基地”。
我中心从2003年全国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工作以来,已面向全国各地公安、法院、检察院、监狱、司法举办了100余期的干部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10000多人,学员遍布全国23个省份。
培训中心围绕“依法治国”主题,开展形式灵活、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培训项目。
除了公安、法院、检察院、监狱等政法类干部培训班以外,还开设各类依法行政班,针对各项行政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专项性教学。
校领导致辞

校领导致辞我校曾于1991、2001年两次编写校史,较为全面、系统地回顾了贵州民族学院的历史。
这次对校史进行修订,时间虽然仅隔四年,却很有必要,也有意义。
贵州民族学院创办于1951年。
五十三年来,贵州民族学院历经风雨,坎坎坷坷。
但是,一代又一代民院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立足贵州,服务全国,为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高级人才辛勤耕耘,为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院党委院行政决定对校史进行修订、编写。
成立了《贵州民族学院校史》修订、编写组,学校原院长安毅夫、潘世钧,学校原党委书记刘明富同志任顾问;党委书记高万能、院长吴大华同志任编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李相辉、王文科,副院长刘胜康、唐建荣,纪委书记刘黔生同志任编委会成员;学校办公室石世文、卜明泉、何兴发、廖启志、杨建玲、蒙宁华、赵星、冯明娟、王欣等同志为编写组成员,具体负责校史的修订、编写工作。
最后由党委书记高万能、院长吴大华同志审阅定稿。
我们编辑出版这本校史,目的之一是向关心爱护支持贵州民族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贵州民族学院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几代民院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也热切希望当代民院人对贵州民族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汗水,贵州民族学院的历史将永远记载您!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贵州民族学院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在中共贵州省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贵州省教育厅等省直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不断拓宽办学思路,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基础,修订教学计划,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能力强、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体系,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培养多种规格人才的办学模式。
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国法学创新网

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 中国法学创新网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简介(以姓氏笔划为序)王万华女,1973年4月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
研究专长:行政程序法代表作:1.《中国行政程序法典试拟稿及立法理由》,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2.《法治政府建设的程序主义;3.《论我国尽早进路》,载《法学研究》2013 年第4期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获奖情况:2001年获百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获“中国政法大学十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10年获“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推荐单位: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石静霞女,1970年8月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
兼任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IOT)执行理事会成员,美国国际法学会(ASIL)成员、国际破产协会(III)成员、国际破产执业者协会(INSOL International)学术部委员等。
研究专长:国际法代表作:1. Free Trade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International Law(《国际法上的自由贸易和文化多样性》),Hart Publishing, Oxford and Oregon, April 2013. 2. TheSpecificity of Cultural Products versus the Generalityof Trade Obligations: Reflecting on China-Publicationand Audiovisual Service (“文化产品的特定性与贸易义务的普遍性:关于‘中国出版物案’的思考”), Journal ofWorld Trade (《世界贸易杂志》,SSCI), Vol. 45, No. 1, February 2011.3. “同类产品判定中的文化因素考量及中国文化贸易的发展”,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
夏勇——精选推荐

法学家夏勇入主国家保密局国家保密局一位官员对夏勇的评价是,“很强势、水平很高”,“由他主政国家保密局,是一个利好消息。
”“类似这样的由法学家担任部委领导,全国也就两三个吧。
”国家保密局新闻处处长赵永山对记者说。
夏勇,字同人,1961年生,籍贯湖北荆州。
个人履历显示,夏勇1978年10月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学习法律,1982年7月留校执教,历任助教、讲师。
其在社科院法学所的一位同行介绍,夏勇在母校取得硕士学位后,于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法理学博士,毕业后历任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研究员,2002年3月任所长。
供职社科院法学所期间,夏勇曾赴哈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
1995年,他被中国法学会授予首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治学20余年中,夏勇以人权和法治理论研究享誉学界。
其成名作《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曾四次重印。
新近两年,他连续推出主题为《政治法律》、《民权哲学》、《依法治国》和《宪政建设》的数部著作。
在2004年9月出版的《中国民权哲学》中,夏勇提出“新民本说”理论,要旨是:民惟邦本,权惟民本,德惟权本。
认为“民本和民权必须在法治和宪政体制下有正确的定位,法治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尊严和自由”。
由此,他在学界被称为“人权专家”。
社科院法学所一位专家评价,“新民本说”创新主要有两点:一是以民权的程序法则来成全民本,借助权利概念来完成民之本体的建构;二是提出“德性权利”的概念,为学者深入中国民权思想传统提供了路径。
2000年9月22日,年仅39岁的夏勇成为中南海法制讲座的主讲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50多位部长面前,他的讲座题为“西部开发与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法治保障”。
2004年5月夏勇以博导身份公布的一份简历显示,他兼任的职衔还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研究会会长,等等。
作为香港基本法专家,夏勇曾多次赴港参加基本法座谈或发表有关文章,被香港媒体称为“四大护法”之一。
司法考试论述题模板法答题技巧回顾

第一讲司法考试论述题模板法答题技巧回顾论述题一般要求按照议论文的布局进行谋篇布局,一篇文章有三个部分是不能缺的,那就是:引论、本论、结论。
(一)引论部分一段,也就是八股中的第一股:第1段:首先引述(概括、整理,越短越好)原材料,并进而提出你的观点,并下一个断语,最好能涵盖你下面三段将要涉及的内容。
(二)本论部分可以写成一段,也可以写成二段或者三段、四段,具体段落的多少取决于文章要求的字数多少盒文章本身的特点。
本论的内容也就是八股中的二、三、四、五、六、七股:(三)结论部分一段,既八股中的第八股:总结全篇文章,呼应标题观点。
可以用名言警句或者法学谚语来作为结尾。
但一定要用的恰如其分,避免弄巧成拙。
这样,我们就成功的将论述题变成了有五个段落的固定格式的文章。
上面的八股可以简写为(不低于500字的字数要求):第一段:明缘起,提观点;(四行,100字)第二段:析概念,写原因;(六行,150字)第三段:如何好,如何坏;(六行,150字)第四段:怎样做,注意点;(5行,125字)第五段:喊口号。
(2行,50字)就像我们在第一阶段讲的一样,论述题模板法答题技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死结构,而是可以任意变化的。
不过,变化的部分只能在上面口诀的第三、第四段。
这是因为论述题三要素理论(引论、本轮、结论)所要求的。
下面是几种模板的形态。
1.标准型模板:第一段:明缘起,提观点;第二段:析概念,写原因;第三段:如何好,如何坏;第四段:怎样做,注意点;第五段:喊口号。
一遍文章实际上只有有了上述的第一、二、五段,就可以谋局成篇了。
由于考试作文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将上述模板进行下列变化,这种变化都在第三段和第四段。
第一、二、五段是不可或缺的。
2.概念型模板:第三段:析概念2,写原因2;第四段:析概念3,写原因3;3.简易型模板:也就是一篇文章没有了模板的第三、四段,仅仅依靠第一、二、五段几个成篇。
4.变化型模板1:第三段:如何好1,如何坏1;第四段:如何好2,如何坏2。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

《当代中国法学名家》首批收入的176位法学名家发表时间:2006-1-25 17:06:00 阅读数次: 658附一.按学科领域(同一学科领域法学家按姓氏汉语拼音字母排序)民商法学崔建远范健顾功耘关怀郭明瑞江平梁慧星刘春田刘凯湘龙翼飞马俊驹沈四宝石少侠司玉琢孙宪忠覃有土王利明王卫国魏振瀛巫昌祯吴汉东吴焕宁夏吟兰徐学鹿杨大文杨立新杨振山尹田赵旭东郑成思诉讼法学卞建林常怡陈光中陈桂明陈瑞华陈卫东崔敏樊崇义顾培东江伟景汉朝李浩刘家兴龙宗智沈达明宋英辉谭兵谭世贵汤维建田平安汪建成王国枢王亚新徐静村严端杨荣馨张卫平周国均左卫民刑法学曹子丹陈明华陈兴良储槐植高铭暄顾肖荣何秉松何鹏姜伟康树华梁华仁罗大华马克昌欧阳涛曲新久阮齐林苏惠渔孙谦王作富张明楷张智辉赵秉志周道鸾法学理论付子堂葛洪义郭道晖郝铁川贺卫方李步云李林李龙刘瀚刘作翔吕世伦沈宗灵石泰峰舒国滢孙国华孙笑侠王晨光谢晖信春鹰张文显朱景文卓泽渊经济法学李昌麒刘隆亨刘文华漆多俊邵建东史际春徐杰杨紫烜张守文种明钊法律史陈盛清范忠信高恒韩延龙何勤华怀效锋霍存福刘海年倪正茂蒲坚邱远猷吴建璠武树臣杨一凡杨永华俞荣根张晋藩朱勇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陈云生方世荣韩大元胡建淼胡锦光江必新姜明安罗豪才马怀德莫纪宏浦增元童之伟王名扬王叔文吴家麟肖蔚云许崇德杨海坤袁曙宏张光博张庆福张树义周叶中朱维究国际法学陈安董立坤龚韧刃韩德培黄进李双元梁西刘楠来饶戈平芮沐余劲松曾令良张乃根周忠海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吕忠梅军事法学丛文胜顾德欣李昂图们张建田07年名家名单上没有的法学家于安尤克介王灿发王明远王保树王家林冯军卢建平叶林田思源刘俊海刘剑文朱慈蕴汤贡亮应松年张明杰张新宝李明德李顺德杨建顺汪劲陈泽宪陈甦周光权郑胜利唐广良徐孟洲蔡守秋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于安马怀德尤克介尹田王卫国王利明王灿发王明远王保树王家林冯军卢建平史际春叶林田思源龙翼飞刘春田刘俊海刘剑文刘隆亨孙宪忠朱慈蕴汤贡亮应松年张守文张明杰张新宝李明德李顺德杨建顺汪劲沈四宝陈卫东陈兴良陈泽宪陈桂明陈甦周光权郑胜利赵旭东赵秉志唐广良徐孟洲崔建远蔡守秋于安:法学博士。
历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995——2011年)

历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第一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995年)王利明: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公丕祥:时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赵秉志: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曹建明:时任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现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范健: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胡建淼:时任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黄进:时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夏勇,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为国家保密局局长;沈木珠(女):深圳大学教授;顾培东:时任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研究员、四川康维律师事务所主任,现为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999年)陈兴良: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曾令良:时任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韩大元: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现为院长)、教授;陈桂明: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信春鹰(女):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宪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勤华:时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卓泽渊:时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江必新:时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现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崔建远:时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吕忠梅(女):时任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孙笑侠,时任浙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守文,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现为院长)、教授;袁曙宏,时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蔡定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景汉朝,时任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现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大华,贵州民族学院院长、教授;赵旭东,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推荐表姓名王玄玮工作单位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推荐单位云南省法学会中国法学会2016年7月印制6表一:推荐候选人情况姓名王玄玮性别男出生日期1975.08.27 民族白族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学历博士研究生技术职称高级检察官行政职务研究室副主任工作单位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通讯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409号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个人简历1991年9月—1995年7月云南大学法律系法学学士1995年9月—1998年7月云南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1998年7月—2010年4月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工作,历任助理检察员、主诉检察官、检察员。
(其间:2004年9-10月在马来西亚国家司法培训学院进修;2006年9月—2007年9月公派赴香港大学法律学院留学,获普通法硕士学位;2008年9月—2013年7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宪法与行政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4月—2011年4月云南省检察院控告检察处副处长2011年4月—现在云南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其间:2013年9月—2014年8月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双千计划”,在云南大学法学院挂任副院长;2014年2月—2016年2月,主持法律政策研究室全面工作)1999年通过司法部律师资格考试,获得律师资格(证号:99533100)2005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A证(证号:A20055301020149)重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和论文,只列书名和篇名即可。
论文仅限于发表在核心期刊或全国性重要报纸上的。
代表性著作和论文请注明中国知网统计的被引用数。
)1. 独著:《中国检察权转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10月版,25万字,被引次数:52. 独著:《检察制度的中国视角与域外借鉴》,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12月版,33万字,被引次数:33.《违宪检察论:检察机关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初步探讨》,上海:《政治与法律》,2009第4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被引次数:84.《司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过问政治》,北京:《读书》,2009年第7期(中国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被引次数:75.《论检察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北京:《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第3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256.《美国独立检察官制度之镜鉴》,北京:《人民检察》,2011第13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27.《行政权检察监督的法理分析和制度设计》,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中国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被引次数:58. 《“一国两制”下内地与特区司法制度之互动》,澳门:《“一国两制”研究》,2015年第1期9.《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之启示》,昆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中国中文政治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110.《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职权规定的修改建议》,北京:《人民检察》,2014第7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111.《香港刑事检控权的独立性及其边界》,澳门:《“一国两制”研究》,第10期(2011年10月)12.《腐败犯罪“特赦治理”论不可取》,北京:《人民检察》,2015第10期(中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被引次数:113.What can people’s procuratorate do in Chinese constitutional review mechanism,载于《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清华中国法律评论》)2011年秋季号,p85-9814. A New Constitutional Order in Hong Kong: Managing Conflict O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asic Law,载于《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清华中国法律评论》)2009年春季号,p139-16715. 《论检察权的属性与运行特点》,上海:《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0第6期,被引次数:1016.《香港基本法解释权的冲突与协调》,昆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3期,被引次数:16重要智库成果(含智库成果获得领导批示、被有关部门使用采纳的情况)1.2016年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涉暴恐犯罪研究小组成员,参加涉暴恐犯罪司法解释调研起草工作,调研成果经最高检察院“检察要情”报送中央政法委2.2016年承担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课题“云南省推行行政执法活动检察监督机制研究”,担任主要执笔人,课题已完成初稿3. 2015年担任云南省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云南省检察机关完善司法责任制改革实施意见”“云南省检察机关检察官权力清单”起草人,2016年2月、3月经云南省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审议、省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通过,印发执行4. 2015年撰写“云南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调研报告,刊登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研究参考》2015年第11期5.2015年担任“云南省检察机关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起草组成员,担任主要执笔人,方案经中共云南省委批复通过,在全省检察机关试点执行5.2014年承担最高人民检察院立项的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检察职权范围调整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2015年按期结项,评审通过6.2012-2013年担任云南省地方立法《云南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草案起草组成员,担任主要执笔人,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表决通过,已颁布实施在法学教育方面的贡献(如编写重点教材、主讲精品课程、在法学教育方面获得的重要荣誉表彰等。
)1. 入选第一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双千计划”,按照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厅的工作安排,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云南大学法学院挂职副院长一年。
承担两门课程教学任务:(1)“检察学”课程。
教学对象:法律硕士(法学)班38人、法律硕士(非法学)班54人,共92人。
每周2学时,共36学时,课程2学分。
(2)“司法制度”课程。
教学对象:本科“卓越法律人才班”30人。
每周2学时,共36学时,课程2学分。
拟写了8万余字的教学讲义提供给学生,制作了566张教学幻灯片辅助教学,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两门课程教学任务,教学评估结果为优秀。
2. 在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受聘担任硕士生导师,指导法律硕士生3人;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开设学术讲座10次。
3.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云南分院担任兼职教师,为全省检察机关初任检察官、军转干部培训班、检察理论人才培训班及各地基层检察院等讲授课程25次在法治宣传方面的贡献(如担任法治宣讲活动主讲人、在媒体上发表法治宣传文章等。
)2016年7月,应邀在第十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作大会主题发言。
2016年7月,按照检察国际交流合作安排,为来访的以老挝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助理康贡乌坦为团长的老挝检察官代表团介绍“中国检察机关的组织架构”2015年11月,按照检察国际交流合作安排,为来访老挝北部五省检察官代表团授课“中国检察制度”2014年5月,为来访的台湾法政学生访问团介绍“大陆检察制度”2014年12月被云南省委宣传部遴选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宣讲团成员2010年以来,应邀在行政执法机关、国有企业宣讲预防职务犯罪、廉政风险防控共计15场在媒体发表的法治宣传文章包括:“北欧何以如此廉洁”,上海《检察风云》2015年第22期;“实现绿色崛起必须有法律保障”,昆明《风光·时代名流》2015年5月(下);“合理怀疑就不能定罪”,北京《公诉人》2014第7期;“揭秘香港廉政公署”,上海《检察风云》2012年第2期;“香港高等法院面面观”,北京《方圆法治》2008年第4期;“香港2007法律年度开启典礼见闻”,北京《中国检察官》2007年第5期,《法学家茶座》第15辑转载。
在法治实践方面的贡献(如在实务部门挂职、参与重大案件论证、仲裁等)在检察机关工作期间,一共作为承办人承办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400余件。
其中的典型案例包括:1. 办理的毕文礼、蒋本秀、韩保林等上访案进京重复访案件,担任评查组副组长,本案评查承办人,被评为云南省信访评查专项活动典型案例;2. 承办的昆明旭明经贸有限公司诉昆明市五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处罚纠纷抗诉案,2007年作为优秀案例入选高检院《民事行政检察指导与研究》第8集,第244-252页3. 承办的宋华宣等诉汪克文、汪克武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纠纷抗诉案,2008年作为优秀案例入选高检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例选》第14集,第315-323页4. 承办的赵小黑、晁煜萍诉罗绍华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抗诉案,2001年作为典型案例入选《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例选编》(第200-208页)5. 承办的景洪市粮食购销公司诉景洪金源商行、景洪洪丽商行借款合同纠纷抗诉案,2001年作为典型案例入选《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例选编》(第75-86页)获得奖项和表彰(请注明获得时间及等级)1.2013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称号2.2011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称号1. 专著《中国检察权转型问题研究》,2015年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第18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论文《“一国两制”下内地与特区司法制度之互动》,2014年获得中国法学会两岸四地法治青年法治论坛二等奖。
3. 论文《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职权规定的修改建议》获2014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4.论文《论检察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获2011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5.论文《改善民生的法治之维》2011年获云南省政协第四届民生论坛一等奖6.论文《违宪检察论》获2009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学术职务及其他重要社会兼职2015年12月受聘担任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理事2015年10月选举为云南省法学会理事2015年7月受聘担任云南省法学会生态法学研究会副会长2014年12月选举为云南省立法研究会理事2014年11月受聘担任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2012年4月受聘担任云南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2012年1月担任昆明市西山区第八届政协委员2011年9月受聘为云南省委政法委首届“法律咨询案件评查”专家2010年12月担任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检察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2009年5月受聘为国家检察官学院云南分院兼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