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合集下载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的定义和作用,认识美术作品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性。

2.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3.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作用:介绍美术的概念,讲解美术作品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以及美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选择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涵盖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达方式。

3. 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教授基本的美术鉴赏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达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美术作品。

4.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方式进行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

探索美术的定义和作用:2. 讲解美术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美术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美术作品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4. 展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术作品,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

5. 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讨论其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6.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介绍和解读。

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7. 教授基本的美术鉴赏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达等。

8. 学生观察和分析老师提供的美术作品,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解读。

学生创作:9.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意象进行创作,可以是个人情感、社会问题等。

10. 学生进行创作,并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作品。

总结:11. 回顾课程内容,总结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重要性和作用。

12. 学生分享他们对美术的新认识和体验。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展示的表现。

2. 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7、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讨论。
布置作业
自学第7页的“名家论述”。
小结
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点明本课教学重点。
板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学札记
5、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6、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主要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解析
二次备课笔记
导入
出示书中作品:岩画、《清明上河图》。
设问:在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他们所反映的生活背景吗?
教师归纳: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使文字出现之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能带给我们美感和实使用价值,还可以通过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供许多信息。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狩猎——岩画非洲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
问题:从这件岩画作品中,我们能知道当时非洲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46*18cm
问题:1、从作品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教学设计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他们发挥个性,进行美术创作。
2.教学过程:
(1)导入:以美术作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美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新知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各种美术门类的特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如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以及西方的经典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提出问题:美术作品仅仅是视觉享受吗?它们与人类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
3.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环境、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讨论主题:探讨美术作品如何反映人类文化,以及它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美术门类,进行创作实践。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创作: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运用所学技法,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3)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示个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教案标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4.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1.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概念和定义;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和分析;3. 艺术作品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和意义;4. 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达。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作为文化载体的思考和兴趣。

认知:2. 介绍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概念和定义,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作用。

3. 分组或个人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例如中国传统绘画、埃及壁画、印度雕塑等,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获取相关资料。

4.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拓展:5.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和意义,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表达、埃及壁画中的宗教信仰等。

6.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文化背景,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该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7. 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8. 总结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

教学评估:1. 学生对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理解和认识程度;2. 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的比较和分析能力;3. 学生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2. 互联网、图书馆等获取相关文化艺术资料;3. 艺术创作工具和材料。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2.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例如历史、地理、宗教等。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并能认识和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含义和重要性;2. 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美学能力和欣赏艺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作有什么特别之处?Step 1:引入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简要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含义和重要性。

可以引用一些例子,比如古埃及的壁画、中国的山水画等,解释这些作品通过图像和符号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Step 2: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教师可以选择两幅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梵高的《星夜》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并向学生展示这些作品的图像。

Step 3: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观察这些艺术作品,提问他们对作品的第一印象,以及作品中体现了哪些元素、色彩、线条和构图等。

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深入分析和讨论。

Step 4:学生自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绘画、雕塑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可以为学生提供素材和材料,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Step 5:分享和展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艺术墙上。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参观。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培养了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自主创作和分享,学生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希望学生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和欣赏艺术。

美术八年级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截体》教案

美术八年级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截体》教案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第 周
授课时间
课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将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与美术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有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通过美术作品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
(一)绘画与文化(二)服饰与文化(三)建筑与文化
师: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的文化造型载体”这一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欣赏法和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辅助音乐,
第一课时
(3)从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在唐代就已经被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细致入微,而在当今社会却甚少佳作。
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感受?我想通过本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白在当今社会中绘画教育的利与弊,从而深化本课的情感价值目标。
三:共同探究(15分钟)
为了进一步论证“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我会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欣赏评述方法对本组作品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示范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示范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方案教材解析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

教材主要选择了包括雕塑、绘画、服装、建筑、工艺等中外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进行中是如何体现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反映美术创作的。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加强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

2.从观察入手,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加深对“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体会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意识。

3.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出示《清明上河图》。

2.教师提出问题:“仔细观察作品,你能理解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设计意图】根据名画直接导入,直观让学生去思考作品背后所代表的意义。

二、探究结构启发构思1.演示课件图片:唐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回答。

A.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B.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C.整个画面人物,动物等描绘的栩栩如生,你觉得唐代绘画水平如何?D.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2.共同探讨唐代工艺品展示课件图片。

以最典型的唐朝人物画,引申出画面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内涵,比如政治,经济,绘画,纺织技术,审美水平等,再联系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就能够非常直观和准确地从画面上看出整个的唐代社会。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内容分析: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形式,探讨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目标分析:根据本课的特点和目标,采用自己搜集制作的课件。

学情分析:对于本课的特殊形式,因为要了解的内容是一个抽象的东西。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课件介入、欣赏、探讨的形式,多学科介入了解学习。

设备分析:模式2教学环境下,卫星收视教学模式介入。

硬件准备:卫星收视模式下的教育设施系列(电脑、电视等)。

二、整合思路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八年级第十五册第一课内容。

教学目的是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以次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及其他教学资源。

与学生共同探讨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设计表一:《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课件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认知: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二)技能: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美术作品欣赏课件。

2.学生准备:本课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表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过程与分析板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一、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

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讲授新课什么是人类文化?1、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答案2、得出结论:给文化下个准确的定义是很难的,但学者专家还是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有人认为文化包括人在生活中学习得到的知识、信仰、法律、风俗习惯等等。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

它包括语言、思想、信仰、风俗习惯、禁忌、法规、制度、工具、技术、艺术品、礼仪等有关成份。

由此可见:文化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凡是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其中。

3、举例阐述:老师的衣着就是人类文化的反映。

原始人、唐朝人、清代人都不能以我这样的仪表出现,当然,我也不能以他们的衣着出现在同学们面前。

这节课着重从服装来看美术是怎样承载人类文化的。

(一)注意观察1、展示现代服饰,八十年代,民国时期,晚晴时期,唐代的服饰图片资料。

《1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

《1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密切关系。

2. 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作品与人类文化的联系,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美术作品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彩色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3.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4. 制作PPT课件,以便更好地讲解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2. 介绍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课讲授1. 分组讨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特点和文化内涵有哪些不同?2. 教师进行总结,分析美术作品与文化的关系。

3.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如:民俗、宗教、历史等。

4. 引导学生思考:美术作品如何反映和传承文化?(三)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了解更多美术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鼓励学生搜集本地或身边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与文化的关系。

3. 组织学生创作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如:剪纸、绘画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传承和发扬文化。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搜集并整理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2.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具有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理解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美术作品,学习从文化的角度去欣赏美术。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
课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义务教科书美术课程的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属于“欣赏课”。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有基本的美术鉴赏和探究能力,同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储备,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本课作为开篇,从宏观上展示了美术对人类生活、对社会文明的影响,在教师指导下欣赏、感受作品的内涵,引起学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介绍:《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六个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游乐的场面。全图六个人物的主次、远近安排巧妙,景物衬托少而精。用笔和线条细劲有神,流动多姿。全卷分为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共四段。
②捣练图(唐代, 张萱)
介绍:《捣练图》唐代作品,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更有唐朝熨斗的受热过程,使整个画面人物与场景都真实生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阅读名家论述
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将看到的用语言描述,并进一步体会其传达的含义,学会从图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
从绘画入手,引申出画面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联系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就能够非常直观和准确地从画面上看出整个的唐代社会。从而达到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主题。
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提问:这个景点的名称?它是哪个时代建造的?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美术学习回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美术学习回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美术学习回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美术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美术作品是文化的载体,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介绍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艺术特点等,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文化的关系。

2. 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美术作品的价值:分析美术作品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了解美术作品与文化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美术作品图片等。

2. 学具:绘画工具、美术作品欣赏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介绍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欣赏方法和价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3. 实践环节:让学生现场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审美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术作品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撰写欣赏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美术学习回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2. 主要内容:- 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美术作品的价值七、作业设计1. 课后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撰写欣赏心得。

2. 深入了解一位美术家的生平和作品,为下一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李艳一、教材分析:该教材系统全面的归纳了人类早期的各类文化类型,分类的介绍了各类文化载体。

内容丰富多样,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特点和学习方式。

课程容量合理难易程度适中,充分考虑到了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

突出欣赏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中能生动感受人类经典的艺术作品,能很好的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融入艺术生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原始人类社会,当时的生活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了解封建社会中,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评述等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渐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对艺术品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能在艺术欣赏和创作中融入真实的个人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身边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自然的无线创造力领略人类伟大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教法:谈话法教学和讲授法教学学法:观察法、联系法、比较法、理解法等。

五、教学准备:1.教具:第八年级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2.学具:第八年级教材收集相关美术资料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板书教学内容大纲,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上一课我们讲了波提切利的作品《春》。

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和造型手法。

如果我们说早期的人类文明是初升的太阳,那么当今丰富多彩的艺术类型就是正午的骄阳。

艺术作品的诞生必将依附一定的文化载体,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依托于美术这个独特的载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引领人类步入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

02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案

02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案
郑州经开区实验中学
八年级美术
授课人:裴佩
课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学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美术作品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2)能够说出美术的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比较、探究、展示等方法,理解‘造型’的含义,说出美术是文化的造型载体的例子;(2)通过欣赏、比较、探究、展示等方法,理解各学科与美术之间的关系。
(预设30分钟)
一、什么是美术(预设8分钟)
三、巩固提高
四、拓展延伸
游戏导入:猜猜这是什么字
分别是甲骨文:囚、腥、猴
引出:美术是文化的造型载体
(或者是让学生心中想一个字,然后大家当一回原始人,用“甲骨文”的方式把这个字表现出来,看谁设计的甲骨文与文字的含义最贴近)
一、从美术作品中分析文化内涵
欣赏视频《清明上河图》,让学在观看的同时注意观察其中都有哪些交通工具和店铺……
小组讨论,生代表回答。
师总结:交通工具有车马、船只、驴。以及少许轿子,并分析轿子较少出现的原因。
生回答店铺,师请生猜测店铺“脚店”、“正店”、“王食外家”是卖什么的。生回答,师公布答案,并总结当时的饮食店已经开始提供快餐、叫餐服务了。这体现了当时的餐饮文化。
最后师简单提到画面中还存在的文化现象:“插柳”“斗茶”,并总结《清明上河图》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的状貌,使其成为研究宋代社会与市井生活的形象的百科全书。
美术是文化的造型载体,它充分表现了艺术所处的时代的文化背景。
二、讨论:
对比欣赏两张传世美女作品,讨论它们分别出自哪个朝代?从中你能感受到怎样不同的文化习惯、审美标准?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师总结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
伦敦圣保罗天主教堂(英国.伦敦)
建于城市,采用的是石料和水泥,并沿用了古希腊的的立柱和罗马穹隆顶,高耸的尖顶将人的意识引入导入天国,出人意料的体形。动荡不安的气氛是它的基调。
(二)展示名家论述,加强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中西方建筑的对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审美标准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艺术主题表现出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理想形象。
网址:
在网上参观“故宫博物院”。
依次点击:“简体中文”——“参观导览”在“常设专馆与原状陈列”栏目中进行欣赏,从建筑、书画、青铜器、珍宝、陶瓷等展馆中的美术(艺术)作品中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
把自己从美术(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的文化内涵以文字形式表述。
教学反思
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卧马》(高114cm,长260cm)作品所表现的是一匹转战千里、久经沙场的战马。那修剪得整齐的短鬃,短而尖的双耳,以及惊觉的神态,流露出作者的寓意。马头上仰,似乎在谛听远方传来的声音,注视着前方的动静。右前蹄略微抬起,左前蹄紧扣住地面,后腿正在用力,这是从卧转入起时一瞬间的动作。静中有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十年代:剪发盛行,发式多变,旗袍更是进入盛时,称为中国女装的代表
时尚女装:现代社会,生活质量被提到首位,品味和格调使得我们的着装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从服装的演变,我们能够看到社会的大变革
(二)展示名家论述,加强学生理解
(设计意图):
服装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审美标准,从服装能看到清末民初,到现在现代社会一路服装的变革,以及女性所展现出来不同的风貌,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化影响了服饰,服饰代表了文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主要是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三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在技能上允许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的收获,学习进步的大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观察,对比,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本课基本观点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学过程营造良好氛围,锻炼学生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发挥与想象空间,通过教师的提示、引导,使学生会用眼观察,会用语言描述,会归纳、会合作、会评估,能够在理解的前提下做好分析与讨论。

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美术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引入新课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赏析:1.欣赏《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画面内容。

②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画面。

2.欣赏《狩猎》非洲岩画。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优秀4篇】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篇一学习目标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教师在课前布置准备题,让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学习材料,并出示学习提纲。

导入: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教师给予点评后并出示不同种类的美术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指出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吗?引出正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欣赏感知:1、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出示思考题:a、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信息?b、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

c、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d、赏析图片,让学生看课本6—7页的思考与讨论教师板书并巡视学生自读情况探求新知、合作学习: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有:a、这些美术作品传达了什么样的文化信息,与时代背景又有着怎样的联系?b、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

c、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以上问题教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片、组织讨论、认真思考、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及含义,然后教师可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进行讲解,在讲解时可结合学生以前学过的作品或者采取实物演示等,让学生能够独立、正确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各个时期的人类文化信息。

八年级上册美术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八年级上册美术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入手,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加深对“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体会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意识。

2.知识与技能: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加强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2.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学生分组收集当地美术资源照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初步欣赏、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美术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请同学们欣赏。

并尝试提问:你能试着自己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2.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

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

所以,通过一件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发展。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课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引导观察、拓展分析师简单介绍文化的内涵: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举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包括其中。

在一定意义上,文化包括语言、思想、信仰、制度、工具、技术、风俗习惯等等。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美术作品除了能带给我们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它还能给我们传达哪些信息?1.学生欣赏人类早期洞窟壁画等美术作品,如美术课本中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马》、挪威岩画《鹿》以及非洲史前岩画《狩猎》,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与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美术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

《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八年级上册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该主题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理解美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并能够从文化的角度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的定义与意义;2. 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3. 学会运用美术作品的造型语言来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文化自觉。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2.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能否准确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造型语言;3. 小组讨论评价:小组内成员的协作能力及对主题的深入探讨程度;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深度,是否体现出对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并思考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知识讲解讲解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的概念,介绍不同艺术流派、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3. 作品欣赏与分析选择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造型语言、色彩运用、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的文化元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所选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并分享小组观点。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写一篇关于作品文化内涵和造型语言的赏析文章。

文章需包括作品的简要介绍、文化背景分析、造型语言解读以及个人感悟。

六、学后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反思自己在本次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

思考自己在分析美术作品时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造型语言。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设计

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设计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2.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2.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具:PPT课件教材:白纸,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我们要来欣赏美术作品带给我们那些感受?并来分析美术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有哪些联系?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建筑文化新授设计:一,青铜文化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称商周为青铜时代?2.青铜器是实用品吗?3.青铜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设计意图):如何来理解“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这句话,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如下几个方面进入学习。

a司母戊方鼎商代后期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内刻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院,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已缺损一个,后来根据原有的又补上,耳部外侧雕刻着2只相对的猛虎,张着大口衔着人头,充满了神秘色彩。

b人面纹铜钺这件铜钺体型巨大,两面都雕刻着五官都突起,极力夸张狰狞可怕,令人望而生畏,据史书记载,钺是一种古代兵器,青铜制圆刃或平刃,安装木柄用来砍杀。

c虎食人卣食人卣是青铜器珍品,造型取自虎与人相抱的姿态,虎的后腿和虎尾支撑地面,构成卣的三足,虎前抓抱一人,人面朝虎胸蹲坐,虎口大张,齿牙森列,虎身有各种纹饰,以人兽为题材,表现了怪异的思想,虎是奴隶主的象征,人是奴隶的象征。

d莲鹤方壶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馆,壶盖呈双层盛开的莲花形,中间立一展翅欲飞的仙鹤,胡耳是两只龙型怪兽,通体雕有蟠螭纹,四角各立一小兽,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被誉为时代精神的象征,壶是古代酒具的一种,也是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诗经》中有记载“清酒百壶”,指的就是这类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指导思想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

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

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

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

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

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

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

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

(15分钟)《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讲解: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

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

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

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

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

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

(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

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5分钟)设问:(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景。

全卷分为四段: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

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

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

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10分钟)(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教师讲解:(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

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

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

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

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

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

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

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

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

反映了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

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

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

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4、思考与讨论(10分钟)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

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5、思考与讨论(10分钟)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6、思考与讨论(10分钟)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1、引导观察。

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方法:学生自我评价(二)教学评价点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

(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