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2017
浅谈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医养生体系是我国传统医学智慧的结晶,在养生内涵中同时积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并形成别具特色的养生文化理念;本文通过分析佛道儒文化,阐述其与中医养生内涵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中医养生体系;养生内涵;养生文化引言:中医养生体系中蕴含古人对身体健康的追求和智慧结晶,且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当前对传统文化中养生理念的探讨已成为养生研究的重要内容,养生理念与以佛道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十分密切。
一、道家文化蕴含的养生内涵众所周知道家思想成立于周春秋战国时期且涌现出诸多代表人物,“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日常修行中,在就医诊疗方面同样大有作为。
我国中医体系的杰出成果《黄帝内经》与道家思想联系密切,后代流传悠久的养生体系与《黄帝内经》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强调中医学思想核心在于遵从世间万物的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量达到去除疾病、调理养生的目的。
道家养生体系中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调理人体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作用,通过调理达到人体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平衡。
道家思想中着重强调“无为而治”等基本思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应当顺应世间自然规律,所作所为应当顺势而为;在养生中同样如此,养生中需要注重神形兼具,从而保证人体内气血平衡。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充分体现老子的学说,例如我们常说的“治未病”思想即来自于此。
道家文化对中医养生内涵的影响还体现在价值取向方面;例如在《抱朴子内篇》中有如下记载:“欲求长生者,必先积善立功”,反映道家文化对长寿、长生不老的追求和向往。
在我国中医体系中同样体现浓厚的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思想;在中医体系中要求人应当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间万物,若存有恶念或不正的心术则会影响到个人长寿。
庄子对道家思想进行完善和充实,强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同样强调心态对于个体生活的作用。
道家学说中提出养生途径,例如修炼丹药并修行则是道家学说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提出了养护个人精力从而达到养生效果的途径。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课件
2021/5/19
36
中医诊病的简便
望而知之谓之神, 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而知之谓之巧。 扁鹊与齐恒候 张仲景与王仲宣
2021/5/19
37
中医治疗的优势
食疗:“夫为医者, 当须洞晓病源,知其 所犯,以食治之;食 乃不愈,然后命药。 ”
药食同源
膏丹丸散,针灸推拿
拔罐刮痧
2021/5/19
肉苁蓉用于大便秘结。
2021/5/19
42
3.食顺自然
反季节蔬菜, 转基因食品 家禽肉蛋大量人工繁殖、 工业化生产,摧生、摧 产、摧熟手段及其添加 剂的大量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农作物中化肥、农药、 激素严重残留;
4.病从口入
摄入肉食过多,营养过剩
1)从人的牙齿来看 2)从人的消化道来看 3)动物的激素应激 4)SARS、禽流感的警示 5)生物链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物 种锐减 6)“人吃人”的可怕
2021/5/19
15
二、中和之道
中和殿(太和、保和)
和为贵
2021/5/19
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
一、二、三,四
天时,地利,人和。
和气,共和,和谐, 和平,和尚
太过与不及,恰到好 处
17
郑和
郑和(马三多),南京马府 街人,至今已传21代。 英历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1421年中国发现 世界》:郑和比哥伦布发现 美、澳洲大陆早87年,比麦 哲伦早114年。 哈佛大学李约瑟:1420年中 国拥有的船舶不少于3800艘 ,超过当时欧洲船只的总和 。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是当 时世界上最强大、不可挑战 的力量。
已乱治未乱,此之
谓也。夫病已成而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医养生》
中/医/文/化
文/化/传/承
叁
中医护理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医养生》
中医护理
中 医 护 理
入请入请 文单文单 本击本击 内此内此 容处容处
输,输 入请入
中 医 护 理
文单文
本击本
内此内
容处容
,输,
请入请
单文单
击本击
此内此
处容处
输,输
内击文请 容此本单
处内击 输容此 入,处 文请输 本单入 内击文 容此本 ,处内 请输容 单入, 击文请 此本单 处内击 输容此 入,处 文请输 本单入
标 题
的本
说栏
明的
分具
项体
内文
容字
,
中医文化
壹
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单文字概 述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输入里这里输 入简单的文字概述
贰
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单文字概 述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输入里这里输 入简单的文字概述
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
请插入您的文本内容请插入您的文本内容请插
输入标题
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 单文字概述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
输入标题
这里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输入简 单文字概述输入简单的文字概述里
中医文化
输
简点 入
明击 扼输 要入
标 题
的本
说栏
明的
分具
项体
内文
容字
,
输
简点 入
明击 扼输 要入
标 题
的本
说栏
明的
分具
项体
内文
容字
,
输
简点 入
明击 扼输 要入
本此本此本此本此本此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2017
食饮有节
七分饱
酒卮
“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 饥与寒”
1934年首次发现限制大 鼠饮食可以延长其寿命
2021/3/6
26
五谷为养
2021/3/6
五谷为养, 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 五菜为充。
《素问•脏气法时论》
27
宵夜
1)民间的传说 2)中医主张的三餐 3)无法保证早餐 4)“过午不食” 5)入夜肠胃蠕动减
学习传统文化学什么
以儒做人 以道养生 以禅清是粮店 道家是药店 而佛家是百货店 什么都有,高兴时候就去逛一逛
------- 南怀瑾
学儒学什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左传》
医易同源
• 与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共 生共荣。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
• 《易经》、《内经》、《论语》、《道 德经》
• 进则济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必做 良医。良医功同良相。
孔安国序《尚书》
“伏羲、神农、黄帝 之书,谓之三墳, 言大道也。”
1. 《易经》 2. 《神农本草经》 3. 《黄帝内经》
2、天人合一 4、阴阳平衡 6、形神俱养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
同根同源, 一脉相承。
医易同源 中医是世界上唯 一有五千年连续 发展史的医学
当今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与活化石
1.医易同源
群经之首,原点文化。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 推天地之道以明人事。
医易相通 。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阴阳五行、藏象、气化、运气学说
的达到阴阳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与养生
中国传统文化与养生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是由儒、释、道三家思想,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养生。
祖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奥秘•祖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离不开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但人为的力量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以至避免夭亡,其关键就在于积极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曾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说没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若已经得病则应尽早治疗,阻断疾病的发展,善于养生的人,常先处理没有发病时的隐患,驱除潜伏于体内外的种种危险因素。
•祖国医学以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全身各系统组织的协调统一,以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理论为主导思想,认为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判断,来探索生命的奥秘。
祖国传统养生之道——“清调补”•健康就是长寿的基础,而健康是指体内没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与毒素存在。
目前人们把人群分为三类,一类是健康者占有5%,一类是患者占有15%,而约80%的人群是亚健康人群,这种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就是没有发病前时常体内有所隐患,却无大碍的危险状态,在这个时期人们需要的是清、调、补,清理脾胃肠道;调节气血阴阳;补充营养不足;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紊乱,如果有一个脏器受损,其他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平衡的失调,因此要提早清理体内不利因素,调节平衡、补充营养,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而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力抗邪,引起邪正相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或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若正气强盛,邪气消退,则疾病趋于好转、痊愈。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ppt课件
平安、无奔波、无大的曲折合病灾,才能寿终正寝。 坐化与老化是理想的终结方式
宗教与医学能否互补
现代人病死在医院——变正常现象为不正常 惧怕死亡是人生难题之一 安乐死是一种进步
躯体的不适与心灵的归宿
(六)养生的目的是什么?
1、什么是养生
养生:养护生命。即根据生命活动的规律,通过
一定的方法,以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
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
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 板块。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 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
意外、疾病和衰老。
衰老
生理性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
2001年为71.8岁
而1981年为67.77岁,20年间增加了4岁。
1949年前,仅有35岁。
据联合国人口处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订版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5岁,而发展中国 家则为63岁。这表明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发达国 家的水平。2000年上海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8.77岁 ,其中男性为76.71岁,女性为80.81岁。
(四)一个人寿命的长短由何决定?
寿命:
寿命: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经过发育、成长、 成熟、老化,最终到死亡,其间所生存的时间 。以年龄来衡量。
气数
一个人或一个政权的寿限。 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气15日,一年24气。
相当于脏腑使用的有效期。
论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
1672018.01中医中药论中医养生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张嘉辰保定一中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摘 要】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史甚至是世界医学史的一颗绚丽瑰宝,它不仅给全世界预防和诊治各类疾病提供了实用而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同时又因其积淀了异常广博精深的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的知识,从而使得中国的传统医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从古至今,对整个中华民族甚至是周边国家的思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研究总结传统医学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与其内涵,既对继承发展传统医学事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对当下推进医改、探讨现代医学人文精神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养生内涵;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养生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贯穿其中的代表著作可谓数不胜数,如:《论语》、《道德经》、《易经》、《六祖坛经》。
中医学,作为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理论方法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之渊薮,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养生领域研究中,养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其建立在传统中医理论及古代哲学理念的基础上,融汇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乌骨鸡的养殖和加工业市场会越来越大。
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以乌骨鸡为原料的保健品、药品、饮料等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4 结论乌骨鸡既可以作为食用,也可以作为药学制剂的原料,因为本身含有各种不同的活性成分,且这些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成分明显优于普通鸡,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进行研究。
本文介绍了乌骨鸡的种类及活性成分等内容,可以作为乌骨鸡的滋补药用功能提供一定的科学解释,为乌骨鸡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虽然在乌骨鸡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研究领域有一些进展,但是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乌骨鸡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作用机制也会越来越明确,能够被更多国际友人接受。
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承中的养生智慧
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承中的养生智慧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不断增加,中医养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的热点话题。
中医养生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采用中草药等方式,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然而,中医养生并非是当代社会的新概念,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传承中的养生智慧。
一、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医养生作为一种独特的健康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传统中国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联系在一起,将人体视为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整体。
中医养生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理念与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相契合。
中医养生从根本上认为,人体的健康需要与环境和谐相处,注重个体的整体调养,而非简单地治疗疾病。
这种理念的核心即体现了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养生智慧在传统文化中的印记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贯穿于各个领域,如中医、饮食、运动等。
其中,“居庙思神”是一种传统的修身养性方法。
这种方法提倡人们在庙宇间行走,感受古老的宗教氛围,舒缓心情、静心养神,以此达到调整身心健康的目的。
还有慢读经书,传统文化中强调读书的修养,认为读书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和文化内涵,达到养生的效果。
此外,传统中医经典中的“养生误区”也体现了养生智慧在传统文化中的印记,从饮食、起居、劳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养生建议。
三、养生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因此对中医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医养生智慧,不仅需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更需要与时俱进,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创新发展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的养生方案,中医养生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人们的健康需求,并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新版)
治身之要,在于使气血充盈,五 脏安和,自然身体日益健壮。
治国之要,在于富民教民,使民 安居乐业,养生送死无憾。
身与国同构,民与国一体。
平天下 天人合一 世界大同
天人合一的境界
夫大人者,与天地何其 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 时合其序,与神鬼合其吉 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 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 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正心
正己之心(念头) 三心:良心、人心、肉心; 诚于中,而形于外。 内圣;外王。
良心
人心 肉心
五伦
父子有亲:父慈、子孝 君臣有义:君礼、臣忠 夫妇有别:夫义、妇顺 长幼有序:兄友、弟恭 朋友有信:朋友诚信
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人 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
安从来。”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
之能害。”
寂
照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
感同身受 知行合一
致知
悟本(道)而后,明了宇宙万物之
成住坏灭的规律。
了知事物的发展,过程,结果。
性光(智慧)已现,灵明觉知启 用。
良知良能,净化灵魂。
诚意
诚意者妙分别启用(净二意) 遵循事物规律做事。 尽人之性,尽物之用。 孟子持“人性本善”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 告之认为“人性亦善亦恶”
善养生者,必知养气。
明代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汉代王充《论衡》中说:夫禀气渥wò 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 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
《易经》: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宇 宙的运动产生气。
(二)天人相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天有阴阳,人有脏腑;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五行,
礼运大同篇
传统文化与养生知识大全
传统文化与养生知识大全传统文化和养生知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传统文化和养生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以下是我对传统文化和养生知识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广泛的应用。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自然界的整体之中,具备一定的生命活动规律。
中医养生强调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从而在身体出现疾病之前就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 药膳养生药膳是中医养生的一种重要方式,主要通过食疗来调养身体。
药膳中大量使用了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和食材,如人参、黄芪、枸杞、红枣、山药等。
它们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气血等营养物质,并起到调节生理机能和改善身体状态的作用。
2. 针灸养生针灸是中医养生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针刺经络和穴位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
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代谢功能、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对各种慢性病症和亚健康状态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二、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养生健身方法,它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八段锦主要包括舒展身体、调息养神、按摩脏腑、活血化淤和调和脏腑等动作,它们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防治疾病等。
三、气功气功是一种风靡全球的传统健身养生法,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调节呼吸、调整体位和调节情绪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气功可以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免疫力、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保健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传统文化与养生知识的一些简单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并且掌握这些宝贵的健康知识。
当然,这些只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参考,如果大家想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可以到专业的学院机构进行详细的学习和实践。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2017ppt课件
1、如何延长生命时限 2、如何提高生命质量 3、敬养父母,尽人子之孝
延年益寿与五福临门《书经·洪范》:一曰 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善 终)
预期寿命与健康寿命
•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2、天人合一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 以五味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 相应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 地有江河,人有血脉; 天有昼夜,人有起卧。
体内元素与地壳,
血液电解质与海水。
2020/12/30
23
•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饿了就吃, 渴了就喝, 累了就歇,困了就睡。 该吃饭就吃饭 该睡觉就睡觉 胃以喜为补 碳酸饮料 剖腹产
2020/12/30
28
•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儒释道养生精义
道家养生: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 儒家养生:养德修身、中庸和谐 释家养生:慈悲为怀、清心禅定
• 胆道疾病病人护理化工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实 践及方 法内科 护理学 呼吸系 统总论 概论脾 胃病常 见症状 及治疗 经验偏 瘫截瘫 康复训 练手册 偏执性 精神障 碍品管 圈实践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
• 二、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 1.以文化人。 2.中医养生源于道。
3.中医养生据于德。
精选ppt课件
2
• 三、传统文化是中医养生的智慧源头: • 1.医易同源。 2.天人相应。3.阴阳之道。
4.道法自然。5.中庸和合。6.生生不灭。 • 四、中医养生的具体运用: • 1.爱护环境。2.和生万物。3.尊时守神。
精选ppt课件
51
四、中医养生的具体运用: • 4.五谷为养。
精选ppt课件
52
四、中医养生的具体运用: • 5.身心同养。
精选ppt课件
53
四、中医养生的具体运用: • 6.四季养生。
精选ppt课件
54
四、中医养生的具体运用: • 7.先乐后药。
精选ppt课件
55
四、中医养生的具体运用: • 8.积精全神。
33
精选ppt课件
34
精选ppt课件
35
二、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1.以文化人。
精选ppt课件
36
二、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2.中医养生源于道。
精选ppt课件
37
二、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3.中医养生据于德。
精选ppt课件
38
三、传统文化是中医养生的智慧源头: • 1.医易同源。
25
一、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基本认识: 3.中医。
精选ppt课件
26
一、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基本认识: 4.养生。
精选ppt课件
27
精选ppt课件
28
一、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基本认识: 5.中医养生。
精选ppt课件
29
精选ppt课件
30
中医养生保健的养生文化与民俗习惯
当代价值:对现代健康生 活方式的启示和指导
中医养生保健的文化价值
强调整体观 念:注重人 体内外环境 的和谐统一
注重预防: 强调预防为 主,防患于 未然
强调个体差 异:注重因 人而异,因 时因地因人 制宜
强调自然疗 法:提倡使 用自然疗法 ,减少药物 副作用
强调精神调 养:注重精 神调养,保 持心态平和
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养生保健理论逐渐形成,出现了《黄帝内 经》等经典著作
传承: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现代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养生保健得 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阴阳五行:中医 理论的基础,认 为人体是一个有 机整体,阴阳五 行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通过宣传和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生 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作者:
饮食清淡, 避免油腻、 辛辣等刺激 性食物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并 治疗疾病
中医养生保健的误区与纠正
误区:认为中医养生保健就是吃中药
纠正:中医养生保健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纠正:中医养生保健包括饮食、运动、心 理等多方面
误区:认为中医养生保健没有科学依据
误区:认为中医养生保健可以代替药物治 疗
纠正:中医养生保健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和 实践基础,具有科学性
中医养生保健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
中医养生保健的文化传承
起源:《黄帝内经》等古 代医学典籍
发展历程:历代医家的贡 献和传承
核心理念:阴阳平衡、五 行相生相克、气血津液等
实践方法:针灸、按摩、 拔罐、食疗等
中国传统文化之医药养生文化
3、房中术中医养身学派
春秋时,人们已注意到性生活对人体的影 响。 房中术又名“玄素”之术,是当时道家的 修炼内容之一。他们认识到节制性生活,有 助于心身健康。《汉书· 艺文志》记载当时房 中有八家,共有书186卷。 唐代房中术达鼎盛期,一是唐代君主崇 尚道教;二是唐代前期较稳定,君主、王侯、 士大夫、富豪纵欲成风,疾病随之而起,客 观上需要正确的性医学知识。
李时珍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 代蕲(qi)州(今湖北蕲州)人。为古代我 国乃至世界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药物学 名著《本草纲目》。 35岁背起药篓,带着儿子及徙弟庞宽, 访采四方,跋涉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 南北。经过27年, 61岁完成,全书分为52 卷,共载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 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 氏所新增。
第一部中医药养生学经典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战国时诸多医学家共同完成。包括 《素问》、《灵枢》,共18卷,162篇。 主要成就:一、引进阴阳五行学说,建立医学整 体观念。二、引进精气神学说,强调精气神是构 成人体的三宝。三、对人体生理进行了研究探讨, 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四、 强调早期治疗的预防思想。五、提出天人相应的 养生原则和创立经络学说,为中医养生和气功顺四时、节饮食、调情志、慎医药
1.顺四时 (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
(1)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2)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2 .节饮食 (1)多吃素 少食荤 (2)代谢缓慢 晚上少吃 (3)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
3. 调情志 (1)勤动脑体不动心 (2)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4. 慎医药
二、传统中医养生学派
1、炼丹服饵中医养生学派
秦始皇企求长生不死,出现了专讲神仙之道, 炼长生“仙丹” 的“方士”。 汉武帝发书,搜集长生不老药,招纳方士筑炉 炼丹。 东晋出现了道家兼医家葛洪,研习炼丹术,著 有《抱朴子》,劝人学炼丹术和服用“金丹” 。 唐代,服饵金石之风愈演愈烈。唐代统治者提 倡道教,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之药,服金石 以求长生不老之道的风气盛行一时。唐朝后逐渐 衰落。
中医学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学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养生之道,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也是最经典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其之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据古代文献,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之间有密切关联。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
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共气,禀之自然,非绩学所能致也。
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于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摘自岱康《岱中散集》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如果从原始群居的猿人算起,已经历了近两百万年的漫长过程。
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代,即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以前,大概可分为原始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几个历史阶段。
在这个时期内,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界,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创造条件,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维持自己的生存与种族发展。
他们懂得了创造简单工具去寻觅、猎取食物以充饥;择居处、筑巢穴以避风寒、防野兽;存火种以照明、御寒、熟食;以及用语言、舞蹈等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
火种的发现和应用改善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条件,人们吃熟食,不仅缩短了对食物的消化过程,使人体获得更多的营养,也防止了一些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患义。
火的应用,可使人类战胜严寒,温暖人体的肢体关节、胸腹、腰背,除驱散寒冷之外,我们的祖先还懂得了一些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如灸、(火芮)、熨等,用以治病除疾,养生防病。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医养生介绍课件PPT
• 6、疖子的防治 • 症状:疖子初起时,在汗毛孔部位出现小的脓疙,可很快发展成黄豆大到蚕豆大小的紫红色坚实结节,往
往不止一个,疼痛较明显。 • 本病的预防,首先是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天天洗澡换衣。家里要防暑降温,注意室内通风,使孩子
中医养生—药物保健
药物保健原则
3、“冬病夏治” 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说明之:一是伏针(埋针); 二是灸治;三是敷贴穴位;四是中药内服
柒 防病保健
中医养生—防病保健
1、感冒防治 感冒易在冬寒春冷季节流行 常见症状是流涕、鼻塞、打喷嚏,甚至于发热,同时又 汗流泱背,还有的恶心、呕吐、腹泻。 防治:注意手的清洁卫生;避免体力过度消耗
夏季食补原则
• 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具体的措施 :要注意生吃爪果的消毒;要注 意食品的保鲜 ;不要忽略了家庭案板的消毒 ; 要适当多吃些大蒜
肆
起居保健
中医养生—起居保健
• 夏季作息,一般他说,宜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 睡眠卫生:饭时不要立即躺卧,应稍事活动一下,以利饮食消化。午睡时不要在有穿堂风经过
伞,穿长衣衫,颜色以白色或浅色为宜,还可戴变色镜或墨镜;还有,应保持皮肤的湿度,防止皱纹的产 生。
—【中医养生•以人为本】—
中养生医
的地方睡,亦不要伏在桌子上睡,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午睡时最好脱掉外衣,并在腹部 盖点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中医养生—起居保健
• 夏天睡眠需要注意:睡眠时不可让电扇直吹,最好关掉电扇,若太热,可让电扇往天花板上吹;夜 里睡觉不宜在外面睡,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严重 的能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病。睡觉前也不要乘凉大晚,更不宜长时间在水亭中、树荫下、过 道中、凉台上乘凉。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
自然界对病理的影响
季节性多发病
春 多温病 夏 多泄泻 秋 多疟疾 冬 多伤寒
昼夜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旦慧 、昼安夕加、夜甚
地方区域:地方不同多发病
二、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以文化人。
二、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中医养生源于道。
二、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中医养生据于德。
三、传统文化是中医养生的智慧源头:
医易同源。
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养生。2.社会生态变化导致的问题。
三、传统文化是中医养生的智慧源头:
天人相应。
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养生。2.社会生态变化导致的问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我们是如何认识养生的。
心与身、人与环境的统一。
自然界与疾病防治
养生防病
“法于四时”“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避其毒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治疗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子午流注针法
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
西北燥寒 ---- 少用寒凉之品东南湿热 ---- 少用辛热之品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
主讲:李佑玺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人文环境变化导致的问题。 社会生态变化导致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认识养生的。整体医学观与系统思想。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前言:我们为什么要养生。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基本认识:中国。 2.传统文化。 3.中医。 4.养生。 5.中医养生。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以文化人。 2.中医养生源于道。 3.中医养生据于德。
01
“宇”(无限的空间)和“宙”(无限的时间)不可分
02
宇宙是有层次的
03
人与不同层次的宇宙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饮有节
七分饱
酒卮
“要得小儿安,常带三分 饥与寒”
1934年首次发现限制大 鼠饮食可以延长其寿命
2021/1/22
27
五谷为养
2021/1/22
五谷为养, 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 五菜为充。
《素问•脏气法时论》
28
宵夜
1)民间的传说 2)中医主张的三餐 3)无法保证早餐 4)“过午不食” 5)入夜肠胃蠕动减
(《世界记忆名录》2011)
2021/1/22
15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是故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不治 已乱治未乱,此之 谓也。夫病已成而 后药之,乱已成而 后治之,譬犹渴而 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2021/1/22
16
中医养生精华
1、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 2、中医养生的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
22
食养有时
春夏养阳, 应该吃一些偏温、偏散、偏 升的食物, 如青椒、竹笋、韭菜、蒜苗、 葱头、豆芽、鸡蛋、松子、香椿。
秋冬养阴,可多吃一些偏凉、偏收、偏 降的食物,如山药、萝卜、白菜、柿子、 百合、花生、莲藕、芋头。
2021/1/22
23
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饿了就吃, 渴了就喝, 累了就歇,困了就睡。 该吃饭就吃饭 该睡觉就睡觉 胃以喜为补 碳酸饮料 剖腹产
预期寿命与健康寿命
马云语• 录
十年后癌症 将困扰每个 家庭,不要 拒绝和你聊 健康的人!
健康妙语
可以有人替你开车,替你赚钱,替你花 钱,但没人替你生病!
一个人走进手术室时才发现还有一本书 没有读完,叫养生之道!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
1+0,0,0,0,0,0,0……
儒释道养生精义
道家养生: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 儒家养生:养德修身、中庸和谐 释家养生:慈悲为怀、清心禅定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
学习传统文化学什么
以儒做人 以道养生 以禅清心 以墨尽责 以法为基 以兵入市
南怀瑾谈传统文化
孔家是粮店 道家是药店 而佛家是百货店 什么都有,高兴时候就去逛一逛
------- 南怀瑾
学儒学什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左传》
“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午前宜养阳,午后宜养阴。
2021/1/22
21
四气调神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 寒 变,奉长者少。”
2021/1/22
体内元素与地壳,
血液电解质与海水。
2021/1/22
19
3、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 尽人事, 听天命。
《道德经》中说: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2021/1/22
20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时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者,不用寒凉以伤中下之 阳也;秋冬养阴者,不用燥热以伤 中上之阴也。
的达到阴阳平衡。)
2021/1/22
30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 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头要凉,脚要热 寒宜食温,热宜食凉
有粗有细,先汤后食,先热 后凉 睡不厌踧,觉不厌舒
2021/1/22
31
养生辨阴阳
调整阴阳 以平为期
何谓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养生”一词,最 早见于《庄子.内篇》又见于《庄子. 养生篇》(得养生焉。)
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 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学习养生的意义
1、如何延长生命时限 2、如何提高生命质量 3、敬养父母,尽人子之孝
延年益寿与五福临门《书经·洪范》:一曰 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善 终)
2021/1/22
24
起居有常
晨钟暮鼓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打更 落更:晚上七点 二更:晚上九点 三更:晚上十一点 四更:凌晨一点 五更:凌晨三点
食顺自然,药补不如食补
反季节蔬菜, 转基因食品 家禽肉蛋大量人工繁殖、 工业化生产,摧生、摧 产、摧熟手段及其添加 剂的大量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农作物中化肥、农药、 激素严重残留;
慢,不利于消化
4、阴阳平衡
阴阳共存——对立统一(有
《内经》:阴阳
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者,天地之道 也,万物之纲纪,
阴阳互变——质变量变(阴 极生阳,阳极生阴。寒极
变 化 之 父 母 , 生热,热极生寒。)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阴阳平衡——辩证否定(阴 过胜阳就反抗,即否定阴 。阳过盛阴就否定阴。目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养生的方法五法八门:芒硝治病的“神医” 胡万林、 “通电体检”的李一、 “喝绿豆 汤治百病”的张悟本、 “生吃泥鳅治愈渐冻 人病”的马悦凌……
保健品多如牛毛,见仁见智、良莠不分,如 何鉴别真伪?
术合道则真、不合道则伪! 术则盛极一时,道则流行千古
大道至简
1、医易同源 3、道法自然 5、中庸和谐
2、天人合一 4、阴阳平衡 6、形神俱养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
同根同源, 一脉相承。
医易同源 中医是世界上唯 一有五千年连续 发展史的医学
当今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与活化石
1.医易同源
群经之首,原点文化。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 推天地之道以明人事。
医易相通 。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阴阳五行、藏象、气化、运气学说
天人合一&物竞天择
•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是以心为主宰, •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系统 •结合六腑、形体和官窍, •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 •在经络和脏腑中运行着 •精、气、血和津液。
2、天人合一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 以五味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 相应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 地有江河,人有血脉; 天有昼夜,人有起卧。
医易同源
• 与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共 生共荣。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
• 《易经》、《内经》、《论语》、《道 德经》
• 进则济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必做 良医。良医功同良相。
孔安国序《尚书》
“伏羲、神农、黄帝 之书,谓之三墳, 言大道也。”
1. 《易经》 2. 《神农本草经》 3. 《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