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学生的)
马原章节练习(四)答案
![马原章节练习(四)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513bc18bd63186bcebbc9d.png)
练习(四):一、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abc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全部社会关系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d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3、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C、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D、社会形态的更替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的。
4、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bcd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5、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d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B、它属于上层建筑C、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D、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6、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c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7、“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定了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bA、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是abc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C、夸大个人作用唯心史观D、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10、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bcd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二、判断下列各题:1、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在于不排斥人的参与,但又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马原试题及参考答案
![马原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bfce6f25c52cc58bd6becc.png)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A.阶级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革命性2.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联系和发展C.世界的可知性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中谁是第一性的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句话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4、“度”是指()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5. 哲学中的发展指的是()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C.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防微杜渐”中包含的哲学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7.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主体性的观点9.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表现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是()A.科学评价B.能动反映C.自由选择D.主观创造11. 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真理的内容及检验标准是客观的12.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的物质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13. 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A.阶级斗争B.杰出人物的意志C.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4. 在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C、货币和资本没有本质区别D、货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转化为资本15. 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A、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D、年利润率1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17. 商品经济是()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18. 下列反映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经济范畴是()A、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D、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19、下面不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论述的是(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有计划地调节生产C.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D.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20、下面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万物皆备于我C.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唯物辩证法认为()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C偶然性体现并制约于必然性D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下列哪些说法正确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C.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4.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否极泰来,物极必反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为山九仞,功亏一篑5、党的群众路线是()A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3、价值规律有什么消极后果?4、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如何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2、如何理解“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五、材料题(每题10分,共20分)材料题1、光学发展的历史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ecb03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3.png)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A. 马克思主义B. 列宁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生产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关系D. 资本家与工人的合作关系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人的理性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社会制度的变革6.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无政府状态7.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阶级消亡B. 社会不平等C. 贫富差距扩大D. 个人主义盛行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建立封建专制D. 建立民主共和国9.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物史观B. 唯心史观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改革D. 文化革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五阶段论。
3. 马克思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机制?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马原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A6. A7. A8. B9. A10. A二、简答题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原多项选择题(标准答案学生的)
![马原多项选择题(标准答案学生的)](https://img.taocdn.com/s3/m/d054157855270722192ef7c4.png)
多项选择题 (共74个)绪论:(共5个)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理论前提是( AD )A.唯物史观的创立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BC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ABCD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B.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C.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D.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一章(共18个)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D )。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 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3.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 ABD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4、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B )。
A.运筹帷幄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5.联系的特点有:( AB D )A.客观性 B.多样性 C.斗争性 D.普遍性6.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BCD )。
马原练习册全套答案
![马原练习册全套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5e22ce6f1aff00bed51e64.png)
绪论选择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D 3、B 4、C 5、B 6、A 7、A 8、D 9、C 10、B 11、A、12、A13、B 14、C 15、B 16、B 17、C 18、A 19、A 20、A 21、C 22、A 23、A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3、ADE4、AC5、DE6、ABCE7、ACDE8、ABCD9、BCD 10、BCD 11、ABC 12、ABC 13、AB 14、ABC 15、CD 16、ABCD 17、AB 18、ABCD三、辨析1、错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2、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精髓。
3、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四、论述题1、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间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以后总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取代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展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门品质。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知道实践。
长江大学马原考试题及答案
![长江大学马原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64983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c.png)
长江大学马原考试题及答案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哪一部分是其核心?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生产关系B. 生产方式C. 商品流通D. 文化传承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动力B. 社会倒退的原因C. 社会稳定的保障D. 社会混乱的根源答案:A5.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是:A. 无产阶级专政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全球化D. 社会公平正义答案:A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B. 达到物质极大丰富C. 建立无阶级社会D. 实现全球一体化答案:C7.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是指:A. 工人创造的价值B. 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C. 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工资之间的差额D. 资本家的利润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态是: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 社会变革的先导D. 社会进步的标志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 劳动价值论B. 资本积累C. 社会福利政策D. 资本的有机构成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阶级性答案:A, B, C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抽象法B. 历史法C. 数理统计法D. 逻辑分析法答案:A, B, D13.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A.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C. 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D. 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建设答案:A, B, C, D1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B15.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理论B. 剩余价值理论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选择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e7c0fdb52acfc788ebc91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模块13 唯物论................................................................................................................................ 模块14 辩证法................................................................................................................................ 模块15 真理观................................................................................................................................ 模块16 历史观................................................................................................................................ 模块17 资本主义批判.................................................................................................................... 模块18 共产主义理想....................................................................................................................模块13 唯物论绪论【知识要点一】马克思主义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
《马原》多选题(附答案)
![《马原》多选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246bb204a1b0717ed5dd11.png)
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10.ABCD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大学马原机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机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0d508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3.png)
大学马原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是由谁创立的?A. 卡尔·马克思B.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C.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D. 亚当·斯密答案:C2. 下列哪部著作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自然辩证法》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历史学、法学、人类学C. 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D. 文学、艺术、宗教答案:C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阶级斗争答案:C6.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实现社会公平C. 实现共产主义D. 实现世界和平答案:C7.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其中剩余价值是指?A. 工人创造的价值B. 工人工资C. 资本家从工人那里获取的额外价值D. 资本家的利润答案:C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生产方式的变革D. 文化传承答案:C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A. 唯一动力B. 重要动力C. 根本动力D. 不是动力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A. 科学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宗教性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ACD)A. 科学性B. 抽象性C. 革命性D. 实践性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BC)。
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解析学生的)
![马原多项选择题(答案解析学生的)](https://img.taocdn.com/s3/m/9173a9ab910ef12d2bf9e742.png)
多项选择题(共74个)绪论:(共5个)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理论前提是(AD )A.唯物史观的创立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BC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在于(ABCD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B.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C.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D.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一章(共18个)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D )。
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ABC 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3.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ABD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4、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B )。
A.运筹帷幄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5.联系的特点有:(AB D )A.客观性B.多样性C.斗争性D.普遍性6.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BCD )。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016e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d.png)
大学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
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阶级斗争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教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
A. 共产主义B. 社会主义C. 资本主义D. 封建主义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
A. 社会进步的标志B. 社会进步的前提C. 社会进步的结果D. 社会进步的障碍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改变7.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D. 资本积累与消费不足的矛盾8.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实现社会主义D. 消灭私有制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 公有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无阶级社会D.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C. 各取所需,按需分配D. 各取所需,按劳分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阶级斗争论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科学技术D. 文化教育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cead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5.png)
《马原》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思维和存在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运动B.时间和空间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5、人的意识可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说明()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 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10、发展的实质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9、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 “擅苗助长”的事例是(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原多选题刷题 有答案
![马原多选题刷题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e47966b4daa58da1114a15.png)
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BCD2.BCD3.ABC4.BC5.AB6.ABC7.CD8.AB9.BCD10.ABCD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b159a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3.png)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 A和B答案:D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D5.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消除贫富差距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上层建筑答案:B C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市场调节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答案:A B C8.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 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C.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答案:A B三、简答题9.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探讨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797b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6.png)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剩余价值理论B. 劳动价值论C. 资本论D. 经济危机理论答案:A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个人奋斗D. 科技进步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6.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 实践是主观的B. 实践是客观的C. 实践是理论的D. 实践是抽象的答案:B7.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否定答案:A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人为的D. 随机的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唯物主义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答案:ABD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
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科学发展观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ABCD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马原考试题库题库及答案
![马原考试题库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a005d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8.png)
马原考试题库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客观性D. 规律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社会基本矛盾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
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C. 社会存在的基础D. 社会存在的条件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
A. 历史的创造者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推动者D. 历史的旁观者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随机的D. 任意的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
A.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B.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力量C. 社会历史发展的非决定性力量D. 社会历史发展的无关力量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形态是()。
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C. 社会存在的基础D. 社会存在的条件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
A. 经济独立B. 政治自由C. 思想解放D.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8dc47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a.png)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B.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C. 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B.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启蒙思想C. 德国浪漫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启蒙思想答案:A3.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D.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答案:B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错误)2.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正确)3.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社会历史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结果。
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社会形态就会发生更替。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马原答案
![马原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9dd3230066f5335a812154.png)
第一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答案精解】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项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的主观条件;C项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D项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来源。
2.【答案】A【答案精解】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一)》,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哲学分为各类哲学。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掌握,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从自为向自觉的转变。
3.【答案】D【答案精解】记忆型试题。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答案】B【答案精解】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蛘明的政治立场。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多项选择题1.【答案】ABCD【答案精解】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既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又是判断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2.【答案】ABC【答案精解】马克思主义同任何其他真理一样,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由此,必须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即与时俱进。
马原 选择题大全 答案
![马原 选择题大全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84053d6c175f0e7cd13730.png)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D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的内在联系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4.事物的度是指( B )A.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的界限B.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C.事物保持其量的稳定性的范围D.事物发生变化的关节点5.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这一命题强调( C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8.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0.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 )A.纯粹偶然的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2.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B )A.地理环境B.生产劳动C.社会关系D.社会意识1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14.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B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6.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 D )A.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B.金融寡头的统治C.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D.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D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1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文艺复兴运动20.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 B )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CD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BC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 ACD )A.长期的历史过程B.隐蔽的历史过程C.曲折的历史过程D.复杂的历史过程1.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4.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5.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7.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8.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9.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0.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11.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1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5.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16.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1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8.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1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大一马原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一马原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2726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35.png)
大一马原考试题目及答案**大一马原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以上都是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规律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A. 反映B. 决定C. 创造D. 否定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A. 创造者B. 旁观者C. 领导者D. 被领导者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A. 客观性B. 能动性C. 社会历史性D. 直接现实性答案:D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符合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客观符合主观D. 客观创造主观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个人奋斗C. 英雄人物D. 人民群众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地位的提升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对自然的征服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答案:AB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生产力D. 生产关系答案:ABC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艺术形式答案:ABCD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过程包括()A. 感性认识B. 理性认识C. 从实践到认识D. 从认识到实践答案:ABC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实现需要()A. 个人的努力B. 社会的支持C. 历史的机遇D. 自然的条件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项选择题 (共74个)绪论:(共5个)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3.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本理论前提是( AD )A.唯物史观的创立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4.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ABC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在于( ABCD )。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B.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C.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D.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一章(共18个)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D )。
A.根本属性 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 D.存在方式2.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 D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3.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是:( ABD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意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D.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4、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B )。
A.运筹帷幄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5.联系的特点有:( AB D )A.客观性 B.多样性 C.斗争性 D.普遍性6.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BCD )。
A.“一分为二” B.“合而为一”C.“有无相生”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灭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CD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可能会转化为现实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B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9.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有( AD )。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10.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 ABCD )A.原因和结果 B.必然性和偶然性C.可能性和现实性 D.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11.辩证的否定是( ABCD )。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1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ABCD )A.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和改变着自然界B.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D.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现实性的自然基础13.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BCD )。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1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5.下列各项命题中,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 ACD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BCD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D.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BCD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18.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BC )。
A.客观物质性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消极被动性第二章(共16个)1.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为( A BCD )。
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2. 下列各项中,能够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BC )。
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为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C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D.意识建构认识对象4.下列各项能正确说明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 ABCD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D.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5. 2003年4月15日新华社报道: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认识自我的漫漫长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这一科学成就的取得表明( BD )。
A.人类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把握认识的本质B.人类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C.正确认识可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6. 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 ABD )。
A.占有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B.拥有合于实际的感性材料C.用科学技术手段搜集、整理感性材料D.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分析、概括感性材料7.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BD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8. 任何真理都是( AB )。
A.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D. 正确和错误的统一9.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 ABC )。
A.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D.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10.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BC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11.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 ABD )。
A.感觉B.知觉C.概念D.表象12.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BD )。
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C.先验论D.可知论13. 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 CD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C.一切要从实际出发D.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4.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 AB )决定的。
A.真理的本性 B.实践的特点C.真理的内容D.实践的形式15.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BD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D.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16.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BCD )。
A.实践标准并不可靠B.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C.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D.实践标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第三章(共14个)1. 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包括( ABC )。
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是( BCD )。
A. 不受社会条件制约的B.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D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4.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BC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5.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要素有( ABCD )。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革命和改革D.社会基本矛盾6.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BCD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7. 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BD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8. 人民群众( ABCD )。
A.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B.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多数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D.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理论基础。
群众观点就是( ABCD )。
A.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10.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除生产方式外还有( AC )。
A.人口因素B.民族构成C.地理环境D.国家政权1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 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也决定生产力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12.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是因为生产方式( ABD )。
A.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C.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D.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发展1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的有( A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