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当我们走进医院,进行心脏相关的检查时,常常会听到“心电图”这个词。
那心电图到底是什么呢?它就像是心脏的“语言”,通过特定的图形和线条,向医生诉说着心脏的工作状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电图的世界,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电图是怎么产生的。
心脏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泵,它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由复杂的电活动控制的。
这些电活动会沿着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有序地传播,从而引起心肌的收缩和舒张。
当这些电活动传递到体表时,通过特定的仪器和电极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心电图。
心电图上有很多线条和波段,每个部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P 波代表了心房的除极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心房肌肉开始收缩,准备把血液泵入心室时产生的电信号。
正常情况下,P 波的形态和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
QRS 波群则反映了心室的除极过程。
这是心脏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心室需要把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QRS 波群的形态、时间和振幅的变化,都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
T 波代表了心室的复极过程。
心室完成收缩后,需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下一次跳动做好准备,这个过程产生的电信号就是 T 波。
除了这些基本的波,心电图中还有一些重要的间期和段。
PR 间期反映了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它的正常范围对于判断心脏的传导功能非常重要。
ST 段是连接 QRS 波群和 T 波的部分,正常情况下,ST 段应该处于等电位线,也就是基本水平的位置。
如果 ST 段发生了抬高或压低,往往提示心肌存在缺血或损伤。
了解了心电图的基本组成部分,那我们再来说说如何解读心电图。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觉得心电图看起来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关键的要点,也能初步了解心脏的大致情况。
首先,要看心率是否正常。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定时间内的 QRS 波群数量来估算心率。
正常成年人的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一般在 60 100 次/分钟。
然后,观察各个波和间期的形态、时间和振幅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心电图基本知识秀
此时,可引起心肌复极顺序的逆转,即转为心内膜复极在先而心外膜复极在后,于是即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T波。
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在心电图上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为ST呈水平和下移或T波倒置。
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
心肌梗死-概念
心律失常-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样的、间隔极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QRS波群形态为室上性型,与窦性节律中的QRS波群基本相同。 心室波群间隔很不规则,但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律变为慢而匀齐。
心律失常-房扑
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相同、形态如锯齿样的扑动波(F波),频率240~400次/min,节律匀齐。 QRS波群呈室上性型,与窦性心律QRS波群基本相同。 房室传导可按不同的比例下传:如2:1、3:1、4:1、5:1等传导,心室率匀齐。
当某支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时,心肌相继发生【缺血】、【损伤】、【坏死】、 引起相应的三种心电图改变。
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缺血型心肌改变
若缺血发生于心内膜面,T波呈对称性,高而直立;若发生于心外膜面,使外膜面复极延迟晚于内膜面,复极程序反常,就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
心律失常-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阻滞: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激动均可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21s(14岁以下儿童为0.18s),每个P波之后有QRS波群。
心律失常-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Ⅰ型:亦称莫氏Ⅰ型 ,即文氏型阻滞。 P-R间期依次呈进行性延长,直至P波不能传入心室,发生心室漏搏一次,心室漏搏以后,P-R间期缩短,以后又依次逐渐延长,这种周而复始的P-R延长现象、称为文氏现象。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按一定的房室传导比例下传,常见者为4:3或5:4、即4个P波有3个下传至心室或5个P波有4个下传至心室。
诊断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诊断心电图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心脏的电活动主要由心脏肌细胞的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所产生,这种电活动可以在体表上被检测到并记录下来。
心电图的记录是通过体表电极将心脏的电活动传导到纸上形成图形来完成的。
心电图的记录包括心电图波形(P波、QRS波和T波)和时间间隔的测量,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可以获得心脏的许多信息,例如心率、心律、心室肥大、心室复极化异常等。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1. P波:P波是心房去极化的电活动,代表心房收缩。
在心电图上,P波通常应该是正向的,并且形态规则,持续时间正常。
2. PR间期:PR间期是P波结束到QRS波开始的时间间隔,它代表心房去极化到心室去极化的传导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的持续时间应该在0.12-0.20秒之间。
3. QRS波:QRS波是心室去极化的电活动,代表心室收缩。
在心电图上,QRS波通常应该是对称的,形态规则,持续时间正常。
4. ST段:ST段是心室去极化到复极化的时间间隔,它代表心室肌收缩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是等电位水平的,并且与基线平行。
5. T波:T波是心室复极化的电活动,代表心室舒张。
在心电图上,T波通常应该是对称的,形态规则,持续时间正常。
6. QT间期:QT间期是心室去极化的整个时间间隔,它代表心室去极化的总时间。
正常情况下,QT间期的持续时间应该在0.35-0.44秒之间。
以上是正常心电图的一些特征,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了解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诊断心电图的异常情况。
三、心律失常的诊断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搏动节律异常,主要包括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律不齐等情况。
心电图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钟,常见的心动过缓有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在心电图上,可以通过测量RR间期和观察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心动过缓的类型。
正常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正常心电图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概念1.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成的具有自主节律、自动传导和兴奋传导功能的脏器,心肌细胞通过电生理活动产生的电信号,产生心脏电活动。
这种电活动经皮肤表面传导到表面的电极上,形成的记录称为心电图。
2.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心电图是通过将心脏电活动传导到体表上,经过放大、滤波、放大和记录等步骤,形成纸带上的图形。
常见的记录方法有静态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静态心电图是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的皮肤上,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心电活动。
动态心电图通常是指24小时动态心电图,通过患者佩戴便携式心电图仪器,持续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
3. 心电图的波形正常心电图包含有P波、QRS波群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的兴奋传导,QRS波群代表心室的兴奋传导,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这些波形的形态和持续时间都可以用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1. P波P波是由心房兴奋传导所产生的,其形态应该是相对正常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06-0.12秒之间。
在Ⅱ、Ⅲ和aVF导联中,P波应该是正向的,而在aVR导联中为负向。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通常持续时间在0.12-0.2秒之间。
正常的PR间期可以反映房室结和心室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情况,对于心房、心室和传导系统的异常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 QRS波群QRS波群是由心室兴奋传导所产生的,其持续时间应该在0.06-0.1秒之间。
在Ⅰ、aVL、V5和V6导联中,QRS波群应该是正向的;在Ⅱ、Ⅲ和aVF导联中,QRS波群应该是负向的。
4. ST段ST段是从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一段时间,通常是等电位的。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或损伤等病理性改变。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其形态应该是相对正常的,通常是正向的。
T波的改变可以反映心肌再极化异常,如低钾血症、心肌缺血和心肌病等疾病。
临床心电图ECG1课件
(3)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频率>100 次/分 常见于运动、精神 紧张、发热、甲状 腺功能亢进、贫血、 失血、心肌炎等。
期前收缩
(1)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提前发生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别 P’-R间期〉0.12秒 P’波后继以形态正常的QRS波 早搏后常可见一不完全代偿间歇
(2)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QRS波时常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 波(f波),在V1导联最清楚
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QRS波不增宽
(3)心室颤动与心室扑动
(为最严重的致死性 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点: QRS-T波完全消失,
出现大小不等,极 不匀齐的低小波, 频率200— 500次/ 分
(1)窦性心律
P波规律出现,后面跟有QRS波群 P-P间隔相等 I 、II、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倒置 频率在60—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起源未变,但节律不
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距差异>0.12秒,这一 类心律不齐,常与呼吸周期有关,多见于青少 年,一般无临床意义。
提前出现的宽大 畸形的QRS,时限 〉0.12秒
QRS波前无P波 S-T段下移 T波倒置 代偿间歇完全
异位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特点:突然发作、突然终止。频率为 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QRS一般 正常
(2)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表现:频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稍 有不齐
ST段
ST段一般无明显偏移 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T段下≤0.05mV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
心电图基础
这些导联可以组合成不同 的配置,以获得更全面的
心脏电活动信息
4
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意义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应该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振幅,各波形的意义如下
P波:正常情况下,P波应该是圆钝、正向的,振幅不超过0.25mV。P波异常可 能提示心房疾病,如心房颤动、心房扩大等
QRS波群: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正向的,振幅在0.5-1.0mV之间。QRS波 群异常可能提示心室疾病,如心室肥大、心肌梗死等
-
01 什么是心电图? 02 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03 心电图的导联 04 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意义 05 心电图的阅读和分析 06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
什么是心电图?
2
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心电图由一系列连 续的波形组成,每 个波形都有一个特 定的名称和意义。 以下是心电图的基
本组成
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电解质紊乱的诊断:心电图可以通过观察U波的变化,帮助诊断电解质紊乱等 疾病
-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6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帮助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疾病,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诊断:心电图可以通过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帮助诊 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心电图可以通过观察QRS波群的形态和振幅, 帮助诊断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T波:正常情况下,T波应该是正向的,振幅在0.1-0.25mV之间。T波异常可能 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U波:正常情况下,U波可能是正向的,但有时也可以是负向的。U波异常可能 提示电解质紊乱、心肌炎等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快速入门
房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详细描述
房性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 不规律,可能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 搏、房颤和房扑等。
室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在急救现场或医院急诊室,心电图可 以及时捕捉患者的心电异常,为后续 的急救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挽救患 者的生命。
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 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些 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检查时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 身体,以免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 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解读心电 图结果。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 快速入门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解读 • 心电图异常解读 • 常见心电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反 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肌炎
总结词
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详细描述
心肌炎的病因可以是感染、自身免疫 、药物等多种因素。心电图可以表现 为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变化。治疗 心肌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 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等。
心力衰竭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不 能满足身体需要的一种状态。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 QRS波群、T波和U波等, 每个波形都有特定的意义 和变化规律。
心电图基础知识
监测手术效果: 通过心电图监测 手术前后心脏功 能变化,评估手
术效果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心电图监测 心脏功能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
指导治疗方案: 根据心电图监测 结果,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评估预后
评估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 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评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心律失常 的种类和程度
评估心脏功能: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 心脏的功能和状态
评估心脏疾病:心电图可以诊断多种心脏 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谢谢
心电图的分类:分为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运 动心电图
心电图的应用: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心电图的应用
1
诊断心律失常: 通过心电图可 以诊断各种类 型的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 早搏等。
2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以诊 断心肌缺血, 如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等。
3
诊断心脏结构 异常:心电图 可以诊断心脏 结构异常,如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病等。
诊断心脏病
01
心电图可以 检测心脏的 电活动诊断心肌缺 血、心肌梗 死等疾病
03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律失 常,如房颤、 室颤等
04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脏传 导阻滞,如 房室传导阻 滞、束支传 导阻滞等
监测治疗效果
评估药物疗效: 通过心电图监测 药物对心脏的影 响,评估药物疗
动态心电图
1
原理:通过连 续记录心脏的 电活动,分析
心脏功能
3
应用:用于诊 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疾
病
2
特点:可长时 间监测,不受
活动限制
4
优点:可及时 发现心脏异常, 为治疗提供依
心电图1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与 正常心电图
一
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纸的组成
1.横线距离:代表时间,计算各波、间期的 时间。 2.纵线距离:代表电压,计算各波振幅的高 度和深度。
心电图的坐标
1.心电图纸的坐标,每个小方 格的长、宽各为1mm。心电图纸 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记录 常规心电图时,心电图的走纸速 度为25mm/s,故每一小格代表 40ms(0.04秒)。心电图纸纵向 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的振幅,标 准电压为1mv等于10mm,每一小 格电压等于0.1mv。 2.心电图机走纸速度常有 25mm/s、50mm/s两种;电压常有 1/2、1、2三种。
房性P′波可以下传心室,产生室上性 QRS波群,也可以不下传心室,即被阻滞的房 性P′波。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2)房性早搏未下传 房性早搏未下传是指房性早搏发生过于提前,恰 遇下游传导系统处于前次窦性激动的不应期,从而 发生干扰性的传导中断,这种阻滞是生理性的。
(3)房性早搏伴差异性传导 更晚发生的房性早搏,能够下传心室,但恰遇 心室某束支的不应期,产生束支传导阻滞型的QRS 波群,称为房性早搏伴差异性传导,最为常见的是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因为右束支的不应期长于 左束支。
第三节 早搏
概 念
期前收缩简称早搏,是指 自窦性或异位心律的基础上,心 脏某一起搏点比基本心律提前发 出激动,过早地引起心脏一部分 或全部除极。
(一)配对间期 又称为偶联间期、联律间期,是指早搏与 之前主导心搏的时间间期。 (二)代偿间期 又称为早搏后间期、回转间期,是指早搏 于之后主导心搏的时间间期。
胸导联:RV1<1.0mv;RV1+SV5<1.2mv RV5<2.5mv;RV5+SV1<4.0mv(男) RV5+SV1<3.5mv(女) S波:V1导联<1.8mv 、V2导联<2.6mv ,V3导联 <2.1mv ,但年轻人偶可达到3.0mv。 低电压: 支导联低电压:在6个支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 压振幅<0.5mv。 胸导联低电压: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 压振幅<0.8mv。
正常心电图知识点
正常心电图知识点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并帮助诊断各种心脏疾病。
下面我们来逐步了解一下正常心电图的知识点。
1.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脏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经过传导系统传送到身体表面,形成心电图。
心电图由P波、QRS波群和T波等波形组成。
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通过观察这些波形的形态和间距,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
2.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征正常心电图的P波应呈正向波,代表心房的收缩;QRS波群应呈窄而高的波形,代表心室的收缩;T波应呈正向波,代表心室的舒张。
这些波形的形态和间距都有一定的参考范围,如果超出了参考范围,可能表示心脏出现了异常。
3.心电图的导联心电图通常使用12导联进行检查,分别是I、II、III、aVR、aVL、aVF、V1、V2、V3、V4、V5和V6。
这些导联的放置位置不同,可以观察到心脏电信号的不同方向和角度,从而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诊断。
4.心电图的检查步骤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患者需要脱掉上身衣物,医生会在身体不同位置贴上导联电极,然后连接到心电图机上。
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保持安静,不宜有任何活动。
医生会记录下心电图波形,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5.正常心电图的参考范围正常心电图的参考范围是根据大量正常人群的心电图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的。
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征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正常。
6.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心脏疾病辅助诊断工具,可以用于判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存在与严重程度。
此外,心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异常,比如左心室肥厚、心房扩大等。
总结:正常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脏检查工具,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形态和间距,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并帮助诊断各种心脏疾病。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1.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人体心脏是由心脏肌肉组织构成,心脏肌细胞具有自律兴奋性、传导性和可兴奋性。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兴奋传导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心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等。
2. 心脏电活动的来源心脏的电活动主要由窦房结、房室结、His束和心室肌细胞四部分组成,并由这些组成传导系统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
二、心电图的概念和原理1. 心电图的概念心电图是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无创诊断方法。
通过将心脏电活动转化为图形,用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及诊断心脏疾病。
通常通过电极将心脏的电信号转化为实时的图像来显示。
2. 心电图的原理心电图的记录原理是利用一定数量的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身体表面,电极感受到的心脏电信号被放大并记录下来。
记录的信号通过一定的仪器转换为图像,并由医生来解读。
三、心电图的图形识别1. 心电图的形态心电图通常由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组成。
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QRS波代表心室去极化、ST段和T波代表心室收极化。
2. 心电图的基本识别通过观察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幅度和时间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心电图的正常与异常。
3.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心室颤动等。
这些异常波形通常代表着心脏疾病的存在。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1.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节律的规律性,检测心脏肥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变。
2. 心电图在急救中的应用心电图在心脏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心脏骤停的急救中,通过心电图可以及时评估心脏活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
3. 心电图在心脏病患者的长期监测中的应用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心电图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电生理异常等。
心电图基础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elect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位变化。
当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其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使该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电偶(dipole)。
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负电荷)在后,电流自电深流入电穴,并沿着一定的方向迅速扩展,直到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毕。
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称为除极(depolarization )状态。
嗣后,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细胞膜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复过程称为复极(repolarization)过程,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但复极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并较缓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复极为止(图4-1-l)。
就单个细胞而言,在除极时,检测电极对向电源(即面对除极方向)产生向上的波形,背向电源(即背离除极方向)产生向下的波形,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形。
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方向相同,但因复极化过程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图4-1-2)。
需要注意,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
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其机制尚不清楚。
可能因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心内膜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过程发生较早。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图4-1-3)。
心电图的基本识别1
补充:异位兴奋灶的出现可能提示心脏疾患
心率快速估算法
一个RR间期大格(5小格)数
心率 300 150 100 75 60 50
心房扑动(呈2∶1下传)
3.3心室扑动与颤动:
A、室扑的心电图特点是无正常QRS-T波群, 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呈正 弦波,频率达200~250次分,心脏失去排血功能。
B、室扑常不能持久,很快便会转为室颤(大
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频率达200~500次分)而
死亡。它的出现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在 QRS综合波中先出现的负向波称为Q波, 首先出现的正向波为R波,R波后再次出现 的负向波称为S波,S波后再出现的正向波 称为R’波,R’波后再出现负向波称为S’。 整个综合波均属负向波者统称为QS波。正 常成人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 0.11s。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束支传导阻滞
复习: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右束支将
激动迅速传到右心室,左束支将激动迅 速传到左心室。
任何一束支存在阻滞都会导致该侧
心室的激动延迟。
一般情况下,左右心室同时除极,产生QRS 波,如果一侧心室存在阻滞,该侧除极的时 间就会延长,心电图上就会出现“增宽的 QRS波”。 复习:正常的QRS波:0.06~0.10s 所以,如果心电图上看到“增宽的QRS 波”≥0.12s (3小格),则证明存在阻滞!
2、胸前导联与电极的位臵
护士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护士心电图知识点总结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的脉搏节律、传导系统以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对心脏病和其他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临床护士,了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提升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护理能力。
本文将从心电图基础知识、常见的心电图波形和疾病相关的心电图特征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心电图的基础知识1. 心电图的原理心电图是通过检测心脏生成的电信号而获得的一种图形记录,这些电信号源于心脏的起搏点和传导系统。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经过传导系统的传递,最终引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电图记录了心脏电信号的变化,通常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
2. 心电图的标准导联心电图包括标准导联和非标准导联。
标准导联是指I、II、III、aVR、aVL和aVF六个导联,它们是以特定的方式将电信号记录在身体表面上的。
而非标准导联则包括胸导联和肢导联等,用于更具体地观察心脏的电活动变化。
3. 心电图的检查步骤心电图检查通常需要患者脱掉上身衣物,然后由技术人员在患者的胳膊、腿和胸部贴上电极,接着患者需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以免影响心电图的准确性。
整个检查流程需要持续几分钟,待心电图记录完成后,医生可以根据记录的波形来分析患者的心脏状况。
二、常见的心电图波形1. P 波P波代表心脏的房上性除极,通常呈现为正向波,代表房性激动,其持续时间通常在0.06-0.12秒左右。
2. QRS 波群QRS波群代表心脏的心室除极,通常包括Q波、R波和S波,代表心室内的激动和除极过程。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06-0.10秒之间。
3. T 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通常为正向波,代表心室肌肉的复极过程。
T波通常比P波和QRS波群的持续时间更长,通常在0.10秒以上。
4. U 波(部分心电图有)U波是一种较小的波,通常出现在T波之后,代表心室肌肉的延迟复极。
初学心电图入门知识点总结
初学心电图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1. 心脏的电活动心脏是一个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在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电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皮肤表面传播到外部,并被心电图机器捕捉和记录下来。
2. 心电图的导联心电图的导联是指在特定部位放置电极,用来捕捉特定的心脏信号。
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和胸导联(V1-V6),它们可以提供心脏不同区域的电信号信息。
3. 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电信号在时间和电压上的变化,通常包括P波、QRS波和T波。
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QRS波代表心室的去极化,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
通过测量这些波形的形态和间隔,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和功能。
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1. 心电图的准备在进行心电图记录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以确保电信号的传导。
其次,患者需要脱掉衣物,以便操作人员可以贴上心电图电极。
2. 心电图的操作心电图的操作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他们会在患者的身体特定位置贴上电极,并使用心电图仪器记录下心脏的电信号。
记录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呼吸,并避免移动。
3. 心电图的记录一旦心电图记录完成,操作人员会对记录进行检查和保存。
心电图记录可以以纸张打印输出,也可以保存成电子格式,以便后续分析和检查。
三、心电图的解读技巧1. 心电图的基本节律在进行心电图解读时,首先需要了解心电图的基本节律。
正常的心电图应该包括P波、QRS波和T波,并且它们的形态和间隔应该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2.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除了正常的波形之外,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波形,如P波增宽、QRS波增宽、ST段改变等。
这些异常波形可能代表着心脏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3. 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最后,需要将心电图的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有些心电图异常可能并不代表着严重的心脏问题,而有些正常的心电图可能患者却出现了严重的心脏症状。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建议收藏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建议收藏心电图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电产生原理与心向量概念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排列着一定数量的阳离子,细胞膜内则附着同等数量的阴离子,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电位差,而膜外各点阳离子分布均匀,不产生电位差,也无电流产生,这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此时探查电极仅记录出一水平线(等电位线)。
当心肌细胞的左侧受到刺激,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即开始除极过程。
刚开始除极的一点与其邻近尚未除极部分之间存在电位差,因而有电流产生,形成电偶。
电偶由电源与电穴组成,除极过程犹如一组电偶在沿着心肌细胞膜向前推进,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当电源对着探查电极时,描记出向上的波(正向波)。
当除极结束后,细胞膜外排列一层负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数量的正电荷,心肌细胞处于除极状态。
此时,细胞膜外左右两端无电流产生,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
心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与除极时的情况恰好相反,复极过程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由于电源背离探查电极,故描记出向下的波(负向波)。
复极结束后恢复到极化状态时的细胞膜外显示一层正电荷,膜内附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细胞膜外没有电位差,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图2-1-1、2-1-2)。
图2-1-1 单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所产生的电偶变化图2-1-2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对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先除极的部分先开始复极。
除极和复极的扩展有如一对电偶在移动。
除极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除极方向与除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同;而复极时电源在后,电穴在前,复极方向与复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反。
由于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同,但电偶轴方向相反,故复极波与除极波方向相反。
正常心脏的除极与复极和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的过程是不同的。
心脏的除极自心内膜开始向心外膜扩散,心外膜最后除极。
而复极则是从最后除极的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扩散,心内膜最后复极。
由于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反,但电偶轴方向相同,所以心室复极波(T波)与除极波(QRS波)主波方向一致(图2-1-3)。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有图)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心电图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先发生电激动而产生微小电流,这一电流可以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若用心电图机连续记录全部心脏的电活动,就是心电图。
(2)心电图基本波形P波:反映心房电激动的电压改变。
QRS波:反映心室电激动的电压改变。
PR间期:代表电激动由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
T波:反映心室电激动恢复期的电压改变。
QT间期:代表心室电激动的全部时间。
正常心电图心电图纸每小格横坐标表示时间0.04s(秒),纵坐标表示电压0.1mv(毫伏)。
(1)P波形态:一般为钝图形,有时有轻度切迹担波峰间距小于0.03秒。
V1V2导联顶部尖。
宽度:0.06~0.11秒。
高度:小于0.25毫伏。
方向:直立:Li、La、avF。
V3~V6;倒置:avR;可以直立也可以倒置。
V1、V2、Lm、avL。
(2)PR间期:0.12~0.20秒(3)QRS综合波正常时有些导联可出现小Q波,但其深度小于0.25R,宽度小于0.04秒。
宽度:0.06~0.10秒。
高度:V1的R波小于10毫伏,V5的R波小于25毫伏。
形态:V1V2avR主波向下,(R/S)<1,V5V6主波向上,(R/S)>1。
(4)ST段正常人ST段下移不超过0.05毫伏,ST段上升不超过0.1毫伏。
而V1~V3上升不超过0.3毫伏。
(5)T波形态:波形平滑不对称,上升慢而下降快。
高度:QRS主波向上的导联,T波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方向:同P波的方向。
(6)QT间期:正常人当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为0.32~0.44秒。
(7)心电轴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激动的方向是不断改变的。
心电轴为一个心动周期中电激动总的方向正常心电轴为0~90度。
小于0度为电轴左偏,大于90度为电轴右偏。
冠心病的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心脏内冠状动脉硬化管腔狭窄造成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引起的疾病。
心电图对其诊断有重大意义。
心电图基本如识
心电图基本如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或EK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心脏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并将其变成图形,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识读方法,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基本结构心电图由多条记录线组成,每条线代表一种特定的心脏电活动。
下面是常见心电图记录线的含义和对应的心脏电活动:1. P波:表示心房收缩所产生的电活动,通常应是一个匀称的波峰,高度不超过2.5小格。
2. PR段:表示心房收缩结束到心室收缩开始之间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应在0.12秒到0.20秒之间。
3. QRS波群:表示心室收缩所产生的电活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即Q波、R波和S波。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的时间应在0.06秒到0.10秒之间。
4. ST段:表示心室收缩后的复极过程,正常情况下应保持平坦。
5. T波:表示心室复极所产生的电活动,应是一个匀称的波峰,通常高度不超过5小格。
6. QT间期:表示心室电活动的总时间,包括QRS波群和ST段。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QT间期应小于0.44秒,女性应小于0.46秒。
除了上述主要的记录线外,心电图中还包含其他一些辅助的记录线,如肢体导联线和胸前导联线,它们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心脏电活动信息。
二、心电图的识读方法1. 了解基本节律:首先,读者应该对心电图的基本节律有所了解,即判断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否规律,以及心率的快慢是否正常。
2. 分析P波:接下来,读者可以注意观察P波的形态和时间,以确定心房收缩是否正常。
正常的P波应是一个匀称的波峰,高度不超过2.5小格。
3. 观察PR间期:然后,读者可以注意观察PR间期的时间,以确定心房收缩结束到心室收缩开始之间的时间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应在0.12秒到0.20秒之间。
4. 分析QRS波群:接着,读者可以注意观察QRS波群的形态和时间,以确定心室收缩是否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
3个波 P波 QRS波 T波
2个段 P—R段 ST段
2个间期 P—R间期 Q—T间期
QRS波群的命名原则
R波:首先出现的位于参考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 Q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 S波:R波之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小可称为q、r、s、r’、s’
其正电荷叫做电偶的电源,负 电荷叫做电偶的电穴。
+ (+ - ) + (+ - ) -
复极过程
★除极时电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复极时电偶: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单一心肌细胞除极时:
探测电极对向电源(除极)---描记出向上的 波。
背向电源---描记出向下的波
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除极方向
记住位置
导联
正极位置
主要作用
V7
左腋后线 V4 水平处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V8
左肩胛骨线 V4 水平处 诊断后壁心肌梗塞
V9
左脊旁线 V4 水平处
诊断后壁心肌梗塞
V3R- V8R 右胸部与 V3- V8 对称处 诊断右心病变
导联线:心电图机导联线有5条,分别由线头为红、黄、
绿、黑、白5种颜色的导联线组成。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三、心电图导联与 导联轴
心电图导联
将电极置于人体的 两点并用导线与心电 图机连接,这种连接 方式称为心电图导联。 目前广泛采纳的国 际通用导联体系,称 为常规12导联体系。 包括肢体导联和胸
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 肢体导联系统: ❖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4波2期2段)
P波:由心房除极所产生,第一波; P-R段:反映心房复极及房室结,房室束的电
活动; 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
极; QRS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ST段:心室复极的缓慢期; T波:心室复极的快速期。 U波:U波位于T波之后,比较低小,发生机理
导联轴
1.肢体导联轴 标准导联轴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来 表示。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导联轴,等边三角形的中心O点 相电位点或中心电端,其中OR、OL、OF段为正, 反方向为负。
2、胸导联轴 胸导联的各导联轴均位于横面同一水 平,O点为中心电端,电位为零,近探查电极侧为正, 其对侧为负
肢 体与 导其 联六 的轴 导关 联系 轴
导联 V1 V2 V3 V4
V5 V6
正极位置 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主要作用 反映右心室壁改变
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反映右心室壁改变
V2 与 V4 连接线的中点 反映左、右心室移行改 变
左锁骨中线与第 5 肋间 反映左、右心室移行改
相交处
变
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 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连接方式仍把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的负极连接,而 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的正极相连,这种连接方式为胸 导联。
探查电极位于胸壁上,与心脏距离较近,所以描记 的波形振幅较大。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胸前导联
前
锁 腋腋
正 中
骨 中
前中
线
线 线线
V1
V2
V3 V4 V5 V6
包括V1、V2、V3、V4、V5、V6导联
在心房除极、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过程中,分别产 生P、QRS、T向量环。
瞬时综合心电向量
代表一瞬间无数心 肌细胞电活动的总 合情况。
立体空间向量环
平面心电向量图
归纳
平 面
立 体
心
心
心电 电向 图量
环
电 向 量 环
第 二
第 一
次
次
投 影
投 影
瞬
时
心
综心
肌
合 电电细
心 向偶胞
电量
极
向
化
量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与命名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 胸前导联系统: 包括:V1、V2、V3、V4、V5、V6
(一)肢体导联系统
1、标准导联
Ⅰ导联
Ⅰ导联:正极(L) 负极(R)
Ⅱ
Ⅲ
Ⅱ导联:正极(F) 负极(R)
导 联
导 联
Ⅲ导联:正极(F) 负极(L)
L为左上肢; R为右上肢;F为左下肢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单极肢体导联)
切忌弄错位置。P389
红色___右手
黄色___左手
绿色___左脚
黑色___右脚
白色___胸前(V1、V2、V3、V4、V5、V6)
重点
目录
心电图的电极的安放
肢导联
右手安放红色电极
左手安放黄色电极
脚安放黑色和绿色电极
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该 导联的导联轴。 1.肢体导联轴
标准导联轴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轴 2、胸导联轴
+(+-) - - ⑦
+(+-) - - -
-------
-------
⑥
复极过程
3、特 点
单一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方向相同,记录到的除 极波与复极波方向相反。(电偶方向相反)
正常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波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 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 心外膜
复极从心外膜 心内膜
4、与体表采集到的心肌电位强度的 有关因素为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房间和结间传导束分别传入 两侧心房至房室交界区,使心房除极,形成心电 图上的P波。
激动--房室交界区--房室束与左右束支--心内膜下 层的Purkinje纤维--心室肌由内膜向外膜除极, 形成QRS波
心室复极在心电图上出现T波,所以每一个心动周 期均产生一组心电图波形。
aVR导联
aVL导联
将L、R、F的三个电极 各通过5000欧姆电阻 连接到一点,称为中心 电端,此点的电位接近 于零,与ECG机的负极 相连。
aVF导联
L、R、F分别连接 于ECG机的正极, 即得出单极肢体导 联,以VL、VR、
导联电极安置
((二二))胸胸导导联联系统
目的是探测体表胸部某一点的电位变化。
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形成电偶,电偶既有 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性,称为电偶向量。
心电向量的方向就是电偶的方向。
综合心电向量
A
B
C
+
A
B
C
+
B
+
A
B
A
C
瞬间综合向量与空间心电向量环
每一瞬间均产生方向不同的电偶向量,把这些电偶向 量加以综合称为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心脏是立体器官,把每一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尖端 各点连接而成的环形轨迹就构成了空间心电向量环。
胸导联的导联轴
四、心电图描记的操作方法
1、要求:室温20°左右 2、准备:①机器要完好,②交流电要接地线,③做
心电图之前要休息5分钟 ④避免干扰。 3、皮肤处理: ①清洁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
②放置电极的部位涂抹导电膏 4、电极放置: ①上肢电极板固定在腕关节内侧上
方3cm ,下肢固定在内踝上方7cm处。
概述
➢由于人体是个导体,心脏处于这一导体之中,
心电经身体组织传导到人体表面各个部位。
➢如在身体表面连接一个能放大和记录电流变化
的机器(心电图机),则可将每一心动周期所产 生的心电流变化描记成一连续曲线,这个曲线 即称为心电图。
一、心电图发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电生理及电偶
静息的心肌细胞,膜外侧具正电 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 平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位变化。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 体表记录心脏每一 心动周期所产生电 活动变化的曲线图 形。
心电图是如 何产生的?
正常图形是怎样 的?异常呢?
怎样与 病人相 连的?
第一节
心电图的 基础知识
概述
在心脏发生机械性收缩 之前,首先发生电激动。
正常激动始于窦房结, 沿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下传 顺序激动心房、心室并产 生电活动,形成微弱的生 物电流——心电。
Na+
心肌细胞: 自律细胞、 收缩细胞
1、静息膜电位
[ Na+] 、 [ Ca2+] [ Cl-]
心肌细胞
* 静息状态
++++++++++ [K+]
++++++++++
极化状态: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外附有一层 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附有一层带等量负电荷的 阴离子,这种现象称为~
静息膜电位:膜外电位比膜内电位高,电压差为90mv,称之~
复极方向
++++++++
①
++++++++
- (-+)+++
- (-+)+++
②
- - (-+)++ ③
- - (-+)++
- - - (-+)+ ④
- - - (-+)+
------
⑤
------